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关于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容易混淆。教育心理学界对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争论已久,分歧较大。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知识包括了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我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技能,程序性知识属于认知经验,而技能属于活动经验,程序性知识与技能不能等同。

一、程序性知识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表征复杂技能的完成过程。

二、技能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吹拉弹唱。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构思技能,观察技能,解题技能等。

三、二者的关系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知识,两者是平行的,是相互联系的。

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知识是理论层面对技能的指导,而技能是实践层面对知识的操作。

两者解决的问题不一样:知识主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技能主要“能不能做”与“做的熟练与否”的问题。二者属于不同层面的经验。

教育心理学难点解析之情绪唤醒

一、定义

情绪唤醒,生理或心理被吵醒或是对外界刺激重新产生反应。唤醒性情绪包括:悲伤、愤怒和被逗乐。

二、实验研究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市场学助理教授伯杰发现,“在之前的论文中,人们发现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情绪类文章被转发率最高。但有趣的是,人们发现激发正面情绪的文章一般都被广而传之,而激发负面情绪的文章情况就比较复杂:焦虑和愤怒一类的负面情绪会提高传播率,而其他诸如悲伤的情绪则会降低传播率。在这里,唤醒作用似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证明他的猜想,伯杰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伯杰认为恐慌、愤怒或者是被逗乐能够促使人们分享新闻和信息。不同的情绪被分为高唤醒性和低唤醒性两种。伯杰认为,“令人恼火的事情远比伤心事要容易与家庭和朋友分享,因为你的机体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被激发了。”

在第一个实验里,为了消除主观影响,93个学生被告知他们即将做的两个测试完全相互独立。第一个实验的第一个测试中,不同实验组的学生被要求观看一些视频剪辑。这些视频剪辑可能会引起高唤醒性情绪(如焦虑、被逗乐)或是低唤醒性情绪(如悲伤、满足)。在第二个测试中,研究人员发给被测者不带感情的文章和视频,然后问他们是否希望与朋友和家庭成员分享这些信息。结果显示受高唤醒性情绪影响的学生们更倾向于与人分享。

相比之下,第二个实验显得更为宽泛。同样,40个学生被要求完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测试。首先,他们被要求在静止或是晃动的地方呆上一分钟(在晃动的地方呆上一分钟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能够促进唤醒的行为)。接下来他们需要读一篇不带感情的新闻,并且可以发给任何人。结果显示摇晃组学生比起静止组更倾向于与朋友和家人分享信息。

三、情绪唤醒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在影响自我效能感因素这一部分知识点上,情绪唤醒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但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情境条件的因素也会影响情绪唤醒水平。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

班杜拉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在充满紧、危险的场合或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情绪易于唤起,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也就是高的唤

醒水平时候,降低自己的实际表现水平,从而使成绩降低。研究表明,焦虑水平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烦恼、疲劳则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当人处于过度焦虑或恐惧状态下,会产生恶性循环,无能感会不断得到加强,也就是影响到了自我效能感。

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系统学习

一、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

特点:强化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而对于动机来说如果受到强化之后,会促进学习动机产生。

比如: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会更努力学习。

二、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

特点:认为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一般情况下基础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去满足更高级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比如:贫困地区的学生辍学率高,是为了首先满足温饱问题,所以很多人都是完成义务教育就出去打工赚钱了;或者一般父母离异家庭中的孩子会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因为基本的归属与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学习动机不高。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特点: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和降低同样会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比如:一次性通过四级考试,下次想要刷分,效能感会很强;

看到一起复习的同学通过了考试,效能感也会很强,认为自己应该也能通过。

四、成就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特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因为趋向成功者喜欢挑战性的任务,如果是没有难度,很容易成功的任务,对于他们是没有成功感的,因此会选择难度是50%的任务;而避免失败的人主要是怕丢面子怕丢人,因此在选择任务时一般会选择特别简单或特别难的两个极端,因为简单的任务很容易完成,难的任务就算完不成也不丢人。

五、成败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韦纳

特点: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在实际归因中,如果一个人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归因于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因素最好,而实际上最接近的也就是努力程度。归因于努力程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有帮助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

关于布鲁姆,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他在教育学及心理学上都有很多理论贡献,直到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因此,在考试当中也会经常涉及他的理论。今天,我们就整理一下我们在面临考试时,关于布鲁姆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

