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

本《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测量学与测绘工程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门课程以《广义测量平差》为主要参考资料,广义测量平差对测量平差基础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引申和延拓,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和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广义测量平差原理、随机模型的验后估计、卡尔曼滤波模型、最小二乘平差的统一理论等四大部分。要求考生在系统掌握测量平差理论基础之后,对上述理论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广义测量平差原理、平差随机模型的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的经典理论,掌握各种平差条件下的最小二乘统一理论,了解抗差估计的部分原理和方法。本大纲特别强调并检验考生是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常见平差方法的模型与最小二乘基本原理(测量平差基础范畴)

1.最小二乘原理及其准则函数

2.间接平差、条件平差及其模型的建立

3.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法

4.误差传播率以及内外符合精度

5.观测值定权的基本策略

6.平差结果的一般统计性质

(二)广义测量平差原理

1.多维正态分布的定义

2.正态随机向量的条件期望与条件方差的定义与性质

3.极大似然估计、极大验后估计、最小方差估计、线性最小方差估计的原理

与准则函数

4.广义最小二乘的原理及其与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准则的区别和联系

(三)随机模型的验后估计

1.随机模型验后估计的基本思想

2.赫尔默特方差估计法的原理与方法

3.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方法的原理与方法

4.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法与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法各自的原理及其区

别和联系

(四)卡尔曼滤波模型

1.卡尔曼滤波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

2.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与性质

3.卡尔曼滤波模型的基本原理与估计准则

4.常速度与常加速度状态方程的表达

(五)最小二乘统一理论

1.参数估计过程中的秩亏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拟稳平差与基准转换的定义

3.最小二乘配置(拟合推估)的定义与应用

4.协方差函数的定义及其估计

5.静态逐次滤波的定义及其与卡尔曼滤波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6.病态问题的定义及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

7.有偏估计的定义及其估计准则

二、考试要求

(一)参数估计与精度评定

1.了解参数估计过程中,处理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差的策略;理解和熟

练掌握协因数(方差)传播律

2.理解权的含义,并掌握几种常用的先验定权方法

3.了解真误差及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公式

4.掌握常用的几种评定参数估值精度的指标,了解内外符合精度指标的区别

和联系

5.了解极大似然估计、极大验后估计、最小方差估计以及线性最小方差估计

的概念及估计准则

6.理解广义最小二乘平差的原理及估计准则

(二)卡尔曼滤波模型及应用

1.理解并掌握卡尔曼滤波模型的各主要组成部分,并能基于最小二乘原理

熟练推导滤波的递推计算公式

2.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作用和性质,了解卡尔曼滤波初值对于滤波计算和

收敛的作用

3.了解常速度与常加速度状态方程的具体表达

(三)最小二乘统一理论

1.熟练掌握参数估计过程中的秩亏问题以及常用的消除秩亏的方法,了解

拟稳平差和基准转换的定义

2.了解最小二乘配置(拟合推估)的定义及应用

3.学会分析病态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了解部分有偏估计模型(岭估

计、广义岭估计等)的原理和估计准则

4.了解静态逐次滤波模型与卡尔曼滤波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5.基本了解常用抗差估计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原理

(四)随机模型的验后估计

1.了解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赫尔默特方差分量估计模型的原理

3.基本了解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法与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法各自的原

理及其区别和联系

(五)基本技能的检测

1.能熟练掌握误差及精度分析方法,基本计算准确

2.结合具体GNSS应用的实际,掌握简单观测条件下,GPS观测方程函数

模型、随机模型的具体表达和参数估计方法

三、主要参考书目

1. 崔希璋,於宗俦,陶本藻等. 广义测量平差(新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5。

2.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课题组.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征航,黄劲松.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考试大纲编写人:

