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 6 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 2 5

第二章 8 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 2 10

第三、四章 14 11-17

总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目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第二节人口

第三节民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二节气候

第三节河流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土地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第二节农业

第三节工业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知道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能力目标

1)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深刻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了解中国,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基恩国情。这是学生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能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其它各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的地图阅读有了一定能力,空间分布描述能力较差,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

1、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2、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分布。

教学难点:

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省级行政区的分布。

教法选择:

小组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板书课题第一节疆域

一、学习目标

师:“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

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疆域的基本概况,并评价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2—5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

2、完成P3活动题1,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我国领土的最东、西、南、北端分别位于哪里?

4、哪些数据可以体现我国的疆域辽阔?

5、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到南分别是哪些?

6、我国陆地相邻的14各国家分别是哪些?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7、完成P6活动题2,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

1)从东西半球的划分看,它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它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它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从纬度位置看最北约为北纬53度多;最南约为南纬4度

3)从五带的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的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2、完成P3活动题1,归纳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俄罗斯、加拿大纬度较高,巴西纬度较低,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而我国纬度范围广,且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有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2)蒙古内陆国,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本岛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开放。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位置: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加强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我国领土的最东、西、南、北端分别位于哪里?

最北端: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哪些数据可以体现我国的疆域辽阔?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陆上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12海里。

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到南分别是哪些?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陆地相邻的14各国家分别是哪些?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陆上相邻14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

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6个国家:朝鲜,越南,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7、完成P6活动题2,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1)中国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利于我国近海渔业的发展,方便了各地交流往来;

2)中国幅员辽阔多地形,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气候资源及自然资源;3)东部为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耕种;4)海岸线长且曲折,适宜建较多港口有利于航运;5)东部海域大陆架宽阔,对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十分有利。

五、当堂训练

《地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页1-12选择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领土、领海)和邻国。我国地理位置西部深入内陆,陆上邻国较多,我国国土辽阔,物产丰富。海岸线漫长,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在我国东部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所以既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从海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友好往来。

作业布置

《地理能力培养与测试》第1-2页

板书设计第一节疆域

教学反思

辽阔的疆域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和东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少量

的热带,没有寒带

疆域

领土的四至点

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海上邻国

濒临的海洋及岛屿

第 2 课时

板书课题行政区划

一、学习目标

师: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面积,又是如何划分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呢?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分布。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6—10页的内容,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乡三级。

说一说下列地名的行政级别(你能例举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永宁镇

河北省吴桥县杨家寺乡

2、我国共有省级行政()个,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请找出所有的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

4、说一说下列省区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新疆、西藏、北京、河北、上海、香港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探究活动

活动一:认识省区的位置(利用课本P7的图1.7或者其他地图,小组合作,5分钟后比一比哪些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找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的省区?

2、找出与北京相近的省区?

3、找出黄河流经的几个省区?

4、找出长江流经的几个省区?

活动二:认识省区的形状

哪些省级行政区的形状比较特殊,可以通过联想把它们记住呢?说一说你是怎么记忆它们的?

活动三:认识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认真默读课本P8的表格1.2,找一找这些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有什么规律吗?它们的行政中心有哪些是你认识或了解的呢?(请大家认真思考,3分钟后说一说你的看法?)

五、当堂训练

1.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山东——渤海

B.辽宁、山东、江苏——东海

c.江苏、安徽、山东——黄海 D.浙江、广东、广西——南海

2.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

A.广西——粤——桂林 B.福建——闽——厦门

C.青海——青——兰州

D.贵州——黔——贵阳

3.位于我国长江下游的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4.我国的4个直辖市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5.以下省级行政区有两个简称的是()

A.广东、广西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贵州、云南

6.我国最新成立的直辖市是()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它的基本划分,特别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尽快记住这些省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记忆。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的测试题内容

板书设计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划分

1、三级:省、县、乡

2、首都

二、34个省级行政区

1、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形状

3、位置

教学反思

第二节人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增线长曲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3)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分析人口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和谐的理解。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内容,主要在本节学习。同时本节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通过图文并茂、图表和教学活动的讨论,突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对问题的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但是对地图和资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最终的归纳能力还需提高。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基本国策;

2、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第二节人口

一、学习目标

师:通过上一节对我国辽阔的疆域的学习,使我们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众多的人口。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情况。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11—14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201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多少?占世界人口数量的比例是多少?

