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1有关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我国证券市场总体运行趋势

一、对当前经济增长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当前,人们对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基本扭转了1997年以来的下降局面、出

现重要转机已达成共识。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今年经济增长将会比去年有所回落

,但不低于1999年的水平;同时,在政策取向上主要是防止通货紧缩的反弹。我

们认为,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形势,要关注三方面的走势,一是今年整体经济增长

率趋势,这关系到政策调控力度及政策取向是否调整;二是外贸出口的走势,现

在国际形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出口需求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我

国经济增长率波动;三是物价走势,物价是宏观经济的综合性指标,对其走势和

性质的认识,关系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

(一)关于今年经济增长率趋势。

对今年的经济增长趋势,我们的总体判断是,扩大内需政策将继续对经济增

长起强劲支撑作用,但由于内需自我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以及外部环境又面临着

明显压力,全年经济增长率会比去年有所回调,估计为7.5%左右。从季度增长

趋势看,受去年经济增长强劲回升的惯性作用,一季度增幅相对较高。而受美国

经济可能在二、三季度进行深幅回调、以及去年出口基数较高的影响,出口增长

将会出现明显回落,从而使二、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回落,四季度可能有所回升。

扩大内需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是今年能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的重要保证

。首先,中央决定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对今年的

经济增长将形成明显的支撑作用。在增发的1500亿元国债中,1000亿元将用于前

几年国债项目的收尾工作,使国债项目的效益进一步体现。其次,西部大开发进

入大规模的实施阶段,今年增发的国债中将有500亿元用于西部大开发,这将有

力地带动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并间接地刺激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今

年头两个月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中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对整体经

济增长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再次,社会投资回升和利用外资强劲增

长,将进一步促进投资需求稳定增长。此外,继续增加城镇低收入者工资、加快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等,将会逐步提高居民收

入预期和消费预期,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虽然宏观政策支持经济形势不断向好,但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 1.依靠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逐步递减。连续三年增发国债短期效应已

在去年得到了较充分体现,今年其效应会有所减弱,而继续增发国债虽然还有一

定的空间,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在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延长节假日、征收利息税

、实行储蓄实名制等政策措施仍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政策效果也将逐步递减。

另外,在刺激外贸出口增长上,政策的余地也不大,外贸出口综合退税率已达15

%,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空间已经不九相反,随着加入WTO的临近,还有进

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的要求,这在短期内将加剧国内竞争,并会造成外需压迫内需

问题。综合来看,1998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惯性仍将推动今年经济稳定增长,

但政策刺激效应将逐步递减。

2.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虽然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出口

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但全年出口增长率会比去年明显回落。我们

出口增长率将会降到5%左右。一方面。去年我国外贸出口强劲扩张,出口基数

明显抬高,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有相当难度;另一方面,最近国际经济形势变

化表明,今年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均会出现明显回落,特别是近期美国

经济出现急速下调,将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很大的压力。因此,今年我国外贸出

口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明显减弱。 3.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在短期内将使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目前,我国经济

已进入一个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对淘汰落后、压

缩过剩生产能力以及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是非常有利的。但从短期来看,

产业结构调整使重化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由此而带来的技术增密对劳动力需

求明显下降,而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发展在吸引劳动力方面目前还不能和

传统工业相比,由于新旧经济交替而造成的这种劳动力需求下降,给我国就业造

成了很大的压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不利于消费需

(二)关于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问题。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既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考验,也承受了

轻度通货紧缩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因此,在当前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关键时

期,一种观点提出经济运行中已存在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也有人担心通

货紧缩会出现反复。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期环境来讲,近几年发生严重的通货膨

胀的危险性不大,相反,倒容易出现通货紧缩的反弹。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宏

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有效需求不足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

而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对缓解这个问题也增加了相当的难度。此外,我国正面临

一个经济结构大调整时期,加入WTO、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农村“三农”问题

等等,这些都决定了通货膨胀的发生缺乏内在和外在条件。而就短期的经济运行

来讲,去年以来的物价上涨仅仅是止跌企稳,并不存在强劲回升的基础,因此,

短期内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小。

(三)关于今年的外贸形势。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去年

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率高达27.8%,有力地带动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和投资的高速

