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1.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实现预期的目标。

2.被控量——表征被控对象工作状态的物理量。

3.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基本的控制方式?其中闭环控制的实质是什么?基本原理是什么?

(三种:开环、闭环、复合控制。闭环控制实际上是根据负反馈原理,按偏差量进行控制的。)

4.开环控制的特点:(1)输出量取决于给定控制信号和元件特性。(2)当系统元件性能发生变化或出现扰动因素时,则被控量将相对给定值发生较大偏差而不能自动校正,所以控制精度较低。(3)环节简单,容易实现

5.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1.被控对象2.测量装置3.给定环节4.比较环节5.放大环节6.执行机构7.校正装置)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的系统

闭环控制(反馈控制)特点:(1)无论什么原因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而出现偏差时,必定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作用去减小或消除这个偏差,使被控量与期望值趋于一致。(2)无论是由干扰造成的,还是由结构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只要被控量出现偏差,系统则自动纠正偏差。控制精度高。(3)结构复杂,实现较困难。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输入信号可分为哪几种?各自特征是什么?

1.恒值系统给定输入为恒值,要求系统在任何扰动作用下,系统输出量能以一定精度接近给定希望值的系统,

2.随动系统给定输入量是未知的时间函数,要求系统输出量变化的系统

3.程序控制系统给定输入量是按照已知的时间函数变化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按系统中信号的类型分类: 连续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快速性(表明了系统输出对输入响应的快慢程度);准确性(反映了系统在一定外部信号作用下的稳态精度)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数学模型的概念:描述系统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分为: 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表达式,并实验验证)和实验法(对系统或元件输入一定形式的信号根据系统或元件的输出响应,经过数据处理而辨识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表示方法: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图、信号流图、频率特性等。

传递函数的定义:传递函数是一种复数域数学模型,其定义为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传递函数的基本性质:①传递函数是线性定常系统的一种输入、输出描述,因为它是线性定常微分方程通过拉氏变换导出来的,可作为线性定常系统的一种动态数学模型。②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③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m≤n,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④传递函数G(s)的拉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g(t)。

求传递函数通常有两种方法:对系统的微分方程取拉氏变换,或化简系统的动态方框图。

.传递函数描述形式(零、极点形式;时间常数形式)及其相互转换(传递函数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他仅适用于线性且初始条为零的系统)

2.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1.比例环节:传递函数:G(s)=Y(s)/R(s)=K;

2.惯性环节:传递函数:G(s)=Y(s)/R(s)=1/(Ts+1)

3.积分环节:传递函数:G(s)=Y(s)/R(s)=1/s;

4.振荡环节:G(s)=Y(s)/R(s)=1/(S^2*T^2+2*T*S*§+1);

5.微分环节:G(s)=Y(s)/R(s)=s,G(s)=Y(s)/R(s)= μs+1,G(s)=Y(s)/R(s)=S^2*μ^2+2*μ*S*§+1;

6.延迟环节:G(s)=Y(s)/R(s)=e-μs)

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频率法和根轨迹法

对同一个线性控制系统,不同形式的输入信号所引起的输出响应是不同的,但它们所表征的系统性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任何一个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都由动态过程和稳态过程两部分组成

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类型: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动态指标又可分为跟随性能指标和抗扰性能指标。

时域分析法分析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根据系统的输出响应求取系统的性能指标,从而分析系统的性能。

系统响应的稳态分量既与系统的输入有关,又与系统的传递函数有关;而系统的瞬态分量取决于系统的传递函数。这一结论适用于任何阶次的线性定常系统。

某输入信号导数的输出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输出响应的导数,同理,某输入信号积分的输出响应等于该输入信号输出响应的积分。

对于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ζ值越大,系统的平稳性越好;ζ值越小,输出响应振荡越强。二阶系统性能分析要点:平稳性,主要由ζ决定,ζ↑→σ%↓→平稳性越好,ζ= 0时,系统等幅振荡,不能稳定工作,ζ一定时ωn↑→ωd↑,系统平稳性变差;快速性:由ζ和ωn决定,ωn一定时,若ζ较小,则ζ↑→ ts↓,当ζ>0.707之后又有ζ↑→ ts↑,ζ一定时,ωn↑→ ts↓,故为获得较好的快速性,ζ不能太大或太小,而ωn越大越好。准确性:ζ的增加和ωn的减小虽然对系统的平稳性有利,但使得系统跟踪斜坡信号的稳态误差增加。

对于二阶系统,增加零点后,上升时间缩短,系统的初始响应加快,系统的振荡性也增加,零点模值越小,与极点间距离越大,超调越大,振荡越强烈。

如果参数选择适当,闭环零点将有助于减小稳态误差,如实现系统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无稳态误差,开环零点对稳态误差没有影响。

通过比例微分环节和微分负反馈环节这两种附加装置改变二阶系统的结构,可以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

稳定性:系统受外作用力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系统稳定的充分与必要条件:系统所有特征根的实部小于零,即特征方程的根位于S左半平面。劳斯稳定判据是根据闭环传递函数特征方程式的各项系数,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劳斯表,根据表中第一列系数正负符号的变化情况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1)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不等于零;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都必须具有相同的符号。

劳斯稳定判据:

