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师作品分析SKY HOUSE

大师作品分析SKY HOUSE

大师作品分析SKY HOUSE
大师作品分析SKY HOUSE

大师作品分析

菊竹清训

——菊竹清训自宅(SKY HOUSE)

菊竹清训简介

菊竹清训1928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岛久留米市,是继丹下健三后的一代日本著名建筑师。1950年,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开始在建筑事务所工作

1953年,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1957年,开始建设第一个独立项目自宅SKY HOUSE。这座由4根柱子支撑的简易住宅,让菊竹清训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注目

菊竹清训还是新陈代谢主义小组的主要领军人物,对建筑理论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他设计的建筑活跃在过去50年的日本建筑界,运作范围从住宅到城市规划,商业和市政大厦及学校、博物馆、体育设施等。除此外,他的事务所也介入各种各样政府、非政府的项目和学术组织。

所获奖项

1.岛根县专区建筑奖(2000)

2.31th 大厦建设者社会奖(1990)

3.21th Mainichi 艺术奖(Mainichi 报纸1979)

4.UIA (联合国际des 建筑师) Auguste Perret 奖(1978)

5.建筑学奖(1970) 日本学院

6.AIA 和平的建筑学Citation (1964)

菊竹清训之后

菊竹清训最受重视的作品是“海上城市”的设计方案,以及出云大神社行政楼(1963),米子城的东光园旅馆(1964),都之夜城市中心(1960),及茅崎太平洋旅馆(1967)。

菊竹清训作为老一辈的日本建筑师,对日本建筑思想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他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也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输出基地,培育出了一大批日本现代著名建筑师。长谷川逸子、仙田满、富永让、大江匡、内藤广、伊东丰雄和内井昭藏,他们仍活跃在现今的日本建筑界,并很好的继承了新陈代谢的理论。

关于“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盛行于上世纪60、70年代。“新陈代谢”派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胸怀要建造一个“完

美而可调和世界”的理念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

战后60年代的日本,经济开始复苏,

钢铁、建筑、金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

向前推进。“新陈代谢主义”成为日本建筑

的自省运动,日本“新陈代谢派“建筑师

们试图以禅的观念克服人性和科技之间的

矛盾,使现代建筑在观念上仍可兼顾科技

与人性文明。

“新陈代谢派”建筑师强调事物的生

长、变化与衰亡,一切事物经由新旧的斗

争,最终必被新事物所取代,极力主张用

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

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

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是一个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

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明确各要素的

周期,在周期长的因素上,装置可动的、

周期短的因素。他们将生物学上的概念引

进为生物细胞代谢,空间依附着需求供给的母体,随着时间成长、繁衍、淘汰、以旧换新不断地持续循环再生。

1958年,菊竹清训完成了其自宅SKY HOUSE 的建筑,标志着“形成代谢”派最早的建筑实例的出现。

方案背景——关于日本传统住宅

日本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这样的弹丸之

国要容下1亿多人口,所以所有的空间都被等

比例缩放,无论是道路、城市规模还是住宅面

积都相对很“小”。但这“小”正是日本节约

型社会的最大特色。

日本的传统住宅多为独门独院的小房子。

所以哪怕是别墅,多数户型都在90平方米一

下,集合住宅三居室的套内面积也基本上在80

平方米左右。为节约土地,争取较高的容积率,

日本住宅的户型平面大多面宽较小,三居室为天空之宅整体结构图

8平方米作业,而进深则在11~13米之间。即便是建筑师的自宅,SKY HOUSE的面宽也只有10米。

日本的户型在功能分区上有三个特色。一是

厨房位于户型中部,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只是

因为日本人在饮食上少有油烟较重的操作,不必

对外开窗;二是卫生间的功能在日本被细分为洗

浴、洗面、如厕三个独立的空间,使得多人同时

使用卫生间成为可能;三是日本的住宅多采用框

架结构,室内较少承重墙,轻质的隔墙、推拉门

与壁柜等储藏空间结合设置,灵活且能充分利用

空间,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日本传统住宅整体结构

建筑概况

设计:菊竹清训

地址:东京都文京区

结构:钢筋混凝土造2层搂

宅地面积:247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98平方米

日本属于岛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71%。即使是大城市,地势也多有不平,山多地少,所以很多住宅都是依山而建。SKY HOUSE 便是建造在城市中心的山坡宅地上,这样的房子形成一种局面就是,住宅庭院的入口在山脚下,但是住宅的入口却在山腰处。

SKY HOUSE的主题是一座7.2米见方的居室,和一个四榀双曲扁壳构成的屋顶,它们被四片高墙支架在半空中,在居室周边没有回廊。

SKY HOUSE室内采用传统日本和式布局,是用柜橱类家具自由分割的一统空间,并充分预计到如何适应未来变化的问题。厨房、浴室和储藏室装配成可以自由移动的成套设备。设置在起居室的“柜台”具有随意选位的可能性。悬空的居室里下方是按庭院规划的,但也将将来可能悬挂儿童房的问题考虑了进去。

