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分析
女性形象分析

《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女性形象探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

内容摘要自古以来女性就被社会所忽视,女性一直是男性的附属品,在生活中也是受到各种各样的摧残。本文通过对30年代小说《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三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探析,展现当时社会不同女性的生产状态,通过女性形象价值的探析,有助于加深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了解,希望通过对他们的悲剧人生的启示,唤起当代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关键词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女性形象

《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同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家族小说,都深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影响,且写作的时代背景也基本相同,反应的社会现实和塑造的人物也有很多共同性,具有合并研究的价值。巴金的《家》以2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庭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创作完成于1938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在在家庭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五四”运动、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发表于1926年。作品描写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冷清秋和内阁总理的儿子金燕西的恋爱及婚变的故事,写出了金、白两大豪门家庭内部矛盾的激烈冲突,和北洋军阀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在“金”和“粉”的奢华后面,名门世家终将走向衰落。

本文通过对《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三部小说女性形象的探析,展现出当时社会不同女性的生存状态;并从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两方面对女性形象价值进行探析,有助于加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了解,希望通过对她们的悲剧人生的启示,唤起当代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一、《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中的女性形象

在《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这三部小说中,塑造了性格、人生道路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家》中主要描写了瑞珏、梅、琴、鸣凤、陈姨太等5位女性形象。《京

华烟云》中主要女性形象有木兰、莫愁、姚太太、曾太太、桂姨、素云、曼娘、红玉、银瓶等9位女性。《金粉世家》中主要有清秋、佩芳、玉芬、慧厂、敏之、道之、润之、梅丽、金太太、翠姨、二姨太、冷太太、秀珠、小怜等14位女性形象。以下根据这些女性形象的人生走向,拟把她们分为旧式女子形象和新知女性形象。

(一)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旧式女子形象

在《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三部小说中,创作了为数众多的旧式女子形象,她们都是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这些女性都是传统女性,她们背负着最沉重的封建枷锁,她们觉醒很慢的人,可以说她们不但不觉醒,而且还情愿做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比如《家》中具有奴隶性格的陈姨太、瑞珏、和鸣凤;《京华烟云》中的姚太太、曾太太、曼娘、银瓶;《金粉世家》中的金太太、佩芳和小怜。针对以上女性形象,三部小说都描写了许多像曾太太、姚太太、金太太这样的封建大家庭太太形象,但鉴于作者对这些太太描写着墨不多,且多为片段性的描写,因此本文未对旧式女子形象中的太太形象进行分析。而主要对少奶奶和丫鬟两类形象进行分析,这些女子没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没有了生活的自由,只能任人摆布过着木偶般的生活,她们都是典型的旧式女子,是被封建礼教伤的最深最彻底的人,是封建旧礼教、旧道德下的牺牲品。

1、少奶奶形象

《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三部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有许多少奶奶形象,例如《家》中的瑞珏;《京华烟云》中孙曼娘、牛素云;《金粉世家》中的吴佩芳、样慧厂、王玉芬等,下文主要对典型的旧式少奶奶形象进行分析。

瑞珏是《家》中高觉新的妻子,她是一个温柔敦厚、善良的少奶奶。她体贴丈夫爱护弟妹,同情宽容别人。她有着“亲切而丰满的面庞灵活而充满善意的大眼睛”,使人“不觉从心底浮起了好感”,她在高家上自老爷、太太,下至仆役、婢女,都说她是好人。她在勾心斗角的家里,处处守礼仪、处处逆来顺受,默默吞咽苦果。在这牢笼似的家里,瑞珏的善良、宽容、忍让并没有让自己带来平静和幸福,相反却纵容了那些伪君子、刽子手的长辈们更加肆无忌惮的迫害她,以至把她推上绝路。当高老太爷死时,瑞珏正在待产。但陈姨太等人搬出血光之灾的鬼话,迫使觉新将瑞珏迁到城外阴暗潮湿的房里生产。当瑞珏得知这个消息时,她“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善良、软弱的瑞珏,别人已经把她往绝路上赶了,她还在认为自己的命不好,她唯一反抗的表示就是她的哭声,最终她被一道封建礼教的门

隔着,死于难产。

同样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为了冲喜嫁给曾平亚的孙曼娘,是《京华烟云》中典型的节妇形象。曼娘天生丽质,她自小受传统教育,在女人的德、言、容、工四方面都得到了严格的训练。可惜的是,她自小失去父亲,长期寄住在曾家,更限制了她自我性格的发展与表现,结果成了一个牺牲品。她遵守道德,以为一旦订婚,自己的生命就同对方生生死死地连结在一起了。因次,当平亚生命垂危时,曾家提出以结婚来冲喜时,曼娘没有一点为难的表示,甚至说:“活着是曾家的人,死了是曾家的鬼”。就这样匆忙地了结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在婚后几天,平亚病亡,曼娘也就成为一个从未沾过男人身的年轻寡妇了。守寡自然是个困苦的事,但她时时克制约束自己,彻底打消了再嫁的念头。可悲的是,曼娘苦苦地守了同十年,后来在躲避战乱时却未能逃脱日本侵略军的魔爪,给她洁净一切的身体留下了污秽,曼娘悲剧地结束了自己凄凉的一生。这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造成的悲剧。这也有力地说明,在一个动乱的年月,试图断绝外界的一切纠纷而求自我道德和性格的实现是多么地不容易。尽管她自以为以“善”待人处世,可是“善”却不一定就在善报。曼娘这个形象曾使人对她产生不少美感,可长久给人留下的却是深的伤痛。

