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新闻学:是一门以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学科.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2.广义新闻学的基本内容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从实践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3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A、个案研究法,检验某一个受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的方法。

B、比较研究法,将已有的新闻资料和新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分纵向、横向。综合式

比较。

C、调查研究法,以少数的访问调查面获得多数人态度资料的一种方法。

D、内容分析法,以语言方式表述转换为以数量方式表述。步骤为:选取样本、内容分类、

内容编码、统计资料。

4、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及其思想

A、《新闻学大纲》徐宝璜1922出版

B、《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1923出版

C、《中国报学史》戈公振1927出版

第二章新闻

1、概念

新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宣传:是运用各种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迅速越快越好。尽可能准确、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多属延缓性新闻,但它讲究写作技巧,必须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要有明确时间。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很难有明确时间。

2、新闻的基本特点

真实、迅速

3、认识新闻定义的不同观点

定义一:新闻史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

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现在定义:随社会的发展,新近事实变动或正在发生的信息

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地区别

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讨论的是新闻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或者说,记者从哪里去发现新闻。

新闻来源:是指具体的某一条新闻是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①直接目击:现场的重要性②他人转述:消息来源很是关键

③文本资料:提供线索和背景④大众传媒:参与、竞争

5、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6、在学习和实践中加深对新闻分类的认识

7、新闻与信息的异同

同:A、都是客观事物的情况、特征及运动状况的反映

B、都有助于获得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以利于认识改造世界

异:A、外延宽窄不同;

B、传播手段的差异

C、主观色彩的有无:信息可有可无,新闻通常有主观色彩

8、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1)出发点不同:

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

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

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

去行动;

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

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

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

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

新闻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

典型。

联系:尽管二者从动机、特点、职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

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和评价。

第三章新闻传播

1、新闻传播是新闻传者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将事实信息转换为新闻产品,广泛、迅速地传播

给受众并接受受众反映的双向循环传播过程

2、新闻传播过程理论与模式

线性传播模式

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2、新闻传播过程

采集新闻,写作新闻文本,传递新闻文本,收受新闻文本,信息反馈环节(采、写、传、接收、反馈)

3、新闻传播基本要素:传者、内容、媒介、受众

1)传者:记者,编辑,播音员,发稿人,总编辑等媒体工作人员构成新闻传播者。他们是新闻传播过程的起点。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保证信息的顺利传递。

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新闻传者既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工作人员。

2)内容:是在采集到的大量信息中,经过新闻价值判断和选择,记过写作,编辑并为受众所接收的新闻信息。新闻传播内容是新闻传播的中心环节。新闻传播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传播的内容。

3)媒介:又叫大众传播媒介,是专门用来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受众信息的技术手段的总和。新闻传播媒介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交流的中介和纽带。

4)受众(略)

第四章新闻传媒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新闻传播工具

2、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重点)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4、近代中文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五章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新闻业诞生的基本条件

1)资本主义时代从16世纪开始,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不但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还必须关心世界各地的重大事变。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数在激增,这就客观上创造了受众群。

2)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存使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大大增多,使新闻采访比较容易,这就便利了报刊的采集和发行。

3)交通工具和道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5)资本的集中加深,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

2、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报纸:A、记录性好,便于长期保持;B、选择性强,读者自由性大;C、材料运用自如,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A、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时效性差;B、阅读报纸受

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及电视广播广泛;C、文字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

逼真,有感染力。

广播:A、传播迅速,时效性强;B、渗透性好,不受空间交通的限制;C、对象广泛;

D、感染力强。缺:一瞬即逝,使受众不能自由选择,传播性差。

电视:A、强烈的现场感;B、亲切感,仿佛是面对面;C、简洁明了。缺:A、视觉性带来局限性,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B、电视新闻的采访制

作有较高的的物质技术要求,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网络:A、信息量大;B、时效性强,C、开放度高(信息分享度高);D、互动性强;E、链接便捷。缺:A、信息庞杂(信息自由流动的弊病);B、话语分散;C、

把关弱化;D、浏览成本高

3、新闻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4)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的多样化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业而产生、发展

第六章新闻媒体的性质

1、新闻传媒业的共性、特性和个性

共性:所谓的共性就是指所有新闻媒体的超时空,超阶级和超意识形态的共同特点:1)新闻媒体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属于上层建筑,仅仅只是舆论机构,没有

强制性和指挥权。

2)新闻媒体主要传播新闻,和传播其他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是有区别的。

所以,新闻媒体的共性就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特性:就是指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描述,主要方面有:

