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

张岱作品中的空灵晶映之美

摘要:张岱小品大多洋溢着诗情画意,其中的空灵晶映之美主要体现在山水园林小品中。要获得空灵之境,山水园林一方面必须淡远,另一方面,必须静谧。正是凭借这两种方式,处身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张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空灵晶映”的桃源。

关键词:空灵晶映淡远静谧

张岱小品大多洋溢着诗情画意,其中的空灵晶映之美主要体现在山水园林小品中。

晚明经济的繁荣、交通的发达、旅游的兴盛以及艺术化的社会风气和思想解放下的个性自觉导致山水园林文学极为繁盛。在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张岱以袁宏道、刘侗等游记高手为榜样,吸取他们游记中的长处,又依据自己的实际游历经验,写出了一大批以山水园林为审美对象的文章。在《陶庵梦忆》中山川形盛、亭台楼阁的篇值就占了三分之一,可见作者对山水园林之偏爱。张岱把山水园林作为他的审美对象,真正做到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以,其友人祁豸佳赞道:“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侗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1]要获得空灵之境,山水园林一方面必须淡远,要让出空间、时间,有间隙,有通透,有视觉的阔;另一方面,必须静谧、幽深,要抛却嘈杂、喧闹,有陶醉,有沉浸,有听觉的静。正是凭借这两种方式,处身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张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空灵晶映”的桃源。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简介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简介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国际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作家、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院长、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青歌赛评委。2006年第一 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 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 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 中华文化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简介 收录文章: 全书共收录散文37篇,分别为《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三峡》《洞庭一角》《庐山》《贵池傩》《青云谱随想》《白发苏州》《江南小镇》《寂 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西湖梦》《狼山脚下》《上海人》《五 城记》《牌坊》《庙宇》《夜航船》《吴江船》《信客》《酒公墓》《老屋窗口》《废墟》《夜雨诗意》《笔墨祭》《藏书忧》《腊梅》《家住龙华》《三十年的重量》《漂泊者们》《华语情结》《这里真 安静》。 作品解析: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为了奠定艺术真实的基础,从多个层 面截取了历史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风土人情、历史人文、万里河川,无一不可入题。《阳关雪》、《道士塔》两文,描写了漠漠黄沙弥漫下,黄河文明的兴衰,从寂寥旷远中,将积淀千年的历史实行了真实 的还原;《白发苏州》和《江南小镇》等,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

家的那种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江南文化的那种婉 约和清新,同时将世态人情演绎得形神兼具。有对西湖、阳关、柳侯祠、莫高窟的生动描述,有对王安石、李白、苏东坡、柳宗元等书卷 气息浓郁的文人墨客的敬仰;甚或还有江南名妓苏小小、“亦仙亦妖” 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纵观《文化苦旅》,即使纷纭丛生,但余秋雨却能出神入化,将万千物象信手拈来,栩栩如生地付诸 于笔端,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苦旅·笔墨祭》一章中, 曾有着一大段描写“五四运动”文化史的文字,将文人、文化和历史,三者之间剪持续、理还乱的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按理说作者非常 擅长写文化史论,而要操作散文的“厚重”,这并非难事,但真正将“厚重”拿捏得恰到好处,而不是用枯燥和严密的考证,将文学的灵 性和飘逸淹没,真正做到这个点,却是非常难得的。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将沉郁古风和空灵笔法有机的糅合为一个整体,让历史人 物起死回生,赋予山水风物以灵性。《夜航船》中,有着恢弘壮阔的 意识流程,从明朝张岱的《夜航船》联想到现实中的夜航船,最后又 联想到故乡山腰破庙木鱼声,由笃笃声掀起的“思想狂澜”,想起回 乡光耀门庭的暴发户、乘船外出谋生的山民、逐步气派的船老大,继 而切入张岱《夜航船序》的逸事,再巧妙的将“夜航船文化”切入, 最后一一引入丰子恺、周作人、鲁迅等几位上了“吾乡”文化夜航船 的文学大师,终篇是由祖母关于笃笃声的争论贯穿,笔锋轻灵老道、 于浮光掠影中蕴含着诸多的深邃沉郁。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称 当代文学的艺术瑰宝,他从史学家和文人的角度出发,深刻探究社会 问题,挖掘文人人格、观察文化走向、透析社会现象。这部文学著作,充分的体现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渊博的文 学知识,他凭借着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寄情于山水风物,深刻的揭示 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生的真谛和文化灵魂孜孜以求的探索。 从以上角度分析,《文化苦旅》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成功尝试。 也许,在中国当代散文中,《文化苦旅》还称不上是问鼎之作,但它 的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为中国当代散文领域,开垦了一块崭新的土地,并提供了恢弘壮阔的生存空间。

