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编号:SM-ZD-86310 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事故的发生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通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安全专业人员已总结出了很多事故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事故统计学规律等。事故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和可预防性。

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

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

4)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这里填写您的企业名字

Name of an enterprise

对未遂事故的分析与管理

对未遂事故的分析与管理 摘要:未遂事故由于没有造成实际上的伤害后果,往往被人们忽视,但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未遂事故与伤害事故的发生机理与致因是一致的。通过对未遂事故的辩识,按对未遂事故管理的程序开展工作,安全管理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未遂事故;规律分析;辩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X 93 文献标识码:B 0.引言 很多人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遇到过未遂事故或生产上的未遂故障。例如,操作机器失误吓一跳,材料或成品落到脚下吃一惊,机器或装置发生故障等等,不胜枚举。未遂事故的含义是遇到上述情况,仅仅因为侥幸而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未遂事故由于没有造成实际上的伤害后果,从而易被人们忽视。在事故管理中,对伤亡事故一般已建立了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的收集、调查、分析、统计、处理的制度和程序,而在诸多领域对未遂事故的信息还缺少系统的收集与管理。更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查与处理,因而使大量的未遂事故中所包含的各种有用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因此加强对未遂事故的管理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亟待解决和重视的问题。 1.未遂事故的规律分析 如果将事故按其后果的严重性分为未遂事故、轻伤事故和严重伤害事故,那么对事故而言,大量出现的是未遂事故,而严重后果事故所占的比例很小。最早发现这一规律的是海因里希,他在调查中发现,每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事故没有造成任何伤害,29起有轻微伤害,只有一起造成了严重伤害,三者的比例为300:29:1。在后来对其他类型的事故调查中也发现存在类似的规律,只是对不同类型事故中,三者的具有比例稍有不同而已,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定的规律。 1.1.一般在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之前,往往已发生了多起未遂事故。也就是说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已暴露过多次,只是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而最终踉成大祸。因此通过对未遂事故的分析与研究,对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目的。 1.2.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实际上取决于事故发生时人体所接触的能量情况,如能量的性质、大小、频率、作用强度、作用于人体的部位等,而这些因素都是随机的,即究竟哪起事故会产生后果是不确定的。 1.3.尽管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但事故机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伤害事故与未遂事故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因而预防伤害事故和未遂事故的措施和方法也是一致的。这就揭示了未遂事故在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对大量出现的未遂事故的研究分析,及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因此,在现代安全管理中应重视和加强对未遂事故的管理,通过发现未遂事故的规律,做好未遂事故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产生。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及调查处理制度 为了及时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员工伤亡情况,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项目部及架子队必须依照国家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严肃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 一、事故报告 1、报告内容:事故发生单位、工程名称、项目类别、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害人数、损失情况和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2、报告时间:发生工伤事故项目部应在二十四小时内用电话、电传向公司领导、安环部、社管中心报告。发生死亡及以上事故由所在单位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传真或电话报至指挥部安环部,再由指挥部安环部报公司安质处。发生事故后一周内向指挥部安环部报送初步事故调查书面报告。 3、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后,按规定报告,同时应按“应急预案与响应控制程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故调查 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部安全管理负责人或指定工程、安质、工会等部门人员进行调查。死亡及以上事故按《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三、事故分析