1)从所有制分:民营、公营、国营

2)从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分:独立的XWMT、官方、半官方

3)从阶级性方面看: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4)从办报方针看:商业性、政治性、政企合一型

5)从媒体的内容看:严肃的高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

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个性:是新闻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与众不同之处。主要体现是:报道迅速,及时;真实,客观,公正;见解独到;编排新颖;

2、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实质和外在形式

实质:新闻媒体,既属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产业,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

外在形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

导。在政治上必须恪守党性原则,经济上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3、新闻界对“新闻事业具有双重属性”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具有什么时代意义

双重属性的认识给我国新闻业带来重大转机:

1)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从而使新闻媒介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更加注重社会的反馈,以受众为中心。

4)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问题是:有些媒体为争取受众,格调低下,低级庸俗;有些媒体搞有偿新闻,将版面标价出售。

4、认识媒介产品商品性的意义

1)经常思考读者的需要;

2)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必然可以自由买卖,报纸的销售就会越出行政的区域,报业间必然存在竞争,迫使新闻工作者不断改进工作

3)报纸既然是商品,那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发生作用,这就要求加强对报纸生存的经营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4)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因素,这种消极因素就是为了扩大报纸的销售量,单纯地迎合读者,产生了色情、暴力等内容。

5、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基本性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特点:1)中国新闻传媒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四化建设。

2)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媒体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新闻媒介要努力宣传党、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满足群众的需要,同时,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要支

持新闻媒介

4)新闻媒体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党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令以及传播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5)新闻媒体属于国有资产。至少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私营的新闻媒介和集团股份的新闻媒介。

6)新闻媒介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党性原则进行;而在经营上,各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依法纳税。

第七章新闻选择

1、概念

新闻选择: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新闻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新闻传播的反馈:传者通过新闻媒体把制作好的新闻传给受众,受众接受新闻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加入选择,理解,产生一种反应,又将这种反应通过各种方

式返回给传者的过程。

2、新闻选择的意义

3、新闻选择的标准

1)新闻定义:新闻史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3)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4)新闻法规:某一事实在政治上、法律上容许不容许公开地播放,这是任何新闻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容许不容许的标准就是新闻法规。

4、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时新性。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

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害有密切关系。

3)接近性。地里上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与他们生活有更直接的关系。心理上接近——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是

由于各种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

4)显著性。名人、圣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名人+普通的是=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

5)趣味性。奇闻趣事,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5、新闻的宣传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这里的标准就是政治上的“利”与“害”的问题。对于我们国家的媒体来说,就要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国家的

法令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作为新闻选择的标准。

2)针对性。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测、怀疑、歪曲、流盲,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失的宣传。

3)普遍性。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点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指导作用。

4)典型性。事实不但要和坐着所想说的思想观点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选用的事例要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人心服口服。

5)时宜性。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够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思想混乱。

6、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选择如何实现?

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第一道工序就是把一切不真实的东西和陈旧过时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材料筛选掉,使所有材料都符合新闻定义的要求。

2)从新闻定义到新闻价值。这一道工序是尽量去掉只满足个别或少数人特殊需要的材料,选用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材料。这是个去掉“杂质”的过程。

3)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和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

4)从宣传价值到新闻法规。这是把凡不符合新闻法规的材料都筛选掉,使所有能传播传播出去的事实都符合党纪国法。这是去掉“毒质”的过程,力求使传播出去的新闻不产生危及国家(政党)利益的社会效果。

5)新闻价值、新闻法规、宣传价值的关系

新闻价值和新闻法规、宣传价值之间,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新闻价值是解决阅读率、收视率问题。既然任何社会效果必须以受众愿看、愿听为前提,那么掌握新闻法规,运用宣传价值就必须考虑到新闻价值。

限得过死、禁条太多,使新闻报道面过窄,许多有很搞新闻价值的新闻不能上报,新闻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不愿看、听,那么一切良好的愿望都会落空。

但新闻报道只考虑受众兴趣,不考虑受众看后、听后和社会效果,那就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第八章新闻受众

1、受众对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影响

受众的作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反馈来实现的。比如:受众调查,受众座谈,受众来信来电以及他们有选择性地收看,收听或阅读新闻媒介。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决定着新闻媒体内容的取舍。从表面上看,是由媒介负责人、记者编辑决定;从长远、整体来看,决定权属于受众。

2)决定着新闻媒体的风格定位。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的风格。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变革的依据归根到底在于新闻媒介不断追逐受众的新需求。是受众迫使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的变革。

所以,重视受众是一切新闻媒介兴旺发达的起点

2、受众的特点

一般特点:1)广泛性。是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

2)混杂性。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距,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造就了混杂性。

3)隐蔽性。总体上来说,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不见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新特点: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3、影响媒介核心受众定位的因素有哪些?