1、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就是劳斯系数表中的第一列元素全部具有相同的符号。

2、否则,系统就不稳定(包括临界稳定),并且第一列各系数符号的改变次数,代表特征方程的正实部根的个数(改变一次符号说明有一个根的实部位于虚轴右侧)。

1、劳斯表第一列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等于该特征方程的正实部根的个数;

2、劳斯表中某行的第一个元素为零,便可判定系统不稳定;

3、劳斯表中某一行的元素全为零,表示相应方程中含有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实根或者共轭复根;

4、劳斯表中某行的元素同乘以某正数,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判断。

结构性不稳定系统的改进措施: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系统中加入比例微分环节。

系统输入的阶次越高,稳态误差越大,系统的型号越高(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目越多),稳态误差越小。

根轨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研究S 平面上根的位置随参数变化的规律及其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根轨迹的定义: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由零变到无穷大时,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根轨迹方程分解为幅值方程和相角方程,而相角方程是确定根轨迹上点的充要条件。

系统的性能主要由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输出响应的形式取决于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输出响应各项的系数则由极点和零点共同确定。

负实数极点离虚轴越远,对应分量e st衰减越快,系统调节时间就越短,响应越快。

闭环复数极点的实部ζω反映了系统的调整时间;闭环极点的虚部ωd表征了系统输出响应的振荡频率;闭环极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ωn表征了系统的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闭环极点与负实轴的夹角β反映了系统的超调量、闭环极点在s 左、右平面的分布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

主导极点的判断:1、离虚轴很近;2、附近无零点;3、其他极点离虚轴距离为其三倍以上。

已知根轨迹增益Kr确定闭环极点,采用试探法,切记G(s)H(s)=-1。

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将使根轨迹向左弯曲,选择适当Kr值,既可使闭环极点离虚轴有一定的距离,又可使β角较小,降低超调量。

增加开环极点,系统的稳定性变差。所增加极点的模值越小,根轨迹向右弯曲趋势越明显,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也就越大。

已知Kr确定闭环极点位置:采用试探法先找出实数极点,再采用长除法确定复数极点。

已知性能指标确定闭环极点位置和Kr:σ%→β角,ts→实部,作出根轨迹图,找到闭环极点,利用幅值方程求的Kr。

频率特性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来分析闭环系统的性能,可避免繁琐复杂的运算,计算量较小。

最小相位环节:开环传递函数中没有s右半平面上的极点和零点。最小相位环节对数幅频特性与对数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

常用的频率特性曲线: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奈氏图)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图)。

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方法:1、增大系统的开环增益。

2、增加系统前向通道中积分环节个数(即提高系统的型别)。

3、采用复合控制。

微机原理复习提纲

OWNER ——HFUT 隋杨 第一章概述 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的定义及其区别。 微处理器: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型机或微机,是由微处理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的裸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指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所需要的软件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区别: 定义;只有微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工作 2.什么是总线?依据传输的信息类型,微机系统的总线可分成哪三种,分别传输的是什么信息?以及传输信号的方向。 总线:是连接多个功能部件或多个装置的一组公共信号线 数据总线(Data Bus):是CPU用来传送数据信息的信号线,双向三态总线。数据总线的位数和处理器的位数相对应。 地址总线(Address Bus) :是用来传送地址信息的信号线,单向的三态总线。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CPU可以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的大小。 控制总线(Control Bus):是用来传送控制信号的一组总线。控制总线有的为单向,有的为双向或三态,有的为非三态,取决于具体的信号线。 3.清楚数的不同数制表示方式及转换方法。掌握符号数的表示方式(正数和负数)以及它们的原码、反码和补码计算方法。 整数:取余数(从下到上,最高位到最低位) 十进制转换二进制 小数:取整(从上到下,最高位到最低位) 正数的原码、反码、补码一致 负数的原码 反码=原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反转 8位补码数的表示范围是-128~+127; 补码=反码+1 16位补码数的表示范围是-32768~+32767 浮点数通常表示为: 其中: 指数E称为阶码,是一个二进制正整数,E前的±称为阶符Ef; S称为尾数,是一个二进制小数,S前的±称为尾符Sf。 例题: 故E=10,Ef为+,S=0.1011,Sf为-

