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在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美国占人口死亡数的1乃一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一70%。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约占心脏病死亡数的10%--20%,其中以北京、天津最高。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有增多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15。7/10万和4。1/10万,80年代分别增至62.O/lO万、37.4/10万和19.8/10万。此外,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综合性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本病还可由主动脉办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引起。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其疼痛的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痛,有压迫感,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或颈与下颌部,常发生于体力劳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疼痛的时间一般为持续几分钟,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往往可迅速消失。

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古人都有精辟的论述。“心痛”病名最早见于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后方》。《金匮要略》认为心痛是胸痹的表现,“胸痹缓急”,即心痛时发时缓为其特点,其病机以阳微阴盛为主,亦有心气不足者,故设有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及人参汤治疗本病。

后世医家丰富了本病的治法,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用苏合香丸,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用失笑散及大量红花、降香,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有血府逐瘀汤等,对本病均有较好疗效。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亦是难治病之一。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国内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的综合治疗,临床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而且前景越来越广阔。

[病因病理]

(一)中医学认识

冠心病的发生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年老体虚或劳累过度更易发生。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肝、脾、肾等脏腑。

]。寒邪内侵素体阳虚,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医门治律。中寒门》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阐述了本病由阳虚感寒而发病。

2.饮食不当过食肥甘,饮酒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健,聚湿生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发为心痛。

3。情志失调思虑劳心,气机失畅,可致胸阳不展;或思虑伤脾,痰湿内生,痹阻胸阳;或郁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心痛源流》认为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

4.年老体弱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不足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血脉运行不利而发病。肾阴不足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阴伤气耗,心脉失于充养而运行滞涩,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瘀阻络,皆致胸阳不运,心脉痹阻,发为本病。

综上所述,本病的病理因素主要为阴寒、瘀血、痰浊、气滞。病机主要是五脏虚衰,心脉不通。病理性质分为虚实两个方面:阴寒、瘀血、痰浊、气滞痹阻心脉者为实;气血亏虚、阴阳不足、五脏亏衰、心脉失于充养者为虚。然邪气之生多因于脏腑的亏损,阴寒、痰浊、

瘀血等因虚而聚。故本病总属标实本虚、虚实夹杂之证,但可有偏于标实、偏于本虚之不同。病邪方面,寒、瘀、痰、气滞往往相互影响,但多以单一病邪为主而兼夹其他,应加以辨别。

(二)西医学认识

1.病因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和下述易患因素有关。

(1)年龄常在40岁(男性)以后发展明显,产生症状可能和长期存在其他易患因素,例如高胆固醇血症及或高血压、吸烟等有关。

(2)性别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2:1,女性常在绝经期后发生。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和高密度脂蛋白减少所致。,

(3)血压血压持续升高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4)血脂异常胆固醇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以前认为甘油三酯对动脉硬化危害性小的理论已被否决,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亦密切相关。

(5)吸烟有一定关系。

(6)糖尿病常可并发。

(7)肥胖体重超过正常的20%,尤其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者,动脉粥样硬化可急剧恶化。

(8)体力活动经常体力活动者,较少发生冠心病。

(9)遗传冠心病多有家族史。

(10)其他:如性格易于激动,进取性强及有好胜心者易患冠心病。

2.发病机制对心脏给予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三)中西医结合研究

近年来,中西医进行相关病机方面的研究,尽管中西医彼此具体的相对应的关系未能完全确定,但亦有一定相互的关系。

(1)瘀阻型的冠心病心绞痛,查血液流变学几乎全表现出血液的粘

稠度增高;另外,个别病例表现为舌下静脉曲张、紫暗。经过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后,二者都得到改善。

(2)气血阴阳虚损病人,发现病人血清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皆减少,经过补血养阴补气壮阳的治疗后,可提高血中NOS、NO的含量,从而舒张血管,扩张冠脉,促进循环,抑制内皮素调节其基因表达等。

(3)同时,根据药物的不同功效,亦进行了中药对心脏作用的不同机制研究,发现中药扩冠、降粘、降脂、抗心律失常、减少心肌耗氧量等机制,从而为辨病治疗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作用。

[临床表现] .

