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知道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辩证分析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查。如对康熙帝的评价:从纵向上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横向上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二、评价人物的常用方法

1.历史地评价: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2.辩证地评价: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如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当然,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还要坚持“重点论”,一般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

3.全面地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某一方面代替整体;不能只看其优点、贡献就肯定一切,或者只看其缺点、错误而否定一切,而是要看其一生的全部活动和表现,把握主流,对其功过是非做出恰如其分的、全面的评价。

4.实事求是地评价: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在特定方面的贡献。

5.阶级分析法: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中,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都是为本阶级服务的,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不能简单地唯成分论,见到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就全盘否定,见到属于农民阶级的历史人物就完全肯定。

三、评价人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英雄与时势: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

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坚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关于“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恩格斯也有段经典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2.英雄与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群众,只有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果。列宁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5.历史评价第一,道德评价第二: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主要看其措施或行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不能用封建正统道德观,更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古人。邓小平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是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四、评价人物“见仁见智”的原因

1.立场不同: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2.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

3.占有资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新材料的发现和解密等。

4.分析方法不同:运用不同的史学研究方法。

5.现实政治的需要。

6.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等。

1.命题特点上,多考查与某些重大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

2.命题范围上,多以中国历史人物为主;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3.命题的内容多考查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的历史人物。如“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前后”“民国初年”等重要时期的人物,还有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的人物。

4.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5.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依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一通过历史人物的活动,突出体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认同感的考查

(2018·高考全国卷Ⅱ·T47) 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三娘子的行为与明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第(1)问,根据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相持已近200年”“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等信息,从三娘子推动明、蒙之间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安定生活的愿望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安定社会政治秩序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考向二结合历史人物的历史事迹,考查维护国家统一和发展的长效热点

(2019·高考全国卷Ⅲ·T46) 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可知平定安史之乱;依据材料中“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退军”可得出维护国家统一;依据材料中“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可知培养人才。第(2)问,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身逢时势,勇于担当;依据“体貌秀杰”“郭子仪已年近七十……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等可知身强体健;依据材料“必得士心”可知善于领兵;依据材料“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可知忠于朝廷;综合以上信息可知其富有较高的政治智慧。

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养人才。

(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

考向三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中国科学家的贡献

(2019·高考全国卷Ⅰ·T47) 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

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解析:第(1)问,可从史料中对留美归来的刘源张的生平介绍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新时期不同历史活动所产生的历史贡献,包含理论、实践等几个方面。第(2)问,可结合史料出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刘源张、李四光等的爱国和奉献精神及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第一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明确历史人物所生活的时代特征,依据特征分析其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

第二步:明确历史人物的行为或思想。

依据材料题意,找出有关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的关键词句,并分析其行为或思想的特点

或影响。

第三步:组织答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原因方面要依据时代背景去回答。评价历史人物一是运用时代和阶级的分析法:在对古代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时,一定要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同时注意阶级局限性;二是评价历史人物时不能以偏概全,做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注意评价艺术家不能站在政治立场上去考查,评价政治人物的活动,不能只依据人品去评价等。

1.(2020·渭南富平县摸底)

材料王士祯,先后在地方及中央重要部门任职,最终官至刑部尚书。其独创诗论“神韵说”,是清初数十年文坛的盟主。

王士祯为官始终践行“清、慎、勤”的原则,深受康熙帝的赏识和同僚赞叹。任职扬州时,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严惩贪官污吏,昭雪民间冤狱80余起。在户部任职时,针对当时实行的捐官制度,有人乘机大搞权钱交易的行为,反复告诫属下,不许借此中饱私囊,并革除各种额外收入。他晚年辞官回家时,无金银财宝,只有简单行装和几车书籍。他总结自身为官经验,“随忆随记”,亲书《手镜》50条,教育初仕为官的儿子要洁己爱民、宽政慎行。王士祯的曾祖、祖父和父亲,都有家训家规存世,王氏家规涵盖了修身养性之法、读书立世之道,做人处事之本、从政为官之要、持家经营之策、闺门训诫之教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训家规体系。王士祯的《手镜》被后世奉为做官处事的“明镜”。

