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离散数学最全答案 屈婉玲

离散数学最全答案 屈婉玲

离散数学最全答案  屈婉玲
离散数学最全答案  屈婉玲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课后练习题答案

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

(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 是无理数,真值为1; (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 (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 (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 (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 (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

(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6.(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 :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 (2)(p∧┐q)∨(┐p∧q),其中,p :刘晓月选学英语,q :刘晓月选学日语;.

7.因为p 与q 不能同时为真.

13.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

(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 (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 (3)pq ,真值为1;

(4)p→r,若p 为真,则p→r 真值为0,否则,p→r 真值为1.

16 设p 、q 的真值为0;r 、s 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 ∨(q ∧r)? 0∨(0∧1) ?0 (2)(p?r )∧(﹁q ∨s) ?

(0?1)∧(1∨1) ?0∧1?

0. (3)(?p ∧?

q ∧r )?(p ∧q ∧﹁r) ?

(1∧1∧1) ? (0∧0∧0)?

0 (4)(?

r ∧s )→(p ∧?q) ?

(0∧1)→(1∧0) ?0→0?

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

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

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 0 r: 2是无理数 1 s: 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 0

命题符号化为: p ∧(q →r)∧(t →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 →q) →(?q →?p) (5)(p ∧r) ?(?p ∧?

q) (6)((p →q) ∧(q →r)) →(p →r) 答: (4)

p q p →q ?q ?p ?q →?p (p →q)→(?q →?

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

(p ∧q →q)

(2)(p →(p ∨q))∨(p →r) (3)(p ∨q)→(p ∧r)

答:(2)(p →(p ∨q))∨(p →r)?(?

p ∨(p ∨q))∨(?

p ∨r)??

p ∨p ∨q ∨r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 P q r p ∨q p ∧r (p ∨q )→(p ∧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 →q)∧(p →r)?(p →(q ∧r)) (4)(p ∧?

q)∨(?p ∧q)?

(p ∨q) ∧?(p ∧q) 证明(2)(p →q)∧(p →r)

? (?

p ∨q)∧(?p ∨r)

??p ∨(q ∧r)) ?p →(q ∧r)

(4)(p ∧?q)∨(?p ∧q)?

(p ∨(?p ∧q)) ∧(?q ∨(?

p ∧q)

?(p ∨?

p)∧(p ∨q)∧(?q ∨?

p) ∧(?

q ∨q) ?

1∧(p ∨q)∧?(p ∧q)∧1 ?

(p ∨q)∧?(p ∧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 →q)→(?q ∨p) (2)?

(p →q)∧q ∧r

(3)(p ∨(q ∧r))→(p ∨q ∨r) 解:

(1)主析取范式

(?

p →q)→(?

q ∨p)

??(p ∨q)∨(?q ∨p) ?(?p ∧?q)∨(?q ∨p) ? (?p ∧?q)∨(?q ∧p)∨(?q ∧?p)∨(p ∧q)∨(p ∧?q)

? (?p ∧?q)∨(p ∧?

q)∨(p ∧q)

?320m m m ∨∨ ?

∑(0,2,3)

主合取范式:

(?

p →q)→(?q ∨p)

??

(p ∨q)∨(?

q ∨p) ?(?p ∧?q)∨(?q ∨p)

?(?p ∨(?q ∨p))∧(?

q ∨(?

q ∨p)) ?1∧(p ∨?q) ?(p ∨?q) ? M 1 ?

∏(1) (2) 主合取范式为: ?(p →q)∧q ∧r ??(?

p ∨q)∧q ∧r ?(p ∧?

q)∧q ∧r ?

0 所以该式为矛盾式.

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 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 (3)主合取范式为:

(p ∨(q ∧r))→(p ∨q ∨r) ??(p ∨(q ∧r))→(p ∨q ∨r)

?(?p ∧(?q ∨?

r))∨(p ∨q ∨r) ?(?p ∨(p ∨q ∨r))∧((?q ∨?

r))∨(p ∨q ∨r))

?1∧1 ?

1

所以该式为永真式.

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

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

7.(1):∨∨∨∨?∧∧; (2):∨∨∨?∧∧∧;

8.(1):1?∨∨∨,重言式; (2):∨?∨∨∨∨∨∨;

(3):∧∧∧∧∧∧∧?0,矛盾式.

11.(1):∨∨?∧∧∧∧; (2):∨∨∨∨∨∨∨?1; (3):0?∧∧∧.

?∧∧∧∧?∨∨.

第三章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本章自测答案

?

6.在解本题时,应首先将简单陈述语句符号化,然后写出推理的形式结构*,其次就是判断*是否为重言式,若*是重言式,推理就正确,否则推理就不正确,这里不考虑简单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1)、(3)、(6)推理正确,其余的均不正确,下面以(1)、(2)为例,证明(1)推理正确,(2)推理不正确

(1)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记作*1)

在本推理中,从p与q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p与q的内在联系可以知道,p与q不可能同时为真,但在证明时,不考虑这一点,而只考虑*1是否为重言式.

可以用多种方法(如真值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式)证明*1为重言式,特别是,不难看出,当取A为p,B为q时,*1为假言推理定律,即(p→q)∧p→q ? q

(2)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三,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记作*2)

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2不是重言式,比如,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主和取范式法也可以)等

(p→q)∧q→p

?(┐p∨q) ∧q →p

?q →p

?┐p∨┐q

??∨∨

从而可知,*2不是重言式,故推理不正确,注意,虽然这里的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但不考虑内在联系时,*2不是重言式,就认为推理不正确.

9.设p:a是奇数,q:a能被2整除,r:a:是偶数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r→q)→(r→┐p) (记为*)

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为重言式,下面用等值演算法证明:

(p→┐q)∧(r→q)→(r→┐p)

?(┐p∨┐q) ∨(q∨┐r)→(┐q∨┐r) (使用了交换律)

?(p∨q)∨(┐p∧r)∨┐q∨┐r

?(┐p∨q)∨(┐q∧┐r)

?┐p∨(q∨┐q)∧┐r

?1

10.设p:a,b两数之积为负数,q:a,b两数种恰有一个负数,r:a,b都是负数.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p→q)∧┐p→(┐q∧┐r)

?(┐p∨q) ∧┐p→(┐q∧┐r)

?┐p→(┐q∧┐r) (使用了吸收律)

?p∨(┐q∧┐r)

?∨∨∨

由于主析取范式中只含有5个W极小项,故推理不正确.

11.略

14.证明的命题序列可不惟一,下面对每一小题各给出一个证明

① p→(q→r)前提引入

② P前提引入

③ q→r①②假言推理

④ q前提引入

⑤ r③④假言推理

⑥ r∨s前提引入

(2)证明:

① ┐(p∧r)前提引入

② ┐q∨┐r①置换

③ r前提引入

④ ┐q ②③析取三段论

⑤ p→q前提引入

⑥ ┐p④⑤拒取式

(3)证明:

① p→q前提引入

② ┐q∨q①置换

③ (┐p∨q)∧(┐p∨p) ②置换

④ ┐p∨(q∧p③置换

⑤ p→(p∨q) ④置换

15.(1)证明:

① S结论否定引入

② S→P前提引入

③ P①②假言推理

④ P→(q→r)前提引入

⑥ q前提引入

⑦ r⑤⑥假言推理

(2)证明:

① p附加前提引入

② p∨q①附加

③ (p∨q)→(r∧s)前提引入

④ r∧s②③假言推理

⑤ s④化简

⑥ s∨t ⑤附加

⑦ (s∨t)→u前提引入

⑧ u⑥⑦拒取式

16.(1)证明:

① p结论否定引入

② p→ ┐q前提引入

③ ┐q ①②假言推理

④ ┐r∨q前提引入

⑤ ┐r③④析取三段论

⑥ r∧┐s前提引入

⑦ r⑥化简

⑧ ┐r∧r⑤⑦合取

(2)证明:

① ┐(r∨s)结论否定引入

② ┐r∨┐s①置换

③ ┐r②化简

④ ┐s②化简

⑤ p→r前提引入

⑥ ┐p③⑤拒取式

⑦ q→s前提引入

⑧ ┐q④⑦拒取式

⑨ ┐p∧┐q⑥⑧合取

⑩ ┐(p∨q)⑨置换

口p∨q前提引入

⑾①口┐(p∨q) ∧(p∨q) ⑩口合取

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

(1)前提:p→?q,?r∨q,r∧?s

结论:?p

证明:

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

②p→﹁q 前提引入

③﹁q ①②假言推理

④¬r∨q 前提引入

⑤¬r ④化简律

⑥r∧¬s 前提引入

⑦r ⑥化简律

⑧r∧﹁r ⑤⑦合取

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

17.设p:A到过受害者房间,q: A在11点以前离开,r:A犯谋杀罪,s:看门人看见过A。

前提:(p∧┐q) →r , p ,q →s , ┐s

结论:r

证明:

① q→s 前提引入

② ┐s 前提引入

③ ┐q ①②拒取式

④ p 前提引入

⑤ p∧┐q ③④合取

⑥(p∧┐q)→r 前提引入

⑦ r ⑤⑥假言推理

18.(1)设 p:今天是星期六,q:我们要到颐和园玩,s:颐和园游人太多。

前提:p→(p∨r) , s→┐q , p , s

结论:r

证明:

① s→┐q前提引入

② s前提引入

③ ┐q①②假言推理

④ p 前提引入

⑤ p→(q∨r)前提引入

⑥ q∨r④⑤假言推理

(2)设p:小王是理科学生,q :小王数学成绩好,r :小王是文科学生。 前提:p→q ,┐r→p ,┐q 结论:r 证明:

① p→q 前提引入 ② ┐q 前提引入 ③ ┐p ①②拒取式 ④ ┐r→p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拒取式

返回

第四章 (一阶)谓词逻辑基本概念

本章自测答案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

(1) 对于任意x,均有2=(x+)(x). (2) 存在x,使得x+5=9. 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解:

F(x): 2=(x+)(x). G(x): x+5=9.