《金粉世家》中的大少奶发奶吴佩芳是典型传统教育的女子,也是名门望族家的小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下,嫁入金家,与丈夫金凤举的感情并不好,丈夫在外娶了小老婆,又置办了一个小家,佩芳虽心有不甘,但却不敢拿丈夫怎么样,只能在婆婆那告丈夫的状,致使丈夫更加讨厌她,终日独守空闺。佩芳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嫁入门当户对的金家,作者通过这些被封建束缚的女子形象描写,揭开了封建官僚2上层奢侈生活的遮盖布,揭露了封建官僚的黑暗腐朽,从而在客观上也一定程度的反应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上层社会的面貌。

瑞珏、曼娘和佩芳本是封建家庭中美丽温柔、仁爱大度的少奶奶,但她们同样成了封建礼教的祭品,使人在同情之余又生了无限的感叹和遗憾。她们是中国旧式典型的女子形象,自小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不敢越雷池一步。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性格中的奴性注定了她们命运的不幸,早已铸就了她们生存的凄苦,纲常的残忍牵制了她们追寻幸福的权利。这些女子已经不是被当作一个生命而存在,而是被当作无生命的物质,她们没有地位,没有追求人生幸福的权利,她们被封建残酷奴役着,但却从不知反抗。

2、丫鬟形象

历史上,丫鬟就是遭受深重苦难的悲惨阶层,她们生命有如草芥,毫无做人尊严。在

旧社会里,丫鬟不被当作人来对待,她们是奴仆,是能够被标价、用来交易的商品,自古以来,丫鬟就是悲惨的下层人。

《家》中鸣凤是高家买来的婢女,聪明、漂亮、还认得字,在高公馆里任劳任怨地工作了七八年,“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成了她生活里重要事情和平凡生活点缀。她从不知道也从来没想过去探究自己的苦难是谁造成的。她被灌输的思想就是“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这些都是命里注定的,所以她一直忍受着,不曾抗争过。但作为一个年轻的少女,她也有自己的梦想,她最美的幻想就是自己也像她服侍的小姐一样,享受那些“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和温暖的被窝,”受着大家的宠爱,最后和俊美的少爷成家过幸福的生活。纯洁的爱情鼓舞着她,给了她许多美妙的幻想,使她暂时忘却了现实里的一切,期待并祈祷有一天觉慧会把她从污泥中救出来,让她成为一个人的忠顺的奴隶,那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了。然而事与愿违,高老太爷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把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了,鸣凤苦苦哀求主人不得,在所有希望都落空之后,为了摆脱被摧残的痛苦的未来,她带着真挚的情感、清白的身子和深深眷恋跳进了湖水里,只留下凄惨哀叫的余音渗透了高家的整个黑夜。鸣凤的悲剧在于她根本不知道造成她的悲剧是封建的专制和礼教,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和驯化,把一切的不幸都归之于命运而逆来顺受,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把自己的求生希望寄托在神明、主人和觉慧等人的身上,而不曾想过要做回自己的主人,争取自己的幸福。她最大的愿望、最美的理想就是做觉慧一个人的奴隶,一辈子服侍他,这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剧。鸣凤这个形象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她做了这个表面上还很平静的绅士家庭的无辜的牺牲品,却到死也没有觉悟。

银瓶是《京华烟云》中姚家的度鬟,与木兰的大哥姚体仁相爱。姚家当然不能让一个丫鬟做他们姚家的少奶奶,便百般阻挠,最后体仁迫于家庭压力去了香港,而银瓶也逃离了姚家,追寻着体仁而去,在香港与体仁结合并产下私生子,在姚家知道后,姚家找回体仁,并且要回了孩子,在失去了爱人与孩子的双重打击之下,银瓶自杀了。身为一个丫鬟,地位低人一等,但是银瓶却能大胆的追求爱情,在封建家长的打压下,并能果敢地于体仁私奔,但她并不知道,像她这样一个女子,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之下,是不可能会拥有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带给她的到头来还是摆脱不了的伤痛。

《金粉世家》中的小怜是佩芳的陪嫁丫头,大少爷几次调戏她,也只能默默忍受,因此佩芳欲把她送给七少爷燕西,作为一个丫头,可以被主子送来送去,不能有半句怨言,在逼不得已的情况,小怜跟爱人私奔,到日本流亡去了。

封建礼教这个牢笼扼杀了这些女子年轻的生命,她们沦为了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三部作品中的少奶奶和丫鬟,虽然她们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但是她们的共性,是骨子里的奴隶性格,这种奴隶性格使她们不知争取去做一个独立的、新的人。就像瑞钰、曼娘、鸣凤等这些女子,她们被封建礼教、旧道德牢牢束缚住,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切天注定的思想,使她们成为了美丽的流行,过早的陨落了。

(二)封建礼教下的反抗者——女性形象

在五四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新知女性,三部作品在塑造了旧式女子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许多具有反抗精神的新知女性,虽然数量不多,但都具有典型意义。例如《家》中的琴,《京华烟云》里的姚木兰,《金粉世家》中的清秋。她们不向恶势力低头,她们向封建势力进行反抗,冲破封建门第的束缚去追求自由的爱情,但是她们也终究没有逃开命运的捉弄,再次沦为了时代的悲剧。

与觉民相爱的张蕴华(琴),是新知女性的典型,也算作是《家)中的一个希望。她聪明美丽又富有反抗性,是深受“五四”思想启蒙而觉醒的封建家庭中的知识女性。她为自己争取了进学堂受教育的机会,又同觉民一起反抗封建专制的束缚,追求恋爱婚姻自由,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她比其他女性的进步性就在于她不仅敢于反抗,而且她的反抗已从自发上升到了自觉。她曾对觉慧说:“我的事情应该由我自己决定,因为我跟你们一样,我也是人。”“我要做一个人,一个跟男人一样的人。”[6]为了争得做人的权利,她拿起了个性主义的思想武器,坚决地叛逆了封建的束缚,勇敢地和觉民走在了一起。但琴并非就是一位彻底反封建的勇士,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千金大小姐的琴本身就是矛盾的。她一方面受“五四”新思想的影响,积极写文章鼓励青年人抗争,鼓动女青年剪发;另一方面自己又受传统观念的熏染和礼教的约束,她不敢亲自实践,她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勇气。而且在她身上还有许多大小姐的性格特点,对穷苦人也非常的冷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琴也是一个悲剧形象,她既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因袭着封建传统的重负,而且她只在追求爱情上反抗的比较坚决,满足于暂时获得的个人幸福,却没有进一步去谋求经济和人格的独立,没有认清真正的自由解放是解构整个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那么当强大的封建权利机制进行围攻时,她是否还有勇气做命运的抗争,而不是依附于觉民或回到传统中去呢?所以琴的未来无论如何,她自身的矛盾已为这个形象蒙上了悲剧的色彩。