电路理论复习题及答案1

《电路理论》 一、填空题 1 .对称三相电路中,负载Y联接,已知电源相量?∠=? 0380AB U (V ),负载相电流?∠=? 305A I (A ) ;则相电压=? C U (V ),负载线电流=? Bc I (A )。 2 .若12-=ab i A ,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3 .若10-=ab i A ,则电流的实际方向为 ,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4 .元件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大于零,则元件 功率,元件在电路中相当于 。 5 .回路电流法自动满足 定律,是 定律的体现 6 .一个元件为关联参考方向,其功率为―100W ,则该元件 功率,在电路中相当于 。 7 .在电路中,电阻元件满足两大类约束关系,它们分别是 和 。 8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 和 。 9 .等效发电机原理包括 和 。 10.回路电流法中自阻是对应回路 ,回路电流法是 定律的体现。 11.某无源一端口网络其端口电压为)302sin(240)(?+=t t u (V),流入其端口的电流为 )602cos(260)(?-=t t i (A),则该网络的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该电路呈 性。若端口电压电流用相量来表示,则其有效值相量 =?U ,=? I 。 12.无源二端电路N 的等效阻抗Z=(10―j10) Ω,则此N 可用一个 元件和一个 元件串联组合来等效。 13 .LC 串联电路中,电感电压有效值V 10U L =,电容电压有效值V 10U C =,则LC 串联电路总电压有效值=U ,此时电路相当于 。 15.对称三相星形连接电路中,线电压超前相应相电压 度,线电压的模是相电压模的 倍。 16 .RLC 并联谐振电路中,谐振角频率0ω为 ,此时电路的阻抗最 。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基本概念 (1)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的某些物理量(被控量)自动地按预先给定的规律去运行。 (2)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由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组成。 (3)被控对象:指被控设备或过程。 (4)输出量,也称被控量:指被控制的量。它表征被控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它又常常被称为系统对输入的响应。 (5)输入量:是人为给定的系统预期输出的希望值。 (6)偏差信号:参考输入与实际输出的差称为偏差信号,偏差信号一般作为控制器的输入信号。 (7)负反馈控制:把被控量反送到系统的输入端与给定量进行比较,利用偏差引起控制器产生控制量,以减小或消除偏差。 2、自动控制方式 (1)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系统指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的系统。它分为按给定控制和按扰动控制两种形式。 按给定控制:信号由给定输入到输出单向传递。 按扰动控制(顺馈控制):根据测得的扰动信号来补偿扰动对输出的影响。(2)闭环控制(反馈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指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系统根据实际输出来修正控制作用,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这种控制原理称为反馈控制原理。 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按给定信号的特征分类 ①恒值控制系统:希望系统的输出维持在给定值上不变或变化很小。 ②随动控制系统: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是事先不确定的随机信号。 ③程序控制系统:系统的给定输入不是随机的,而是确定的、按预先的规律变化。

(2)按系统的数学模型分类 ?????? ??????→? ?? ???????? ????????→?????? ?????→???????????→??? ??? ??? 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法分析法 时域法根轨迹法线性定常系统频域法线性系统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线性时变系统状态空间法非本质非线性线性化法 描述函数法非线性系统本质非线性相平面法状态空间法 (3)按信号传递的连续性划分 ①连续系统:系统中的所有元件的输入输出信号均为时间的连续函数,所以又常称为模拟系统。这类系统常用微分方程来表示。 ②离散系统:系统中只要有一处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字信号时,该系统就是离散系统。这类系统常用差分方程来表示。 (4)按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数量分类 ①单变量系统(SISO ):指系统只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 经典控制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②多变量系统(MIMO ):指系统有多个输入或单个输出或多个输出。 多变量系统是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数学上以状态空间变量法和矩阵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 4、绘制系统方框图 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①搞清系统工作原理,判别系统控制方式; ②找出系统的被控对象及控制装置包含的各功能元件; ③确定系统输入量、输出量以及扰动量,然后按典型系统方框图的连接模式将各部分连接起来。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三大性能指标: (1)稳定性:要求系统稳定,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

自动控制原理题目含复习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参考资料 一、基本知识1 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输入量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主要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4、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与程序控制系统。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6、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7、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s)与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1(s)+G2(s),以串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1(s)*G2(s)。 8、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其正反馈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H(s))。 9、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 10、典型二阶系统中,ξ=0.707时,称该系统处于二阶工程最佳状态,此时超调量为4.3%。 11、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劳斯表中第一列数据全部为正数,则系统稳定。 12、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为负,即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平面。 13、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给定信号,恒值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扰动信号。 14、对于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在前向通道中串联比例积分环节,系统误差将变为零。

15、系统稳态误差分为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两种。 16、对于一个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增大系统增益则稳态误差将减小。 17、对于典型二阶系统,惯性时间常数T 愈大则系统的快速性愈差。 18、应用频域分析法,穿越频率越大,则对应时域指标t s 越小,即快速性越好 19最小相位系统是指S 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 20、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系统校正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 补偿校正与复合校正四种。 21、对于线性系统,相位裕量愈大则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 22、根据校正装置的相位特性,比例微分调节器属于相位超前校正装置,比例积分调节器属于相位滞后校正装置,PID 调节器属于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23、PID 调节中的P 指的是比例控制器,I 是积分控制器,D 是微分控制器。 24、离散系统中信号的最高频谱为ωmax ,则采样频率ωs 应保证ωs>=2ωmax 条件。 26、在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中,把差分方程变为代数方程的数学方法为Z 变换。 27、离散系统中,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串联方式连接,连接点有采样开关,其等效传递脉冲函数为G 1(z)G 2(z);连接点没有采样开关,其等效传递脉冲函数为G 1G 2(z)。 28、根据系统的输出量是否反馈至输入端,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29、家用空调温度控制、电梯速度控制等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30、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二、基本知识2 1、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 A.执行环节 B.给定环节 C.反馈环节 D.放大环节 2、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 A 、低频段 B 、中频段 C 、高频段 D 、均无关 3、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5 50 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 A.5 B.10 C.50 D.100