读《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读《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爱读史的人。总觉得历史的浩瀚不是我读了就能明白的,又觉得所有的史都夹杂着写史人的情感,那我要怎么辨别真假?总之,各种各样的原因让我对历史敬而远之。但是,也由于机缘的巧合,选了一门名字动听的选修却是一堂堂不折不扣的历史课。于是,我不得不买来一本历史小书,且读一读。说来也怪,选的这本书也是一个极其让人心动的名字,看来我注定是逃不了名字的诱惑了。言归正传,对张岱的了解实在是很少,就拿这本书作自己对张岱的入门吧。 首先,读这本书之前我嘲笑了自己一番。想要了解张岱的奢华生活,读读他自己写的书不就可以了吗?我为什么还要费劲心思去读一个美国人写的张岱生活的中国译本呢?岂不是多此一举,绕了弯路。而在网上看到的对于《前朝梦忆》的评价,亦有人有相似的疑问,实在是这本书引的张岱原文的地方太多了。但是,我并不后悔读了这本书。对于一个像我一样不了解张岱的人,这本书正是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接近张岱,而且也让我见识到了一个美国人讲故事的水平,他虽是叙事为主,却也没有加入过多他个人的评价,只是连贯而完整地串起张岱的一生,臧否自由读者决定,这一点他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也是他的过人之处。 再回到这本小书《前朝梦忆》,这次是来讲讲张岱和他曾经奢极一时的生活。 张岱,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他所生长的家庭是书香门第,也是文艺之家,而从高祖到父亲,又都做着不同大小的官,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曾祖张元汴,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亲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这样几代的官下来,必定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而且因为家族素好读书,他们家可有藏书万卷,仲叔联芳又好收藏,有着独特的鉴赏眼光。在这些催化剂的作用下,就造就张岱的品格与习性。有着一个殷实的家族撑腰,有深厚的书香的历史,张岱怎么不会把玩乐与读书当作年少时生活的全部呢?事实也正如史景迁所说,读书在张岱应该也是一件享受的事情,绝非现在学生所叫苦不迭的事了。然而张岱令人佩服的就是他不仅把读书当成游戏,事实是对于各种玩乐,他都非常精通。一个不仅会读书而且会玩的人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当然这一切也就书写了他奢华的前半生。他爱好看灯也收藏巧夺天工的作品;爱看水,便有观潮的惊心动魄;爱看月,甚至爱看看月之人,将赏月之人分为五类,一一分析;也爱看雪,若逢落雪纷飞,总是欣喜若狂;爱吟诗,爱抚琴,爱看戏,也爱蹴鞠狩猎与斗鸡,对于神秘的女子,也有那三分的兴趣。可见,年少的张岱是多么的痴狂,却还要呢喃着: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真的是越发展某种感官,品味亦随之变化。在明朝未亡之前,张岱家族往城市发展,而市镇文化的多元兴起城市的繁荣,让张岱有心情有闲钱也有环境去过他奢华的生活。 在张岱众多的爱好之中,这里想多说两句的就是他所自创的“兰雪”。从小小的品茶之中来看张岱的秉性与生活,而这只是一种茶,却也影响了当时的风气。首先要提的就是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而他创此兰雪茶的缘由亦是他精到的功夫和随手记下的一笔“甲寅夏,过斑竹庵,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异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余仓卒见井口有字画,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 篇一:我读张岱 题目:我读张岱 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院系:文化传播学院 班级: 姓名:李楠 学号:成绩: 08级4班 14号 我读张岱 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明代散文家张岱正是通过简洁才显露他的艺术才华的,他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而且,我们从作者对湖山胜事悠悠不尽的追忆中,还可以体察出他那深沉的故园之思和沮丧的沧桑之感。能把如此阔大的世界和深长的情感纳于一百多字的小品之中,而且给人留下悠悠不尽的余韵和遐想,这样的人,当然称得上是一位古代诗文的高手。下面,我就对《湖心亭看雪》作些具体分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开头两句,即将时间、地点、人物和盘托出、包举无遗。这是用史笔来写文。这两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另外,作者开头用明崇祯年号也是别有深意的。这篇诗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