——摘编自安作璋《山东通史·明清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士祯受到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氏家训家规的价值。

解析:(1)根据材料“是清初数十年文坛的盟主”得出,文学成就突出,推动清初诗歌发展;根据“为官始终践行‘清、慎、勤’的原则,深受康熙帝的赏识和同僚赞叹”得出,政绩卓著,注重为官之道;根据“平反了一批冤假错案,严惩贪官污吏”得出,平反冤假错案,严惩贪污;根据“他晚年辞官回家时,无金银财宝”得出,为官清廉,注重个人操守;根据“教育初仕为官的儿子要洁己爱民、宽政慎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训家规体系”得出,重视对后代的培养,传承良好家风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从其家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训的特点、家训的作用、家训的借鉴意义等角度概括。

答案:(1)文学成就突出,推动清初诗歌发展;政绩卓著,注重为官之道;平反冤假错案,严惩贪污;为官清廉,注重个人操守;重视对后代的培养,传承良好家风;等等。

(2)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涵盖全面、独具家族文化特色;注重对后辈的培养,维系王氏家族的昌隆兴盛;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方面有一定借鉴意义。

2.(2020·承德一中月考)

材料显德二年(955年)二月,他(周世宗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而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章论谏。若朕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这年四月,更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这种大面积命题对策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并说明其举措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世宗上述举措的影响。

解析:(1)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根据“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章论谏……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进行概括即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五代十国时期政局特点及周世宗励精图治等方面总结其背景。(2)周世宗这些举措明显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为实现统一奠定基础。

答案:(1)举措:鼓励官员上谏,指出皇帝和政治的得失;允许官员对国家政治发表看

法和主张。背景: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人民渴望统一;周世宗励精图治。

(2)周世宗的举措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增强后周的实力,为结束分裂、实现局部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2020·昆明一中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整个19世纪70年代,洋行牢牢地控制着中国生丝出口的定价权,在洋行的压迫下,生丝价格每况愈下,十年中已跌去了一半,江浙一带的丝农们苦不堪言,当地的丝商们惨淡经营,高额利润尽被洋行鲸吞。胡雪岩敏锐捕捉到洋行的死穴——难以控制生丝的生产源头。他在江浙育蚕村镇四处采购,到1882年夏天,共囤积了近2万包生丝,占全部货源的1/3。为彻底控制价格,他力邀丝业同行组成生丝价格同盟,坚持高价出售,试图一举拿下生丝定价权。怡和洋行请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出面斡旋,胡雪岩拒绝了赫德提出的合伙办丝厂的条件。就在这时,欧洲的蚕丝丰收,中国本土丝价大跌,几家大的丝行破产。胡雪岩试图邀集丝商将来年的新丝再次收进,以迫使洋行屈服,结果无人响应。北洋干将盛宣怀联合买办席正甫,利用汇丰银行在上海制造货币供应短缺,丝价直线下跌。1883年12月1日胡雪岩资金链断裂,他在各地经营的阜康分号同时倒闭。最终,生丝被怡和洋行抄了个

大底。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雪岩生丝经营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胡雪岩生丝经营失败给你的启示。

解析:(1)依据材料中“在整个19世纪70年代,洋行牢牢地控制着中国生丝出口的定价权……当地的丝商们惨淡经营,高额利润尽被洋行鲸吞”“欧洲的蚕丝丰收,中国本土丝价大跌,几家大的丝行破产”“北洋干将盛宣怀联合买办席正甫,利用汇丰银行在上海制造货币供应短缺,丝价直线下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胡雪岩生丝经营失败的原因。(2)依据材料及上一问的回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示。

答案:(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商业环境恶劣;洋行掌握出口定价权;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政治斗争激烈;买办与洋人勾结。