电路原理总复习题1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08—2009学年第1学期 《电路原理》总复习1 一、单选题 1. 星形联接对称三相负载,每相电阻为11Ω,相电流为20A ,则三相负载的线电压为 ( ) A. 1120?V B. 11202??V C. 11202??V D. 11203??V 2. 右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01I A ,则图中C I 为 ( ) A. 0.8?∠1.53 A B. 0.6?∠1.53 A C. 0.8?-∠9.36 A D. 0.6?∠9.36 A 3. 右图所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线电压l U =380V ,三相功率P =4356W ,R =12Ω。求图中负载感抗L ω。 ( ) A. 6Ω B. 12Ω C. 16Ω D. 24Ω 4. 某RLC 串联电路的R =2Ω、L =1H ,要使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为振荡性,C 值可选用 ( ) A. 1F B. 2F C. 12 F D. 3F 5.图中并联的有互感线圈的等效电感为 ( ) A. L L M L L M 122 122-++ B. L 1+L 2-2M C. L 1+L 2+2M D. L L M L L M 122 122-+- L 2

6.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所示,欲使负载电阻R L 获得最大功率,则n 和所获得的P Lmax 值应为 A. n = 4,P Lmax = 4w B. n = 2,P Lmax = 2w C. n = 3,P Lmax = 3w D. n = 12 ,P Lmax = w 2 1 ( ) 7.如图所示含源二端网络N 外接R 为Ω12时,A 2=I ;当R 短路时A 5=I 。当Ω=24R 时,I 应为 A 4. A A 5.2.B A 25.1.C A 1.D ( ) 8.电路如图所示,如电压表V1、V2的读数都是10V ,则V 表的读数为 A. 20V B. 14.14V C. 10V D. 0V ( ) 9.图中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电压?∠=902.173CB U V ,电流?∠=1802C I A ,则负载(复)阻抗Z 等于 A. ?-∠6050Ω B. ?∠6050Ω C. ?∠3050Ω D. ?-∠3050Ω ( ) C B A 10.电路如图所示互感电路,a 、b 端的等效电感ab L 为 A. 4H B. 6H C. 8H D. 10H ( ) 11.电路如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已知t t u S 100cos 218)(=V ,则L R 上消耗的平均功率P 等于 A. 2W B. 4 9W C. 9W D. 1W ( )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完美

第一章的概念 1、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框图: 2、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1)、反馈控制方式;(2)、开环控制方式;(3)、复合控制方式。 3、基本要求的提法:可以归结为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第二章要求: 1、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2、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明确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4、能熟练地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 5、明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之间的关系; 6、熟练运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1 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试分别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 ) ( , ) ( ) ( 1 2 1 1 s R s C s R s C , ) ( ) ( , ) ( ) ( 2 1 2 2 S R S C s R s C 。 4 3 2 1 3 2 1 1 2 4 3 2 1 1 1 1 1 ) ( ) ( , 1 ) ( ) ( ) ( G G G G G G G s R s C G G G G s G s R s C - - = - = 串连补偿 元件 放大 元件 执行元 件 被控对 象 反馈补偿元件 测量元件 输出量 主反馈 局部反馈 输入量 --

例2 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试分别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 () (,)()(,)()(,)()(s N S E s R s E s N s C s R s C 。 例3: 将上图汇总得到: U i (s ) U o (s ) U o (s U (s 2I C (s ) -1 -1 -1 1/R 1 1/C 1s 1/C 2s 1/R 2 1()i t 2()i t 1()u t ()c t () r t 1R 2R 1C 2C +_ +_ + _Ka 11C s 21C s 21 R 1R ()R s () C s 1() U s 1()U s 1() U s 1() I s 1()I s 2() I s 2() I s 2()I s () C s (b) (t) i R (t) u r(t)111 =-?-=(t)]dt i (t)[i C 1 (t)u 2111(t) i R c(t) (t)u 22 1 =-?=(t)dt i C 1c(t)22 + _ + _ + -11C s 2 1R 21C s 1 1R ()R s () C s (s)H(s)(s)G G 1(s)(s)G G R(s)C(s)2121+=(s)H(s)(s)G G 1(s)G -N(s)C(s) 212+=∑?=n K K P P 1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就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得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就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得变化规律去变化得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得两种常用控制方式就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得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得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得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得结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自得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得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得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得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得振荡倾向与系统恢复平衡得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得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得终值之间得差值来表征得 第二章 1、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得建立? (1)、确定系统得输入变量与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得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得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得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得右边,与输出量有关得项写在等号得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