2、观察图 1.10,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人口增长高峰期在什么时期?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为什么?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施行了哪一项基本国策?

5、观察图1.13,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哪条?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达到13.4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2、从公元2年到1578年的1576年间,人口增缓慢,旧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慢,其原因是经济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呈直线上升。

3、人口问题

4、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5、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如果以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为界,则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东部地势平坦,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粮食多,加上交通便利,工业发展迅速,经济发达,城镇多,所以聚居大量的人口。

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差,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耕地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因而人口稀少。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人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认识了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知道了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应该积极宣传这一基本国策。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部分测试题

板书设计第二节人口

一、人口众多

1、人口数量

2、人口增长

3、人口政策

二、人口分布

东多西少

教学反思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2)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平等的理解情感。

教材分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本节内容是通过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民风民俗等民族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进而理解各民族平等共处的民族政策。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填土能力,阅读民族分布图对学生来说不是难事,但民族数量较多,图例符号复杂,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学重点:

我国的民族构成与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我国各民族的构成特点;

2、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第三节民族

一、学习目标

师: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及其特点。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15—20页的内容,6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2、我国各民族人口情况如何?

3、读图1.19,归纳我国的各民族分布在什么地方?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4、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56个民族,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

壮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人

超过500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坚持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五、探究活动

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各民族在建筑、饮食、服饰、风俗、节庆、艺术、体育、宗教等方面呈现不同的文化精粹。

同学们,请将你了解的一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大家一起分享?

六、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第7页基础训练1-8题

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我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P6-7

板书设计第三节民族

一、民族构成

1、总数

2、汉族

3、少数民族

二、民族分布

大杂居、小聚居

三、民族政策

四、民族风俗

教学反思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的作用;

2)能在地图中准确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能说出它们的特点。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4)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能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5)能举例说出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交通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和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之情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于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

学情分析:

本节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不要求学生都背下来,但要学生学会看地图找地形,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学会总结这些特征。

教学重点:

1、理解我国地形特点;

2、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3、不同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形地势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板书课题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学习目标

师: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

要素之一的地形。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并认识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22—26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观察图2.2,我国疆域上有哪几种地形类型?归纳我国地形具有什么特点?

2、在图2.2中,分别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结合生活和以前所学,试着描述以上地形的特点?

3、我国山区面积占比?山区包含哪些地形?

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利弊?

5、观察图2.6,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包括山地、丘陵及比较崎岖的高原

4、有利:(1)地形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

(2)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不利:(1)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2)平原面积小,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3)地质灾害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5、详见课本P26图2.6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基础训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不同的地形,了解我国的名山,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高效训练部分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复杂多样

四大高原

四大平原

四大盆地

二、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反思

第 2 课时

板书课题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学习目标

师: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那么我国地势又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呢?今天的学习目标:能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26—29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观察图2.9,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可以划分为几级阶梯?

2、我国海拔最高和海拔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

3、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4、三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及包含哪些主要地形?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气候、农业和交通等的影响?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最高:珠穆朗玛峰最低:艾丁湖

3、一、二阶梯边界的山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阶梯边界的山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

4、第一级阶梯位于祖国的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海拔100Q—2000米之间,主要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5、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有利于农业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联系。长江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

课堂小结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划分,这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也在阶梯交接出产生大量水能,许多水电站就建在一、二、阶梯交接的地方。

作业布置

《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地势特点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划分

二、地势的影响

教学反思

第二节气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气候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3)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判读、分析气候图的技巧;

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但同时也易导致灾害的发生,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分析了我国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然后就“季风显著”这一特征进行了着重分析,最后对我国“气候多样”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通过我国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及复杂地形的分析,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学情分析:

前面地形地势的学习,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有一定提高,但在本节注重考察学生多项材料的归纳,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设计好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

1.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差异;

2.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气候图的判读;

2.温度带、干湿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法选择:

小组讨论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板书课题第二节气候

一、学习目标

师: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东海准备带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游。看来,北方的冰雪让人期待,南方的沙滩也很火热。为什么冬季的南北方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0—33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和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思考:

