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讨

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讨

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讨
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讨

名著阅读方法.

经典墨海须畅游书香弥漫伴成长 1 你喜欢读书吗? 2 名著与网络小说、科幻小说、漫画书相比你喜欢哪一类?谈一谈原因 3 你读过那些名著? 4 每周花多少时间读课外书籍?写读书笔记吗? 打开一片天:文学名著的意义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文学名著又是绝大多数人思想的摇篮,是绝大多数人迈动双脚的动力。文学名著具有不朽的本质,在历史的车轮下,再华丽雄伟的建筑也会逐渐颓毁坍塌,唯有名著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而与世长存,千百年来仍然新颖如故,熠熠生辉,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藉。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杰出的人面对面。”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书称得上名著,我们高年级的小学生如何在紧张得学习之余,有选择地阅读名著,怎样去阅读名著呢?今天老师主要从这三方面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名著?千百年来,新书源源不断地问世,属于“名著”的书目亦与日俱增。真正的名著相对说来是“凤毛麟角”。自从世界上有了文化,就有人列出最佳书目。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就曾列过此类书单。不同时代对书目的挑选会有所不同,但各个时代所选的最佳书录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何谓“名著”?标志是什么? 1.“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书现在是本名著,而据报道当时他曾说过:“上帝等待了六千年才有一个观察者,我这本书可能要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 2.“名著”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3.“名著”,永不过时。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名著一页书所包含的思想要比一整本普通书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格列佛游记》、《鲁滨逊飘流记》和《奥德赛》。儿童可以饶有趣味地阅读,但未能领会其中能为成年人所欣赏的全部妙处和含义。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美人鱼》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名著”含有其他书籍所没有的东西,不论你是否赞同书中的观点,它们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老师。6.“名著”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 文学名著,是一个民族文化科学的结晶,是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文学是生活的缩影,一个兴旺发达的民族,总会产生民族的史诗。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产生了光照千古的文化艺术名著。一部《论语》,充满了哲理,闪耀着思想的光辉,至今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全唐诗》,是诗歌王国的珍宝。《红楼梦》等四部古典小说名著,刊于世界文学名著艺术之廊而毫无逊色。《阿Q正传》等现代文学名著也走向世界,阿Q和葛朗台、安娜、卡利尼娜、罗密欧与朱丽叶、牛虻一样,成为活在世界人民心里的一个个艺术形象。 文学名著,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你想了解春秋时百家争鸣的鼎盛局面,可以到诸子百家中去寻找答案。你想了解唐宋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甚至风俗民情,可以欣赏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走进“大观园”,你会听到封建时代的末世悲歌,走进那些少男少女的内心世界。读鲁迅的《阿Q正传》,巴金的《家春秋》,你会明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文学名著有别于历史典籍,它是形象的历史,它比历史教科书更具体,更形象,更有感染力。 文学名著是民族的骄傲,创作名著的作家更是民族的骄子。英国人谈到莎士比亚,法国人提到巴尔扎克,俄国人提到列夫·托尔斯泰和普希金,总是流露出自豪的感情。几年前,我国有位作家访问韩国,当他谈到韩国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时,接待他的韩国作家说了一句:“你们有鲁迅”,言谈之中,流露出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敬仰之情,也是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由衷的赞美。 走进名著,就是走进一座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走进名著,你还会受到思想的熏陶,懂得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处世为人。不读名著,往往会导致思想的贫乏,知识的浅薄,甚至会影响到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 开启一扇窗: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席小丽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优秀作品,选读经典名著,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江苏省《考试说明》中推荐24部名著,去除加星号篇目,共有十部纳入考试范围,占分15分。可见名著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由于名著阅读教学容量大、操作难等因素制约,名著阅读教学仍处尴尬之境。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学过程急功近利 在只追求高考分数的大环境下,老师的教学功利性太强,能考到的多讲,考不到的少讲甚至不讲,因此,教学指导和研究的重点往往放在考点上。比如:苏教版必修二课本中选入了《边城》《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五中选入《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红楼梦>选读》课本,但因为考试基本不涉及或占分不高,教学过程中处理这些篇目或教材仅仅是浮光掠影或被束之高阁。类似于此,学生的阅读过程被练习式初略梗概记忆代替,讲义代替阅读,为考试而读,为分数而读。这样的名著教学根本不能称之为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会起到名著教学该有的效用价值。 2.教学安排随意无序 目前,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安排。我任教文科多年,对眼下的名著教学深有体悟:《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的10部名著以及《<红楼梦>选读》的教学任务是艰巨的。拿什么文本教、教哪些篇目、怎么教都很随意,没有一个科学的统筹安排。高一为分科,高二分文理科,高三文科学生面临四十分的附加测试,10部名著的教学该怎么分配,是按照体裁分,还是按照篇目长短,还是由简到易;是全部阅读还是部分有重点的讲解、阅读,准备多少的练习讲义等,这些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因而,名著教学基本上是跟着考试指挥棒,考哪儿讲哪儿,杂乱无序,效用不大,更遑论感悟艺术魅力,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阅读环境混乱复杂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网络资源如电子书、网络小说、漫画等充斥学生的生活,侵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和空间。社会浮躁的心态和人文价值的失落无形中使得学生对名著的热情远远低于他们对各种动漫、武侠、科幻、时尚杂志、校园小说、网络小说、商业电视剧、偶像明星的爱好和追捧,老师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疏远名著,错误的个性化理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既然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如此堪忧,而新课标对名著阅读教学有如此明确的要求,名著阅读教学对老师、学生都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摆正名著阅读教学的位置,落实名著阅读措施,我们责无旁贷。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1.重视阅读,明晰作用 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语言艺术的典范。名著阅读学习不仅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自身文化素养,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层次影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知识的构建,不仅仅在语言上得以规范,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社会、学校、家长都要对名著教学有一个新的认识,要彻底的转变自身观念,认识到名著阅读的实际和长远意义,不能把名著阅读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待学生的阅读要更宽容些,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与机会,支持学生阅读。