《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嫁给了曾荪亚,木兰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美质的女性形

象,少女时代,木兰爱上了孔立夫。尽管受到当时礼俗的约束,木兰没有想立夫表白她内心的爱慕之情,但她却爱的真挚,爱得凄迷,更是爱得深厚,她把这种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当立夫写了几篇抨击军阀混战社会黑暗的文章而被捕时,“爱”使她完全抛弃了平日的矜持和稳重,丰富炽热的情感如同火山爆发,终于使原本顺从礼俗的木兰成了一个反抗者,冒着牺牲生命和失贞的危险深入虎口,去营救立夫。木兰的勇敢,是她性格内性情向世俗的一次挑战,是木兰对于传统观念,对社会礼俗的义无反顾的反叛。虽然爱着立夫,但她还是依从父母之命,把自己嫁于荪亚,可以说她的婚姻完全是建立在家族利益的基础上,这也造成了她充满悲剧性的人生。

《金粉世家》中冷清秋这个角色已不同于传统的悲剧人物形象,她的身上既有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平等婚姻的理想,又有传统女性渴望嫁入豪门的庸俗愿望。既有自觉的反抗意识,又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与无助。冷清秋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平民之女,她生有令金燕西神魂颠倒、渴望据为己有的清纯、美丽,同时也富有才气,受过新思想的熏陶,而这正铸就了她命运的急剧起伏变化。金燕西平日看惯了“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矫揉造作”[8]的女子,猛然见到个这么清纯、亮丽的女子,不禁动心。但是清秋缺少“五四”现今青年所具有的对封建礼教乃至整个封建制度大胆叛逆的热情的勇敢行动,因而使她迟迟不能从旧思想的枷锁中挣扎出来,她想成为一个贤妻良母,但同时她有希望保住自己的独立人格。金燕西的冷漠时时伤寒着她的自尊,她感到痛苦,“女子屈服于金钱势力,实在可耻,做了纨绔子弟的妻妾,真是人格丧失。”[6]她要另找出路,想到了离婚,重获自由她傲然宣布“我为尊重我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去向他求妥协,成为一个寄生虫。我自信,凭我的能耐,还可以找饭碗吃;然找不到饭吃,饿死我也愿意。”[7]燕西性格上的复杂,情感上的游移不定,也注定了金冷爱情的悲剧。金冷的婚姻失败了,清秋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了金家,他的苦难命运不禁让人唏嘘。

尽管琴、木兰、清秋是受过新思想教育的新知女性,但在传统宗法制社会中,女人没有社会地位,男性社会可以按照个人和社会需要对女性随意整合、塑造,他们无法与被封建礼教思想充斥的社会相抗争,封建礼教就像束缚在他们身上的一根绳子,他们越是挣扎,绳子收的就越紧,直至窒息。

女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女子在受歧视中长大成人,接着被戴上了“三从”“四德”的枷锁,尤其是“三从”,使女人一生的三个阶段都没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在这三部小说中旧式女子沦为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尽管作品中也塑造了新知女性形象,但是他们仍没有逃开命运的捉弄。

《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女性形象的价值

《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这三部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命运实质上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影射,历史带给女性的身心枷锁是一根由政治、经济、传统合成的锁链,节节相连,环环相扣。他们依附男性,甘愿牺牲,取缔自我。于是,不论生存环境如何千变万化,文明如何进步,他们总是重复历史为他们选定的角色,终其一生为男性而哭泣,他们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下面就通过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两方面对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价值进行探究分析。

(一)思想价值

现代文学中这些女性形象“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女人的期望和控制,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在文学中折射;另一方面它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存于人类的历史之中,使之逐渐成为人类的常规文化心理”。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是一种男性为本位的文化,在传统社会不仅承受了男性所承受的一切,而且还被“三从四德”之类的古规“女训”所节制。描写女性的苦难,把女性的身体作为被种种压力冲击的对象,特别是写节烈、礼教等对女性的残害就成为许多作家的选择。

女性在家族中是被歧视的,甚至更像一个玩偶!而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也正是封建宗法同志的君主。在女性悲剧的形成过程中,不能排除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悲剧性的婚姻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家长对子女的婚事的包办和对子女支配权,是封建主义家长统治的一项内容和一种表现形式,女性则是封建婚姻制度最大的牺牲品。

(二)审美价值

悲剧之所以成为悲剧。也就是说,构成悲剧的矛盾冲突和促使悲剧人物陷入悲剧状态的性特征。悲剧实际上是表现痛苦和灾难的,是表现人生不幸的。这三部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特色,是着眼于社会现实的悲剧、世俗观念的悲剧。作者笔下女性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情感的碰撞,推向了极致。一方面这些女子,无论身份、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怎样的不同,都在传统与现实、归顺与反叛中挣扎煎熬,女性的温良、坚韧、对于人生的追求,都通过各种感性形式形式在作品中得到较好表现。另一方面,如芹、清秋、这些内心飞反叛传统,飞反叛封建家长、反叛社会、将追求自我、救赎自我的意向变成坚实可行的行动,这些又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重重胶着、冲撞。女性形象价值,在这三部作品中主要通过悲剧性审美意来表现,本文所飞飞分析的女性形象多聚有浓郁的悲剧特色,凝结着