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张岱借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之感。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湖之状,让读者领略寒风冽凛之感,这两句突出一个“绝”字,但却是从听觉上着眼的,大雪后的湖山是一个静寂的世界,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雪落之猛,雪后之寒都从这“人鸟声俱绝”中表现了出来。“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要看雪,偏偏选择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火炉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人看见,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当然,深夜观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学趣味。因为白昼看雪,一览无余,“更定”后出游,使混茫的琉璃世界中更增添一种朦胧和神秘感,更有一种白昼所看不到的光线与色彩,这从下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就可以得到证实: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濛不分,茫宕一片之态。雾,是由天空向下飘的云气;凇,是湖面向上涌的水气;沆砀,是飘荡、混茫之态。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水气、云雾的上下混融糅为一体,做到动静相承,既写出雪的精神也写出了雪的气象。之后,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 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接着作者选择四个镜头来精心描画雪中景物,这就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

痴人张岱

无名:《痴人张岱》 我太迷恋张岱文字里的味道了。 张岱是个有趣的男人。有趣,其实是因为参透了风月,并将之落实到平常的生活中来,让日子每一天都不重复。 张岱是个资深戏迷,资深到什么程度?连躺在小船里读书时,他都要带着家中的戏子,让人家在船尾唱曲,他卧在船头时而看书、时而望天,困了就在曲声中呼呼睡过去。如此奢侈的闲情在张岱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崇祯二年八月十六那夜,给张岱的整个人生罩上了一层若即若离的鬼气,或者说,仙气。他途经镇江过金山寺,已是二更天,“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想必心弦被这种疏落的美柔柔一勾,兴致马上就高了起来,嚷着让随身的戏子速速携戏具来,在大殿中盛张灯火。指令一下,锣鼓喧天,众戏子很快唱开了。站在长江边看自家戏班演长江戏,这简直就是一种行为艺术。这戏一唱,引来了一寺的和尚。有老僧目瞪口呆地张着嘴,不时用手背揉眼,又打哈欠又大笑又打喷嚏,都不敢上前问他们是何许人,等到张岱尽兴了,天已快蒙蒙亮,他便与戏子们解缆过江,来无影去无踪。 山僧们倒也识趣,追随着他们一路到山脚,大气都不敢出,“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于张岱言,随处都是舞台,随时都可以把人生过得像戏一样,但那戏里,又哪一处不透着人生的趣味?