(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 xF ?,在(a )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2)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 xG ?,在(a )(b)中均为真命题。

4.(1)┐x(F(x)∧ ┐G(x))?x( F (x) →G (x) ),其中,F(x):x 是有理数,G(x) :x 能表示成分数; (2)┐x( F (x) →G (x) ) ?x(F(x)∧ ┐G(x)),其中,F (x):x 在北京卖菜,G (x) :x 是外地人; (3)x( F (x) →G (x) ),其中,F (x):x 是乌鸦,G (x) :x 是黑色的; (4)xF(x)∧ G(x)),其中,F (x):x 是人,G (x) :x 天天锻炼身体。 因为本题中没有指明个体域,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

5.(1)xy (F(x) ∧ G( y ) → H(x,y)),其中,F(x):x 是火车,G(y) :y 是轮船,H(x,y):x 比y 快; (2)xy (F(x) ∧ G( y ) → H(x,y)),其中,F(x):x 是火车,G(y) :y 是汽车, H(x,y):x 比y 快;

(3)┐x(F(x)∧y(G (y) → H (x,y)))?x(F(x) → y(G(y) ∧ ┐H(x,y))),其中,F(x):x 是汽车,G (y) :y 是火车,H(x,y):x 比y 快; (4)┐x(F(x)→y(G(y) → H(x,y)))?xy(F(x)∧G(y)∧┐H(x,y))),其中,F(x):x 是汽车,G(y) :y 是火车,H(x,y):x 比y 慢。 6.各命题符号化形式如下: (1)xy (x .y = 0); (2)xy (x .y = 0); (3)xy (y =x+1)

(4)xy(x .y = y .x) (5)xy(x .y =x+ y) (6)xy (x + y <0 )

9.(1)对任意数的实数x 和y,若x <y,则x ≠ y; (2)对任意数的实数x 和y,若x –y = 0,则x <y ; (3)对任意数的实数x 和y,若x <y,则x –y≠0; (4)对任意数的实数x 和y,若x –y <0,则x=y. 其中,(1)(3)真值为1(2)与(4)真值为0.

11.(1)、(4)为永真式,(2)、(6)为永假式,(3)、(5)为可满足式。 这里仅对(3)、(4)、(5)给出证明。

(3)取解释I 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F(x,y):x ≤ y,在下,xy F(x,y)为真,而xy F(x,y)也为真(只需取x =0即可),于是(3)中公式为真,取解释 为:个体域仍为自然数集合N,而F(x,y):x = y 。此时,xyF(x,y)为真(取y 为x 即可),可是xyF(x,y)为假,于是(3)中公式在 下为假,这说明(3)中公式为可满足式。

(4)设I 为任意一个解释,若在I 下,蕴涵式前件xy F(x,y)为假,则

xyF(x,y)→yxF(x,y)为真,若前件xyF(x,y)为真,必存在I 的个体域D 1中的个体常项x 0,使yF(x 0,y)为真,并且对于任意y∈,F(x

0,y)为真,由于有x 0∈,F(x

0,y)为真,所以xF(x,y)为真,又其中y 是任意个体变项,所以 yxF(x,y )为真,由于I 的任意性,所以(4)中公式为永真式(其实,次永真式可用第五章的构造证明法证明之)。

(5)取解释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F(x,y):x = y 在下,(5)中公式为真,而将F(x,y)改为F(x,y):x < y,(5)中公式就为假了,所以它为可满足式。

10. 给定解释I 如下:

(a ) 个体域D=N(N 为自然数集合). (b ) D 中特定元素=2.

(c ) D 上函数=x+y,(x,y)=xy. (d ) D 上谓词(x,y):x=y.

说明下列各式在I 下的含义,并讨论其真值. (1) xF(g(x,a),x)

(2) xy(F(f(x,a),y)→F(f(y,a),x)

答:(1) 对于任意自然数x, 都有2x=x, 真值0.

(2) 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x,y,使得如果x+2=y, 那么y+2=x. 真值0. 11. 判断下列各式的类型:

(1)

(3) yF(x,y).

解:(1)因为 1)()(?∨?∨??→→p q p p q p 为永真式; 所以 为永真式;

(3)取解释I 个体域为全体实数 F(x,y):x+y=5

所以,前件为任意实数x 存在实数y 使x+y=5,前件真; 后件为存在实数x 对任意实数y 都有x+y=5,后件假,] 此时为假命题

再取解释I 个体域为自然数N , F(x,y)::x+y=5

所以,前件为任意自然数x 存在自然数y 使x+y=5,前件假。此时为假命题。

此公式为非永真式的可满足式。

13.(1)取解释为: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 ,F (x ):x 为奇数,G (x ):x 为偶数,在 下, x (F (x )∨G(x ))为真命题。 取解释为:个体域为整数集合Z ,F (x ):x 为正整数,G (x ):x 为为负整数,在 下, x (F (x )∨G(x ))为假命题。 (2)与(3)可类似解答。

14.提示:对每个公式分别找个成真的解释,一个成假的解释。

返回

第五章 谓词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本章自测答案

2.(1) (F(a)∧ F(b)∧ F (c)) ∧ (G (a )∨G (b)∨G (c)) (2) (F(a)∧ F(b)∧ F (c)) ∨ (G (a)∧G (b)∧G (c)) (3) (F(a)∧ F(b)∧ F (c)) → (G (a)∧G (b)∧G (c))

(4) (F(a ,y) ∨ F(b,y)∨ F (c,y)) → (G (a)∨G (b)∨G (c))

5.提示:先消去量词,后求真值,注意,本题3个小题消去量词时,量词的辖域均不能缩小,经过演算真值分别为:1,0,1 . (1) 的演算如下: xyF(x,y)

?x (F(x,3)∨F(x,4))

?(F(3,3)∨F(3,4))∧(F(4,3)∨F(4 ,4)) ?1∧1?1

6.乙说得对,甲错了。本题中,全称量词 的指导变元为x ,辖域为(F (x)→G(x,y)),其中F(x )与G(x,y)中的x 都是约束变元,因而不能将量词的辖域缩小。

7.演算的第一步,应用量词辖域收缩与扩张算值式时丢掉了否定联结词“ ┐”。演算的第二步,在原错的基础上又用错了等值式,即 (F(x)∧(G(y)→ H(x,y))) ≠(F(x) ∧G(y)→H (x,y))

12.公式的前束范式不唯一,下面每题各给出一个答案。 (1) xy (F(x)→ G(z,y)); (2) xt (x,y) → G(x,t,z));

(3) x 4 ((F(,y) →G(,y))∧(G(,y) →F(x

4,y))); (4) ((F()→G(,)) → (H () → L(,))); (5) (F(,)→(F() → ┐G (,))).

13.(1)xy(F(x) ∧G(y) ∧H(x ,y)),其中,F(x):x 是汽车,G(y):y 是火车,H(x ,y):x 比y 跑的快; (2)xy(F(x) ∧G(y)→H(x ,y)),其中,F(x):x 是火车,G(y):y 是汽车,H(x ,y):x 比y 跑的快; (3)xy(F(x) ∧G(y) ∧┐H(x ,y)),其中,F(x):x 是火车,G(y):y 是汽车,H(x ,y):x 比y 跑的快; (4)xy(F(x) ∧G(y) → ┐H(x ,y)),其中,F(x):x 是飞机,G(y):y 是汽车,H(x ,y):x 比y 慢; 14.(1)对F(x) → xG(x)不能使用EI 规则,它不是前束范式,首先化成前束范式。 F(x) → xG(x) <=> x(F(y)→G(x))

因为量词辖域(F(y)→G(x))中,除x 外还有自由出现的y ,所以不能使用EI 规则。

(2)对 x F(x) → y G(y)也应先化成前束范式才能消去量词,其前束范式为 x y(F(x) →G(y)),要消去量词,既要使用UI 规则,又要使用EI 规则。

(3)在自然推理系统F 中EG 规则为 A(c)/∴x(x)

其中c 为特定的个体常项,这里A(y) = F(y) →G(y)不满足要求。 (4)这里,使F(a)为真的a 不一定使G(a)为真,同样地使G(b)为真的b 不一定使F(b)为真,如,F(x):x 为奇数,G(x):x 为偶数,显然F(3)∧G(4)为真,但不存在使F(x)∧G(x)为真的个体。

(5)这里c 为个体常项,不能对F(c)→G(c)引入全称量词。 15.(1)证明:①xF(x) 前提引入 ②xF(x)→ y((F(y)∨G(y)) →R(y)) 前提引入 ③y((F(y)∨G(y)) →R(y) ①②假言推理 ④F(c) ①EI ⑤(F(c)∨G(c))→R(c) ③UI ⑥F(c)∨G(c) ④附加