女性的血泪辛酸。《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三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悲剧结局,表现出了作者的悲剧审美心态,女性形象的审美意涵有着浓郁的悲剧美。

在《家》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悲剧女性形象,这些个性鲜明的具有悲剧审美价值的女子形象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文学艺术的殿堂,而且通过他们可以把封建专制社会对人性压抑和对人的尊严、人格、生命的摧残揭露得更深刻。《京华烟云》中,无论是女主人公木兰还是曼娘都没能摆脱命运的悲剧,从这几个人物描写中透露除了林语堂所表达的一种宿命人生的悲剧性特征,使得整个小说弥漫着悲剧的审美意蕴。而张恨水在《金粉世家》中则是着重新塑造了冷清秋这一具有悲剧美的女性形象。巴金别林斯基说:“悲剧性包含心灵的自然爱好和责任概念的冲突中,在由此而生的斗争中,也就是在胜利的失败中。”三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悲情女子,虽然造成她们悲剧的原因各异,但在一个基点上却是共同的:她们都为追求幸福的爱情而和封建礼教及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导致了她们的悲剧命运。

以上是对女性形象价值的研究,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透过这些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使人们看到了旧社会女性的生活命运及人生遭遇。同时通过形象价值的探析,希望唤起当代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20世纪30年代的,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作家们精心刻画着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家》、《京华烟云》、《金粉世家》三部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她们出身不同,人物命运各异,本文通过对旧式女子形象和新知女子形象的探析,进而对女性形象的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些女性形象或是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或是作为作者批判社会的有力证据,但唯一相同的就是她们都没能逃开当时的旧社会给她们身心带来的迫害,封建传统的伦理观念、道德品质像把无形的锁把她们牢牢困住,无法摆脱命运的悲歌!

注释: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67.

[2]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98.

[3]林语堂.京华烟云.[M]上海:代文艺出版社,1987:245.

[4]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30

[5]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66

[6]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88.

[7]张恨水.金粉世家.[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278.

参考文献:

[1]巴金.随想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巴金.关于激流创作回忆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3]汪应国.巴金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1985.

[4]金涛.巴金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表现艺术.[M]湖北:湖北民族学院出版社,1998.

[5]方锡德.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巴金.谈自己的创作—谈家、春、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7]沈永宝.林语堂批语文集[M].广东:珠海出版社,1998.

[8]林如斯.关于京华烟云[M].上海: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

[9]金钟鸣.京华烟云序[M].上海: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

[10]林语堂.林语堂自传[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11]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12]张伍.忆父亲张恨水先生[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

[13]张恨水.金粉世家.[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

左传中女性形象分析

学号:2012040010 《左传》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杨润瑾 年级 2012级 学院文学院 系班汉语言文学一班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年11月

《左传》中的女性形象 杨润瑾 摘要: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女性形象,左传中的女性也很有其特色,《左传》中,作者所描写的贵族女性形象也不少,有一些是睿智而富于远见的佼佼者,而另有一些则是属于骄纵淫乱的,此外,还有不少妇女形象的出现是春秋时代封建婚俗的具体印证。通过对这些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的分类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左丘明当时对妇女的态度,还可以从中透析出一些文化意蕴。 关键词:女性形象,文化意蕴 一.《左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1.具有政治家素质和强烈爱国思想的女性 《左传》中描写的妇女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出身贵族,当她们以自身独有的地位与身份介入政治生活时,便以其各自的性格品质,呈现出各自特有的精神面貌。[1] 楚武王夫人邓曼是一位能详推天道、利贞之义的优秀女性。《左传》桓公十三年记载,楚大夫屈瑕将攻罗国,斗伯比观其骄而知其必败,请求武王“济师”(增援军队)。武王拒绝了,回宫后将此事告诉了夫人邓曼。 邓曼曰:“大夫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国。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2] 邓曼并未亲临军前,却能知莫敖之因前役之胜而骄矜;由斗伯比“济师”二字而知其本意非为增兵,而是请楚王安政固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邓曼对朝廷大臣的了解,更深一层明了她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及其识人之明。同时,解释斗伯比之言,也正是阐述她自己的政治观点:政为军本,政治稳定是军事胜利的根本之所在。并且还对如何固本安民做了具体表述:以诚信安抚百姓;以恩威并施驾驭群臣。经历代君王治世之实践,无不证明邓曼见解的正确与高明。 庄公四年春,楚武王将讨伐随国,行前感到心神不宁,告之于邓曼。 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3] 她从物满而亏、物盈而荡的自然之理,推断出楚武王福禄已尽,并预言此次出征,如果仅仅是武王卒于军中,而军队没有收获也没有损失,就是万幸了。事情的发展证实了她的预言:武王死在途中,幸令尹斗祁与莫敖屈重机警,秘不发丧,以楚王的名义入随并与之订盟,功成而返,直到军队渡过了汉水才公布丧事。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三类女性形象分析 文/ 李君兰 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市民队伍的壮大,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继《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之后,《西游记》逐渐被广大人民接受。《西游记》最早感受时代剧变前的气息,因而在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上有异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西游记》为我们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为我们了解女性提供了平台。如果说对人的解放首先是对女人的解放,那么,要想理解人,首先要了解女人。经过对《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整合,女性可以分为无情无欲的女神,他们是理想中的女性,是楷模的代表,有情有欲但能理性对待的世俗女性,她们生活在传统贞洁观念的束缚下,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欲望的女妖,她们被视为祸水,警戒男士望而远之。 ●一、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20世界西方最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很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将他与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看作现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经典理论也为我们研究《西游记》中的女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结构。所谓“本我”就是遗传下来的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原始动力机制,是个性中与身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基本由欲望组成,它的目标是毫不掩饰的满足身体本身的欲望,“本我”过程是潜意识的、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

