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实验标本】

1.红系形态正常的溶血性贫血(HA)骨髓片。

2.红系增生、形态正常的骨髓片。

【观察内容】

1.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特点:见表1。

表1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特点

2.各期有核红细胞划分的主要指标:见表2。

表2各期有核红细胞划分的主要指标

3.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总特征:核圆居中;浆中无颗粒;浆色变化明显(深兰色→灰色→浅红色);胞体圆形(原、早幼红可见瘤状突起)。

【注意事项】

1.骨髓片的选择与保养:

1)肉眼选择好的骨髓片即厚薄适宜、分布均匀、头体尾分明,尾部有骨髓小粒、血膜染色后呈略带淡红色的片子。

2)要确定骨髓片的正反面,有血膜的面反光性差,反之反光性好,如反面放置错误,油镜将看不到片中细胞,易把片子压碎。

3)选择厚薄适宜、染色好的部位观察细胞,合适的部位多在血膜的体尾交界处,其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不重叠也不过分分离,细胞形态完整,染色好,细胞结构清楚。

4)骨髓片观察完毕,应在片上滴加适量镜头清洁液,然后用干净的擦镜纸或棉花轻轻地一次性擦过去。未干净者再加少许清洁液擦一次,直至油被擦干净。

2.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

1)要按号码取放自己的显微镜。

2)使用显微镜时一律用左手移片子并调微调,右手拿笔记录。

3)每位同学使用显微镜时要调整好眼距,学会用双目观察镜下视野。

4)要正确掌握开灯、关灯的顺序。开灯顺序:接上电源→按显微镜“开”键→将灯光调至适当位置;关灯顺序:将灯光推至零位→按显微镜“关”键→断开电源;如果暂时不用显微镜,请将灯光推至零位即可。

5)显微镜使用完毕后,用擦镜纸蘸少许镜头清洁液,将镜头上的油擦干净,再用干净擦镜纸再擦一次,并将物镜旋转至正确位置。

3.细胞形态的观察:

1)正常骨髓片中粒系约占40~60%,有核红细胞约占20~25%,淋巴细胞约占20~25%,单核细胞<4%,浆细胞<2%,巨核细胞约7~35个/1.5×3.0cm2血膜上。由于细胞成分较多,对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因此在观察某系细胞时应先要掌握该系的形态特征。

2)观察一个细胞一定要全面,要观察胞体大小、形态、浆量、浆色、颗粒、核形、核染色质、核仁、核位置等,同时要与周围细胞加以比较。由于细胞的形态的变化多端,故观察细胞时不能抓住某一点不符合就轻易做出否定或肯定。

3)各期细胞的划分主要根据某些比较明显的特征来划分,但也要参考其他方面的特征。4)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划分。

5)不同片子,染色的深浅、酸碱度、染色质清楚程度等皆不尽相同。因此判断细胞时,应结合同一涂片内其他正常细胞的染色情况进行分析。

4.观察红系细胞时应注意:

1)要选择无颗粒、核圆形的细胞进行观察。

2)幼红细胞浆中无颗粒,但有时可见呈兰色的嗜碱性点彩。

3)观察中幼红细胞浆色时,要与周围红细胞进行比较,因为片子偏酸或偏碱均会影响浆色。4)正常人的骨髓象中红系范围为:有核红细胞占总有核细胞占20~25%,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中原红1<%,早幼红<5%,中、晚幼红各占10%。

5.写实验报告时应注意:

1)用温医实验报告单订成册,报告要在规定时间内交,否则不记分。

2)不许抄写他人报告,一经发现两人均做零分处理。

3)画细胞时要画出该细胞的特征,并要画出每个细胞染色质结构、浆色、颗粒、胞体大小等等变化规律。

血细胞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对于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 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并将其吞噬,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图5-5)。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2.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谓特异性免疫,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以杀灭特异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1)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80%~90%。T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B细胞与T 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2)体液免疫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B细胞来实现的。当此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B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旺盛。抗体通过与相应

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 1.概念: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增生并侵犯骨髓,引起骨骼破坏、骨痛或骨折、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 2.血象:绝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的严重性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贫血多属正细胞正色素性,少数呈低色素性,也有大细胞性者。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血沉也明显增快。 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与骨髓受损有关。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占40%~55%。外周血片可见到骨髓瘤细胞,多为2%~3%;若瘤细胞超过20%,绝对值超过2×109/L,即可考虑浆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血小板数正常或偏低,血小板减少与骨髓被浸润及微血栓形成有关。 3.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对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早期病人的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因此,需多部位、多次穿刺,才有助于诊断,瘤细胞常成堆分布于涂片的尾部。骨髓象一般呈增生活跃,各系统比例常随瘤细胞的多少而异。当瘤细胞所占比例较高时,粒系细胞及红系细胞则明显减少。正常骨髓内浆细胞为1%~2.5%,在多发性骨髓瘤时异常浆细胞增多,一般为5%~10%,多者可高达70%~95%以上。瘤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成熟程度有明显异常。 图多发性骨髓瘤骨髓中的骨髓瘤细胞 图Russell小体是浆细胞浆内的一种数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红色的球形小体,它是浆细胞中分泌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小体。如胞浆内充满此小体,核常被挤到一旁,称为葡萄

