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论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研究论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研究论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研究论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107739 教育理论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提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形势判断、发展要求和工作部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层次结构,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做实职教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集团化办学,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首先,企业得到人才源和技术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得到全面支持,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再次,学生得到成长成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努力强化“职教集团,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需要从学院到系部共同的努力,打开政府政策支持这一通道。就财会金融系而言,当前职教集团建设模式思路如下:从学校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东方农商会计实训基地:下设两个平台(真账真做班、财务咨询案例研究中心)、其他校企合作模式作辅助(安排学生实习、就业、教师下企业锻炼、选派学生进行教学实践、专家进课堂或讲座、建立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职场氛围建设、选聘行业或企业专家担任技能运动会专家评委、教师社会服务、开展双元制教学合作班、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合编教材、科研合作等)。

通过上述平台、模式,实现“职教集团,五个对接”校企合作理念。通过专业调研(包括专指委、行业、企业、事务所、同类院校、中职学校),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三项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通过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通过校企共建会计电算化、金融咨询师等考证基地,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通过“课

证训深度融合”“2663实践教育体系”“十个一工程”实践育人体系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综合来讲,我院可以从开拓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服务、联合培养、技术服务、行业引领、培训服务、共创品牌等路径入手,配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机制、体制、建设框架等,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集团化办学平台,院校与企业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办学,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一致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减少教育资源消耗,提高教学效益,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中高职衔接笔者认为主要解决“七个衔接”问题,即专业衔接(专业设置衔接、专业定位衔接、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课程内容衔接、核心课程衔接)、教学过程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衔接、顶岗实习衔接、质

量评价衔接、教学管理衔接)、专业共建共享衔接、师资队伍共建共享衔接、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衔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衔接。

(一)专业衔接

1.专业设置衔接:中高职要共同开展区域和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形成就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选择专业。选择的专业应为相同或相近专业,是属于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区域和行业产业发展急需、就业岗位有明确层次要求的专业。

2.专业定位衔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密切跟踪区域产业升级、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明确相关专业的服务面向和不同层次的岗位指向,科学确定专业定位。形成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中职专业为基础,依次递进、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体系。

3.培养目标衔接: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中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中高职衔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衔接

1.课程体系衔接: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拓展课程的比重和学时分配。按照中高职衔接的总体要求,明确中职和高职的培养分工和培养周期的总学时以及学年学时,形成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

2.课程内容衔接:公共课教学中职阶段原则上达到部颁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阶段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专业课教学要开展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以真实的产品、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案例为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线索设计教学内容,并与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相衔接,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方法、新设备。

3.核心课程衔接:专业主要课程要编制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中高职共同开发5门左右职业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中高职对接紧密的专业课核心课程。全面构建中高职联合开发、校企共同开发的课程开发机制,实现核心课程建设中高衔接和共建共享。要创新课程

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做的实践中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三)教学过程衔接

1.人才培养方案衔接:根据专业在培养目标、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确定专业定位、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和教学管理制度,开发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模式衔接:根据专业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编制“3+2”“2+3”“3+3”等多样化的分段培养方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中高职联合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推进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索中高职联合“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注重中高职联动,注重共同筛选合作企业,注重教学组织方式系统设计。

3.顶岗实习衔接:中高职应联合设计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方案。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必须有明确的岗位、实践项目和教育教学计划。顶岗实习时间根据人才培养特点可以是一年或半年,在高职培养阶段进行。

4.质量评价衔接:中高职应联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以作品为载体、有明

确的梯度和层次要求的质量评价方式。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同时由高职学院牵头,联合试点中职学校,按照既要确保转段学习学生质量,又要确保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要求,共同制定学生转段学习评价标准。

5.教学管理衔接:应由高职学院牵头,试点院校共同建立健全日常教学、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籍管理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院校间教学管理沟通衔接机制,明确各自的分工,及时处理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确保教学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运行。

(四)专业共建共享衔接

可以通过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项目建设,推动中高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形成对接产业发展、中高职衔接互补的专业体系。通过中、高职院校联合、校企深度合作,形成专业建设共同体,加强项目中的专业建设,并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实现中高职专业整体优化升级。

(五)师资队伍共建共享衔接

建立中高职教师相互兼职、跟班学习制度,高职学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中职学校担任教学任务和进行业务指

导,中职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高职学院跟班学习,形成“教师互派、定期研讨、常态沟通”的机制。建立中高职共同培训教师和兼职教师共享制度,形成院校联合培训教师常态化,高职学院兼职教师根据需要到中职学校兼课或进行教学指导。进行专业教师大团队建设,形成由牵头高职学院优秀教师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大团队,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六)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衔接

中高职应按照技能掌握等级序列和复杂程度要求,配置不同技术标准的仪器设备,实现实训装备合理配置和衔接共享。根据产业(行业)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联合企业共同建设中高职衔接共享的基础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七)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衔接

