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腰三角形的典型模型专题练习(学生版)

等腰三角形的典型模型专题练习(学生版)

等腰三角形的典型模型专题练习(学生版)
等腰三角形的典型模型专题练习(学生版)

等腰三角形的典型模板专题练习

模型一、角平分线+平行线

1、如图,△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交AC于点E,若DE=7,CE=5,则AC=().

A. 10

B. 11

C. 12

D. 13

2、如图,已知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且OM//AB,ON//AC,若CB=6,则△OMN的周长是().

A. 3

B. 6

C. 9

D. 12

3、如图,在△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PS⊥AC,垂足分别为R、S,若AQ=PQ,PR=PS,则这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PA平分∠BAC;②AS=AR;③QP//AR;④△BRP≌△CSP.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4、如图,在△ABC中∠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MN过点O,且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若MN=5cm,CN=2cm,则BM=______cm.

5、如图,∠ABC=50°,BD平分∠ABC,过D作DE//AB交BC于点E,若点F在AB上,且满足DF=DE,则∠DFB的度数为______.

6、如图,在△ABC中,BE、CE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过点E作DF//BC交AB于D,交AC于F,若AB=4,AC=3,则△ADF周长为______.

7、已知如图:△ABC中,AB=AC,∠B、∠C的平分线相较于点O,过点O作EF//BC分别交AB、AC于E、F.

(1)写出线段EF与BE、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证明)

(2)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图中线段EF与BE、CF间是否存在(1)中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3)若△ABC中,AB≠AC,∠B的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ACD的平分线CO交于O,过点O 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如图,这时图中线段EF与BE、CF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8、如图,在△ABC中,AB=BC,∠ABC的平分线BF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 作DF//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1)图中除△ABC之外,还有几个等腰三角形,请分别写出来.

(2)若EC=6,BD=8,求DE的长.

模型二、角平分线+垂线

9、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E⊥CD,垂足为点D,交AC于点E,∠A=∠ABE,AC=5,BC=3,则BD的长为().

A. 1

B. 1.5

C. 2

D. 2.5

10、在△ABC中,∠ACB=90°,AC=BC,线段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B作AD的垂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若BE=4,则AD=______.

11、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E,垂足为D. 求证:∠2=∠1+∠C.

12、如图,△ABC中,AD平分∠BAC,CD⊥AD与点D,∠ACD=2∠B,若CD=8,AB=26,求AC 的长.

模型三、垂直平分线

13、如图,在△ABC中,∠A=105°,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点E,AB+BE=BC,则∠B 的度数是().

A. 45°

B. 50°

C. 55°

D. 60°

14、如图,等腰△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DBC=15°,则∠A 的度数是().

A. 35°

B. 40°

C. 50°

D. 55°

15、如图,在△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为______度.

16、如图,Rt△ABC中,∠ACB=90°,∠A=15°,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交于点D,与AB 交于点E,连接BD,若AD=14,则BC的长为______.

17、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E,交BC于

点F,CF=3,则BF的长为______.

18、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点D、E.

(1)求证:AE=2CE.

(2)连接CD、请判断△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9、如图,在△ABC中,DE,FG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E,AF,已知∠BAC=80°,请运用所学知识,确定∠EAF的度数.

模型四、倍角

20、如图,△ABC中,AD⊥BC于D,∠B=2∠C,求证:AB+BD=CD

21、如图,在△ABC中,∠ACB=2∠B,BC=2AC. 求证:∠A=90°.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经典习题)[1].docx

等腰三角形专项训练 一、选择与填空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 ,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25°B. 40°C. 25°或 40°D.不确定 .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0,则顶角的度数为() 0或 150 00或 120 0 0 B.1200 3、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5,一边长为 11,那么腰长为 () A. 11B. 7C.14D. 7 或 11 4、等边三角形的两条高线相交所成钝角的度数是() A. 105°B. 120°C. 135°D. 150° 5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等腰三角形内一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过这点与顶点的直线必垂直于底边 ;②如果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向两个方向延长相等的线段, 那么延长线段的两个端点与顶点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④等腰三角形高上一点到底边的两端点距离相等. 个个个个 6、下列图形中一定有 4 条对称轴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7、下列图形 : ①两个点 ; ②线段 ; ③角 ;④长方形 ; ⑤两条相交直线 ; ⑥三角形 , 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个个个 8、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条条条条或3条 9、若点 P 为⊿ ABC 内部一点,且PA=PB=PC,则点 P 是⊿ ABC的() ( A)三边中线的交点(B)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10 若△ ABC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则△ABC 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都有可能 11、等腰△ ABC中, AB=AC=10,∠ A=30 °,则腰 AB 上的高等于 ___________. 12、在△ ABC中 ,AB=AC,AD⊥ BC 于 D,由以上两个条件可得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之手拉手模型(初三数学)