细胞(grape cell)或称mott细胞(桑椹状细胞)。Russell小体在染色中有时会溶解,以致染成淡黄色或形成空泡,成为泡沫样细胞,须与脂肪细胞区别。 图Dutcher小体是一种含于核内的PAS阳性包涵体,经罗氏染色后,较核染色为淡,可在约7%的骨髓瘤患者中见到,以IgA型骨髓瘤较多见。 图火焰状细胞是指浆细胞内沉积了一些无定形沉淀物,并常染成红色,故名。现已知沉积物也是免疫球蛋白,且多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 习题某老年男性患者,因骨折住院,检查发现骨髓有大量异常细胞,如下图所示,可考虑诊断() A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 恶性组织细胞病 C 多发性骨髓瘤

(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课后习题解答(一)

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课后习题解答 1.正常成熟红细胞是() A.淡红色、中央苍白的双凹圆盘状 B.中央淡红、边缘苍白的双凹圆盘状 C.淡红色椭圆形 D.苍白色的球形 解析:A 正常成熟红细胞是淡红色,中央有一苍白区的双凹圆盘状。 2.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 A.WBC B.REC C.PLT D.单核细胞 解析:B 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是REC,红细胞的产生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3.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需要()h A.72h B.48h C.24h D.120d 解析: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在骨髓中进行,需要72h。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需48h,成熟红细胞平均寿命120d,衰老红细胞最终在脾脏破坏。 4.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A.携带气体 B.携带养料 C.携带代谢产物 D.携带CO 解析: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是通过Hb实现交换和携带气体。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大小异常红细胞() A.小红细胞 B.大红细胞 C.巨红细胞 D.椭圆形红细胞 解析:根据细胞大小异常分,红细胞可分为小红细胞、大红细胞、巨红细胞。根据形态异常分类,可分为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口型红细胞、棘型红细胞、裂片红细胞。 6.巨型红细胞的直径是() A.<6um B.10um-15um C.>15um D.>10um