1)受众区域定位。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4、受众对新闻机构的制约通过反馈表现出来。

新闻传播各环节,受众都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第九章新闻媒介的功能与效果

1、新闻媒体的主要社会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最主要、最基本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3)舆论监督,抑恶扬善

4)信息传播,提供娱乐——准确科学、通俗易懂、注重思想性

5)座位企业,赢得利润

2、如何认识新闻媒体作用的局限性原则(P150)

1)不能低估新闻的宣传作用,但也不能认为宣传可以“无敌不克、无坚不摧”。

2)新闻媒体可以揭露谴责各种不法行为,但不能代替法院去判决。

3)新闻媒体可以批评各种错误行为,但不能代替党政部门去处分任何人。

3)新闻媒体可以指导人们的思想、行动,但不能代替行政业务部门去指挥、命令任何人。

4)新闻媒体可以介绍各种知识,但这种认识介绍仅仅限于当前人们迫切需要的或新发现的知识,并没有系统性、阶段性,因此不能代替教科书和学校教育。

3、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原则

准确科学、通俗易懂、注重思想性

4、怎么认识新闻媒体的正负效应

1)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行为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新闻媒体联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5、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的主要作用和任务

第十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1、新闻自由的内涵

公民拥有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力,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的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是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既包括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自由和新闻接受者的新闻自由

2、新闻自由的内容

1)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像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版权;

2)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代表任何意见(不容许报刊自由地损害国家、社会、个人)

3)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简要的说,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表达权。

2、新闻传媒业的社会控制

是指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控制者的利益。

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监控新闻媒介)

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规定,税收控制)

3)资本控制(一种隐形的控制手段,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

4)媒体的自律

3、社会是个整体系统

社会生活中各种行为主体及其行为过程都处在此系统中,都受它制约,各个子系统之间互相依存和制约。新闻自由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合理运行,不能影响和危害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不能影响和危害其他子系统。

对新闻自由的控制,从科学角度去看,就是社会整体规范对新闻自由的制约,属社会制衡中的一个子系统。

4、公民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公民拥有获取相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

概念们:

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主导理论: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理论新闻学:从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出发,重点考察新闻事业,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系统总结和阐明人类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对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实践作理论指导。

历史新闻学:通过对人类社会既往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事业的研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方面可为当前和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历史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为当前和今后的新闻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应用新闻学:通过对具体新闻业务工作和新闻传播技能的研究,概括总结出从事新闻工作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技巧,以直接指导实际的新闻业务活动。它涵盖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等全部新闻业务领域。

新闻:(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报道: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狭义)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的定义)

宣传: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舆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基本一致的

意见或态度。

新闻要素:指构成新闻必须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

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地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新闻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

评论:从人们共同关心的社会现象或重大新闻事件出发,加以分析,简洁、明快地指明事件发生地原因,它的性质影响,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

新闻评论: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而发的评论,简明扼要地分析其发生地原因、影响、事件的性质。

新闻特写:(报纸的新闻文体)新闻和文学的杂交。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电视的新闻文体)抓住新闻事件典型的瞬间,调动电视表现的各种技法,从各种角度、侧面把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对此进行描述、分析、评论。

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杂文,夹叙夹议。它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调查报告:新闻、历史、评论的杂交。它围绕一个新近发生的事件或人们关心的某方面的问题,全面地、系统地、精确地报告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力图揭示其本质或问题的症结。

深度报道:新闻与评论的杂交。它抓住重大或令公众关心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以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利弊得失、是非曲直。

纯新闻:又称客观报道,迅速地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

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它集中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的背景资料,来揭示时间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隐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

调查性报道:有些称“揭丑报道”。它用大量的事实揭露一件丑闻或秘密交易,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或倾向。

特稿:捕捉读者的爱好,它抓住新闻事件的特征、细节,用优雅的、幽默的笔调加以详细地描述。

消息报道: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报,同时出现画面,也有少数没有画面的口播新闻。

新闻述评(新闻透视):它不但客观地描绘新闻事件,也追索此类新闻产生的原因,阐述其影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它们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指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通讯:详细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地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以补消息之不足。

特写:对有典型意义或典型特征的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一个片断进行集中、突出描写的一种新闻文体。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往往只突出表现事物的某一局部,而略去其余别的部分。我国一些教科书把特写归入通讯的一种,西方一些教科书则把消息之外的所有新闻文体统统当作特写。