手拉手模型 【课堂导入】 什么是手拉手相似基本图形?与手拉手全等的基本图形类似,手拉手相似要比手拉手全等更具有一般性。 在上面右侧的四个图形中,每一个图形中都存在两对相似三角形,△ADE∽△ABC, △ADB∽△AEC,这两对相似三角形是可以彼此转化的。

【例1】已知:△ABC,△DEF 都是等边三角形,M 是 BC 与 EF 的中点,连接 AD,BE. (1)如图1,当EF 与BC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直接写出 AD 与BE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ABC 固定不动,将图1 中的△DEF 绕点M 顺时针旋转(0o≤≤90o)角,如图2 所示,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例2】以平面上一点O 为直角顶点,分别画出两个直角三角形,记作△AOB 和△COD,其中∠ABO=∠DCO=30°.点E、F、M 分别是AC、CD、DB 的中点,连接FM、EM. ①如图 1,当点D、C 分别在 AO、BO 的延长线上时 F M E M ②如图2,将图1 中的△AOB 绕点O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度角,其 他条件不变,判断 F M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并对你的结论进行证明; E M

【例3】如图 1,在△ABC 中,∠ACB=90°,BC=2,∠A=30°,点 E,F 分别是线段 BC, AF=_______. AC 的中点,连结 EF.(1)线段B E 与A F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BE (1)中的结论是(2)如图2,当△CEF 绕点C顺时针旋转α时(0°<α<180°) ,连结A F,BE, 否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 1,在四边形 ABCD 中,点E、F 分别是AB、CD 的中点,过点E 作AB 的垂 线,过点F 作CD 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AG、BG、CG、DG,且∠AGD=∠BGC. (1)求证:AD=BC. (2)求证:△AGD∽△EGF. (3)如图2,若AD、BC 所在直线互相垂直,求E F A D的值.

手拉手模型专题练习(全等或相似)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知识一个重点,考试时经常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所以学习全等三角形尤为重要。全等三角形共有5种判定方式:SSSSASASA AAS HL。特殊情况下平移、旋转、对称也会构成全等三角形。 方法: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一:SSS(边边边),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二:SAS(边角边),即三角形的其中两条边对应相等,且两条边的夹角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三:ASA(角边角),即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对应相等,且两个角夹的的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四:AAS (角角边),即三角形的其中两个角对应相等,且对应相等的角所对应的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五:HL (斜边、直角边),即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附加:平移、旋转或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注意事项: SSS SAS ASA AAS可用于任意三角形;HL只限于直角三角形. 注意SSA AAA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 在证明时注意利用定理,如:等式性质、等量代换、等角重合有等角、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相等、等角或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线段中点定义等 证明全等写条件时注意书写顺序. 写全等结论时注意对应顶点的位置. 有时全等三角形会结合等腰三角形出现命题。

娱型一:手拉手模型一全等 等追三術形 届伴:46LB. 旳为等边三角刖坯论:①①6dAC/SZ> :② AFB = 60: ③OE平分_4ED (易忘) 务件:AOA目…\OCD沟为等谨总角三鬲形 站抡:①AOAC^AOSD :②亠AE£=9(F ③OE平分_AED(务忘) 导角核心图形 弄憔RT\