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期末重点复习提纲

2012微机原理及应用 复习提纲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0、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很多,要求在设计时将安全可靠性放在第一位。 1、 某温度测量系统(假设为线性关系)的测温范围为0~150℃,经ADC0809转换后对应的数字量为 00H ~FFH ,试写出它的标度变换算式。并计算数字量为ABH 时的温度值。 2、 某压力测量仪表的量程为400---1200Pa ,采用8位A/D 转换器,设某一时刻单片机经采样及数字滤 波后的数字量为ABH ,求此时的压力值(设该仪表的量程是线性的) 。 3、 某加热炉温度测量仪表的量程为200 ~ 800℃,采用8位A/D 转换器,设某一时刻单片机经采样 及数字滤波后的数字量为CDH ,求此时的温度值(设该仪表的量程是线性的) 。 4、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数字地和模拟地的连接原则:分开走线,最后在一点连接 5、 对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易受干扰的信号加硬件滤波器,如果干扰信号频率比信号频率高,选用低通滤 波器;如果干扰信号频率比信号频率低,选用高通滤波器;当干扰信号在信号频率的两侧时,需采用带通滤波器。 6、 数据采集中的软件抗干扰措施较多---程序判断滤波(限幅、限速)、算术平均滤波、中值滤波、加 权平均滤波、滑动平均滤波、RC 低通数字滤波和复合数字滤波等。其中算术平均滤波适用于对周期性干扰的信号滤波,用限幅滤波对缓慢变化的物理参数进行采样时抗干扰的滤波效果好。 7、 程序运行的软件抗干扰措施:指令冗余、软件陷阱、“看门狗”技术 8、 “看门狗”技术实际就是程序运行监视系统,看门狗(Wacth dog Timer )即看门狗定时器,是利用 CPU 正常运行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根据程序运行要求而定)内发出工作正常信号,当CPU 进入死循环后,因其不能发出工作正常信号,就能及时被发觉并使系统复位。 9、 为保证按键识别的准确性,在电压抖动的情况下不能进行状态的输入,抖动可能造成一次按键多次 处理问题。为此,需要进行去抖动处理,去抖动有硬件和软件两种方法。硬件方法就是加去抖电路,从根本上避免抖动的产生。软件的方法则是采用时间延迟以躲过抖动,待信号稳定后再进行扫描。 10、 由于键的按下和释放是随机的,捕捉按键的状态变化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外部中断捕捉、定时查 询 11、 针对DAC0832的两个寄存器的不同使用方法,形成了DAC0832的三种工作方式,分别为双缓冲 方式、单缓冲方式和直通方式。 12、 A DC0809在A/D 转换开始后,只有确认数据转换完成后,才能进行传送。为此常常采用定时、查 询、中断传送方式。 13、 液晶显示器LCD 从显示的形式上通常可分笔段型、字符型和点阵图形型。各显示器的特点及其应 用。 14、 L ED 显示器按其发光管排布结构的不同,可分为LED 数码管显示器和LED 点阵显示器。LED 数 码管主要用来显示数字及少数字母和符号,LED 点阵显示器可以显示数字、字母、汉字和图形甚至图像。LED 点阵显示器虽然显示灵活,但其占用的单片机系统的系统软件、硬件资源远远大于LED 数码管。 15、 多位LED 显示器的显示方式有动态显示和静态显示,它们的特点及其应用。 16、 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有两大类: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它们主要优点和用途是什么 17、 在串行通信中,根据数据传送的方向性,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18、 常用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有:RS-232C 、RS-449、RS-422A 、RS-423A 、RS-485、20mA 电流环、 USB 、IIC 及SPI 等总线接口标准。 19、 80C51串行口有4种工作方式,其中方式0常用于扩展I/O 口、方式1多用于双机通信、方式2和 方式3多用于多机通信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电路基础总复习题(全面)

11级电路总复习题 一、判断 1.电路中没有电压的地方就没有电流,没有电流的地方也就没有电压。(Х) 2.当欧姆定律写成U=-RI时,电压参考方向与电流参考方向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叠加定理既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也可以用于计算功率。(Х) 4.电阻的串联实现分压,电阻的并联实现分流。(√)5.两种电源模型等效时,Is的参考方向与Us从负极指向正极的方向一致。(√) 6.两种电源模型等效时对电源内部及内部功率是不等效的(√)。7.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Х) 8.等效变换过程中,待求量的所在支路不能参与等效。(√)9.一个电路的等效电路有且仅有一个。(Х) 10.电压源供电时的功率为P=-IU。( X ) 11.选择不同的参考点,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将变化(√) 12.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点有关。(Х)13.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元件相当于短路。(Х)14.在换路的一瞬间,电容上的电压和电流等都不能跃变。(Х)15.在换路瞬时,电感两端电压不能突变。(Х)16.几个电容并联,总电容是越并越大。(√)17.几个电容串联,总电容是越串越大。(Х)

18.一阶电路的三要素为:初始值、瞬态值、时间常数。( Х) 19.正弦交流电流是交流电流中的一种。 (√ ) 20. 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大小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 ) 21.无功功率的单位是V.A 。 ( Х ) 22.有一正弦电流 i= -14.12sin(314t+45 )A, 其初相为450 (Х ) 23.V 314sin 2220 1t u =的相位超前V )45628sin(3112?-=t u 45°。 (Х ) 24、两个正弦量的初相之差就为两者的相位差。 ( Х ) 25、正弦量可以用相量来表示,因此相量等于正弦量。 (Х ) 26、交流电的有效值是它的幅值的0.707倍。 ( Х ) 27、万用表的电压档测出的电压值是交流电压的最大值。 (Х ) 28、电容元件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π/2 rad 。 ( Х ) 29.在RLC 串联电路中,公式 C L R U U U U ++= 是正确的。(Х ) 30、有功功率加无功功率不等于视在功率。 (√ ) 31、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相位超前电流时,电路一定呈感性。 ( √ ) 32、电阻电感相并联,I R =3A ,I L =4A ,则总电流等于5A 。 (√ ) 33、正弦电流通过串联的两个元件时,若U 1=10V, U 2=15V, 则总电压U= U 1+ U 2=25V 。(Х ) 34、电容元件上的电流、电压方向为关联参考方向时其伏安特性为i=Cdu/dt 。( √ ) 35、交流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阻抗等于电源内阻抗。( Х ) 36、任何一个线性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都可以用一个等效的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模型代替。(√)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被控制量:在控制系统中.按规定的任务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3、控制量:作为被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而加给系统的输入星.也称控制输入。 4、扰动量:干扰或破坏系统按预定规律运行的输入量,也称扰动输入或干扰掐入。 5、反馈:通过测量变换装置将系统或元件的输出量反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反送到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6、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人信号相减,其差为偏差信号。 7、负反馈控制原理:检测偏差用以消除偏差。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插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偏差信号。然后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力图消除或减少偏差的过程。 8、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9、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10、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主要特点:抗扰动能

