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教案

高二政治组黄冰丽(2017.5.15)

【复习目标】

1.识记、理解矛盾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

2.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实例。

3.提高运用相关解题技巧的能力。

4.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并尝试解读时政热点。(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重点、难点】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站:考点精解读

1.命题规律

2.命题趋势

3.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二站:知识全通关

考点一: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特别提醒:矛盾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区别:含义、特点不同

例子:中日关系

(2)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例子: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②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例子:生活中与自己联系做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子:《猫和老鼠的故事》

(3)方法论:用一分为二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区别:含义、表现、方法论、错误倾向不同。

2.联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联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第三站:解题大突破

1.巧用标志性词语解答哲学试题

(1)方法总结:研究生活与哲学试题中的标志性词语,有助于在考试中迅速把握关键词,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解答哲学试题的正确率。

(2)示例:某同学通过实验发现,食用动物油在15℃—20℃时凝固,常用的食用植物油在-15℃—-10℃时凝固,由动物油和植物油混合而成的地沟油凝固点为-5℃—0℃。该同学根据这一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明了鉴别地沟油的简易装置,赢得了创新大赛二等奖。该同学的发明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在主次矛盾原理的指导下,抓住事物的重点和关键

B.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指导下,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C.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指导下,促成新事物的产生

2.对矛盾观原理的综合考查

(1)考法综述

矛盾的观点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试题往往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等进行综合考查,如“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也可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结合联系观、发展观的知识进行考查。

(2)方法总结

①矛盾的观点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等知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涉及“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关系”时用得较多。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涉及“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户籍制度改革”“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试点工作”时用得较多。

(3)示例

[2014天津文综,1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 [2016新课标文综Ⅱ]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见53复习材料)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 分)

第四站:热点深研析

1.真题材料展示

2.备考必须关注

(1)关注现实生活中涉及改革推广的例子,如精准扶贫、扶贫试点等。(2)关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材料,如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还存在问题等。

(3)关注现实生活中涉及质的变化的一些事例,如由好变坏等。(4)关注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例。

1.识记矛盾观的相关原理及其方法论。

2.完成《5年高考3年模拟》相关习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进行思路方法探究时,采用先由学生讲解自己的做题思路,包括审设问、审材料、哲学观点与材料的对接,而后教师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组织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对这种限制

类主观题的一般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并且让学生课后对这种类型题进行训练,教师进行批改,环环相扣,师生互动,学生反映效果很不错,对主观题解题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觉得主观题不再深不可测。这个过程不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是本课的一大可取之处。

不足之处:进行体系构建时,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来完成,效果会更好。即先找学生对原理进行总结,然后由另一位学生进行补充,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这样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地学习。

关于时政点评,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对时政资料进行筛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有效信息提取、实现与理论观点的对接,即培养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不同题型进行语言转换的能力。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练习 1.(2013重庆卷1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B.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变化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B.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C.不是鱼死,就是网破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4.(2013 上海单科24)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下列情形符合“同一性”的是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D.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5.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6.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化生万物。”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观符合 A.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树立全局观念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复杂性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诗词蕴涵的哲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④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知识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区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和“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3、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含义)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4、联系的多样性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

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系统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不完全一样

高二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高二政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重点知识解析: (1)运动、变化与发展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则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单纯的数量增减、位置的变更、状态的重复和循环、进化和退化、上升和下降等,都是运动和变化。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绝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质变和发展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事物的发展就是直线式前进吗?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4)对量变和质变的认识: 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和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二.能力训练