解析:C小红细胞的直径<6um;大红细胞的直径10um-15um;巨红细胞>15um。 7.地中海性贫血常见的RBC() A.小红细胞 B.大红细胞 C.巨红细胞 D.椭圆形红细胞 解析:A 小红细胞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如地中海性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常见小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8.慢性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贫血RBC呈() A.单纯小细胞性,无中央淡染区扩大 B.单纯小细胞性,中央淡染区消失 C.球型RBC,中央淡染区消失 D.球型RBC,中央淡染区减小解析:A 慢性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贫血RBC呈单纯小细胞性,无中央淡染区扩大,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生理淡染区消失。 9.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性贫血RBC呈() A.单纯小细胞性,无中央淡染区扩大 B.单纯小细胞性,中央淡染区消失 C.球型RBC,中央淡染区消失 D.球型RBC,中央淡染区减小解析:C 慢性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贫血RBC呈单纯小细胞性,无中央淡染区扩大,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生理淡染区消失。 10.大红细胞常见于()贫血。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急性溶血性贫血 C.地中海性贫血 D.遗传性球细胞增多症 解析:AB 细胞体积>10um;大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缺乏叶酸或VitB12,DNA合成障碍,细胞不能及时分裂所致;急性溶血性贫血贫血与未成熟的红细胞增多有关。 11.巨细胞常见于()贫血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 2.(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3.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 4.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5.生理性止血(physiology hemostasis) 6.血浆(plasma) 7.血清(serum) 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9.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10.血量(blood volume) 11.血型(blood group) 12.ABO 血型系统(ABO bood group system) 13.红细胞渗透脆性(RBC osmotic fragility) 二、填空题 14.正常人血浆的pH 值为,它取决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的比值。 15.根据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特征,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16.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17.血液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为,按其发现的先后顺序,以统一命名。18.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都需要的参与。按始动因子的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包括性凝血和性凝血两条途径。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2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2.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这种形状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1. 项目名称: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2. 测定原理: 3. 标本要求: a.晨尿 b.标本必须新鲜无污染 4.试剂: 5.仪器和材料: 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计数板、玻片、盖玻片、吸管、试管、离心机 6.标准和质控: 7.操作程序: 7.1 相差显微镜法去新鲜尿10ml,置刻度离心管(最好是塑料离心管)中,1500r/min 离心5min,去上清留0.2ml,充分混匀,将混匀的尿沉渣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内,用光学显 微镜计数红细胞,当红细胞数>8000个/ml时,再涂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或 染色用油镜观察200个红细胞形态,并计算正常红细胞和各种变形红细胞的百分率。 7.2高倍镜法 a.新鲜血尿:报告肉眼血尿、血色深浅及有关性状。 b.尿常规检验:pH、蛋白、糖、以及沉渣有无管型、白细胞、其他细胞成分。 c.结合临床体征、症状综合判断。 d.高倍镜不染色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效果优于相差显微镜。 e.取新鲜尿沉渣20 ul,置载玻片上,盖18mm*mm盖玻片,充满而不外溢,镜下无流动 细胞。 f.计算出正常红细胞、变形红细胞百分率,写出完整的报告。 7.3 结果判定 a.均一性尿中红细胞外型均一,直径7~8um,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微黄色,其形态与 血液中红细胞相似,有时可见少数棘形和影形红细胞,整个涂片中不存在两种以上的红细 胞类型,也不伴有红细胞管型。 b.变形型(亦称多形型)尿中红细胞大小不均,血红蛋白含量也不正常。红细胞, 形态多样化,常见的变形红细胞胞质从细胞膜向外突起呈芽状小疱,细胞膜破裂,部分胞 质丢失,胞质内有相差质重物或细小的颗粒,胞质呈颗粒状细胞膜内侧间断沉着;细胞一 侧向外伸展,似葫芦状或酵母菌样,胞质向四周聚集,形似面包圈样,有大型红细胞、小 型红细胞和其他畸形等。 c.混合型为以上两种的混合,如果其中一种超过70%,即可判定为均一型或变形型为 主的混合型红细胞血尿。 另外,如果血尿中有较多皱缩的红细胞,可将尿用水稀释1~2倍,静置10min,再行检 查;如果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可证明是由于尿液渗透压增高所引起的正常红细胞皱缩; 否则即为变形的红细胞。 8.计算和参考值: a.正常红细胞,正圆,淡黄色,血红蛋白充盈好; b.大红细胞,红细胞胞体大,淡黄色或无色,血红蛋白含量少; c.小红细胞,红细胞变小,大小不等; d.棘形红细胞,红细胞周围有刺状突起; e.皱缩红细胞; f.面包圈形红细胞; g.新月形红细胞; 第 1 页 / 共 2 页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2月 本论文为大义版,有需要+QQ448580230详谈!适用于普通的 大学论文写作.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摘要】*** 【关键词】人血红细胞;图像处理系统;MATLAB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Abstract]Objective: *** [Keywords] Human Red Blood Cell Image Processing MATLAB

目录 1 前言 (1) 2 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 2.1 血细胞形态参数的研究现状 (2) 2.2 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研究的发展趋势 (2) 2.3 市场需求分析 (2) 3 系统开发技术基础 (3) 3.1 Matlab简介 (3) 3.2 Matlab的特点 (3) 3.3 Matlab系统结构 (4) 4 详细系统设计 (5) 4.1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5) 4.2 系统主界面 (6) 4.3 文件操作模块 (6) 4.3.1 图像打开 (7) 4.3.2 图像保存 (7) 4.4 虚拟量尺模块 (7) 4.5 图像处理模块 (7) 4.5.1 图像运算 (8) 4.5.2 空洞填充 (8) 4.5.3 边缘检测 (8) 4.6 图像分析模块 (8) 5 系统程序测试结果 (10) 6 总结 (18) 7 参考文献 (20) 8 致谢 (21)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新桥医院

1.检验的适应症: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骨髓象检验对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也常通过复查骨髓象来评价或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殖综合症、骨髓增生症、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查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LE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皆可提高阳性率。2.禁忌症: (1)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2)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时应慎重。 3.检验的方法: (1)显微镜低倍镜观察: 1)判断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在观察取材、涂片,染色等情况是否满意的基础上。一般均以涂片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比来判断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通常分为五级。当检验结果介于两级之间时,则将其增生程度向上提一级。例如在增生活跃与增生明显活跃之间时,可判定为增生明显活跃。 2)估计巨核细胞系统的增生情况:低倍镜下逐一浏览视野,计数全部片膜(尤其是两端及上下边缘)内的巨核细胞。正常人于1.5×3cm的范围内可见巨核细胞7~35个,但必须在油镜下观察得以证实。 3)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如转移癌细胞、Reed-Sternberg细胞、多核巨细胞、恶性组织细胞、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等。但也需要在油镜下观察,加以判断。 (2)显微镜油镜观察: 1)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数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 2)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生理学题库血液

