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4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4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4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4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4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内源性物质。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方法实验动物的血液采集,对照法。结果纤维蛋白,取出后血液不再凝固;少量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少量棉花能促进凝血过程,减短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液体石蜡涂壁、冰水能够减缓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结论内源性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纤维蛋白,取出后血液不再凝固;外源性因素通过影响血液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凝血。

关键词:凝血因子酶促反应组织因子内源性外源性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实验材料和方法 (2)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方法: (2)

2.实验结果: (3)

3.实验讨论(见附页) (3)

4.实验结论 (3)

5.参考文献: (3)

附页 (4)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兔子(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1.1.

2.实验材料和器械:手术剪、手术镊、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

浴、秒表。

1.1.3.实验药品:石蜡油,冰块,草酸钾,肝素,氯化钙,氨基甲酸乙酯

1.2.实验方法:

1.2.1.用200g/L 氨基甲酸乙酯(乌拉坦)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

注射麻醉,将兔子仰卧固定在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后(先去除颈部兔毛),分离颈外静脉,采血10ml,制备

血浆和血清。

1.2.3.分离一侧的经总动脉,头部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

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个“V”字的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1.2.4.取8支试管,编号1-10。按照下图准备实验条件。

组别实验试剂剂量

1 空白对照

2 棉花少许

3 石蜡油润滑整个表面

4 浸在盛碎冰块的烧杯中

5 氯化钠1ml

6 肝素8单位(加血后摇匀) 1ml

7 草酸钾(加血后摇匀) 0.1ml

8 肺组织浸液 0.1ml

9 放血10ml,用竹签不断搅动,

2-10min后冲净竹签后观察。

1.2.5.1-8号试管各加入血液2ml。9、10号小烧杯放血10ml,9号小烧杯放血

时用竹签不断搅动。立即用秒表记时间,每隔15s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记下时间。

1.2.6.记录时间。

1.2.7.取竹签一只,将烧杯内的血液不停搅拌,取出粘附在竹签上的纤维,观

察其形态,再静置,并观察血液凝集的情况。

2.实验结果:

3.实验讨论(见附页)

4.实验结论

(1)内源性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纤维蛋白,取出后血液不再凝固,内源性因素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

(2)外源性因素通过影响血液的酶促反应来影响凝血。少量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少量棉花能促进凝血过程,减短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液体石蜡涂壁、冰水能够减缓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

5.参考文献: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北京张志雄:生理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

附页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 方法:①去家兔血液与两个烧杯中,其中一个进行搅拌,观察血液凝固时间。 ②取家兔血液分别装于八个装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其中1号,4号不加物质),观察血液凝固时间; 结果:实验中静置的烧杯发生了凝血现象,搅拌的烧杯不发生凝血现象;血液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温度,等因素对血液凝固有不同的影响,草酸钾,肝素等抗凝剂是血液不发生凝固现象。 结论:血液凝固受接触面,温度,Ca2+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 【关键词】:血液凝固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实验动物:家兔(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1.2 实验器械:清洁小试管8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1.1.3 实验药品和试剂:石蜡油、肝素1ml、草酸钾1ml、肺组织浸液0.1ml、生理盐水 1.2方法 1.2.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 取一只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眼角膜反射的变化。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 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1.2.2、颈总动脉插管 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doc