(一)症状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如下: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疼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1次,亦可1日内多次发作。

(二)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律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4或第3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办关闭

全所致,第2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三)心绞痛的分型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作如下归类。

!.劳累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包括以下几种:

(1)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最常见,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1—3个月内并无改变,即每日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相仿(3—5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疗效。

(2)初发劳累型心绞痛过去未发生过,C/绞痛或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累性心绞痛时间未到1个月。有过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已数月不发生疼痛,现再次发生,时间未到1个月也可列人本型。

(3)恶化劳累型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限、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亦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

2.自发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发生与体力或脑力活动引起心肌需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冠状动脉血流贮备减少有关。疼痛程度较重,时限较长,不易为含用硝酸甘油所缓解。包括以下几种:

(1)卧位型心绞痛休息或熟睡时发生,常半夜、偶在午睡时发作,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可能与做梦、夜间血压降低或发生未被觉察的左心衰竭,以至狭窄的冠状动脉远端心肌灌注不足有关。也可能由于平卧时静脉回流增加,心脏工作量和需氧量增加所引起。本型也可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

(2)变异型心绞痛临床表现与卧位型心绞痛相似,但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的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则S7段可压低。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患者迟早会发生心肌梗死。

(3)中间综合征亦称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疼痛在休息或睡眠时发生,历时较长,达30分钟到l小时或以上,但无心肌梗死的客观证据,常

为心肌梗死的前奏。

(4)梗死后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指心梗后未坏死的心肌处于严重缺血状态下又发生疼痛,随时有再发生梗死的可能。

3.混合性心绞痛其特点是患者既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发生心绞痛,亦可在心肌需氧量无明显增加时发生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狭窄使冠状动脉血流贮备量减少,而这一血流贮备量的减少又不固定,经常波动地发生进一步减少所致。

(四)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类为4级。

工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仅在强、快或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步行或登楼;步行两个街区以上、登楼一层以上或爬山,均引起心绞痛。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1—2个街区、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Ⅳ级: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可发生心绞痛。

[辅助检查]

1.心脏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或见心影增大、肺充血等。

2.心电图检查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1)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了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7段移位。心内膜下心肌容易缺血,故常见S7段压低0.1mV(Imm)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所谓“假性正常化”)。T波改变虽然对反映心肌缺血特异性不如ST段,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差别,也有助于诊断。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有关导联

ST抬高。.

(3)心电图负荷试验最常见的是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可增加心脏负担以激发心肌缺血。运动方式主要为分级踏板或蹬车,其运动强度可逐步分期升级,以前者较为常用,让受检查者以迎着转动的平板就地踏步。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步态不稳,室性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心肌梗死急性期,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者禁作运动试验。传统的二级梯运动试验、心房调搏和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试验、潘生丁试验现已很少用。

(4)心电图连续监测是指临床上常用的动态心电图。

3.放射性核素检查

(1)2。‘TL一心肌显像或兼作负荷试验,。‘TL(铊)随冠状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所摄取。休息时铊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部位的心肌,.则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后缺血区。不能运动的患者可作潘生丁试验、腺苷或多巴酚丁胺作负荷试验。近年来用。“、T c—MZBI作心肌显像取得良好效果,并已推广。.

(2)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静脉内注射焦磷酸亚锡被细胞吸附后,在注射””n,即可使红细胞被标记上放射性核素,得到心腔内血池显影。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4.冠状动脉造影用特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少量造影剂。这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管腔直径减少70%一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50%一70%者也有一定意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中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予考虑介入性治疗或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5.其他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动作异常,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可显示血管壁的粥样硬化病变。此外,血管镜检查也可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诊断要点]

{1)心绞痛的症状及体征。

(2)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

①发作性ST—T的缺血性改变。

②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

③,“铊心肌灌注显影运动试验阳性。

④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有狭窄。

具备上述第1项和第2项中任何1条者可诊断心绞痛。

[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根据疼痛和程度、时间、心电图及心肌酶、血肌钙蛋白检查可鉴别。

2.心脏神经官能症.多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较持久(几小时)的隐痛,病人深呼吸或叹气后减轻。活动时胸痛不加重。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肋间神经痛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经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时局部有牵拉疼痛。

4。;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炎、严重主动脉办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风湿性冠状动脉炎等。

5.消化道疾病如食道炎、食道裂孔疝、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等。

6。颈椎病特别是交感型者,出现心绞痛临床上多见。

[防治方法]

一、一般治疗

1.劳逸结合发作期应立即卧床休息,缓解期要注意适当休息,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发病时还应加强巡视,观察舌脉、体温、呼吸、血压及精神情志变化,做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准备,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保持静脉通道。

2.保持心态平衡避免过于激动或喜怒忧思无度,保持心情平静愉快。

3。积极治疗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二、饮食调护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

(2)戒烟忌酒。

(3)人参田七汤,取人参、田七各lOg,加瘦猪肉或鸡肉适量,炖汤食之,每周1—2次。可大补元气,通血脉。

(4)田七虫草粉,每次各2g,每日1—2次,可长期服用。可补肾活血通脉止痛。

(5)河车虫草粉,每次各2g,每日]一2次,肾阳肾气亏虚者可间断服用。

三、辨证论治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1.寒凝心脉

主症:卒然心痛如绞,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心悸气短,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因气候骤冷或骤遇风寒而发病或加重症状,苔薄白,脉沉紧或促。