(一)基础填空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食物的和,是的产生和 灭亡。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的 3. 和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和场所的 ,是一种、的变化。量变是指事物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 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开始,量变是质变的,质变是量变的;质变又为开辟道路,是事物在的基本上开始新的量变。 5.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做起,要、,积极做好 ,为实现事物的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发展时,要,促成,实现事物的和。(二)判断题(正确的判断位A,错误的判断位B) 1.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2.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4.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5.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必然发生质变 (三)单项选择题: 1.(2020·全国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一、矛盾的含义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①使用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法看问题 ②既看到对立,又看到统一;要创造、利用条件,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①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对立 ②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A 一方面,两者相互依赖B一方面,两者相互贯通,包含,渗透C一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③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A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B使用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法看问题 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总: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C同一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不相同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找出正确方法 ☆☆五、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精髓)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①相互联结,A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没有普遍性的事物 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找出正确方法 ②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①主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对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③两者相互依赖与影响,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善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七、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发展的普遍性 (2)运动的基本形式 (3)事物发展的道路 ◇理解: (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分析: (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 (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 (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 (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二、【重点、难点】: 1、发展的实质;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方法点津】: (1)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 (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课文导语】: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课讲解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立 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①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 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 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 性。所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 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 下去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 及方法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导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永恒发展的分析理解,懂得发展具有普遍性; 通过 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准确把握发展的实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自己归纳、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3、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等方面的归纳分析,增强自己的发展意识,进而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导读: 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夜间雍水暴涨,但荆人仍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 思考: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构成的,所以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就从三个层次加以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课堂探究:(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总之,无数事实表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含义 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从这一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唯物辩证法是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实质 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就要在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的比较中突出发展这个概念的实质。 运动、变化、发展这三个哲学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看出,运动、变化就其范围来说要比发展广泛,而发展就其程度来说要比运动、变化深刻。 因此,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变化的结果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素质教育等 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如:应试教育、保守观念等 概括: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 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

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

《唯物辩证法之矛盾观》复习

《唯物辩证法之矛盾观》复习 一、考点突破: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3. 矛盾的普遍性 4. 矛盾的特殊性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6.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7.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8.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9.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难点: 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在近三年的新课程高考中,本讲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1. 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 2. 能力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且对能力要求的较高。在本讲的学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 3. 考查热点——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说明我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意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内容。

高中政治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

公开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高考考点:了解发展是唯物辨证法的另一个特征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及这一观点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引入】从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中反映出这一节的内容在高考中占一定的比重,而且和其他模块的知识结合起来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从命题方式看,主要通过背景材料,特别是哲学观点、漫画、古诗词等方式让学生分析问题,从题目类型看,在客观题出题较少,主要体现在主观题,10年广东高考37题就是个例子。(让学生看题,但不分析。问这题该怎么答,需要哪些知识点来引入这一节复习课的内容。 (2010广东高考37题)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采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从题目的设问中,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应从几方面回答?上节课已复习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2)发展的实质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无一例外。包括我们的母语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把它当成一个变化发展的事物来看待,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汉语,体现了发展具有普遍性。而汉语本身要发展,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吸收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元素,取代摒弃落后 、陈腐的旧元素,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讲授新课】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途径) (1)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学生回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三点 这是由新旧事物本身的发生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发展,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新旧对比)从社会历史领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教师总结】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体方向和总趋势,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则可前进的,也有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例袁世凯称帝等,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新事物所具备的优越性使它最终会战胜旧事物,事物向前发展的趋势是任何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特征: ①联系的普遍性 A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 B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注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 A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A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B要求: a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和偶然的联系,又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和必然的联系,全面分析各种联系。 b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涉及“转化、转变”的问题) (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于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具体地说,依存离不开斗争。“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时所言的“相比较而存在”。 其次,斗争离不开同一。什么样的东西才相互排斥呢?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相互排斥呢? ②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即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矛盾是一种联系,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因而,矛盾也就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一句话,“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对立面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的比较 易错明辨

第八课_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1)

哈尔市烛光杯高中政治教学大赛 课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 一、考试说明: 1、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5、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二、考生必背: 【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前进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4.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进其成长;②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反对盲目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或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三、知识疏通: 1、知识结构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 立统一的观点瞧问题(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 (1)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①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 化。 3、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瞧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所 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 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 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瞧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原理和要求整理(8点)1、矛盾的含义: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小角度时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要适当展 开) 要求:用全面的、对立统一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存在普遍) 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4、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3选一)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此理论体现在唯物论里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原理: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 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 遍性。 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强调主要矛盾的原理要求: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用于做、解决 (了解次要矛盾原理要求: 原理: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主次矛盾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7、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要求: 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主流、大局、性质、主体、优势、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九课 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 〖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回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即矛盾双 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斗争性有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 的存在,同样没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 割的。 〖方法论〗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 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统 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 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 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 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 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资料讲解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