教师更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包括自身阅读示范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并坚持开展名著阅读教学,坚定学生长期阅读的信心,让名著阅读教学成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01-07T17:05:58.2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5期作者:陈力[导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高级中学46535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名著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们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文章结合作者一线教学实践,简要分析了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并对此给出作者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名著是知识的源泉,它不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可以陶冶人类的情操。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的教材当中才会增添名著阅读这一章节,因为读书尤其是名著,不仅可以为学生们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素养。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中,阅读理解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部分高中阶段的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都很弱势,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学成绩的高效化是十分不利的。根据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我发现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相对纤弱的原因,在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中难有时间去进行阅读知识量的扩充。 首先,高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上花费的时间少量而零碎,没能额外多出太多阅读名著的时间。 学生往往是这部名著还没仔细回味,另一部名著的阅读教学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了。虽然,我们的部编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的名著章节,且语文教材当中也对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往往是不被落实的。许多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心往往不是阅读,他们开展工作更多地还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唯分数论”。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是教师的备课计划还是学生的学习计划,名著阅读都很难跻身其中。这种现象的造成,正是由于社会的不重视,如果不引起相关的重视,那么名著教学工作开展始终只能停留于表面。 其次,部分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 有些学生只是为了高考而读名著,九部名著已成为他们的某种负担,再加上阅读过程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疑惑不能及时解决,以及女生不爱读《三国》、男生不爱看《红楼》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间的名著阅读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名著不仅仅篇幅巨大,而且由于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它们的时间跨度也都很大,因此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沉重感。既难以理解文中故事的讲述,又难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这对于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基于这种阅读现状,我们就可以适时地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引申出作者的更多作品,同时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文章的写作要点传授给学生,进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再次,教师在名著阅读的指导上有所欠缺。 教师依据绝大部分学生阅读的进度,更多地是在名著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等方面做了分析与指导。对于个别学生的阅读实效可能缺乏细致的检测。 最后,高考出题风格越来越细腻,更关注学生的名著阅读是否落到实处,注重文本细节,“囫囵吞枣”式名著阅读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当前的考试。 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番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本就少量而零碎的时间?如何提高部分学生名著阅读的兴趣?如何缩小学生间的名著阅读个体差异性?教师如何在名著阅读的指导上有所提高?如何紧扣高考出题风格开展名著阅读的教学? 要改变高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需要每位高中语文教师有独到的研究与思考,需要每位高中学生做到文本细读、善于分析总结。名著阅读教学虽任务艰巨,整本书的阅读看起来虽然很难,但是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要时间利用率高、方法得当、指导与反馈及时,名著阅读教学不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言说的痛。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非常重要。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态度,指导学生培养适合的阅读心境,即静心阅读、恒心坚持;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即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四,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第五,教师要找准指导的良好时机,阅读时机非常重要。第六,借助多媒体开展阅读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高中学生课业任务重,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和方法阅读,是名著阅读学习成功的关键要素。第一,学生要对阅读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二,学生要充分学习教材上与名著阅读相关的内容。第三,学生要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精读泛读相结合,泛读的内容可以是书名、前言等,略读的内容可以是正文、章节名称等,细读的内容可以是经典片段或者是自己喜欢的片段。第四,学生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也可以写心得、列提纲、做批注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对名著全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桂林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江西教育,2018,(29),67-68。 [2]宋晓静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完整版)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摘要: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很多历史的痕迹只能通过名著体现。通过名著中提及的各种景象及事件,能够帮助初中生了解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生活习惯及当时的社会情况。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 名著在文学史上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初中语文教材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名著的阅读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通过名著阅读,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拉近与作者之间的心灵距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将课本知识与名著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 初中生的学习没有高中生那样繁重,但同样面临升学压力,因此在实际学习中,教师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的考试范围,一切学习都围绕考试进行。即使考试过程中有涉及名著的部分,都是关于名著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东西,让学生将关于名著的人物、事件、地点、思想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下来,便于在考试过程中应用,却没有真正阅读名