中、高职院校应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空间课程、微课程和职业教育慕课,探索网络学习、在线学习等开放学习方式。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推

广,联合开展应用技术服务、咨询与推广,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员工培训、农民工培训等。

三、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是职业学校教师实施高效、优质教学的核心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主要途径,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如何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笔者认为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开展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测评,是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调动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主要途径,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制订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考核标准,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见上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有文化、有技能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毕业以后都能迅速地成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学校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接轨,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摆在职教人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制订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考核标准,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

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它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院校的共同努力,每个高职院校有责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来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稳步推进。通过本文的分析,职教集团,五个对接;中高职衔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必然是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去规划、努力的方向,使之与国家政策支持相辅相成,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学院。

研究论文:职业教育发展浅谈

137990 教育理论论文 职业教育发展浅谈 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在招生方面,一些职业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另一边一些适龄的青年情愿初中毕业后直接去一些地方打工也不愿意去职业学校去学习。在就业方面方面一些企业感觉招到人容易,招合适的人难,即招到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很多不能满足企业本身需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毕业生对于企业的就业、工资待遇并不十分满意。存在以上以上矛盾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1.招生方面 目前职业教育在招生方面还是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随意承诺降低分数线,不考察以前的操行;降低培训费,不遵循填报志愿;不要档案;提前发录取通知等等,这种招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一些人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只为赚钱,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就是去混日子,只要出钱,无论什么人都可以进职业学校,无论在校期间怎么度过都能拿到毕业证书。今后职业教育学校应进一步规范的招生

制度,必须遵守招生制度,并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未来企业应与学校加强合作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就业,使初中毕业的学生更愿意主动的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质量。 2.教学方面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教材多注重理论方面的阐述,而对于实践应用方面却相对缺乏,这就让学生在接受知识上造成了困难,并且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也有较大差距,学生在上课时是被动接受,课堂上老师和学校仍然是主题,很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被抑制了。如果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加入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从企业各部门的岗位名称,到绩效评估。将班级考核制度转变为班级“工资”制度,实现竞聘上岗以及岗位轮换制度,实现学生在就业前对企运营模式的了解与熟悉。这种方法是一个有效的缩短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距离的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1]。 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方面做得不到位,学生毕业后,作为员工在工作中,只是把所学的技能当做赚钱的手段,心里并不热爱工作,更不会把工作当成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学校应该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内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内涵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内涵 【摘要】通过参加中职职业教师培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而理解,本文主要对这两大内涵的本质以及二者形成、长消、对立统一的决定因素进行思考和探讨。中职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种类,主要决定于它的职业教育内涵而非基础教育内涵,”职业教育”是奠定中等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核心内涵 通过参加中职职业教师培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而理解,面对即将兴起的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大潮,一些人态度悲观,认为随着基础教育生源总数的逐年减少,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必然渐趋萎缩,故而心存”课程改革何益”的疑虑。其实不尽然,为打消此种疑虑,在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

教育”(《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 2号文件)。也有人以为”中等”二字意指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中级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专业以”初级专门人才”(即具备上岗资格的初级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且专门人才的水平等级应在本类人才内部区别(如会计中的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中的助工、工程师、高工等),不应引入企业人才类别的概念。同时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多数企业已不再将中专毕业生直接录用到技术员岗位,因而此种理解不被普遍接受。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属性似乎显而易见,但仍有必要在与一些相关概念的属性区别中加以明确。 首先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区别。职业技术培训一般内容单一,着眼于专门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职业教育则从属于教育,它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初中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

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教育论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的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很曲折的发展过程,近几年发展的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院校“火爆”、“热潮”。新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初步形成。 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现有政府的职能对职业教育还有相当程度的束缚力,易造成职业教育脱离实际,产生教育、效用“两张皮”的后果。其次,虽然“双师型”教师比例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缺少承担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 2 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思路对现时期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启发。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重视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劳动市场的密切配合

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企业、职业教育机构、学生三者之间形成开放的系统,形成良好的反应机制,企业在其中起领导作用。澳洲职业教育办学与企业全面合作程度非常紧密,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模式。学生有1/3的时间是在社会企业的实习中度过的,同时学生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一线学习的工人。 澳洲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聘任都是企业一线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他们在从事教学工作过程中还必须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企业专家对其实践效果会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实践环节不合格的教师学校不予续聘。并且澳洲职业教育学校都会从企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家中聘任兼职专业教师,通常兼职专业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另一特色是教学和实习场所进入企业一线。在澳洲,职业教育学生的有些专业课直接放到企业或研究所的试验室里进行同步教学是一大亮点。 他们还非常重视校际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近年来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猛,他们的校际合作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放联合”为原则,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_(教职成[2011]6号)》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就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 1.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认真指导职业学校办学,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 2. 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