2009年7月

测量平差知识点

1、测量学的研究内容:测定和测设。 2、测定:将地面上客观存在的物体通过测量的手段将其测成数据或图形。 3、测设:就是将测量的手段标定在地面上。 4、水准面:静止的水面。 5、大地水准面:水准面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的闭合水准面。 6、铅垂线:重力方向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7、地球椭球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8、地物:地面上人造或天然固定的物体:地貌:地面高低起伏形态。 9、测量上常用坐标系:天文、大地、高斯平面直角、独立平面直角。 10、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相对高程:某点到任意水准面的距离。 11、高差:地面上两点之间高程差。 12、半径为10km范围内面积为320km2之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时距离产生的误差可忽略不计;测距范围的100km2时,用平面代替水准面时对角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在高程测量中即使很短的距离也不可忽略。 13、测量工作的原则:a由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碎部;b步步检核。14、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角、量边、测高程。15、测绘的基本工作:确定地面点的基本位置。 16、施工测量包括:建筑物施工放样、建筑物变形监测、工程竣工测量。 17、高程测量: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18、水准测量的实质: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来实现的。19、高差计算方法:高差法、仪高法。 20、水准仪按构造可分为:微倾式、自动安平、数字水准仪,及水准尺和尺垫。 21、DS3构造:望远镜、水准器,基座。22、水准仪轴线之间的几何条件:a圆水准器轴平行于竖轴b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丝c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23、尺垫的作用:减少水准尺下沉和标志转点。24、水准尺的使用: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24、水准点的分类:永久性和临时性。25、测站的检核方法:双面尺法和双仪高法。 26、水准路线检核方法: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水准网。 27、误差: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 28、角度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29、经纬仪:光学和电子经纬仪。 30、DJ6: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望远镜、竖直度盘、水准管、读数显微镜) 31、经纬仪的使用步骤:对中、整平、瞄准、读数。32、水平角测量方法:测回法,方向观测法。33、距离测量常用的方法:钢尺直接、视距法、电磁波、卫星测距。 34、钢尺量距的误差:定线、尺长、温度测定、钢尺倾斜、拉力不均、钢尺对准、读数。 35、视距测量: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置配合视距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测量原理,同时测定距离高差的方法。 36、全站仪功能: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及高程测量、特殊测量功能。 37、直线定向:选择一个标准方向再根据直线与标志方向之间的关系确定该直线方向。 38、测量常用的标准方向线: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坐标纵轴方向。 39、误差来源:测量仪器、观测者、外界环境条件。 40、测量误差的种类:粗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4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在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数值大小和正负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42、偶然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在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但大量的误差却具有一定统计规律。 43、偶然误差的特性:a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限度,即偶然误差是有界的;b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大;c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个数大致相等;d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趋与零。 44、控制测量: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形测图和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GPS静态测量第一章 GPS静态测量基础 1相对定位指的是在进行GPS定位时,多台同步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采集同步观测数据;在数据处理时,则利用这些同步观测数据,计算出同步观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基线向量。) 2数据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基线处理、网平差、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最终求出高精度的网点坐标。 3 GPS测量型接收机一般分为单频和双频两大类。单频GPS测量型接收机,接收信号:GPS 导航电文、C/A码、L1载波。双频GPS测量型接收机(双频GPS测量仪),接收信号:GPS 导航电文、C/A码伪距、P码伪距、L1载波相位、L2载波相位。 第二章 GPS静态测量工作的流程 1一般GPS静态测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测前准备、玩野实施和数据处理。 2测前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立项、技术设计、实地踏勘、设备检定、资料收集整理、人员组织等。 3测量实施的内容包括:实地了解测区情况、卫星状况预报、确定作业方案、外业观测。 4 GPS基线向量网被分成了A、B、C、D、E五个级别。 C级网为地方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D级网为工程控制网;E级网为测图网。 5 GPS网常用的布网形式有以下几种:跟踪站式、会战式、多基准站式、同步图形扩展式、单基准站式。 跟踪站式:若干台接收机长期固定安放在测站上,进行常年、不间断的观测,即一年观测365天,一天观测24小时,这种观测方式很像是跟踪站,因此,这种布网形式被称为跟踪站式。特点:不间断的连续观测,观测时间长,数据量大,采用精密星历,成本高。 会站式:在布设GPS网时,一次组织多台GPS接收机,集中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共同作业。在作业时,所有接收机在若干天的时间里分别在同一批点上进行多天、长时段的同步观测,在完成一批点的测量后,所有接收机又都迁移到另外一批点上进行相同方式的观测,直至所有的网点观测完毕,这就是所谓的会站式的布网。特点:较长时间、多时段观测,可以较好地消除SA等因素,有特高的尺度精度。 多基准站式:就是有若干台接收机在一段时间里长期固定在某几个点上进行长时间的观测,这些测站称为基准站。在基准站进行观测的同时,另外一些接收机则在这些基准站周围相互之间进行同步观测。 同步图形扩展式:就是多台接收机在不同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在完成一个时段的同步观测后,又迁移到其他的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每次同步观测都可以形成一个同步图形。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的同步图形间一般有若干个公共点相连,整个GPS网由这些同步图形构成。 特点;扩展速度快,图形强度较高,作业方法简单。 单基准站式:又称做星形网方式,它是以一台接收机作为基准站,在某个测站上连续开机观测,其余的接收机在此基准站观测期间,在其周围流动,每到一点就进行观测,流动的基准站之间一般不要求同步,这样,流动的接收机每观测一个后四段,就与基准站间测得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 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 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的安排和部署,按照《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大气物理所的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所党委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刻领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决策。全所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地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 (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