⑦R(c) ⑤⑥假言推理 ⑧xR(x) ⑦EG

(2)证明①xF(x)前提引入

②x((F(x)→G(a)∧R(x)))前提引入

③F(c)①EI

④F(c)→G(a)∧R(a) ②UI

⑤G(a)∧R(c)③④假言推理

⑥R(c)⑤化简

⑦F(c)∧R(c)③⑥合取

⑧x(F(x)∧R(x))⑦EG

(3)证明:①┐xF(x)前提引入

②x┐F(x)①置换

③┐F(c)②UI

④x(F(x)∨G(x))前提引入

⑤F(c)∨G(c)④UI

⑥F(c)③⑤析取三段论

⑦xF(x)⑥EG

(4)证明①x(F(x)∨G(x))前提引入

②F(y)∨G(y)①UI

③x(┐G(x)∨┐R(x))前提引入

④┐G(y)┐R(y)③UI

⑤x R(x)前提引入

⑥R(y)⑤UI

⑦┐G(y)④⑥析取三段论

⑧F(y)②⑦析取三段论

⑨xF(x)⑧UG

17.本题不能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20.(1)与(2)均可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22.(1)设F(x):x为偶数,G(x):x能被2整除。

前提:x(F(x)→G(x)),F(6)

结论:G(6)

(2)设F(x):x是大学生,G(x):x是勤奋的,a:王晓山。

前提:x(F(x)→G(x)),┐G(a)

结论:┐F(a)

23.(1)设F(x):x是有理数,G(x):x是实数,H(x):x是整数。

前提:x( F(x)→G(x)),x(F(x)∧H(x))

结论:x(G(x)∧H(x))

证明提示:先消存在量词。

(2)设F(x):x是有理数,G(x):x是无理数,H(x):x是实数,I(x):x是虚数。

前提:x((F(x)∨G(x)) →H(x)),x( I(x)→┐H(x))

结论:x(I(x)→(┐F(x)∧┐G(x)))

证明①x(I(x)→(┐H(x)) 前提引入

②I(y)→H(y)①UI

③x((F(x)∨G(x))→H(x))前提引入

④(F(y)∨G(y))→H(y)③UI

⑤┐H(y)→(┐F(y)∧┐G(y))④置换

⑥I(y)→(┐F(y)∧┐G(y))②⑤假言三段论

⑦x(I(x)→(┐F(x)∧┐G(x))⑧UG

24.设F(x):x喜欢步行,G(x):x喜欢骑自行车,H(x):x喜欢乘汽车。

前提:x(┐F(x)→┐G(x)),x(G(x)∨H(x)),x┐H(x)

结论:x┐F(x)

证明①x┐H(x)前提引入

②┐H(c)①UI

③x(G(x)∨H(x))前提引入

④G(c)∨H(c)③UI

⑤G(c)②④析取三段论

⑥x(F(x) →G(x))前提引入

⑦F(c)→┐G(c)⑥UI

⑧┐F(c)⑤⑦拒取式

⑨x┐F(x)⑧UG

25.设F(x):x是科学工作者,G(x):x是刻苦钻研的,H(x):x是聪明的,I(x):x在事业中获得成功。

前提:x(F(x)→G(x)),x(G(x)∧H(x)→I(x)),a:王大海,F(a),H(a)

结论:I(a)

证明①F(a)前提引入

②x(F(x)→G(x))前提引入

③F(a)→G(a)②UI

④G(a)①③假言推理

⑤H(a)前提引入

⑥x(G(x)∧H(x)→I(x))前提引入

⑦G(a)∧H(a)→I(a) ⑥UI

⑧G(a)∧H(a) ④⑤合取 ⑨I(a) ⑦⑧假言推理

返回

第六章 集合代数

本章自测答案

4.(1) ③ (2) ④ (3) ⑤ (4) ⑦ (5) ⑧ 6.只有(2)为真,其余为假。

6.设a,b,c 各不相同,判断下述等式中哪个等式为真: (1){{a,b },c,?} ={{a,b },c } 假 (2){a ,b,a }={a,b } 真 (3){{a },{b}}={{a,b }} 假 (4){?,{?},a,b }={{?,{?}},a,b } 假 8.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1){a,b,c } P(A)={ ?,{a},{b},{c},{a,b},{a,c},{b,c},{a,b,c}} (2){1,{2,3}} P(A)={ ?, {1}, {{2,3}}, {1,{2,3}} } (3){?} P(A)={ ?, {?

} } (4){?

,{?

}} P(A)={ ?

, {1}, {{2,3}}, {1,{2,3}} } 14.化简下列集合表达式: (1)(A Y B )I B )-(A Y B ) (2)((A Y B Y C )-(B Y C ))Y A 解:

(1)(A Y B )I B )-(A Y B )=(A Y B )I B )I ~(A Y B )

=(A Y B )I ~(A Y B ))I B=?I B=? (2)((A Y B Y C )-(B Y C ))Y A=((A Y B Y C )I ~(B Y C ))Y A =(A I ~(B Y C ))Y ((B Y C )I ~(B Y C ))Y A =(A I ~(B Y C ))Y ?Y A=(A I ~(B Y C ))Y A=A

18.某班有25个学生,其中14人会打篮球,12人会打排球,6人会打篮球和排球,5人会打篮球和网球,还有2人会打这三种球。已知6个会打网球的人都会打篮球或排球。求不会打球的人数。

解: 阿A={会打篮球的人},B={会打排球的人},C={会打网球的人} |A|=14, |B|=12, |A I B|=6,|A I C|=5,| A I B I C|=2, |C|=6,C ?

A Y

B 如图所示。

25-(5+4+2+3)-5-1=25-14-5-1=5 不会打球的人共5人

21.设集合A ={{1,2},{2,3},{1,3},{?}},计算下列表达式: (1)Y A (2)I A (3)I Y A (4)YI A

解: (1)Y A={1,2}Y {2,3}Y {1,3}Y {?}={1,2,3,?}

(2)I A={1,2}I {2,3}I {1,3}I {?}=?

(3)I Y A=1I 2I 3I ?=?

(4)YI A=?

27、设A,B,C 是任意集合,证明 (1)(A-B)-C=A- B ?C (2)(A-B)-C=(A-C)-(B-C)

证明

(1) (A-B)-C=(A I ~B) I ~C= A I ( ~B I ~C)= A I ~(B ?C) =A- B ?C (2) (A-C)-(B-C)=(A I ~C) I ~(B I ~C)= (A I ~C) I (~B Y C)

=(A I ~C I ~B) Y (A I ~C I C)= (A I ~C I ~B) Y ? = A I ~(B ?C ) =A- B ?C 由(1)得证。

9.(1) {4};(2) {1,3,5,6};(3) {2,3,4,5,6};(4) {, { 1 }};(5) {{ 4 },{1,4}}. 11.(1); (2) {1,4,5}.

22.(2)、(3)、(4)、(8)、(10)为真,其余为假。

24.(1)为真,其余为假,因为

(P-Q) = P ? (P-Q)∩Q = P ∩Q ? = P∩Q

(2)(3)(4)的反例:P ={1} ,Q ={2}

26.(A–B)∪(B–A) = (A∩B)∪(B∩A)

=(A∪B)∩(B∪B)∩(A∪A)∩(B∪A)

=(A∪B)∩E∩(A∩B)=(A∪B)-(A∩B)

27.(1)(A-B)-C = A∩B∩C =A∩(B∪C) = A-(B∪C)

(2)(A-C)-(B-C)A∩C∩(B∩C)

=A∩C∩(B∪C) = (A∩C∩B)∪(A∩C∩C)

=A∩∩C=(A–B)- C

(3)(A–B-C=A∩B∩C =A∩C∩B=(A–C)–B

28.(1)A∩(B∪A) = (A∩B)∪(A∩A) =(A∩B)∪

=A∩B=B∩A

(2)((A∪B)∩A) = (A∪B)∪A

=(A∩B)∪A = A

29.由第26题有(A-B)∪(B-A)=(A∪B)–(A∩B),故(A-B)∪(B-A)A∪B。假若x∈A∩B,那么x∈A∪B,因此x(A∪B)-(A∩B),与(A-B)∪(B-A) = (A∪B)-(A∩B) = A∪B矛盾.

?x(x∈A→x∈B)?x(xB→xA)

?x(x∈B→x∈A)?BA

AB ? A∪AA∪B ? E A∪B

而A∪BE,因此AB ? A∪B=E反之,

A∪B = E ? A∩(A∪B)= A ? A∩B = A ? AB

综合上述,AB?A∪B = E

AB ? A-B = ? A-BB

反之A-BB ? (A-B)∪BB ? A∪BB ? A∪B = B ? AB

综合上述AB?A-BB

31.任取x ,x∈A ? {x} A=>{x}∈P(A)=>{x}∈P(B)=>{x}B ? x∈B

32.先证CA∧CB ? C A∩B,任取x,x∈C ? x∈C∧x∈C ? x∈A∧x∈B ? x∈A∪B,从而得到CA∪B.再证CA∩B ? C A∧CB,这可以由CA∩BA,CA∩BB 得到。

? P-Q= ? P-QP,反之,P-QP ? P∩(P-Q)P∩P ? P-Q= ? PQ

34.令X=,则有∪Y =,即Y = .