戏只是张岱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吃喝玩乐于他,不在话下。他曾自制一种“兰雪茶”,声名马上传开,很快就有冒充的“兰雪茶”在市场上流通。张岱从来没想过去给“兰雪茶”申请个专利什么的,他追求的只是一种闲淡适意的生活格调。 张岱骨子里是个有贵气的雅人,但是雅不避俗,大俗才能大雅。说他有贵气,其实就是总能把日子过得很享受,看上去有品位。比如读书一事,张岱为了创造一个适意的读书环境,不遗余力。他先后在很多地方读过书,不少是他自己动手开发出来的,比如在倾圮的老屋基础上修建的梅花书屋,周围种着花草,张岱乐得在其中“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在这些环境里,我们可以把张岱想象成丛林里的一只猴,或者一只鸟,要么是小溪里的一尾鱼,或者一只小蝌蚪,总之,自由自在就好——读书倒成了次要的事情,在宜人的环境里沉醉、甚至迷失,才算是尽本分。 读《陶庵梦忆》,我总会被张岱的贫嘴逗笑。写到金陵茶人闵老子,张岱用“喜,叫绝,匿笑,吐舌,又吐舌,大笑”这一连串动词十分嬉皮地勾勒出闵老子对他态度转变的过程,直到最终心悦诚服地与之定交。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江湖义气,也体现了张岱自信于对闵老子友谊的志在必得,因为他知道,比他张岱懂茶的人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所以他说起话来未免就有点翘尾巴,读来十分可爱。比如写西湖边上的豪宅包涵所“着一毫寒俭不得,索性繁华到底”,嫌普通话说来不尽兴,把杭州方言都用上了,“左右是左右”,简直说得有些气急败坏、哗众取宠的意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 陈平原 内容提要:“都市诗人”张岱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散文所表现出的“空灵之气”,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他的“自叙”文体,可谓是“自嘲”的艺术,“自嘲”中仍有对自我“真性情”的坚持与夸耀,并非如有的论者所说有“忏悔”之意。作为文明象征的都市生活及其艺术表现,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张岱对于民俗文化和都市风情的理解与把握胜过史书与方志。张岱文章之妙,还在于有所寄托,他将“一肚皮不平之气”和“书史、山水、机械”等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岱散文看似平淡,实则有绚烂作底;他擅长在散文中写人,注重细节,三言两语足以传世,这种笔墨功夫,源于《世说新语》,又得益于张岱“好说书,好梨园。” 关键词张岱自嘲民俗寄托平淡 比起王季重、刘同人或者徐霞客来,张宗子张岱(1597—— 1680?)更难评说。因为在大家心目中,各有各的张岱,容不得别人 指手画脚。好在我的见解平实,估计跟大家的感觉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在我看来,明文第一,张岱莫属。而且,如果在中国散文史上评选“十 佳”,我估计他也能入选。尤其是《陶庵梦忆》,篇篇都是好文章,

随便翻开一页,都是可圈可点。每次重读《陶庵梦忆》,总是“其乐融融”,而不仅仅是“有所收获”。这本薄薄的小书,真是耐读。 关于张岱的生平及创作,我在《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第五章,以及《中国散文选》[2]的“导言”和小传部分,已经有所介绍。今天,稍微涉及“文学史上的张岱”,然后进入具体作品的分析。 讲张岱的文章源流,最经典的论述,当推明人祁豸佳《<西湖梦寻>序》。所谓“笔具化工”,有点虚,不太好把握;但强调张宗子和郦道元、刘同人、袁中郎、王季重的联系与区别,还是能让人心领神会。描摹山水的,一般都会追溯到《水经注》,这是宋元以下诗文评点的套话。可郦道元之外,另加三个当代文人,这可就不一样了。刘同人的生辣,袁中郎的倩丽,王思任的诙谐,这都比较容易体会,难的是后面那句话:“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技巧性的东西容易说,所谓“空灵之气”,可就不大好办了,感觉得到,但难以描述。既然无法准确把握,如此“神妙”,如何评说?其实,这是经验之谈:一眼就能看到的好处,往往最难评说。读苏东坡的文章,读张岱的文章,不必多么高深的学问,单凭直觉,一般人都会很喜欢。可就因为容易喜欢,反而更难把它说清楚。下面主要谈张岱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自叙与自嘲,第二是民俗与寄托,第三是绚烂与平淡。 一、关于自叙与自嘲