著。从师生及家长的角度看,取得高分是初中生的最终目的,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活动都被看做是浪费时间。即使有很多学生对名著充满兴趣,也不敢违背教师和家长的命令,课外阅读名著被一些家长看做同玩网络游戏一样的行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严重行为,学生的兴趣被强行扼杀。 二、阅读名著教学的作用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很多历史的痕迹只能通过名著体现。通过名著中提及的各种景象及事件,能够帮助初中生了解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生活习惯及当时的社会情况。例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通过对四大家族日常行为的描写,反映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状况,同时最终的结局预示着封建社会必然灭亡。另外,通过《格列夫游记》,能够了解当时英国的基本生活状况,这篇小说到处充斥着对英国议会政治的讽刺及对反动宗教组织的批判,在这样的状况下,受苦受难的终究是人民。格列夫宁愿与马为生,也不愿意再次做人,则是对当时社会的极大讽刺。作者通过《格列夫游记》对现实进行深刻批判,同时代表劳苦大众对新社会的期盼。 2、促进语文知识的开放性学习。传统语文教学的重点仅仅局限于课本,学生在进行文章理解时,只会对课本上出现的情感进行套用,如果课本没有涉及,学生则显得措手不及。通过名著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情感

诗歌类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诗歌类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19-02-18T16:03:34.0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4期作者:刘海银 [导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若群星的诗人创作了浩瀚如海的诗歌作品,对后人影响深远。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韩愈中学513100 摘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若群星的诗人创作了浩瀚如海的诗歌作品,对后人影响深远。如何有效进行诗歌类名著阅读呢? 一、开展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类名著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诗歌类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诗歌阅读习惯。三、创设交流平台,注重阅读联动。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们应以课堂教学为牵引,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诗歌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修正、提高、深化,提升文学素养。 关键词:诗歌类名著阅读有效策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灿若群星的诗人创作了浩瀚如海的诗歌作品,对后人影响深远。如何使初中生汲取五千年的诗歌精华呢?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我校通过对近三年学生阅读诗歌类名著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重视分数,缺乏阅读诗歌类名著的兴趣。他们认为诗歌虽然文字不多,但内容不够精彩,缺乏吸引力。其次,盛行快餐文化式阅读,缺乏阅读诗歌类名著的习惯。现代中学生是在读图时代中长大的。诗歌类名著之精妙的语言、丰满的形象、睿智的思想对这些喜欢读图的学生来说太深奥,不具吸引力。再次,教师指导缺失,缺乏阅读诗歌类名著的平台。诗歌类名著阅读语言虽然简练但不太容易读懂,他们不知道读什么、怎样读。很多学生只是一目十行,粗略浏览一遍,读完后也不知道讲什么、有何用。在学校,社会上很少有适合的平台引导他们阅读诗歌。那么,如何有效进行诗歌类名著阅读呢?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阅读诗歌类名著的乐趣。部编版教材的一个亮点是综合性学习,将课外名著阅读纳入其中。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类名著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画面感超强的诗歌。在教学时,我通过配乐朗读和简笔画比赛活动,大胆地把音乐和简笔画带进诗歌教学课堂,把诗、乐、画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相应的音乐和简笔画中享受美的熏陶。我以音乐为背景,通过朗读、散读、齐声读等多种形式,将诗歌中的文字转化为画面, 将生动活泼的绘画语言和诗歌中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可见、可触、可感,在感受意象独特共性的同时深刻地感知诗歌的意境,使单调地讲解化做一种图画的流动美、使课堂趣味横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又如,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学生对诗歌象征的写法,对诗歌的主旨,对诗人写作角度的选择,对诗人当时心境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借助幻灯、电影、音乐等多媒体电教设施,结合学生具体认知,通过形象、生动的视听结合,形象地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方面接受信息。这样既能巧妙地降低难度,又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产生共鸣。同时,多形式的教学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艺术殿堂。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诗歌阅读习惯。除了处理好诗歌的精读与粗读的关系,还要注意读出诗歌的深度和广度。能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的方法,有效地运用于课外,这也许是诗歌学习的最佳境界。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指导。 1.课内掌握方法与技巧 好诗是品出来的。例如,在引导学生读冰心的《繁星?