突发性新闻:指对出人意料、突然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报道,如空难、火灾、车祸以及不期而至的战争、突然变动的政局等。正因为这类新闻来得突然、出人意料,往往有较大的新闻价值。

延缓性新闻:对逐渐变化的事情所做的报道,这类事件常常在意料之中,如气候的逐渐变化、社会制治的不断好转,重要会议的如期召开、重大活动的如期举行等。

头条新闻:报纸头版的第一条新闻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第一条播报的新闻,它是编辑部认为的当天或当前时段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新闻。

独家新闻:即其他媒体没有报道,只有一家媒体报道且有公认价值的新闻,它是媒体树立自身威望、赢得受众的有效手段。

客观报道:试图不偏不倚地反映新闻事实,要求报道者持中立的报道立场,真实而全面地反映新闻事实,并采用客观的报道手法。

解释性报道:综合运用各种背景材料分析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解释新闻事件的意义,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报道方式的新新闻主义提倡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报道和反映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但由于这种报道方式有悖于新闻规律,在20世纪60年代喧嚣一阵后,便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精确新闻报道:广泛采用民意调查或实地调查、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或研究结果来反映和揭示当前社会的某一领域的总体状况。

新闻时新性:时新包括事实发生的时间新近和事实的内容新鲜两个方面。

新闻传播者:指的是传播新闻信息的人。现代社会,传播者更多情况下是属于一定政党、集团并掌握先进传播手段的机构,因此,他们是“组织化的个人”。

编辑权:指新闻传播者独立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取舍的权利。

报道权:新闻工作者自由选择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的权利。编辑权和报道权在西方被称为“内部新闻自由”或“编辑部新闻自由”,主要针对的是当媒体内部编辑方针和媒体所有者的某些要求发生矛盾时,编辑部工作人员拥有对稿件的最终取舍和处理权。

隐匿权:称“秘匿权”、“消息来源保密”、“保护新闻来源”等。指新闻传播者不公开消息提供者具体情况的权利。

知情权(the right to know):也称知晓权、获知权、知察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说,指社会成员获知有关自身及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知情权是人的生存权的内容之一。从狭义上说指社会成员对国家公共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拥有的知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也称表达权,指社会成员接近和利用大众传媒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9条规定:“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采取艺术形式的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

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表达权。

采访自由(Free Access to the News):指记者对任何新闻事件有采访、了

解、发掘新闻事实的权利,政府机关、有关部门和个人应给予方便,而不应进行任何干扰。

传递自由(Free Transmission of News):无论新闻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记者采访所写成的稿件,首先必须传送到所属新闻机构的编辑部,方能进行新闻传播的其他程序。如果传递受阻,将被视为对新闻自由的触犯和违反。

出版自由(Free Publication of Newspaper):此条指报纸的出版和发行,如果这方面受到限制或发行前受到检查,此项自由即遭破坏。西方各国对报纸的出版和发行管理办法不尽相同,一般采取四种办法:放任制、保证金制、申请制、登记制。

批评自由(Free Expression of Views):允许每个公民有思想、言论自由,可以自由表达各种意见,评论时政,批评政府的政策和官吏的不法行为。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新闻指导性:即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新闻价值:即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宣传价值:即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网络新闻:指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

受众:一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考试重点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用事实说话: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指新闻媒介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政策的前提下,按照新闻媒介的发展目标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在社会行业和市场范围内,合理地调配和组织人,财,物,信息等各类有形与无形资源使其保值与增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新闻媒介实现社会职能的管理活动,经营行为以及一切运作方式。 新闻选择: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指导性: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受众: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只是表明它作为媒介信息接受者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信息(娱乐)产业。 新闻自由: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有偿新闻: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社会责任论: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 受众定位: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本位为思想基础,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中心,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要。 传媒核心竞争力: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简答题: 什么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观点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过程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两个互为关联的概念。前者指人们可以自由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指通过多种意见的交流、斗争、丰富,最终战胜虚伪,保存正确观点。, 新闻敏感的判断标准? 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价值的变化,不拘束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简述社会责任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表达立场观点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海报、宣传单、横幅、口头宣传。 为什么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可新近发生的事太多,报纸无法全部报道出来,因此还得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所以说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 大众传媒对经济有哪些促进作用? 1.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与消费。 2.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其他偏差。 3.刊登商业广告,激活或满足消费需求。 4.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大批就业机会。

新闻学概论复习13824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2.新闻法制: 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3.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4.言论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5.出版自由: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公民提供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态。

7.新闻事业管理: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8.新闻价值: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9.新闻倾向性: 指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10.隐私权: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关系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报道事实。 2)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和反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3)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 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作制度。 2.“三贴近”的基本要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3)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绪论)【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和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新闻学复习资料2

