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课后练习第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课后练习第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课后练习第

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

A、南京

B、松江

C、广州

D、景德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与外国断绝往来

B、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闭关锁国

D、重视民族团结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明朝时我国引种玉米和甘薯情况的猜测,最无可能的是( )

A、种子由欧洲人带到东南亚再传入中国

B、先在江南地区种植再向北方传播

C、种子由郑和的船队带回中国

D、来自于西班牙殖民地的可能性较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代引进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

A、玉米、甘薯

B、花生、马铃薯

C、葡萄、花生

D、向日葵、玉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的重要原因是( )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C、中国政局动荡

D、航海事业衰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右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北京

B、清代初期北京

C、明代初期南京

D、清代中期南京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1)与图一人物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图二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3)依据图三漫画,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当今世界,全球化面临挑战,但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结起来。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

材料二:1979年4月,广东省负责人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希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邓小平当即果断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图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广东统计信息网—统计图表—GDP》

材料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下,中国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活动,增进对外交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努力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世界开始连结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分析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广东省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融入世界的一项重大措施,这一重大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没有参与全球化导致落后的史实。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行动?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丝绸海上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材料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图

材料四: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五: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历史上两次出使西域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要的历史作用?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后期采取的对外政策。

根据材料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那些文化认同精神。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材料二: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朝时,倭寇沿海骚扰,清朝时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于是清政府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你能说出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

当时有一位高僧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你能说出他的名字吗?

根据材料二请你告诉戒日王“秦王”是谁?他统治期间历史上称什么?

玄奘的著作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回答: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产生了什么影响?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西方步入近代的时间远远早于东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大约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通过革命或者改革,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二:1793年,英国政府全权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朝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然而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思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切入到文化心理层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依据材料,指出17世纪以前对资本主义产生起推动作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举出17世纪到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的典型历史史实。

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就该政策的利与弊,谈谈你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开端的标志及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和“文化心理”而发起的两次运动?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也以自身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的辉煌。

材料二:下图所示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中外交往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两位杰出高僧。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其历史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了清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

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根据以上史实,你有哪些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com﹣﹣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

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

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动力技术突破.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

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培养创新人才有何建议?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