(2)启示:独立自主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遵守规则,倡导公平贸易。

4.材料薛岳(1896~1998年),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参与“围

剿”红军。淞沪会战爆发后,薛岳主动请缨抗日,指挥过多次对日军的大规模会战。1938年6月,日本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兵分多路围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会战期间,薛岳抓住有利时机,在江西北部的万家岭地区巧设“口袋阵”,全歼日军第106师团一万余人,并俘获三百余人。万家岭大捷被誉为“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1939~1942年,他先后指挥三次长沙会战,采用“天炉战法”打退日军的疯狂进犯,大量歼敌,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主政湖南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工作,使湖南成为大后方的坚强壁垒和物资供应基地。1946年6月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部向解放区进攻,后败退至台湾。

——据《中华民国史资料丛刊》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家岭大捷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薛岳。

解析:(1)背景,通过材料“1938年6月,日本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兵分多路围攻武汉,武汉会战爆发”概括即可。影响,从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迟滞了日军进攻的步伐等角度回答。(2)对薛岳的评价,既要看到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抗日,战功显赫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其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坚持反共,追随蒋介石参与内战的一面。

答案:(1)背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日军围攻武汉,妄图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影响:是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士气,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消灭了日本的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的步伐。

(2)评价: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赢得了国内外赞誉;顽强抗日,战功卓著;主政湖南政绩突出;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追随蒋介石参与内战。

5.(2020·唐山摸底)

材料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的生平资料虽然很少,但是从现有材料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了解到他能够接受时代先进思潮并写出优秀的作品,都不是偶然的。他的戏剧创作从1590年开始,到1612年结束,先后长达23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

中心的价值观念。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

——摘编自《世界通史快读》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的原因。

解析:(1)依据材料“戏剧创作从1590年开始,到1612年结束”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利条件有新航路开辟、英国经济发展、国力的增强;依据材料“莎士比亚的戏剧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回答。(2)依据材料“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从莎剧的价值、英国的发展、全球化发展等角度回答。

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丰富的个人经历。

(2)莎剧充满人文精神,体现时代价值和历史发展方向;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侵略扩张和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

6.(2020·四川联考三诊)

材料雷切尔·卡尔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从小热爱文学和大自然。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们大量利用剧毒杀虫剂来提高粮食产量,短期内效果显著。但这些杀虫剂的毒物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等潜入农作物、畜体及人体,诱发癌症和胎儿畸形等疾病。卡尔森经过4年调查,指出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她在书中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杀虫剂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本书的出版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也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从而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由于它的广泛影响,美国政府开始对书中提出的警告做调查,最终改变了农药政策,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

——摘编自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雷切尔·卡尔森创作《寂静的春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寂静的春天》产生的积极影响。

解析:(1)依据材料“雷切尔·卡尔森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从小热爱文学和大自然”“杀虫剂的毒物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等潜入农作物、畜体及人体,诱发癌症和胎儿畸形等疾病”,从杀虫剂的危害、卡尔森个人的品德与才能、文学创作的趋势等方面概括背景。(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也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从而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美国政府……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答案:(1)背景:美国大量使用杀虫剂破坏了生态系统;卡尔森对大自然的热爱;卡尔森责任感和科学家的良知;卡尔森拥有专业知识、文学兴趣与才能;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文学创作与科技及人类发展结合的趋势。

(2)积极影响: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改变了美国政府对环境的态度和政策;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最新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卷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期中测试1 ) 1.秦朝统治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秦的制度对于此后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由秦开创并一直沿用至后世的制度是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科举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儒法并重的思想D.“存百姓”的思想3.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4.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5.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克伦威尔A.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B.主张分散国家权力 C.严格遵守共和国原则D.建立个人独裁统治 7.华盛顿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受到人民的尊敬,这是因为 ①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开创美国近代民主制度 ③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④重国家利益不贪恋权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8.以下不属于 ...拿破仑对资本主义发展贡献的是 A.打败欧洲封建君主的进攻B.建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确立西方世界的法律典范D.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欧洲国家 9. 《论语·雍也》篇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体现了孔子的哪一思想 A.仁者爱人 B.和而不同 C.中庸之道 D.克己复礼 10.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 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 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 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11.以下有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人都认同奴隶制度