增长,为宏观经济实现重要转机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内需增长动力还不稳固

的情况下,外贸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趋势。 最近国际组织普遍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将出现明显回落。这

主要是因美国经济大幅回落和亚洲经济复苏明显放慢。

美国经济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连续增长后,经济增长率从去年二季度的5.6%

骤然下降至四季度的1.4%,成为5年多来的最低增幅。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挫,

失业率明显上升,特别是美国制造业活动已连续6个月收缩,1月份制造业活动指

数已从去年12月份的44.3下降到了41.2,不仅降到了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而且也跌破了42.7这一标志整体经济升还是降的重要关口。道—琼斯工业指数

跌破万点大关,纳斯达克指数也跌破2000点心理防线。美联储已先后三次大幅调

低利率以防止经济衰退,但人们越来越担心美国经济能否“软着陆”。现在看来

,衰退在所难免,但这是一次短期、轻度衰退,还是长期、深度衰退,目前还存

在较大的变数。我们倾向认为,美国经济今年出现暂时性的温和衰退的可能性较

大,不大可能出现长期性、深度衰退。估计美国GDP增长会降到2%以下,明后年

将逐步恢复到达2%—3%的水平。

欧盟经济近两年来总体运行较为平稳,经济增长率大约保持在3%。但近来

欧洲央行的高级官员表示,美国经济滑坡可能比估计的还要严重,这将对世界经

济造成不良影响,而欧元区也将受到波及。

日本在去年刚刚出现经济缓慢复苏的势头之后,今年由于受到美国经济的影

响复苏明显放慢。日本内阁在3月份的月度经济报告称,虽然目前经济仍处于自

律性复苏的轨道上,但国内商业投资放缓和美国经济减速的迹象却为经济复苏的

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日本经济将再次陷入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美国经济增长的明显放慢将在以下方面对我国经济增加压力:

1.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将直接导致我国出口增长放慢。美国是我

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2000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

21%。去年

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达到了5.6%的超速增长,到四季度骤降至1.4%,而与此

非常巧合的是我国外贸出口在去年6月份也实现了45%的超高速增长,但到12月

份便迅速回落至8.5%。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如果美国经济增长率下

调50%以上(由5%下调到2%以下),将导致我国出口增长率同步下调。 2.美国经济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很大,美国经济增长大幅下调,将会阻碍亚

洲经济继续复苏的步伐,从而间接地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下降。亚洲是我国

近年来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出口额所占比重达60%左右。亚洲经济特别是

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一方面将直接导致这些国家对

中国商品进口的减少;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这些国家可能采取货币贬值

的措施,以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造成我国企业出口产品

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下降。

3.对沿海地区的就业和收入也将造成明显不利的影响。世界经济、特别是

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不仅会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出现大幅回落,而且

我国沿海地区的就业增加和收入提高。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出口密集地区,去年

由于沿海地区出口的强劲扩张,有力地带动了这一区域的工业较快增长,从而带

动了沿海地区工人就业和收入增加。今年以来,随着外贸出口的大幅回落,沿海

地区一些省份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明显下降。如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去年工业

增加值增长率都保持在15%左右,比全国平均值高近4个百分点,而今年前两个

月则降到了12%左右,明显下降。这对沿海地区就业和收入增长将形成较大的压

力。(未完)

二、政策取向:努力缓解外部压力,夯实内需增长基础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经济增长既面临较多的有利因素,但也面

临一些明显不同于去年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大幅回落,将会给我国

经济持续增长造成较强的外部压力。努力缓解国际经济的不利影响成为今年宏观

经济政策选择的重点,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贷币政策,采取有效

措施稳定出口增长,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扩大内需,采取切实可行措

需增长的基础,为“十五”经济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一)要千方百计地启动社会投资。

