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部分)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部分)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部分)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部分)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

简答题:

1.简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A.基本特征: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

B.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特征,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

对社会发展进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近现代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市成为可能。

对农民: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

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市场需求组织农民

有序参与市场,实现使小农经济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单个农户难以同大市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我国农业合作组

织一般是在养殖或种植大户或者是农业企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组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内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带动型等多种类型。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自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带领下,统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农业合作组织对内坚持非盈

利原则,对外统一步调,统一经营,改变在销售环节中的弱势地位,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并且通过统一运作,降低了运输、储存成本,还可获得一部分流通和加工利润。

5、以利益为纽带,市场运作、民主决策。合作组织内部实行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依

据交易额分配,还可参与分红。内部设有社员大会,并由社员大会选出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

3.联系惠民社区发展现状,简述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功能。

1、自治功能。第一公共服务的功能。搞村上的公益事业通过采取村民“一事一议”广大村民共同自愿参与把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第二组织和动员群众的功能。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自治活动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农村社区成员自主管理,营造和形成自己管理社区、自己建设社区的社会氛围。第三 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社区村民自治来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民事纠纷。

2、建设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的首要任务。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3、管理功能。农村社区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民主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用制度规范工作 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重大问题决策科学性和正确性 防止决策失误

4、服务功能。组建农村社区的村 村干部工作方式应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用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上。农村社区服务要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便快捷,满足需求。、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治安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

5、发展功能。农村社区的发展功能主要是社区和村民的经济文化发展双向互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一靠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和专协组织经营,二靠普及科技,三靠传递信息,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治安良好、邻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简述土地流转交易的主要方式及其交易目的

A交易的主要方式: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1是转包,即农户经发包方同意,将自己承包期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条件转包给第三者,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关系。

2是转让,即农户经发包方同意,把自己承包期内的土地全部转让给第三者,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发包方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义务。

3是互换,即农户为了便于耕种管理或者发展高效农作物,经发包方同意,把承包土地部分或全部调剂使用。土地互换则有两种形式:一是由集体出面组织的互换,二是农户之间的互换。

4是反租倒包,即按照农户自愿、有偿原则,由乡村集体组织将农民承包的土地“反租”回来,再承包给个人或单位经营。

5是土地股份合作,即以土地经营权证或承包人口为依据,将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农民凭土地使用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对土地实行招标承包或对外租赁,农民按股分红。

B. 交易目的: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村镇非农项目建设需要。

3:农村劳动力愿意进城务工寻求更高收益,具有土地流转意愿。

4:农业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农地集约化经营,农场主寻求农业规模效益,对土地需求具有规模性,农业机械化减少长工,降低成本。

论述题:

1. 按照公共产品理论分析,结合惠民社区调查,分析说明农村社区服务特征及功能,并讨论说明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应该如何选择?资金应该如何筹措?

1,基层政府强制供给模式。

2.协商提供模式。

资金凑错:

2. 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补贴政策问题,你认为其改革方向。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即政府通过行政干预(以财政政策为主,也包括金融政策)将资源转移到农业领域,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

问题:

1从财政支农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偏重大江大河治理,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

2从我国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特点看,重点不突出,手段不得力,效果不明显。一是补贴范围的普遍性。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二是以价格补贴为主,贴息贷款为辅。大多数补贴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支农服务的收费标准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三是补贴方式的隐蔽性。长期以来,财政对农业补贴方式多采取“暗补”的方式,即财政补贴资金不直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给予补贴。

3、从我国农业补贴体制上看,已经不适应WTO的农业规则。一是目前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实行分块管理,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二是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实际用于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太高。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资金流失。

改革方向:

中央要求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国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此举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对农民补贴的效率,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结合惠民小区的调查,说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

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元化,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主的社会保障,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革试点以外,其它保险项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

1农民自主保障意识薄弱。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自觉参与,而目前广大农民在这方面的意识仍然较弱,也不了解参与社会保障的好处,他们直对各种保障问题的最常用的办法仍然是“养儿防老”。

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由于补助面不宽,补助金额有限,对特别困难的农村

家庭只能是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得依赖土地获得最低生

3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采取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为辅、国家投入为补充的形式。这使国家和集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小,不仅造成了资金来源的不足,降低了保障标准,而且也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4 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增强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低,不能有效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

5社会保障体系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仍采取多头分散管理的办法。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立法,不同地区、不同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办法五花八门,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