? A∪AB∪A ? E B∪A因为E为全集,B∪AE综合上述B∪A=E.

36.由A∩CB∩C,A-CB-C,利用A∪CB∪D有:

(A∩C)∪(A-C) (B∩C)∪(B-C)

? (A∩C)∪(A∩C)(B∩C)∪(B∩C)

? (A∩(C∪C)(B∩(C∪C) ? A∩E B∩E ? AB

37.恒等变形法

B=B∩(B∪A)=B∩(AB)=B∩(AC)

=(B∩A)∪(B∩C)=(A∩C)∪(B∩C)

=(A∪B)∩C=(A∪C)∩C=C

39.任取x,有x∈P(A) ? x A ? x B ? x∈P(B),因此P(A)P(B).

40.(1)任取x有

x∈P(A)∩P(B)?x∈P(A)∧x∈P(B)?x A∧xB

?x A∩B?x∈P(A∩B)

(2)任取x有

x∈P(A)∪P(B)?x∈P(A)∨x∈P(B)?x A∧xB

? x A∪B?x∈P(A∪B)

注意与(1)的推理不同,上面的推理中有一步是“ ? ”符号,而不是“?”符号。

(3)反例如下:A = {1},B = {2},则

P(A)∪P(B)= {,{1},{2}}

P(A∪B)={,{1},{2},{1,2}}

返回

第七章二元关系

本章自测答案

3.(1) 任取< x,y >,有

∈(A ∩ B)×(C ∩ D) <=>x∈A ∩ B ∧ y ∈C ∩ D

?x ∈A∧x ∈ B∧y ∈C∧y ∈ D

?(x ∈A∧y ∈C )∧(x∈B∧y∈D)

?∈A×C∧< x,y >∈B×D

?∈(A×C)∩(B×D)

(2)都为假,反例如下:

A ={1},

B ={1,2},

C ={2},

D ={3} 4.(1)为假,反例如下:A ={1}, B =,C = {2}; (2)为真,证明如下:任取

∈A×(B∩C)×(C∩D)?x ∈A ∩B ∧y ∈B ∧y ∈C ?(x ∈A ∧y ∈B)∧(x ∈A ∧y ∈C)

?∈A ×B ∧∈A ×C?∈(A ×B)∩(A ×C) (3)为真,令A = 即可; (4)为假,反例如下: A = 7.={<2,2>,<3,3 >,<4,4>}

={<2 . 3>,<2,4>,<3,2>,<3,4>,<4,2>,<4,3>} ∪ L A ={<2,2>,<2,3>,<2,4>,<3,3>,<3,4>,<4,4>} D A ={<2,2>,<2,4>,<3,3>,<4,4>}

9.(1){<1,2>,<1,4>,<1,6>,<2,1>,<2,2>,<2,4> <2,6>,<4,1>,<4,2>,<4,4>, <4,6> <6,1>, <6,2>,<6,4> <6,6>} (2){<1,2>,<2,1>};

(3){<1,1>,<2,1>,<4,1>,<6,1>,<2,2>,<4,2>,<4,4>,<6,6>} (4){<1,2>,<2,2>,<4,2>,<6,2>} 12.(略)

∩B = {<1,2>,<2,4>,<3,3>,<1,3>,<4,2>}, A ∩ B ={<2,4>} domA = {1,2,3},domB = {1,2,4},dom(A ∪ B) = {1,2,3,4}

ranA = {2,3,4},ranB = {2,3,4},ran(A ∪ B) = {4},fld(A - B) = {1,2,3}

= {<0,2>,<0,3>,<1,3>}

R= {<1,0>,<2,0>,<3,0>,<2,1>,<3,1>,<3,2>} R{0,1} = {<0,1>,<0,2>,<0,3>,<1,2>,<1,3>} R[{1,2}] = {2,3}

16.设A={a,b,c,d},1R ,

2R 为A 上的关系,其中

1R ={

}

,,,,,a a a b b d

{

}

2

,,,,,,,R a d b c b d c b = 求23

122112,,,R R R R R R o o 。 解: R 1οR 2={,,} R 2οR 1={}

R 12

=R 1οR 1={,,} R 22

=R 2οR 2={,,} R 23=R 2οR 22

={,,}

18.(1)F(G∪H) = FG∪FH 任取 ,有

∈F (G∪H)?t(∈F ∧∈G∪H) ?t(∈F∧(∈G∨∈H))

?t((∈F∧∈G)∨(∈F∧∈H)) ?t(∈F∧∈G)∨t(∈F∧∈H)) ?∈F G∨∈FH ?∈F G∪FH (2)和(4)类似可证 19.(2)任取y,有

y∈R[T∪W]?x(x∈T∪W∧∈R) ?x((x∈T∨x∈W)∧∈R

?x((x∈A∧∈R)∨(x∈W∧∈R)) ?x(x∈T∧∈R)∨x(x∈W∧∈R) ?y ∈R[T]∨y ∈R[W]?y ∈R[T]∩R[W] (3)任取,有

∈F(A∩B)?x ∈A ∩B ∈F ?x ∈A ∧x ∈B ∧∈F

?(x ∈A ∧∈F)(x ∈B ∧∈F) ?∈F A∧∈FB ?∈F A∩F B 20.(1)任取,有

∈(∪) <=>∈∪ ?∈∨∈ ?∈∨∈ ?∈∪ (2)和(1)类似可证.

21.只有对称性,因为1+1≠10,<1,1>R,R 不是自反的,又由于<5,5>∈R,因此R 不是反自反的,根据xRy?x+y = 10=>yRx ,可知R 是对称的,又由于<1,9>,<9,1>都是属于R,因此R 不是反对称的, <1,9>,<9,1>都属于R,如果R 是传递的,必有<1,1>属于R.但这是不成立的,因此R 也不是传递的. 22.(1)关系图如图所示; (P148)

(2)具有反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

26.(1)R={<3,3>,<3,1>,<3,5>}, = {<3,3>,<3,1>,<3,5>}

(2)r(R)={<1,1>,<1,5>,<2,2>,<2,5>,<3,3>,<3,1>,<4,4>,<4,5>,<5,5>,<6,6>} s(R)={<1,5>,<5,1>,<2,5>,<5,2>,<3,3>,<3,1>,<1,3>,<4,5>,<5,4>}

T(R)={<1,5>,<2,5>,<3,3>,<3,1>,<3,5>,<4,5>}

31.(1)R = {<2,3>,<3,2>,<2,4>,<4,2>,<3,4>,<4,3>}∪;(2)R ; (3)R. 32.(1)不是等价关系,因为<1,1> R ,R 不是自反的;

(2)不是等价关系,因为R 不是传递的,1R3,3R2但是没有1R2; (3)不是等价关系,因为<2,2> R ,R 不是自反的; (4)不是等价关系,因为R 不是传递的。 (5)是等价关系。

33.关系图如图说示 (P151)

[a] = [b] ={a,b},[c] = [d] = {c,d}

36.设A={1,2,3,4},在A ?A 上定义二元关系R , ?

,

A ?A ,〈u,v> R ?

u + y = x + v.

(1) 证明R 是A ?A 上的等价关系. (2)确定由R 引起的对A ?A 的划分. (1)证明:∵R ?

u+y=x-y

R?

u-v=x-y

?

A ?A

∵u-v=u-v ∴R ∴R 是自反的

任意的,∈A ×A

如果R ,那么u-v=x-y ∴x-y=u-v ∴R ∴R 是对称的

任意的,,∈A ×A 若R,R 则u-v=x-y,x-y=a-b

∴u-v=a-b ∴R ∴R 是传递的

∴R 是A ×A 上的等价关系

(2) ∏={{<1,1>,<2,2>,<3,3>,<4,4>}, {<2,1>,<3,2>,<4,3>}, {<3,1>,<4,2>}, {<4,1>}, {<1,2>,<2,3>,<3,4>}, {<1,3>,<2,4>}, {<1,4>} }

38.现取x ,有x∈A ? ∈R ? ∈R ∧∈R ? ∈R ∧∈ ? ∈R ∩R

任取,有∈ R∩ ? ∈R ∧∈ ? ∈ ∧∈R ? ∈R ∩R 任取,,有

∈R∩ ∧∈R∩

? ∈R ∧∈ ∧∈R ∧∈ ? (∈R ∧∈R)∧(∈ ∧∈ ? ∈R ∧∈R ? ∈R ∩R

41.设A={1,2,3,4},R 为A ?A 上的二元关系, ?

〈a ,b 〉,〈c ,d 〉∈

A ?A , 〈a ,b 〉R 〈c ,d 〉?

a +

b =

c + d

(1) 证明R 为等价关系. (2) 求R 导出的划分. (1)证明:?

A ?A

a+b=a+b

R ∴R 是自反的

任意的,∈A ×A 设R,则a+b=c+d ∴c+d=a+b ∴R ∴R 是对称的

任意的,,∈A ×A 若R,R 则a+b=c+d,c+d=x+y

∴a+b=x+y ∴R ∴R 是传递的

∴R 是 A ×A 上的等价关系

(2)∏={{<1,1>}, {<1,2>,<2,1>}, {<1,3>,<2,2>,<3,1>}, {<1,4>,<4,1>,<2,3>,<3,2>}, {<2,4>,<4,2>,<3,3>}, {<3,4>,<4,3>}, {<4,4>}}

,x∈A ? ∈R ? ∈R ∧∈R ? ∈T,T 是自反的。 x,y∈A,∈T ?∈R ∧∈R

?∈R ∧∈R ? ∈T,T 是对称的。 x,y,z∈A,∈T∧∈T

?∈R ∧∈R ∧∈R ∧∈R

? ∈R ∧∈R ∧∈R ∧∈R ? ∈R ∧∈R ? ∈T T 是传递的。

43.哈斯图如下图所示.