1、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安全技术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等。 2、根据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再根据这些责任人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重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四、事故现场调查组成人员: 1、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部指派生产、技术、安全、工会等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 2、死亡事故,由项目部或公司领导带队,由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组,会同所在地政府劳动、公安、工会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3、重大及以上死亡事故,由公司总经理或总经理指派其他领导带队,组织公司有关业务处(室)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五、事故调查程序: 1、现场处理: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要组织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标志。 2、物证搜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2013年第9期0引言 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关键就在于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识别、发现并且消除导致事故的必然原因,控制和减少偶然原因,使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1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要素 1.1 不安全行为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在施工作业中存在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和招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 不安全行为可以分成以下4类:1)违章指挥,在施工作业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和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的指挥;2)违章作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规定的作业;3)其他主动性不安全行为,其他由当事人发出的不安全行为;4)其他被动性不安全行为,当事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素质的行为。其中的“其他主动性不安全行为”包括违反上岗身体条件、违反上岗规定和不按规定使用安全护品等三种行为,故共有六类不安全行为。1.2不安全状态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是指在施工场所和施工作业项目中存在有事故的起因物和致害物、或者能使起因物和致害物起作用(造成事故和伤害)的状态。这里所讲的施工场所状态为施工场所提供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状态,包括涉及安全要求的场地(地面、地下、空中)、周围环境、原有和临时设施以及使用安排状态;作业项目状态为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施工时的状态,包括施工中的工程状态,脚手架、模板和其他施工设施的设置状态和各项施工作业的进行状态等。1.3起因物和致害物 施工安全事故的起因物是指直接引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而致害物则是指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直接造成伤害发生的物体或物质。 起因物和致害物的存在构成了不安全状态和安全事故隐患,不及时发现并消除它们时,就有可能引发或发展成为事故。而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对起因物和致害物的分析确定工作,又是判定事故性质和确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1.4伤害方式 施工安全事故的伤害方式是指致害物作用于被伤害者(人或物)的方式,其包括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部位和后果。对人员伤害的部位为身体的各部(包括内脏器官),伤害的后果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而伤害作用发生的方式则有以下18种:(1)碰撞;(2)击打;(3)冲击;(4)砸压;(5)切割;(6)绞缠;(7)掩埋;(8)坠落;(9)滑跌;(10)滚压;(11)电击;(12)灼(烧)伤;(13)爆炸;(14)射入;(15)弹出;(16)中毒;(17)窒息;(18)穿透。 对伤害方式的研究:一可,改进和完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的品种和使用;二可,相应加强针对那些没有适用安全护品的伤害方式的安全预防和保护措施。 2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及事故征兆 2.1施工安全隐患的构成和类别2.1.1施工安全隐患的构成 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事故的5个基本因素中,由于致害物和伤害方式一般只有在事故发生时方能表现出来,因此,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和起因物存在时,就构成了安全隐患,其构成方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不安全状态+起因物;第二种:不安全行为+起因物; 第三种: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2.1.2施工安全隐患的类别 施工安全隐患的类别主要有以下两种划分方式: (1)按施工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划分,即按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的严重程度划分。我们可将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以下三级: a.重大安全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包括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导致发生二级以上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安全隐患; b.严重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死亡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包括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导致发生四级至二级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安全隐患; c.一般安全隐患:可能导致发生重伤以下事故的安全隐患,包括可能导致发生未列入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各类安全事故的隐患。 (2)按安全隐患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种类划分一般可划分为以下种类:a.用电事故安全隐患;b.火灾事故安全隐患;c.坍塌事故安全隐患; d.施工机械和设备倾翻、倾倒事故安全隐患; e.自升(滑升、提升、爬升)式整体施工装置(模板、脚手架、工作台等)坠落和失控事故安全隐患; f.窒息和中毒事故安全隐患(包括危险或不良施工场所与作业环境、毒气和有毒物品的存在等); g.高处作业和交叉作业伤害事故的安全隐患; h.安全防护设施、护品的配置与使用不到位的安全隐患;i.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事故安全隐患;j.预防灾害措施不到位事故安全隐患。2.2施工安全事故的征兆 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之前所显示出的即将或可能要出事的迹象称为事故的征兆。如能及早地发现并及时采取应急排险措施,则有可能阻止事故的发生;即使不能阻止其发生时,也可以及时撤出人员和采取应急保护措施,减轻事故的伤害和损失。因此,事故征兆是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性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事故的征兆通常出现在事故的起因物开始起动到事故发生的这段孕育和发展的时段内,但也有相当多的事故是突发性的,如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和触电伤害等,几乎没有孕育过程,因而即使有征兆,也很难及时做出应急反应。一些涉及面大、且伤害和损害也严重的事故,如各类坍塌、倾翻、破坏事故,一般都或长或短地存在着相应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从而显示出某种事故征兆。研究、认识和掌握这些征兆,具有重大作用。 2.3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2. 3.1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 从上所述我们可知,安全事故的5个基本要素形成了安全事故隐患的3种构成方式。在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下,起因物开始启动,向三期安全事故征兆发展;在未能及时发现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情况下,则发生施工安全事故。这就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的内在规律。 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也就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中产生,可以分为前期预防、中期消除(隐患)和晚期应对(征兆)。前期预防的任务是“四消除一保护”(消除不安全状态、消除不安全行为、消除起因物、消除致害物的存在和针对伤害方式进行保护);(下转第408页)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探析 孙志勇 (宁夏灵州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安全事故要素并蕴育发展的结果,在未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安全事故要素,或者阻止其蕴育和发展的情况下,则事故必将发生,这就是由其内在规律性所决定的安全事故发生地必然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内在规律;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孙志勇(1983—),男,汉族,宁夏吴忠人,2002年毕业于宁夏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助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工程管理。 ○建筑与工程○374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2010年01月29日13:54 点击:[92]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是对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依据。调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1名词、术语 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2事故调查程序 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 2.1现场处理 2.1.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2.1.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2.1.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2.2物证搜集 2.2.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2.2.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2.2.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2.2.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2.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2.3.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a.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b.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c.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d.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e.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3.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a.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b.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d.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e.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f.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分析