等腰三角形经典练习题(有难度)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 如图,△ABC 中,AB=AC,BC=BD,AD=DE=EB 求∠A 的度数 设∠ABD 为x,则∠A 为2x 由8x=180° 得∠A=2x=45°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由5x=180° 得∠A=36° 3.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DE ⊥AB 于E ,DF ⊥BC 交AC 于点F ,若∠EDF=70°, 求∠AFD 的度数 ∠AFD=160° C F D A B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设∠A 为x ∠A= 7 180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EDC 的度数 设∠ADE 为x ∠EDC=∠AED -∠C=15 B A B 2x x -15°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21,DE+BC=1, 求∠ABC 的度数 延长DE 到点F,使EF=BC 可证得:△ABC ≌△BFE 所以∠1=∠F 由∠2+∠F=90°, 得∠1+∠F=90° 在Rt △DBF 中, BD=2 1,DF=1 所以∠F =∠1=30° 7. 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若AC=AB+BD 求∠B :∠C 的值 在AC 上取一点E,使AE=AB 可证△ABD ≌△ADE 所以∠B=∠AED 由AC=AB+BD,得DE=EC, 所以∠AED=2∠C 故∠B :∠C=2:1 F A B C D E

手拉手模型专题训练

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证明: △ABE≌△DBC,AE=DC,AE与DC的夹角为60?,△AGB≌△DFB,△EGB≌△CFB, BH平分∠AHC,GF∥AC 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直线AE与CD相交于点H,求证:(1)AE=DC;(2)AE与DC的夹角为60?;(3)BH平分∠AHC. 3、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和DEFG,连接AG与CE,二者相交于H,求证: (1)AG=CE;(2)AG与CE之间的夹角为90度;(3)HD平分∠AHE.

4.将等腰Rt△ABC和等腰Rt△ADE按图①方式放置,∠A=90°,AD边与AB边重合,AB=2AD=4。 将△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0°<α>180°),BD的延长线交CE于P。(1)如图②,证明:BD=CE,BD⊥CE; (2)如图③,在旋转的过程中,当AD⊥BD时,求出CP的长。 ,PB=4,以AB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且P、D两点在直线AB 5、已知:PA (1)如图,当∠APB=45°时,求AB及PD的长; (2)当∠APB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PD的最大值及相应∠APB的大小.

1、如图,已知△ABC的面积是3的等边三角形,△ABC∽△ADE,AB=2AD,∠BAD=45°,AC 与DE相交于点F,则△AEF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2、在△ABC中,AB=AC,∠BAC=2∠DAE=2α. (1)如图1,若点D关于直线AE的对称点为F,求证:△ADF∽△ABC;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α=45°,求证:DE2=BD2+CE2; (3)如图3,若α=45°,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等式DE2=BD2+CE2还能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手拉手模型-含答案

手拉手模型 一.填空题(共18小题) 1.已知△ABC中,∠ABC=45°,AB=7,BC=17,以AC为斜边在△ABC外作等腰Rt△ACD,连接BD,则BD的长为. 2.如图,在△ABC中,∠ABC=60°,AB=3,BC=5,以AC为边在△ABC外作正△ACD,则BD的长为. 3.四边形ABCD中,AC=BC,∠ACB=90°,∠ADB=30°,AD=,CD=14,则BD=. 4.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AC,∠ABC=∠ADC=60°,连接BD,若CD=2,AB =2,则BD的长度为. 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45°,CD=,BC=,连接AC、BD,若AC⊥AB,则BD的长度为.

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ACD=∠ADC=45°,△DBC的面积为8,则BC 长为. 7.如图,D为△ABC内一点,且AD=BD,若∠ACD=∠DAB=45°,AC=5,则S△ABC =. 8.如图,线段AB绕着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得到线段AC,点B对应点C,在∠BAC 的内部有一点P,P A=8,PB=4,PC=4,则线段AB的长为. 9.如图,在△ABC中,∠ABC=60°,=,D为△ABC外一点,连接AD、CD.若∠ADC=30°,AC=AD,则的值为.

10.如图,△ABC、△CDE是两个直角三角板,其中∠ECD=∠ACB=90°,∠CED=45°,∠CAB=30°,若AB=DE=2,将直角三角板CDE绕点C旋转一周,则|AD﹣BE|的最大值为. 11.如图,点D为等边△ABC外一点,∠ADC=60°,连接BD,若AD=8,△BCD的面积为,则BD的长为. 12.如图,△ABC中,∠ABC=45°,AB=2,BC=6,AD⊥AC,AD=AC,连接BD,则BD的长为. 13.如图,在△ABC中,∠ABC=60°,AB=3,BC=12,以AC为腰,点A为顶点作等腰△ACD,且∠DAC=120°,则BD的长为.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及标准答案