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11、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 (1)、稳定性:系统的工作基础。 (2)、快速性:动态过程时间要短,振荡要轻。 (3)、准确性:稳态精度要高,误差要小。 12、实现自动控制的主要原则有:主反馈原则、补偿原则、复合控制原则。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3、求传递函数通常有两种方法:对系统的微分方程取拉氏变换,或化简系统的动态方框图。对于由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组成的电气网络,一般采用运算阻抗的方法求传递函数。 4、结构图的变换与化简化简方框图是求传递函数的常用方法。对方框图进行变换和化简时要遵循等效原则:对任一环节进行变换时,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题

第 1 页共14 页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86的压缩BCD码表示形式为( 86H )。 2、基本的ASCII码为____8__位编码,共有_27____个字符。 3、计算机中的总线包括____地址总线__、_____数据总线____和_控制总线__________。 4、计算机系统由____硬件___系统和__软件____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5、CPU的字长与_____数据总线___有关;寻址空间与___地址总线______有关。 6、若CPU的数据线宽度为8位,则它的字长为__8__位;地址线宽度为16位,则它的寻址空 间为____216B_____。 7、计算机语言分为_低级______语言、___中级____语言和_高级_______语言。 8、计算机软件分为______系统____软件和______应用___软件两大类。 9、8位有符号二进制数为正数时,符号位b7为___183__;为负数时,符号位b7为__-73___。 10、正数的原码、反码、补码___是相同的_____; 11、目前,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 _ CPU______。 二、名词解释 微机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系统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系统软件 BIU EU ASCII码 BCD码 三、判断题。请判断以下题的正误,对于“×”的请说明原因。 1、8位二进制数的补码表示范围为-127 ~ +127。( X )。 -128 ~+127 2、CPU的寻址空间与它的数据线宽度有关( X )。 3、CPU的数据线宽度越宽,它的相对运行速度越快(√)。 4、寄存器和存储器都是CPU内部的存储单元( X )。 寄存器是CPU内部的存储单元 5、十进制数456的压缩BCD码表示形式为010*********BCD(√)。 6、-100的8 位二进制数原码值为11100100B,补码值为10011100B(√)。 7、回车符CR的ASCII 码值是0DH(√)。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SP是一个( 16 )位寄存器。Flags是一个( 16 )位寄存器。控制标志位TF的含义为: 追踪标志,当TF置为1,CPU进入单步执行方式,即每执行一条指令,产生一个单步中断请求)。

