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祁阳四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主备人:桂华锋上课时间:

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复习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复习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复习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复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二、教学过程(问题聚集):

(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分组讨论)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

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师:张籍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很好的利用了诗歌表达情感的多元性。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三)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回顾相关知识点)

(四)鉴赏诗歌把握情感的基本方法:

1.读题目。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传达诗人的情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一个“思”字,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2.看作者。

师: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

提醒学生注意:“知人论世”的前提:(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

(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

3、看注释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不能忽视。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

【例1】欧阳修《梦中作》①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赏析】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确实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借助注释①知其仕途失意又无奈的心情,借助②思家,渴望归乡的心情

【参考答案】(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4、抓意象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或某些物象上,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例2】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赏析: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开篇即述离情,词人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参考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5、看技巧

【例3】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简析颈联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赏析:化用《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6、抓关键词

【例4】《道中喜雨》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参考答案:“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例5】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4分)

“羁绪”指羁旅在外的思绪,结合注释,结合全诗,明确内容:

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别关注】:

1、动词、形容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正是客心孤回处”)

2、修饰语(如“枯藤老树昏鸦)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如颜色词——暖色调“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调“冷漠低沉、孤寂凄凉”

7、抓关键句

【例5】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抓住“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张籍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6】《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抓住“抱膝灯前影伴身”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

二、命题动向

我们可以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三类:

(一)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

(二)对变化情感的分析

(三)对复杂情感的分析

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

【例7】归自南阳(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

提示:

①先从题目入手,应首先抓出哪个字?

(归)。明确了诗歌情感和思乡有关。

②首联中哪两个动词最重要?

(去——离开,归——归来)

③再通过两个时间词的暗示,这就表明了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了。

④归纳颔联中传达的信息。

(身在异地他乡,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

⑤颈联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年龄增大。二呢?(乡情日浓)。

⑥尾联写自己风尘仆仆赶路,表现出了什么情感?(归情急切)。

明确答案

【答案】: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

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

【例8】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提示:

①标题中应把握的是哪个词?(登楼——通常表达报国之志、壮志难酬)。

②回顾岳飞其人(精忠报国之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③诗人登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

诗文中由“想当年”、“到而今”领起的这两组句子构成了一种什么关系?

对比。“想当年”的繁盛与“到而今”的满目疮痍形成了对比。

④所以诗人首先是发出了昔盛今衰的悲慨。针对“想当年”、“到而今”的情境,还会有什么思想情感呢?(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百姓的同情)。

⑤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想象。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于是变得斗志昂扬。

特别是想象胜利后再登黄鹤楼,心情变得舒畅了。)

明确答案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转而到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在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表现出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

【例9】春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

问:“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提示:①依然分析诗题和作者给我们的暗示。

(标题名为《春日》,再加上首句“韶光大半去匆匆”,所以会抒发伤春之情。

注释中说“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应该会有忧国之情吧?)②后两联中,有个典故需要注意,怀王死后,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

明确答案

【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二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

强调答题规范性:

1、层次清晰,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

2、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

3、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注意思维的全面严密。

鉴赏诗词情感小口诀:

意象词句要关注,注重技巧莫疏忽。

题目作者别遗漏,诗歌情感更清楚。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练习

1、宿云梦馆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注释】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5分)

2、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3、枕上作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

4、临江仙暮春宋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夜,中酒落花夭。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

★最后两句写了怎么样的意境?

情感把握参考答案

1、宿云梦馆欧阳修【参考答案】借助注释、意象意境、用典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在“一夜西窗雨不闻”中,诗人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的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回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又自然,又增添了诗的内涵。

2、幽居初夏陆游抓意象、关键句

分析: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

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哀愁。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

答: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3、枕上作陆游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答:以动衬静(2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

答: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2分);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1分);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1分)。

4、《临江仙暮春》把握关键词“故园”“怀家”“归船”

★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

(1)这里用两个“尽”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词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

★最后两句写了怎么样的意境?