如何缓解外部影响,使经济形成一个稳定的内在增长机制,是当前宏观调控

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要继续加大启动社会投资的政策力度,使经济增长能够

逐步摆脱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并形成可持续的稳定增长机制。当务之急是将

拟向外资开放的投资领域率先向内资企业开放,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准入领域,民

间资本愿意进入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可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甚至由民间资本

全额投资、自主经营、政府监管。此外,要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中

央银行可以以再贴现的形式扩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融资,加强中小金融机构对

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继续加大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

立足于内需,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刺激消费增长,使消费的持续快速

增长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要加快清理并调整不适应消费结

构升级的限制政策,并完善相应的消费环境。一要尽快出台鼓励个人汽车消费的

政策,清除汽车进入家庭的各种政策性障碍;二要加快培育住房二级市场,彻底

落实住房货币化分配政策;三要搞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工作,切实推进适

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下大力气整顿市场秩序,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市场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

(三)利用美国经济大幅调整的时机,加快引进外资步伐,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明显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新经济在我国仅处于起步阶

段,这就使得发达国家的新经济的首次重大调整对我国直接影响不会很大。更多

的影响反映在贸易增长的下降上。我们还应看到,新经济的调整对我们也蕴藏着

许多机遇。一方面,这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规模的扩大,以弥补国内投资需求的

不足。近期由于美国高技术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投资收益率普遍降低,造成在美

国投资机会减少,使许多国际跨国大公司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那些原本对中

国市场存在疑虑的国际跨国大公司在其他选择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开始试探性的

到中国来投资,而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的国际大公司更加快了投资步伐。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今年头两个月利用外资额的大幅增长中看出。这表明我国在新经济调

整时期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强,相信今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必将有一个较

大幅度的增长,这将有利于弥补我国投资需求的不足,促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

定增长。同时,世界新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也会为我国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创造有利

条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公司来华进行投资,将会提高我们在合资谈判中的

地位,使我们可以提高技术转移的质量和档次,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设备,从

而促进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新经济的调整还有利于我国资本市

场的更快发展。由于美国纳指和道指的大幅下跌,进而引起其他国家的股市下跌

,使全球资本市场大幅缩水,致使国际大量流动资本,一要寻找安

全“避风港”

,二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而我国及我国的资本市场恰恰能满足以上两方面条件

,因此,可能成为它们的首选。近期,我国B股市场的对内开放,为吸引国际投

资者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而国际流动资本投资B股又可以促进和完善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吸引国际资本与国内相关机构建立

合资的证券投资基金,以促进资本市场的更加繁荣。

为此,要抓住新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扩大引进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

平。一要扩大银行、保险、电力、电信等领域开放步伐,为外资进入提供一个广

泛的空间。二要制订有关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有关政策,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

前提下,鼓励外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以加快国内企业重组步伐。

另外,为克服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对我国出口增长的不利影响,要继续扩大民

营企业的出口经营权,大力鼓励国内优势企业“走出去”,以投资促贸易,强化

出口多元化战略,增加出口的稳定性,加大对出口优势企业的出口信贷支持等。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收入。

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费改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要继续调整农业内部

结构,提高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比重。要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

机会,这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根本性措施。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

村大量存在剩余劳动力,但社会上非农就业机会明显不足,农民无法转移出去,

为此,一方面要加快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让其吸纳更多的农业劳动

力:另一方面,要改善城市农民工就业环境,减少农民进城务工成本。2利率变动对中国证券市场有何影响。

内容摘要: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对证券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宏观经济的相关变量中,利率、税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几个因素对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我国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证券市场对利率变动预期有过度反应。关键词:利率通货膨胀率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对证券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在我国,由于金融工具缺乏创新,股市又主要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利率、税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参数的变动对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显。下面我们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作一探讨。利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其波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利率是影响证券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利率与证券市场表现为负相关。根据现值理论,证券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市场利率两个因素,并与预期收益成正比,与折扣率(无风险利率)成反比。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利率上升和下降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利率上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利率上升将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利率上升,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票价格自然下跌。使投资者不能对其业绩形成一个良好的预期,从而公司债券和股票价格将下跌。利率上升将改变资金的流向。利率上升,吸引部分资金从证券市场特别是股市转向储蓄,导致证券需求下降,证券价格下跌。利率下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银行利率的调低有可能使证券投资的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从而抬高证券的投资价值,吸引投资者从银行抽出资金投入证券市场,以获取最大收益。因此,利率调低通过游资释放的刺激,使大量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形成一轮新上升行情;利率的降低也意味着银根的放