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g,桂枝lOg,通草、细辛各5g,大枣8枚。桂枝、细辛散寒、通阳止痛;当归活血通脉,通草人经通脉;大枣养脾和营。若寒甚而心背绞痛者,加制附片、蜀椒、薤白、荜菝各lOg。

2.痰浊闭阻

主症:胸闷重而心痛轻微,肥胖体沉,痰多气短,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粘,恶心,咯吐痰涎,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全瓜蒌、薤白、制半夏各15g,陈皮lOg,干姜5g。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陈皮温行气滞而破痰结;干姜温通化痰。痰多咳嗽者,加杏仁lOg,茯苓15g;舌苔黄腻,痰黄者,去干姜加竹茹15g,胆星、黄连各3g,天竺黄lOg;胸闷气塞,加桔梗、苏梗、制香附各12g。

3.心血瘀阻

主症: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痛有定处,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而加重,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舌下瘀筋,苔薄,脉弦涩或结、代、促。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牛膝、赤芍、枳壳各lOg,桔梗、炙甘草各5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升降相配,调畅气机;行气活血;生地凉血活血;炙甘草益气。胸部闷胀,气滞明显者,加檀香、沉香各3g;痛剧,恶寒肢冷者,加细辛5g,桂枝lOg。

4.心肾阴虚

主症:胸痛时作,口干咽燥,心悸心烦,腰膝酸软,耳鸣,头晕,舌红津少,脉细带数。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5g,麦冬、山药各12g,枸杞子、茯苓、龟板各lOg,炙甘草3g。熟地、枸子、龟板滋肾养心;麦冬滋养心阴;茯苓、山药健脾益气使滋而不腻。潮热、盗汗、失眠者,加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各lOg;胸闷痛者,加当归、郁金各lOg,川芎6g,丹参15g;头晕、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热者,加天麻、女贞子各15g,生石决明、生牡蛎各30g。

5.气阴两虚

主症:胸闷胸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偏红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黄芪、党参、白芍各15g,白

术、茯苓、熟地各12g,麦冬、当归、炙远志、陈皮各lOg,五味子、甘草各6g。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熟地、白芍、麦冬滋阴养心;当归活血通脉;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陈皮行气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6.阳气虚衰

主症:胸闷气短,心痛时作,汗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予参附汤加味。红参lOg,制附子30g(先煎),桂枝、田七、生姜各log,炙甘草6g。红参大补元气;附子温肾壮阳;桂枝、生姜温阳;田七活血;炙甘草益气。肾阳虚,夜尿多者,加锁阳,巴戟天、鹿角胶各lOg:心阳虚脉结代或迟缓者,红参加用至15g,细辛5g。以上方药,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30天为1疗程。

四、专病专方

(1)速效救心丸每日3次,每次4—6粒,含服,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功效活血理气、增加冠脉流量、缓解心绞痛,治疗冠心病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

(2)苏合香丸每服l一4丸,疼痛时用,功效芳香温通、理气止痛,治疗胸痹心痛、寒凝气滞证。

(3)苏冰滴丸每日3次,每次2—4粒,含服。功效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亦可用于真心痛属寒凝气滞证。

(4)冠心苏合丸每日2—3次,每次]丸(3g)。功效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胸痹心痛气滞寒凝者,亦可用于真心痛。

(5)补心气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lOml,功效补气养心止痛,用于胸痹心痛气虚明显者。

(6)滋心阴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lOmto功效养阴和血止痛,用于胸痹心痛阴虚明显者。

(7)寒证心痛气雾剂心痛发作时每次舌下喷雾l一2次。功效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心痛惧寒怕冷苔白者。.

(8)热证心痛气雾剂心痛发作时每次舌下喷雾1—2次。功效凉血

清热、活血止痛,用于心痛烦热苔黄者。

(9)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发作时加含服1次,每次2粒。功效芳香温通、益气活血止痛,用于气虚阳虚寒凝血阻的胸痹心痛。

(10)活心丸每日3次,发作时加含服]次,每次1—2丸。功效养心活血,用于气虚血瘀的胸痹心痛。.

(11)复方丹参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20~40m1,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一14天为1疗程.功效活血化瘀,用于有瘀阻的胸痹心痛。、

(12)葛根素注射液200 400ra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O一14天为I疗程。功效扩冠、降粘、降压、降脂等,适用于各类型心痛。

(13)川芎嗪注射液120-~200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一]4天为1疗程。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有瘀阻的心痛。.