春水》时,我紧紧围绕《繁星?春水》哲理性强这一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意象、语言、哲理三个方面进行品读。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的意中之象,即带有作者主观感受、价值取向的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诗的意象创造的具体氛围。诗人往往就是借助意象和创设特定意境来暗示或者启迪读者一些东西。因此,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品诗。例如:《繁星?一五九》: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我抓住“巢”这个意象引导学生理解:对孩子来说,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会象安全的巢一样庇护她。从而更深层地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作者构思的大胆、想象的奇妙和根深蒂固的母爱情怀。 诗歌的语言是精粹的,它遣词造句讲究精练、优美、音乐性。我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典型的写作手法入手,体味语言的跳跃性、音乐美和画面美。例如:《春水?四三》: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的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我抓住“温柔”一词引导学生想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醉人画面,感受春的神奇伟大的力量。又如:《繁星?五五》: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结合这首诗所用的具体意象和精妙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手法,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奋斗和牺牲的伟大。 诗以言志。诗歌承载着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丰富、美化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启示真理。例如《繁星?一六》:青年人呵!为着后来的回忆,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的图画。我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深邃的道理,体会诗歌给读者以深深的思索和启迪。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掌握了读诗的方法,领略了诗歌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2.课外强化感悟与创作 诗歌中总会有较多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学生在品析作品时也总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说出或写出自己的体验,引导学生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我在引导学生学会“品诗”的同时,还鼓励学生争当一位小诗人,学会“写诗”。我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经典诗歌进行仿写,也可以结合老师给出的一些提示词语进行链接和润色。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创作。对于学生的成果,我定期举行优秀作品成果展、优秀读后感展等活动,为学生提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名著阅读教学反思 海滨第六学校许广会 近年来,中考中名著阅读也占一定的分额,而从去年中考来看,中考中名著阅读失分也比较多,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时间少的情况,我觉得对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指导很有必要。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名著阅读笔记的作用。 不但要学生经常写,老师还要经常查阅和评点,还要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老师的查阅和评点,应该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常规检查,最基本的作用是促使重视老师评价的学生认真起来,让学生觉得自己不白做,最起码会受到老师的肯定甚至表扬。老师还可以用个别点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用集体点评的形式给学生集体指导。学生互相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还可能因为中学生正常的争胜心理而形成良性比较、力争更好的现象。 2、节选名著片断做阅读训练 考试中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要做好,关键是对题型的把握,所用文段是自由的。目前的课外现代文阅读题,针对内容设置问题的比例占绝对优势。我们把名著中的片断拿来做阅读材料,凡是认真读过相关文段的同学,在内容方面的把握就会更容易一点,做题的准确率就会更高一些。尝到甜头之后,老师再做些提醒,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就会得到保持和增强。 3、把阅读名著的积累用于作文中 名著中的很多片断都是很精彩的,应该要学生摘抄并背诵。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把相关积累或者原句引用,或者稍作改动成为自己的句子,这样会使文章增色。批改作文的时候,老师在指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给以较高的评价。学生会因此感到,名著阅读对自己写作的促进作用。 4、利用考题中的名著题型促进名著阅读 考题中涉及名著阅读的题型很多,但是涉及到的内容无非是:作者作品知识、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精彩片断、个人阅读感受等几个方面。老师把这些情况告诉学生,并指导他们去阅读整理。因为会影响考试成绩,关心自己学习成绩的学生都会很乐意去做的。 只有把名著阅读活动经常化,并和考试很好地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名著阅读活动的持续展开,才能更好促使学生坚持名著阅读。