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和深化。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同时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科学发展观能否全面贯彻落实,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实际,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使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既面对许多新情况新考验,又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利于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

测量平差概要

测量平差概要 一、基本概念 01、极条件的个数等于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和扇形的总数。 02、在间接平差中,独立未知量的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 03、协方差与权互为倒数。 04、在测量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即误差存在于整个观测过程,称为误差公理。 05、在间接平差中,误差方程的个数等于观测值的个数。 06、协因数阵与权阵互为逆阵。 07、偶然误差的四个统计特性是:有界性、聚中性、对称性和抵偿性。 08、圆周条件的个数等于中点多边形的个数。 09、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10、只有包含中点多边形的三角网才会产生圆周角条件。 11、条件平差的法方程个数等于多余观测个数,间接平差的法方程的个数等于必要观测数。 12、描述偶然误差分布常用的三种方法是:列表法、绘图法、密度函数法。 13、同一个量多次不等精度观测值的最或是值等于其加权平均值。 14、应用权倒数传播律时观测值间应误差独立。 15、极限误差是指测量过程中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值,通常取测量中误差的3倍作为极限误差。 16、在平地,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与水准路线长度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 17、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消除i角产生的系统误差。 18、在测角中正倒镜观测是为了消除系统误差。 19、水准网的必要起算数据为1个,独立测角网的必要起算数据为4个。 20、在水准测量中估读尾数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是偶然误差。 21、独立测角网的条件方程有图形条件、圆周条件和极条件三种类型。 22、定权时单位权中误差可任意给定,它仅起比例常数的作用。 23、测角精度与角度的大小无关。 24、观测值的权通常是没有量纲的。 25、在山地,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与测站数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 26、测角网的必要观测个数等于待定点个数的2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电磁法地球物理观察仪器的现况与发展v1.0概况

电(磁)法地球物理观察仪器的现况与发展趋势 (V1.0,草稿) 编写:陈德鹏 DEPENGCHEN@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172822.html,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地球物理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

目录 一、总述 (3) 二、高密度电法仪 (4) 2.1起源、历史、发展现况 (4) 2.2主流商用高密度电法仪 (8) 2.3高密度电法仪的技术发展 (10) 三、激电仪器 (11) 3.1时间域激电仪 (13) 3.2频率域激电仪 (14) 四、瞬变电磁仪 (16) 4.1西方地面瞬变电磁仪器 (17) 4.2西方航空瞬变电磁仪器 (19) 4.3国产地面瞬变电磁仪 (21) 4.4国产航空瞬变电磁仪 (22) 4.5瞬变电磁仪的技术发展方向 (22) 五、大地电磁仪 (23) 5.1大地电磁法简介 (23) 5.2国内外大地电磁仪早期情况 (24) 5.3国外大地电磁仪器列表 (25) 5.4国内大地电磁仪器现况 (28) 5.5大地电磁仪的发展展望 (29) 六、探地雷达 (29) 6.1探地雷达的定义和分类 (29) 6.2探地雷达的起源、早期应用和发展(1904年~1980年) (30) 6.3国外研究机构探地雷达研究情况 (31) 6.4国外商业探地雷达发展情况 (32) 6.5国内外商业雷达列表 (34) 6.6国内探地雷达发展现况 (35) 6.7探地雷达仪器发展趋势 (35) 七、中国电(磁)法仪器发展展望 (37)