44.(a)偏序集,A={1,2,3,4,5},R={<1,3>,<1,5>,<2,4>,<2,5>,<3,5>,<4,5>}∪ (b)偏序集,A={a,b,c,d,e,f},R={,,}∪

(c)偏序集,A={1,2,3,4,5}, R={<1,2>,<1,4>,<1,5>,<1,3>,<2,4>,<2,5>,<3,4>,<3,5>,<4,5>}∪

45.(a)A={a,b,c,d,e,f,g}, ={,,,,,,, ,,}∪ (b)A = {a,b,c,d,e,f,g},R 口 = {,,,,,,}∪ 46.哈斯图如图所示 (P153)

(1)极大元e,f ;极小元a,f ;没有最大与最小元。

(2)极大元a,b,d,e ;极小元a,b,c,e ;没有最大与最小元。

第十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5、设无向图G 有10条边,3度与4度顶点各2个,其余顶点的度数均小于3,问G 至少有多少个顶点?在最少顶点的情况下,写出度数列、)()(G G δ、?。

解:由握手定理图G 的度数之和为:2010

2=?

3度与4度顶点各2个,这4个顶点的度数之和为14度。 其余顶点的度数共有6度。

其余顶点的度数均小于3,欲使G 的顶点最少,其余顶点的度数应都取2, 所以,G 至少有7个顶点, 出度数列为3,3,4,4,2,2,2,2)(,4)

(==?G G δ.

7、设有向图D 的度数列为2,3,2,3,出度列为1,2,1,1,求D 的入度列,并求)(),(D D δ?,

)(),(D D ++?δ,)(),(D D --?δ.

解:D 的度数列为2,3,2,3,出度列为1,2,1,1,D 的入度列为1,1,1,2.

2)(,3)(==?D D δ,1)(,2)(==?++D D δ,1)(,2)(==?--D D δ

8、设无向图中有6条边,3度与5度顶点各1个,其余顶点都是2度点,问该图有多少个顶点?

解:由握手定理图G 的度数之和为:1262=?

设2度点x 个,则1221513=+?+?x ,2=x ,该图有4个顶点.

14、下面给出的两个正整数数列中哪个是可图化的?对可图化的数列,试给出3种非同构的无向图,其中至少有两个时简单图。

(1) 2,2,3,3,4,4,5 (2) 2,2,2,2,3,3,4,4 解:(1) 2+2+3+3+4+4+5=23 是奇数,不可图化; (2) 2+2+2+2+3+3+4+4=16, 是偶数,可图化;

18、设有3个4阶4条边的无向简单图G 1、G 2、G 3,证明它们至少有两个是同构的。

证明:4阶4条边的无向简单图的顶点的最大度数为3,度数之和为8,因而度数列为2,2,2,2;3,2,2,1;3,3,1,1。但3,3,1,1对应的图不是简单图。所以从同构的观点看,4阶4条边的无向简单图只有两个:

所以,G 1、G 2、G 3至少有两个是同构的。

20、已知n 阶无向简单图G 有m 条边,试求G 的补图G 的边数m '。

解:m n n m --=

'

2

)

1(

21、无向图G 如下图

(1)求G 的全部点割集与边割集,指出其中的割点和桥; (2) 求G 的点连通度)(G k 与边连通度

)(G λ。

a c

解:点割集: {a,b},(d)

边割集{e2,e3},{e3,e4},{e1,e2},{e1,e4}{e1,e3},{e2,e4},{e5}

)(G k =)(G λ=1

23、求G 的点连通度)(G k 、边连通度

)(G λ与最小度数)(G δ。

解:2)

(=G k 、3)(=G λ 、4)(=G δ

28、设n 阶无向简单图为3-正则图,且边数m 与n 满足2n-3=m 问这样的无向图有几种非同构的情况?

解:??

?=-=m

n m

n 3223 得n=6,m=9.

31、设图G 和它的部图G 的边数分别为m 和m ,试确定G 的阶数。

解:2)

1(+=

+n n m m 得2

)(811m m n +++-=

45、有向图D 如图

(1)求2v 到5v 长度为1,2,3,4的通路数;

(2)求5v 到5v 长度为1,2,3,4的回路数; (3)求D 中长度为4的通路数; (4)求D 中长度小于或等于4的回路数; (5)写出D 的可达矩阵。

v3v4

解:有向图D 的邻接矩阵为:

???????? ??=010100010110000

0010110000

A ,????????

??=002022000

00101

020*******

02A ???

???

?

?

??=400000202

00020

2020200020

23A

???????? ?

?=040400040440000

00404400004A ???

???

?

?

??=+++452522252

45121

2225255121

0432A A A A

(1)2v 到5v 长度为1,2,3,4的通路数为0,2,0,0; (2)5v 到5v 长度为1,2,3,4的回路数为0,0,4,0; (3)D 中长度为4的通路数为32; (4)D 中长度小于或等于4的回路数10;

(4)出D 的可达矩阵???

???

?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P

第十六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画出所有5阶和7阶非同构的无向树.

2、一棵无向树T 有5片树叶,3个2度分支点,其余的分支点都是3度顶点,问T 有几个顶点? 解:设3度分支点x 个,则 )135(232315-++?=+?+?x x ,解得3=x

T 有11个顶点

3、无向树T 有8个树叶,2个3度分支点,其余的分支点都是4度顶点,问T 有几个4度分支点?根据T 的度数列,请至少画出4棵非同构的无向树。 解:设4度分支点x 个,则 )128(243218-++?=+?+?x x ,解得2=x

度数列

4、棵无向树T 有i n (i=2,3,…,k)个i 度分支点,其余顶点都是树叶,问T 应该有几片树叶? 解:设树叶x 片,则 )1(21-+?=?+?x n x i n i i

,解得2)2(+-=i n i x

评论:2,3,4题都是用了两个结论,一是握手定理,二是1-=n m

5、n(n≥3)阶无向树T 的最大度至少为几?最多为几? 解:2,n-1

6、若n(n ≥3)阶无向树T 的最大度 =2,问T 中最长的路径长度为几? 解:n-1

7、证明:n(n ≥2) 阶无向树不是欧拉图. 证明:无向树没有回路,因而不是欧拉图。

8、证明:n(n≥2) 阶无向树不是哈密顿图.

证明:无向树没有回路,因而不是哈密顿图。

9、证明:任何无向树T都是二部图.

证明:无向树没有回路,因而不存在技术长度的圈,是二部图。

10、什么样的无向树T既是欧拉图,又是哈密顿图?

解:一阶无向树

14、设e为无向连通图G中的一条边, e在G的任何生成树中,问e应有什么性质?

解:e是桥

15、设e为无向连通图G中的一条边, e不在G的任何生成树中,问e应有什么性质?

解:e是环

23、已知n阶m条的无向图 G是k(k≥2)棵树组成的森林,证明:m = n-k.;

证明:数学归纳法。k=1时, m = n-1,结论成立;

)时,结论成立,当k=t时, 无向图 G是t棵树组成的森林,任取两棵树,每棵树任取一个顶点,这两个顶点连线。则所得新图有t-1设k=t-1(t-11

棵树,所以m = n-(k-1).

所以原图中m = n-k

得证。

24、在图所示2图中,实边所示的生成子图T是该图的生成树.

(1)指出T的弦,及每条弦对应的基本回路和对应T的基本回路系统.

(2) 指出T的所有树枝,及每条树枝对应的基本割集和对应T的基本割集系统.

(a) (b)

解:(a)T的弦:c,d,g,h

T的基本回路系统: S={{a,c,b},{a,b,f,d},{e,a,b,h},{e,a,b,f,g}}

T的所有树枝: e,a,b,f

T的基本割集系统: S={{e,g,h},{a,c,d,g,h},{b,c,d,g,h},{f,d,g}}

(b)有关问题仿照给出

25、求图所示带权图中的最小生成树.

(a) (b)

解:

注:答案不唯一。

37、画一棵权为3,4,5,6,7,8,9的最优2叉树,并计算出它的权.

38.下面给出的各符号串集合哪些是前缀码?

A1={0,10,110,1111} 是前缀码

A2={1,01,001,000} 是前缀码

A3={1,11,101,001,0011} 不是前缀码

A4={b,c,aa,ac,aba,abb,abc} 是前缀码

A5={ b,c,a,aa,ac,abc,abb,aba} 不是前缀码

41.设7个字母在通信中出现的频率如下:

a: 35% b: 20%

c: 15% d: 10%

e: 10% f: 5%

g: 5%

用Huffman算法求传输它们的前缀码.要求画出最优树,指出每个字母对应的编码.并指出传输10n(n≥2)个按上述频率出现的字母,需要多少个二进制数字.