等腰三角形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计算题: 1.如图,△ABC中,AB=AC,BC=BD,AD=DE=EB 求∠A的度数 2.如图,CA=CB,DF=DB,AE=AD 求∠A的度数 3.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DE⊥AB于E,DF⊥BC交AC于点F,若∠EDF=70°,求∠AFD的度数

4. 如图,△ABC 中,AB=AC,BC=BD=ED=EA 求∠A 的度数 5. 如图,△ABC 中,AB=AC ,D 在BC 上, ∠BAD=30°,在AC 上取点E ,使AE=AD, 求 ∠EDC 的度数 6. 如图,△ABC 中,∠C=90°,D 为AB 上一点,作DE ⊥BC 于E ,若BE=AC,BD=, DE+BC=1, 求∠ABC 的度数 2 1

7.如图,△ABC中,AD平分∠BAC,若AC=AB+BD 求∠B:∠C的值 二、证明题: 8.如图,△ABC中,∠ABC,∠CAB的平分线交于点P,过点P作DE∥AB,分别交BC、AC于点D、E求证:DE=BD+AE 9.如图,△DEF中,∠EDF=2∠E,FA⊥DE于点A,问:DF、AD、AE间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10.如图,△ABC中,∠B=60°,角平分线AD、CE交于点O 求证:AE+CD=AC 11.如图,△ABC中,AB=AC,∠A=100°,BD 平分∠ABC,求证:BC=BD+AD 12.如图,△ABC中,AB=AC,D为△ABC外一点, 且∠ABD=∠ACD=60° 求证:CD=AB-BD

13.已知:如图,AB=AC=BD ,CE 为△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 求证:CE=CD 14. 如图,△ABC 中,∠1=∠2,∠EDC=∠BAC 求证:BD=ED 15. 如图,△ABC 中,AB=AC,BE=CF,EF 交BC 于 点D 求证:ED=FD 2 1

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专题讲义(无答案)

手拉手模型 1、等边三角形 条件:△OAB,△OCD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导角核心:八字导角 2、等腰直角三角形 条件:△OAB,△O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导角核心: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条件:△OAB,△OCD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OB = ∠COD 结论:;; 核心图形: 核心条件:;; 例题讲解: A类 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与CD, 等边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 要联想到什么模型?

证明:(1)△ABE≌△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AGB≌△DFB; (5)△EGB≌△CFB; (6)BH平分∠AHC; 解题思路: 1:出现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联想手拉手模型 2:利用边角边证明全等; 3:八字导角得角相等; 2:如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C与EDG,连接AG,CE,二者相交于H. 等腰直角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 要联想到什么模型? 问 (1)△ADG≌△CDE是否成立? (2)AG是否与CE相等? (3)AG与CE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4)HD是否平分∠AHE?

解题思路: 1:出现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联想手拉手模型 2:利用边角边证明全等; 3:八字导角得角相等; 3:如图,分别以△ABC 的边AB、AC同时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B =AE,AC =AD, 等腰直角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 要联想到什么模型? ∠BAE=∠CAD=90°,点G为BC中点,点F为BE 中点,点H 为CD中点。探索GF与 多个中点,一般考虑什么? GH 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旋转模型几何变换三种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

几何变换的三种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 ?? ? ? ? ? ? ? ? ? ?? ? ?? ? ? ? ? ?? ?? ? ?? 等腰三角形 手拉手模型等腰直角三角形(包含正方形) 等边三角形(包含费马点) 特殊角 旋转变换对角互补模型 一般角 特殊角 角含半角模型 一般角 等线段变换(与圆相关) 【练1】(2013北京中考)在ABC △中,AB AC =,BACα ∠=(060 α ?<

【练2】 (2012年北京中考)在ABC △中,BA BC BAC α=∠=, ,M 是AC 的中点,P 是线段上的动点,将线段P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 (1)若α=60?且点P 与点M 重合(如图1),线段CQ 的延长线交射线BM 于点D ,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 ∠的度数; (2)在图2中,点P 不与点B M ,重合,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猜 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 (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 在线段BM 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 ,M 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且PQ QD =,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

考点1:手拉手模型:全等和相似 包含: 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伴随旋转出全等,处于各种 位置的旋转模型,及残缺的旋转模型都要能很快看出来 (1)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腰出伴随全等) (2)等边三角形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边出伴随全等) (3)等腰直角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腰直角出伴随全等) (4)不等边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不等腰出伴随相似) 例题精讲

