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一)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一)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一)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一)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一)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

【摘要】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包括肝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造血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形态发生的作用.它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迁移,对各类肿瘤的侵袭转移有着重要的诱导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外有关文献的回顾,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探讨HGF及其受体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具体意义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卵巢肿瘤

1HGF及其受体的结构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1〕最早是1984年由日本的中村敏一教授从大鼠血浆中得到的,其结构实质是含728个氨基酸的肝素结合糖蛋白.它来自间质细胞,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并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具有较强的促有丝分裂、组织成形、诱导上皮细胞迁移、侵袭以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2〕.HGF的受体是原癌基因cmet编码的一种跨膜蛋白,称为Met,是由Mr为190000的前体蛋白分裂而得来,由Mr为50000的a链和Mr为145000的3链经二硫键相连而成的杂二聚体.Prat等发现某些癌细胞的Mr为190000Met的前体,缺乏裂解过程,不需连接配体就已有活性,因此就失去了HGF的生长控制.各种瘤细胞和cmet转化后的细胞都过度表达Met,对HGF的反应比正常细胞更敏感强烈.

2HGF及其受体的生物学作用

(1)启动肝再生实验证明,在众多细胞因子中,HGF是肝再生的启动信号,并在肝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促进细胞分裂作用HGF在原代肝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中可刺激肝细胞DNA合成,1g/LHGF即可观察到生物活性,最大活性浓度5~10g/L.另有报道HGF对其他许多细胞也有刺激作用,例如能够刺激肾小管细胞、角化细胞、黑色素瘤等细胞的DNA合成.(3)细胞运动作用HGF具有类似散射因子的功能,在一些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均可促进细胞扩散和迁移HGF具有促进包括肝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造血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形态发生的作用,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形态发生.(4)肿瘤坏死作用高浓度的HGF对某些癌及肉瘤细胞系有抑制作用和肿瘤坏死用,该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5)cmet原癌基因的RNA表达存在于人类的某些上皮组织:如肝脏、肾脏、胎盘、消化道上皮等〔3〕.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证实,cmet基因蛋白表达位于腺样结构细胞的边缘.cmet编码的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的受体家族,在体外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出现基因扩增、重排和过度表达.对于依赖外生的受体调节生长刺激的,进入细胞周期和分裂进程的正常细胞来说,这就意味着存在着一个调节细胞增生的平衡机制〔4〕.相比较而言,肿瘤细胞通过产生生长因子与受体获得一定水平的自主生长信号(自主分泌).近年来,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与癌形成和发展有关的不同细胞类型之间出现异型信号(非自主分泌),但目前的体内实验方法不足以说明这种复杂的关系〔4〕.在研究与cMet 蛋白的相关信号通过非自分泌机制促进转移中报告,利用转基因鼠移植模型将过度表达HGF 及受体cmet的肿瘤细胞移植后,直接评估异型信号对转移部位的作用〔5〕.在体内,非自主分泌信号与自主分泌进行的是条件不均衡的竞争.恶性肿瘤细胞的非内部生长因子对体内转移产生重大影响,提供了异型信号对肿瘤进展发挥作用的实验依据.

3HGF及其受体对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机制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HGF和cMe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常细胞有能力通过减少cmet 的表达控制其对HGF的反应;而在大部分肿瘤细胞中cmet为过表达的状态,并呈现高水平的自体磷酸化.一般来说,cmet的过表达是由于基因的扩增所致.在结,直肠癌、肝癌和脑胶质瘤中,cmet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Ivan和Webb等用激活的ras和ret基

因共同转染肿瘤细胞,可导致cmet的过度表达,从而促进HGF所依赖的肿瘤细胞的侵袭作用.有研究发现,在HGF的诱导下,MetcDNA可使一些一开始对受体转染呈阴性的细胞出现活动能力并更容易向基底膜侵袭.cmet基因转染能增加癌细胞的肿瘤基因性,使cMet高表达的恶性细胞对HGF更加敏感和更具侵袭性,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4HGF及其受体对卵巢癌细胞发生侵袭的影响