松,企业借款规模的扩大和借款成本的下降,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负债水平较高的企业得益尤甚。对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指数波动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但是,对于一个过渡经济中的新兴市场而言,其波动除了受利率等通常因素的影响外,在更大程度上主要受到诸如证券市场制度变迁、政策变化、资金推动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过渡经济中的新兴市场在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上可能存在的随意性,导致证券市场与利率的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王小颖(2003)对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事件中利率与上证综指之间的关系以及降息前后预期和后果对股市的冲击作了实证检验,认为利率变动预期与股指存在更强的相关性。投资者将降息看成是利好消息,积极入市购买股票,从而把股票价格推高;早在降息公告之前,市场已对降息作出反应,市场过度反应现象明显,信息不对称现象显著。表1列出了我国1996年及以后的历次利率调整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股市利率预期的反应还比较到位,在9次降息中提前一周作出反应的有6次,占67%。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003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开始由负转正,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并在年末上升至3.2%。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一方面,通货膨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经济的稳定增长受到威胁,企业利润变得不稳定,投资趋于茫然,投资者心态受到严重影响,政府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如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会使股票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受到不利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很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很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企业利润变得不稳定,使新投资停滞不前,这会使股价上升缺少实质性的支撑。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过多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进而会使股票更具吸引力,引起股价上涨。在通胀后期,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即将结束,如果通货膨胀使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高于工资和其它成本的增幅,通货膨胀便有可能促进投资和企业盈利的增加,这又会使股价上升。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证券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从理论上来说证券市场的运行方向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主流应该是一致的,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都会带来影响。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有不同的影响温和、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证券价格上扬有推动作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通常被理解是一种积极的经济政策结果。旨在调整某些商品的价格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行业、产业和上市公司因受到政策的支持,其商品价格有明显的上调,销售收入也随之提高,促

使其证券价格上涨。但是,严重的通胀则是非常危险的,政府不能长期容忍通货膨胀的存在,又必然会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通胀,其结果是置企业于紧缩的宏观经济形势中,这又势必在短期中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资金进一步离开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价格又会形成新一轮的下跌。我国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影响的检验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走势的一般刻画通货膨胀率作为系统风险中的市场要素,其变动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价格的变化,股票价格也会受到影响。王宏利(1999)对1991-1998年的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初期,股票市场资金量少,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股市扩容速度不断加快,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明显显现出来。通货膨胀率与股票价格具有极高的负相关性。540)this.width=540" vspace=5> 我们对2001年1月到2004年4月的通货膨胀率作图1分析。可以看出,整个时间段可以基本划分为四个区间,每个区间的对应相关性如表2所示。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虽然自去年以来,通货膨胀率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来说,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经济因素它的走势比较平稳。而股票价格几经波折,说明股票价格不但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也是股票市场固有的特点。从整个走势图可以看出,股票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还是反映出了一定的宏观经济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股票价格作为预测通货膨胀的重要经济指标。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我们对股票收益率与通胀率进行拟和得到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与较平稳的通货膨胀率相对应的是波幅更大也更频繁的股票收益率。对2001年1月到2004年4月期间股票市场收益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作进一步检验。其中上证综指取月末收盘价,数据来源为中国证监会网站;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来源为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为得到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关系,建立以下基本方程式: rt= α βtinft μt 这里,rt是股票收益,inft为通货膨胀率,μt 是残差项,α是常数。令:rt=ln(indext/indext-1),inf=ln(cpit/100) 其中r代表股票收益率,inf代表通货膨胀率,index代表上证综指月度收盘价,cpi代表月度居民消费物价同比指数,t表示时间,μ是误差项。回归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2001年1月-2004年4月期间股票市场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但统计意义上不具有显著性。本文通过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证券市场对利率变动预期有过度反应。由于其它因素的干扰,股票市场更多地显现出非理性的一面,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我国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不显著,我国股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不明显。参考文献: 1.王宏利.通货膨胀率与股价高度负相关现象探析[j].预测,1999 2.原静一,屠国根.利率调低后证券市场的反应[j].