一、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

布鲁姆倡导用可测量和可观察的行为来述教育目标来为教学及教学评价提供指导,因此,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个领域目标又由低到高分成了若干层次。

(一)认知领域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总和和评价。

(二)情感领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在布卢姆看来,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都达到掌握水平(得5分)。掌握学习就是要探讨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制定相应的策略。

三、布鲁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姆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他注重部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他认为,所有学生几乎都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在愿望,如好奇,成功感等。外部动机的激励作用,如奖励与惩罚等对知识的学习可能是有作用的,但不宜过分重视。

另外,他提出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认知学习过程。学习通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之后,才能将学科知识化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

意志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意志品质是常考的一个知识点,考察题型主要是选择题。但这里要强调的是意志品质不仅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考试难点。考生在考试中经常做错。下面我们就对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意志品质”进行详细的解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①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性质。与意志的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和独断性。通俗理解,意志的自觉性强调的是个体在采取决定阶段能合理的自己决策。若自己没有主见,容易改变决定,则偏向于易受暗示性;若自己完全不接纳他人意见,则偏向于独断性。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 话题: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心理学家性知识技能 【教学目的】掌握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了解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的特征与培养、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重点难点】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概念、智慧技能形成的理论以及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第一节程序性知识概述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1(程序性知识 的定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2.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表现在:(1)从基本结构看,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表征的意义,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形成程序性知识的关键是对操作方法的熟练掌 握。(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程序性知识一般属于过度学习,因而保持比陈述性知识牢固。(5)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性,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正式版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课堂实录 初一数学组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给定的运算程序,经过计算得到四位数的“黑洞数”,以及三位数的黑洞数等;总结出“黑洞数”的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与态度: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并在交流过程 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条理的论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师:刚上课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个游戏,其余的同学在下面也可以同时参与!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神秘读心术”(出示课件)你准备好了吗?请你来试试!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教会学生,数学有时可以在玩中学! 生:(深呼一口气)准备好了! 师:请你在心里任意想一个两位数,请把这个数的十位与个位数字相加,再用两位数减去它们的和,然后把所得的新两位数个位和十位数字再次相加,然后再减去这个和,然后再相加,一直这样重复下去,直到所得的数不是两位数了为止。 【设计意图】台上台下齐互动,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这也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同时此环节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2分钟后,全班都完成) 师:大家都算完了吧!我虽然不知道你心里想的两位数是多少,但我知道你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先问问台下的同学他们的答案和你一样吗? 生1:你最终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生2:是9 生3: 9 生4:也是9 师:你心里的答案肯定也是9. 生1: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我们写的两位数都不一样,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很高兴你能大胆说出你的困惑和质疑,数学应该不仅知道是什么,更应学

会去探究为什么。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谢谢你的配合,请回!师:其实刚才我们刚才进行的过程,有的同学可能两步就能完成,有的同学写的两位数比较大,可能需要好几步才能完成,无论几步,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其实这个过程就如同一种运算程序一样,循环往复的完成既定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究的平台,在活动中体现归纳、猜想,感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任何一个四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全都不相同,并重新排列各位上的数字,使其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得到差,再重复这个过程……” 你会得到什么结果?你又会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并把每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问题背景,该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探究思考的平台,并在 具体活动中体现归纳,猜想,感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 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开始做,教师开始巡视,并作指导) 生问:我按照刚才的程序计算,但所得的差中出现了数字0,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问的很好,只要动手实践,就会遇到新的问题,有问题不可怕,请同学们思考他的问题,如果差中出现数字0,这是很有可能的,遇到0是该把0放在最高位,还是放到下一位。 生:我觉得应该放到下一位,因为小学老师教过0不能作最高位。 师:这是你的观点,谁还想谈你的看法。 生:我感觉应该按照程序的规则来进行,规则说的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而0又是最小数,那就应该把最小数字0放到最高位。 师:这是你的观点,谁同意他的看法。 师:是的,我也同意这些同学的看法, 今天我们所学的“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必须要严格按照程序的规则一步一步的进行,程序要求从小到大排列,就必须从小到大排列,如果你把0放在下一位,那就不符合原定的程序了,所以如果遇到多得的差有数字0,再次排列时,就把0放在最高位上。师:现在大家懂了吗?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道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岛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在此,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认识。 一、什么样的课堂属于好课堂 当然,有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但是怎样算是有效的课堂呢?如果说完成学习目标就是有效的课堂,那么传统式的教学我看远远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超额完成。因为大量的时间是在完成了目标以后用在练习上,也就是题海里。不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显然这个有效性就不仅仅是完成应有的学习目标了而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课程理念就完事“授人以渔。”不过也有好多人这样认为,课堂的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一章节或者一节的内容就算有效了。