(1)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存在着HGF及其受体cMet的过表达,并且其过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文献研究证实,HGF与其受体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组织的分期分级直接相关,良性肿瘤的表达水平介于正常组织与恶性肿瘤组织之间,恶性肿瘤分期越晚,HGF的表达水平越高,也间接印证了了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说.Corps等人认为,HGF通过刺激表达高水平cmet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8910等的能动性、趋化性及促有丝分裂作用而促进肿瘤的演进和播散.Sowter等研究证实,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囊液及腹水中均含有HGF,且HGF是卵巢癌细胞迁移的一个重要诱导因子,其表达水平还与术后5年生存率有一定影响.Baykal等也在2003年报道,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HGF在卵巢上皮肿瘤囊内液和卵巢良性肿瘤的囊内液,发现恶性肿瘤表达的HGF水平远远高于良性的卵巢囊肿(P0.001),证明HGF在卵巢上皮细胞的癌变,分化过程中通过旁分泌途径扮演重要角色,机制可能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HGF的分泌物能够刺激临近细胞增强对它的反应〔5〕.(2)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在新血管形成以后肿瘤会呈指数倍增长,转移的机会随之增高〔6〕.微血管密度(MVD),即为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目,是血管生成评估的“金标准”.在卵巢肿瘤组织中,MVD值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卵巢癌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也均有一定相关性〔6〕.有文献研究表明〔7〕,恶性卵巢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良性,病理分级I级卵巢癌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Ⅱ级或Ⅲ级,且肿瘤的转移过程也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肿瘤内血管生成增多,可增加瘤细胞向远处转移的机会.一方面是因为新生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完整,肿瘤细胞更容易通过;另一方面,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内皮细胞会产生多种降解酶,促进肿瘤细胞的脱落和转移.我们还发现,微血管密度高的卵巢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期明显缩短,提示进行血管生成分析可能是判断卵巢癌患者预后情况的一项有用指标.

肝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性质,以及钼靶对致密型乳腺,由于脂肪成分较厚,对腺体结构显示较差,造成钼靶诊断率降低,而超声对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明显提高PCM 的诊断准确率。MRI 由于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乳腺内部结构分辨率高,脂液性物质是PCM 特征性表现[6],脂液性物质在T1WI 呈高信号,在T2WI 呈高信号,在STIR 脂肪抑制像上呈低信号,较具特征性。而MRI 不足之处是对钙化显示不佳。因此,在临床上,对PCM 钼靶征象不典型或鉴别困难时,利用超声及MRI 联合诊断,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对诊断特别困难的病例,应行针吸细胞学检查。 3.4治疗目前手术切除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 法,而手术的选择应根据钼靶的表现,有时超声、MRI 及CT 也是一种补充,尤其是MRI 及MSCT [7]对分期有很大的帮助PCM 若能完全切除,基本不会复发[参考文献] [1] 罗志琴.浆细胞性乳腺炎钼靶X 线诊断(附15例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6,21(4):356-357. [2]周毅,马丽华,黄其敏.浆细胞性乳腺炎的X 线诊断分 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3):216-217.[3]闫少宁,平学军.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钼靶X 线表现[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8):706-707. [4]唐文,何山,郑轲,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1):810-811. [5]张梅,杨斌,李萍.高频超声联合钼靶X 线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J].医学研究生报,2011,24(4):390-394. [6]谭文莉,陆孟莹,黄学菁,等.MRI 在浆细胞性乳腺炎分期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4):492-495.[7]马海峰,王嵩,王夕富,等.浆细胞性乳腺炎MSCT 细化分型在临床治疗计划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09, 18(4):280-282.[收稿日期]2011-09-26 *[作者简介] 黄海静,女,汉族,生于1982年4月,江苏省南通市人,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学。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2012∶32(1) C-Met 蛋白是一分子质量为190ku 的异二聚 体,由细胞外50ku 的α亚基和跨膜的145ku β亚 基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C-Met 受体包括3个功能不同的结构域,即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α亚基 肝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黄海静1*,吴月平2,蔡卫华2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1检验科,2肝胆外科,南通226006) [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肝癌患者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探讨c-Met 在肝癌发生、发展 所起的作用。方法:对肝癌及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调查,并且设立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c-Met 水平;应用半定量RT-PCR 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中的c-Met mRNA 及c-Met 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患者血浆中的c-Met 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群(均P <0.05)。肝癌组织中的c-Met 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P <0.05)。结论:c-Met 在肝癌组织及血浆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关键词]肝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887(2012)01-0035-03 The study for the express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 the serum and tissu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arcinoma HUANG Haijing 1*,WU Yueping 1,CAI Weihua 2 (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2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the Third Hospital of Nantong ,Nantong 226006)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c-Met)in the serum and tissues in pa -tients with hepatic carcinoma ,explore the role of c-Met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human hepatic carcinoma.Methods :Study the patients with hepatic carcinoma or hepatitis ,and establish normal control group ,measure the plasma c-Met concentrations in them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The expression of c-Met mRNA and protein were detected in liver tissue of them by using 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plasma c-Met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carcinoma was high -er than those in hepatitis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P <0.05).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Met in hepatic carcinoma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hepatitis and normal hepatic tissue(P <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c-Met in the serum and tissues in pationts with hepatic carcinoma was high ,c-Me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hepatic carcinoma.[Key words] hepatic carcinoma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verse transcrip -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35··