解:

a:01 b:10 c:000 d:110 e:001 f:1111 g:1110

W(T)=5*4+5*4+10*3+10*3+15*3+20*2+35*2=255

传输10n(n≥2)个按上述频率出现的字母,需要255*10n-2个二进制数字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一章部分习题汇总

第一章习题 1.1&1.2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请指出是简单命题还 是复合命题.并将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 √2是无理数. 是命题,简单命题.p:√2是无理数.真值:1 (2) 5能被2整除. 是命题,简单命题.p:5能被2整除.真值:0 (3)现在在开会吗? 不是命题. (4)x+5>0. 不是命题. (5) 这朵花真好看呀! 不是命题. (6) 2是素数当且仅当三角形有3条边. 是命题,复合命题.p:2是素数.q:三角形有3条边.p?q真值:1 (7) 雪是黑色的当且仅当太阳从东方升起. 是命题,复合命题.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 p?q真值:0 (8) 2008年10月1日天气晴好. 是命题,简单命题.p:2008年10月1日天气晴好.真值唯 一. (9) 太阳系以外的星球上有生物. 是命题,简单命题.p:太阳系以外的星球上有生物.真值唯一. (10) 小李在宿舍里. 是命题,简单命题.P:小李在宿舍里.真值唯一. (11) 全体起立! 不是命题. (12) 4是2的倍数或是3的倍数. 是命题,复合命题.p:4是2的倍数.q:4是3的倍数.p∨q 真值:1 (13) 4是偶数且是奇数.

是命题,复合命题.P:4是偶数.q:4是奇数.p∧q真值:0 (14) 李明与王华是同学. 是命题,简单命题.p: 李明与王华是同学.真值唯一. (15) 蓝色和黄色可以调配成绿色. 是命题,简单命题.p: 蓝色和黄色可以调配成绿色.真值:1 1.3 判断下列各命题的真值. (1)若 2+2=4,则 3+3=6. (2)若 2+2=4,则 3+3≠6. (3)若 2+2≠4,则 3+3=6. (4)若 2+2≠4,则 3+3≠6. (5)2+2=4当且仅当3+3=6. (6)2+2=4当且仅当3+3≠6. (7)2+2≠4当且仅当3+3=6. (8)2+2≠4当且仅当3+3≠6. 答案: 设p:2+2=4,q:3+3=6,则p,q都是真命题. (1)p→q,真值为1. (2)p→┐q,真值为0. (3)┐p→q,真值为1. (4)┐p→┐q,真值为1. (5)p?q,真值为1. (6)p?┐q,真值为0. (7)┐p?q,真值为0. (8)┐p?┐q,真值为1. 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其真值。 (1)如果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2号。 p:今天是1号。 q:明天是2号。 符号化为:p→q 真值为:1 (2)如果今天是1号,则明天是3号。 p:今天是1号。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 1 s: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p∨?p)∧(p∨q)∧(?q∨?p) ∧(?q∨q) ?1∧(p∨q)∧?(p∧q)∧1 ?(p∨q)∧?(p∧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耿素云屈婉玲)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 习题二及答案:(P38)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2)()()p q q r ?→∧∧ 解:原式()p q q r ?∨∧∧q r ?∧()p p q r ??∨∧∧ ()()p q r p q r ??∧∧∨∧∧37m m ?∨,此即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所以成真赋值为011,111。 ) 6、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并求成假赋值: (2)()()p q p r ∧∨?∨ 解:原式()()p p r p q r ?∨?∨∧?∨∨()p q r ??∨∨4M ?,此即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所以成假赋值为100。 7、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再用主析取范式求主合取范式: (1)()p q r ∧∨ 、 解:原式()(()())p q r r p p q q r ?∧∧?∨∨?∨∧?∨∧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p q r ??∧?∧∨?∧∧∨∧?∧∨∧∧?∨∧∧ 13567m m m m m ?∨∨∨∨,此即主析取范式。 主析取范式中没出现的极小项为0m ,2m ,4m ,所以主合取范式中含有三个极大项0M ,2M ,4M ,故原式的主合取范式024M M M ?∧∧。 9、用真值表法求下面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1)()()p q p r ∨∨?∧ 。 解:公式的真值表如下:

由真值表可以看出成真赋值的情况有7种,此7种成真赋值所对应的极小项的析取即为主析取范式,故主析取范式 1234567m m m m m m m ?∨∨∨∨∨∨ 习题三及答案:(P52-54) 11、填充下面推理证明中没有写出的推理规则。 前提:,,,p q q r r s p ?∨?∨→ [ 结论:s 证明: ① p 前提引入 ② p q ?∨ 前提引入 ③ q ①②析取三段论 ④ q r ?∨ 前提引入 ⑤ r ③④析取三段论 ⑥ r s → 前提引入 } ⑦ s ⑤⑥假言推理 15、在自然推理系统P 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推理: (2)前提:()(),()p q r s s t u ∨→∧∨→ 结论: p u → 证明:用附加前提证明法。 ① p 附加前提引入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 1 s: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 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屈婉玲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2】

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 (1) 对于任意x,均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存在x,使得x+5=9. 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解: F(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G(x): x+5=9. (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 xF ?,在(a )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2)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 xG ?,在(a )(b)中均为真命题。 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 (2) 在北京卖菜的人不全是外地人. 解: (1)F(x): x 能表示成分数 H(x): x 是有理数 命题符号化为: ))()((x H x F x ∧??? (2)F(x): x 是北京卖菜的人 H(x): x 是外地人 命题符号化为: ))()((x H x F x →?? 5. 在一阶逻辑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火车都比轮船快. (3) 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解: (1)F(x): x 是火车; G(x): x 是轮船; H(x,y): x 比y 快

命题符号化为: )) F x G x→ ∧ ? ? y y ( )) ( ) , x ((y ( H (2) (1)F(x): x是火车; G(x): x是汽车; H(x,y): x比y快 命题符号化为: ))) x x F y y→ ?? ∧ ? G (y H ( , ( ) ( ( x ) 9.给定解释I如下: (a) 个体域D为实数集合R. (b) D中特定元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 (c) 特定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y)=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y,x,y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特定谓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y):x=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y):x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四章部分答案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四章部分答案

4.1 (1)设S={1,2},R 是S 上的二元关系,且xRy 。如果R=Is ,则(A );如 果R 是数的小于等于关系,则(B ),如果R=Es ,则(C )。 (2)设有序对与有序对<5,2x+y>相等,则 x=(D),y=(E). 供选择的答案 A 、 B 、 C :① x,y 可任意选择1或2;② x=1,y=1;③ x=1,y=1 或 2;x=y=2; ④ x=2,y=2;⑤ x=y=1或 x=y=2;⑥ x=1,y=2;⑦x=2,y=1。 D 、 E :⑧ 3;⑨ 2;⑩-2。 答案: A: ⑤ B: ③ C: ① D: ⑧ E: ⑩ 4.2设S=<1,2,3,4>,R 为S 上的关系,其关系矩阵是 ????? ???????0001100000011001 则(1)R 的关系表达式是(A )。 (2)domR=(B),ranR=(C). (3)R ?R 中有(D )个有序对。 (4)R ˉ1的关系图中有(E )个环。 供选择的答案 A :①{<1,1>,<1,2>,<1,4>,<4,1>,<4,3>}; ②{<1,1>,<1,4>,<2,1>,<4,1>,<3,4>}; B 、 C :③{1,2,3,4};④{1,2,4};⑤{1,4}⑥{1,3,4}。 D 、 E ⑦1;⑧3;⑨6;⑩7。 答案: A:② B:③ C:⑤ D:⑩ E:⑦ 4.3设R 是由方程x+3y=12定义的正整数集Z+上的关系,即 {<x,y >︳x,y ∈Z+∧x+3y=12}, 则 (1)R 中有A 个有序对。 (2)dom=B 。 (3)R ↑{2,3,4,6}=D 。 (4){3}在R 下的像是D 。 (5)R 。R 的集合表达式是E 。 供选择的答案 A:①2;②3;③4. B 、 C 、 D 、E:④{<3,3>};⑤{<3,3>,<6,2>};⑥{0,3,6,9,12};

离散数学版屈婉玲(答案)

《离散数学1-5章》练习题答案第2,3章(数理逻辑) 1.答:(2),(3),(4) 2.答:(2),(3),(4),(5),(6) 3.答:(1)是,T (2)是,F (3)不是 (4)是,T (5)不是(6)不是 4.答:(4) 5.答:?P ,Q→P 6.答:P(x)∨?yR(y) 7.答:??x(R(x)→Q(x)) 8、 c、P→(P∧(Q→P)) 解:P→(P∧(Q→P)) ??P∨(P∧(?Q∨P)) ??P∨P ? 1 (主合取范式) ? m0∨ m1∨m2∨ m3 (主析取范式) d、P∨(?P→(Q∨(?Q→R))) 解:P∨(?P→(Q∨(?Q→R))) ? P∨(P∨(Q∨(Q∨R))) ? P∨Q∨R ? M0 (主合取范式) ? m1∨ m2∨m3∨ m4∨ m5∨m6 ∨m7 (主析取范式) 9、

b、P→(Q→R),R→(Q→S) => P→(Q→S) 证明: (1) P 附加前提 (2) Q 附加前提 (3) P→(Q→R) 前提 (4) Q→R (1),(3)假言推理 (5) R (2),(4)假言推理 (6) R→(Q→S) 前提 (7) Q→S (5),(6)假言推理 (8) S (2),(7)假言推理 d、P→?Q,Q∨?R,R∧?S??P 证明、 (1) P 附加前提 (2) P→?Q 前提 (3)?Q (1),(2)假言推理 (4) Q∨?R 前提 (5) ?R (3),(4)析取三段论 (6 ) R∧?S 前提 (7) R (6)化简 (8) R∧?R 矛盾(5),(7)合取 所以该推理正确 10.写出?x(F(x)→G(x))→(?xF(x) →?xG(x))的前束范式。 解:原式??x(?F(x)∨G(x))→(?(?x)F(x) ∨ (?x)G(x)) ??(?x)(?F(x)∨G(x)) ∨(?(?x)F(x) ∨ (?x)G(x)) ? (?x)((F(x)∧? G(x)) ∨G(x)) ∨ (?x) ?F(x)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四章部分答案