(14)灯盏细辛注射液20~40ml,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一14天为1疗程。功效扩冠、降粘、降脂等,适用于各类型心痛。

(15)生脉注射液、参附针、参麦注射液、参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根据其作用可辨证使用之,临床上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五、针灸及其他治法

1.针灸疗法针灸治疗冠心病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课题,而且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据统计全国各地治疗心绞痛1810例,多以心俞、厥阴俞为主穴,配内关、膻中、通里、足三里、间使等穴,并结合辨证加减选穴,10--20次为1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3-5次即可见效,之后继续治疗2—3个疗程,心绞痛总有效率66%一96.4%,心电图有效率为52%-64.]%。

实验研究证实,针刺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冠脉的侧支循环,增加心肌的供氧量,提高心肌组织对缺血损伤的代偿能力,能调整心律、增强心脏的泵功能,改善组织的末梢循环,对本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对有些害怕针刺的病人则不宜,否则引起血管包括冠脉收缩,甚则痉挛,反而加重心脏缺血而使病情加重。

2。贴敷法贴敷法是将药物作用于皮肤并通过经络直接影响内脏疾患.常用于贴敷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为活血化瘀及芳香温通类,如当归、乳香、没药、红花、川芎、丹参、血竭、王不留行、细辛、冰片、麝香、石菖蒲等。这些药物大部分是有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因此可以抗心绞痛发作。常用的贴敷穴位有心俞、膻中、内关、神门、三阴交以及脐部等。临床报道用麝香心绞痛膏外敷于心前区处及心俞穴,或用苏木等制成的脐效冠心膏涂敷于脐,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心脏超声波、血管激光治疗可以促进微循环,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

4.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改善微循环、扩冠、降粘、增加心肌供血供氧,从而防治心绞痛。

六、西医药治疗

1.发作时治疗

(1)休息发作寸立即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舌下含服,或用其喷雾剂由口鼻吸人。

(3)钙拮抗剂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

(4)p一受体阻滞剂合并有心动过速时,可加用倍他乐克或阿替洛尔舌下含服。

2.预防发作治疗

(!)硝酸酯类、卜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等药物。

(2)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抵克立得、血小板膜CPILlb/Ilia 受体拮抗剂等。,

(3)抗凝药物如潘生丁、华法令等。

3.缓解期的治疗

(!)使用作用持久的药物选择地使用硝酸酯类、卜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町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在使用卢一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①奉药与硝酸酯制剂有协同作用,因而剂量应偏

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少,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②停用本药时应逐步减量,如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③急性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者不用为宜;④我国多数患者对本药比较敏感,难以耐受大剂量。,

(2)结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3)选择性选用PTCA及支架装置术.,

(4)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①住院卧床休息。.②密切监护.,③积极内科治疗,尽快控制症状和防止发生心肌梗死。④选择性地使用硝酸酯类、B一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病情较重者,静脉给药,甚至24小时维持;主要由于冠脉痉挛者,宜用钙通道阻滞剂取代臼一受体阻滞剂;合并劳力性者,则两者合用;变异型心绞痛者,首选钙通道阻滞剂,作用持久且有效。⑤抗凝、抗血小板治疗。⑥溶栓治疗,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溶栓。⑦介入或手术治疗。

七、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肯定的疗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副作用少,容易为病人接受。由于有多种制剂,特别不少静脉制剂,使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时中医药仍能取得西药类似的疗效,大大丰富了严重心绞痛的抢救手段,亦提高了疗效。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除辨证选用各种中药制剂外。亦结合选用了西医西药的多种治疗手段,从而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如辨证使用中医中药,并结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溶栓、PTCA和支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各地正在开展中医中药对PTCA和支架装置术后再狭窄防治的研究,可以肯定必将有广阔的前景。有人用刺五加注射液结合消心痛和心痛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4例,结果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8.5%、66。3%。

[研究述评]

(])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本病的防治是当今世界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医以扩冠、降脂、抗血小板、抗凝等为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介入治疗发展较快。中医无论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保健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有

利于长期服用,必将在防治方面逐步体现出优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又明显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2)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明显的成就。分别应用活血化瘀法、芳香温通法、理气解郁法、益气养阴法、化痰逐饮法,选用各种单方或复方,或用针灸等各种手段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其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2%一97.8%,心电图疗效为41.9%一71%。

(3)方药药理研究归纳有4类,分别是:①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心肌缺血;②降低心肌耗氧量,虽不能扩冠,但能减慢心率,如人参、党参及其他补肾养心药物具有这类作用;③既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又能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如葛根、参三七、四季青等;④改善血液流变性,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等作用,如川芎、赤芍、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类中草药。治疗冠心病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有3类。一类是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毛冬青、红花