2020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2东西方的先哲新人教版选修4

单元综合测评二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 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小题,40分)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解析:选B 孔子强调能行“五者于天下”的前提是实行“仁”,即具有“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拥护,故B项正确。 2.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涉及( ) ①治学②做人③为政④正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D.C.②③④①②④ 解析:选B 孔子的“正名”思想是为维护周礼服务的,目的是建立“贵贱有序”的社会。这是其思想中的消极方面,排除④。 3.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 ) A.为政以德B.天下有道 D.敬天保民C.民贵君轻 解析:选B 题干材料中孔子提出“正名”表明主要强调礼治,不是为政以德,故A项错误;“正名”就是维护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故C项错误;敬天保民是西周人们对天的敬畏,故D项错误。 4.有人认为:“在过去两千年中的绝大部分时期,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国的灵魂。”此观点意在强调( ) A.孔子思想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1 B.孔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利用 C.孔子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孔子思想的官学正统地位 解析:选A “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国的灵魂”强调了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故A项正确;孔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利用,但这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始终”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确立官学正统地位的是程朱理学,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四期末测试题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必修4检测题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象限角必是锐角 B .终边相同的角相等 C .相等的角终边必相同 D .不相等的角其终边必不相同 2.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m m P 34, -,()0≠m ,则ααcos sin 2+的值是( ) A .1或-1 B . 52或 52- C .1或52- D .-1或5 2 3.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 a ·→ b =→ a ·→ c ,则→ b =→ c B 若||||b -=+,则→ a ·→ b =0 C 若→ a //→ b ,→ b //→ c ,则→ a //→ c D 若→ a 与→ b 是单位向量,则→ a ·→ b =1 4. 计算下列几个式子,① 35tan 25tan 335tan 25tan ++, ②2(sin35?cos25?+sin55?cos65?), ③ 15 tan 115tan 1-+ , ④ 6 tan 16 tan 2 π π-,结果为3的是( )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 函数y =cos( 4 π -2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 A .[k π+8π,k π+85π] B .[k π-83π,k π+8π ] C .[2k π+8π,2k π+85π] D .[2k π-83π,2k π+8 π ](以上k ∈Z ) 6. △ABC 中三个内角为A 、B 、C ,若关于x 的方程22 cos cos cos 02 C x x A B --=有一根为1,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 将函数)3 2sin()(π - =x x f 的图像左移 3 π,再将图像上各点横坐标压缩到原来的21 ,则所得到的图象的解 析式为( ) A x y sin = B )34sin(π+=x y C )3 24sin(π -=x y D )3sin(π+=x y 8. 化简10sin 1++10sin 1-,得到( ) A -2sin5 B -2cos5 C 2sin5 D 2cos5 9. 函数f(x)=sin2x ·cos2x 是 ( ) A 周期为π的偶函数 B 周期为π的奇函数 C 周期为 2π的偶函数 D 周期为2 π 的奇函数. 10. 若|2|= ,2||= 且(-)⊥ ,则与的夹角是 ( )

2018年衡水中学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8衡水中学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80 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 3颗星 考点81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 1颗星 本试卷共七个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2017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Ⅰ47题)(15分)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考点80 中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 考点80 中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2.【来源】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 材料1816年,詹姆斯·门罗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为总统。1820年又以极大优势获连任。当政时美国和平稳定、繁荣昌盛、版图扩大,因而赢得了“和谐时代”的美名。1823年在其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对于现存的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获属地我们未曾干涉过而且将来也不干涉”的同时,也庄严宣告,“在已经获得,并维持自由独立情况下的美洲大陆各国,今后不得被任何欧洲列强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任何欧洲列强凡以压迫它们或以任何形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而进行的干涉,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的态度和表现”。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门罗主义”。“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成为美国对外,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外交的行动指南。门罗对内强调国家意识,对外大力开拓疆土,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80 中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主义的内涵及其影响。(10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14Si:28 S:32Cl:35.5Na:23Al:27Cu:64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 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A.1B.8C.13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 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 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 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3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 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 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1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总结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总结 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秦始皇 1.统一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1)政治上: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交流与发展。 (3)文化上:统一文字为秦小篆,促进国内文化交流;焚书坑儒,控制思想,摧残文化。 (4)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 (5)交通上: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 3.历史功过 (1)功绩: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过失:穷奢极欲,不惜民力,制定酷刑,导致秦朝灭亡。 二、唐太宗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2)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经济逐步复苏。 (3)文化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4)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设立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

