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6课

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莱芜高一检测)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从歌词内容分析,东北沦陷这一“悲惨的时候”应指九一八事变。故选A项。

2.(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中国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是“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七七事变后,故B项错误;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故C项错误;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故D项错误。

3.(2019·4月浙江选考试题)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C)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解析]由材料中“1935年”“平津一带”“有所谓自治运动”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华北事变”;由材料中“在平津者有教育界”“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等信息,可以看

出这是面对民族危机,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逐渐兴起,综合以上分析选C项。

4.(2019·苏州学测模拟)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A)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解析]依据题干,抓住“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华东地区”“坚决予以反击”,符合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这场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A项正确。

5.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声明》:“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该材料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C)

A.依赖外援B.避战自保

C.坚持抵抗D.妥协退让

[解析]由材料信息“保卫”“继续抵抗”可知,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坚持抵抗。故选C项。

6.(2019·长春高一期末)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翔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D)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解析]《拉贝日记》记录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并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翔实的说明,内容是很丰富,但不是它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拉贝是德国人,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身份特殊,而把《拉贝日记》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日记的时间一致”也不是日记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之所以把《拉贝日记》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是因为它是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是“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目睹”、有“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翔实说明”,日记的内容丰富、作者的身份特殊、日记的时间与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一致,是一手史料,具有极强的真实性,故D项正确。

7.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打乱了敌人进攻重庆、昆明、西安的计划”。这一阐述(B) A.凸显了百团大战在八路军抗战全局中的意义

B.说明了百团大战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征

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

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

[解析]A项与材料不符,错误;从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从武汉迁到重庆继续抗战,以敌后战场为主,百团大战打乱了敌人对

重庆等地的进攻,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百团大战的战略意义,并没有提及中共敌后战场是主战场,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属于敌后战场,故D项错误。

8.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D) 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日本灭亡中国计划被粉碎

D.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解析]日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占了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其作用非常巨大,D项正确。

9.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D) A.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解析]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民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观察团及记者的来访就说明了这一点。故选D项。

10.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B)

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强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清政府没有动员人民抗战;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故选B项。

11.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D)

①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③实现了中国的完全统一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与事实不符,当时香港、澳门都还未回归,而直至今日,海峡两岸还未统一,故排除③。D项正确。

12.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

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B)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

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题干材料所阐述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所以正确答案为B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对此,中共党史专家郭德宏认为,如果不承认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是14年,就会给人一种日本从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的印象,有意无意地淡化日本侵华的罪行;就会给人一种中国是从七七事变才开始抗战的印象,认为在七七事变以前的6年中国并没有抗战,这对于宣传中国的抗战是很不利的。另外,如果不承认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是14年,就实际上把七七事变以前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都排除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之外,这既不符合历史实际,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请回答:“十四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进行的重大抗战斗争或战役有哪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军民进行的重大抗战斗争或战役既包括材料中所涉及的“东北、华北、上海人民的抗战,以及十九路军的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也包括教材上所学过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主要从铭记历史、勿忘历史、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东北抗战;华北抗战;十九路军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远征军缅甸作战;湘西会战等。

有利于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有利于宣传抗战;对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军民更加公平;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等。

14.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

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战场,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他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第一句话可知是英国的求援,依据所学可知是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主要从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方面来分析。

[答案]英国请求中国援助;中国为了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析]注意从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方面考虑。

[答案]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战争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海禁”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以前,封建政府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决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二是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三是封建统治阶级实行开明政策。这种对外交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 二、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专制统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1)主观因素:①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②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虚骄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2)客观因素:①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②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起彼伏。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 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三、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出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 面。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私田的大量出现 C.政府为了增加税收D.土地兼并严重 2.下列关于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形成于春秋时期 B.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C.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D.历朝封建政府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农民利益 3.“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其经济基础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封建君主专制 C.封建中央集权D.民贵君轻 (二)能力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抗日战争 编者选题表 1 (2017·天津滨海期末)《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国民大革命开始 C 抗战的全面爆发 D 国共间十年对峙 解析:C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及国民大革命开始时蒋介石并非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故A、B两项错误;抗战全面爆发需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故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党多次“围剿”共产党的根据地,并不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故D项错误。 2 (2017·浙江湖州期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句中□□处应填入( ) A 南京 B 上海 C 太原 D 武汉 解析:B 根据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对淞沪会战的指导,其中心为上海,B项正确。 3 (2017·云南昭通期中)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 ) A 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B 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