它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弗洛伊德把“本我”看作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及出生后的被压抑的欲望。“超我”是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即良心、理性等,它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是个性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它充满了清规戒律。“超我”使“自我”摆脱“本我”的纠缠,规定着道德的标准,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其行为准则是“道德标准”。“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内涵,是意识的主体结构部分,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在现实原则中感受情感。 ●二、三类女性形象分析● 《西游记》中的女性的确数量不少,从本质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女神,她们清心寡欲、爱好和平、在唐僧取经路上给了很多帮助,是当时社会中的理想女性形象。一类是世俗女性,她们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她们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但不能放纵自己的情感。否则,就要受到当时社会的谴责和封建礼教的枷锁。还有一类是女妖,她们对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任由其膨胀,她们热烈的追求唐僧,给唐僧的取经之路造成了很多阻碍,她们最终自食恶果。在分析这三类女性形象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与弗洛伊德的三重格理论相稳合。 (一)具有超我人格女神形象 《西游记》中的女神形象非常多,比如七衣仙女、王母、观音、嫦娥、太阴、风婆电母、毗蓝婆、四圣(黎山老母,观音,文殊和普贤)所化母女等,有十几个,她们多是一些有着菩萨心肠的仙佛,清心寡欲,她们总是救唐僧师徒于危难之际,对于唐僧师徒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也正应为如此,作为女神的女性,是整个人类崇拜的偶像。作者将这些女性塑造的完美高大,代表了作者心目中超我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被当时社会认可,被人们推崇。是当时社会世俗女性学习的楷模。对于小说中的其他女神,作者只是轻描淡写,我们对其印象也不深刻,着墨较多的女性是观音、嫦娥等几位女性,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四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王佩(1982―),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欧亚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任静(1983―),女,陕西铜川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从很大程度上讲,《简?爱》被认为是作者的心理历程的自传体小说。夏洛蒂把自己的很多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都赋予了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简?爱。夏洛蒂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敢与命运抗争的女性新形象,反映了生活在父权制社会底层的妇女内心的呐喊,给当时的英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小说以简?爱生活的四个生活场景在盖兹海德府,在劳渥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在圣约翰家,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女主角简?爱成长环境的分析,揭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进一步了解作为女性作家的夏洛蒂在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作家的性别颠覆意识。 一、女性意识的萌芽――在盖兹海德府 简?爱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去世。她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太太是一个冷酷、自私的人。她把简爱当作佣人对待,而对自己的三个掌上明珠却百般溺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他欺侮我,虐待我,不是一周三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回,而是经常如此……”(p.6)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过去。但这次不畏强暴的反抗壮大了简?爱的胆量,挫伤了表兄约翰的威风。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简?爱幼小的心灵就这样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更深的伤害。痛苦促使她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她感到,自己一定要顽强地生存下去,取得和别人一样的公正平等的待遇,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 二、女性意识的发展――劳渥德 如果说简?爱在舅妈家萌发了她的反抗性格的话,那么在劳渥德学校,她的反抗性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惩罚简?爱,也为了摆脱简?爱,她被送进了孤儿院,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清规戒律极其森严,孩子们受冻挨饿,惨遭挨打、罚站、剪头发等凌辱,每天都得背诵枯燥的经文,吃即使再饥饿的人都会拒绝的食物。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简?爱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在孤儿院,简?爱对冷酷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围城》女性形象分析 姓名:彭维勇 摘要: 从众多研究《围城》中女性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是从男性的视角对女性形象进分析,其结果多是对女性的批评和贬低,极少从女性的视角来洞察女性。在吸收、融合、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试着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来对《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当然,虽然本文是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但不是强调要与男性对抗或与男性搞分裂主义,只是想要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生存权、话语权。本文通过对这篇小说女性形象的分析,启示读者去读经典作品时应该将那种男权思想避开,尤其提醒女读者应该要客观理性的去读经典作品,以期避免中男权思想的毒。 关键词:男性偏见、女性主义视角、女性形象 前言 《围城》是一代国学大师钱钟书于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它曾被誉为“最伟大的小说”。它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悲剧,包含着对恋爱婚姻的讽刺和评论——婚姻如同一座被围困着的“城堡”,里面未必就是幸福。许多研究者和作者一样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围绕在方鸿渐周边的女性,在鄙视方鸿渐懦弱的同时也鄙视和同情那些将婚姻视为救命稻草的女性们。同为女性,从女性读者的视角,我似乎看到也听到了她们无辜的呐喊声。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她们,注定已不再是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女性,她们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成长于中国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氛围下的,她们又不得不内化了关于婚姻的一些传统文化心理。 小说中的人物在钱钟书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是和方鸿渐有莫大关系的那四位女性: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被塑造得各有特点。本文则以女性主义的眼光,根据这四位女性的成长及生活背景剖析她们的情感世界及形成的