实验五: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人: 同组人: 【实验目的】 1.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 清洁小试管7个、小烧杯2个、竹签、秒表、试管架、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线、棉花、水浴槽、冰盒 液状石蜡、肝素、草酸钾1~2mg、脑匀浆液0.1ml、生理盐水 【实验过程】 1、动物麻醉及颈部手术(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 取一只动物,称重。按1g/kg体重的剂量将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观察动物肌张力、呼吸与角膜反射的变化。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沿颈正中线在喉头上一指至锁骨上一指的地方作一5~7cm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 2、颈总动脉插管(此部由助教老师操作) 在气管两侧辨别并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下方穿两条线备用。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一动脉夹,在动脉夹远心端距动脉夹约3cm处结扎。用小剪刀在结扎线的近侧(结扎线与动脉夹之间)沿向心方向剪一小斜口(约占管径的一半),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由备用的线结扎固定。取血时将动脉夹松开即可。 3、血液凝固的加速和延缓观察 1.打开兔颈总动脉夹,血液从动脉插管流出,弃去第一份1mL动脉血后,向每个试管中注入1mL兔动 脉血,并摇匀。 2.自血液流出动脉插管开始计时。除第1管外,其他各管每隔15秒钟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液面是否 倾斜即血液是否流动,直到试管内血液不再流动为止,记录凝血时间。 3.当第2管已经凝固时,再倾斜第1管看血液是否凝固,若尚未凝固则按上述方法每隔15秒钟倾斜一 次,直到血液凝固为止,记录凝血时间,即为该兔血的凝固时间。 4.以第2管为对照,各管观察其他各管中血液凝固时间。 5.向第9管中滴加2%氯化钙2滴,观察血液是否凝固。 6.取出第5管中的玻棒,用水洗净,观察附着在玻棒上的纤维蛋白。 注意事项: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家兔耳动,耳缘静脉,颈总静脉,心脏采血方法; 2.观察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3.观察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4.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水蛭素和阿司匹林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中的第X因子所依赖的凝血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第X凝血因子一旦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本次实验通过多次操作,探究不同因素,不同物质对于凝血过程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 1.实验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在1,2号烧杯中加入颈总动脉血,用竹签搅拌2号烧杯约30s,用生理盐水洗去竹签上的血液,在竹签上可看到白色纤维蛋白细丝。放置60min,可观察到1号烧杯血液凝固呈深红色,二号烧杯血液未凝固,呈鲜红色。 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取2ml耳中央动脉血;4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吸取上清液备用; 1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此时仅红细胞白细胞下沉,血小板仍然悬浮,吸取上清液备用 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兔脑悬液是为了增加组织因子,贫血小板是经离心后去除大部分血小板可阻断内源性凝血过程,加入的脑悬液内含有大量组织因子。可以准确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如下表加入试剂于1,2,3号试管,观察三个试管的血浆凝固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 1、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类的流动情况 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载玻片 ,清水,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实验设计: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交流评估: 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的流速一样吗? 2.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_____________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膝跳反射 实验目的: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明什么是反射 实验器材:椅子、小木锤 实验设计: 1、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2、一位同学作为受试着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 3、另一位同学用小木锤子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的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 思考: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器材: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设计并进行试验: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和数目。思考: 1、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细胞。 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红细胞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细胞的功能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中医药大学 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伊娜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 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

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 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电子教案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家兔耳动,耳缘静脉,颈总静脉,心脏采血方法; 2.观察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3.观察并比较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过程; 4.观察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水蛭素和阿司匹林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中的第X因子所依赖的凝血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第X凝血因子一旦激活,最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 本次实验通过多次操作,探究不同因素,不同物质对于凝血过程的作用。 三、实验结果 1.实验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 在1,2号烧杯中加入颈总动脉血,用竹签搅拌2号烧杯约30s,用生理盐水洗去竹签上的血液,在竹签上可看到白色纤维蛋白细丝。放置60min,可观察到1号烧杯血液凝固呈深红色,二号烧杯血液未凝固,呈鲜红色。 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取2ml耳中央动脉血;4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贫血小板血浆,吸取上清液备用; 1000rmp/min,离心10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此时仅红细胞白细胞下沉,血小板仍然悬浮,吸取上清液备用 贫血小板血浆中加入兔脑悬液是为了增加组织因子,贫血小板是经离心后去除大部分血小板可阻断内源性凝血过程,加入的脑悬液内含有大量组织因子。可以准确反映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如下表加入试剂于1,2,3号试管,观察三个试管的血浆凝固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浙江中医药大学 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张伊娜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 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

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 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 编号实验条件 1 空白对照 2 棉花少许 3 石蜡油润滑整个试管表面 4 浸在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 5 2mL NaCl