电路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直流电阻电路一、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功率 U 图1 关联参考方向图2 非关联参考方向 在电压、电流采用关联参考方向下,二端元件或二端网络吸收的功率为P=UI; 在电流、电压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时,二端元件或二端网络吸收的功率为P=-UI。 例1计算图3中各元件的功率,并指出该元件是提供能量还是消耗能量。 u u= -u=10 (a) 图3 解:(a)图中,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故元件A吸收的功率为 p=ui=10×(-1)= -10W<0 A发出功率10W,提供能量 (b)图中,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故元件B吸收的功率为 p=ui=(-10)×(-1)=10W >0 B吸收功率10W,消耗能量 (c)图中,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元件C吸收的功率为 p=-ui= -10×2= -20W <0 C发出功率20W,提供能量 例2 试求下图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其它例子参考教材第一章作业1-5,1-7,1-8 二、KCL、KVL KCL:对电路中任一节点,在任一瞬时,流入或者流出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为零,即Σi =0; KVL:对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瞬时,沿着任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绕行一周,该回路中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即Σu=0。 例3如图4中,已知U1=3V,U2=4V,U3=5V,试求U4及U5。 解:对网孔1,设回路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有 -U1+U2-U5=0 得U5=U2-U1=4-3=1V 对网孔2,设回路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有 U5+U3-U4=0 得U4=U5+U3=1+5=6V 三、理想电路元件 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线性受控源 掌握这些基本元件的VCR 关系,对储能元件,会计算储能元件的能量。 图4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i i i s s Q s H ) ()(1 )(第一章:1 闭环系统(或反馈系统)的特征:采用负反馈,系统的被控变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即被控变量对自己有控制作用 。2 典型闭环系统的功能框图。 自动控制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 由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 被控制量 在控制系统中.按规定的任务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控制量 作为被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而加给系统的输入星.也称控制输入。 扰动量 干扰或破坏系统按预定规律运行的输入量,也称扰动输入或干扰掐入。 反馈 通过测量变换装置将系统或元件的输出量反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反送到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负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人信号相减,其差为偏差信号。 负反馈控制原理 检测偏差用以消除偏差。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插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偏差信号。然后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力图消除或减少偏差的过程。 开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又分为无扰动补偿和有扰动补偿两种。 闭环控制系统 凡是系统输出端与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叫作闭环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讨论的主要是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是一种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控制系统。它在闭环控制的基础上,用开环方式提供一个控制输入信号或扰动输入信号的顺馈通道,用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2所示。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元件 1.给定元件 给出与被控制量希望位相对应的控制输入信号(给定信号),这个控制输入信号的量纲要与主反馈信号的量纲相同。给定元件通常不在闭环回路中。2.测量元件 测量元件也叫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制量,产生与被控制量有一定函数关 系的信号。被控制量成比例或与其导数成比例的 信号。测量元件的精度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精度应使测量元件的精度高于系统的精度,还要有足够宽的频带。3.比较无件 用于比较控制量和反馈量并产生偏差信号。电桥、运算放大器可作为电信号的比较元件。有些比较元件与测量元件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测角位移的旋转变压器和自整 角机等。4.放大元件 对信号进行幅值或功率的 放大,以及信号形式的变换.如交流变直流的相敏整流或直流变交流的相敏调制。5.执行元件 用于操纵被控对象,如机械位移系统中的电动机、液压伺服马达、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加热装置。执行元件的选择应具有足够大的功率和足够宽的频带。6.校正元件 用于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根据被控对象特点和性能指标的要求而设计。校正元件串联在由偏差信号到被控制信号间的前向通道中的称为串联校正;校正元件在反馈回路中的称为反馈校正。7.被控对象 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对象,例如水箱水位控制系统中的水箱、房间温度控制系统中的房间、火炮随动系统中的火炮、电动机转速控制系统中电机所带的负载等。设计控制系统时,认为被控对象是不可改变的,它的输出即为控制系统的被控制量。8.能源元件 为控制系统提供能源的元件,在方框图中通常不画出。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 稳定性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2.准确性 要求过渡过程结束后,系统的稳态精度比较高,稳态误差比较小.或者对某种典型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3.快速性 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过渡过程时间短、超调量小。系统的稳定性足够好、频带足够宽,才可能实现快速性的要求。 第二章:1、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绘制动态框图并求传递函数。3、传递函数 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的概念适用于线性定常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求传递函数通常有两种方法:对系统的微分方程取拉氏变换,或化简系统的动态方框图。对于由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组成的电气网络,一般采用运算阻抗的方法求传递函数。4、结构图的变换与化简 化简方框图是求传递函数的常用方法。对方框图进行变换和化简时要遵循等效原则:对任一环节进行变换时,变换前后该环节的输人量、输出量及其相互关系应保持不变。化简方框图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串联环节、并联环节和基本反馈环节用一个等效环节代替。化简方框图的关键是解除交叉结构, 即移动分支点或相加点,使被简化的环节中不存在与外部直接相连的分支点和相加点。5、利用梅森(Mason)公式求传递函数。 )(s Q i 第i 条前向通路传递函数的乘积。?流图的特征式= 1 - 所有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每两个互不接触回路传递函数乘 积之和-每三个 (1) ∑∑-+ b c c b a a L L L ..........条前向通路接触的回路 中处除去与第从余子式i ,??i 第三章:1、一阶系统对典型输入信号的输出响应。(单位)阶跃函数(Step function )0,)(1≥t t ;(单位)斜坡函数(Ramp