张岱作文素材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他独自前往湖心亭。天地间空空荡荡唯余这干净到底的白。但见“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无人处,少了人间口舌纷争,仅余这一片孤独与壮阔。此番清净博大若无人赞叹岂不可惜?《湖心亭看雪》应运而生,张岱遗世独立的形象同时与之长存。 张岱的船夫给他一字评价“痴”。万千雪景,他只取一瓢清高独立。如此我也算痴人了。缱绻温婉中,我只钟情于旧中的一点新。 ___________ ――江苏一考生《无人处,赏西湖》满分作文运用 就这样,昔日的纨绔子弟背着行囊,化为深山野人,所剩何物?破窗敝几,秃笔残书,一方香炉一方琴,这便是他所剩的一切……他的行囊中,除了这些有形之物,还有一些无形无状,无声无臭,珍贵的东西。张岱的行囊里,有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一村沦陷凋亡,他哀而不伤,因为他的行囊里没有前朝那些亡国遗民哭哭啼啼的病态,他知道冬天来了,于是像亡命之鸟一般任时代的冬天掩上荒凉的帷幕。然而,他终究是放不下故国风华的,于是他幽思追忆,落墨化为一部《陶庵梦忆》,故国风物人情尽在其中,把他携往一个幽深的梦里,于是忘却了粗茶淡饭、短褐穿结的辛苦,只顾奋笔如走马…… ___________ ――山东一考生《张岱的行囊》满分作文运用 张岱年少,好精舍,好诗,好橘,精致玩物,似乎不堪用途,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少年的繁华享乐,深入他灵魂,嵌入他文笔,让他在衰败流落的晚年,仍能以精致的语言写出篇篇隽永的架构。让他在艰难流顿的岁月里,仍能自嘲自乐。如此看来,其少年时的癖好,不也伴随其一生吗?――山东一考生《无用之癖伴人远行》拓展链接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他深夜独自到湖上看雪,“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他显然不觉得寂寞一一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在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在他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张岱“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天的人或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是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感,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龙应台《寂寞》知乎里关于张岱的话题是“为什么一读《湖心亭看雪》就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动?”“有人喜欢《陶庵梦忆》么?为什么?”“还有哪些类似于《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一样清雅的散文?”…… 张岱: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

张岱简介

张岱简介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出自《自为墓志铭》)可谓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的颓放作风兼而有之。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一生笔耕不辍,老而不衰。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十五种之外,还有《王郎诗集》《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石匮书后集》《奇字问》《老饕集》《陶庵肘后方》《茶史》《桃源历》《历书眼》《涫朗乞巧录》《柱铭对》《夜航船》、杂剧《乔坐衙》、传奇《冰山记》等共三十余种。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殆同百科全书,包罗万有,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张岱涉猎之广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奋,于此可见。而他与一般玩物之纨绔、玩世之名士的畛域,也于此分界。 张岱对于自己的才高命蹇,是不胜其愤的,并将其愤世嫉俗之情,寓于山水:以绍兴府治,大如蚕筐。其中所有之山,磊磊落落,灿若列眉,尚于八山之外,犹遗黄琢。则郡城之外,万壑千岩,人迹不到之处,名山胜景,弃置道旁,为村人俗子所埋没者,不知凡几矣。(出自《黄琢山》)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之中,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识其面目,反举几下顽石以相诡溷。何山之不幸,一至于此。(出自《峨眉山》) 这两段文字,一则言名山胜景被埋没之多,另一则言其被埋没之易。在反复回环的议论感叹之中,发泄了他不遇的憾恨和对世俗的鄙薄,深得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骚体之精髓。但宗子毕竟不同于宗元:“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须飞去。”(出自《峨眉山》)他比宗元多了一分自信,多了一分诙谐。 张岱的小品,萃于《两梦》和《文集》中,《文集》的文体,则传、记、序、跋、书、檄、铭、赞均有;内容则以传人、论诗、品文、评史为主,集中体现了张岱的诗文创作原则和主张,反映了他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张岱论传人,则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祁止祥癖》)这与袁宏道所说:“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与潘景升书》)如出一辙。以有癖、有疵,为有深情,有真气,为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为有傲世刺世的锋芒,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羁,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现。张岱(《自为墓志铭》)坦陈的种种所好,即是癖,是疵,而他所传之人,也多有癖,有疵。 与前辈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届知命的张岱经历了天地巨变:满清入主,社稷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败。他坦言自己“学节义不成”(《自为墓志铭》),“忠臣邪,怕痛。”(《自题小像》)只能“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不得不在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身,亲自舂米担粪:“身任杵臼劳,百杵两歇息”“自恨少年时杵臼全不识。因念犬马齿,今年六十七。在世为废人,赁舂非吾职。”(《舂米》)“近日理园蔬,大为粪所困。”“婢仆无一人,担粪固其分。”“扛扶力不加,进咫还退寸。”(《担粪》)今昔生活对比,不啻霄壤,真如