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分析 提要:本文从观念、管理、技术、作风和心理五个方面分析了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和原因。 关键词: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 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是军交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部队全面建设,促进部队安全稳定重要举措。引起车辆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军车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探索军车交通安全事故规律,对于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观念原因 从目前情况看,消极保安全已成为制约部队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高的一个”顽症”,是一个人们潜在的观念。一些单位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拘泥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明哲保身消极防范,该出的车不出,该训的科目不训,造成驾驶员技术回生,分队执行任务能力下降,增大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建设。 (一)消极保安全的表现。一是慢行保行驶安全,认为行车越慢就越安全。二是少出保总体安全,压缩训练时间和训练课目,减少出车量。三是优选保局部安全,就是把各部队优秀的司机都集中在一起进行任务,技术一般的司机得不到锻炼。 (二)消极保安全的后果。一是贻误战机。这种慢行保安全观念,首先会使部队不能提前到达目的地,而且还会延长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二是水平分化。优选司机执行任务的做法,使技术术差的司机很少得到锻炼的机会,产生严重两极分化,使得安全形势更加恶化。三是堵塞交通。慢行时候车速过低,在通过比较繁忙的地段时,造成堵车、超车的机会多,干扰交通,十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四是引发故障。车辆少出、少用或者是封存车辆,会因为保养不及时而使车辆出现故障;当车辆慢行的时候,车辆的工况都是处在不良状态,会造成车辆性能恶化,从而引起事故。 二、管理原因 (一)派车无原则。有些单位对什么样车能派,什么样的车不能派认识不足,有些单位不派车管助理员或者派了却形同虚设,不能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原则问题上经常开“绿灯”,可能使带“病”车辆和带“病”驾驶员出车,造成事故隐患。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第一条发生事故应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工作,成员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车队有关负责人员组成。 第二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三条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车队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四条事故调查组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五条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第六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七条事故调查组应当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三)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四)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五)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八条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九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发生,应当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事故发生,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公司和职工的监督。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是对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依据。调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1 名词、术语 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2 事故调查程序 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 2.1 现场处理 2.1.1 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1.2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2.1.3 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2.2 物证搜集 2.2.1 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2.2 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2.2.3 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2.2.4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2.3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2.3.1 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a.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b.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c.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d. 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e.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3.2 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a. 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b. 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c.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d. 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e. 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f. 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g. 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2.4 证人材料搜集 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2.5 现场摄影 2.5.1 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煤矿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律解析(新编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 律解析(新编版)