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肝脏中的作用_时红波

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肝脏中的作用 时红波综述,段钟平审校 (北京市肝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069) 摘要:肝再生增强因子(ALR)除了促进肝再生,保护肝损伤之外,可能在肝脏的器官形成和发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ALR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归纳总结了ALR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指出ALR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调控肝细胞的凋亡, 从而参与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未来ALR可能作为肝衰竭患者肝再生及预后评估的候选分子,并有望成为临床治疗严重肝病和肝衰竭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肝再生;肝疾病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13)11-0878-04 Research progress in role of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in the liver SHI Hongbo ,DUAN Zhongping.(Beijing Institute of Hepatology ,Beijing You'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China ) Abstract :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not only promotes liver regeneration and protects the liver from damage ,but ma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ver.The recent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action mechanism of ALRin the liver is review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LR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is summarized.It is suggested that ALRmay regulate hepatocyte apoptosis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to promote liver repair and regeneration.In the future , ALRmay be used as a candidate for evaluating liver regeneration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ALRholds promise as an effective medicine for treating severe liver disease and liver failure. Key words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liver regeneration ;liver diseases 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13.11.019 收稿日期:2013-04-08;修回日期:2013-05-10。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课题(2012ZX10002004 -006;2012ZX10004904-00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0349);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xx2013016);北京市肝病研究所基金(BJIH -01211) 作者简介:时红波(1978-),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慢性肝病、肝 衰竭等研究。 通信作者:段钟平,电子信箱:duan2517@163.com 。 1975年,La Brecque 等[1]首次报道在初断乳大鼠肝脏和肝部分切除术后再生肝组织中存在一种热稳定性的蛋白质,能够特异性地刺激肝细胞DNA 合成,称之为肝刺激物(hepatic stimulant substance ,HSS ),HSS 能够刺激肝细胞的增殖和促进肝脏再生,这种作用具有器官特异性而无种属特异性。1994年, Hagiya 等[2] 以初断乳大鼠的肝脏为起始材料,在分离纯化 HSS 的过程中,发现了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就目前研究结果看,两者有许多相同之处:(1)两者理化性质极为相似,从cDNA 推导的ALR及基因工程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均为15?103 ,与HSS 相对分子质量(10 18)?103 一致,两者均具热稳定性,能抵抗神经氨酸酶的降解;(2)两者在体内的生物活性类似,均具刺激肝再生的作用,且都表现出对肝脏作用的特异性,无种属特异性;(3)在体外 均能刺激肝细胞的增殖[3-4] 。 1 ALR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 ALR从肝脏中提取出来,关于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多集 中在肝脏,虽然有研究报道ALR在其他器官如肾脏、肌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5-7] ,但相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就ALR 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1.1 参与肝脏的再生 Gandhi 等[8]应用大鼠70%肝切除模 型,观察血清、肝组织ALR水平及mRNA 表达在术后0 40h 的变化情况,发现血清ALR水平逐渐升高,在术后12h 最高,此后逐渐降低;肝组织ALR水平逐渐降低,在12h 最低,此后逐渐升高;肝组织mRNA 水平没有变化,提示ALR可能参与了肝脏的再生。孔祥平等 [9] 进行大鼠34%肝切除,术后4 6h 各实验组大鼠经腹腔注射人重组ALR(recombinant human ALR,rhALR),发现rhALR能促进肝部分切除后大鼠肝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提示rhALR能促进大鼠肝再生和肝细胞增殖[9] 。 1.2 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Song 等[10]应用人ALR质粒 (pCDNA3.1-ALR)处理CCl 4诱导的纤维化大鼠,发现大鼠血清ALT 水平降低,肝纤维化减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减少,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8 78临床肝胆病杂志第29卷第11期2013年11月J Clin Hepatol ,Vol.29No.11,Nov.2013

1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_met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价值