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2021中考数学专题训练: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 cm和8 cm,则它的周长为() A.16 cm B.17 cm C.20 cm D.16 cm或20 cm 2.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ACE等于() A.15° B.30° C.45° D.60° 3. 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于点E,且AC=8,BC=5,则△BEC的周长是() A.12 B.13 C.14 D.15 4. 已知实数x、y满足|x-4|+y-8=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 的周长是() A. 20或16 B. 20 C. 16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5. 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等于() A. 6 5 B. 9 5 C. 12 5 D. 16 5 6. 如图,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 ()

A .(1,1) B .(1,) C .(,1) D .( ) 7. 如图,在△ 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若△AMN 的周长为18,BC=6,则△ABC 的周长为 ( ) A .21 B .22 C .24 D .26 8. △ABC 中,AB =AC ,∠A 为锐角,CD 为AB 边上的高,I 为△ACD 的内切 圆圆心,则∠AIB 的度数是( ) A. 120° B. 125° C. 135° D. 150° 9. (2019?梧州)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 于点E ,且85AC BC ==, ,则BEC △的周长是 A .12 B .13 C .14 D .15 10. 如图,在五边形 ABCDE 中,AB =AC =AD =AE ,且AB ∥ED ,∠EAB =120°, 则∠BCD 的度数为( )

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模型 手拉手模型 特点:由两个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的顶点为公共顶点 结论:(1)△ABD ≌△AEC (2)∠α+∠BOC=180° (3)OA 平分∠BOC 变形: 例1.如图,B 是线段AC 上一点,分别以AB 和BC 为边长,在直线A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ECB ,连接AE 和CD ,AE 与DC 交于点H ,与BD 与BE 交于点G ,F . (1)求证:△B CD ≌△BEA ; (2)探究△BFG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思考:的数量关系。与DC AE (2)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 60 (3)DFB AGB ??? (4)CFB EGB ??? (5)BH 平分AHC ∠ (6)AC GF // 变式精练1: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AE 与DC 的夹角为60°; (2)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 ,BH 平分∠AHC . 思考:DC AE =;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60 试一试继续旋转结论是否成立。

变式精练2.以点A为顶点作等腰Rt△ABC,等腰Rt△ADE,其中∠BAC=∠DAE=90°,如图1所示放置,使得一直角边重合,连接BD、CE. (1)试判断BD、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延长BD交CE于点F,试求∠BFC的度数; (3)把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如图2放置,(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 练习:已知:如图①,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50° (1)求证:①AC=BD;②∠APB=50°; (2)如图②,在△AOB和△COD中,OA=OB,OC=OD,∠AOB=∠COD=α,则AC与BD间的等量关系为,∠APB的大小为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练习[1]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专题训练1 例1: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 求证:BC=AB+DC。 变1:如图,AB∥CD,∠A=90°,AB=2,BC=3,CD=1,E是AD边中点。求证:CE⊥BE。 变2: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是CD上一点,且AE、BE分别平分∠BAD、∠ABC. (1)求证:AE⊥BE;(2)求证:E是CD的中点;(3)求证:AD+BC=AB.

变3:△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90° ,AB=AC.⑴若D 为BC 的中点,过D 作DM ⊥DN 分别交AB 、AC 于M 、N ,求证:(1)DM =DN 。 ⑵若DM ⊥DN 分别和BA 、AC 延长线交于M 、N 。问DM 和DN 有何数量关系。 (1) 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 ,EF 交BC 于点D . 求证:DE=DF . D B C F A E M N D C B A M N D C B A

(2)已知:如图,AB=AC ,E 为AB 上一点,F 是AC 延长线上一点,且,EF 交BC 于点D ,且D 为EF 的中点. 求证:BE=CF . D B C F A E 利用面积法证明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 1、如图,在△ABC 中,AB=AC ,P 为底边BC 上的一点,PD ⊥AB 于D ,PE ⊥AC 于E ,?CF ⊥AB 于 F ,那么PD+PE 与CF 相等吗?

变1:若P点在直线BC上运动,其他条件不变,则PD 、PE与CF的关系又怎样,请你作图,证明。 F F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 A 17 B 22 C 17或22 D 13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求规律 例1.在△ABC中,AB=AC,∠1=1 2 ∠ABC,∠2= 1 2 ∠ACB,BD与CE相交于点O,如图,∠BOC的大小 与∠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若∠1=1 3 ∠ABC,∠2= 1 3 ∠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 若∠1=1 n ∠ABC,∠2= 1 n ∠ACB,则∠BOC与∠A大小关系如何?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________. 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________cm.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60°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 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 求证:DE=DF.