C 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D 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解析:C 题干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故选C。A、B、D 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4 (2017·河南洛阳期末)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淞沪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解析:D 通过材料中“华北”“主动”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 项正确。 5 (2017·贵州贵阳月考)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 A 营救被困英军 B 对日军形成包围 C 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 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故选C。 6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 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 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 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 日本灭亡中国计划被粉碎 D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解析:D 日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占了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精力,其作用非常巨大,D项正确。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六日,《上海画报》的内容有:东北民众致陈友仁书、上海救国义勇军之大检阅、宋子文陈立夫谒汪记等。该报出版于公历( )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2.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长达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3.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 A.南昌起义时 B.九一八事变前 C.秋收起义中 D.七七事变后 4.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血战台儿庄 C.百团大战 D.南京大屠杀 5.2019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国是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 6.阅读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重要组成部分③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战争④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

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A. 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B. 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8.1932年6月,国民党中宣部通令:“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各国租借也规定举凡有“九一八、一二八”等字样以及有中国东北地图的影片一律不许在租界上映。但仍有一批宣传反侵略的电影如《恶邻》(1933)、《逃亡》(1935)、《壮志凌云》(1936)等推出。这反映出 A. 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 B. 列强支持日本侵略 C. 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D. 抗日救亡成为民众的呼声 9.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的军队,占其损失总数的65%。这说明抗日战争 A. 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B. 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舆论宣传也是斗争的手段 B. 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D. 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1.1940年11月,《力报》报道说:“敌机之继续不断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轰炸,主要的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藉以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6课 综合探究_破解“李约瑟难题”(教案1)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2、理解并例举比较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技的异同。 3、引导学生探究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历史思维能力。 4、补充有关图片和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启发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思路,或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围绕主题提出各自有价值的观点,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搜索和利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兴趣 和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中西科学技术成就的比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2、中国传统科技影响巨大,尤其是对欧洲,由此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激励青年学生奋起直追,勇于探索,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如何理解它? 【教学难点】 对“李约瑟难题”较为正确的阐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如何理解它?(学生议论,教师简略归纳,导入新课。) 导入二: 先出示投影:

(1991年11月7日邓伟摄影) 江泽民同志曾为他题词:“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请问这个外国人是谁? 新课讲授: (多媒体显示)第17课破解“李约瑟难题” (多媒体显示)根据导语提示,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基本内容。 师:通过阅读课本,请回答什么是“李约瑟难题”?你想了解李约瑟吗?(见备课资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就是后人称之为的“李约瑟难题”。 (多媒体显示)1、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 〖问题探究〗(媒体显示)结合第6、第16课所学内容,举例说明古代科技成就与近现代科研成果的区别。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如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就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中国古代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例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学习文档

一、单选题 1.《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2.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3.利玛窦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但是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政治 4.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5.“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材料表明军机处() A.是君权的附庸,无行政决策权B.关防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 C.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D.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这种制度应该是() 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元代的中书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8824325.html,]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2.“……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葬”。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它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抗日战争开始后,有人在分析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段话的含意是() A.贬低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作用 B.污蔑八路军和新四军借抗战之机壮大自己的实力 C.指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 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行动 4.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崭新的阶段”是指