(2)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在船篷上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意境,表达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园的思念,含蓄隽永,富有余味。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精品)

古诗词鉴赏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祁阳四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主备人:桂华锋上课时间: 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复习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复习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复习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复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二、教学过程(问题聚集): (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 —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分组讨论)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2016-10-26许愿真摘自新浪博客阅34转9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考点掘金】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理解D。 【金脉分布】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16(3)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即事感怀√√√ 怀古伤今√ 【脉情预测】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诗歌情感的题目是必考的考点,有的单独命题,有的夹杂在其他的题目当中,考核的难度一般不大,基本都是表面的情感,考核的如是深层情感,后面一定有注释。为了强化该考点的训练,特把抒情方式单独提出,实际上抒情方式和情感有时是连在一起无法分开的。 由此可以预知,17年的高考,探究诗歌情感必考的考点,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的例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容,好像是写一

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容,如渊明的归园之乐,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贺诗奇诡变幻,义山(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们的写作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中考复习: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之把握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类分析诗文,掌握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2.通过方法总结,提高鉴赏古典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学习内容】 一.了解考点 (1)《2017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说明》对文言文和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 ①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②鉴赏作品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 (2)考点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诗歌流露的思绪情感、理想抱负、及对当时社会的评判。 二.方法探究 1.分析标题 (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还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思念与牵挂 (2)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表现诗人对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 2、分析序、注,知人论世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实录 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组王桂荣 学习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 课型:专题复习课 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多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 (生大笑) 师: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情感(师板书课题)【导入方法二】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痴如醉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

的情感光芒能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读者的灵感,感召读者的人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代诗歌,一起触摸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吧! 二、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师:理解古诗词情感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常考点,也是应试中的难点。古诗词语言精炼典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这给理解古诗词情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找到解读情感的切入点,如同有了开启情感迷宫的钥匙,就能够登堂入室,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有了破译古诗情感密码,就能领略古诗词艺术殿堂的华美。 (一)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一读题目-----把握作者情感的流向。 师:题目,是流露作者情感的一双眼睛。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思想内容。下面我们一起细读诗题,抓诗题中的关键字,体察作者的思想情感。 (带领学生一起细读诗题,抓诗题中的关键字) 师:《春夜喜雨》 生:从“喜”字可以看出作者喜悦之情。 师:《潼关怀古》 生:从“怀古”字可以看出作者怀古伤今之感。 师:《天净沙秋思》《渔家傲秋思》《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从“思”“寄”“忆”中流露出思念家乡之情。

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教案

诗歌鉴赏分析思想感情教案 高三语文组 013.3.25 这类题目一般设置为“简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简析××句的意境特点”“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是让我们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在诗歌中透露出的思想、心情、志向等等。 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物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象就是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意象就是这些物象里面的一个。为什么又叫它意象呢?那是因为物象一经作者选取,它的身上就附着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因而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我们在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同时还应该掌握一些它们经常包含的感情,或者说是它们的特点。如杨柳――惜别、月亮――思念、落叶――失意、大海――开阔、春风――得意、秋风――肃杀、流水――叹息、古迹――怀旧、梅花――节操??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然后思考由这样的意象构成的意境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

自然景物、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片云,那么意象就是这片云中的一个小水滴。意境的特点取决于作者所选意象的特点,答题时用两个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的双音节词即可,常见的有雄浑阔大、清丽淡远、凄凉萧瑟、肃杀悲凉、秾丽美艳、孤寂冷清等等。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意境的特点揣摩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古人云:诗言志。作者写诗的目的在于映射出作者当时的思想、心情。另外,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做到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其中考题中诗歌的写作背景常常出在诗歌的序文或诗歌后面的注释中,因而,我们在解答思想感情题时,除把握意象和意境特点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序言或注释中所说明的内容。答题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类试题一般的答题思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鉴赏诗歌之情感