现代建筑表皮下的传统元素

菊竹清训在建造自己的住宅时,从传统形制的住宅出发。并且开始找寻日本传统的木造屋以及构造等元素,并企图用“可代替的元素”来建造这栋住宅。

日本住宅在设计上讲究“小、巧、精、适”的实用主义,同时处处体现出大和民族的家居文化特色。日本传统的“空气文化”、“季节文化”、“空间文化”和“收纳文化”等受到了建筑师的重视,并和谐地融会于SKY HOUSE的整体设计之中。

SKY HOUSE用混凝土作为骨架,四面强架起距离地面6米高的楼板,在视觉比例上与传统的木造屋有所区别。但是立面上的木格窗和室内空间的回廊都沿用了日本传统居室的元素,屋顶则运用混凝土表现斜屋顶样式。这些都看得出他运用新材料来展现并结合传统建筑的尝

试。

SKY HOUSE中的中国元素

SKY HOUSE的结构形式与中国西南部的干栏式民居的形制非常相似。

英国著名建造史学家帕瑞纽金斯说:“当我们研究日本建筑时,我们发现,正如许多建筑艺术史实中所述,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事实上,作为一种全新文化的注入,日本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经接受了典型的中国南方建筑形式,尽管它存在不少缺陷,但由于适合日本群岛的环境气候条件,仍然被沿用下来。

干栏式居民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俗称吊脚楼。这种居民就是被日本建筑广泛参考的住宅模式之一。它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包括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台湾等地区。这类民居规模不大,对环境适应性很强。对于平坎少,地形复杂的地区,犹能显露出其优越性。

干栏式居民下边架空的支柱层多围以简易的栅栏作为畜圈及杂用,竹席铺地,席地而坐,有宽大的前廊和露天的晒台。经过日本改良后的这类住宅,地板距离地面的高度变矮,一般比室外高600毫米左右,有时悬空也只有1000毫米。架空的底层不再用做其他,仅仅起到底部通风、保持室内地面干燥的作用。同时这个高度也是人坐在地板,脚自然下垂的最舒适高度。地板上铺设“榻榻米”,人们跪坐其上品茶、谈天说地。至此这类住宅成为了日本最广泛应用的传统风格的木式住宅。

建筑平面分析

日本一般独栋居住建筑,最常见结构是两层搂,每层50~60平方米,因为这样的平方米数冷气与暖气最容易达到每个角落,也是人在室内视线可及的最佳距离。SKY HOUSE的总建筑面积只有98平方米,这比中国现代许多集合住宅的面积还要小,但是经过建筑师的精心设计,将所有的住宅功能,甚至庭院等都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中。

SKY HOUSE有日本传统和式建筑的影子,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都很注意:室内并不是从自然中分割或制造出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一部分空间,也不是通过墙体把居住生活空间和外部环境加以界定,而是一种开放的、尽可能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尽管它具有遮风避雨,防寒避暑的功能。建筑师把适应性的家具、陈设都布置于室内的中央,并通过他们模糊的界定和分割空间,使自由空间的感觉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由于深深的屋檐与长长的回廊而使得屋内远离日光。但是室内很少才有人工照明,自然光由深深的屋檐下透过低矮的窗格,经地面的反射往往成为室内采光的惟一来源。和室室内人为的痕迹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与自然更贴近。地面的反射往往成为室内采光的惟一来源。

功能流线分析

日本人倡导“家窄心宽”的居住观,意思是虽然处在狭窄的空间里,但心中一样能够理解广阔无限的宇宙。所以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上,建筑师巧妙的模糊了室内外空间。

很多人认为SKY HOUSE就是一个悬浮在空中的住宅和一层地面只有楼梯,其实SKY HOUSE的私人空间都集中于一楼,围绕中间的日式庭院,让每个人都有良好的视野,并用传统建筑中的半户外露台来连接室内外。在地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服务空间,设计在楼梯下方的长条形空间内,从建筑的平面之上,这是住宅基地的高差造成的错觉。这个空间里包括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储酒室和私人空间。二楼的回廊包围了禅室与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提供不同的使用功能,可以是客房也可以是茶室。可以自由活动的装配式卫生间和厨房也被安排在这一层。

建筑结构分析

柯布西耶于1914年提出了“多米诺”体系。这是一个板柱体系,房内没有任何的梁和墙,只有柱子和大跨度的平楼板,形成一个内网相通,没有明确界限的空间,这显然是独立住宅在个性化需求面前的一种先锋姿态,因为没有墙,甚至连外墙都没有,因此可以布置在平面任一位置上。

SKY HOUSE发展了这种结构,将支撑整个房屋的竖向结构安排在了每片外墙的中间部位。通常的方柱或者圆柱被设计成了200毫米*2400毫米的支撑体,这样的支撑体应该是介于柱和剪力墙之间的一种更加先进的结构。支撑体的位置使得角窗的实现成为可能,应该没有太多住宅有SKY HOUSE这样宽阔的视野,视线范围达到360度。建筑室内没有一根立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式开敞空间。