譬如数学课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习题做饭并能举一反三,做出好多题来。英语课上学生能掌握句型单词等等。这就算是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确有效!不过总还是觉得有些缺陷: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个性在哪里?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个性发展和成长更重要。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这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安经验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会不会学习。”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 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 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2) 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特征完全不同,但两种表征方式都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① 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② 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 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③ 静态和动态之分: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而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④ 获得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和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稍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序性知识获得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究其原因,是由于两类知识对人的生存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程序性知识直接引发或控制人的行为,所以人在获得此类知识时不得不小心谨慎。⑤ 作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对于陈述性知识,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对于程序性知识,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⑥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达到的标准不同,检验陈述性知识是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而检验程序性知识则是通过看其能否被操作和实施。4)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在人类的绝大多数的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

《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点

高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VB (选修)》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单选题 1、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的步骤是( )。 A 、设计算法→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B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C 、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调试程序 D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分析问题→调试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二)程序设计基础 常用高级编程语言:BASIC 、VB 、Pascal 、C 、C++、Java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等、控件等 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Txt123.text =”20” 变量=对象名.属性名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 例:读取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的代码如下 a = txt123.text ‘读取字符(或a=Val(txt123.text) ’读取数值) 2、方法 [对象].方法[参数名表] 例:form.print ”欢迎使用” 该语句使用print方法在form1窗体中显示字符串“欢迎使用” 3、事件及事件驱动 事件是对象对外部操作的响应,如在程序执行时,单击命令按钮会产生一个Click事件。如需要命令按钮响应Click事件,就把完成Click事件功能的代码写到Click事件的事件过程中,与事件一一对应。 事件过程的形式如下: Private Sub 对象_事件名( ) ……………(事件过程代码) End Sub 一个简单的VB程序 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高师资格认证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1、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 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关系:①基本结构上不同。②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 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③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有意识搜索的过程;程序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④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较快,能在短时期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比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也比较慢,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⑤从记忆储存看,由于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因而,程序性知识的储存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程序性知识具有储存呈现独立的模块式。⑥从测量的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进行测量。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联系①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对陈述性知识掌握越牢固,越有助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②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3、程序性知识的种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4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5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原型定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A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B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C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D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原型操作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A要使心智活动所有动作以展示的方式呈现B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知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C要注意掌握活动的程序,并适时向下一个阶段转化D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原型内化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A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B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C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D在进行由出声道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能过迟,而应适时。 6智慧技能特征:A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B知识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C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7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A形成条件化的知识B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C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D科学地进行练习 8、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 9、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认知策略属于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心智技能属于信息加工 的过程。一般认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 10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弗拉维尔(F.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两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和元认知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11元认知知识就是个体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与观念,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认知活动的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事实性知识的含义是事实性知识又叫事实,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安德森等人认为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伊根等人认为事实性知识是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多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性知识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事实性知识的点滴性或孤立性。比如我们在回答“皖”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的时候,我们会回答是安徽省的简称,而不需要知道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安徽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土特产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条属于点滴性的事实性知识。二是这种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学生能陈述“1824年鸦片战争爆发”,即证明了他掌握了一条历史方面的事实性知识。三是事实性知识的基础性。如儿童习得了自家养的宠物狗及邻居家养的宠物狗的一些事实,才有可能形成“狗”的概念。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性类型。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理论都属于这类知识。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如儿童第一次见到某只猫,知道这只猫右耳朵,嘴巴旁边长有胡须,有四条腿,会喵喵的叫。这些特征对所有的猫来说是共同具有的,儿童此时的认识就超越了单个猫的特征而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也可以说,儿童形成了有关猫的概念性知识。又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描述不是我们认识的单个人的情况,但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率通常较常人慢的特点。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也属于概念性知识。猫的概念还与宠物、老鼠、动物等概念密切联系,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就属于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有联系也有区别。运用程序性知识可以获得概念性知识,而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则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前提条件,但程序性知识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而概念性知识则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概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区别在地理和历史学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地理老师唱将地理学科知识分为“地”和“理”两方面。这里的“地”主要指具体的地理知识,而“理”则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性,因而,他们分别想当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历史学科的老师也常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前者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后者主要指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这是具体的知识,而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在当时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揭示了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知识。历史学科中的这两类知识也分别相应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一套做事的步骤,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做;而概念性知识则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在下面的例子中体现得较为突出。一位教师执教求平均数应用题:“五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投篮球。优秀组6人,共投中42个;联系组21人,共投中63个;提高组3人,共投中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学生利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这一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很快列出算式平均为3.6个。对其他条件有所变换的题目,学生运用这一关系式能得心应手的做。但在如下问题上,全班的正常率只有28%:某公司要招聘20名员工,年龄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凭,月平均工资不低于1000元。一位受聘者第一个月只领到800元工资,他到法院上控告该公司未履行合同。这位员工的官司能打赢吗?这两道题都是关于求平均数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为何不同?第二题题目则要求学生具备有关平均数的概念性知识,即学生要理解一些列原始数据的大小与平均数大小之间的关系。班上大多数学生正是缺少这种对平均数理解的概念性知识才不能正确回答后一道题,相反,他们对求平均数的程序性知识则掌握得很好。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是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条件。在学生遇到新颖的问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简答题)