?临床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2met在 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价值 吴福生 郑树森 吴灵娇 丁伟 马志敏 王照明 滕理送 赵文和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癌切除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动态变化及其受体c2met在 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GF/c2met对手术切除后肝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25例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及组织标本,用酶联免疫法(E L I S A)测定术前1d、术后第3、7、10天血清HGF浓 度,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2PCR)方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c2met蛋白及 mRNA的表达。分析术前血清HGF水平及癌组织中c2met表达程度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及影响手术后血清HGF水平变化的因素。以20例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组,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 者及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Child B或C级)患者作为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失代偿组。 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HGF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乙肝组[(1103±0109)ng/m l比(0169± 0102)、(0174±0109)ng/m l,P<0105],但与肝硬化失代偿组[(1104±0111)ng/m l]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术后HGF浓度上升高峰出现在术后第3天,术后第7、10天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术前、术后各组的血清HGF组间比较,仅术后第3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术前血清HGF水平的 主要因素有:肿瘤直径>5c m、伴有结节肝硬化、门静脉癌栓、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400μg/L。 从术前到术后第3天,大区段切除比小区段切除者的血清HGF浓度上升更明显(P=01047)。中度和 强阳性c2met蛋白表达在肝癌组织中(21/2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25)。高表达的c2met mRNA见 于所有肝癌组织中,在癌旁组织中仅6例有高表达。癌组织中c2met蛋白表达的强度与有无合并门 静脉癌栓有关,与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血清HGF水平、有无肝硬化及肝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 性。但在癌旁组织,合并肝硬化组c2met蛋白表达高于无肝硬化组。术后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的病例, 其术前血清HGF水平及肿瘤组织中c2me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复发或转移的病例。HGF水平与肿 瘤组织中c2met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肝癌患者有血清HGF及癌组织中c2met的高表达,术后血清 HGF的持续升高可能与肝癌的早期复发和转移有关。 【关键词】 癌,肝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原癌基因蛋白质c2met; 肝切除术 Study on the prognosti c va lue of hepa tocyte growth factor and c2m et for pa ti en ts w ith hepa tocellul ar carc i n o ma WU Fu2sheng3,ZHEN G Shu2sen,WU L ing2jiao,D I N G W ei,MA Zhi2m in,WAN G Zhao2m ing, TEN G L i2song,ZHAO W en2he.3D epart m ent of Surgical O ncology,First A ffiliated Hospital,Zhejiang U niversity School of M edicine,Hangzhou31000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U L ing2jiao,Em ail:1020w lj@1631co m 【Abstract】 O bjecti ve To analyze the p r ognostic value of hepat ocyte gr owth fact or(HGF)and c2met for patients with hepat ocellular carcinoma(HCC)after hepatect omy1M ethods T wenty2five patients undergoing partial hepatect omy for HCC were studied1Seru m HGF level was deter m ined using E L I S A kit bef ore and after operati on res pectively1c2met p r otein and mRNA exp ressi on in cancer ous and paracancer ous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i m munohist oche m ical and RT2PCR methods res pectively1The correlati ons of clinical2pathol ogic para meters with the HGF level in seru m and c2met exp ressi on in cancer ous tissue were analyzed res pectively1Results HCC patie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ntrati on of seru m HGF than nor mal contr ols and chr onic hepatitis B res pectively[(1103±0109)ng/m l vs(0169±0102)ng/m l and (0174±0109)ng/m l]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 m HGF was observed bet w een HCC and cirrhosis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C30074) 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吴福生、马志敏、滕理送、赵文和),肝胆胰外 科暨器官移植中心(郑树森),传染病研究所(吴灵娇),病理科(丁伟、王照明) 通讯作者:吴灵娇,Email:1020wlj@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3820829.html,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与受体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与受体作用机制 的研究进展1 姜媛媛,任桂萍,王文飞,郝建权,李德山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教研室,哈尔滨(150030) E-mail:deshanli@https://www.wendangku.net/doc/bb3820829.html, 摘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类多肽类物质,其中大多数成员可与肝素结合发挥作用。目前已知FGF至少包括23个因子,即FGF1~23。部分FGF家族成员N末端有大约3O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典型信号肽序列,可以分泌到细胞外。FGF家族成员是一类生理功能较广泛的生长因子,功能包括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趋化与血管生成、促进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细胞的存活与生长等。本文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对 FGF因子及其受体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主要对FGF因子特征及其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FGF,FGF受体,肝素 中图分类号:Q74 引言: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最早是从脑和垂体的提取液中发现的,该物质是一种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多肽类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对细胞生长进行调节。从70年代中期到目前已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目前已知FGF至少包括23个因子,它们在一级氨基酸序列上有一定的同源性,并有类似的生物学功能,且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组织中。FGF对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有十分明显的促细胞分裂增殖作用,并且在机体内的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分化、创伤组织愈合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 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又被称为肝素亲和生长因子(Heparin binding growth factor, HBGF),是一类通过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的多肽分子。现已知FGF家族至少包括23个成员,即FGF1~FGF23。FGF家族成员之间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约为25%~50%,其每个成员都有140个氨基酸的中轴,该中轴在不同的成员中有高度的同源性。结构分析表明,此中轴折叠成12条逆向平行的β链,它们又进一步形成圆柱状的结构。部分FGF家族成员N末端有大约3O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典型信号肽序列,使得它们可通过内质网一高尔基复合体的经典(即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被分泌到细胞外,但其中也有部分FGF则因本身缺乏信号肽结构,不能向外分泌,只能在细胞受损时释放[1]。多数FGF(如FGF3~8、10、15、17~19、21~23)的N末端具有典型的信号肽序列。而FGF16和FGF20虽然没有明确的信号肽序列却也能高效地分泌到细胞外[12]。FGF1 和FGF2也缺乏信号肽序列和正常的分泌途径,却也能出现在胞外基质,推测两者可能来自受伤的细胞,或者通过与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路不同的细胞脱颗粒机制释放至胞外的。此外,FGF 11~14没有典型的信号肽序列,因此认为这些FGF是在胞内发挥作用[13]。由于FGF家族成员之间的氨基酸序列有25%~50%的同源性,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共性,故FGF不同分子之间的生物学效应既有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点[1-3]。 FGF1(aFGF)和FGF2(bFGF)是最先被发现,也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充分的两个成员,因其1本课题得到黑龙江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编号:2006G0461-00)的资助。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8)mol/L,茎的最适浓度约为10^(-4)mol/L。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顶端优势,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还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是多部位的,主要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核酸代谢。生长素在扩展的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根部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 在植物体内吲哚乙酸可与其它物质结合而失去活性,如与天冬氨酸结合为吲哚乙酰天冬氨酸,与肌醇结合成吲哚乙酸肌醇,与葡萄糖结合成葡萄糖苷,与蛋白质结合成吲哚乙酸-蛋白质络合物等。结合态吲哚乙酸常可占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50~90%,可能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储藏形式,它们经水解可以产生游离吲哚乙酸。 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可将吲哚乙酸氧化分解。 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 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在茎的尖端,但弯曲的部位是在尖端的下面一段,这是因为尖端的下面一段细胞正在生长伸长,是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时期,所以生长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趋于衰老的组织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因是:生长素能够改变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配,在生长素分布较丰富的部分,得到的营养物质就多,形成分配中心。生长素能够诱导无籽番茄的形成就是因为用生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后,番茄花蕾的子房就成了营养物质的分配中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源源不断地运到子房中,子房就发育了。 合成部位:[叶原基、嫩叶(生长素前身)、顶芽(活化生长素)]、未成熟种子、根尖、形成层 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就是许多高大植物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但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形是不成宝塔形的。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可用高浓度生长素来杀死双子叶杂草而不会伤害单子叶作物的原因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1880年