对策:

1提高农民自主保障意识。要通过有力的宣传教育,消除传统思想的束缚,让他(她)们了解参与社会保障的好处,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社会保障,逐步提高农民参保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意识。

2在全国建立较为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的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而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政府的财力和当地农村的实际消费水平,坚持低标准起步,尽可能使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涵盖每一个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真正让那些有实际需要的人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农村全体成员的最低生活保障,不仅经济发达地区需要,经济落后地区也同样需要,各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好坏只能决定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水平的高低。因此,综合考虑,应在全国建立较为规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创新农村社会养老制度。随着土地保障功能地弱化和家庭养老压力地加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在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时,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优先解决无子女老人的生活保障,照顾独生子女老人的生活,解决老龄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农民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投入、风险同担的筹资机制,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土地保障的功能,当农民年老力衰、到乡镇企业就业、进入小城镇定居的时候,应使他们出让原先承包的土地,由转包者缴纳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款,使其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4深化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要积极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

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对大病、重病患者的重点补偿;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为重点的基础上,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对卫生扶贫的投入,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5加紧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而不能以政策的形式出现,因为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对于农民按期缴纳社会保险的保险费以及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险都有很强的约束性。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

4. 结合农村金融体制现状(见下图),你认为现实农民在解决生活及生产发展资金问题是主要选择哪些融资渠道?为什么?

渠道:农民主要采用私人渠道,其次是农村信用社。

原因:采用私人渠道主要是和关系亲密的人借款,以及和周围关系较好的邻居借贷。因为借贷成本低,或者是没有什么直接的经济利息支出,还有就是还款期具有周转性,还贷压力没有像金融机构大。

采用农村信用社主要是由于借款额较大,亲朋好友凑集不足,才像农信社借贷,主要是农信社在农村的覆盖面较广,使农民借贷成本相对较低。

不采用其它金融机构是因为他们在农村很少设立服务点,面向的是城市大宗的借贷款额,从而取得较高的利息收入。在这个基础上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率也普遍较高,并且农民对这些金融机构的贷款政策也不了解。

至于农信社借贷也较少是因为他们主要从农村吸纳资金后,借贷业务却主要面向城市,现在改名为农商银行业务和中心不断向城市转移。并且在对农民的借贷业务中贷款数额具有一定下线,贷款少的农户则总是受到排挤和歧视。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2016《农村发展概论》期末复习题及满分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简答题 1.简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A.基本特征: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 B.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特征,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对社会发展进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近现代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 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市成为可能。 对农民: 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 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市场需求组织农民 有序参与市场,实现使小农经济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单个农户 难以同大市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 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我国农业合作组织一般是在养殖或种植大户或者是农业企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组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内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带动型等多种类型。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自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农村发展概论》考研大纲

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农村发展概论》考研大纲课程重点:人本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国内外农村发展模式。 课程难点:人本发展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以及性别与农村的问题等国内及国际的先进发展理念。 第一章导论 基本要求:了解发展问题的提出背景;在明确不同学科对发展内涵诠释的基础上,掌握发展学对发展内涵的解释;在深入理解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中,准确掌握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及其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发展学、农村发展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研究重点。 重点:发展问题的提出及其演化;农村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农村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发展问题的提出及发展概述 第二节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 第三节发展学与农村发展学 一、发展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农村发展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章人本发展理论 基本要求: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明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准确掌握人本发展理论与模型,并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把握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 重点:人本发展理论模型;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 难点:人本发展理论模型。 第一节人本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人本发展理论与模型 第三节人本发展理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的应用 第三章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贫困的相关概念及测度,理解贫困与反贫困理论中的要素短缺贫困论等理论,借助网络等媒介了解相关理论的产生背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读中国典型生态区科技扶贫的实践中的中国科技扶贫的历史成就和新任务等内容,能够根据教材给定的中国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的几点建议进行分析和补充。 重点:贫困线与贫困程度;贫困与反贫困的相关理论;贫困片区科技扶贫的三阶段模式 难点:贫困与贫困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贫困与贫困的相关概念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doc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简答题: 1. 简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A. 基本特征: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白足性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白家生活需要和纳税) B. 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屮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屮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特征,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 对社会发展进步:口给白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巫要原因。近现代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山成为可能。 对农民: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十-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 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 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山场需求组织农民有序参与山 场,实现使小农经济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单个农户难以同大币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比的币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我国农业合作组织一般是在 养殖或种卅i大户或者是农业金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纽?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内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帯动型等多种类型。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农民口愿 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口由,农村合作经济纽?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帀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常领下,统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农业合作组织对内坚持非盈利原则,对 外统一步调,统一经营,改变在销售环节屮的弱势地位,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局曲,并且通过统 一运作,降低了运输、储存成本,还可获得一部分流通和加T利润。 5、以利益为纽带,山场运作、民主决策。合作纽?织内部实行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依 据交易额分配,还可参与分红。内部设有社员大会,并山社员大会选出理爭会、监 爭会,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交通运输系统经济分析课程作业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 姓名:杨波 学号: 二〇一三年六月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程飞速发展,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找出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发展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shows many new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blems, the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providing the beneficial attempt for the future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一、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铜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区,东邻湖南怀化市、湘西州,北接重庆黔江区,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云贵高原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枢纽中心。全市辖8县2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仡佬、回、布依、蒙古等30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扶贫规划精神,紧紧围绕“拼抢争快、提速增效、更好更快”的经济工作总基调,认真实施“两区一走廊”和“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5个100工程”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同比增长15.5%,增速从2012年全省第六位上升到2013年的第三位。2014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1.49亿元,增加值54.09亿元,按可比价(下同)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5元,同比