加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重要性的初探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个案研究 ——潍坊海运学校刘永刚 摘要:民办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增加了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了就学压力;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丰富了办学经验;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民办学校具有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民办学校已整体上从规模扩张和以校园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培植办学特色,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办学校内涵建设 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众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内涵建设当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认真分析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和本人近几年的经验,我认为,民办中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才能具备竞争的核心力量,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其一,教育是良心事业,教育是育人工程。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自身形象、品质、公信力,使民校变成名校,已成为民办学校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及老师都应该去深思的问题,而重视学校内涵建设就是最为直接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内涵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果一所民办培训机构没有内涵,这所机构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企业。学校内涵文

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内涵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内涵探析 作者简介:李继坤,男,广东潮洲人,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现代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普通教育而言的。传统普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点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 内容,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

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职业教育则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 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 首先什么是“职业”?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 类别的总和。 再说“教育”的含义。由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曲》中对教育的解释,是目前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他首先明确了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规范了这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传 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来完成的;然后, 他把教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意识、内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等级教育。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改革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引导 论文摘要:根据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性质,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应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分析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现状,从学生愿望、学科教育、社会需求等角度出发,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表明了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视态度,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也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涌现背景下,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需要,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近十一年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面向社会时感觉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存在学生无法以本专业所学知识就业,不得不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缺乏自身优势,很多院校在学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上仿效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上过分追求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少体现职业技术院校应有的岗位针对性。据有关资料一显示,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近80%从事计算机销售、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局域网维护、网站管理与维护和软件编程等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较少。这与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显而易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有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其次,是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教学的内容多侧重于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另一方面表现是教学内容多而杂,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授课质量,蜻蜓点水,把一些重要内容一带而过。 (二)办学条件欠缺和教学资源不足 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然而,由于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各个院校实际硬件投入和配置水平千差万别。很多院校还没有建设校园网,很多涉及网络技术应用的课程都无法开设,相关的实验、实训环节就得不到保障。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多,有不少硕博毕业生加入到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队伍,使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数量、素质得到巨大提高。但是,很多教师是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在行业的从业经验,存在职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最后,适合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特点、针对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教材、电子学习资料、网络教学资源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生源质量不高 随着我国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生源的整体质量有所降。职业技术院校的生源,一般来自城市郊区、农村乡镇,大多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更多的学生选择高等教育,选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情况。部分学生选择读计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技能性人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瓶颈。当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责任重大,前景广阔。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好、更多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大的贡献。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学历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重点。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办学方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学生服务,满足家长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按学生职业特点和就业适应能力设计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办学模式

在办学模式上,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和订单教育。学校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依此确定专业,设计培养目标;按照企业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内容。学校将有关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到企业实习,了解生产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3、教学安排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是针对职业学校课程以知识为本位、脱离生产实际的弊端提出的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我们所说的“以能力为本位”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说职业学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排出名次;倡导的是“全民健身”,而不是“竞技体育”;实施的是成功教育,收获的是教育成功。 二、树立和强化正确的职业教育的理念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目前教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浅析职业教育教学的论文

浅析职业教育教学的论文 一、准确把握课程教材 首先教师要分析市场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研究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课程计划及课程标准,弄懂教材,吃透教材,精炼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要从课程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关键点三方面把课程教材研究透彻。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处理教材,重新组织材料,经过加工之后将其转化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综合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以及教学经验为依据制订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细化。细致的教学目标可以体现整个教学设计的条理性与充分性,能更好的指导教学。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出自于工作过程知识,应该是复杂、灵活的创造性动作技能以及智力技能。对于难点,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情尤其是学生的认知来判断,难点是基于学生而言的。专业技能课的难点是指教师难教、难讲、难以示范、学生较难掌握或容易产生错误的教学内容。而关键点,是学生解决重点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目标与任务决定教学方法。无论是选择成熟的教学方法还是选择自身正在探索实践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基于实际的课程、学生、教师及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抓住关键的主要手段。其次,课程性质与内容制约教学方法。比如,专业技能课程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具体教学方法,并结合讲授法与之配合。课程的某一阶段,随着具体内容的不同,

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与之相对应。另外,学生的年龄与知识水平、教师个性与风格也能影响教学方法。总之无论怎样选择教学方法,最终一定要落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样的认识上。 三、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具体步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的匹配。比如,对于陈述性知识多采用讲授法,与之匹配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步课堂教学结构。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多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诸如四阶段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及项目教学法等,此时的教学结构就应为“计划、实施、评价”这样的三步课堂教学结构。另外,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掌控课堂的应变能力。无论课前教师计划的有多么周密,课堂上总是会发生一些预想不到是问题,甚至是比较复杂教学情况。这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加以应对,并表现出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力和应变的教学机智。 四、深刻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果教师仅满足于以往的经验而不进行教学反思,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要重视并深刻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教学设计反思主要从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职业资格标准、课程标准、岗位设置要求,是否清晰准确;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特点,是否实施了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过程反思要从是否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如何,是否巧妙应对突发事件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成