诗歌鉴赏之情感 公丕娟 【考纲分析】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情感类题型: 1.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019年天津卷杜甫《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18年江苏卷张籍《寄和州刘使君》) 3.赏析尾联的表达情感。(2017江苏卷陆游《秋兴》) 4.“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2017年全国3卷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常见提问方式 1.赏析第X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2.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又怎样的作用? 3.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情感?请简析。 【学习目标】 1.结合辛弃疾鉴赏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类试题的解题方法,规范做答。 3.感悟辛弃疾慷慨悲壮的词风和情怀。 【教材温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一作:阑干)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探究:这两首词作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2013年江西卷)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的把握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的把握 【教学导引】: 本讲内容是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或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梳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讲解题材与情感的联系,也可以借助“注释”、“意象”、“诗眼”以及“景与情的关系”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另外,诗人还会运用表达技巧、炼字等艺术手法或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考点追踪与分析】: 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鉴赏这一专题有两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看来,古代诗词鉴赏的考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主旨),而思想感情(主旨)又是一首诗或词的“灵魂”,所以在高考中,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的考查,往往在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感情的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把握好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感情(主旨),那么在古代诗词鉴赏这个专题中,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考点知识荟萃】: (一)诗歌的思想内容 常见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 1.边塞诗(建功报国类) 唐诗多为: (1).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4).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5).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6).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 (7)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8).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9).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10)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11).盼望爱兵如子、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 宋词常有: (1).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 (4).对投降派、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 (5).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痛苦生活的同情。 2.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3 送别诗 (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 (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3).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4 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1).描写自然风光;(2).农村景物;(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 5 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6 思乡怀人类诗歌 (1).羁旅愁思;(2)思念亲友;(3).征人思乡;(4)闺中怀人。 写作上: (1)触景伤情;(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4).因梦寄情;(5).妙喻传情。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2016-10—26 许愿真摘自新浪博客阅34转9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考点掘金】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理解D. 【金脉分布】 14(1) 14(2) 15(1) 15(2) 16(1)16(2)16(3) 借景抒情√ √ √ 托物言志 即事感怀√ √ √ 怀古伤今√ 【脉情预测】 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诗歌情感的题目是必考的考点,有的单独命题,有的夹杂在其他的题目当中,考核的难度一般不大,基本都是表面的情感,考核的如是深层情感,后面一定有注释。为了强化该考点的训练,特把抒情方式单独提出,实际上抒情方式和情感有时是连在一起无法分开的。 由此可以预知,17年的高考,探究诗歌情感必考的考点,平时注意积累典型的例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 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 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六种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 答题步骤: 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 答题步骤: 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三)分析语言型: 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 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碧叶凝露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多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是唐代的张籍创作的《节妇吟》,同学们先来齐读一遍,体会诗人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 学生齐读: 节妇吟 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生: 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 1、——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 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适当讨论后) 生: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这首诗实际上是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师:张籍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很好的利用了诗歌表达情感的多元性。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回到应试层面上来看,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中,2008年全国18套试卷中有9套考查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2009年则有了多达10套以上试卷涉及。纵观这些试题,我们会发现试题的命题动向有了新的变化。 二、命题动向 我们可以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三类: (一)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 教学目标: 1、分析近几年长沙中考题型,了解诗歌思想感情鉴赏题题型。 2、掌握快速把握诗词思想情感的基本方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作为一个生活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 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代诗歌内容情感 的把握做一梳理与复习。(板书:古代诗歌内容情感的把握)我们先来看一些中考例题:二、考题呈现:明确怎么考。 (2013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2014年)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 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 花、的品质。(3分) (2015年)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销金兽④。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橱: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讲义