开题报告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悲剧命运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专业名称英语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4 年04 月02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选题依据: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在当时具体指妇女解放。后期传播到英美地区随即逐渐流行,主要指妇女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中应与男人享有平等权利的一切活动。随着文学发展,女性主义也作为重要的文化流派而发展起来。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也是一部著名小说,在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呼啸山庄》1847年首度出版时,在当时由于小时内容对人性丑恶的描写而遭到非议,被称为是一本“可怕而野蛮”的书,不被大众所熟知。小说中女主人公代表人物凯瑟琳的鲜明人物特点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面临的困境。凯瑟琳对困境的抗争和对幸福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女性主义中女性意识的成长。在小说女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对自己权利的追求,体现了小说中女性主义的精神。而最终凯瑟琳的悲剧结局则体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而且促进了女性意识的萌发。 选题意义: 《呼啸山庄》在出版之初,由于所描写的环境和人物特征都阴郁而幽暗,并不为读者为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小说中对世界的感悟,对荒原的依恋和描写,小说中独特的审美韵味,使得《呼啸山庄》最终被社会接受和欣赏,其小说所反映的情节故事已成为经典之作,并被搬上荧幕为大众所欣赏研究。 《呼啸山庄》女主人公凯瑟琳展现了一位不同于其他任务的女性。凯瑟琳敢于挑战父权拥有自己的个性,向往自由,却无法接受贫穷的婚姻带给自己的地位低下而最终妥协了婚姻嫁给了不爱的人。凯瑟琳的悲剧因她所处的社会时代的女性困境所决定,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结局。《呼啸山庄》通过对凯瑟琳的描写树立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所处的困境,以及对困境的摆脱和挣扎,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促进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与幸福最求权利进步。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外现状: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An Analysis on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An Analysis on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摘要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因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一直被看作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自从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作品中对女性独立与平等的追求,使得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负载了西方妇女在19世纪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英国文学不乏叛逆女性的形象,但像简爱那样卑微、平凡、孤苦无依而又相貌平平的“弱势”女性,如此自觉地对抗强大的父权社会,算是空前的。 此篇论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分析,揭示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女性意识得到了发展,但是仍然受到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但总体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和女性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女性主义;平等和自由

Abstract Charlotte Bronte is an outstanding woman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her work Jane Eyre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classics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due to its unique content and way of expression. Since the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literary critics. Especially the pursuit of female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making the heroines of Jane's image loads the Western women's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19th century. There is no lack of the image of rebellious women in English literature, but like Jane Eyre, as humble, ordinary, plain but who have no “minority” women, so consciously against the strong patriarchal society, be regarded as unprecedente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wake of the gender conscious and the social position of women in Victorian peri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has improv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ut still affected by social class and social status. Key words: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 female; equality; freedom

家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家》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家》塑造了高家兄弟三人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所称道,但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的作用也绝不容忽视。通过对家中的几位主要女性,瑞珏、梅、鸣凤、琴等人的命运的描写,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赤裸裸地揭示出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封建专制、封建礼教不仅从外部迫害人,更从思想上荼毒人,使人无路可走,只能无奈地接受荒唐可悲的命运。 【关键词】家;女性;悲剧命运 (一)《家》的女性形象概述 《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但并不是局限于一个具体家庭的兴衰变化,而是通过高公馆的崩溃没落揭示出整个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灭亡的命运,但同时也写出在这个统治极为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正在挣扎着放射出一线光明来,使人们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1) 小说的社会价值自然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但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则是通过对小说的艺术结构的成功构架、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来实现的。《家》最大的成功在于不仅塑造了高家觉字辈兄弟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起过强烈反响,更因为塑造了一批精彩的女性形象及对她们命运的构架赤裸裸地揭示了封建专制吃人的本质。可以说把《家》所要表现的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毒害人的本质最深刻地揭露出来的是对小说中的几个女性人物思想命运的描写,没有对这些女性命运、思想、性格的描写,《家》就不够深刻。这些女性从丫环到小姐,从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到追求思想解放的新女性,把当时阴暗守旧又欲破蛹而出的挣扎的社会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作者通过描写封建专制的腐朽、残酷对这些女性的迫害来揭露封建专制吃人的本质,但这仅是第一层,更深的一层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纲常伦理对女性思想性格的毒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瑞珏、梅、鸣凤三位女性与琴同样都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但其结果却截然不同。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她们的思想性格不同。瑞珏、梅、鸣凤接受的是封建礼教对女性三从四德的约束,她们信命任命、逆来顺受,最终悲剧收场,即使鸣凤坚守爱情,以死相抗,她也只是用死来逃避厄运,而不是对这个社会对旧势力进行反抗。她们在封建势力的压迫残害下都是选择伤害自己,而不是站起来说“不”。而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熏陶的新女性——琴就不同,在高老太爷为觉民安排婚事,母亲又打算把她嫁出去的时候,她坚决地与觉民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帮助觉民抗婚,守护他们的爱情,最终高老太爷妥协,他们的爱情赢得了胜利。若不是如此,她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梅,独守空房,含恨而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腐朽的封建社会不仅赤裸裸地迫害这些女性,更在思想上荼毒女性,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的交织把封建制度的阴暗与腐朽最本质深刻地揭露出来。 《家》中的这些女性美好纯洁、温顺善良,但这些美好的品质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的命运,甚至成为扼杀她们的侩子手之一。美好纯洁使她们认不清旧社会的阴暗和新社会的曙光,温顺善良则让她们包容一切的不公,逆来顺受。巴金对这些女性可敬又可悲的形象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那如牢狱般的环境是阴森的、凄厉的,许多人在这里面受苦、挣扎,没有青春,没有幸福,永远做着不必要的牺牲,最后不得不走向死亡。在“家”中,她们在最美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名利场》中贝基的女性主义思想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A Feminism Analysis of Becky's Characters in V anity Fair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年级(班):110801 学号:110801104 姓名:杨冲 指导教师:张莎莎 2014年11月2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及目的: 1.1选题依据 本论文以这部诞生于维多利亚的小说《名利场》为依据,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小说主人公蓓姬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环境中追求独立,自主,平等的女性主义形象。 作者萨克雷(1811-1864年),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48年发表成名作《名利场》,此书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萨克雷也因此与狄更斯齐名。小说描写了蓓姬不甘受歧视,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智不断努力往上爬。友情,亲情和爱情对她而言都没有她的目标重要。她因此受到大多数人的批判,但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评价,我们会认为她身上这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目的:小说《名利场》塑造了蓓姬.夏普这一个充满女性意识,野心勃勃,渴望成功的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她身上天生具有一种追求男女地位平等的天性。蓓姬的形象打破了男权社会里人们对女性的认识。 1.2.2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蓓姬.夏普性格的遭遇的解析,揭示了蓓姬不甘卑微,鄙视男人,努力追求理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女性主义形象。本文还将对十九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生活的地位进行描写,进而帮助读者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 1.2.3现实意义:当今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女性身份地位的不平等,无论是 西方还是东方,女性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现象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论 文将以积极的态度去看蓓姬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进而提倡女性反思自己,勇敢追 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二.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是指以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为目标的 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贾巍巍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蓓基·夏普》—重读《名利场》中指出,在《名利场》这部小说里蓓姬·夏普是独立的,她敢于挑战父权制权威,父权家庭模,挑战传统的婚姻模式。刘风山,萨克雷与蓓姬.夏泼的道德清白一重读《名利场》写道:蓓姬凭借自己的能力融入上层社会,公然背离父权社会为女性规定的关乎贞洁,爱情,家庭友情等方面的道德标准。卲晶晶在《<名利场>两位主人公对比》中提到贝基的世界是很宽广的,爱情只不过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她有着更高的理