第三章血液 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 一、填空题(31 分) 1. 血浆蛋白中主要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主要担负免疫功能的是。 参考答案是:白蛋白球蛋白 2. 血浆中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主要有、、 参考答案是:2.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3. 当红细胞的表面积/容积之比增大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其可塑性将。 参考答案是:增加下降 4. 将血沉增快病人的红细胞置于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此时血沉的速度将。这说明影响血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参考答案是:正常血浆成分 5. 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约为,其中中性粒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约 占

参考答案是:(4.0 ?10.0 ) X 109/L 50 ?70% 20 ?30% 6. 外周血液中出现大量分叶少的中性粒细胞称,常提示。 参考答案是:核左移有严重感染 7. 血小板具有、、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促进生理止血参与血液 凝固 8. 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故可加速机体凝血过程, 而柠檬酸钠可,故具有抗凝作用。 参考答案是:□与血浆中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降低2+浓度 9 血型阳性者其血红细胞上有抗原,血型的主要特点是。 参考答案是: D 阳性或阴性者体内均无天然抗抗体 10. 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是指,次侧是指。 参考答案是:10.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11. 正常人血浆的值为。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的比值。参考答案 是:7.35?7.45 323

12.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和,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是和,调节两个不同阶段红系祖细胞的生长的是和。 参考答案是:12.蛋白质铁维生素B12 叶酸爆式促进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二、判断题(10 分) 1. 将红细胞置于某一溶液中,若红细胞出现皱缩,则表明该溶液为低渗溶液。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2. 血浆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提示血液运氧能力增强。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不正确 3. 当红细胞膨胀、膜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小时,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能力将大大降低。 正确不正确 参考答案是:正确 4. 血液在4C条件下保存2?3周后,其红细胞中的浓度将降低,血浆中的浓

细胞染色方法

一、形态学观察方法 1、HE染色、光镜观察: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核深染,胞质浓缩,染色质成团块状,细胞表面有“出芽” 现象。 2、丫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核染色 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内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3、台盼蓝染色: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如果细胞膜 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此方法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 4、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 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二、DNA凝胶电泳 (一)、检测原理 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内小分子量DNA片断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内出现DNA片断。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bpDNA 片断,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断,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 (二)结果判断 正常活细胞DNA 电泳出现阶梯状(LADDER)条带;坏死细胞DNA电泳类似血抹片时的连续性条带。 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核小体测定 凋亡细胞的DNA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核小体。核小体由组蛋白及其伴随的DNA片断组成,可由ELISA 法检测。 (一)检测步骤 1、将凋亡细胞裂解后高速离心,其上清液中含有核小体; 2、在微定量板上吸附组蛋白体? 3、加上清夜使抗组蛋白抗体与核小体上的组蛋白结合… 4、加辣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DNA抗体使之与核小体上的DNA结合? 4、加酶的底物,测光吸收制。 (二)用途 该法敏感性高,可检测5*100/ml个凋亡细胞。可用于人、大鼠、小鼠的凋亡检测。该法不需要特殊仪器,适合基层工作,但是不能精确测定凋亡细胞发生的绝多对量。 四、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 (一)检测原理 细胞发生凋亡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也增加,但是其程度介于正常细胞与坏死细胞之间。利用这一特点,被检测细胞悬液用荧光素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悬液中细胞荧光强度来区分正常细胞、坏死细胞核凋亡细胞。 (二)应用价值 流式细胞仪检测具有以下特点: 1)、检测的细胞数量大,因此其反映群体细胞的凋亡状态比较准确 2)、可以做许多相关性分析 3)、结合被检测细胞的DNA含量的分析,可确定凋亡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 ■检测形态学及细胞膜完整性的Hoechs-PI双染色法 细胞发生凋亡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液增加,但其程度介于正常细胞和坏死细胞之间,利用这一特点,被检测细胞悬液用荧光素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悬液中细胞荧光强度来区分正常细胞、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

生理第3章 血液 知识点(复习题)