煤矿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律解析(新编 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经过对大量事故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事故其实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煤矿生产属于高危行业,我们不妨根据事故发生的“五多一少”规律的提醒,巧妙地加以利用。 交接班时多。交接班时,上一班人员往往急于下班,工作往往粗心大意,对安全生产的认真度降低,因为重视不够,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刚上班的人员对情况不熟悉,尤其是对上一班埋下的隐患不太清楚,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管理者管理盲区也是事故诱发的因素之一,因为在这个阶段,个别管理者下井晚,升井早,存在管理真空,导致事故发生。 重大节日多。元旦、春节、中秋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员工非常重视,因而也就可能造成应酬多,休息不好,精力分散,导致上班时不能全力以赴。 倒班时候多。很多煤矿执行的是10天倒班制度,因为生物钟的惯

事故调查及处理管理规定

事故调查及处理管理规定 有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你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开了一个好头,为开始事故调查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事故调查过程是事故调查工作的主要容。一般的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包括现场处理、现场勘查、物证收集、人证问询等主要工作。由于这些工作时间性极强,有些信息、证据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消亡的,有些信息则有着极大的不可重复性,因而对于事故调查人员来讲,实施调查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把握住每一个调查环节的中心工作,才能使事故调查过程进展顺利。 一、事故现场处理 事故现场处理是事故调查的初期工作。对于事故调查人员来说,由于事故的性质不同及事故调查人员在事故调查中的角色的差异,事故现场处理工作会有所不同,但通常现场处理应进行如下工作。 1.安全抵达现场 无论准备如充分,事故的发生对几乎任人都是一个意外事件,因而要顺利地完成事故调查任务,首先要使自己能够在携带了必要调查工具及装备的情况下,安全地抵达事故现场。越是手忙脚乱,越容易出现意外。在抵达现场的同时,应保持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 2.现场危险分析 这是现场处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只有做出准备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防止进一步的伤害和破坏,同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现场危险分析工作主要有观察现场全貌,分析是否会进一步危害产生的可能性及可能的控制措施,计划调查的实施

过程,确定行动次序及考虑与有关人员合作,控制围观者,指挥志愿者等。3.现场营救 最先赶到现场的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可能地有救幸存者和保护财产。作为一个事故调查人员,如果有关抢救人员,如医疗、消防等已经到位且人手并不紧,则应及时记录事故遇难者尸体的状态和位置并用照相和绘草图的式标明位置,同时告诫救护人员必须尽早记下他们最初看到的情况,包括幸存者的位置,移动过的物体的原位置等。如需要调查者本人也参与营救工作,也应尽可能的做好上述工作。 4.防止进一步的危害 在现场危险分析的基础上,应对现场可能产生的进一步的伤害和破坏采取及时的行动,使二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尽可能小:这类工作包括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生成或蔓延,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或释放,防止易燃易爆物质或气体的生成与燃烧爆炸,防止由火灾引起的爆炸等等。 多事故现场都很容易发生火灾、故而来回防护,以保证所有在场人员的安全和保护现场免遭进一步的破坏。当存在重的火灾危险时,应准备好随时可用的消防装置、并尽快转移易燃易爆物质,及时格罅任可能引起明火的行为。即使是使用抢救设备等都应在肯定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应尽快查明现场是否有危险品存在并采取相应措施。这类危险品包括放射性物质,爆炸物,腐蚀性液体、气体,液体或固体有毒物质,或细菌培养物质等。 5.保护现场 这是下一步物证收集与人证问询工作的基础。其主要目的就是使与事故有关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 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