第六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第六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调控肿瘤细胞增殖、生存和凋亡、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是NSCLC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和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等)。小分子药物已作为晚期NSCLC的二、三线治疗方案广泛用于临床,EGFR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同样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EGFR抑制剂(EGFR TKIs)无论是小分子药物还是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常见不良反应有皮肤毒性和腹泻,罕见不良反应有间质性肺炎、肝功能异常、口腔炎、脱发、口腔干燥等,无威胁患者生命的血液学毒性。与化疗毒副反应的处理措施不同,应用此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并非停药的指征,反而是肿瘤对靶向药物敏感的临床信号。许多研究发现皮疹与EGFR TKIs治疗的疗效相关,中重度皮疹患者总体生存明显优于轻度或无皮疹的患者。因此,正确处理EGFR TKIs 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皮肤毒性 皮肤毒性是最常报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3左右,常见反应包括痤疮样皮疹、甲沟炎及甲裂、毛发改变、皮肤干燥、超敏反应、粘膜炎等(表1)。EGFR TKIs的皮肤毒性/皮疹不属于过敏反应,而是皮肤EGFR受到抑制的结果。正常上皮和滤泡角细胞存在EGFR表达,EGFR在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剌激表皮细胞生长,抑制其分化,保护细胞抵抗紫外线相关损伤,抑制炎症并加速创面愈合。有证据提示EGFR表达或活性改变可伴有上皮异常增生和分化;皮肤毒性的机制还包括上皮角化过度和滤泡阻塞或炎症性反应。 表1 EGFR TKIs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 EGFR TKIs引起的皮疹通常为痤疮样皮疹,呈丘疹脓疱样改变。皮疹的发生率随研究和药物而异,在BR.21研究中,皮疹发生率为79%,多为轻中度,3级和4级皮疹发生率分别为8%和1%。单抗皮疹发生率相对较高,在FLEX研究中,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痤疮样重度皮疹的发生率