(5)对外政策上: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鼓励外国商人来中国贸易。 2.历史评价 (1)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也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同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繁荣局面,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其治国策略对以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5)唐太宗晚年求治之心日减,骄逸之心渐萌。 三、康熙帝 1.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长统,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后汉书·仲长统传》载,仲长统“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因著论名曰《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他主张“限夫田以断并兼,急农桑以丰委积,严禁令以防僭差,察苛刻以绝烦暴”;“政不分于外戚之家,权不入于宦竖之门”;“核才艺以叙官宜”;反对“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他认为:“德教者,人君之常任也;而刑罚为之佐助焉。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能亲百姓,训五品,和万邦,藩黎民……实德是为,而非刑之攸致也。至于革命之朝运,非征伐用兵则不能定期业;奸宄之成群,非严刑峻法则不能破其党。” 材料二仲长统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但他又认为东汉“阴阳失和,三光亏缺,怪异数至,虫螟食稼,水旱为灾,此皆戚、宦之臣所致然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述仲长统的主要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仲长统“人事为本,天道为末”这一观点。(7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出身名门,是辽朝皇室后裔。他“三岁而孤”,在家中接受教育,“母杨氏教之学”。耶律楚材天资聪颖,受过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从小树立了“以儒治国”和“致君泽民”的志向和抱负。耶律楚材崇尚儒学,为官后多次向统治者推荐儒士。他还建议修复孔庙,设立编修所和经籍所,召名儒译经。后人这样评价他:“观居士之所为,迹释而心算,名释而实儒,言释而行儒,术释而治儒,彼其所挟者,善有道矣。”耶律楚材援引饱学的儒家之士入朝做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元朝最高统治者一味倚重武人,鄙视儒士的做法,“振兴儒教,进用士人,以救偏任武夫及色目种人之弊”。后元人评价这一功绩时说:“国朝之用文臣,盖自公发之。”耶律楚材被誉为元代第一贤相。 ——摘编自梁慧《慧眼识才的政治家耶律楚材——论耶律楚材的人才观》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为实现其人才观而采取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耶律楚材的人才观。(9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詹姆斯·瓦特1776年改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1784年4月,英国政府授予瓦特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经过无数次实验,阿克莱特于1768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次年申请了专利。1771年,他在诺丁汉郊区建了一家棉纱工厂,雇用了五千多名工人,利用自己发明的新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0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试题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Mg 24 A1 27 S 32 Cl 35.5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能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碱性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C. 铅蓄电池中,Pb02做负极 D. 铜锌原电池(稀硫酸做电解质)工作时,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 B. 1 moL H2生成1 mol H20时放出的热量就是氢气的燃烧热的值 C. 用1 mol/L的硫酸和适量的稀的Ba(OH)2溶液反应可以测量中和热的值