等,具有扩张冠脉,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作用。一类为香豆精类化合物,如茵陈等,具有扩张冠脉、抗凝、镇静等作用。一类为挥发油成分,如麝香、细辛等,具有速效止痛、扩张冠脉等作用。

(4)方药的实验研究主要有3类:①对心脏的直接保护作用,如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冠心Ⅱ号、三七、枳实、仙灵脾等。.②对心脏的间接保护作用,主要体现为改善血小板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溶解血栓作用,如川芎、益母草、赤芍、红花、麝香、牛黄、地龙等。③对心脏的其他作用,如生脉散、参附针、人参能增加心脏的耐缺氧的能力;附子、黄芪、心宝等能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尤其能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增加心排血量;纠正心律失常,如苦参、炙甘草等;降低或调整血压,如葛根、天麻等。

(5)目前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①临床观察相对滞后,主要指标所占比重过大,缺乏诸如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等来评价中医药疗效。②对隐匿型、心梗型、心肌纤维化型冠心病的报道较少。③应克服单一性治疗,采用多种给药途径,加强综合性治疗,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冠心病注意事项和保养

冠心病注意事项和保养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未能形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疾病发病率上升, 其中一种就是冠心病。为此,本文主要给大家普及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并且介绍 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具体保养事项。 1.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 脉粥样硬化病变造成,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会引起血管变窄甚至堵塞,导致患者 缺氧,最终形成心肌梗塞等情况[1]。冠心病发病原因不同,其发病时间、病理也 是存在差异的,临床上一般分为两种:慢性冠脉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 的高发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 2.注意、保养冠心病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倘若有人出现以下情况:胸闷、胸痛、心绞痛、手部、嘴部疼 痛等,要给予高度重视,患上冠心病的几率较高,要立即送至医院。不立即采取 措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血压降低、休克等,甚至死亡,因此 要给予及时治疗。现阶段,临床大量研究尚不能完全治愈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 发生硬化病变具有不逆性,就算给予了药物和介入治疗,也只能对病情进行缓解,无法完全恢复到患病之前[2]。因此,要采用一些护理措施和手段,提醒患者需要 注意的事项,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具有积极意义。 3.日常护理、保养 (1)精神 通常情况下,患者一旦有冠心病,其精神状态不佳,会直接升高血压,使得 病情更加严重,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严重威胁。所以,日常护理时,要注意对患者 进行精神上的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等,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多给患者支持、鼓励、安慰等,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冠心病综述(概述)、治疗及临床表现

冠心病综述(概述)、治疗及临床表现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全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疾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脂肪沉积、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应该注意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并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 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抗血栓药物、调脂药物、抗氧化剂等。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则是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针对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同时,还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控制饮食、限制吸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 总而言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该疾病的有效手段。 一、冠心病分型 冠心病主要分为五型: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猝死、缺血性心肌病。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分型是将冠心病分为慢性冠脉病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冠脉病也叫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它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二、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生活调理。 1、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抗血栓药物、调脂药物、抗氧化剂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情程度和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方法,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支架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手术和介入治疗是必要的,而药物治疗则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临床症状】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病人症状)。当一个具有冠心病发病基础(年龄较大,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具有下列特征的胸痛时,要高度怀疑冠心病。 (1)疼痛部位:胸骨后;(2)放射:向下颌、左上肢、左肩;(3)性质:压榨性,烧灼样;(4)持续时间:1-5 分,不超过15 分;(5)诱因:劳累、寒冷或饱餐;(6)缓解方式:休息、舌下含化硝酸酯类(1-3 分)。 【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增加冠状动脉血供和减少心肌氧耗,使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新的平衡,尽最大努力挽救缺血心肌,减低病死率。 1、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1)硝酸酯类制剂:其有扩张静脉、舒张动脉血管的作用,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使心肌血液重分配,有利于缺血区心肌的灌注。代表药为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等。 (2)β受体阻滞药:可阻滞过多的儿茶酚胺兴奋β受体,从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及速度,减低血压,故而达到明显减少心