EGF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GF) 系于公元1962年由意大利女科学家Mantalcini教授和美国博士Cohen在实验中发现的,并因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生 理奬与医学奬,是在小老鼠的颔下腺发现了一种可以促使新生小鼠眼睑早开,牙齿早萌的活性成分,而将这活性成分加入培养皮肤表皮细胞的基质后,发现可以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的生长,因此将此活性成分命名为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中文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并证实这种活性蛋白具有免疫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并能加速表皮组织的新陈代谢,更新已老死及受损的细胞,原来人体器官和发肤的自我修补功能是由一组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s)的活性蛋白互相协调而成,而EGF是其中的一种因子。主要作用是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分化,加速新陈代谢,提高新细胞在皮肤中所占的比例,从而使皮肤变得年轻,微量的EGF可赋予衰老细胞全新的生命力,促使各种受损皮肤修复和再生,它还能刺激细胞外一些大分子(如透明质酸、糖蛋白等)的合成与分泌,滋润皮肤,是决定肌肤活力和健康的源泉。EGF又被称为"美丽因子",人体EGF的含量决定着皮肤年轻的程度。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是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多 肽,分子量约6000道顿,分子内有三对二硫键结构,因此对酸、热等物理化学因素均很稳定。生长因子是一种蛋白质,主要作用是与细胞表面的接受器结合后,刺激细胞产生一连串的细胞增殖与分化,正常细胞要增殖非有生长因子的刺激不可,皮肤的细胞需要生长因子的刺激来加速更新与再生。EGF是一个相当特殊的3D结构,主要的动作是刺激纤维母细胞上的接受器,结合后,开始制造合成各类纤维和细胞间基质,它的重点在激化细胞的新生、活化纤维母细胞,也就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对骨形成的直接调控作用