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其可以确定△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5.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AB=AC. 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 求证:△EFG是等腰三角形.

ni三角形手拉手模型-专题讲义

手拉手模型 1.等边三角形 导角核心:八字导角 条件:△OAB ,△OCD 均为等边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 = 60°;③OE 平分∠AED 2.等腰直角三角形 导角核心: 条件:△OAB ,△OCD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结论:①△OAC ≌△OBD ;②∠AEB = 90°;③OE 平分∠AED 3.任意等腰三角形 核心图形:核心条件:OA=OB ;OC=OD ;∠AOB=∠COD 条件:△OAB ,△OCD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OB = ∠COD 结论:①△OAC ≌△OBD ;②∠AEB=∠AOB ;③OE 平分∠AED 例题讲解: A 类 1.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 等边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 要联想到什么模型?

证明:(1)△ABE ≌△DBC ; (2)AE=DC ; (3)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AGB ≌△DFB ; (5)△EGB ≌△CFB ; (6)BH 平分∠AHC ; 解题思路: 1.出现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联想手拉手模型 2.利用边角边证明全等; 3.八字导角得角相等; 2.如图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C 与EDG ,连接AG 、CE ,二者相交于H. 问 (1)△ADG ≌△CDE 是否成立? (2)AG 是否与CE 相等? (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 (4)HD 是否平分∠AHE ? 解题思路: 1.出现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联想手拉手模型 2.利用边角边证明全等; 3.八字导角得角相等; 3.如图,分别以△ABC 的边AB 、AC 同时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 AB =AE ,AC =AD ,∠BAE =∠CAD=90°, 点G 为BC 中点,点F 为BE 中点,点H 为CD 中点。探索GF 与GH 的位置及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多个中点,一般考虑什么? 等腰直角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 要联想到什么模型? 等腰直角三角形要得到哪些结论? 要联想到什么模型?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含答案)#(精选.)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 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 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 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等腰三角形综合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综合练习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线段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圆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周长为( ) A.17 B.22 C.13 D.17或22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所对的角,那么此三角形一定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 A.4 B.3 C.2 D.1 5.如图,已知在△ABC中,∠ABC=90°,∠A=30°,BD⊥AC,DE⊥BC,D,E为垂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1BD D.BC=2BD A.AC=2AB B.AC=8EC C.CE= 2 6.有四个三角形,分别满足下列条件:(1)一个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

之和;(2)三个内角之比为3:4:5;(3)三边之比为5:12:13; (4)三边长分别为5,24,25.其中直角三角形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EA⊥AB,BC⊥AB,AB=AE=2BC,D为AB的中点,有以下判断:①DE=AC;②DE⊥AC;③∠CAB=30°;④∠EAF=∠ADE.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8.如图,以点A和点B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可以作出 (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9.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6,AC=9,AD⊥BC于D, M为AD上任一点,则MC2=MB2等于 ( ) A.9 B.35 C.45 D.无法计算 10.若△ABC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在三角形内有一 点D,D到△ABC各边的距离都相等,则这个距离等于 (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3倍,那么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_. 12.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为__________.

中考专题复习几何题用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

中考专题复习——几何题用旋转构造“手拉手”模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手拉手模型”,归纳掌握其基本特征. 2.借助“手拉手模型”,利用旋转构造全等解决相关问题. 3.举一反三,解决求定值,定角,最值等一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挖掘和构造“手拉手模型”,学会用旋转构造全等. 2.用旋转构造全等的解题方法最优化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师:如图,△ABD,△BCE为等边三角形,从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生:(1)△ABE≌△DBC(2)△ABG≌△DBF (3)△CFB≌△EGB(4)△BFG为等边三角形 (5)△AGB∽△DGH(6)∠DHA=60°(7)H,G,F,B四点共圆(8)BH平分∠AHC……师:我们再来重点研究△ABE与△DBC,这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除了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外,还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生:它们有同一个字母B,即同一个顶点B. 师:我们也可以把△DBC看作由△ABE经过怎样的图形运动得到 生: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 2.引入新课 师:其实我们可以给这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赋予一个模型,叫“手拉手模型”,谁可以将这个模型的特征再做进一步的简化归纳呢 生:对应边相等. 师:我们可以称之为“等线段”. 生:有同一个顶点. 师:我们可以称之为“共顶点”. 师:等线段,共顶点的两个全等三角形,我们一般可以考虑哪一种图形运动 生:旋转. 师:“手拉手模型”可以归纳为:等线段,共顶点,一般用旋转. 3.小题热身