增长17.8%。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市委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制度和涉农部门工作机制,明确办事机构,分解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十大措施。2013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现代农业提升年”,明确提出2014年全市现代农业要实现“五个新突破”、“九个显著提升”和“三个新进展”。今年以来,我市成功争取了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议、全国(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管和一事一议培训会、全省水稻绿色防控工作现场会等重要会议在我市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此外,以市政府名义先后召开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全市生态畜牧业发展大会、全市菜篮子工程暨农产品电子商务会议、全市农业园区推进会议等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铜党发〔2014〕1号)文件,之后市政府又先后出台了2014年“三个万元”工程实施意见、生态茶产业发展意见、蔬菜产业发展意见、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生态畜牧业发展意见等多个推进产业发展的文件,市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

自考或考研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2008和2009自考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B.语言是一种有声符号系统 C.语言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下列属性中,风声、雨声、喷嚏声、咳嗽声均不具有的一项是() A.生理属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物理属性 3.下列各组元音中,都属于圆唇元音的一组是() A.[i,u] B. C. D.[o,y]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派生构词的一项是() A.rewrite B.cats C.teacher D.unafraid 5.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偏义复合词的一项是() A.妻子 B.国家 C.开关 D.忘记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语”的是()A.惯用语 B.歇后语 C.成语 D.术语 7.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的语法理论是() A.结构语法理论 B.功能语法理论 C.生成语法理论 D.认知语法理论 8.在“这道题我们做过”这个语言片段中,“这道题”和“我们做过”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 B.是成分,不是组合 C.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 D.是组合,不是成分 9.英语“John loves she”这句话是病句,其错误在于() A.性 B.格 C.数 D.态 10.下列关于义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义项只包括词的理性意义 B.义项包括词的临时意义 C.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D.词的多个义项并非总有关联 11.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B.语义场与上下位词关系密切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12.“行为”和“行径”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感情色彩不同 B.形象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理性意义不同 13.下列文字系统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苏美尔文字 B.阿拉伯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拉丁文字 14.由意音文字换用表音文字,属于()A.文字的创制 B.正字法改革 C.文字类型改革 D.字符类型改革 15.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 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 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 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16.语汇系统中最为稳固而不易变化的是() A.一般语汇 B.基本语汇 C.通用语汇 D.专用语汇 17.感性思维(前思维)活动不包括()A.视觉和听觉 B.触觉和知觉 C.记忆和想象 D.情感和意志 18.一般儿童能跟成年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的年龄是()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5岁左右 D.12岁左右 19.下列关于母语教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语教学主要指中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B.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使用一种语言C.母语教学的任务包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D.母语教学也注重提高文化素质 20.对于中介语的错误类型,目前较多采用的分类是() A.系统前错误、系统错误、系统后错误B.语法错误、语汇错误、语音错误 C.可容忍的错误、部分容忍的错误、不能容忍的错误 D.目标语判断性错误、来源语干扰性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关于书面语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是经过提炼的口语书面形式 B.与口语相比缺少了一些内容 C.不存在与口语严重脱节现象 D.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 E.不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2.从发音机制上看,辅音的音质决定于() A.发音方法 B.发音部位 C.唇形圆展 D.舌位高低 E.舌位前后 23.“奥林匹克”这个词属于()