妇女形象分析

XX大学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考籍号 专业年级 学院名称 指导老师 学院院长 2014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窦娥人物形象分析 (3) 第三章赵五娘人物形象分析 (3) 第四章窦娥与赵五娘人物形象异同点: (4)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人物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更是整个文章中作为穿针引线的基石。而在戏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是尤为重要,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突出社会时代的特征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形象刻画出来的,一个形神兼备,鲜明生动的人物,能够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情境,其作品的思想意义也更能被众人所理解,在戏曲教学中,曾经存在着“说主题”“说性格”的分析方式,而这种方式却不被太多的人接受,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分析,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是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时候非常重要方法。 本论文以戏曲中经典之作《窦娥冤》《琵琶记》中所刻画的人物窦娥和赵五娘为例,通过两个人物形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遭遇找出其不同点和相同点,一次总结出古代戏曲中伦理型妇女形象。其意义就在于更好的把握戏曲文学中的精髓,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代戏曲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文学世界,领略不同的文学情怀。 关键字:古代戏曲伦理型妇女形象分析

第一章绪论 古代戏曲中有很多出色的篇章,篇章中描绘的伦理型妇女形象也是相当典型的。有典型贵族小姐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反抗形象,有下层妇女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形象,有专制、虚伪、附炎趋势,维护封建专制传统的封建家长形象,有中国传统妇女孝顺婆婆,恪守封建伦理纲常形象。而这些典型的妇女形象都是深受封建伦理纲常压迫下催生出来的,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伦理道德如何在使人沦为等级制度牺牲品的时候,还要维护这一不平的的制度。在这些伦理性妇女形象当中,以<窦娥冤>窦娥、<琵琶记>赵五娘最为突出。 本论文主要框架是围绕着古代戏曲中伦理型妇女形象作为分析的中心论点。通过对两个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特色的窦娥和赵五娘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全面客观的分析两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不同的人物行为和人物形象,找出两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管中窥豹,从突出的两个人物总结出古代文学中伦理型妇女的形象,其意义是能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代戏曲文学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操陶冶。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2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3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4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 5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6 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 7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 8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9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 10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1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 12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13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译中的作用与运用 14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5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16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17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8 充满爱与美的唯美世界——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张研究 19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 20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21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22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 23 法语给英语带来的影响 24 思维对汉英句子结构的影响---以《飞蛾之死》及其译文为例 25 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 26 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功能及应用 2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8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 29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30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31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 32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研究 33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34 英汉语广告的词汇比较研究 35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36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37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8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39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最新资料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主要是以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 战到经济大萧条这段时间为写作背景,通过描述女性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坠落形象以及悲剧的下场,来叙说美国的一些现实生活中价值观的大改变。众所周知,在一战到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们主要追求的是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一些女性为了追求享乐主义,存有不知羞耻地追求财富、傍大款等心理,从而导致女性的悲剧下场,本文通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该小说所表达的金钱至上、男权主义、所谓的讨厌女性症状以及对新女性的恐惧。 1、女性主义界定 女性主义是在20 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它最早的发展也是因为当时美国发起的妇女解放运动,由此导致社会中的一些女性开始站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女性主义不单单是为了消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为了改变女性被压迫的命运,且也发展成为一种方法论原则,成为一种价值观和思想。同时,在狭义的解释中,可以把女性主义解释为从性别的关系中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在本文中,主要是从女性主义的狭义解释中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和隐含的意思。 2、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女性人物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主要描写的是在父权主义 的形势下,严重形象糟糕、具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素质低下、道德败坏、追求物质利益的一群坏女人形象,她们有许多的共同点,都是一种社会上负面形象的女性代表,自私自利、金钱主义、没有道德心和羞耻心、放荡萎靡,为了自己的追求恶意不择手段,不顾社会世人的眼光,独断独行,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 2.1黛西?布坎南 黛西?布坎南是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粗心大意、刻薄的女人,在小说中,她的老公是汤姆布坎南,也是个既粗心又粗鲁、而且代表着富人阶层的一个人物。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人文学院11级汉语班姜孟克 2011071084 摘要:“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就像张爱玲作品中的那些女人,在笑吟吟的光鲜外表下,内里却是苦涩的挣扎。她以其对女性形象独特的理解突破了新感觉派专注于现代都市的声色感觉描写和性心理发掘的局限,在衰落的封建文化背景下,将笔触伸入到市民现实生存与精神困境的深处,透过对都市市民阶层的日常琐事、饮食男女的服饰描写,揭示了为文明所遮蔽的“洋场社会”的真实面目,暴露出都市女性的灰暗与软弱,基调阴郁而苍凉,颇有深度。 关键词:女性爱情婚姻苍凉