如何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讲义 Ⅰ如何理解、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理解、感悟情感的要领及其方法 精要点拨 1.整体感知 这一点与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如看标题、理层次、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等)。在整体感知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标题和正文中寻找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以及蕴涵作者情感的意象。直接揭示情感的词句会在标题、正文里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要会重点盯住这些“情感”部位。 2.局部精读 对整体感知后仍不能理解的局部要用咬文嚼字的精读方法来突破。精读时一要利用上下句间勾连关系相互推求理解,二要遵循古诗语言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古诗语言首先是文言文,因此要熟记古诗文中常出现的字词的意思,才能消除文字隔阂。又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诗中常出现倒装句和省略句,语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这就要求解读时要有还原语序和补充字词的意识。 3.品读关键词语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关键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从近几年高考得题目瞧,诗歌情感得题目就是必考得考点,有得单独命题,有得夹杂在其她得题目当中,考核得难度一般不大,基本都就是表面得情感,考核得如就是深层情感,后面一定有注释.为了强化该考点得训练,特把抒情方式单独提出,实际上抒情方式与情感有时就是连在一起无法分开得。 由此可以预知,17年得高考,探究诗歌情感必考得考点,平时注意积累典型得例题。 一、探究诗歌情感主旨得途经 1.瞧题目――想缘由、想目得、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得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就是韦应物得《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瞧题目就知道就是送别题材得诗,作者就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得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时得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得目得。如读唐人朱庆余得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瞧这首诗得内容,好像就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得心理状态得,只有瞧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就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得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得心情得. ③直接表达作者得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得《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就是作者当时所处得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就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得. ④直接表达作者得情感。如马致远得《天净沙?秋思》,“思”字正就是作者要表达得情感. 2.瞧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得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得一类就就是“名家得非名诗",既然就是名家,在课本中也就是经常出现得,就是大家比较熟悉得。著名诗人,因其特殊得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得内容,如陶渊明得归园之乐,李白得怀才不遇,杜甫得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得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得风格,如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得人生,清新飘逸得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得人生,沉郁顿挫得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瞧到就是这样得一些诗人得作品时,脑子里就要想象她们得宽泛意义上得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得一般得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得识记她们得写作内容与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得积累. 3.瞧意象、炼字 瞧意象炼字也就就是诗中表情达意得关键词语。 读诗就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就是一首诗得“诗眼”。这里得关健词包含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得外在得事物,即意象,一般就是名词;一个就是作者在组织意象得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得使用.这两个方面都就是读懂诗歌得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就是高考命题者考查得地方,又就是解题得要素。 4.瞧注释 注释就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得障碍给得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古诗情感分析教案

古典诗歌情感分析技巧 张玉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热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掌握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探究归纳讲练结合 5、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史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南北朝的山水诗,从唐诗到宋词,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难怪高考一直把诗歌鉴赏做为重点考查的内容。那么怎样增加考场胜利的因素呢?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二、高考回眸(ppt) 1、展示近三年辽宁高考诗歌鉴赏题,学生探讨考 题的类型,重点考查的内容,尽力发现相同的 问题。

2、总结:两年考题直接考查了思想感情,一年间接 考查的思想感情,可见,思想感情的考查是必 考的重要内容。 三、解读考纲(ppt)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级) 四、复习回顾(ppt) 1、古诗题材分类 2、古诗情感术语 五、技巧点拨 1、审视标题,明情感倾向。(ppt) (1)诗题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等。 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京口北固亭怀》练习:《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2)诗歌题目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ppt)例:《书愤》《春夜喜雨》《征夫怨》 练习:《长门怨》(ppt) 2、分析意象,明情感载体(ppt) (1)、传统固定意象,燕、梅、菊、竹等。 练习:《云安九日》(ppt) (2)、非传统意象,一般的景物。

诗歌鉴赏之鉴赏情感题

诗歌鉴赏之情感 1.(2019·攀枝花市高三第二次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①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①。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①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对点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2)这首诗最后两句“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有何含意?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2019·山东临沂市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破阵子·赠行①

[宋]辛弃疾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①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拚①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注】①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①扶头:酒醉状。李清照《念奴娇》:“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①拚:甘愿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首二句用年少时的满眼春光与而今的秋叶离开树枝形成对比,语言含蓄蕴藉。 B.下片首二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词人醉酒的情状,表达了借酒浇愁、及时行乐的思想。 C.结句“天寒将息呵”,笔锋一转,与前面形成顿挫,读来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D.以议论为主是辛词的特色之一,本词引议论性的语句入词,论随情至,富有表现力。 (2)(对点题)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 3、.(2019·江西赣州市高三摸底)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之广陵①宿常二南郭幽居 李白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①。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注】①广陵:即扬州,唐时隶淮南道。①萱:萱草,又呼为忘忧草。吴中书生呼为疗愁草,嵇中散《养生论》云,萱草忘忧。

2020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

2020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十年高考真题精解 一、考向题型研究一:诗歌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末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背景和词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译文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三国必争的要冲之地,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 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

专题0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析版)

专题0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 ?答题思路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 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 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 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积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往往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