肌耗氧量;此药还可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改善心肌代谢,抑制血小板功能等,故是各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患者的常用药物。同时β受体阻滞药是目前惟一比较肯定的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二级预防的药物,已证明β受体阻滞药使梗死后存活者的心脏病病死率、猝死率与再梗死发生率均降低。 (3)钙拮抗药:通过非竞争性地阻滞电压敏感的L 型钙通道,使钙经细胞膜上的慢通道进入细胞内,即减少钙的内流,抑制钙通过心肌和平滑肌膜,从而减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效率;减轻心室负荷;直接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同时此药可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及释放等多种药理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药物。 (4)调脂药、抗凝和抗血小板药:则从发病机制方面着手,达到减慢或减轻粥样硬化的发生和稳定斑块的作用,最终也是使心肌氧供增加。 (5)其他冠状动脉扩张药:如双密达莫、吗多明、尼可地尔等。 2、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1、精神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让患者保持乐观、松弛的精神状态,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发怒。 2、饮食护理:戒烟、少饮酒;不饮浓咖啡和浓茶,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 3、运动护理:冠心病人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abcde原则)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的预防可以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健康人群的基础预防;二级预防是针对有了冠心病危险因素人群的一级预防;三级预防是针对冠心病病人的预防措施,主要目的为延缓冠心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病人的死亡。其目的主要是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预防,早期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等。 (1)一级预防:是在未发病时对多种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静息生活方式)在源头的综合控制,也就是将我们防病治病的重点从“下游”转到“上游”,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干预血糖、干预血脂、干预血压。最基本的措施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饮食与戒烟。鼓励公众参加体育活动,提倡有氧代谢运动(走路、跑步、跳绳、骑自行车、打球等),特别推荐跳绳作为有氧运动的简便方式在全民中开展。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忧伤,控制激动和急躁情绪,回避激怒刺激环境。消除紧张感,科学地处理日常事务。 (2)二级预防:是指对患有冠心病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如高血脂合并冠心病,首先应是治疗原发病,控制高血脂,即一级预防的措施,然后才是冠心病的治疗。冠心病的具体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耗氧,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包括:①发作时的治疗:充分的休息。较重的发作时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同时可考虑用镇静剂,一般可在家中进行,首次发病可门诊进行。②缓解期的治疗:应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特别是一次进食不宜过饱,禁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适当进行运动。在初次发作或发作次数增加、症状加重或卧位型、变异型、梗塞后心绞痛以及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疑为心梗的病人,应休息一段时间。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作用持久的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二级预防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A.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pirin)和使用硝酸酯类制剂(anti-anginal)。前者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减少冠脉内血栓形成;后者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B.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blocker)和控制血压(BP)。目前已证实,若无禁忌症的心梗后患者使用β阻滞剂,可明显降低心梗复发率、改善心功能和减少猝死的发生。控制高血压,对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 C.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和戒烟(Cigarettes)。众所周知,胆固醇增高是引起冠心病的罪魁祸首,血清胆固醇增高应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服用降脂药如他汀类药,把胆固醇降到4.6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以下,这样可大大降低心梗的再发率。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心梗后患者即使血清胆固醇正常也要服降脂药,尤其是他汀类药,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凡是心梗患者无论血清胆固醇增高还是正常,都需长期服用降脂药。至于戒烟的好处人人皆知,不仅可降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和肺癌的患病率,还可减少烟对血管内皮的损害,从而达到减少冠心病发生的目的。 D.控制饮食(Diet)和治疗糖尿病(Diabetes)。冠心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没有管好嘴,吃出来的。每天进食过多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是促发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因此,心梗后的患者应当远离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提倡饮食清淡,多吃鱼和蔬菜,

冠心病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 病症简介: 冠心病通常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本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常与本病的发生有关。临床上本病可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表现,甚至可发生猝死。冠心病绝大多数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引起冠心病的原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好发部位:据我国6352例尸检统计,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性别差异:20~50岁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变特点: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

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狭窄在26%~50%;Ⅲ级,狭窄51%~75%;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2.冠状动脉痉挛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围绕着冠状动脉痉挛是否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争论。有人研究心性急死例中发现,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仅为30%,在发作后12小时内死亡的患者中也只占50%,故认为至少有相当部分病例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近年来,由于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已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的炎症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造成缺血性心脏病,例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高安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病等均可累及冠状动脉。此外,梅毒性主动脉炎亦可造成冠状动脉口狭窄,但都比较少见。 一、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心肌耗氧量和供氧量暂时失去平衡而引起。心绞痛既可因心肌耗氧量暂时增加超出了已狭窄的冠状动脉供氧能力而发生(劳力型心绞痛)(例如可以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暴饮暴食等的影响下发作),亦可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氧不足而引起(自发型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的发