(2014版)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社会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评功能教育功能 二、选择 D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它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四、简答 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 (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 将来怎么样。 (2)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 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 (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维护 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社会体制方面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 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的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 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 1、B 2、B 3、B 4、A 5、C 6、B 7、B 8、C 二、填空 1、指导与被指导 2、圣西门 3、整合 4、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法理型 5、托夫勒奈斯比特 三、名词解释 社会学“本土化”:就是社会学中国化,也就是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 四、简答 1、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 (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2)政治标准,即权力。 (3)社会标准,即声望。 2、(1)研究理论的模式化; (2)研究过程的程序化; (3)测量工具的精确化。 五、论述 (1)情感方面:情感性——情感中立。 (2)义务方面:扩散性——专一性。 (3)规范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赋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体——个人。 第三章参考答案 一、选择 1、C 2、B 3、A 4、C 5、B 6、B 7、C 8、A 9、D 10、A 11、ABCD 12、C 13、D 二、填空 人口环境文化劳动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它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之上的社会结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 2、文化濡化: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相互接触,其中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四、简答 1、(1)他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要。 (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和其他动物不同,并不仅仅满足于生理上的需要。因为满足不会解决需求,只激起更大的欲望。 (3)在协调运行的社会中,社会对个人倾向施加限制。这样所有社会成员就有了共同的目标,社会得以稳定有序。 (4)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就会失效,社会就会放任个人自行其是。涂尔干将此称为“失范”。 (5)失范的存在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是不利的。 2、(1)从历史上看,最原始和最早出现的关系是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自身生命生产中产生的关系,这就是家庭中的关系。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初级社会关系。

2016《农村发展概论》期末复习题及满分答案.doc

《农村发展概论》期末温习题及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简答题 1.简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A.基本特征: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 B.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中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特征,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对社会发展进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近现代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 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市成为可能。 对农民: 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2.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 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扩大经营范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市场需求组织农民 有序参与市场,实现使小农经济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单个农户 难以同大市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 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我国农业合作组织一般是在养殖或种植大户或者是农业企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组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内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带动型等多种类型。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自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带领下,统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农业合作组织对内坚持非盈利原则,对外统一步调,统一经营,改变在销售环节中的弱势地位,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并且通过统一运作,降低了运输、储存成本,还可获得一部分流通和加工利润。 5、以利益为纽带,市场运作、民主决策。合作组织内部实行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依据交易额分配,还可参与分红。内部设有社员大会,并由社员大会选出理事会、监事会,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 3. 联系惠民社区发展现状,简述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效用。 1、自治效用。第一大众服务的效用。搞村上的公益事业通过采取村民“一事一议”广大村民配合自愿参与把大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第二组织和动员群众的效用。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自治活动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农村社区成员自主管理,营造和形成自己管理社区、自己建设社区的社会氛围。第三维护社会秩序的效用。主要是通过社区村民自治来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民事纠纷。 2、建设效用。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的首要任务。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农村大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3、管理效用。农村社区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民主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重大问题决策科学性和正确性防止决策失误。 4、服务效用。组建农村社区的村村干部工作方式应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 精力用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上。农村社区服务要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便快捷,满足需求。、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治安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 5、发展效用。农村社区的发展效用主要是社区和村民的经济文化发展双向互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一靠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和专协组织经营,二靠普及科技,三靠传递信息,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治安良好、邻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简述土地流转交易的主要方式及其交易目的 A交易的主要方式: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1是转包,即农户经发包方同意,将自己承包期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条件转包给第三者,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关系。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农业产出率都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土地资源不集中,也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却有所下滑,因此,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迫在眉睫,这也是缩短我国农业经济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距离的根本保障。笔者在本文中,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展望了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大趋势,研究总结了一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国民经济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位置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维护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实现公平效益方面,意义非凡。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假设农业经济落后,那么国民经济的发展会严重受挫,最终也会影响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此外,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很多,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50.32%,农