实验3.1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3.1 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测定加速及延缓血液凝固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 二、实验原理 血液流出血管后会很快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台地过程,其实质是血液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血液凝固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是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阶段的实质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的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凝血系统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套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衣物表面接触而被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区别是:外源性凝血系统所需的凝血因子的种类及凝血步骤较少,因此血液凝固的时间短,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血液凝固时间长。 本试验在暴露血管的条件下直接从动物动脉取血,观察记录不同实验条件下血液凝固的时间,通过加入外源性的组织因子来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比较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系统血液凝固过程的不同,并进一步比较影响血液凝固的各种物理及化学作用。 三、实验用品 家兔,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小试管11支,带橡皮条的玻璃棒,小烧杯两只,试管架,秒表13个,0.1%的肝素,2%草酸钾,7%枸缘酸钠,8%的Cacl2溶液,细玻璃粉,石蜡油,冰块。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备好11支干洁试管和2只小烧杯。 2、麻醉家兔,进行动脉插管。 取一只家兔,从一侧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5%氨基甲酸乙酯(4ml/kg体重),待其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距喉头1~2cm起,之胸骨上端1~2cm止,做一5~7厘米长的正中皮肤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实施气管插管。然后,暴露一侧颈总动脉,于近心端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能实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此作业得分94分仅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的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态,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2、分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等三个阶段。 3、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家兔。 2、实验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手术器械一套,25ml小烧杯2个,竹签,清洁小试管9支,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肝素,草酸钾,L的CaCl2溶液,肺组织悬液,富血小板血浆,少血小板血浆,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和观察项目 1、动物手术 (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向后至胸骨上缘做5-7cm的纵行切口,一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用其中一线结扎劲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闭。用眼科剪在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已备取血。 2、实验准备按结果记录表准备好8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个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5ml。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所有试管加入血液后都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 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所需时间。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30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超过30min血液未凝可视为“不凝”。 五、实验结果 表 1 不同理化环境中血液凝固的时间 编号实验条件凝血所需时间 1无(对照管)4’02” 2加少许棉花3’10” 3用液体石蜡润滑试管内表面8’30” 4置于冰水混合物中5’43” 5置于37℃水浴槽中3’49” 6加肝素8U不凝

病原生物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观察 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 目的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以便能娴熟应用油镜观察细菌材料标本。 原理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使用油镜,将其放大1000倍左右才能看到。如光线直接从标本玻片经空气层进入油镜头时,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现象,因此进入物镜中的光线很少,结果视野暗淡,物像不清晰。如在标本玻片上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避免光线的分散,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像(见图1)。 材料附有油镜头的普通光学显微镜一架,染色标本片,香柏油,擦镜纸,二甲苯,消毒缸。 方法步骤 (一)使用法 1.油镜的识别 油镜头上都有标记,标有90×或100×;镜头前端有黑、白或红色的圆圈:刻有“HI”或“oil”等,其孔径也较其他物镜小,约帽针头大。 2.油镜的使用 (1)用油镜观察标本时应将显微镜直立,勿将镜臂弯曲,以免镜油流散。 (2)以天然光线为光源时,使用平面反光镜,如以灯光为光源,使用凹面反光镜。 (3)将聚光器升到最高位置,再将光圈完全打开,增大射入光线的强度。 (4)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标本面上加镜油1小滴,用标本移动器夹紧标本。 (5)先用低倍镜将视野调至最亮时,并找到标本的适当位置,然后换用油镜。 (6)用眼从侧方看着物镜,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头浸于油滴内,并几

乎与玻片接触为止,但切勿使两者相碰,防止损伤镜头或压碎玻片;然后从目镜观察,轻轻转动粗调节器,看到物像时,再调换细调节器,使物像清晰。未能看到物像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7)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拭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如油已干,可在试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试,并随即用干的试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镜片脱落。 (二)油镜的保护 1.显微镜是贵重精密仪器,使用时要精心爱护,不得随意拆散和碰撞。 2.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持镜臂,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然后轻放于台面上或柜箱内。 3.防止与强酸、强碱、乙醚、氯仿、酒精等化学药品接触。 4.擦镜头时,用试镜纸擦,切忌使用粗糙的纸片或布片擦试等。擦镜时应顺其直径方向擦,不要转圈擦。 5.不用时,将物镜转开呈八字,使其不正对聚光器,以免物镜与聚光器相碰撞。将聚光器下降,罩上镜套或盖布,对号归位。 思考题 1.怎样操作才能使显微镜的视野最亮?标本最清晰? 2.使用油镜应注意哪些主要事项? 二、细菌材料玻片标本制备(操作) 目的细菌材料需涂布固定于玻片上,然后经染色才能观察其形态、结构及染色反应。 原理细菌为胶体原浆蛋白为主,涂布在玻片上经火焰温热后可固定于玻片,再经染色冲洗既可被染上颜色,且不易被水冲洗掉。 材料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培养物、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火柴、消毒缸。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篇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 CaCl2 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

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 50’’ 8’15’’ 2’15’’ 6’45’’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 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