浙江金融,2003

3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在我国,所谓通货,就是指中国的法定货币。它的国内购买力水平是以可比物价变动情况来衡量的。一般在没有价格管制、价格基本由市场调节的情况下,通货变动与物价总水平是同义语。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股的影响,无永恒的定势,完全可能同时产生相反方向的影响。因此,对这些影响作具体分析和比较必须从该时期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程度,配合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形势、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分析人手。我们只能就一般性的原则作以下几点说明:

①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通货膨胀提高了对债券的必要收益率水平,从而引起债券价格下跌。

②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持续,而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

③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一旦其站稳脚跟,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这时人们将会囤积商品、购买房地产以期对资金保值。这可能从两个方面影响证券价格:其一,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和债券价格下跌;其二,经济扭曲和失去效率,企业一方面筹集不到必需的生产资金,同时,原材料、劳务价格等飞涨,使企业经营严重受挫,盈利水平下降,甚至倒闭。

④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存在,因而必然会动用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这些政策必然对经济运行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将改变资金流向和企业的经营

利润,从而影响股价(政策对股价的具体影响在后面阐述)。

⑤通货膨胀时期,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而是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以及产量和就业的扭曲,因而某些公司可能

从中获利,而另一些公司可能蒙受损失。与之相应的是获利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价格下跌。

⑥通货膨胀不仅产生经济影响,还可能产生社会影响,并影响公众的心理和预期,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

⑦通货膨胀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企业未来经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市场对股息的预期,并增大获得预期股息的风险,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⑧通货膨胀对企业(公司)的微观影响。通货膨胀之初,,''税收效

应,,、"负债效应"、"存货效应"、"波纹效应"有可能刺激股价上涨。但长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必然恶化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股价必受大环境驱使而下跌,短期效应的表现便不复存在。

比如,石油危机导致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工业原料、生产物资价格普遍上扬,最初拥有这些原料的厂商因为库存的原料以低价购进,产品价格突然上扬,利润增加。待这些公司盈余公布增加后,自会促使买气增加,股价上扬。待一段急速行情之后,通货膨胀现象未减轻,反而加重,低价原料库存终究有限,等到事实证明此次通胀并不是景气复苏时,有识之土先行卖出股票,又因为股价本已偏高,买气弱,而卖压逐渐加重,当通货膨胀继续恶化,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销量时,股价已下跌一段距离。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如何写一篇惊艳的财务分析报告

如何写一篇惊艳的财务分析报告 1报告阅读的对象要明白并分析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2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要充分领会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3清晰框架和分析思路报告写作前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4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揭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基本分析 (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 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 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 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 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 五、能源生产分析 (11) 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 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 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 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 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

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 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 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 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 一、国房景气指数 (29) 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 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基本分析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当前xx宏观经济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现状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着手。从经济增长来看,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复苏缓慢,复苏的基础还稳定;从就业上看,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上升,社会有效吸收就业,再就业的能力明显不足;从物价上看,当前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水平持续上涨;从国际收支看,总体顺差任然存在,但顺差额在减少。 1.经济增长GDP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趋佳境。尤其是1996年底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段持续“高增长,低物价”的辉煌历程,从而使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十年前“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06年中国GDP更是大增 10.7%,GDP总量首次突破20亿大关。 从长远看,中国庞大的农业劳动数量和“三农”问题仍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转变的最大难题,尽管我们的工业GDP比重曾高达50%以上,但事实上我们仍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这便是矛盾的症结所在。同时,节能消耗和环保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我们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并采取相关措施,大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将大力发展无污染高技术的第三产业。 2.就业方面 劳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一国的国民收入中,很大一本分来自劳动力的贡献,因此,对劳动力必须加以充分利用。而劳动的实现就是就业。 只靠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是4%,由于产业的转型,许多产业都向高技术方面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急剧下降,由于现在许多企业都需要知识型人才,导致一大部分非知识型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在家滞留。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通货膨胀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宏观经济学分析报告题与简答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 一、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在我国,就业吸纳人员最多的就是服务业了,并且这几年来服务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在加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就业人员,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预计在2015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总体的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物价温和回升 从物价方面来看,我国的工业消费品的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从服务价格来看,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工资逐步上涨,使得一部分生活服务品的价格上涨。从食品价格来看,大部分的粮食都增产,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蔬菜、肉类的价格会微涨,这可能与劳动力工资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从资源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的资源性产品在不断地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出现高物价的局面,这与国家实行的节能减排,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纵观全国的房地产业,房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价实现了小幅度上涨。 三、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速 纵观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其发展的潜力还