第一编新闻基本原理 一、新闻概述 1、新闻的起源和发展 从词源角度,“新闻”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早出现“新闻”一词是在《新唐书》;我国最早的报纸应该是唐代的邸报,宋代产生了一种不同于“邸报”的小报。 15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地流行手抄小报,1566年,街头小报《威尼斯新闻》正式诞生。世界第一份近代报纸是德国的《报道与新闻报》(1609年),第一家通讯社是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成立于1835年)。 早期新闻以书面文字的方式传播,以报纸为主要载体;1919年,英国开办了第一家广播电台;20世纪20年代,出现图片新闻和电影新闻;20世纪30年代,电视开始成为新闻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电脑网络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新闻文体:消息、通讯、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戏剧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精确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新新闻主义报道、散文式报道、口述实录、纪实文学。 2、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3、新闻的要素 五个“W”和一个“H”: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因(Why)、何果(Ho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加下划线要素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省略) 4、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 新闻是人类生命最鲜活的本真状态的呈现;新闻是心灵沟通的有效手段;新闻是现在进行时态的历史;新闻是一种社会批判工具。 二、新闻的作者 1、新闻作者的职业素养 (1)新闻敏感——就是能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发现有报道价值的事物的本领。 怎样提高新闻敏感性:要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要有灵感;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磨砺敏感性;要用丰富的积累滋养敏感。 (2)调查采访能力:真诚的态度和满腔的热忱;甘当小学生的不耻下问的精神;掌握调查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3)广博的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知识。 2、新闻写作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方法 特征:它是一种以尊重现象的物化思维为基础,以发现本质的创造思维为高标的立体思维。方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凝聚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三、新闻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1、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和观点。 “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和技巧:精选事实,以小见大;正反并举,对比衬托;集点成面,点面结合;目击实录,再现场景;要言不繁,画龙点睛;适时引语,借口说话。 2、新闻写作的要求——真实、精炼、快速、鲜活 四、新闻语言 1、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白描性、大众性。 2、新闻语言六忌:忌空洞、忌混乱、忌语病、忌含糊、忌堆砌、忌矫饰。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

新闻学原理复习提纲 1. 新闻学的研究范围: 新闻理论(本质与核心)、新闻史(基础与出发点)、新闻学应用(归宿与落脚点) 新闻应用包括新闻业务与媒介经营与管理 2. 人类传播的五个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3.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质: (1)批量化节目生产;(2)“点对面”的单向度视听信息传输;(3)受众数量巨大,处于匿名状态;(4)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可共享信息。 4. 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 (1)公共广播电视:比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目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品位,弊端是经营 管理缺乏活力,经济常常出现困难。它包括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机构。 (2)商业广播电视:谋求商业利润,千方百计地进行经营管理,进行商业竞争,但节目 品位不高,色情、暴力以及其他庸俗内容较多。包括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 5. 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 (1)集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3)社会责任理论;(4)苏联式社会主义理论 6. 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2)新鲜。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7. 新闻的生命是?是真实 8.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表现: (1)材料真实;(2)整体、本质真实;(3)评价客观;(4)不随意发挥;(5)语言准确 9. 新闻不真实(新闻失实)的原因: (1)文学想象造成失实; (2)体制性失实,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失实或虚张声势的夸大事实; (6)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10.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分别指什么?区别是什么? “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报道进行策划;“策划新闻”是指对新闻事实进行策划。 区别:(1)含义不同。 (2)运作不同。 A“新闻策划”在运作上,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在这里,新闻事实是客 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自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 闻报道的规律; B“策划新闻”在运作上,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在这里,新闻事实是人为 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被歪曲、造假,丧失了客观真实性,策划新闻违背 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3)性质不同。 “新闻策划”是真实的,是真新闻;“策划新闻”是虚假的,是假新闻。 (3)目的不同。 A“新闻策划”目的在于通过报道活动的策划使新闻报道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如传递信息、教育、娱乐等; B“策划新闻”目的在于通过策划活动,如新闻炒作等,人为制造“卖点”,赚人眼 球,片面追求点击率、收视率、阅读率等。 (4)意义不同。 A“新闻策划”重在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公益性; B“策划新闻”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表现为功利性。 11. 如何评价“新闻炒作”? (1)商业利益驱动;(2)教育产业化,专业设置市场化;(3)炒“俗物”;(4)损害媒体公信力 12. 如何规避新闻策划误区? (1)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要符合新闻价值规律; (2)注意策划报道活动的“度”;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最新整理《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 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