图12图3 1.如图1,△BAD中,∠BAD=45°,AB=AD,AE⊥BD于E,BC⊥AD于C,则AF=____BE. 2.如图2,△ABC和△BED均为等边三角形,ADE三点共线,若BE=2,CE=4,则AE=______. 3.如图3,正方形ABCD中,∠EAF=45°,BE=3,DF=5,则EF=_______. 师:我们来看第1,第2题,这里面有“手拉手模型”吗请你找出其中的“等线段,共顶点”. 生:题1中,等线段是AC,BC,共顶点是C,△ACF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BCD. 题2中,等线段是AB,BC,共顶点是B,△ABD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得△CBE.师:我们再来看第3题,这里有“手拉手模型”吗 生:没有. 师:那其中有没有“等线段,共顶点”呢 生:等线段是AD,AB,共顶点是A. 师:我们可否利用旋转来构造“手拉手模型”呢 生:将AE旋转,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师:为什么是逆时针旋转90°,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我准备构造一个和△ABE全等的三角形,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即为AD,那么将AE逆时 针旋转90°可得AG,连接GD,证明全等. 师:说的不错,谁能再来归纳一下,借助“手拉手模型”,用旋转构造全等的方法吗 生:先找有没有“等线段,共顶点”,再找其中一条“共顶点”的线段,将其旋转. 师:旋转角度如何确定,方向怎么选择 生:选择其中一个三角形,将“共顶点”的线段旋转.旋转角为两条“等线段”间的夹角.方向 应与所选择的起始“等线段”旋转到另一条“等线段”时的方向一致. 师:非常棒,可以说,你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精髓.但是,很多题目中只是隐含了“手拉手模型” 的一些条件,剩余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构造,可以如何构造呢 步骤1:先找有没有“等线段,共顶点”. 步骤2:选择其中一个三角形,将其中经过“共顶点”的线段旋转. 步骤3:旋转方向与这个三角形的“等线段”旋转到另一条“等线段”的方向一致,旋转角为“等

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专题练习(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专题练习 (含答案) 1.如图:已知,点D、E在三角形ABC的边BC上, AB=AC,AD=AE,求证:BD=CE。 证明:作AF⊥BC,垂足为F,则AF⊥DE。∵AB=AC,AD=AE 又∵AF⊥BC ,AF⊥DE,∴BF=CF,DF=EF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BD=CE.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AF平行BC于F, D是A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A到E,使AE=AD,连接 DE,试判断直线A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F⊥DE.理由:延长ED交BC于G,∵AB=AC,AE=AD ∴∠B=∠C,∠E=∠ADE ∴∠B+∠E=∠C+∠ADE ∵∠ADE=∠CDG ∴∠B+∠E=∠C+∠CDG ∵∠B+∠E=∠DGC,∠C+∠CDG=∠BGE,∠BGE+∠CGD=180°∴∠BGE=∠CGD=90°∴EG⊥BC.∵AF∥BC ∴AF⊥DE.

解法2: 过A点作△ABC底边上的高, 再用∠BAC=∠D+AED=∠2∠ADE, 即∠CAG=∠AED,证明AG∥DE 利用AF∥BC证明AF⊥DE 3.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 DF⊥AC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在△ABC中,∵BA=BC,∴∠A=∠C,∵DF⊥AC,∴∠C+∠FEC=90°,∠A+∠D=90°,∴∠FEC=∠D ∵∠FEC=∠BED,∴∠BED=

∠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 4. 如图,△ABC中,AB=AC,E在AC上,且AD=AE,DE 的延长线与BC相交于F。求证:DF⊥BC. 证明:∵AB=AC,∴∠B=∠C,又∵AD=AE,∴∠D=∠AED, ∴∠B+∠D=∠C+∠AED,∴∠B+∠D=∠C+∠CEF, ∴∠EFC=∠BFE=180°× 1/2 = 90°,∴DF⊥BC; 若把“AD =AE”与结论“DF⊥BC”互换,结论也成立。 若把条件“AB=AC”与结论“DF⊥BC”互换,结论依然成立。 5. 如图,AB=AE,BC=ED, ∠B=∠E,AM⊥CD, A 求证:CM=MD. 证明:连接AC,AD ∵AB=AE,∠B=∠E,BC=ED ∴△ABC≌△AED(SAS)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汇总精选.