张爱玲说:“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①而她自己却懂的是女人,讲的是女人,她笔下的女人永远是真实又虚幻、残缺又迷人的,正如周芬玲所说:“张爱玲笔下的女人多具有…花旦?的原型,美丽、俏皮、浑身都是戏。”②这类女性形象在《传奇》中表现得尤为典型。下文中,我选取了1947年《传奇(增订本)》收录的中短篇小说中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并结合《流言》散文集中个别文章进行分析,希望能获得一些对张爱玲爱情、婚姻、以及女性的了解,寻找她的作品为何长盛不衰的原因。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为几位张爱玲笔下著名的女性:《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袁芝寿、《心经》中的许太太、《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和孟烟鹂、《等》中的奚太太和童太太。为了条理、逻辑性,我想采取分类的方式对以上人物进行分析。我设定的第一种分类标准是这些女性陷入悲剧或者半悲剧命运的原因。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将她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为物欲、第二类是因为情欲、第三类则是无辜受牵连。第一类为了物欲,非常明显是葛薇龙和曹七巧。葛薇龙,只身处于异乡、禁不住姑母奢靡生活的诱惑、屈服于她明知道是“鬼气森森”③的世界,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丈夫赚取玩资,直到看到集市上的妓女,联想到自己与她们其实并无什么区别,才瞬间感受到自己已然被抛弃的实质。她的纯真与坚持在灼灼燃烧的杜鹃丛中燃尽,只有放纵物欲以填①张爱玲《有女同车》,《流言》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第87页②周芬玲:《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5第220页③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张爱玲文集·精读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9月第214页

女性主义电影分析《芳芳》

影视文化概论作业(女性主义电影分析) 学院: 班级: 姓名:

懂得爱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芳芳》影片的片头颇有深意:一男一女的侧面剪影,各自用嘴叼住长线一头,像拉锯一样,嘴越来越近,线越来越短,即将发生触碰的时候,一方立即弹开,线又被拉长。来来去去,一直反复。爱情中的试探、疑惑、逃避、被动和主动在此被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出来。而更多时候,女方表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直至最后影片中男主人公用剪刀剪断绳子,留下了女主人公疑惑和失落的侧影,同时也拉开了下面要讲述的爱情大幕。 《芳芳》作为一部以女性为主要叙述对象的影片,从一定意义上表达并渲染了女性比男性更敢于表达爱情、敢于拥抱真挚的情感的性格。 影片一反常态的把爱情的主动权交给了新时代女性的手中。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的进步,也从侧面暗示着,在这个社会,女性更多时候是在争取性别的平等性,而不是安详的享有着这一切。影片《芳芳》也正是考虑了这一点,在欲塑造一个充满时代特征和饱满的女性主义观念的芳芳的时候,也塑造了一个深受儿时记忆困扰,一个欲爱不能,害怕失去的“猥琐”男。这样做不仅衬托了芳芳女性主义的一面,也给了女性主义一个展现的机会。 下面,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结合“精神与性”、“相信”、“勇气”三个关键词做具体分析。 一、精神与性——一段精神恋爱的开始 芳芳,一个活力、青春、俏皮、野性的女孩。在影片第一次出现她的时候,她倒立着在一个雨夜从亚力的眼皮底下在漆黑的小屋中行走着。然后他们第一次相识。他们的故事也就从这开始。 在芳芳的私人小天地里,芳芳锁上门,想让亚力躺在她旁边,别的什么也不做。芳芳枕在亚力的肚子上,他们一起聆听鸟叫声。他们就像两个两小无猜的孩子一样。此时他们谁也没有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从女性主义分析《喜福会》母亲的形象》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名称 Analysis on Mother's Imag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in The Joy Luck Club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里的母亲形象 学生姓名刘清芳学号 91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年级英语师范2010级 指导教师胡渝镛职称副教授 填写时间 2013年12月20日 选题的依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是美国文坛上的最具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她在1989年出版的处女作《喜福会》获得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谭恩美因此而一举成名, 成为当代美国的畅销书作家,并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华裔文学热,为华裔作品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做出贡献。这本小说不仅向美国人展示神秘东方的传统的中国文化,而且其用四对母女之间的感情冲突淋漓尽致地演绎出了中美文化的巨大冲突。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对《喜福会》这一华裔文学小说做过深入的研究,但大多数的研究都仅仅侧重于母女关系和单纯的文化冲突的研究,鉴于此,笔者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出发,剖析《喜福会》中四位母亲的性格和人生的态度,揭示出这些深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禁锢和压迫的旧中国女性是如何摆脱男权文化的压迫,从沉默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追寻主体性的过程。 实际意义 随着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研究观点层出不穷,笔者发现小说《喜福会》弥漫着女性主义的氛围,从这方面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思想,从母亲的形象分析,体现出女性的根本精神,尊重女性个性,尊重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国外研究动态 以西方女权运动为政治基础的女性主义研究经过百余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研究的独立学科。劳埃德在1993年出版的《理性的人》一书中,从哲学探讨了女性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根源在于理性至上。当代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苏珊.莫勒.奥金在《正义、性别和家庭》一书中表达了主流正义论未能公正对待女性的遗憾。激进女性主义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的《为女权辨护》一书中反对强调性别差异,否认女性在生理和理智方面低于男性。西蒙娜.德.波伏娃特西方女性解放的《圣经》的《第二性》一书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种性别,即男性,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偏离,因此这个世界被认为是男性的世界:是人类文化造成了男性气质与女性的气质,因此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因素,不是单纯的生理、心理、或经济因素:父权制下的女性永远是次等的,是第二性的。 国内的研究动态 国内女性的研究相对于西方要晚一些,在女性主义课题方面的研究甚微。参考国内的文献有近代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部妇女理论著作是金一的《女界钟》,他在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旨在为女人争取自由,将解放妇女看做解救民族之要举。《五四时期妇女运动文选》可以作为中国妇女运动历史和妇女理论一本启蒙性质的著作,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源头之一。李达的《女子解放论》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过程中一部重要的理论研究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