第三章血液复习题(知识点) 1.血细胞比容测定的方法及意义 血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课反映血液容积、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变化。临床测定有助于诊断机体脱水、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2.血清、血浆的制备方法及它们的区别 血浆:血液的液体成分。 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如不经抗凝处理,很快会凝成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紧还会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为血清。 3.血量、循环血量、贮备血量 血量: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血浆和血细胞量的总和,简称血量 循环血量:血液总量中,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快速循环流动的这部分血量 贮备血量:血液总量中,常滞留于肝、脾、肺、腹腔静脉和皮下静脉丛内且流动很慢的这部分血量 4.血液的主要机能: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2)运输功能 (3)免疫保护功能 5.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定义及它们的生理意义 (1)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成为血浆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99.5%,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80%是来自Na+和Cl-。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成正比。 (2)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蛋白质(75%~80%来自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 6.血浆蛋白的生理特性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大类。各种血浆蛋白所含的比例,在不同动物中有较大差别。血浆蛋白在营养、运输、免疫、缓冲、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参与凝血和纤溶以及参与组织生长和损伤组织修复等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特性。 血浆中还含有一些蛋白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胆红素和氨等非蛋白氮(NPN)。代谢产物中的大部分经血液传至肾脏,随尿排出。 此外,血浆中的葡萄糖和挥发性低级脂肪酸等是反刍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7.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脆性的测定及意义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入红细胞内,细胞膨胀、细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一现象成为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抵抗摸的破裂和发生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大,则脆性小;反之。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笑,则脆性大。衰老的红细胞脆性大。在某些病理状态下,红细胞脆性会显著增大或减小。 8.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及意义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常用于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的沉降率,简称血沉。机体发生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形成叠连。从而使其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小,与血浆的摩擦也减小,于是血沉加快。红细胞叠连形成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浆成分的变化。通常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含量增多时,红

骨髓细胞形态学上的特点

正常骨髓细胞学特点小概 粒细胞系统: 原粒:体:大小ф:10~18μm;约2~3倍RBC 形状:圆或椭圆 浆:1。少;天蓝色;无颗粒;为Ι型原粒 2.少;天蓝色;极少数细小嗜天青颗粒;为Ц型原粒 核:1。形状:圆或椭圆 2.染色质均匀细致;核膜下见紫红色颗粒;淡蓝色核仁2~5个。 早幼粒:体:大小ф:12~20μm;约3~4倍RBC 形状:圆或椭圆 浆:1。色泽:天蓝到浅蓝之间; 2.浆内见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个别情 况下出现嗜酸嗜碱特异性颗粒) 核:1。形状:圆或椭圆 2.染色质粗(较原粒粗);核仁可见或见不清 中幼粒:体:大小ф:10~18μm;约2~3倍RBC 形状:圆 浆:1。色泽:浅蓝(较早);淡红(较晚) 2.浆内见颗粒:1)。小且密,淡紫色,嗜中性粒 2).大桔红色,嗜酸性 3).大且不规则,深紫红色:嗜碱性 核:1。形状:椭圆形或一侧核扁平;位于细胞一侧 2.染色质密集,紫红色。 3.核仁消失,核膜明显。 晚幼粒:体:大小ф:10~16μm;约2倍RBC 浆:1。色泽:粉红色;量多;见大量特异性颗粒; 核:1。形状:凹陷呈肾形 2.染色质密集,呈粗条块状。 杆状核:体:大小ф:10~13μm;约1.5倍RBC 形状:圆 浆:1。色泽:粉红色;量多;见大量特异性颗粒; 核:1。形状:带状弯曲 2.染色质密集,呈粗条块状。 分叶核:体:大小ф:10~13μm;约1.5倍RBC 形状:圆 浆:1。色泽:粉红色;量多;见大量特异性颗粒; 核:1。形状:分叶状,2~5叶,叶与叶之间有丝状染色质相连 2.染色质密集,呈块状;色泽深紫红色。

红细胞系统: 原红:体:大小ф:12~20μm;约3~4倍RBC 形状:圆或椭圆 浆:1。少;不透明,深蓝色;无颗粒(罕见少数颗粒);边缘有伪足 核:1。形状:圆或椭圆 2.染色质颗粒状,深紫红色;深蓝色核仁1~5个,核周淡染区。 早幼红:体:大小ф:8~18μm;约2~3倍RBC 形状:圆或椭圆 浆:1。稍多;颜色介于蓝色与深蓝色之间:海水蓝; 核:1。形状:圆 2.染色质凝聚,核仁消失,副染色质明显。 中幼红:体:大小ф:8~15μm;约2倍RBC 形状:圆 浆:1。多;颜色灰蓝色(老:蓝色;幼:灰红色); 核:1。形状:小且圆 2.染色质凝聚成块,呈条索状,副染色质清楚,核仁完全消失。 晚幼红:体:大小ф:7~10μm;约1.5倍RBC 形状:圆 浆:1。多;颜色粉红,同RBC; 核:1。形状:更小且圆 2.染色质紫褐色、黑褐色凝聚成块,机构不清。 单核系统:原单:体:大小ф:15~20μm;约3~4倍RBC 形状:圆或椭圆 浆:1。量多;灰蓝色;无颗粒(罕见少数颗粒);边缘不规则 核:1。形状:圆或不规则 2.染色质纤细、疏松;浅蓝色核仁1~3个。 3.有Auer小体为I型;浆中有嗜天青颗粒为Ц型。 幼单:体:大小ф:15~25μm;约3~4倍RBC 形状:圆、椭圆或不规则形 浆:1。量多;灰蓝色;见较多细小嗜天青颗粒; 核:1。形状不一,椭圆、凹陷、扭曲或折叠 2.染色质疏松;较前稍致密。 单核:体:大小ф:12~20μm;约3~4倍RBC 形状:圆、椭圆或不规则形 浆:1。量多;浅灰蓝色;见多粉尘样嗜天青颗粒; 可见少量粗颗粒、空泡,浆边缘有伪足。 核:1。形状不一,呈折叠、分叶或肾形。 2.染色质疏松;有粗网状有。