等腰三角形典型例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 到AB的距离为() A.5cm B.3cm C.2cm D.不能确定 2.如图,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端点除外),分别以AC、BC为边并且在AB的同一侧作等边△ACD和等边△BCE,连接AE交CD于M,连接BD 交CE于N.给出以下三个结论: ①AE=BD ②CN=CM ③MN∥A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B.1C.2D.3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F分别是BC,AC,AB上的点,DE⊥AC,EF⊥AB,FD⊥BC,则△DEF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15小题) 4.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 ∠EDF+∠EAF=180°,求证DE=DF. 5.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请说明DE=BD+EC. 6.>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请判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AC边上的高,延长BC至E,使CE=CD.连接DE. (1)∠E等于多少度? (2)△DBE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8.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30°.求证:AB=4BD. 9.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且BD=CE,DE与BC相交于点F.求证:DF=EF.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C是斜边.∠B的角平分线交AC于D,过C 作CE与BD垂直且交BD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勾股定理(手拉手模型)(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备考提升训练 勾股定理 ?知识点睛 旋 转 结 构 ( 手 拉 手 :等线段共端点,考虑旋转,借助全等整合条件.常见手拉手模型举例 如图,△ABC,△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则出现了AB=AC,AD=AE 等线段共端点的结构,所以连接BD,CE,可以证明△ABD≌△ACE,即把 △AB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E. ?精讲精练 1.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ACB 的顶点A在△ECD 的斜边D E 上.若A E=8,AD=15,则A B= ,AC= . 2.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点D 在BC 边上,连接AD,过 点A 作AE⊥AD,并且始终保持AE=AD,AF 平分∠DAE 交BC 于F,连接BE.若D F=10,BE=6,则A B 的长为. 1

17 3.如图,已知CA=CB,CF=CE ,∠ACB =∠FCE=90°,且A,F,E 三点共线,AE 与CB 交于点D. (1)求证:AF2+AE2=AB2; (2)若A C= ,BE=3,则C E= . 4.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CA 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E 为边 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GB 与线段ED,AD 分别交于点H,M. (1)求证:ED=GB; (2)判断ED 与G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B=2,AE= ,则G B= . 2 2

5.(1)如图1,O 是等边△ABC 内一点,连接OA,OB,OC,且OA=3,OB=4,OC=5, 将△BAO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连接OD. ①旋转角是度; ②线段O D 的长为; ③求∠BDC 的度数. (2)如图2 所示,O 是等腰直角△ABC(∠ABC=90°)内一点,连接OA,OB,OC,∠AOB=135°,OA=1,OB=2,求OC 的长. 小明同学借用了图1 的方法,将△BAO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后得到△BCD,请你继续用小明的思路解答,或是选择自己的方法求解. 3

【专项训练】等腰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E D C A B F §14.3 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 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A .顶角的平分线 B .底边上的高 C .底边上的中线 D .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7cm B .22cm C .17cm 或22cm D .18cm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40° B .50° C .60° D .30° 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 A .100° B .100°或40° C .40° D .80° 5.如图,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08° E C A H F G 二、填空题 6.等腰△ABC 的底角是60°,则顶角是________度.

7.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指___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n °,则两个底角的角平分线所夹的钝角是_________. 9.如图,△ABC 中AB=AC ,EB=BD=DC=CF ,∠A=40°,则∠EDF ?的度数是_____. 10.△ABC 中,AB=AC .点D 在BC 边上 (1)∵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D 是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1.已知△ABC 中AB=AC ,AD ⊥BC 于D ,若△ABC 、△ABD 的周长分别是20cm 和16cm ,?求AD 的长.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CB=CD ,求证:∠ABC=∠ADC. D C A B 13.已知△ABC 中AB=AC ,点P 是底边的中点,PD ⊥AB ,PE ⊥AC ,垂足分别是D 、E ,? 求证:PD=P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