() A.抗日战争的爆发B.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C.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D.民主革命全面开始 5.“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 C.中国工农红军D.国民革命军北伐军6.1940年,在山西蟠龙镇,彭德怀亲自指挥一二九师三个旅围攻日军一部300余人,苦战一天,仍有约60名鬼子逃脱,一二九师伤亡2019余人。有人考证,当时日军有2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18具掷弹筒。材料说明() A.国共合作是八路军取得胜利的保证 B.共产党军队的武器装备远不如日军 C.由于指挥上的错误导致战役的失败 D.八路军需要大规模的外援才能战胜日本 7.据史料记载,“日军在江河边设一种电磨,将人捉到后,投入磨中,人即变成肉酱,然后用水一冲,踪迹全无。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公园内,就有一座日本关东军设的电磨绞肉机,绞死成千上万的中国同胞。后从电磨的地洞里发现有好几麻袋被绞死者的名签。”该史料() ①记载了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人民的屠杀②控诉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③揭露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④有助于人们反思历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标导 航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 制度的演变 2.了解关税、个人所 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 在中国的实行 1.了解秦汉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募役 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制度,从“历史解释” 角度认识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征 2.搜寻有关古代关税起源和近代关税主权丧失与 收回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我国关税 的演变历程及意义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 田赋 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②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休养生息的体现 人头税 ①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 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 收财产税对成年人征收 徭役 ①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 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②正卒: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③戍卒: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3.唐朝

(1)“租庸调”制???? ?①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②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即缴纳一定的绢或布来替代徭役。 (2)两税法???? ?①原因: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②实施:780年,唐政府废除租庸调,改行两税法。③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以适应当时大部分地区普及二作制的情况 4.宋代 (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且经常派发各种徭役。 (2)募役法: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5.元朝 (1)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2)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 代徭税,相似于更赋、力庸 6.明朝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一条鞭法 ①背景: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通量的增加。 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③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7.清朝 (1)康熙时期:1712年,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2)摊丁入亩 ①时间:雍正帝即位后。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优质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 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 【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导入】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中国民主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其特点(重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雅典民主政治利弊得失的评价(难点) 预习案 【预习目标】通过学习归纳概括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归纳雅典民主制确立至完善过程中的几个标志性的事件。 【学法指导】熟读课本,在10-15分钟内自主完成,并用最快的速度识记相关知识要点。 一、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 1.希腊的地理环境 (1)山多平原少,矿产丰富。 (2)海岸线长而曲折,多良港,便于发展。 (3)其地中海气候适合葡萄、橄榄的生长。 2.城邦制度的特点 (1)突出特点:,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2)统治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的公民。 (3)被统治阶级和阶层:没有的自由人和奴隶。 二、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 1.基础:的发展,手工业、商业尤其是海外贸易的发展。 2.动力:公民中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 3.过程 (1)梭伦改革 ①背景: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 ③特点:实行中立政策。 ④影响: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4、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5、作用:(1)进步作用 ①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民主和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①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________。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 ②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湮没: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日渐衰微的希腊被北部崛起的_______王国所灭。 [深度点拨] 古希腊民主制的产生,是由经济、政治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而不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自然环境是民主制产生的条件之一,但不是根本条件。 [易混易错] 雅典民主政治不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而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是以雅典工商业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我的疑问: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练习

必修一第4课练习 1.(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2.(06高考)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为解决这一烦恼,明永乐帝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A.宣政院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内阁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2007山东文综)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6.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 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 C. 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D. 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7.(08高考)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8.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以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中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 隋唐三省的形成 C.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 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 9、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皇帝 ┌─╂─┐ 太丞御 尉相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高一历史教学案班级: 姓名: 编:高一历史组 【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重点】1.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意义。 2.掌握五四运动的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国际背景: (1)一战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2)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背景: ①政治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壮大。 ③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十月革命。 3.导火线: (1)“二十一条”①背景:一战期间,___________无暇东顾,________乘机加紧侵略中国,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②时间:__________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_____________政府提交了_______________密约,妄图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8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作出将德国在________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3) ______________ 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概况: 三、意义 1.历史意义: 历史第十六课学案第1页