国发[2014]19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 ——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系统培养、多样成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三)目标任务。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打破单一的、工作定向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是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的有机整合。为此,既要从宏观着眼,以普通教育为基础,并与之相互融通,又要从微观着手,在课程编制、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摘要题】理论经纬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培养目标/整合/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性与现代社会、现代职业、现代人的内涵共生和交织,表现为职业教育既要准确地反映和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职业对人的要求,又要为现代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研究和确定。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称为劳动力市场”,(注:[美]伊兰伯格·史密斯著,潘功胜、刘昕译.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它是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工人配置于工作岗位。这种配置不仅符合个人的需要,也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行业、职业和地区。 个体与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关系体现为就业和转业两方面。其间,职业教育有三重任务:一要为个体进入工作岗位作一般性准备;二要为个体从事哪种职业作准备;三要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作准备。这三项任务又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组成密切相关。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理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三种。第一种又被称为二级劳动力市场,后两者被称为一级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市场不要求任何特殊的知识技术和严格的准入条件;这里的劳动力与经济的低技术部分联系最紧密;雇主通常找寻那些用最少量的训练便能工作的工人,且不一定存在长期合约;工人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水平低,个人升迁机会极少。而一级劳动力市场则针对不同的产业及其中的不同职业,它要求劳动力拥有产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进入此市场必须具备从经过认可的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市场管理非常严密,工人工资较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升迁机会多。 显然,对于一级劳动力市场而言,职业教育及其资格认定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又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有着巨大影响,教育和培训对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中职业的向上流动性都有积极影响。这已被一些实证研究所证实。(注:Ron Dekker,Andfies de Grip,Hans Heijke.The effects of training and overeducation on career mob ility in a segmented labor marke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2,V ol 2 No.2.P106-12 5,P112-113.)因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事实上成为使劳动力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流动,不断获得提升机会的推动力。 从总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市场的流动,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准确定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结构。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地迈向以知识和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成绩论文题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韩少鑫 院系:西葡语系 年级:11级4班 姓名:王颖 学号:11015080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决定》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决定》中吸引我的两点有:一是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我认为这将大幅度提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技工人员的整体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养成拥有理论与技能的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样做将会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深切体会到了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与技校毕业生受市场青睐的尴尬反差。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 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高级蓝领受人尊敬的情况十分普遍。比如德国,德国政府将本国职业教育视作国家发展的一条重要命脉,对于职业教育下的众多人才给予最大的支持力度,甚至想尽办法为这些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以保持他们参加本国各领域工作的积极性。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对一位教育专家的采访,专家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面向机器的人员,是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工人员水平不高我们又怎么能期待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与发明,又如何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见为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体系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职业学校自身为适应社会需要作出的改革调整,则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有着中,职就业率连年跑赢本科的尴尬情况,社会上仍然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我身边的同学中就不乏有例子。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抽象思维较弱,学习理论知识相较于动手操作更难,如果高中毕业后选择去职业学校将会很有希望拥有顺利的个人职业前景,但是由于父母对职业学校有偏见,觉得只是“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职业学校,怕职业学校生源差进而耽误孩子成长,终究逼子女和众多学子一起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选择在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学习子女并不擅长的理论性学科。不出意外的是,同学学习起来不仅没有兴趣还很费劲,如今面临就业关口竟是不知何去何从。 《决定》的颁布预示了政府今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我们期待着

职业教育论文选题指南

附件2: 选题指南 A——宏观问题研究 A01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围绕职业教育原理,就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本质、价值、功能、体系、内容等开展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关注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终身化、体系化发展;关注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及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和社会评价体系、职教法修订等重、热点;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前沿研究。 A02 职业教育宏观管理 围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依据教育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精神,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背景、战略布局、发展目标、改革思路和任务等重大主题开展相关研究。着重研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制度设计和理念创新;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大教育基本使命的改革创新;以及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省

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转变政府职业教育管理职能等。 A03 职业教育制度建设 围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合作开放等六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就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制度、中高职衔接制度、集团化办学制度、终身职业教育制度、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职业教育表彰和奖励制度、职业教育科研制度,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A0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就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架构,包括不同层次类别职业教育的基本结构、布局,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相互之间及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关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包括与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行业企业对接合作的机制,投入保障、办学体制,学校管理、考试招生、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培养培训与管理、质量评估与保障等一系列基本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采取保障措施,如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外部环境的重大政策,提升职业院校基础能力的重大工程等进行理论研究。 A05 中、高职教育协调及其与普通教育的衔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