2019年月度经营分析报告模板

月度经营分析报告模板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整理的月度分析报告,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月度运营分析报告(本文主要指内部管理报告)是对企业当月各项经营状况进行陈述、分析、挖掘深度情报的商务公文,是集团运营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大中型集团企业来讲,一份内涵丰富的运营分析报告,就是企业运营的方向盘和指南针。 写一份好的运营分析报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较高的针对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对此,运营分析的撰写要有较高的针对性。比如今年工作目标是经营质量为主,那么内容上就要多侧重基础管理的表述,明年是扩展为主,那么项目投资分析、市场动态分析就要占较高比例。否则,就会出现南辕北辙、出来不落好的结果。 月度运营分析报告一般是呈送集团董事会、执行总裁、运营总监、总经理等负责运营管理的高层领导来阅读的。这些领导一般具备较高的企业进销存理解分析能力、一定的财务数据阅读能力、较深的企业管理判断能力,这样,报告内容就不需啰嗦,言简意赅即可。 二、系统的框架结构 从文章的架构来讲,应该是:报告目录—管理驾驶舱部分—具体情况与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指明具体章节内容及所在页码。 管理驾驶舱的概念是起源于ERP,这里是指通过各类简洁明快的彩色图形、画面、表格等直观性的视觉感触,来反应公司的运营状况。试想,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负责人,每天面对的信息和数据成千上万,面对厚重的运营报告,肯定没有兴趣看到底,只能是快速抓取驾驶舱部分选择性阅读。 具体情况与分析,应根据企业的行业性质和工作重点来确定分析内容,如工业型企业,可以按照内部进销存流程,分为采购、仓储、生产、质量、安全环保、销售、回款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环节,每个又可以细化出3-5个关注点,如采购,可以分出比价采购的执行情况、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区域种类的分析、采购安全库存的掌握等,这样整个业务流程就会有20-30个关键指标去分析,整篇内容就趋于饱满。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是指对当月重点工作的完成进度分析,及出现问题的对策分析等内容。 三、确保分析的深度 没有深度的报告就是一摞废纸。 报告数据既要有最基本的罗列,还要根据各类企业自建的分析模型,看到深层次的东西,切实揭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20XX年,笔者在一家太阳能行业企业供职,从运营分析中发现,该企业作为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销售高峰并非原来料想的太阳光资源最充足的6-7月份,而是每年的4-5月份,分析结果让人惊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分析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分析 【摘要】2010年中国GDP预计可增长10.3%,复苏迹象明显.但在投资刺激和出口回归正常后,未来数年,我国经济可能难以继续保持之前两位数增长,预期增长9%左右.综合不同货币调整力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居民可分配收入变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依据预测和政策模拟的结果,本人对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适度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国民收入支出结构,抑制通胀。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结构调整抑制通胀 【问题】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防通胀、稳增长”已成各方共识,与之相对应,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或成明年政策基调。经济增长保八的目标很可能不变,但通胀目标率或将被务实地上调到4%。有专家以为,相比之下,经济增长的目标容易达到,但通胀率能否控制在4%以内,还有一些不确定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意味着政策面在保增长、防通胀和结构调整之间的配置权重需要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调整。 在2010年初,有专家指出,既有的经济数据已经确认国民经济活动快速回到正常水平,经济温度相对发达经济体明显扩大,并认为美联储在中期内加息的概率微小,建议国内政策不能坐等美国的调整,国内外不同的经济周期要求中国刺激性的政策应提前加快退出。 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房地产部门出现明显过热迹象,鉴于中美政策的脱钩明显滞后于经济基本面的脱钩,有专家认为,2010年的物价上涨将不会在年中出现市场所预期的放缓,政策退出临着赶不上通胀形势发展的风险。 2010年4月份,政策当局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中央财政刺激的力度也有所收紧,经济过热迹象几近消失,有专家从5月份开始判断经济进入微型滞涨格局,并强调经济增长的下滑只是边际意义上,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不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相比之下,物价上涨是更值得关注的经济风险。 在美联储退出第二轮数量宽松政策前后,有专家认为,中国政策面非但不应该跟进国外同行的放松政策,反而面临更加有力收紧的必要,并强调指出,过去经济周期显示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来自通胀加速,当前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还有较大的空间。 那么,2011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国内的政策会如何调整?潜在的政策风险点是什么?有专家在这里尝试给出个人的预判。 2011年,外部经济环境有望有所改善。中国经济在增长方面,增长率可能由2010年的10%左右下降到一位数,到9%左右。这仍是相当理想的水平。在人口结构、资源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的约束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有所下降,相应的目标增长率也应有所下调。