1.请简述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分析问题:(2)设计算法;(3)选择程序设计语言;(4)编写程序代码 2.请说明算法的五个基本特征,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种运算必须要有确切的定义,即每一种运算应该执行何种动作必须是相当清楚的、无二义性的。 ②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这些输入是在算法开始之前给出的量,它取自特定的对象集合 ③输出:一个算法产生一个或多个输出,这些输出是同输入有某种特定关系的量。 ④有穷性:一个算法总是在执行了有穷步的运算之后能够终止,且每一步都可在有穷时间内完成。这里的有穷的概念不是纯数学的,而是在实际上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⑤可行性:每个算法都可以有效地执行,并能得到确定的结果 3.算法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算法表示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N-S图、伪代码等 ①自然语言: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通俗易懂,但缺乏直观性和简洁

性,容易产生歧义。 ②流程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与自然语言相比,它的描述形象直观 更容易理解 ③N-图:它是一种简化的流程图,去掉了流程图中的流程线,全部算法写在一个矩 形框内。 ④伪代码: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没有严格的语法 限制。例如:If(明天 不下雨)Then(我们骑车去郊游)表示“如果明天不下雨,那么我们骑车去郊游如果 一种算法描述中既出 现了自然语言,又出现了程序语言中的关键字(变量名不算关键字),则这种算法描 述方法就是伪代码。 4.简述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①顺序结构:按照语句的先后顺序执行即为顺序结构,是算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结构。 ②选择结构:根据条件的不同,程序执行不同的语句,即为选择结构。 ③循环结构:根据约束条件的不同,多次重复执行某一条或多条语句的结构,称为 循环结构。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与评价观,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崇尚真知、探寻真理的氛围,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体验、质疑、探究与合作,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使获取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扎实备课,设计出“个性化”教案。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一节好的备课,首先还是应该备好教材。一篇好的教案要求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惟教参是论,不惟教辅是从。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转抄(下载.复制),照搬教学参考书,没有将教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自己仅仅是起一个搬运工的作用。所以备教材教师也要使用新思维,转化新视角,勇于创新,张扬个性,做到备出“个性化”教案。 2、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备好课除备好教材外,还应备好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学生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如何科学地教,要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切实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安排教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中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接受水平,使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情情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样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课后了解学生的困惑及困难,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即时调整先前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便在组织新教学时能即时补救。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成就高效的教学。 3、情境生活化,增强体验感。 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就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体验感,从而取得教学的高效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能够让新课导入生活化,能够让演示材料生活化,用生活中的实物代替挂图,代替课件,还能够让课外作业生活化,这些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实际,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还会产生学了有用,学以致用的对课本知识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经验”与“顿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如学生写字、打篮球等。程序性知识的本质是一套控制个人行为的操作程序,它包括外显的身体活动 (1)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 1.从基本结构上,陈述性知识是符号所代表的概念、命题与原理的意义;程序性知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是动作或产生式 2.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太容易用言语表达清楚 3.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速度较慢,往往是有意识的搜寻过程;程序性知识的意识控制程度较低,激活速度较快 4.从学习速度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速度较慢,但遗忘也较慢 5.从记忆存储看,陈述性知识存储呈现非独立的网络性,其迁移具有叠加扩充的特性;程序性知识的存储呈现独立的模块性,迁移具有序列转移的特性 6.从测量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只能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的方式测量 (2)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联系: 1.程序性知识的形成或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条件,人们掌握的陈述性知识越牢固,越有助于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2.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或又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3)程序性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1.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更经济合理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二、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一)智慧技能 也称心智技能,是将以习得的知觉模式、概念、规则运用于实际情境,顺利完成任务的能力。按其复杂程度将智慧技能分成五个层次: ⑴辨别⑵具体概念⑶定义概念⑷规则⑸高级规则 (二)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思维等活动的程序性知识。这个术语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研究人工概念中提出,他认为认知策略是个体解决思维问题时采用的思维方法 (三)动作技能 也称运动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种类: 按动作分是否连贯,动作技能可分为连续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按动作过程中外部情境是否变化,分为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动作技能 第二节智慧技能的形成 一、慧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加里培林关于智慧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算法与程序知识点