一、总述 地球物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它必须采集大量的信息。因此,不可靠信息和信息量的缺乏或不足是任何数学技巧和图像显示所无法弥补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和实验仪器、设备是地球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前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球物理科学事业的发展曲折, 地球物理仪器的研制经历了兴衰,但在地球物理科学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中, 在社会进步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祖国建设、国防事业等方面, 中国的地球物理仪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地球物理仪器的需求量急剧增长,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仪器通过引进、仿制,逐渐有了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在地球物理勘探科学仪器和装备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对外依赖度过高, 应对遏制的能力脆弱。我国一些技术密集型的高新地球物理勘探设备的绝大部分市场已被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跨国公司占领。 我国要在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上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大搞技术引进、以市场换技术、不自主创新,只能成为一个依附性的国家,受制于人。对外合作是提高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核心技术上,外国人是不会和我们合作的(“大飞机项目”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还是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因此,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供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来抓。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提高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和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培养高尖技术人才,形成研究队伍和研究平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大

地球物理相关院士风采

地球物理相关院士风采
曾融生院士
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1924年出生,福建平潭人。1946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从1958年开始利用地震波方法研究地壳 结构,开创了中国地球深部构造探测的研究工作,著有《固体地球物 理学导论》 一书。 在中国首次应用地震面波的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 发现1974年5月云南昭通大震的多重性, 从而对大地震的破裂过程有 了新的认识。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提出张性盆地和盆地中强震发生 的统一动力学模式,以及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新模式。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丁国瑜院士
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年出生,河北高阳人。1952年北京大学地 质系毕业。1959年获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新 构造、地震构造和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在建立我国地震监测、分析预 报系统方面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提出了我国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与地震 活动关系的模型, 率先编制了中国活断层滑动速率图和现代板内运动图, 并主编了中国活断层图集。在活动构造、古地震、活断层习性、活断层 分段以及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作出了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5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马宗晋院士
马宗晋,195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 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他是地质学家、减灾专家和全球构造的探索者, 节理构造定性分析、 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的创立者。 曾获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现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 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陈运泰院士

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SIMS锆石U-Pb定年方法 用于U-Pb年龄测定的样品(号码)用常规的重选和磁选技术分选出锆石。将锆石样品颗粒和锆石标样Plésovice (Sláma et al., 2008) (或TEMORA, Black et al., 2004)和Qinghu (Li et al., 2009)粘贴在环氧树脂靶上,然后抛光使其曝露一半晶面。对锆石进行透射光和反射光显微照相以及阴极发光图象分析,以检查锆石的内部结构、帮助选择适宜的测试点位。样品靶在真空下镀金以备分析。 U、Th、Pb的测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CAMECA IMS-1280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上进行,详细分析方法见Li et al. (2009)。锆石标样与锆石样品以1:3比例交替测定。U-Th-Pb同位素比值用标准锆石Plésovice (337Ma, Sláma et al., 2008(或TEMORA (417Ma, Black et al., 2004))校正获得,U含量采用标准锆石91500 (81 ppm, Wiedenbeck et al., 1995) 校正获得,以长期监测标准样品获得的标准偏差(1SD = 1.5%, Li et al., 2010)和单点测试内部精度共同传递得到样品单点误差,以标准样品Qinghu (159.5 Ma, Li et al., 2009) 作为未知样监测数据的精确度。普通Pb校正采用实测204Pb值。由于测得的普通Pb含量非常低,假定普通Pb主要来源于制样过程中带入的表面Pb污染,以现代地壳的平均Pb同位素组成(Stacey and Kramers, 1975)作为普通Pb组成进行校正。同位素比值及年龄误差均为1σ。数据结果处理采用ISOPLOT软件(文献)。 参考文献 Black, L.P., Kamo, S.L., Allen, C.M., Davis, D.W., Aleinikoff, J.N., Valley, J.W., Mundil, R., Campbel, I.H., Korsch, R.J., Williams, I.S., Foudoulis, Chris., 2004. Improved 206Pb/238U microprobe geochronology by the monitoring of a trace-element-related matrix effect; SHRIMP, ID-TIMS, ELA-ICP-MS and oxygen isotope documentation for a series of zircon standards. Chem. Geol., 205: 115-140. Ji?í Sláma, Jan Ko?ler, Daniel J. Condon, James L. Crowley, Axel Gerdes, John M. Hanchar, Matthew S.A. Horstwood, George A. Morris, Lutz Nasdala, Nicholas Norberg, Urs Schaltegger, Blair Schoene, Michael N. Tubrett , Martin J. Whitehouse, 2008. Ple?ovice z ircon —A new natural reference material for U