高中语文名著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实用文档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结题报告 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但对于经典名著,学生表现较为陌生。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著的动力。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著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著;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著了。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著,更不会自己买名著。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著阅读的指导。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著,可是随意性较大。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但家长反对,或

不知道怎么阅读名著……名著导读课名存实无。 实用文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而各种文学文化名著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

名著名篇阅读学案 通用优秀版教案

《名著名篇阅读》学案 《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考查要求是“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级 考点解读指导: 2008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样题“名著名篇”命题思路:能把握住名著名篇的基本内容及相应的文学批评观点,能理清作品情节发展的线索并对其重要情节做到了然于心,能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所以对情节的考查是重中之重。据此,我们的复习应注重如下几点: 1、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加试“名著名篇阅读”考点将由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形式组成,这意味着复习要有侧重点,一般来说,容量大、情节复杂的作品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家》《欧也妮葛朗台》《雷雨》《哈姆雷特》等用来出主观题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他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在客观题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 2、对相关名著名篇中最主要的情节脉络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应作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比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矛盾性格。对情节的复习要紧紧抓住围绕主人公发生的和为大家所熟知的情节,比如说《红楼梦》,要特别关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交往的情节,同时,宝玉挨打、黛玉葬花以及刘姥姥进大观园等都是热门话题。比如说《三国演义》,可以关注两次著名的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可以关注蜀刘集团核心人物之间重要的交往经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可以关注战争中发生的著名的故事――华容道放曹、失街亭、空城计、败走麦城等等。 3、由于江苏省语文高考并不刻意避开人教版教材,所以除了要关注苏教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以外,我们也应该关注人教版教材及其读本中所出现的涉及到名著名篇的片断。 “名著名篇阅读”考题很可能成为加试内容考查的分水岭,而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是能够通过突击复习来提升的,这是所有选考历史科目的同学所要注意的。 文学名著简述题的常见设题方式有: 一、提要 提要,即针对撮取名著中重要的故事情节作简明扼要的介绍。从概括对象的内容繁简性看,可以是对一部书、一个章节的提要、也可以是对一个重要事件、一个精彩场面的提要,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考生宜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提要编写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主要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 如:简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经过。 参考答案示例: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主和派进行了一次论辩。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张昭等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拒曹还是降曹。面对群儒的轮番进攻,诸葛亮从容应对,将对方逐一驳倒,令群儒“尽皆失色”。 解答此类题,考生应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 二、列述 列述,即针对名著中重要的人物形象的某一典型性格特征作简洁明了的列举描述。从人物形象在名著中的地位看,可以是对在整个故事情节中起支配作用的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的概括描述,也可是对次要角色的性格特征作简要描述。这种题型侧重考查学生对于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对体现个性特征的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考生应加