【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血浆凝固酶可以

【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血浆凝固酶 可以 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实验实验目的: 掌握革兰染色法的原理以及实验步骤; 理解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 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操作方法以及结果判断。 试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载玻片、特种铅笔、试管夹、酒精灯、打火机、接种环、染色盘、显微镜试剂:龙胆紫溶液、碘溶液、脱色液、沙黄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物、EDTA抗凝兔血浆等实验原理: 革兰染色:细菌的不同显色反应是由于细胞壁对乙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是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经结晶紫染色的细胞用碘液处理后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乙醇能使它溶解,所以染色的前二步结果是一样的,但在G+细胞中,乙醇还能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太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着紫色。在G-细胞中,乙醇处理不但破坏了胞壁外膜,还可能损伤肽聚糖层和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衬托的染色液复染时,显现红色。红

色染料虽然也能进入已染成紫色的G+细胞,但被紫色盖没,红色显示不出来。 血浆凝固酶试验:致病的葡萄球菌可分泌游离型凝固酶到菌体外,游离型凝固酶能被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为凝酶样物质,将液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固态的纤维蛋白而使血浆凝固。 实验步骤: 革兰染色:1. 标记:用特种铅笔在载玻片上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 2. 涂片:滴加一小滴无菌生理盐水与洁净载玻片上,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环,待接种环冷却后在培养基中取细菌,然后将菌落或菌苔轻轻涂布散开(菌液标本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涂片完成消毒接种环,熄灭酒精灯。 3. 干燥: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火焰上方15cm左右,可用手背试温,要求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热而不烫为宜) 4. 固定:用高温进行固定,即用夹子夹取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的外焰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放置待冷却后染色 5. 染色:(1)初染:龙胆紫溶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2)煤染:碘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3)脱色:脱色剂脱色10-2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沥去水分(4)复染与水洗:沙黄溶液染色10 s 后用蒸馏水冲洗,自然干燥后镜检 6.显微镜观察血浆凝固酶试验:1. 取一张载玻片做好标记,一侧滴加生理盐水作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 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 实验条件凝血时间 1.加少许棉花50’’ 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8’15’’ 3.放置37℃水浴2’15’’ 4.放置冰水水浴6’45’’ 5.加肝素10个单位不凝 6.加草酸钾2mg 不凝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富血小板血浆0.2 ml 2、少血小板血浆0.2 ml 0.2 ml 3、生理盐水0.2 ml 0.2 ml 4、羊肺悬液0.2 ml 5、0.025mol/L CaCl20.2 ml 0.2 ml 0.2 ml 血液凝固时间2’15’’3’45’’45’’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分析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实验 1 血液凝固机理血液凝固的化学本质是溶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催化此反应的主要是凝血酶。而正常血液中以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而成为凝血酶。凝血酶原激活物是由活化的凝血因子和磷脂胶粒和钙的形式复合物,因此凝血因子的活化是导致血液凝固的触发机制,据触发凝血过程的形式不同,又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之分。内源性凝血是指因心血管内膜受损或血液抽出机体外接触异物表面而触发的,仅有血管内凝血因子参与的凝血过程;外源性凝血则指有损组织释放的组织凝血活素所参与的凝血过程 2 低温对凝血的影响将血液置于冰块中,凝血时间较室温长。因此,本次实验证明低温可抑制凝血作用。其机制为凝血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时,凝血酶活性高,血凝速度快。温度较低时凝血酶活性低,血凝速度慢。 3 肺组织浸液对凝血的影响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而组织因子在凝血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组织因子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含有大量磷脂。当它进入血浆后。血浆中的钙离子将因子?连接于组织因子的磷脂上,形成复合物,后者可使凝血因子X活化为Xa,并与Ca2+、因子V和血小板磷脂相互作用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然后通过与内源性凝血系统后阶段相同的途径,完成凝血的化学反应。因此,肺组织浸液可促进血液凝固,本次实验中加入肺组织浸液0.1 ml后血液凝固时间明显缩短。 4 棉花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实验中在血液中放入少许棉花后血液凝固时间较室温缩短。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了一个粗糙的表面。粗糙表面可引发血小板集聚,而相对光滑的表面可阻止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粘附。