(1)黑龙江最北部和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分别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观察1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参看图2.14,黑龙江最北部和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分别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2、参看图2.15及教材内容,思考:

1)我国共划分为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在-32摄氏度以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大约48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点拨: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纬度位置有关,与距离冬季风发源地远近有关。气温还受地形的影响。

(2)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16摄氏度,海南省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28摄氏度,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摄氏度左右,气温差别不大。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所以平均气温最低。

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2、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1)五带一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

2)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云南省南部和海南省;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河---淮河一线,大致与1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一致。

五、活动探究

结合生活所见,说一说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六、当堂训练:

1、北京大部分地区位于:()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2、如果种植水稻,一亩地获得收成较多的是()

A、黑龙江省

B、辽宁省

C、山东省

D、海南省

3、冬季,小明从哈尔滨到海南岛旅游,乘坐火车,他一路感受到()

A、越向南越温暖

B、越向南越寒冷

C、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D、自然景观没有多大变化

4、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5、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课堂小结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纬度广,由于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根据这种情况,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了五个温度带。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我国南北气温差异

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部分普遍高温

二、温度带划分

教学反思

第 2 课时

板书课题第二节气候

一、学习目标

师: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冰城”是哈尔滨,那有谁知道我国的“水城”是哪一座城市呢?······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干湿区的划分。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3—37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读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它与我国一月等温线图中的哪条等温线大致相同?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哪些地方?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2、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3、干湿区域的划分标准?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

(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4、讨论: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1)东南沿海地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西北内陆地区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台湾的火烧寮和年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

4、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基础训练

课堂小结

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降水量差别很大,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区气候的湿润地区程度。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测试题

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

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

2、时间分配

3、降水年际变化

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

2、四大干湿地区

3、影响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

板书课题第二节气候

一、学习目标

师: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8—41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什么是季风?季风和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参看图2.19“冬季风”和图2.20“夏季风”,思考:冬季风和夏季风是如何形成的?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什么?它主要是由什么风带来的?)

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

3、请同学们观察图2.21“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思考: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自然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4、讨论:谈谈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它发生在何地、何时?它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5、读图2.26“不同的气候类型”,找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6、讨论:读图2.26,分析吐鲁番、五道梁、漠河、海口四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不是一回事。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度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之一。

总结: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全 本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内容预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

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

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提问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地理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创设情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 1、学生活动:学生地理知识演讲及自己旅游到过的地方。学生点评同学的演讲。 2、课件展示我国东、南、西、北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由学生说出差异。 3、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师:请同学回顾上学期的内容

生一、生二:(略) 师:大家对上学期的内容掌握很好,那么作为地理区域划分与那些事物有关?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地理差异显著(板书)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 6 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 2 5 第二章 8 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 2 10 第三、四章 14 11-17 总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篇一:2021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全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导入新课 1、联系学生假期中曾经去过哪些地方?请说出所在地理区域的名称。 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学习活动 活动一:1、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 2、这项活动完成后,再抽查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4、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同学们请看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5、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二:1、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 名同学)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2018年最新教案全

授课进度安排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3课时) 第一课时 位置优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 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像一只东方

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 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 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边听、边读、边回答。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相差5500千米。北回归线;寒带;热带和温带;温带。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5.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6.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1、阅读等值线地图,干湿地区的分布图。 2、说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了解了我国的气温分 布特点,那么东西的降水干湿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又有怎样的气候特点呢?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图 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1)图中的红线是什么线?旁边的数字代表什么?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2)在图中找到800mm、400mm、200mm年降水量线。 (3)我国什么地方降水多,什么地方降水少?年降水量分布的趋势是怎样的 (4)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各在哪里?\【小结】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 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承转)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

【讲解】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位半干旱地区。(过渡)我国的干湿地区是如何划分的? 3.展示图2.22“中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图”,请同学们仔细读图,记忆各干湿地区的分布,明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结合教材,分析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1)我国四大干湿地区是如何分布的? (2)不同的干湿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呢?完成P37页活动题第1、2题。 (3)干湿地区的划分与降水量分布和植被之间存在着怎么的关系? 4.总结不同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和对应得植被类型。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类型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全册