4.1 (1)设S={1,2},R 是S 上的二元关系,且xRy 。如果R=Is ,则(A );如 果R 是数的小于等于关系,则(B ),如果R=Es ,则(C )。 (2)设有序对与有序对<5,2x+y>相等,则 x=(D),y=(E). 供选择的答案 A 、 B 、 C :① x,y 可任意选择1或2;② x=1,y=1;③ x=1,y=1 或 2;x=y=2; ④ x=2,y=2;⑤ x=y=1或 x=y=2;⑥ x=1,y=2;⑦x=2,y=1。 D 、 E :⑧ 3;⑨ 2;⑩-2。 答案: A: ⑤ B: ③ C: ① D: ⑧ E: ⑩ 4.2设S=<1,2,3,4>,R 为S 上的关系,其关系矩阵是 ????? ???????0001100000011001 则(1)R 的关系表达式是(A )。 (2)domR=(B),ranR=(C). (3)R ?R 中有(D )个有序对。 (4)R ˉ1的关系图中有(E )个环。 供选择的答案 A :①{<1,1>,<1,2>,<1,4>,<4,1>,<4,3>}; ②{<1,1>,<1,4>,<2,1>,<4,1>,<3,4>}; B 、 C :③{1,2,3,4};④{1,2,4};⑤{1,4}⑥{1,3,4}。 D 、 E ⑦1;⑧3;⑨6;⑩7。 答案: A:② B:③ C:⑤ D:⑩ E:⑦ 4.3设R 是由方程x+3y=12定义的正整数集Z+上的关系,即 {<x,y >︳x,y ∈Z+∧x+3y=12}, 则 (1)R 中有A 个有序对。 (2)dom=B 。 (3)R ↑{2,3,4,6}=D 。 (4){3}在R 下的像是D 。 (5)R 。R 的集合表达式是E 。 供选择的答案 A:①2;②3;③4. B 、 C 、 D 、E:④{<3,3>};⑤{<3,3>,<6,2>};⑥{0,3,6,9,12};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四章部分标准答案

4.1 (1)设S={1,2},R 是S 上的二元关系,且xR y。如果R=Is ,则(A); 如果R 是数的小于等于关系,则(B),如果R=Es ,则(C)。 (2)设有序对<x+2,4>与有序对<5,2x+y>相等,则 x=(D),y=(E). 供选择的答案 A、B 、C :① x ,y 可任意选择1或2;② x=1,y=1;③ x=1,y=1 或 2;x=y=2; ④ x=2,y=2;⑤ x=y=1或 x =y=2;⑥ x=1,y=2;⑦x=2,y =1。 D 、E:⑧ 3;⑨ 2;⑩-2。 答案: A: ⑤ B: ③ C: ① D: ⑧ E: ⑩ 4.2设S =<1,2,3,4>,R 为S 上的关系,其关系矩阵是 ????? ???????0001100000011001 则(1)R 的关系表达式是(A )。 (2)dom R=(B),ranR=(C). (3)R ?R中有(D)个有序对。 (4)R ˉ1的关系图中有(E)个环。 供选择的答案 A :①{<1,1>,<1,2>,<1,4>,<4,1>,<4,3>}; ②{<1,1>,<1,4>,<2,1>,<4,1>,<3,4>}; B、C :③{1,2,3,4};④{1,2,4};⑤{1,4}⑥{1,3,4}。 D、E ⑦1;⑧3;⑨6;⑩7。 答案: A :② B:③ C:⑤ D:⑩ E:⑦ 4.3设R 是由方程x+3y=12定义的正整数集Z+上的关系,即 {︳x,y ∈Z+∧x +3y=12}, 则 (1)R 中有A 个有序对。 (2)d om=B 。 (3)R ↑{2,3,4,6}=D 。 (4){3}在R 下的像是D 。 (5)R 。R 的集合表达式是E 。 供选择的答案 A:①2;②3;③4. B 、 C 、 D 、 E :④{<3,3>};⑤{<3,3>,<6,2>};⑥{0,3,6,9,12};⑦{3,6,

离散数学最全课后答案(屈婉玲版)

………………………………………………最新资料推 荐……………………………………… 1.1.略 1.2.略 1.3.略 1.4.略 1.5.略 1.6.略 1.7.略 1.8.略 1.9.略 1.10.略 1.11.略 1.1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 (1)2+2=4当且仅当3+3=6.(2)2+2= 4的充要条件是3+3≠6.(3)2+2≠4与 3+3=6互为充要条件.(4)若2+2≠4, 则 3+3≠6,反之亦然. (1)p?q,其中,p: 2+2=4,q: 3+3=6, 真值为 1.(2)p??q,其中,p:2+2=4,q:3+3=6,真值为0. (3)?p?q,其中,p:2+2=4,q:3+3=6,真值为 0.(4)?p??q,其中,p:2+2=4,q:3+3=6,真值为1. 1.1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 若今天是星期一,则明天是星期二.(2)只有今天 是星期一,明天才是星期二.(3)今天是星期一当 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二. (4)若今天是星期一,则明 天是星期三. 令p: 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1) p→q ? 1. (2) q→p ? 1. (3) p?q? 1. (4)p→r当p ? 0时为真; p ? 1时为假. 1.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刘晓月跑得快,跳得高.(2)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3)因为天气冷, 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4)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 组. (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 (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7)他一面吃 饭, 一面听音乐. (8)如果天下大雨,他就乘 班车上班.(9)只有天下大雨,他才乘班车上 班.(10)除非天下大雨,他才乘班车上班.(11) 下雪路滑, 他迟到了. (12)2与4都是素数,这是不对的. (13)“2或4是素数,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

1 离散数学(第四版) ( ( ( (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著) ) ) )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第第第 1 1 1 1 章章章章习题解答习题解答习题解答习题解答 1.1 除(3),( 4),( 5),( 11)外全是命题,其中,(1),( 2),( 8),( 9),(10),( 14),( 15)是简单命题,(6),( 7),( 12),( 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 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又因为(1),(2),( 8),( 9),( 10),( 14),( 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 的复合命题。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 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例如,(14)、( 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 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 (1)是无理数,p 为真命题。 2: p (2)能被 2 整除,p 为假命题。 :5 p (6)。其中,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由于 p 与 q 都是真 qp → 2 : p 命题,因而为假命题。 qp → (7),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由于 p 为假命 qp → 题,q 为真命题,因而为假命题。 qp → (8)年 10 月 1 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 年 2 月 13 日)我们还不 :2000 p 课后答案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4116074.html, 2 知道 p 的真假,但 p 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 (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0)p:小李在宿舍里. p 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2),其中,是偶数,是奇数。由于 q 是假命题,所以,q qp ∨ 4 : p 4: q 为假命题,为真命题。 qp ∨ (13),其中,是偶数,是奇数,由于 q 是假命题,所以, qp ∨ 4 : p 4: q 为假命题。 qp ∨ (14) p:李明与王华是同学,真值由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5) p:蓝色和黄色可以调配成绿色。这是真命题。 分析命题的真值是唯一确定的,有些命题的真值我们立即可知,有些则不 能马上知道,但它们的真值不会变化,是客观存在的。 1.3 令则以下命题分别符号化为 6,33:4,22: +=+= qp (1) qp → (2) qp →?