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摘要本文介绍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注意事宜 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血流的管道———血管”是一节探究实验课,“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熟练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又可以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从而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另外,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是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历年来的初中实验操作技能测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现将本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 1 材料用具选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1)选用脱膜不久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小金鱼苗。因此时金鱼体内色素少,透明度大,观察效果好。 (2)根据金鱼的体长,选择适当型号的培养皿,让小金鱼平躺在培养皿中,并使其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包裹鱼体最好用棉絮。因为棉絮能容纳较多的水分,可减少实验过程中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的次数,并且有利于对小金鱼的固定。 (4)观察时最好用低倍镜。因为用低倍镜观察时,虽然物像较小,但视野较亮。 2 实验操作步骤 (1)取尾鳍色素少的小活鱼,用浸湿的棉絮把小金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把小金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3 实验注意事宜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目的] 以血液凝固时间作为指标,了解对血液凝固影响的因素,加深对生理止血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 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 程起动时激活因子来源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在血浆中,外源性激活途径是指受损的组织中的 组织因子进入血管后,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激活过程。 [实验对象]家免。 [实验药品]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清洁小试管(10*7.5mm)8支、试管架、50ml小烧杯2个、20ml注射器、滴管、动脉夹、塑料动脉插管、带橡皮刷的玻棒或竹签、棉花、恒温水浴器。20殖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0.5%肝素、10%草酸钾、3%!化钙、液体石蜡、碎冰块、肺组织浸液(取兔肺剪碎,洗净血液,浸泡于3~4倍量的生理盐水中过夜、匀浆离心、过滤, 收集的滤液即肺组织浸液,存入冰箱备用)。 [仪器器械] 免手术台,常规手术器械,动脉夹,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注射器,试管8 支, 小烧杯2个,试管架,竹签1束(或细试管刷),秒表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 5 ml/kg的量,将兔麻醉,仰卧固定于兔手台上。正 中切开颈部,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远心端用线结扎阻断血流,近心端夹上动脉夹。在动脉当 中斜向剪一小切口,插入动脉插管(或细塑料导管),结扎导管以备取血。 2. 试管准备好。 试管1不加任何处理(对照管) 试管2放少许棉花 试管3用液状石蜡润滑整个试管内表面 试管4置于37 C水浴槽中 试管5置于有冰块的小烧杯中 试管6加肝素8U 试管7加草酸钾1?2 ml 试管8加肺组织浸液1 ml 3. 放开动脉夹,每管加入血液2 ml。将多余的血盛于小烧杯(1)(2)中,烧杯(1)不断用竹签搅动直至纤维蛋白形成。 4. 记录凝血时间每个试管加血2 ml后,即刻开始计时,每隔壁15 s倾斜一次,观察血 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不再流动为止,记录所经历的时间。5、6、7号试管加入血 液后,用拇指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血液与药物混合。 5. 如果加肝素和草酸钾的试管不出现血凝,可再向两管内分别加入0.025 mol?L-1的CaCI 溶容液2?3滴,观察血液是否发生凝固? [注意事项] 1. 采血的过程尽量要快,以减少计时的误差。对比实验的采血时间要紧接着进行。 2. 判断凝血的标准要力求一致。一般以倾斜试管达450时,试管内血液不见流动为准。 3. 每支试管口径大小及采血量要相对一致,不可相差太大。 4、准备好试管,按顺序连续放血。 5、每管凝血时间的计时应从血液放入试管开始。 6、一组对照最好由一个人计时 [实验结果]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浙江中医药大学14级临床医学本部三班张伊娜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各种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家兔新鲜血液分别置于室温、低温、涂石蜡于试管壁的试管,加棉花、NaCl、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用竹签搅拌处理,观察记录其凝血时间并与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凝固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经棉花、肺组织浸液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短,经NaCl、涂石蜡于试管壁处理的血凝时间较室温长,经肝素、草酸钾、低温处理的血液不凝,经竹签搅拌的血液不凝且竹签上缠有乳白色丝状物。结论:增加粗糙面、组织因子促进血液凝固;稀释血液、涂石蜡于试管壁可延长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低温抑制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 【关键词】血液凝固;凝血因子;肝素;纤维蛋白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家兔。 1.1.2实验材料和器械 棉花,石蜡油,碎冰块,氯化钠,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浸液,氨基甲酸乙酯;试管(8支),小烧杯(2支),竹签,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注射器,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本实验用手

机秒表功能)。 1.2实验方法 1.2.1家兔称重后,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 的氨基甲酸乙酯使之麻醉,将兔仰卧并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切开颈部皮肤、肌肉后,使两侧颈总动脉暴露,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1.2.3取8支试管,并编号。按下表实验条件准备完毕(其中4号试管1~4组加0.5mLNaCl,而5~8组加2mL NaCl) 图示:促凝与抗凝试验 1.2.4放开动脉夹,先放一管血后再1~8号管每管加入血液1mL(约