D. 条件相同,用16 g固体硫或32 g固体硫分别在02中充分燃烧,测定的硫的燃烧热不同 6. 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含OH-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 c(OH-)>c(H+)的溶液 D.能与金属A1反应放出H2的溶液 7. 对于反应4C0(g)+2N02(g) N2(g)+4C02(g),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 速率最慢的是 A. v(CO)= 1.6 mol/(L?min) B. v(N02)=0.9 mol/(L?min) C. V(N2)=0.25 mol/(L?min) D. v(CO2>2)=1.2 mol/(L?min) 8.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 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 C. 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D.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 9. 下列过程不需要通电就能进行的是①电离②电解③电镀④电化学腐蚀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2015年2月科学家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02的全过程(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000 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CO+O催化剂C02 B.该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钌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11. 下列关于Na2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电离程度小 B.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NaHC03溶液中滴加酚酞颜色更深 C. VLamoL/L的Na2C03溶液中,若C032-的数目为NA;则Na+的数目大于2N A D. CaC03在饱和Na2C03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K SP小 12已知:①4NH 3(g)+502(g)= 4N0(g)+6H20(g) H=-908 kJ/mol; ②N 2(g)+02(g) = 2NO(g) H= + 180 kJ/mol。 则汽车工作时氨气和N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2NH 3(g)+3NO(g) = 2.5N2(g)+3H20(g) H= —1808 kJ/mol

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专题1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于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2: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中国文化史》 (1)材料1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材料3: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东)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4:是时(贞观二十二年)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人。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2)从材料1到材料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有何变化 (3)据材料3,指出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措施。此外,还采取哪些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 (4)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影响。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高中历史选修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中历史选修4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统一六国 1、嬴政 嬴政(前259—前210)秦国第34代君主 13岁即位(前247年)21岁亲政(前239年) 2、原因: 2)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3)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 4)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补充材料: 修建郑国渠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 3、进程: 1)先灭弱韩:前230年 2)离间灭赵:前228年 3)水灌灭魏:前225年 4)王翦灭楚:前223年 5)北灭燕国:前222年 6)完胜灭齐:前221年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中央三公 地方郡县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消极: 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 奠定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格局 2、全面统一: 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 2)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发展 3)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 4)统一驰道:——促进交通发展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高考历史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第3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全国卷5年考情分析]

[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得出剿、抚并用。第(2)问,从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经济角度回答。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例2] (2017·全国卷Ⅱ)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铁锡的铁)更易腐蚀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⑤钢铁表面常易腐蚀生成Fe2O3·n H2O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 8.2006年,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能够给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的生物电池。该电池包括两个涂覆着酶的电极,它们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汇总,条条都是得分法宝! 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如下图所示) 分述如下: 1事迹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类。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②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③民族关系、④对外关系、⑤文化等方面。 【例1】“评价汉武帝”。线索提要: 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例2】“评价李鸿章”。线索提要: 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③投降卖国:a、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了西南门户;b、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c、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3】“评价孙中山”。线索提要: ①辛亥革命前:a、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制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d、领导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冲击封建统治。 ②辛亥革命中:a、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不敢反帝;c、颁布《临时约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③辛亥革命后: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a、1913年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b、1914年建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c、1917年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d、1917年秋发动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e、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N S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2015—2016汕头金山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物理 命题人:叶 棕 2016.1 一、单项选择题:(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B .用电源对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两极板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C .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场强有关 D .电源向外提供的电能越多,表示电动势越大 2.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 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 点,再经过N 点,可以判定 A .M 点电势小于N 点电势 B .M 点场强大于N 点场强 C .粒子动能逐渐增大 D .粒子电势能逐渐增大 3.如图所示,a 、b 是一对分别接直流电源两极的平行金属板,板间存在匀强电场E ,右端连一正中间开有小孔d 的挡板.现置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从两板左侧中点c 处射入一束正离子(不计重力),它们 都沿直线运动并从d 孔射出后分成3束.则 A .这三束正离子的速度一定不相同 B .这三束正离子的质量一定不相同 C .这三束正离子的电荷量一定不相同 D .这三束正离子的荷质比一定不相同 4.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是相同的两小灯.L 是一个带铁芯的线圈,电阻可不计.调节R ,电路稳定时两灯都正常发光,则在开关合上和断开时 A .断开S 时,A 灯会突然闪亮一下后再熄灭 B .断开S 时,通过B 灯的电流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同 C .合上S 时,B 比A 先到达正常发光状态 D .两灯同时点亮、同时熄灭 5.电阻R 、电容C 与一线圈连成闭合电路,条形磁铁静止于线圈的正上方,N 极朝下,如图所示.现使磁铁开始自由下落,在N 极接近线圈