业的劳动力市场非常广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同时,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三农”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农民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收,工作的动力就是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工作的重点是从技术、政策、机械、机制、人才配置等方面为农业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提升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经济的地位十分重要,现阶段及未来的长时间内,我国都将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仍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因为,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创新可以帮助我国的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稳地发展。 2.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情 2.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农业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在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现代化农业经济初见成效,然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需要健全完善对应的制度和政策,但是,现在我国与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尚未健全,仍有不足。劳动力是实现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农业人口数量很大,这些

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是重要一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认真谋划,精心部署,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重庆市率先探索乡村振兴的理论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引和路径探索,破解乡村发展的应对措施,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一、重庆市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城镇化率64.08%,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2017年重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38元,低于13432元的全国平均水平线,实现重庆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 (一)重庆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重庆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设施老化,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如渝东北山区部分镇、村规范的公路很少,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落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目前,南川相当部分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不要说搞公益性事业,甚至连基本的办公经费也难以维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土地大量闲置,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障碍多。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陈旧,抗灾能力差,农业 生产信心不足,土地承包关系难以稳定,土地流转不 畅。三是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了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一是从农村整体经济结构看,农业产业比较单一。重庆农村地区主要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许多农民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因而难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二是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未形成气候。“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等专业化政策实施不到位,土地连片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没有大的突破,农业生产分散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难以形成合力,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明显。从农业内部结构看,部分镇、村由于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作用没有明显发挥,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相当突出,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村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建设。 5.农村人才匮乏,制约经济发展。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一大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以及能把土地高度集中起来进行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二是劳动力素质较低。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力、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三是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偏低,不善于开展农村经济工作,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6.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够。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问题。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研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转化为实用新型成果较少。 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 □代 凤

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全国名校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武大、中山等)益星学习网提供全套资料 目录 第一部分武汉大学文学院635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2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2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2010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第二部分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3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2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0年中山大学中文系612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三部分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705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一部分武汉大学文学院635语言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633语言学理论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辨析下列术语 1.体范畴与时范畴 2.元音与辅音

农村发展概论作业答案

《农村发展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农村:就是人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从城市形成及城乡分离之日起,城乡差异与对立状态就长期存在。 2、发展:可理解为增进人民福利的过程,发展研究应该坚持以福利导向。 3、农村发展:使现有的农村居民生活发生一系列的与量的变化,集中表现为这些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改善。 4、发展干预:就是指国际发展领域中,为了某预定的发展目标所进行的改变现状的人为努力,就是实现发展的主要手段。 5、参与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6、“四健”:脑健康、手健康、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二、简单题 1、请简述农村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 答: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发展体制收到长期的禁锢,忽略公平要素,农村发展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2、请简述参与式发展的内涵 答:(1)保证目标群体对相关资源的利用与控制;(2)“参与”要实现目标群体项目中全过程的介入; (3)“参与”还强调了各目标群体要在自愿、民主介入的基础上,增强对其所参与的项目主动性与责任感; (4)尊重社区文化;(5)“参与”要让目标群体,特别就是那些弱势群体,在发展中分享利益。 3、请简述参与式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 答:(1)通过实施发展干预来实现农户生存状况的改善;(2)加强对农户综合能力的建设与培养; (3)通过合理的赋权与规范化的制度建设。 4、请简述参与式农村发展的实施原则 答:(1)更加注重发展干预的过程,而不就是结果;(2)在关注社区所具有的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与之相符的参与式农村发展干预行动;(3)重视乡土知识、乡土文化、乡土精英等在发展干预中的作用; (4)应充分重视诸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请描述传统农村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弊端。 答:传统的农村发展战略视农业为工业化的手段,挤压了农业及农村的发展。相比之下。替代发展战略强调重视农业及农村发展,具体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善工农关系、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等一系列相关措施与行动方案。 2、请描述德国城乡等值化战略的基本内容,并举例说明德国城乡等值化战略给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农村与城市生活虽然不同,但就是等值。通过城乡空间规划体系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产业结构调整、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可以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以及居民生产条件等值化。例如: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东南角,面积70554平分公里,占德国领土面积的20%,就是德国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州,2011年年末人口1244万人,位列联邦第二,州府慕尼黑人口135万人,就是德国第三城市。20世纪40年代末期,巴伐利亚州仍就是德国产业发展落后的农业州,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就是农林业、乳业、粮食与林木生产支撑着全州30%以上的就业与收入。然而,巴伐利亚州借助城乡等值化战略,成功地将其一个典型的农业州转化成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舟,连续多年被德国人选为“境内生活质量最高”的地区。 《农村发展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