测量平差题目及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试卷A 2010-06-27 11:30:49 来源:《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网站浏览:4次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小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本题共20个空格,每个空格1.5分,共30分) 1、引起观测误差的主要原因有(1)、(2)、(3)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称这些因素为(4)。 2、根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性质,观测误差分为(5)、(6)、(7)三类,观测误差通过由于(8)引起的闭合差反映出来。 3、观测值的精度是指观测误差分布的(9)。若已知正态分布的观测误差落在区间的概率为95.5%,则误差的方差为(10),中误差为(11)。 4、观测值的权的定义式为(12)。若两条水准路线的长度为、,对应的权为2、1,则单位权观测高差为(13)。 5、某平差问题的必要观测数为,多余观测数为,独立的参数个数为。若,则平差的函数模型为(14)。若(15),则平差的函数模型为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6、观测值的权阵为,的方差为3,则的方差为(16)、 的权为(17)。 7、某点的方差阵为,则的点位方差为(18)、误差曲线的最大值为(19)、误差椭圆的短半轴的方位角为(20)。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观测值的精度与精确度含义及指标。 在什么情况下二者相同? 2、如图1所示,A、B、C、D为已知点,由A、C分别观测位于直线AC上的点。观测边长、及角度、。问此问题的多余观测数等于几?若采用条件平差法计算,试列出条件方程式(非线性方程不必线性化)。 图1 三、(10分)其它条件如上题(简答题中第2小题)。设方位角,观测边长,中误差均为,角度、的观测中误差为 。求平差后点横坐标的方差(取)。 四、(10分)采用间接平差法对某水准网进行平差,得到误差方程及权阵(取 ) (1)试画出该水准网的图形。 (2)若已知误差方程常数项,求每公里观测

现代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理论的进展

技术专题 编者按 本刊2009年第6期刊登了 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工程测量技术发展 技术专题综述部分和数据获取部分的两篇论文,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对该专题后续论文的刊出给予了期待。本期以 数据处理与管理 部分为重点,向读者奉献3篇论文: 现代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理论的进展 (由中南大学朱建军教授等撰写)、 工程数据库的发展要素与建设 (由建设综合勘察研究院黄坚研究员等撰写)和 工程测量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郭渭明教授等撰写),分别从现代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理论、工程数据库、工程测量标准体系三个方面论述了 数据处理与管理 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本期还刊登 综述 部分之 工程测量在信息化测绘战略跨越中的拓展 (由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秦长利教授撰写)和 典型应用 部分之 激光雷达国家体育馆屋顶钢结构安装滑移质量监测 (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王晏民教授等撰写)。前者对在信息化测绘战略跨越中工程测量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摄影测量、GIS、大型工程精密工程测量、轨道交通精密施工测量和变形监测等技术和方法及其应用成果进行了论述;后者探讨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国家体育馆屋顶钢结构安装与质量监测的作业流程、特征数据提取及精度分析等。 现代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理论的进展 朱建军,宋迎春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 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现代测量平差中的各种理论与经典测量平差之间的关系,指出现代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理论仍然是以高斯-马尔柯夫模型为核心,通过该模型在不同层面上的扩充、发展形成了若干新理论、新方法,并以图描述了经典测量与现代测量数据处理中各种理论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别阐述了现代测量数据处理中粗差理论、系统误差的处理、病态问题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处理、不等式约束的平差等的发展,最后综述了其他数据处理理论的一些发展情况。 关键词:经典测量平差;现代测量平差;高斯-马尔柯夫误差模型;误差模型扩展 中图分类号:P207文献标识码:B Progress of modern surveying adjustment and theory of data processing Zhu Jianjun,Song Yingchun (School of Geomatics,Central South Unive rsity,Chan 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ies in modern surveying adjust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surveying adjustment.It pointed out that the theories of modern surveying adjustment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should be still based on Gauss-Markov error model.Through enlarge ment and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model,ne w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worked out.A figure showing such relationship is given. Meanwhile,the theories on blunder detec tion,systematic error processing,il-l pose problem,nonlinear model, inequality constraints are elaborated.At the last the progresses of other theories on data processing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traditional surveying adjustment;modern surveying adjustment;Gauss-Markov error model; e xtension o f error model 收稿日期:2009-09-28 作者简介:朱建军(1962-),男(汉族),湖南双峰人,博士,教授.