第三军医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对骨形成的直接调控作用 姓名:周锐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遗传学 指导教师:陈林 2011-05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3(FGFR3)对骨形成的 直接调控作用*
摘 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FGFRs)属于受体酪氨 酸蛋白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家族。目前已发现 4 种 FGFRs,即 FGFR1、 FGFR2、FGFR3、FGFR4。它们之间在氨基酸水平有 55%~72%的一致性。 既往研究表明,FGF/FGFRs 信号通路与骨骼发育、再生和骨骼疾病有密切联系。 FGFR1、2、3 功能增强或丧失突变可导致包括颅缝早闭(craniosynostosis, CS)、软骨发 育不全 (achondroplasia, ACH) 和 CATSHL (camptodactyly, tall stature, scoliosis, and hearing loss)综合征在内的多种人类骨骼系统遗传性疾病。 骨骼的发育是通过软骨内成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和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两种方式来完成的。软骨内成骨又经过软骨形成(chondrogenesis)和骨形成 (osteogensis)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而膜内成骨则是一个单独的骨形成的过程,即间充 质密集后直接分化为成骨细胞并成骨。 不同的 FGFRs 在软骨形成和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一致。总的讲,目前认为 FGFR1、2 主要调节膜内成骨过程,而 FGFR3 则主要参与调控软骨内成骨。已发现人 类 FGFR1(P252R)功能增强点突变和多种 FGFR2 功能增强点突变可影响颅缝膜内成骨 过程,导致颅缝提前闭合,引起囟门早闭综合征;而 FGFR3 功能增强点突变通过抑制 生长板软骨发育,导致软骨发育不全等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 FGFR3 和 FGFR1、2 高度同源,也受可调节骨形成的内源性配体 FGF2、18 等激 活,提示 FGFR3 可能参与调控骨形成过程。而人类 FGFR3 A391E 功能增强型点突变 可引起 Crouzon 等囟门早闭征,则是 FGFR3 影响骨形成的直接证据。模拟人 ACH 的 FGFR3 突变小鼠出生后 15 天长骨骨小梁处成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 Cbfa1 等表达水平 增高,成年期骨量减少;FGFR3 敲除小鼠骨量减少,骨小梁矿化障碍。这些结果均提 示 FGFR3 可影响成骨细胞功能和骨形成过程。 目前已有多名学者报道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研究 FGFR1、2 对成骨细胞的直 接调控作用,但关于 FGFR3 对成骨细胞及骨形成的直接调控作用及机制还不完全清
*
本课题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 (2005CB522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304250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5304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301527)资助。 8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一)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一)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 【摘要】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包括肝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造血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形态发生的作用.它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迁移,对各类肿瘤的侵袭转移有着重要的诱导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外有关文献的回顾,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探讨HGF及其受体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具体意义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卵巢肿瘤 1HGF及其受体的结构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1〕最早是1984年由日本的中村敏一教授从大鼠血浆中得到的,其结构实质是含728个氨基酸的肝素结合糖蛋白.它来自间质细胞,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并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具有较强的促有丝分裂、组织成形、诱导上皮细胞迁移、侵袭以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2〕.HGF的受体是原癌基因cmet编码的一种跨膜蛋白,称为Met,是由Mr为190000的前体蛋白分裂而得来,由Mr为50000的a链和Mr为145000的3链经二硫键相连而成的杂二聚体.Prat等发现某些癌细胞的Mr为190000Met的前体,缺乏裂解过程,不需连接配体就已有活性,因此就失去了HGF的生长控制.各种瘤细胞和cmet转化后的细胞都过度表达Met,对HGF的反应比正常细胞更敏感强烈. 2HGF及其受体的生物学作用 (1)启动肝再生实验证明,在众多细胞因子中,HGF是肝再生的启动信号,并在肝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促进细胞分裂作用HGF在原代肝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中可刺激肝细胞DNA合成,1g/LHGF即可观察到生物活性,最大活性浓度5~10g/L.另有报道HGF对其他许多细胞也有刺激作用,例如能够刺激肾小管细胞、角化细胞、黑色素瘤等细胞的DNA合成.(3)细胞运动作用HGF具有类似散射因子的功能,在一些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均可促进细胞扩散和迁移HGF具有促进包括肝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造血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生长、迁移和形态发生的作用,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形态发生.(4)肿瘤坏死作用高浓度的HGF对某些癌及肉瘤细胞系有抑制作用和肿瘤坏死用,该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5)cmet原癌基因的RNA表达存在于人类的某些上皮组织:如肝脏、肾脏、胎盘、消化道上皮等〔3〕.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证实,cmet基因蛋白表达位于腺样结构细胞的边缘.cmet编码的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的受体家族,在体外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以出现基因扩增、重排和过度表达.对于依赖外生的受体调节生长刺激的,进入细胞周期和分裂进程的正常细胞来说,这就意味着存在着一个调节细胞增生的平衡机制〔4〕.相比较而言,肿瘤细胞通过产生生长因子与受体获得一定水平的自主生长信号(自主分泌).近年来,已有相关研究表明,与癌形成和发展有关的不同细胞类型之间出现异型信号(非自主分泌),但目前的体内实验方法不足以说明这种复杂的关系〔4〕.在研究与cMet 蛋白的相关信号通过非自分泌机制促进转移中报告,利用转基因鼠移植模型将过度表达HGF 及受体cmet的肿瘤细胞移植后,直接评估异型信号对转移部位的作用〔5〕.在体内,非自主分泌信号与自主分泌进行的是条件不均衡的竞争.恶性肿瘤细胞的非内部生长因子对体内转移产生重大影响,提供了异型信号对肿瘤进展发挥作用的实验依据. 3HGF及其受体对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机制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HGF和cMet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正常细胞有能力通过减少cmet 的表达控制其对HGF的反应;而在大部分肿瘤细胞中cmet为过表达的状态,并呈现高水平的自体磷酸化.一般来说,cmet的过表达是由于基因的扩增所致.在结,直肠癌、肝癌和脑胶质瘤中,cmet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Ivan和Webb等用激活的ras和ret基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农资学号:2010310501 姓名:夏选发生长素(auxin)是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它的发现史可追溯到1872年波兰园艺学家西斯勒克(Ciesielski)对根尖的伸长与向地弯曲的研究。他发现,置于水平方向的根因重力影响而弯曲生长,根对重力的感应部分在根尖,而弯曲主要发生在伸长区。他认为可能有一种从根尖向基部传导的剌激性物质使根的伸长区在上下两侧发生不均匀的生长。它能调控细胞伸长、细胞分裂与分化、顶端优势、向性生长、根原基的发生、胚的形成和维管分化等。很多研究表明, 生长素是茎伸长生长所必需的, 生长素的亏缺(deficiency)会导致茎伸长受阻。外源生长素处理能促进茎切段的伸长, 促进亏缺生长素的整体植株茎伸长。作为植物的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生长素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诸多过程,如根和茎的发育和生长、器官的衰老、维管束组织的形成和分化发育,以及植物的向地和向光反应等。 研究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对深入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生理过程有重要意义。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有关生长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两派学说,即基因表达学说和酸生长学说。之后,随着生物化学和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两种学说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同时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实验手段的广泛应用,在分子水平上的生长素作用机制研究日益深入,尤其是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 1.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生长素, 如IAA作用于细胞核上, 作为基因的脱阻抑剂, 首先是被阻抑的基因活化。随之, 在已活化的基因控制下, 通过调节酶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来表现其继发的生理作用[ 2 ]。生长素的生物试验表明,用生长素处理时,细胞壁变软,因而增加了其可塑性。可塑性是指细胞壁不可逆转的伸展张力。生长试验证明,在生长素的影响下,细胞壁可塑性的变化与生长素所促进的生长增加幅度是很相似的。因此可以认为,生长的增加确实是通过细胞壁可塑性的变化而实现的。这些生长试验,必须以活的器官或组织为材料,并在呼吸作用能够顺利进行的条件才能完成。这就表明,生长素诱导生长是在原生质内进行的。试验证明,在生长素的影响下,原生质的粘度下降、流动性增加、呼吸作用增强,对水和溶质的透性也提高,从而导致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进入细胞,为细胞增大体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1.1酸生长理论