2014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

微生物限度检查 检验任务: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菌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药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的检验原理。 2.熟悉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的程序与方法。 二、实验材料 1、培养基和稀释液:亚碲酸钠肉汤(或亚碲酸钠北沙参胨水培养基)、卵黄高盐琼脂(或血平板或TMP高盐琼脂)、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甘露醇发酵管、胆盐乳糖增菌液、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绿脓色素测定用培养基(PDP琼脂)、硝酸盐胨水平板(DHL)、明胶液化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四六磺酸钠绿亮培养基(TYB増菌液)、胆盐硫乳琼脂、沙门、志贺菌属培养基(SS)、曙红亚甲蓝琼脂(EMB)、麦康凯琼脂(MacC)、三糖铁琼脂培养(TSI培养基)、脲琼脂培养基、半固体营养琼脂培养基、0.9%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 2、器皿 灭菌锥形瓶(50ml)、灭菌培养皿、刻度吸管 试剂(已配好):1%二甲基对苯二胺盐试液、氯仿、IN盐酸、NS 第一次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及稀释液: 0.9%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 配方:氯化钠4.3g 蛋白胨1.0g 磷酸二氢钾3.5g 磷酸氢二钾7.23g 水1000ml 亚碲酸钠肉汤:90ml/瓶*3瓶 卵黄高盐琼脂培养基(或TMB培养基或血琼脂平板):3个*20ml/个 营养琼脂斜面:3个平皿*约20ml/个 甘露醇发酵管:3支*5ml/支 TYB増菌液:90ml/瓶*3 胆盐硫乳琼脂培养基(或沙门氏、志贺菌属琼脂):20ml/个*3个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或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20ml/个*3 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5ml/支*3支 脲琼脂培养基斜面:5ml/支*3支 半固体营养琼脂培养基:5ml/支*3支 胆盐乳糖增菌液(BL増菌液):90ml/瓶*3瓶 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平板:6个*20ml/个 PDP琼脂斜面:3支*5ml/支 硝酸盐胨水培养基:3支*5ml/支 明胶培养基:5ml/支*3支 第二次供试液及増菌液的制备 供试液的制备 取供试液10ml,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90ml,混匀,制成1:10供试液。 稀释倾注培养基 将供试液倾注入已加稀释液的无菌平板,每个稀释度注2个平皿,每个平皿约15-20ml,将

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篇一: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 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cacl2 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

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50’’8’15’’2’15’’6’45’’不凝不凝试管10.2ml0.2ml0.2ml2’15’’试管20.2ml0.2ml0.2ml3’45’’试管 30.2ml0.2ml0.2ml45’’ 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而搅拌过的杯内血液,虽也发生血液凝固过程,但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却不断缠绕到毛刷上,当杯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全部水解掉后,形成的纤维蛋白也全部缠绕在毛刷上,这时血纤维只能网罗毛刷附近的一些血细胞,在毛刷上见有血凝块。经水漂洗后,血细胞被冲走,毛刷上剩下的是白色细丝状的纤维蛋白。搅拌后的杯内血液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家兔的基本手术操作 2.观察血液凝固现象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观察某些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材与药品哺乳动物实验动物手术器械一套,清洁小试管6支,水浴装置1套,冰块,棉花、液状石蜡,肝素,草酸钾,,肺组织悬液,生理盐水等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动物手术 (1)将家兔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2)麻醉完成后将家兔以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将颈部被毛用粗剪剪去 (3)在颈部腹面正中从甲状软骨水平至胸骨上缘(约一指)连线正中做一长5~7cm的纵形切口,依次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肌肉及气管表面结缔组织直至暴露气管。 (4)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游离2~3cm,穿双线备用。用其中一线结扎颈总动脉远心端,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用眼科剪在

颈总动脉靠近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斜口(约45度)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内约1cm,用另一线结扎,以备取血。 (5)分离气管,行气管插管术。 2.实验准备准备好6个试管,并对人员进行分工。 3.取血打开动脉夹,经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入各试管中,每支试管采血约1ml。注意及时记录采血完成时间并将各试管尽快置于其实验条件下,5,6两支试管加入血液后要充分摇匀。 4.理化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及其结果观察 接触面粗糙程度、温度以及试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观察各试管内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在每支试管采血完成后开始计时,每隔15s将试管轻轻倾斜1次,观察试管中的血液是否凝固,发现血液呈凝胶状不再流动时停止计时,以此得到各试管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在本实验条件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