中国的消费将迎来一个长时期的较快增长,投资增速会相应有所回落,而2011年的净出口增速预计也趋缓。总体来看,消费的增加不足以弥补投资和净出口的下降幅度,经济增速因此将有所下降,但在结构上,国民经济会更加平衡地增长。 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2011年的通胀率可能在今年基础上进一步走高。由于2010年物价前低后高,2011年上半年的CPI翘尾因素影响较大,加之物价上涨的惯性因素,2011年上半年物价上行的压力将比较大。有专家预计,2011年通胀的外部环境也会有所恶化。今年下半年,综合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已经超过危机前的高位,金价也创下历史新高,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继续实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增加。另外,美国的通胀率将会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抬升,预计通货紧缩的风险得以解除,实体经济也会更有起色,这也会增加国内的通胀压力。2011年的通胀率有可能在4-5%之间。在中国的通胀史中,这是一个温和的通胀期。 在政策面,当前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结构性调整的格局还将在2011年得以保持。已经物价在今年7月份后出现加速上涨后,近来政策面快速形成合力,出台了产业、货币金融、财政、行政等一揽子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由于物价上涨压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政策会继续执行,以保持对物价的高压态势。与此同时,房地产领域的严厉调控政策也将会在明年继续。近几十年来的危机史一再证明,资产价格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爆发的主要策源地。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

摘要: 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次萧条”到“复苏重现”的一年。在消 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稳定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2012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度也可能超预期。 2013年将延续 2012年第 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 GDP增速将达到 8.0%,比 2011 年回落 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 9时代,增速达到 9.3%,CPI出现反弹,达到 4.1%。 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

“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 关键词:新复苏、新结构、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推进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判断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达经济体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但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略好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经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普遍疲软,因此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低迷,但近几个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工业活动和贸易均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首先,英国投票退出欧盟的影响仍有待充分显现,预计未来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并对信心产生更大影响。其次,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尤其脆弱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压力加大。最后,新兴市场国家仍需实施大幅度的财政调整,尤其需要警惕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国内风险的加剧,尤其是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何时加息是全球货币政策趋向的重要参考。在今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会议决议以7:3票数通过,决定维持0.25%-0.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就未来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官员仍保留了2016年加息1次的余地,中长期利率预期也被下调。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2016三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略超市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幅略有回落,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经济增速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季度CPI温和上涨1.6%左右,PPI涨幅为负1%左右。 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减缓,总体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而去年同期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为1.6%。因此与去年相比,累计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显示平稳增长的特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看,8月份促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