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是由造血系统、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细胞产生,能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诱导细胞发挥功能,是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 (一)细胞生长因子的种类 细胞生长因子有多种,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bFGF)、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促红细胞生长素(EPO)、集落刺激因子(CSF)等。常见类型如表1所示

①在表皮水平上; 影响角化细胞的活性和生长因素,刺激角化细胞迁移和上皮化,刺激表皮细胞分化和矫正,强烈促进表皮修复和愈合,如EGF、KGF。 ②在真皮水平上; 刺激成纤维细胞活性,增强细胞外基质收缩和构造,提供皮肤 养分,促进皮肤伤口愈合和功能再生,如BFGF、AFGF。 ③在皮肤整体水平; 增强对环境侵袭、紫外线、污染物、刺激物、敏化剂、炎性细胞的抵抗力,巩固、增强皮肤张力,增强皮肤弹性,刺激瘢痕组织褪色,减少瘢痕形成,延缓皮肤衰老。 (二)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特点 在分泌特点上,细胞生长因子主要属于自分泌(autocrine)和旁分泌(paracrine)。各类生长因子都有其相应的受体,是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不少受体具有激酶活性,特别是酪氨酸激酶活性(如PDGF受体、 EGF受体等)

(三)不同细胞生长因子在美容方面的应用 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 factor,EGF)

(1)概念:EGF是一种由53个氨基酸构成的活性多肽,它的主要生理活性是诱导细胞(尤其是表皮基底层细胞) 增殖、分裂分化,促进其生长。EGF 通过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激活受体,加速皮肤新生细胞替代衰老细胞的进程,使皮肤细胞年轻化。 (2)作用位点:表皮层 (3)EGF在美容方面的功能: a、护肤、修复 EGF 在体内能促进机体表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新陈代谢,促进微血管的生长,改善细胞生长的

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说明书

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用纯化的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再与HRP标记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GF)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说明书1份1份 封板膜2片(48)2片(96) 密封袋1个1个 酶标包被板1×481×962-8℃保存标准品:5400ng/L0.5ml×1瓶0.5ml×1瓶2-8℃保存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1.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3ml×1瓶6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终止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浓缩洗涤液(20ml×20倍)×1瓶(20ml×30倍)×1瓶2-8℃保存 样本处理及要求: 1.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