内科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特点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但近年发病年龄多有提前。 (一)发病机制 心肌缺氧可引起疼痛,当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二)临床表现(重要考点) 1.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为:(考生须牢记,多有病例分析题)。 (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间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和刀扎,偶伴濒死恐惧感觉,病人不自觉停止原来活动。 (3)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 (4)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 2.体征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多为乳头肌缺血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第二心音可有逆分裂或出现交替脉。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可建立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变异型心绞痛者则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发作过后数分钟内逐渐恢复。心电图无改变的患者可考虑作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有困难者要考虑行放射性核素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考虑施行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者则必须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心绞痛的分型诊断(重要考点) (1)劳累性心绞痛其特点是疼痛由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规范的冠心病诊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其中,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下颌、颈部等放射。 体征:冠心病患者一般无明显体征,但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危险因素。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发现心肌缺血或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防止血栓形成等。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治疗: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脏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随访和监测: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 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范围 广泛,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临床中常常 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冠状动脉,随 着胆固醇及其他沉积物组成的斑块在动脉壁积聚,会导致冠脉狭窄、闭塞,从而 引起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龄、遗传因素等不可控的因素外,还包括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吸烟等可控的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 积极防控将有助于防治冠心病。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 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而控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动脉损伤和狭窄的风险。通常 男性的冠心病风险要大于女性。心脏病家族史与冠心病高风险相关,如果有血缘 关系的亲属之前被诊断患有心脏病,那么此类人群风险最高。无论是吸烟还是二 手烟都会增加冠心病风险。没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和血管壁变厚,从而缩小血液流经的管腔。血液中高水平的胆固醇会增加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形 成的风险。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常被称为“坏”胆固醇,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高和“好”胆固醇水平低,都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糖尿病与冠心病风险增加 有关。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和高血压。体重过重通 常会加重其他危险因素。缺乏运动也与冠心病及其一些危险因素有关。生活中没 有缓解的压力可能会损害动脉,并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吃太多含有大量 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盐和糖的食物会增加冠心病风险。大量饮酒会导致心肌损伤,还可以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而以上多个危险因素组合在一起时,可 能存在累加效应,导致更高的冠心病风险。此外,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可诱发冠 心病发作,尤其是诱发出现胸痛症状,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也 可诱发冠心病症状发作或加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出现症状或致残、致死后果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在欧美发达国家本病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本病不如欧美多见,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15.7/10万和4.1/10万;80年代分别增至62.O/10万、37.4/10万和19.8/10万;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女性为32.2/10万。此外,在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以我国上海两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资料为例,50年代为6.78%,60年代为15.71%,70年代为26.03%,80年代为26.80%,90年代为39.18%。 【分型】 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5型。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慢性冠脉病(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或称慢性缺血综合征chronic ischemic syndrome,CIS)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 本章将重点讨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他类型仅作简略介绍。 一、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亦称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力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本症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发病机制】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心肌氧耗的多少主要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所决定,故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重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心肌能量的产生要求大量的氧供,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的65%~75%,而身体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因此心肌平时对血液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word精品文档18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在我国,本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年龄多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见。 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以下5种类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人无症状,但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心电图有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2.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做引起。 3.心肌梗死症状严重,有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有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 5.猝死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本节仅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种类型。

一、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本部分重点介绍稳定型心绞痛。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心绞痛最基本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狭窄 和(或)痉挛。其他病因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严重贫血、休克、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常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阴雨天气、吸烟而诱发。 2.发病机制当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与需求之间发生矛盾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即可发生心绞痛。 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磷酸、丙铜酸等酸性物质,或是类似激胎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到大脑,可产生疼痛的感觉,即心绞痛。 【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心绞痛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 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考点总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分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二、危险原因 包含年纪、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吸烟、家族史。 ——无饮酒 稳定型心绞痛 一、发病机制 因为冠状动脉狭窄等引发旳,当冠状动脉旳供血与心肌旳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

足心肌代谢旳需要,引发心肌急剧旳、暂时旳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时,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是完整旳,没有血栓旳形成。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部位 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包括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 2.性质

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有烧灼感,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旳恐惧感觉。 3.诱因 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饱食、严寒、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旳当初。 4.连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数次发作。 5.缓解方式 通常在停顿原来诱发症状旳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二)体征 平时通常无异常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 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效失调引发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 三、试验室和其余检査 (一)心脏X线检验 (二)心电图检验:心电图是发觉心肌缺血、诊疗心绞痛最惯用旳检验方法。 1.静息时:约半数在正常范围。 2.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发旳ST段移位。 3.心电图负荷试验 最惯用旳是运动负荷试验。单纯运动心电图阳性或阴性结果不能作为诊疗或排除冠心病旳依据。