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80 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1-4) 考点81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5-7) 本试卷共七个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1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在王猛的赞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由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 2、(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人教版物理选修3-1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物理选修3-1期末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 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用于判定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 D.右手定则又叫安培定则 2.如图所示,虚线a 、b 、c 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同,实线为一个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P 、Q 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电子一定是从P 点向Q 点运动 B .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 的电势最高 C .电子通过P 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 点时小 D .电子通过P 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 点时小 3.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 .回旋加速器 B .电磁炉 C .质谱仪 D .示波管 4.下列关于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B .线圈中磁通量越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C .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越强的地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越大 D .线圈中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 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 一小段距离,则( ) A .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 C .带点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 D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量减小 6.地面附近空间中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已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带电油滴沿着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直线MN 运动.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 A .油滴一定做匀速运动 B .油滴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C .油滴带正电,且它是从M 点运动到N 点 D .油滴带负电,且它是从N 点运动到M 点 7.关于磁感线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但肉眼看不见的曲线 B .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 极指向S 极 C .磁感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D .沿磁感线方向,磁场逐渐减弱 8.如图所示,是一火警报警器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R 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减小)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A 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 、b 之间接报警器.当传感器R 2所在处出现 E P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9·乐山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 解析:(1)根据材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得出,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得出,个人游历与对史学的热爱;根据材料“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可得出,对家学传统的继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根据材料“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可知,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根据材料“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可知,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知,修史的语言、核心理念为后世所推崇。 答案:(1)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 (2)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等。 2.(2019·蚌埠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苏轼,眉州眉山人,生性放达,为人率真。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得中殿试乙科。当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熙宁四年(1701年),因新法害民,苏轼上书直言其弊,获罪于改革派,于是请求出京任职。任地方官期间,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苏轼“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诗、词、书、画兼精,词风豪放,开创了词的新时代,其事迹广为传颂,后世有东坡村、东坡井、东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习题(含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非选择题(共50分) 1.(2018江苏东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地方预备兵兵种),聚天下兵器于咸阳,铸为钟镣,罢为角抵(摔跤)。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之,而胜、广起。 ——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一》材料二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取消了英王直辖殖民地和业主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实行了民主的、科学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但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 ——摘编自张友伦《美国通史》材料三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面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故意制造事端,逼迫革命派让步。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公开出面支持袁世凯,对革命派进行恫吓。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多数革命党人屈服了,随后,南北双方达成协议: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府,袁世凯则同意宣布赞成“共和”,并且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声明赞同“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摘编自朱育和等《辛亥革命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的功过。(2分) (2)材料二中“民主的、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没有根本改变殖民时期的选举权情况”指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制定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中三位伟大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功绩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2.(2018江苏苏州期末)甘地的一生复杂多变,极富争议。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毁誉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很少有人去想,在一个有着两亿多低教育人口的大国,将人类宗教追求转化为与法治逆向的政治诉求手段,必定包藏隐患。甘地的非暴力不仅在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在理论上也走向极端,逻辑混乱,令人困扰。一个标志就是宗教冲突绵延不断。 ——摘编自林达《重读<甘地自传>》材料二阿马蒂亚·森(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做过一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地主张每人纺纱织布的政策对当时的印度经济并无真正促进,反倒是后来生产洋布的产业普及开来,真正推动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摆脱大规模的贫穷一直是印度的核心问题。而摆脱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则是另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又必须实现多种宗教和平共处,避免国家大规模分裂。 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机器必定掌握在极少数资本权贵手里,资本扩张没有约束,民众的苦难就没有尽头。而老式纺车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它不但在生产土布,也在生产马克思所谓的“劳动关系”。甘地推行土布的倡导推广开来,演变成大规模的“排斥英国货”运动,有力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为以后民族独立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梁捷《反经济的甘地经济思想》完成下列要求: (1)归纳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4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