红细胞

红细胞 血液中的红细胞是血球当中最多的一种,也是体内数量最多的细胞。 正常成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值,男性约4~5×103个,女性约3.5~4.5×103个,居各类血细胞之首,如果将全身的红细胞一个个连接起来,能环绕地球赤道4.5圈。 胞体为双凹圆盘状,直径约7.5微米,中央较薄,周边部较厚。新鲜的单个红细胞呈浅黄绿色,多个红细胞常叠连在一起,稠密的红细胞使血液呈红色。 红细胞成熟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具有携带O2和部分CO2的功能,每100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150克,女性约110~150克。一般说,红细胞数少于3.5×103个/升,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则为贫血。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在此期间,一个红细胞可在组织和肺脏之间往返大约5~10万次。衰老的红细胞多被脾、肝、骨髓等处的巨噬细胞吞噬分解。同时,体内的红骨髓生成和释放同等数量的红细胞进入外周血液,维持红细胞总数的相对恒定,以参与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当机体需要输血时,最输同型血,但尚需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因红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存在。 红细胞是边缘较厚,中央略凹的扁园形细胞,直径7~8μm。细胞质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而显红色(见血细胞示意图)。 红细胞是在骨髓中制造的,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衰老的红血球被脾、肝、骨髓等处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吞噬和破坏,平均寿命120天。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这主要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蛋白实现的。 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及二氧化碳能力。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色鲜红。动脉血所含的血红蛋白大部分为氧合血红蛋白,所以呈鲜红颜色;与二氧化碳结合的血红蛋白称为碳酸血红蛋白。氧及二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都不牢固,很易分离。 在氧分压较高肺内,静脉血中的碳酸血红蛋白解离,并与氧结合转变为氧合血红蛋白;而在氧分压较低的组织内,动脉血中的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并与二氧化碳结合转变为碳酸血红蛋白。红血球依靠其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殊性而完成运输氧及二氧化碳的任务。 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是什么? 人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红色无核的双凹(或单凹)圆盘形细胞,平均直径约8000nm(8μm)。这些形态特点,使红细胞的代谢率较低,又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与周围血浆充分进行气体交换,双凹圆盘形细胞比球形细胞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此比值越大,越易于变形,故红细胞能卷曲变形,以此适应通过直径小于它的毛细血管并能通过脾和骨髓的血窦壁及其膜孔隙,通过后再恢复原状,这种变化叫做可塑性变形。 红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红细胞膜为脂质双分子层的半透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不能通过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气体以单纯扩散方式可自由通过,葡萄糖和氨基酸等亲水性物质依靠易化扩散通过,负离子如Cl-、HCO3-等较易通过,尿素也可自由透入,而Na+ 、K+等正离子很难通过,需依赖钠泵来主动转运。 钠泵的能量来自红细胞消耗葡萄糖产生的A TP提供,并用以保持膜的完整性和膜内外的Na+ 、K+浓度梯度。贮于血库较久的血液其血浆K+浓度升高,因低温时红细胞代谢率低,以致Na+、K+泵活动缺乏能量来源,不能将K+泵入细胞内。

红细胞专题

“红细胞”专题复习 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辛建福 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作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好材料, 且课本涉及的地方有多处。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 点。现将有关的考点归纳总结如下: 考点1.组成细胞的分子 例1.“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 Fe2+进入人体后能()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特有的无机盐组成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某些无机盐可以用来构造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进入人体后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故答案选C。 答案: C 考点2.细胞的基本结构 例2.若从成熟的红细胞上获取细胞膜,可用来处理细胞的试剂是()

A.10%盐酸 B.蛋白酶 C.磷脂酶 D.清水 解析:此题考查成熟红细胞膜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分离出纯细胞膜的方法。获取细胞膜就是让其破裂,让内部物质释放出。10%盐酸浓度高,使红细胞皱缩甚至杀死;脂类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物质,故蛋白酶、磷脂酶均使膜结构遭破坏;清水使细胞渗透吸水胀破,内部物质流出只剩细胞膜。故选D。 答案: D 例3.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 C.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D.遗传因素的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的寿命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和丢弃大部分细胞质的精子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有力地说明细胞完整性的重要 意义。故答案选C。 答案:C 考点3.细胞的生命历程 例4.青蛙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18、“红细胞”专题复习