[语文教学,名著,初中]阅读文学名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阅读文学名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摘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阅读的好处,特别是阅读名人、名作,好处就更大了。语文课本中配备了许多阅读教材,很多都是名家所写,阅读这些名著的好处会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本文阐述了阅读文学名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鉴赏文学名著教学策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可见名著的阅读为学生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阅读文学名著的现状 笔者曾对学校学生做过一次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并非人人涉猎,对其他有影响的作品读得不多;二是对古典诗词缺乏热情,有把苏轼说成唐朝诗人的;三是对现代文学作品兴趣不高,连茅盾、路遥都不知道;四是对外国名著知之甚少;五是喜爱看的偏重通俗刊物(如《故事会》、《民间故事》);偏重情节离奇、刺激性强的武侠、言情小说。 二、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1.转变观念。 古人很早就给我们指明了学习语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只有多读书,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实事例告诉我们: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哪一位文学巨匠不是通过大量潜心阅读而取得辉煌成就的?哪一位高考状元在谈到学习经验的时候不是把“多读”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明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种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阅读的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所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开学初,笔者就给学生讲明阅读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同时开列80多部作品书目,简单介绍情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使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期中,笔者利用教科书上的名著选段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在教《杨修之死》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样例 第一部分:整体框架 第二部分:阶段设计 一、通读指导 学生根据通读指导完成初读,教师组织班级交流,重点讨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针对性地再读、三读,形成自己的阅读认识。 (一)“序言”阅读任务 1.矛盾先生认为萧红写作《呼兰河传时》时,她的心境是怎样的? 2.矛盾先生如何评价《呼兰河传》这部小说?

【重点能力指向】提取信息,初步了解本书。 (二)第一章阅读任务 1.请为第一章拟写一个小标题。 2.品味作者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诗意的词语。摘抄句子,用横线画出这类词语,并做简单批注,说说用词的 精妙处。 3.请你为呼兰河小城画一幅平面图。 4.阅读完第一章,呼兰河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是什么?请摘抄在下面,试着用关键词表达你的感受。 【重点能力指向】拟写小标题,概括内容。利用图片梳理文本内容。利用表格整理 阅读笔记,使用关键词表达阅读感受。 (三)第二章阅读任务 1.请分别为书中第40 页和第65 页插图配上一段文字。 2.第二章第五部分,作者提到:“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结合第一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读罢第二章,请用一句话说说小城呼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重点能力指向】聚焦阅读重点,根据图片复述主要事件。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思阅读感受。 (四)第三章阅读任务 1.本章重点阅读“我”与祖父的互动。请摘抄“我”的淘气活动,祖父对“我”行为的反应,并记录下你的阅读感受。(试着列表格摘抄文章,记录阅读感受。) 2.除“我”与祖父的互动,作者还如何写祖父?(可以从祖父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以及祖父对别人的态度等角度摘抄。) 3.结合上面的读书笔记,用一句话回答: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名着阅读教学策略 结题报告 一、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手机、网络等充斥着学生的眼耳,且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青睐。因为这些符合当代中学生独特、好奇而又个性的心理。但对于经典名着,学生表现较为陌生。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甚感担忧。 (1)缺乏阅读名着的动力。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而教学质量的显性体现在学生的成绩。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大多认为阅读名着费时费力,对语文成绩影响甚微,对个人素养提升作用不大。因此,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多花时间讲名着;学生也懒得去动那些“没用”的名着了。学生不会向图书馆借名着,更不会自己买名着。借了或买了的也会束之高阁。 (2)缺乏名着阅读的指导。部分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也喜欢阅读一些名着,可是随意性较大。或选取自己喜欢的情节细读,或只为消遣(与老师上课玩捉迷藏),或学生喜欢阅读名着但家长反对,或不知道怎么阅读名着名着导读课名存实无。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 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而各种 文学文化名着既是语文的重要内容来源而且也是先进文明 的载体,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 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同时要放眼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的跨世纪新人。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 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着,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 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