国内研究所排名

国内研究所排名.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0201 理论经济学 37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202 应用经济学 69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2 0302 政治学 35 8790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67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303 社会学 31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403 体育学 27 8460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71 0504 艺术学 39 84201 中国艺术研究院 77 84202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65 0601 历史学 39 8780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64 0701 数学 62 80002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94 0702 物理学 57 80008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95 8280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70 0703 化学 51 8003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96 0704 天文学 11 80025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80 80022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78 0705 地理学 26 80076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86 0706 大气科学 8 8005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4 851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71 0707 海洋科学 12 8530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74 8530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68 0710 生物学 64 80100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81 8010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7 0712 科学技术史 10 8002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77 0801 力学 42 80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88 0802 机械工程 73 8013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70 8330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 64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3 0803 光学工程 28 80139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85 8014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5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27 82932 中国航空研究院(304 研究所) 68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72 80144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92 82913 中国航空研究院(621 研究所) 75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4 0808 电气工程 26 8014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78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4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42 8300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78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1 83801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63 0815 水利工程 20 8230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72 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 11 8600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72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41 8331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 64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 8330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67 0819 矿业工程 15 8331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所) 71 8330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67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博士入学试题(地震学)

中国地震局 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 地震学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满分为100分,时间3小时) 1.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5分,共30分) ①震级 ②介质品质因子 ③走时曲线 ④面波-面波是地震波的一种,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日。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生波。面波的传播较为复杂,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是地表做横向的剪切,其中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 ⑤震相-在地震图上显示的性质不同或传播路径不同的地震波组叫震相。各种震相在到时、波形、振幅、周期和质点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各有它们自己的特征。震相特征取决于震源、传播介质和接收仪器的特性。由于这些波组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所以不同震相的波形互相重叠,产生干涉,使地震图呈现出一幅复杂图形,以致在一般情况下,只能识别震相的起始。地震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分析、解释各种震相的起因和物理意义,并利用各种震相特征测定地震的基本参数,研究震源的力学性质和探讨地球内部构造等。 ⑥地震各向异性-地震波速度依赖于观测方向而变化。在地震学中,联系各向异性介质中应力应变的广义弹性张量包含21个独立常数,如果在两个方向性质相同(横向各向同性),就减少为5个独立常数。各向同性介质只有两个独立弹性常数。 2.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b值的含义是什么?在统计b值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5分) 频度公系式lgN=a-bm.以上式可以看出,复发周期既为震级的函数,又是a和b 的函数.我们知道b值表示大小地震比例关系,b值与介质均匀程度或应力状态有关,a值是与地震频度有关,a值表示震级为零的地震频度的对数值. 3.简述震源机制解在地学研究中的作用。(10分) 震源机制解不仅可以使人了解断层的类型(是正断层、逆断层还是走滑断层),而且可以揭示断层在地震前后具体的运动情况。 4.推导双层地壳模型中,震源在下地壳内时的首波走时方程。(15分) 5.论述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的物理含义。(10分) 地震时,人们感觉最强烈、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宏观震中。地震发生后,由各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到达时间计算得到的震中位置被称为微观震中。而通过地震现场考察,勾画等震线,确定的震中位置被叫做宏观震中。对于同一次地震来说,这两者往往是比较接近的,但也总有一点差异,有时相差还比较明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测量平差复习题及答案