中外作品及作者

外国文学史作品 1.《神谱》-赫西俄德 2.《基督山伯爵》亚历山大·大仲马 3.《诗学》亚里士多德 4.《理想国》柏拉图 5.《温莎的风流娘们儿》威廉·莎士 比亚 6.《诗意》贺拉斯 7.《变形记》奥维德 8.《埃涅阿斯纪》维吉尔 9.《唐璜》拜伦 10.《伊索寓言》伊索 11.《荷马史诗》荷马 12.《俄瑞斯忒亚》埃斯库罗斯 13.《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14.《圣经》 15.《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16.《神曲》但丁 17.《新生》但丁 18.《歌集》彼特拉克 19.《十日谈》薄伽丘 20.《巨人传》弗朗索瓦·拉伯雷 21.《羊泉镇》洛佩·德·维伽 22.《小癞子》无名氏 23.《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24.《坎特伯雷故事集》乔叟 25.《乌托邦》托马斯·莫尔 26.《随笔集》培根 27.《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 28.《天路历程》班扬 29.《熙德》高乃依 30.《伪君子》莫里哀 31.《波斯人信扎》孟德斯鸠 32.《爱弥儿》卢梭 33.《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34.《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35.《审美教育书简》席勒 36.《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 37.《浮士德》歌德 38.《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39.《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 40.《红与黑》司汤达 41.《卡门》普鲁斯佩尔·梅里美42.《高老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43.《包法利夫人》福楼拜 44.《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 45.《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46.《呼啸山庄》艾米丽·勃朗特 47.《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 48.《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亨利 希·海涅 49.《叶甫盖尼·奥涅金》亚历山大·谢 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50.《死魂灵》尼古拉·瓦西里耶维 奇·果戈里 51.《猎人笔记》伊凡·谢尔盖耶维 奇·屠格涅夫 52.《罪与罚》费多尔·米哈伊洛维 奇·陀斯妥耶夫斯基 53.《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 泰 54.《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马克·吐 温 55.《玩偶之家》亨克利·易卜生 56.《萌芽》艾米尔·左拉 57.《恶之花》沙尔·波德莱尔 58.《复活》列夫·托尔斯泰 59.《红字》霍桑 60.《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 61.《野草在歌唱》多丽丝·莱辛 62.《在网下》艾丽丝·默多克 63.《黑王子》艾丽丝·默多克 64.《东方快车谋杀案》阿加莎·克里 斯蒂 65.《尼罗河惨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66.《哈利波特》罗琳 67.《虻》劳伦斯 68.《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69.《名人传》罗曼·罗兰 70.《贝多芬传》罗曼·罗兰 71.《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布莱希 特 72.《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 73.《老人与海》海明威 74.《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75.《海燕》高尔基 76.《在底层》高尔基

古代文人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 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 温庭筠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 时号温八叉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诗今存600多首,绝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杜甫号少陵野老、少陵杜甫生平[唐代]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6、韩愈——韩昌黎(郡望),韩十八(行第),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韩文公。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赵郡(郡望),苏学士(官名)。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李十二(行第)。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13、白居易——白二十二(行第),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白香山(地望),香山居士。 14、秦少游——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15、黄庭坚——黄八(行第),涪翁(贬为涪州别驾),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张岱《西湖七月半》赏析 (转载)

张岱《西湖七月半》赏析(载) 张岱《西湖七月半》赏析 【附原文及注释】 在晚明文学发展进程中,小品文的创作占据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小品文在晚明时期趋向兴盛。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晚明小品文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现代作家文学观念和创作中都有所表现。其中袁宏道、张岱的作品历来为人所称好。 小品文之为小品文,除掉短小,一是要有散文的品格,一是要有高尚的品位。比诸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的质量标准显然要求得更高。如果没有值得品味和赏鉴的意义,而只有取悦于人的特点,便算不上真正的小品文。张岱的《西湖七月半》是小品文的典范。以下就从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来谈谈该文。 一、主要内容 今诗人卞之琳有诗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岱游山玩水,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美景,还不忘观察游山玩水之人。《西湖七月半》主要描写的,不是自然风光的美丽,反而侧重刻画赏景之人。文章专注于游人,把他们的情态刻画得生动逼真。这里表现的已经不是自然山水,而是人文山水。 在看来,七月半看月之人有五类:一是“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贵人;一是“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三是“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四是“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五是“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这五类人都成了眼中的风景。 一般人游西湖,都是选择在白天,“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只有那些附庸风雅之人,才在夕阳西斜的时候出城。这些人也多是达官贵人,他们成群结队,急于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如梦魇和呓语;在喧闹中,人像聋哑了一样,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这种热闹是暂时的,待他们尽兴以后,便散得灰飞烟灭。 前四类人都是不会赏月的故作风雅的人,真正赏月的,在人群散去的时候,才停舟靠岸,“呼客纵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妓女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月色、青山、湖水、荷花,一切宁静而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赏月,才是真名士追求的情趣啊!庸俗和高雅,喧哗与清寂,前后作了鲜明的对照。 二、思想感情 张岱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也随之败落,所以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 中国传统是在八月中秋赏月,七月半赏月,无论是风雅还是热闹程度都不及八月半。我们知道,七月半在民间也被称为鬼节,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晚明时,杭州西湖的各大寺院这天晚上都要举行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拜忏,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所以,七月半晚上,杭州人去西湖夜游的也是很多的。《西湖七月半》是追忆过往之作,是文雅之士,不写八月赏月,却写七月,其实也是其心情的写照。