触电事故规律及其原因分析示范文本

触电事故规律及其原因分 析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触电事故规律及其原因分析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家用 电器不断进入千家万户, 农电事业也随之迅猛发展, 农村用 电量急剧增大。这本是好事, 然而, 由于多种不利因素导致 了触电事故的发生, 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减少因触电事故引 发的经济赔偿官司, 作为电力部门应当研究触电事故的规 律, 以便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根据统计分析, 从发生率上看,触电事故有如下规律: (1)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低压电气设备远 多于高压设备, 一般人员与低压设备触机会较多, 且又相对 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2)农村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农村设备简陋, 安全用 电知识普及也比较差。

(3)六、七、八、九月份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多汗, 触电危险性较大; 还由于多雨、潮湿、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以及这段时间某些地区是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 以致触电事故多。 (4)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 工作条件较差, 容易发生故障,而且不少是在人的紧握之下工作。 (5)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电气接头、插销、开关等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 电气可靠性也较低, 尤其是乱拉乱接更容易出现故障, 造成人身触电。 (6)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 由于这些行业存在潮湿、高温的生产场所, 移动式电气设备和金属设备多。 (7)青、中年人以及非电工触电事故多: 这些人往往是主要操作者, 电气安全知识又相对不足。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是对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依据。调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1 名词、术语 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2 事故调查程序 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 2.1现场处理 2.1.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1.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2.1.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2.2物证搜集 2.2.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2.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2.2.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2.2.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2.3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2.3.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a.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b.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c.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d.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e.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3.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a.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b.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d.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e. 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f.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g.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2.4证人材料搜集 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2.5 现场摄影 2.5.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021版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2021版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71

2021版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事故的发生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通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安全专业人员已总结出了很多事故理论,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事故统计学规律等。事故的最基本特性就是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和可预防性。 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

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 4)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事件事故)调查和处理管理制度

事件(事故)调查和处理管理制度第一条对发生的事件(事故)及时进行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防止类似事件(事故)的重复发生,并最大可能地降低事件(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员工、所属区域内承包商及其他人员发生事件(事故)时的报告、调查、处理、统计分析和防范措施等作业。 第三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Q/SG EHS1000—2013 《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 《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四条术语和定义 (一)事件 发生或可能发生与工作相关的健康损害和人身伤害(无论严重程度),及死亡的情况。 (二)事故

发生人身伤害、健康损害和死亡的事件。 ——微伤事故: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但损失工作日小于1日的事故。 ——轻伤事故:指损失工作日1个工作日以上,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受伤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导致人体功能障碍长期存在的,劳动力有重大损失的失能伤害事故。 一般而言,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为重伤事故: a.经医生诊断已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b.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抢救的; c.人体的要害部位严重烧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烧伤、烫伤面积占全身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的; d.严重的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部位因受伤引起的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e.眼部受伤较重有失明可能的; f.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指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曲的残废可能的; g.脚趾轧断三趾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残废可能的。 h.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胸膜的。 ——死亡事故:指事故发生后当即死亡(含急性中毒死亡)或负伤后在30天内死亡的事故。死亡的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004-25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分析处理 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了贯彻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事故后“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等规定。遵照国家颁发的有关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进程中,突然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产终断的意外事件。凡发生事故,无论产生的损失结果如何,都必须逐级上报,并进行分析、处理、采取防范措施。 2、凡发生事故、当事人、知情人或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向领导报告,事故报告要真实、准确、及时。 3、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者或现场人员应当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必须立即组织人员,