冠心病护理查房

冠心病的护理查房 一、相关知识: 1、基本概念: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时也叫缺血性心脏 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是唯一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其形态似冠状,故称为冠状动脉。这条血管也随同全身血管一样的硬化,呈粥样改变,造成供养心脏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即为冠心病。 2、病因诊断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 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 1 .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 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 .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 3 .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 .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 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 吸烟量成正比。 6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 .高脂血症 8 .糖尿病 9 .肥胖和运动量过少 10 .其他:1)、饮酒2)、口服避孕药3)、饮食习惯 11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是否即发生冠心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腔狭窄的程度。近年研究表明有无冠心病表现,除与冠脉狭窄程度有关外,更重要的取决于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在部分病人,冠心病的发生是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不过,此种情况下大多同时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脉痉挛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神经因素 2、体液因素:①前列环素(PGI2)与血拴素(TXA2)的平衡②血小板聚集时释放的5-羟色胺等缩血管物质③血清钙镁离子的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概念】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阻塞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详见急性心肌梗死专病)。 【病因或发病机制】 1.年龄、性别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2.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 4.吸烟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一、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表现】 1.症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疼痛的特点为:(1)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致颈部、咽部、下颌部。(2)性质: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也可有烧灼感,偶伴濒死感。 (3)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 (4)持续时间:持续3-5分钟,一般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2.体征:平时无明显体征,在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增高。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糖和血脂检查可以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胸痛明显的病人需要查血清心肌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和同工酶。 2.心电图 3.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 4.放射性核素检查 5.冠状动脉造影 【治疗原则】 1.休息发作时应立即休息一般病人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药物治疗宜选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常用药物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酯。 【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就地休息。 2.观察要点 (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变化。 (2)胸痛的性质。 (3)心电图变化。 3.给氧

中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疗规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心痛)诊疗方案 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以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 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5型,临床 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为主,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 一、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007年中国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001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二、中医治疗 (一)不稳定期 相当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了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该阶段病理复杂,变化多端,发展迅速。心之气血不利,不通则痛为该阶段主要病机,血瘀为最突出病理基础,因此益气活血是该阶段的主要治法。 1、应急措施 (1)速效救心丸5〜10粒,舌下含服;或麝香保心丸2粒,舌下含服; 或冠心苏合丸1粒,舌下含服;或复方丹参滴丸5〜10粒,舌下含服。以迅速缓解疼痛。 (2)真心痛而面白唇青,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并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 2、辨证论治 (1)气虚血瘀证 症状:胸闷心痛,乏力气短,神疲自汗,舌淡而紫,苔薄,脉沉细、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冠心I号协定方:黄芭20克、蒲黄15克、五灵脂15克。 若伴胸闷如窒,纳呆泛恶,苔腻等痰浊闭塞证,酌加全瓜萎15克、雍白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 若伴身寒肢冷、夜尿频数等心肾阳虚证,酌加炮附片6克、肉桂6克、补骨脂15克等。 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注射液:三七总钝昔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 (2)阴虚血瘀证 症状:胸闷心痛,固定不移,心悸烦热,夜间盗汗,耳鸣腰酸,舌质淡或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或促。 治法:养阴活血。 方药:冠心11号协定方:黄芭20克、麦冬10克、石斛10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 若伴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烦躁多梦等肝阳上亢证,减黄茯,酌加天麻10克、钩藤15克、黄苓10克、生石决明20克等。 中成药:院内自制制剂麦芭口服液(黄黄、党参、五味子、太子参、麦冬、石斛);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3)阳气欲脱证 症状:胸闷心痛,大汗淋漓,萎靡欲寐,舌淡或暗,苔白,脉沉微欲绝。 治法:益气温阳,救逆固脱。 方药:四味回逆汤加减:炮附片6克、别直参5克、肉桂6克、干姜4克、煨龙骨15克、煨牡蛎15克、五味子6克。 中成药:院内自制制剂参附强心合剂(红参、附子、摹茄子、玉竹)、宁心宝胶囊;具有益气温阳功效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3、疗效评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绞痛的发作影响活动有关。 3.脉律不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病变所致心律不齐有关。 4.水肿、呼吸困难与冠心病晚期心力衰竭有关。 (二)护理措施 1.心绞痛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 2.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 3.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观察抗心绞痛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亚硝酸类用药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昏等血管扩张作用的表现。对此药物敏感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4.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 5.室温不宜过冷过热,因冷与热会增加心脏负担,心绞痛易发作。 6.给予氧气吸入,3 -4升/分。 7.严密观察下列各项: (1)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用药后是否好转。 (2)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心绞痛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 (3)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增频、加重,若病人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或服药不缓解,应及时通知医生。 8.疼痛稳定后,可做适当的体力活动。 (三)健康指导 1.合理饮食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多食素菜,水果等清淡食物,戒烟酒。严禁暴饮暴食或过饱,不饮浓咖啡和浓茶。 2.心态平衡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和发怒,保证充足睡眠。 3.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切忌用力。

4.介绍心绞痛的预防方法,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心痛定或速效救心丸,如频繁发作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5.做好心理护理,心绞痛发作时病人有濒死恐惧感,要关心安慰病人,解除思想顾虑。 6.教会病人使用硝酸甘油及其保管方法,熟悉药物的副作用,并告知其随时携带。 7.坚持按医嘱服药,家庭备有急救药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 2 : 1。因 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 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 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 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a脂蛋白[Lp (a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 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