黄金的金融属性分析_张岱

产业经济 Resource Industrial Econom Y 资源▲ 作者简介:张岱(1985-),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助理工程师,管理学学士。 黄金的金融属性分析 ■ 张 岱1/刘桂阁1/李杰美1/陈 祥1,2/张艳春1/苏学影1/朝银银1 (1.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 廊坊 065000;2.中铁资源地质勘查有限公司,北京 100039) 摘要:黄金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集商品属性、货币属性和金融属性于一身。黄金非货币化以后虽然不再作为一种货币进行流通,但仍具有重要的金融属性,它的投资保值功能其他任何一种金融资产都无法比拟。一般在国际局势不稳时,黄金的价格决定主要取决于黄金的金融属性;当国际政治、经济、金融局势相对稳定时期,黄金的金融属性相对稳定而并不显现,黄金市场与其它资本市场关联度不高,黄金的价格决定主要取决与黄金的供给和需求,即商品属性。 关键词:黄金;金融属性;非货币化;黄金价格;国际局势;商业属性 中图分类号:F802.2;P618.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6995(2011)04-0045-03 0 引言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各个国家、集团、个人竞相追逐的财富象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黄金的需求程度有增无减。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黄金以其特有的金融属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市场需求922t,较上年同期增长12%。其中,黄金珠宝需求上涨8%,零售投资需求上涨60%,工业需求上涨13%。 黄金在国家外汇储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纸币相比,黄金不受任何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具有相对的内在稳定性,故而在经济危机或国际形势动荡时成为规避风险和保值的可靠手段。世界上主要国家(地区)的外汇储备中黄金都占很大比重。如美国黄金储备8133.5t 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外汇总储备的72.1%。西方发达国家黄金储备均超过外汇储备的20%。(表1) 中国的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只占有1.5%的份额,要达到发达国家20%的比重水平,总储备量至少要增加8000t,要达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黄金管制,直到 表1 主要国家(地区)黄金储备数量及占外汇储备比重序号国家/地区/ 组织数量(吨)黄金占外汇储备%序号国家/地区/组织数量(吨)黄金占外汇储备%1美国8 133.572.111欧洲央行501.425.92德国 3 402.567.4 12中国台湾423.6 4.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90713葡萄牙382.579.64意大利 2 451.866.214印度557.77.45法国 2 435.465.715委内瑞拉363.948.56中国大陆 1 054.1 1.516英国310.315.67瑞士 1 040.115.117黎巴嫩286.825.28日本765.2 2.718西班牙281.635.99荷兰612.555.819奥地利280.054.310 俄罗斯 726 5.720 比利时 227.5 33.8 注:来自中国黄金网2010-09 2001年才开放黄金市场,比国际黄金市场开放滞后了二十余年。这一题目的探讨对于人们增进对黄金金融属性的了解,提高对黄金市场的认识,指导黄金投资有重要意义。 1 黄金的金融属性分析 1.1 金融和金融属性的概念 从字面来理解,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逐渐扩大,其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延期支付和借贷行为。起初,这些行为是通过口头承诺或者写借条的形式完成。金属货币产生以后,货币就成了延期支付和借 贷的直接对象。这些行为即最原始的金融。在经济发达的当代社会,货币已从金属货币发展成为纸币、银行存款、电子汇票等多种虚拟形式,金融活动的对象和范围空前扩大。在金融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如资金、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等都属于金融的范畴,都具有金融属性。除黄金之外,许多贵金属如银、铜等,以及战略物资原油、粮食等,都具有金融属性。这些商品的金融属性主要表现在利用资金流动的规律,即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套利。1.2 黄金的属性