①性质: ②思想影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③世界意义: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标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精神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 _____ (主旋律) ②五四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 _______________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 【重难点突破】比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走进高考】 1.(1997年上海卷)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巴黎和 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 D.中国无 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斗争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A项是五 四运动的国际背景,C项是主要原因,D项是阶级基础 答案:B 2.(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8)“共争青岛归来,同 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 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解析:从材料中的“青岛归来”、“国贼罢黜”、“学生复课”、“商店开门”等信息可推断出此对联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因为本题选项中其他运动与青岛没有关系,而五四运动最终中国拒绝和约签字,罢免了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之后三罢斗争(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才结束。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历史第十六课学案第2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导教案设计:第16课 抗日战争(无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新课教学】 一.战争起因 合作探究一: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材料一:1881年,日本军阀山县有朋主持编纂了详细论述中国军备情况的《邻邦兵备略》,提出了日本的侵略方针和步骤,即第一步侵略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略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这就是著名的“大陆政策”。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二:1930年春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1931年达到顶峰,国内企业纷纷倒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大肆宣扬日本的“满蒙生命线”受到威胁,并宣称“满蒙问题”靠外交方式已无法解决……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三:1931年7月,蒋介石声称“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故不先剿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即不能御侮;不先剿平叛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即不能攘外。”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材料四:1937年上半年始,美英法三国工业生产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1.9%、9.5%和15.5%……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的实力,为保持自己的殖民地和海外利益,英法美对德意日的步步进逼政策姑息迁就,以赢得喘息和恢复的时间。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在满洲危机中苏联嘲笑国联恢复和平的努力过于微弱,但在其他方面并不触怒在北满的日本。莫斯科如此渴望讨好日本……这些行动的背景是苏联唯恐卷入对日作战……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提纲第16课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日本侵华 (一)过程 1.1931年: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2.1932年: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 3.1933年:占领热河——签订《塘沽协定》; 4.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5.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二)原因:1.蓄谋已久,既定国策(根本原因) 2.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3.国共内战提供了有利时机 4.国际绥靖政策 (三)日军侵华罪行: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细菌战——七三一部队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9——国共第二次合作 1.原因:(1)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2)日本侵略从根本上损害了国民政府利益; (3)中共代表中华民族利益,制定策略、方针,并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努力。 2.经过: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中共领导北平“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1935年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八一三事变:国民党抗战态度开始坚决。 1937年8月: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意义:使中国的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三)全民族抗战 1.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 淞沪会战(粉碎速决)太原会战(平型关)徐州会战(台儿庄)武汉会战(相持阶段) ②依靠政府、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①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 ②洛川会议制定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 ③敌后战场的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2.相持阶段(1938.10——1943) (1)相持阶段的到来 ①标志:广州、武汉的失守(1938.10) ②侵华方针的改变:对国民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对中共采取军事打击; (2)国民党坚持抗战: ①枣宜会战②三次长沙会战③远征军入缅作战 (3)共产党敌后战场:①百团大战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3.反攻阶段(1944——1945.8) (1)国民党正面战场:①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②远征军在缅甸的胜利 (2)中共敌后战场: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部反攻(1944) ②中共七大的召开 ★显著特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胜利:1945.8.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9.2胜利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二)原因 1.国内: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根因); ①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援助 2.国际: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①美国:租借物资;太平洋战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投掷原子弹;②苏:援华物资和空军志愿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三)伟大意义 国内: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是中华民族民族觉醒、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国际:1.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复习检测】 1.“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八七会议 【教学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史实 3.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1】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2.共赴国难

(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1937年,中共制定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敌后,建立。 (3)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4)结果:①虽取得、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中国大片领土失陷。②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巩固练习1】 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大刀进行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D.八一三事变 3.电视剧《特殊使命》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驻渭城八路军办事处从戎将军忽然失踪,驻渭城的国民党军将领边国烈命令其下属赶快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边国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形成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