测量平差复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测量平差复习题及答案 一、综合题 1.已知两段距离的长度及中误差分别为cm m5.4 465 . 300±及 cm m5.4 894 . 660±,试说明这两段距离的真误差是否相等他们的精度是否相等 答:它们的真误差不一定相等;相对精度不相等,后者高于前者。2.已知观测值向量 ?? ? ? ? ? = 2 1 21L L L 的权阵为 ? ? ? ? ? ? ? ? = 3 2 3 1 3 1 3 2 LL P ,现有函数 2 1 L L X+ =, 1 3L Y=,求观测值的权 1 L P, 2 L P,观测值的协因数阵 XY Q。 答: 1 2/3 L P=; 2 2/3 L P=;3 XY Q= 3.在下图所示三角网中,A.B为已知点,4 1 ~P P为待定点,已知3 2 P P边的边长和方位角分别为0S和0α,今测得角度14 2 1 , , ,L L L 和边长 2 1 ,S S,若按条件平差法对该网进行平差: (1)共有多少个条件方程各类条件方程各有多少个 (2)试列出除图形条件和方位角条件外的其它条件方程(非线性条件方程不要求线性化)

答:(1)14216,6,10n t r =+=== ,所以图形条件:4个;极条件:2个;边长条件:2个;基线条件:1个;方位角条件:1个 (2)四边形14ABPP 的极条件(以1P 为极): 34131 241314 ????sin()sin sin 1????sin sin sin()L L L L L L L L +??=+ 四边形1234PP P P 的极条件(以4P 为极): 101168 91167????sin()sin sin 1????sin sin sin() L L L L L L L L +??=+ 边长条件(1?AB S S - ):1 23434??????sin()sin() AB S S L L L L L = +++ 边长条件(12 ??S S - ):112 1314867???sin ?????sin()sin sin() S L S L L L L L ?= ++ 基线条件(0AB S S - ): 02 101191011?????sin()sin() S S L L L L L =+++ 4.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测出了AB .BC 及AC 的距离,得到4个独立观测值,m L 010.2001=,m L 050.3002=,m L 070.3003=, m L 090.5004=,若令100米量距的权为单位权,试按条件平差法确定A .C 之间各段距离的平差值L ?。 答:?[200.0147,300.0635,300.0635,500.0782]T L = 5.在某航测像片上,有一块矩形稻田。为了确定该稻田的面积,现用卡 规量测了该矩形的长为cm L 501=,方差为2 2136.0cm =σ,宽为cm L 302=,方

蓟中上元古界剖面研究生地质实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研究生地质实习 野外指南 2013年5月19-21日

【时间】 2013年5月19-21日 【地点】 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国家地质公园 【人数】 30-40人 【内容】 中上元古界地层: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 【目的】 1.了解华北克拉通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2.思考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主要地质事件与地球早期环境变化【日程安排】

图1 蓟县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简图(附野外考察点位)

【点位介绍】 点1 长城系,常州沟组 在常州沟村附近,我们将观察到常州沟组底部以河流相砾岩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太古界片麻岩之上。常州沟组是长城系最下部的一个单位,被认为是华北中元古界最早的单元。常州沟组主要岩性为砂岩、长石砂岩和石英岩。 点2 长城系,串岭沟组 在青山岭村附近,我们将对串岭沟组进行观察。串岭沟组与下伏的常州沟组为整合接触。串岭沟组的主要岩性为黄色薄层砂岩,夹黄绿色粉砂岩和伊利石页岩。顶部为黑色碳质页岩,夹白云岩。 点3 长城系,团山子组 在团山子村附近,出露以灰岩为主的团山子组的标准剖面。在此剖面上,串岭沟组顶部地层略有缺失,与团山子组的界限划在一条顺层产出的岩床处(批注:按地质志和我以前野外印象,串岭沟与团山子组为整合接触,包括在团山子村附近。)。团山子组中含有多细胞宏观藻类及微古植物,有关这些生物的特征和成因,将在野外进行观察和讨论。 点4 长城系,大红峪组 该组下部主要碎屑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上部为硅化的白云岩和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常夹有紫色和绿色的凝灰岩、粉砂岩、凝灰质页岩,还含有少量的火山角砾岩、凝灰质砂岩和高钾火山岩。从高钾火山岩中获得的锆石U-Pb 年龄为1625±6Ma(陆松年等, 1996)。它与团山子组整合,但与上覆的高于庄组假整合。 点5 蓟县系,高于庄组 高于庄组基本都是白云岩沉积,厚度较大。底部含叠层石较丰富;中部普遍含 Mn,为粉砂质白云岩;上部含核形石等微生物岩,有机碳含量高,并有沥青质出现。最近,高于庄组中上部凝灰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559±12 Ma(SHRIMP)和1560±5 Ma(LA-ICP-MS)。对于高于庄组归属于长城系还是蓟县系还是单独划分为高于庄系曾有很大的争议,我们将就这一问题在野外进行讨论。 点6 蓟县系,杨庄组 在杨庄村附近出露的杨庄组以紫红色和灰白色薄层泥砂质白云岩互层为特征,为泻湖和蒸发岩建造,以碳酸盐岩为主,含少量碎屑岩和粘土岩。与上下地层呈整合接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往年试题总结