(一)算法 1.定义 相关题解: 1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单选题 1、运用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时,合理的步骤是(B)。 A、设计算法→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B、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C、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调试程序 D、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分析问题→调试程序 2.算法的描述方法: 1算法的描述:可分多种表达方法,一般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进行描述。 2自然语言描述法:指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3流程图描述: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4伪代码描述法: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相关题解: 单选题 1、图形符号" 菱形"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B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2、图形符号" 矩形"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A ). A 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 输入输出操作 C 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 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3、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 ) A 流程图描述法 B 枚举法 C 顺序法 D 列表法 4、以下哪个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D ) A 顺序法 B 列表法 C 集合法 D 自然语言描述法 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下列哪个选项?()

Width决定控件宽度 TOP决定控件的靠顶部位置 Left决定控件的靠左边位置 Font设置控件中字体格式BackColor设置控件背景色ForeColor设置控件的前景色BorderStyle设置控件的边框风格 Alignment 即标签文字对齐属性:(0)Left Justify时文本左对齐;(1)Right Justify 时文本右对齐;设置为(2)Center时文本居中。 AutoSize 设置为False时输入控件Caption中文字超过控件宽度时超出部分被裁剪掉,设置为True时,控件可水平扩充,以适应控件Caption属性。 Visible决定控件是否可见 Enabled决定控件运行时是否有效 对象.属性=属性值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程序代码设置,方法如下 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 Txt123.text =”20” 变量=对象.属性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 例:读取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的代码如下 a = txt123.text 2方法

教育心理学题库 (14)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 一、单项选择 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2.安德森认为,表征小的意义单元的适当形式是() A命题B表象C图式D脚本 3.安德森认为,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的适当形式是() A命题B表象C图式D脚本 4.奥苏伯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5.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是()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6.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 7.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8.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9.在陈述性知识的提取过程中,最重要的提取线索是() A学习情境 B主体状态 C知识的层次组织 D他人的提示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有() A知道“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 B 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点 C 会讲某种语言 D有效记忆的方法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2.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有() 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 会骑自行车 C 会讲某种语言D有效记忆的方法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3.下列属于策略性知识的有() A持有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B 会骑自行车C会讲某种语言D有效记忆的方法E解决问题时能明确思维方向 4.现代心理学认为,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有() 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表象系统D图式E命题5.关于发现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学生获得具体的知识B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C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D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巧E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填空 1.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_______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年把知识分为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3.一般而言,知识需要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 4.梅耶所说的策略性知识,相当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的。 5.现代心理学把知识在头脑中的贮存方式称作知识的。 6.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的形式表征的。

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语文学科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动作;然后要让学生把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付诸实施;最后将这种实践模式向自己头脑中转化,变成观念性的、简缩性的、内潜性的过程,以便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同类课题。记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认为可以达到如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做以下几点尝试:首先是示范、理解和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比如讲授《陃室铭》,便在课堂上数遍示范诗文的诵读,同时,一遍一遍指导——“差情感”、“差韵味”、“差速度”、“差节奏”、“差语气”。“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们在诵读时就可以体会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比如讲授童趣时,引出学生已学过的鲁迅的《朝花夕拾》古诗鉴赏题型及答题技巧。对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进行梳理及解读。大致有:(1)领悟情感、(2)体会意境、(3)赏析技巧、(4)锤炼语言几个方面。如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考查的就是重要词语的表现力。