微机原理考试复习题

《微机原理》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设字长为八位,有x= -1,y=124,则有:[x+y]补=01111011,[x-y]补=10000011; 2、数制转换:247.86= F7.DCH =001001000111.10000110 BCD; 3、在8086CPU中,由于BIU和EU分开,所以取指令、执行指令可以重叠操作,提高了CPU 的利用率; 4、8086的中断向量表位于内存的00000H~003FFH区域,它可以容纳256个中断向量,每一个向量占4个字节; 5、8086系统中,地址FFFF0H是CPU复位以后执行第一条指令的地址; 6、8086CPU的MN/MX引脚的作用是决定CPU工作在什么模式(最小/最大); 7、8086CPU中典型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其中T1期间,CPU输出地址信息;如有必要时,可以在 T3和T4两个时钟周期之间插入1个或多个T W等待周期。 8、8259A共有7个可编程的寄存器,它们分别用于接受CPU送来的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 9、将十进制数279.85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八进制数、二进制数及BCD码数分别为117.D99H, 427.6631Q, 000100010111.110110011001B; 10、字长为8位的二进制数10010100B,若它表示无符号数,或原码数,或补码数,则该数的真值应分别为148D,-20D或-108D; 11、已知BX=7830H,CF=1,执行指令:ADC BX,87CFH之后,BX=0000H,标志位的状态分别为CF=1,ZF=1,OF=0,SF=0; 12、8086中,BIU部件完成总线接口功能,EU部件完成指令的译码及执行功能; 13、8086中引脚BHE信号有效的含义表示高8位数据线D15~D8有效; 14、8086正常的存储器读/写总线周期由4个T状态组成,ALE信号在T1状态内有效,其作用是给外部的地址锁存器提供一个地址锁存信号; 15、设8086系统中采用单片8259A,其8259A的ICW2=32H,则对应IR5的中断类型号为35H,它的中断入口地址在中断向量表中的地址为000D4H~000D7H; 16、若一个数据块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为9E40H:C52AH,则这个数据块的起始地址的物理地址为AA92AH; 17、设堆栈指针(SP)=6318H,此时若将AX、BX、CX、DX依次推入堆栈后,(SP)=(6310H); 18、某8086微处理器系统中设计了一个存储为16KB的SRAM存储器模块,如果该存储器模块的起始地址为80000H,则该存储器模块的末地址为(83FFFH)。若用于该存储器模块片选译码的地址信号线为A17、A18、A19,则该模块片选信号CS的逻辑表达式为:CS=(A19A*18A*17=100); 19、INT 80H 指令的中断向量存放在(0000H):(0200H)中; 20、下面程序段执行后,标志位CF=(1),OF=(1) MOV AL,-64 MOV BL,-70 ADD AL,BL 21、下面程序段执行后,(AX)=(1); MOV SI,0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e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 ss 第二章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微机原理与接口接口技术--复习提纲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概论 本章内容都需要学习 1.1.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核心——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1.1.2计算机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工作,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两个过程 1.1.3微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其中硬件包括哪些(需要掌握) 1.2.1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考查) 1.2.3计算机的二进制表示(浮点数不要求) 1.2.4 BCD码和字符和数字的ASCII码(了解) 1.3.二进制的算术运算(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与门、或门、非门,74lS138译码器)(考查) 1.4.1补码:正数的原码、反码、补码都是一致的,符号位为0;负数的原码,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为在原码基础上取反),补码(在反码的基础上加1);补码换成真值,X=[[X] 补]补 1..4.2补码运算,[X+Y]补=[X]补+[Y]补[X-Y]补=[X]补+[-Y]补 1.4.4 有符号数的表示范围与溢出(不考查) 课外试题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 2.微处理器、微机、和微机系统之间的不同 答:微处理器是构成微机的核心部件,通常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的一块集成电路,具有执行指令和与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也被称为CPU 微机包括CPU、内存、存储器I/O接口电路等组合成的一个计算机物体 微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能完成一定工作的一个系统 课本试题 1.数制转换,以下无符号数的转换 (1)10100110B=(166)D=(A6)H (2)0.11B=(0.75)D (3)253.25=(11111101.01)B=(FD.4)H (4)1011011.101B=(5B.A)H=(10010001.00110 0010 0101)BCD 2.原码和补码 (1)X=-1110011B 原码11110011;补码10001101 (2)X=-71D 原码11000111 ;补码10111001 (3)X=+1001001B 原码01001001;补码01001001 3.符号数的反码和补码 【10110101B】反=11001010B,补码11001011B 4.补码运算【X+Y】补;【X-Y】补 (1)X=-1110111B Y=+1011010B 【X】补=10001001;【Y】补=01011010B 【X+Y】补=【X】补+【Y】补=111000111B (2)X=56 Y=-21 【X】补=00111000B;【Y】补=11101011B 【X+Y】补=【X】补+【Y】补=00100011B (3)X=-1101001B ,Y=-1010110B 【X+Y】补=【X】补+【-Y】补=10010111B+01010110=11101101B 5.译码器

电路原理期末考试题27720

电路原理—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图示电路中电流 s i等于() 1) 1.5 A 2) -1.5A 3) 3A 4) -3A 2.图示电路中电流I等于() 1)2A 2)-2A 3)3A 4)-3A 3.图示直流稳态电路中电压U等于() 1)12V 2)-12V 3)10V S i Ω 2 A i1 = 16 Ω 6Ω 2 Ω 2 V 12 Ω 3 Ω 2

4) -10V 4. 图示电路中电压U 等于( ) 1) 2V 2) -2V 3) 6V 4) -6V 5. 图示电路中5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P 等于( ) 1) 15W 2) -15W 3) 30W 4) -30W 6. 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L R 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 1) 2W 2) 4W 3) 8W 4) 16W V 6A 3+- V 55.0 2L

7. 图示单口网络的输入电阻等于( ) 1) 3Ω 2) 4Ω 3) 6Ω 4) 12Ω 8. 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ab R 等于( ) 1) 2Ω 2) 3Ω 3) 4Ω 4) 6Ω 9. 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容的稳态电压()∞c u 等于( ) 1) -2V 2) 2V 3) -5V 4) 8V S 2.0 S a b Ω 3Ω :a b

10. 图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的时间常数等于( ) 1) 0.5s 2) 1s 3) 2s 4) 4s 11. 图示电路在开关闭合后电流()t i 等于( ) 1) 3t e 5.0- A 2) 3(t e 31--) A 3) 3(t e 21--) A 4) 3(t e 5.01--) A 12.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t i 等于( ) 1) 2)1.532cos( +t A 2) 2)1.532cos( -t A 3) 2)9.362cos( +t A 4) 2)9.362cos( -t A 13. 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t i R 的有效值等于( U V t t u S )2cos(10)( =L i ?H 2H 2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