“红细胞”专题复习 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作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好 材料, 且课本涉及的地方有多处。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本文精选与红细胞有关的高考或模拟试题进行例析,便于同学们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红细胞的知识考点。 例1、“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特有的无机盐组成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某些无机盐可以用来构造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进入人体后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故答案选C。 例2、青蛙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A、二分裂 B、无丝分裂 C、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 [解析] 此题考查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的结构和蛙的红细胞独特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的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的血细胞中看到了。其过程是:一般细胞核先延长,从中部内凹缢裂为二,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因为在分裂开过程中核膜、核仁并不消失,也无染色体变化和纺锤体丝出现,所以叫无丝分裂,它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分裂方式就是这样。二分裂是指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种常见的繁殖方式,进行分裂生殖时,先是核逐渐延长,然后逐渐分成两个 新个体 ...。虽然两者都要“一分为二”,但分裂的机理和本质有所不同。顺便提醒一句,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而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如鸟类成熟红细胞仍然有细胞核,难怪我们用鸡血细胞作为提取DNA的材料。故答案选B 。 例3、为从成熟的红细胞上获取细胞膜,可用来处理细胞的试剂是() A、10%盐酸 B、蛋白酶 C、磷脂酶 D、清水 [解析] 此题考查成熟红细胞膜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分离出纯细胞膜的方法。获取细胞膜就是让其破裂,让内部物质释放出。10%盐酸浓度高,使红细胞皱缩甚至杀死;脂类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物质,故蛋白酶、磷脂酶均使膜结构遭破坏;清水使细胞渗透吸水胀破,内部物质流出只剩细胞膜。故选D。 例4、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氨基酸 C、葡萄糖 D、CO2和O2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的成分和内环境的概念。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成分,不在细胞外液(相对人体外部环境来说,又称为内环境),即血红蛋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故答案选A。 例5、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 C、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D、遗传因素的作用 [解析] 此题考查红细胞的寿命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和丢弃大部分细胞质的精子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有力地说明细胞完整性的重要意义。故答案选C。例6、当氧气含量升高时,下列哪一项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可能发生的()

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

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参数 1.检测系统:一键式操作,从进样、扫描、定位、滴油、各放大倍数间切换、采集、分类、退出到输出打印报告完全自动化; 2.内置光学显微镜,无需操作人员面对显微镜即可完成形态学观察,仅需对预分类结果在电脑屏幕上复查后出报告; 3.细胞分类原理: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形态计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ANN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进行图像识别分类和形态计数;实现了分析结果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统一; 4.血细胞采集数量:用户自设计,并配有可添加的标准细胞类型库; 5. 细胞检测功能: 血液中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涂抹细胞等19种白细胞分类及百分比;具有中性粒细胞分叶指数计算、核左移/核右移的评价;对中毒颗粒指数计算。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巨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低色素、高色素、球形、椭圆形、泪滴形、棘形、靶形等红细胞类型分类识别。非白细胞有核红的识别。血液中的巨血小板、大血小板、小血小板以及血小板的轻度、中度、重度的凝集分类计数及参数统计;计算出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比值。 *6.检测实时性:屏幕实时呈现对单细胞层定位;实时呈现自动聚焦、抓取白细胞分类识别; *7. 检测速度,批量完成标本:每小时20-35片,能快速处理标本,一次批量进样135片血涂片。 *8.仪器光学系统:进口显微镜,使用10倍物镜、100倍油镜,带有>50万像素成像系统,LED光源、寿命>50000小时。 9.血涂片质控要求:有专门的细胞定位程序,能进行准备性检测,验证图片质量; 10.血涂片染色支持:瑞氏-吉姆萨染色,自动化染片机的涂片或手工染色涂片; 11.操作界面:窗口式操作界面,图像可放大或缩小;有红细胞、血小板实时计数。 12.通讯方式:局域网共享,LIS、HIS系统双向转输;能够满足科室间多方讨论研究交流提供平台; 13.报告形式:采集细胞的形态百分比,及其细胞形态学的图文图像信息; 14.结果保存:所配硬盘应可存储20,000张以上涂片图文资料(100个细胞图/涂片), 图片资料可刻录光盘保存,有多种方式检索,并于提高检验质量、建立形态学管理的档案。 15.系统软件:专业形态学检测软件,其系统具有标准细胞类型图型库进行学习交流并定期免费升级;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2、血量 3、渗透压 4、血沉 5、生理性止血 6、血液凝固 7、血清 8、凝血因子 9、血型 10、交叉配血试验 二、填空题 1、血液由和两部分组成。