陈述性、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摘要: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各有特点。陈述性学习是从外界有选择的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的建构并生成意义。而程序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教学策略,这样会让学生更深刻直观的接受这种“过程性”的知识。 首先,先来了解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实质是掌握做事的规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获得。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分析,一般掌握这类知识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陈述性知识阶段 该阶段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是对以陈述性知识形态存在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学习者首先要理解有关的概念、规则、事实和行动步骤等的含义,并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把它们纳入个体的知识结构中 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得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其掌握过程与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是一致的。学生通过这类陈述性知识形态的学习和理解获得该程序知识的有关命题,但此时的程序性知识尚未在实际操作中转化为行为。 2、转化阶段 该阶段是学生通过各种规则的变式练习,将程序性知识从规则的陈述性形式转化为可以表现到实际操作中的程序性形式。 该阶段是产生式系统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转化中问题解决是一条有效途径,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使这一转化在准确性和速度上均有所提高,知道成为高度灵活的纯熟的技能、技巧、技艺。 在这一转化阶段中,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只有那些作为程序性知识前身的陈述性知识才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3、自动化阶段 该阶段是程序性知识掌握和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此阶段,人的行为在无意识状态下完全由规则支配,技能也相对达到自动化。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觉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学习的程序性知识,使技能得以自动化。

运算类编程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基本原理 实验项目名称: 2.3运算类编程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张力 报告人:郭子豪学号:2011130333班级:通(4)实验时间:2013-4-1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4-24 教务处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使用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2. 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其测试方法。 3. 学习使用软件监视变量的方法。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实验装置或TD-PITC实验装置一套。 实验内容与步骤: 80X86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指令,可对表2.2所示的数据类型进行算术运算。 表2.2 数据类型算术运算表 二进制BCD码 数制 带符号无符号组合非组合运算符+、-、×、÷+、-+、-、×、÷操作数字节、字、多精度字节(二位数字)字节(一位数字) 1. 二进制双精度加法运算 计算X+Y=Z,将结果Z存入某存储单元。实验程序参考如下。 本实验是双精度(2个16位,即32位)加法运算,编程时可利用累加器AX,先求低16位的和,并将运算结果存入低地址存储单元,然后求高16位的和,将结果存入高地址存储单元中。由于低16运算后可能向高位产生进位,因此高16位运算时使用ADC指令,这样在低16位相加运算有进位时,高位相加会加上CF中的1。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经编译、链接无误后装入系统。 (2)程序装载完成后,点击‘变量区’标签将观察窗切换 到变量监视窗口。 (3)点击,将变量XH,XL,YH,YL,ZH,ZL添加到变 量监视窗中,然后修改XH,XL,YH,YL的值,如图2.13所 示,修改XH为0015, XL为65A0, YH为0021,YL为B79E。 (4)在JMP START语句行设置断点,然后运行程序。 (5)当程序遇到断点后停止运行,查看变图2.13 变量监视窗口 量监视窗口,计算结果ZH为0037,ZL为1D3E。 (6)修改XH,XL,YH和YL的值,再次运行程序,观察实验结果,反复测试几组数据,验证程序的功能。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安阳高新区银杏小学-----沈俊英 [摘要]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年,现在许多一线教师开始对新课程下的课堂进行冷静反思,尤其对课堂教学这一块,正在不断追求常态课中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性。很多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氛围、情景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等符合人知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氛围、数学课堂、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那怕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意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在工厂里要求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那么“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个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笔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 贯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要创设和谐的氛围,下面笔者就结合两者案例谈一下它的必要性。 案例1:在一级低年级计算教学课上,教师在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快速口算练习。一个小男孩回答:“8+5=12。”教师恨恨地说:“8+5是12吗?你会不会?” 这时课堂上传来嘲笑的嬉笑声。教师就没有让这个孩子坐下,

这之后,教师每显示一张口算卡,这个小男孩都举起小手,但这位老师一直没有再让他回答问题。 案例2:沈阳某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发生争执,该老师让学生站起来,那位学生就是不站。老师冲过去,把她从座位上往外拖,她死死的拽着桌角不松手,老师气急之下朝着这个女生的脸上就是几耳光,她顿时满脸通红。整个争吵的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 试问这样的课堂谈何有效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像刘可钦、俞正强老师都注重“蹲下来看学生”,通过和学生聊天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悟为师之道。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子”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因为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设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材的知识结构要更好的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对教师的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在备教材时关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关系,更要关注学生,既要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经验及学习中可能碰到困难,以及学生的情感状态(对新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