离散数学最全最新答案 屈婉玲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课后练习题答案 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 (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 是无理数,真值为1; (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 (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 (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 (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 (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 (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 (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 6.(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 :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 (2)(p∧┐q)∨(┐p∧q),其中,p :刘晓月选学英语,q :刘晓月选学日语;. 7.因为p 与q 不能同时为真. 13.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 (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 (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 (3)p q ,真值为1; (4)p→r,若p 为真,则p→r 真值为0,否则,p→r 真值为1. 16 设p 、q 的真值为0;r 、s 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 ∨(q ∧r)? 0∨(0∧1) ? (2)(p ?r )∧(﹁q ∨s) ?(0?1)∧(1∨1) ?0∧1?0. (3)(?p ∧?q ∧r )?(p ∧q ∧﹁r) ?(1∧1∧1) ? (0∧0∧0)?0 (4)(?r ∧s )→(p ∧?q) ?(0∧1)→(1∧0) ?0→0? 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 r: 2是无理数 1 s: 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 0 命题符号化为: p ∧(q →r)∧(t →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 →q) →(?q →?p) (5)(p ∧r) ?(?p ∧?q) (6)((p →q) ∧(q →r)) →(p →r) 答: (4) p q p →q ?q ?p ?q →?p (p →q)→(?q →?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最后一列全为1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最后一列至少有一个1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返回 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本章自测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 ∧q →q) (2)(p →(p ∨q))∨(p →r) (3)(p ∨q)→(p ∧r) 答:(2)(p →(p ∨q))∨(p →r)?(?p ∨(p ∨q))∨(?p ∨r)??p ∨p ∨q ∨r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 P q r p ∨q p ∧r (p ∨q )→(p ∧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六章部分答案

6.1(5) 5S =n M (R),+为矩阵加法,则S 是(群) 答:满足封闭性,因为矩阵加法可结合所以为半群,且幺元为e =0的矩阵,故为独异点。又因为以任一n 阶矩阵的逆元存在是它的负矩阵,所以是群。 评语:答案太简单 6.2 (1)因为可结合,交换,幺元为1,但不存在逆元 所以是半群 (2)因为可交换,结合,幺元为0,是有限阶群并且是循环群,G 中的2阶元是2,4阶元是1和3 6.4 设Z 为正数集合,在Z 上定义二元运算 ° ,? x,y ∈Z 有 x ° y=x+y-2, 那么Z 与运算 ° 能否构成群?为什么? 解: 设 ? a,b,c ∈Z (a ° b )° c = (a+b-2) ° c = a+b- 2+ c-2 =a+b+c-4 a ° ( b ° c) = a ° (b+c-2) =a + b+c-2-2 =a+b+c-4 对2∈Z ,? x ∈Z 有 x ° 2=x+2-2=x=2° x, 可见 , 存在幺元,幺元为2。 对? x ∈Z 有4-x ∈Z,使x ° (4-x )= (4-x) ° x=2 所以 x-1 = 4-x 所以Z 与运算 ° 能构成群 。 6.7 下列各集合对于整除关系都构成偏序集,判断哪些偏序集是格? (1)L={1,2,3,4,5}. (2)L={1,2,3,6,12}. (3)L={1,2,3,4,6,9,12,18,36}. (4)L={1,2,2(2),…,2(n)}. (1)L={1,2,3,4,5}. 解:由它的哈斯图可以知道,该偏序集不是格,因为3和4、5和4 、3和5有最大下届是1,但是没有最小上届。 (2)L={1,2,3,6,12}. 解:由它的哈斯图可以知道,该偏序集是格。因为L 中的任意俩个元素都有最大下结和最小上届。 (3)L={1,2,3,4,6,9,12,18,36}. 解:由它的哈斯图可以知道,该偏序集是格。因为L 中的任意俩个元素都有最大下结和最小上届。 (4)L={1,2,2(2),…,2(n)}.

离散数学第2版答案

离散数学第2版答案 【篇一: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_屈婉玲(高等教育出版 社)】 txt>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 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答:p: ?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 0 r: 2是无理数 1 s: 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 0 命题符号化为: 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 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p?q→?p (p→q)→(?q→?p) 0 01 111 1 0 11 011 1 1 00 100 1 1 11 001 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2)(p→(p∨q))∨(p→r) (3)(p∨q)→(p∧r)

答:(2)(p→(p∨q)) ∨(p→r)?(?p∨(p∨q))∨(?p∨r)??p∨p∨q∨r?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 p qr p∨q p∧r (p∨q)→(p∧r) 0 0000 1 0 0100 1 0 1010 0 0 1110 0 10 010 0 10 111 1 11 010 0 11 11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p∨?p)∧(p∨q)∧(?q∨?p) ∧(?q∨q) ?1∧(p∨q)∧?(p∧q)∧1 ?(p∨q)∧?(p∧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 (2)?(p→q)∧q∧r (3)(p∨(q∧r))→(p∨q∨r) 解: (1)主析取范式 (?p→q)→(?q?p) ??(p?q)?(?q?p) ?(?p??q)?(?q?p) ? (?p??q)?(?q?p)?(?q??p)?(p?q)?(p??q) ? (?p??q)?(p??q)?(p?q) ?m0?m2?m3 ?∑(0,2,3) 主合取范式:

离散数学最全课后答案(屈婉玲版)_0

离散数学最全课后答案(屈婉玲版) 离散数学习题解1 习题1 1 . 1 . 2 . 1 . 3 . 1 . 4 . 1 . 5 . 1 . 6 . 1 . 7 . 1 . 8 . 1 . 9 . |下列命题用符号表示,并给出其真值: (1) 2+2(2) 2+2 = 4的充要条件是3+3?6.(3)2+2?4和3+3 = 6都是必要和充分的条件。(4)如果2+2?4,然后3+3?6,反之亦然。 (1)p?q,其中p: 2+2 = 4,q: 3+3 = 6,真值为1。(2)p??q,其中p: 2+2 = 4,q: 3+3 = 6,真值为0。(3)?p?q,其中p: 2+2 = 4,q: 3+3 = 6,真值为0。(4)?p??q,其中p: 2+2 = 4,q: 3+3 = 6,真值为1. 1.13。用符号表示下列命题,并给出每个命题的真实值:(1)如果今天是星期一,明天就是星期二。只有今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二。(3)今天是星期一,只有明天是星期二。(4)如果今天是星期一,明天就是星期三。

订单P:今天是星期一;问:明天是星期二;明天是星期三。问??1.(2) q?p??1.(3) p?问??1. (4) p?r何时p??0为真;p??一小时是假的。 1.14。象征以下命题。 (1)刘跑得快,跳得高。老王来自山东或河北。 (3)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我穿上了羽绒服。(4)王欢和李乐组成一个小组。 (5)李欣和李默是兄弟。 (6)王强和刘伟都学过法语。他一边吃饭一边听音乐。如果下大雨,他就乘公共汽车去上班。只有下大雨时,他才乘公共汽车去上班。除非下大雨。他刚刚乘公共汽车去上班。雪很滑,他迟到了。(12)2和4是质数,这是错误的。(13)“2或4是质数,这是错误的”是错误的。离散数学习题解答 (1)p?其中,刘跑得快,刘跳得高。(2)p?其中,p:老王来自山东,q:老王来自河北。(3)p?问:那里的天气很冷,问:我穿着羽绒服。(4)p,其中P:王欢和李乐组成一个组,这是一个简单的命题。(5)p,其中P:李欣和李默是兄弟。 (6)p?其中,王强学的是法语,刘伟学的是法语。其中,p:他吃饭,q:他听音乐。其中,p:雨下得很大,q:他乘公共汽车去上班。其中,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 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 0 r: 2是无理数 1 s: 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 0 命题符号化为: 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 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p∨?p)∧(p∨q)∧(?q∨?p) ∧(?q∨q) ?1∧(p∨q)∧?(p∧q)∧1 ?(p∨q)∧?(p∧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 (2)?(p→q)∧q∧r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设解释I为:个体域D I ={-2,3,6},一元谓词F(X):X3,G(X):X>5,R(X):X7。在I下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x(F(x)G(x)) 解:x(F(x)G(x)) (F(-2) G(-2)) (F(3) G(3)) (F(6) G(6)) ((-23) (-2>5)) ((33) (3>5)) ((63) (6<5)) ((1 0))((1 0)) ((0 0)) 000 (2) x(R(x)F(x))G(5) 解:x(R(x)F(x))G(5) (R(-2)F(-2)) (R(3)F(3)) (R(6)F(6)) G(5) ((-27) (-23)) (( 37) (33)) (( 67) (63)) (5>5) (1 1) (1 1) (10) 0 1 1 0 0 (3)x(F(x)G(x)) 解:x(F(x)G(x)) (F(-2) G(-2)) (F(3) G(3)) (F(6) G(6)) ((-23) (-2>5)) ((33) (3>5)) ((63) (6>5)) (1 0) (1 0) (0 1) 1 1 1

1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约束变项换名规则。 (1)??xF(x)→?yG(x,y) (2) ?(?xF(x,y) ∨?yG(x,y) ) 解:(1)??xF(x)→?yG(x,y) ???xF(x)→?yG(z,y) 代替规则 ??x?F(x)→?yG(z,y) 定理(2 ) ??x(?F(x) →?yG(z,y) 定理(2)③ ??x?y(?F(x) →G(z,y)) 定理(1)④ (2)?(?xF(x,y) ∨?yG(x,y) ) ??(?zF(z,y) ∨?tG(x,t)) 换名规则 ??(?zF(z,y) )∧?(?tG(x,t) ) ??z?F(z,y) ∧?t?G(x,z) ??z (?F(z,y) ∧?t?G(x,z)) ??z ?t(?F(z,y) ∧?G(x,t))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自由变项换名规则。(代替规则)(1)xF(x)∨yG(x,y) xF(x) ∨yG(z,y) 代替规则 x(F(x) ∨yG(z,y))定理(1)① xy(F(x) ∨G(z,y))定理(2)① (2)x(F(x)∧yG(x,y,z))→zH(x,y,z) x(F(x)∧yG(x,y,t))→zH(s,r,z) 代替规则 xy (F(x)∧G(x,y,t))→zH(s,r,z) 定理(1)② x(y (F(x)∧G(x,y,t))→zH(s,r,z))定理(2)③ xy((F(x)∧G(x,y,t))→zH(s,r,z))定理(1)③ xyz((F(x)∧G(x,y,t))→H(s,r,z))定理(2)④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