2、正常成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即每公斤体重有 ml 血液。 3、全血、血浆和红细胞的比重分别由、和的数量决定。 4、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5、正常成年女性红细胞的数量为,血红蛋白浓度为。 6、临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其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又称为。 7、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数量为,其中嗜碱性粒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 。 8、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共有种,其中唯一不存在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是,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大多数凝血因子以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9、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分别由凝血因子、启动。 10、血液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11、目前发现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有32个,其中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和。

12、Rh血型系统中抗原性最强的抗原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该抗原,分为和。 三、选择题 1、血清是指 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 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的上清物 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 D、全血去掉血细胞 E、血浆去掉蛋白质 2、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纤维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凝血因子 D、血小板 E、Ca2+ 3、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不含血细胞 B、蛋白含量低 C、Na+含量高 D、K+含量高 E、Cl-含量高 4、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运输 O2 和 CO2 B、缓冲功能 C、参与生理止血

浆细胞

免疫分泌疾病 IMMUNOSECRETORY DISORDERS 免疫分泌疾病的共同特征为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增生。这些细胞为浆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单种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肤亚单位,而在血清和尿中作为单克隆蛋白(M蛋白)被发现。诊断需综合形态学、免疫学以及临床资料。表14为WHO修订的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有关免疫分泌疾病分类[109]。不同类型的免疫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或单克隆蛋白也不同。 表14免疫分泌疾病分类(临床和病理学亚型) 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骨髓瘤亚型 浆细胞白血病 冒烟性骨髓瘤 惰性骨髓瘤 骨硬化性骨髓瘤(POEMS综合征) 可卜分泌性骨髓瘤 浆细胞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骨髓外浆细胞瘤 Waldenstrom' s巨球蛋白血症(免疫细胞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重链病(HCD) γHCD μHCD αHCD 免疫球蛋白沉积病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系统性轻链病 POEMS: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病,M蛋白以及皮肤改 变等。 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PLASMA CELL MYELOMA(Multiple Myeloma) 浆细胞骨髓瘤是最常见的免疫分泌疾病,是以肿瘤性浆细胞多处骨髓浸润,伴有血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白病为特征(338-344)。当怀疑骨髓瘤时应进行以下分析(339): 血清和尿蛋白电泳 蛋白免疫固定或免疫电泳 血清和尿蛋白定量 放射性骨扫描 骨髓检查 骨髓异常浆细胞增加,或浆细胞瘤伴有血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白病,和/或放射性骨扫描溶骨性病变等均是建立诊断的参数(339,341,345,346)。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必需的浆细胞最低比率和单克隆蛋白的量有所不同[342,346]。 即使已有可靠的免疫学和放射性骨扫描的证据,也常采用骨髓检查来确定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许多病例甚至仅靠骨髓检查就可做出诊断。对于恰当的评估穿刺涂片和活检切片两者都是必须的,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能独立做出诊断,但有时仅其中之一有确切证据。

生理题目血液

第三章血液 一、名词解释 1.血浆 2. 血清 3.血浆晶体渗透压 4等渗溶液 5.红细胞比容 6.血沉 7.红细胞渗透脆性 8.生理性止血 9.血液凝固 10.凝血因子 11.纤维蛋白溶解 12.血型 13.凝集原 14.红细胞叠连15.红细胞凝集 二,填空题 1.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2.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是———。中性粒细胞占——%,嗜酸性粒细胞占——%,嗜碱性粒细胞占——%,淋巴细胞占 ——%、单核细胞占——%。 3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和———。 4·正常人的红细胞比容,男性为———,女性为———。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成熟因子主要是———和———。 6·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贫血。 7.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女性为———,男性为———。 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男性为———。 8·血型是依据———凝集原的类型而定的,临床上最重要的是。———血型系统。 9.红细胞膜含A凝集原者,其血型可能为———型或———型。 10·输血原则是———。ABO血型系统的输受关系是———、 ———和———。

1 l·把红细胞放在1.9%的尿素溶液中红细胞会———。 1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和———。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吞噬破坏。 14.白细胞中主要通过吞噬病原菌发挥作用的是———和———,能释放组胺的是———,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是———。 15·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和———。 16·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为———,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为———。 17·正常成人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60kg体重的人的血量约为———L。 18.一次失血量在———ml以下,而不超过全身血量的———%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19·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正比。 20·Rh血型系统中红细胞上有Rh因子为———,无Rh因子为———。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l-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入血型为 A.A型 B B型 c.O型 D.AB型 E.B亚型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