(精编)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精编)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典型事故进行分析深化对事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 案例一x分厂高空坠落事故 一.事故概述 201x年x月x日15时30分,x分厂安排直氰工段一班人员加班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氰化钠大库到直氰氰化钠小库之间的氰化钠输送管道。一班班长寇某某在班后会上布置了协助直氰维修班架设管道任务,并指定氰化岗位操作工王某某去氰化钠大库至直氰化钠小库之间的空中桥架上协助吊装氰化钠输送管道。16时左右,王某某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在未挂好安全带情况下直接上到空中桥架北端作业,导致本人从桥架上坠落至地面(桥架距离地面高度4米)。后送市中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王某某腰椎受伤。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王某某违章作业冒险翻越制酸二段酸浸备用槽顶部护栏且未挂好安全带时直接上到空中桥架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运转一班班长寇某某在高空作业前没有按照制度办理高空作业票证,没有制订相应安全防范预案; 2、分厂安全员屈某某对本单位高空作业票证监督不到位; 3、分厂未落实票证管理制度对高空作业疏于管理。 (三)、事故的性质 这是一起因违章操作引发的高空坠落事故。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x分厂立即组织学习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并将组织学习情况于x月x日前上报安环科; (2)x分厂立即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本着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通报事故案例提出防范措施,并将会议情况于x月x 日前上报安环科。 (3)各生产单位要查遗补漏居安思危,利用班前班后会学习安环科下发的201x年第xx号通知内容,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做好安全作业票证的办理、审核、建档工作。 (4)分厂应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1)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 一、调查准备工作 1、赶赴事故现场。 接到事故报告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分线管理的原则,其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与前期事故调查,并初步确定事故等级、类别和事故原因。 2、依法组建事故调查组。 调查组牵头单位向同级政府呈报《关于成立××事故调查组的请示》文件。请示文件应当载明事故基本情况、拟定的调查组牵头单位、调查组组长、调查组组成单位和邀请单位。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员组成,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成立调查组的请示文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或领导签字同意)后,调查组牵头单位向事故调查组各成员单位和邀请单位发出《关于成立××事故调查组的函》,函告有关调查事项。 3、立案。 牵头单位明确主办人员,由主办人员填写《立案审批

表》,并由相关领导签署审批意见。 4、制定事故调查工作方案。 调查组牵头单位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制定事故调查工作方案,明确调查组织分工、调查组工作职责、各调查小组工作任务和调查工作要求。 5、召开事故调查组第一次会议 调查组组长主持召开事故调查组第一次会议。会议通报事故发生基本情况,抢险救援情况,宣布调查工作方案,明确各调查组成员分工和。 任务,调查组组长对调查工作提出要求。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 二、事故调查取证 6、组织事故现场勘察,提取相关物证。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派员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向当事人或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经过情况。提取事故现场存留的有关痕迹和物证(致害物、残留物、破损部件、危险物品、有害气体等),封存与事故有关的物件,并用摄影、照相等方法予以固定。对无法搬运或事故发生单位确需立即使用的物件,由勘察人员现场认定,并由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当场签字认可后,交付事故发生单位或相关单位保管或使用。 根据现场勘察和现场取证情况,绘制事故现场有关图

冲压事故的发生规律与预防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187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冲压事故的发生规律与预 防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冲压事故的发生规律与预防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冲压事故的分类 冲压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在设备日趋复杂、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的今天,可按下面三点来分类: ①在凸模和凹模之间(作业点)发生的; ②由压力机的飞轮或送料装置造成的; ③在材料和设备的保管运输时发生的。 其中第①类事故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冲压事故,它所占的比率最大,第②、③类事故一般可通过良好的设备设计、维护和生产现场管理加以避免。所以下面的讨论以研究第①类事故为主。 二、冲压事故的分布规律 据国外有关资料介绍,在冲床上出现的人身事故

比一般机械行业高三倍。在冲压车间每年有20%的工人受伤,平均停工时间12天,其中伤手50%,伤眼20%,伤脚8%。 这方面未见国内的统计分析材料,本人认为,正是由于对冲压事故发生规律缺乏明晰统一的认识,才导致了政策和措施上的混乱: 例如,在八十年代初,由权威单位出版的《开式压力机设计》中有这样地说法:“对于16吨以下的压力机(冲床),因为启动以后滑块很快到达下死点,手来不及进入模具,所以是安全的,……”这可能是造成八十年代研制“冲床安全装置”均遭失败的硬伤之一。 在不少版本的《冲(剪)压作业安全技术培训教材》中,都有这样的规定:依据冲模的技术安全状态,在上、下模板正面和后面应涂以安全色以示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