明代张岱名言名句大全

明代张岱名言名句大全 年代:明朝张岱作品:《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张岱简介: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出自《自为墓志铭》)可谓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的颓放作风兼而有之。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一生笔耕不辍,老而不衰。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十五种之外,还有《王郎诗集》《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石匮书后集》《奇字问》《老饕集》《陶庵肘后方》《茶史》《桃源历》《历书眼》《涫朗乞巧录》《柱铭对》《夜航船》、杂剧《乔坐衙》、传奇《冰山记》等共三十余种。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殆同百科

全书,包罗万有,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张岱涉猎之广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奋,于此可见。而他与一般玩物之纨绔、玩世之名士的畛域,也于此分界。明代张岱名言名句大全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陶庵梦忆》 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张岱《陶庵梦忆》 3、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张岱《陶庵梦忆》 4、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张岱《自为墓志铭》 5、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张岱《自为墓志铭》

张岱简介

张岱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明亡后隐居,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散文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等绝代文学名著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张岱简介 张岱像 张岱(1597一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蝶庵居士、古剑老人、古剑蝶叟。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明末文学家。 一生不仕,寄情于山水。清兵南下,乃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山村著书。清康熙初,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

有《琅环文集》六卷、《陶庵梦忆》八卷、《西湖寻梦》五卷等,又有《石匮书》,现存《石匮书后集》。 代表作《自为墓志铭》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於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女字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母曰陶宜人。幼多痰疾,养于外大母马太夫人者十年。外太祖云谷公宦两广,藏生黄丸盈数麓,自余囡地以至十有六岁,食尽之而厥疾始廖。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 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王无功、陶靖节、徐文长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再。虽然,第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已。曾营生圹于项王里之鸡头山,友人李研斋题其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明年,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穷

试论张岱的小品文.

试论张岱的小品文 梦醒寻梦 ——张岱及其小品文 摘要: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张岱的出身遭际和社交氛围,造就了他博雅风流、愤世谐谑的名士风度;张岱小品的内容十分丰富,殆同一幅全景式的明末风俗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郁积其中的黍离情结;审美品味求真求廉、求空灵自然;风格洒脱谐谑、恣肆;境界既世俗又博雅,既真切又空灵。 关键词:张岱;名士风度;黍离情结;小品品位 小品一词,原指节略本佛经。《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刘孝标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而后世称小品多指一种特定的文体。其体裁十分多样,可以是游记,可以是书信,可以是序跋,可以是铭赞,可以是传记,也可以是杂感等等,不拘一格。其体制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小而活泼生动,小而奇曲隽永,小而雅有情趣,饶有艺术个性和品味。其内容或发议论、兴感叹,或泄郁愤、抒雅情,或谈掌故、稽史实,或评诗文、鉴文物,或赞颂,或谐谑,或悼亡,或刺世,总之,直抒性灵,袒露胸臆。行文也舒卷自如,洒脱自然,意到笔随,生动活泼,不问秦汉,无论唐宋。小品文之兴衰,一如潮汐之有时。其勃兴繁荣,往往在王朝衰败、王纲解纽的时代。其滥觞于儒学渐寝、礼教败坏的魏晋。唐末,时局动荡,“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宋代小品的巨擘当数风流倜傥,才高命蹇,几遭贬谪的苏轼。而小品文的再度辉煌,则是万历迄明亡的晚明时期。先后出现了李贽、徐渭、汤显祖、三袁兄弟、钟惺、谭元春、屠隆、王思任、陈继儒、李流芳、姚希孟等一大批小品文大家。作品之多,流派之众,风格之卓异,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堪称空前绝后,而作为这一小品文创作****的集大成者的,则是明末清初的张岱。 一、张岱的名士风度 张岱(1597-1684年,一说卒于168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会稽外史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