初中学年度第二学期

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 提问3: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课堂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 〖连接会考〗 扬州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甲、乙两幅图片,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甲的是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乙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2)从B区域到C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呈现逐渐_____的趋势。 (3)划分B、D区域的主导因素是____。(填数字代号)①气候②地形③行政区域④植被类型(4)比较B、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对比项目B区域D区域 土地利用类型水田 典型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作物熟制 〖作业布置〗 填充图册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 地形因素影响的。 小组观察、讨论。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完成选择题与填空题。 教后记: 柳堡镇中心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题§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课型新授时间 备课组成员于再红主备课时 1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

和要求范围。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对应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北方 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 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应本条教 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 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 制宜的观念。 重点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 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导入新课〗 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 地理区域分别是:A____、 B____ C_____、D___。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 界线①是____,②是_____。 〖讲解新课〗 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 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初步了解北方地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世界,去了解北方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的概况:①范围,②地形,③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P9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用彩笔杠出重点内容。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平原组成,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自南向北降低;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有所减少。地处中纬度,东面濒临海洋。 〖活动〗P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口答。 先阅读P8第一段的文字,后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小组合作学习,找北方的范围。 思考发言。 东北:黑土地 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 【篇一: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优秀教案(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优秀教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优秀教案(人教版)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顺时针从北到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其中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下面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优秀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 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2018年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地理 教案设计全册

人教版 八年级 地理下册2018年最新教案全

授课进度安排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 在地图上找出岭、淮河,并说明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理区域的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2课时)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目标 1.能指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相邻的海洋。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位置和所在半球。 出示板书课件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5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地理位置 展示电脑投影2页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提问: 1.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2.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图用红线闪烁再现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等三条经纬线。 指图归纳并板书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引导】再从地球仪上观察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 指图归纳并板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小组讨论】

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3页活动1和活动2)。 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地图并全班归纳 俄罗斯、加拿大均为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巴西为赤道与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而我国没有寒带,只有少数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 多媒体展示蒙古、日本地图并全班归纳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板书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海陆兼备。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全班讨论并展示多媒体课件 我国国土位置的优越性 发展农业生产:纬度位置→适合农业生产。 对外交往合作:海陆兼备,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良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作。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海洋环境多样,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近42个纬度,岛屿众多,盐场、渔场分布较多;有海底石油、天然气等丰富资源,海上交通便利。 其他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过冷、过热的地区很少,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 承转我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国土面积也很大,哪些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国土辽阔呢? 讨论议题:从数字看我国辽阔的国土,结合做5页活动1。 展示图1.3中国疆域示意图课件请同学上来指图说明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要求说出它们的经度或纬度。 讨论5页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归纳解释】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南方没有真正的冬季,东、西经度跨距大,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每相差15个经度,时间相差1小时,所以当乌苏里江洒满早晨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展示4页图1.3的课件请同学上台指出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讨论6页活动2组织全班发言并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领土大的好处:人们活动的空间大,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自然条件多样,物产丰富;国防的腹地宽广;风土人情地域差异大,文化丰富多彩。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一)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二)国土辽阔 1.陆地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2.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3.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000千米 (三)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x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词配套,依次打开。 [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请看屏幕。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x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xb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 ××省××县××乡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然后是县,再者是××乡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省——一级行政区 ××县——二级行政区 ××乡——三级行政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 6 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 2 5 第二章 8 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 2 10 第三、四章 14 11-17 总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成龙中学备课组,主备人:官炜林审核人:官炜林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请同学们完成P16活动,认识东北三省冷湿的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2.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生】 1.雪期由北向南足见变短 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延吉有长白山脉阻挡;漠河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漠河的纬度高。 3.坡度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墙体厚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窗户小也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 土壤【师】东北三省主要是什么土壤 【师】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 了肥沃的黑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 为“黑土地”。 【生】黑土地 农业【展示】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 大仓”的变化图片或视频 【师】如何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地形: 河流: 气候: 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河流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 长;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 易发生低温冻害。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我国的东北部,临渤海和黄海,包括黑吉辽) 山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地形、河流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低温冻害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机械化程度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