2005-2011年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考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部分(教材为桑隆康、马昌前主编的岩石学第二版) -Alk-CaO质量百分含量图上,1、钙碱指数:Peacock于1931年提出,指在SiO 2 含量。该指数将火成岩系列的Alk含量曲线和CaO含量曲线相交处所对应的SiO 2 二分法扩展为四分法,即碱性(<51)、碱钙性(51-56)、钙碱性(56-61)和钙性(>61)。(见教材第四章,第87页) 2、D〞层:位于下地幔底部的一个圈层,深度一般在2700-2900Km,厚度一般200-300Km,为核幔间的热和化学反应带,由金属合金和硅酸盐矿物组成。该层地震波速极不均一,速度梯度降低,之下即为核幔边界。(见教材绪论,第4页) 3、S型花岗岩:上地壳沉积岩部分熔融、结晶产生的过铝质花岗岩类,代表岩石有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见百度百科词条) 4、埃达克岩:一套由安山质、流纹质和英安质等系列火山和(或)侵入岩组合形成的特殊岛弧岩石,以缺少玄武岩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相区别。因首次发现于阿留申群岛的埃达克岛而得名。(见教材第八章,第171页) 5.苦橄岩:一种稀有的、富含橄榄石的超镁铁质火山岩。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橄榄石,少量为辉石,另外含少量斜长石、角闪石和金属矿物等。常产于玄武岩系底部,与苦橄质玄武岩共生。(见教材第六章,第141页) 6、紫苏花岗岩:一种以含有紫苏辉石为特征的花岗岩,最早发现于印度南部,最常见于早前寒武纪陆核区。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与麻粒岩相变质岩共生。最常见的矿物组合为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紫苏辉石。(见教材第九章,第183页) 7、固相线:岩石刚刚开始熔融或者结晶完全结束时对应的p-T-X(压力-温度-组分)条件。在二元系中,固相线为一条曲线,而在三元系中,固相线为一个曲面。(见教材第五章,第107页+百度词条) 液相线:岩石完全熔融或者结晶刚刚开始时对应的p-T-X(压力-温度-组分)条件。在二元系中,液相线为一条曲线,而在三元系中,液相线为一个曲面。 8、固溶体: 9.滑动反应:在给定压力和流体成分条件下,反应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呈渐变关系,这种反应称为连续反应或滑动反应。(见教材第二十二章,第455页) 10.变质相系:某个具有特定P/T比的地区所包含的变质相的系列。(见教材第二十三章,第479页) 11.后成合晶结构:变质岩中的一种结构。先成矿物被后成矿物反应边包裹,当反应边由两种以上矿物组成并呈细小蠕虫状时,称其为后成合晶。(见教材第二十一章,第431页) 12.铂族元素:属元素周期表第Ⅷ族元素,是一类珍稀元素,包括钌、铑、钯、锇、铱、铂六种元素。(见百度词条) 13.次火山岩相:即次火山岩的产出面貌。次火山岩是分布于火山岩区,与火山活动同期形成的一种超浅成侵入岩,侵入深度一般小于0.5Km。与火山岩外貌相似,但结晶较好,多呈小岩株、岩瘤、岩脉及其它小型侵入体产出。(见教材第二章,第29页+百度词条“次火山岩”) 14.磁铁矿系列花岗岩:日本学者石原舜三1977年根据不透明矿物的含量将花岗岩划分为磁铁矿系列和钛铁矿系列。其中磁铁矿系列花岗岩被认为形成于高氧逸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