名著阅读教学教案

名著阅读教学教案 学情分析经过接近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大多学生对新课标教材的知识内容与体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认识到名著阅读是语文教与学中的一部分,但由于地域和学校条件的影响,学生们很少能真正接触到这些名著作品,所以就不能系统的去阅读,更谈不上仔细欣赏了。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导读或引读至关重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5、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准备 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 2.生方面:预习,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书,了解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思路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音乐导入:(课件)音乐《朝花夕拾》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读书三功:“诵”“疑”“评”。 二、考纲解读 新考纲要求:(课件) 1.了解课文与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 3.欣赏推荐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4.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三、走近作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代表发言)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先让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归纳) 四、深入文本,了解背景(课件)

浅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要读好书,而且要读那些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名著。因为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经典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同游。读名著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读名著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修养良好的人。况且新课程标准已经把名著阅读列为重头戏。从中考的内容和题型来看,名著阅读占有一定比重,基于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名著阅读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但是从实际情况的调查来看,我们发现学生名著阅读面比较狭窄,大多数学生只喜欢看童话故事、作文选、漫画等,对名家名作的涉猎极少,有很多学生认为不知该看什么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看,更有学生对名著毫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名著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读书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经典名著氛围中,感受名著的魅力,让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去读名著。

当然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书的供给问题。我要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自己出钱买,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学则向学校图书室或有书的同学借,做到人手有一本。另外,我们备课小组的老师还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去看书,目的是营造氛围,为学生搭建起阅读名著的平台。看书不是漫无目的地看,也不能乱看,而是有选择地看,甚至指定篇目去看。在看书的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者制作读书卡片。不仅如此,作为语文科老师,在学生阅读名著之前,一定要做好引导和推荐工作。一般来说,要和课内阅读单元内容相结合,又或者是每一册语文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比如,讲到《阿长与山海经》就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讲到《荒岛余生》就让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了《智取生辰纲》以后推荐学生读《水浒传》。课内老师引导和课外学生阅读相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是相得益彰。既有时间上的保证,也有空间的保障。逐渐形成一?N良好的阅读氛围,而且能够培养他们自觉读名著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将会终生受益,以后的工作也就容易得多了。 二、加强阅读指导,构建有效模式 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学识的限制,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因此,对学生阅读名著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让他们读完即可,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训

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初中名著阅读的有效性指导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 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英] 莎士比亚)。 “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俄] 赫尔岑)。 读书、读好书使人明理,使人高尚,而名著,是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学生正在攀着这个“阶梯”,沉浸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然而,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名著的了解仅限于教师,教材的简介,或是少儿版作品,极少数同学能经常性的阅读经典名著。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有效地阅读方法,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

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经典名著中吸取力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观近几年的语文中考试题,会发现试卷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不再是简单的填空,选择题而是出现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题型,考查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也考查了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为此,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充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让语文教育成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又着眼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精神愉悦是语文教育改革 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角度讲,我们都必须重视和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所以我们提出了本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归纳出阅读名著的方法策略。 二、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外:国外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 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2、国内: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诗句更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名著是文学家们学识和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名著也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从提高学生素养和考试成绩的角度出发,名著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名著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变“灌输知识”为“引导阅读”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师要定位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要努力改变传统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为通过交流,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开设“名著故事会”,学生轮流上台盘点经典情节,评出周冠军、月冠军;也可以利用阅览课,与生共读名著,然后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还可以在名著课中组织学生说长道短、点评人物,或者跨越时空、对话作者,甚至编辑报纸、展评交流。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这样才能拥有更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阅读卡片、在名著中写阅读批注或者是写读后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成为名著阅读的主人。最后,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实践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知识要丰富渊博,语言要风趣幽默,表情要生动亲切;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同时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名著阅读教学内容本就枯燥,如果课堂教学氛围不好,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会影响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进行名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名著教学的目标。名著教学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在体会名著语言美的同时,接受思想情感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而名著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应付好考试。阅读名著提高人文素养远比应付考试更加重要。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经典。 首先,老师要明确一个观点――名著的教学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将一种文化和思想传授给学生。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虽然名著教学是以考试为目标,但从名著本身来看,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