住宅的围合部分采用了双层墙的设计,带有木隔板的透光墙、落地玻璃墙以及半透膜的木隔栏错落组合,使得建筑立面变化丰富,很好地区分了公共以及私密空间的关系。

建筑空间解析示意

三种不同的围合墙体,木格栅的透光墙、落地玻璃墙以及半透明呃木格栅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变化自由调度。比如外廊的卫生间可以用半透明的木格栅遮挡,而需要采光的地方则采用落地玻璃墙,三者之间或可以互相组合,形成室内可见室外而室外不可见室内的神奇效果。

建筑空间分析

新陈代谢建筑师认为:一个没有户型的住宅,就是最好的住宅。因为没有户型,没有具体限制,才可以随心所欲而百变,才可以使个性化的想象和各阶段的需求随意驰骋而自由自在。墙是空间呃平面表达形式,它规定着空间的性质。不同的墙面对空间有着不同的叙述,打破墙的限制,空间才能够随意组合、随意流动,真正能够赋予灵性。

SKY HOUSE室内没有任何承重结构,使空间获得了一种灵性和自由。这种灵性和自由的实

质就是模糊,就是空间的不确定性和多重适应性。这和框架结构的不同就是空间平坦,没有障碍。框架结构的空间虽然也没有承重墙。但它有梁有柱,拆掉墙后,压在顶上的梁使空间流动晦涩,成为障碍,而SKY HOUSE将所有的竖向承重都交给了室外的四片高墙,这才使室内空间变化了无痕迹,使房屋空间能够像剪辑电影一样,可以顺叙,也可以倒叙,可以意识流也可以魔幻现实主义,使空间在个性流动中充分自由舒展。

建筑的空间由两部分组成: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柯布西耶的“多米诺”结构是针对住宅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如何模糊的探索。菊竹清训的SKY HOUSE其实是第一次将模糊空间的触角从外部伸向了内部。

儿童房室内分析

建筑师预计到家庭结构的周期变化,比如孩子的空间是要随着成长而改变的,从新婚夫妇到有儿女,再到儿女长大离去,住宅的空间都应该是不同的,菊竹清训将孩子的房间设计成可以方便吊装和拆卸的箱体,并巧妙地把居住空间、活动空间和储物空间都容纳在这个箱体里。

遮挡与被遮挡

在遮挡与被遮挡这一空间关系上,建筑师也给业主以最大的自由。室内多用推拉门扇分割遮挡空间,可开可闭,内外通透,不占空间,构造简单,而且墙、门、窗、围护结构、采光、通风多种功能合为一体。此外三种不同的围合墙体:木格栅的透光墙、落地玻璃墙,以及半透明的木格栅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变化自由调度。比如外廊的卫生间可以用半透明的木格栅遮挡,而需要采光的地方则采用落地玻璃墙,三者之间或可以互相组合,形成室内可见室外而室外不见室内的神奇效果。

服务与被服务

SKY HOUSE明确的界定了建筑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所有的私密空间都安排在住宅中央,半室外的围廊中安插有楼梯间、可移动的卫生间以及厨房,其实并不能称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厨房,它只是厨房必需的设备,而操作设备的空间是和中间的被服务空间公用的。

SKY HOUSE的新陈代谢

整个建筑与生活机能的结合经过审慎思考,与外国建筑有显著差异。无论是采光、窗外的景观角度,甚至是厨房操作台的高度,都因应住屋者呃实际需求而设置,而不是勉强住屋者“削足适履”去迁就房屋的空间配置。建筑师对于这栋住宅的把握是从室内和业主需要考虑起,而不仅局限于外观。

菊竹清训提出建筑不能像生物一样可以新陈代谢,一幢建筑不能一成不变地只满足一个时期的一种功能,而是要能够像生物一样,不断吸收新事物,适应新情况,排出旧元素,生长、变化,能够满足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

由这点可看出代谢主义的基本原则,住宅中除了客厅、卧室是固定的之外,厨房与浴室装配成可以自由移动的设备。因为日本的厨房和卫生间并不要求必须对外开窗,这样这两个服务空间可以作为可移动的元素。一旦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就可以根据技术的发展,考虑换位和更换的可能性。

由主体结构构成的宽敞的屋内为用橱桂类家具自由分间的一屋式,并充分预计到如何适应未来变化的问题。设置在起居室的“柜台”具有随意选位的可能性。这样灵活的住宅设计,毫无疑问给当时的日本建筑带了了冲击。

建筑评价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赏析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景观大师作品赏析 摘要: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传统园林服务于上流社会贵族和富豪阶层,是社会地位、权势与经济实力的象征。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西方社会逐渐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园林的服务对象变为城市自身以及普通市民,因而出现了开放型园林——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它们的出现,拉开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序幕。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公园;国家公园;景观设计 奥姆斯特德的主要观点 ?主张充满“人性”的设计 ?用理论影响美国景观行业发展 ?用行动促进美国景观教育进步 奥姆斯特德部分简介: ?1822年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 ?1937年当奥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正常的学业 ?1852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作《一个美国农夫在英格兰的游历与评论 (Walks and Talks of all American Farmer in England)》。

?1857年秋获得了纽约市中央公园负责人的位置 ?1865年与沃克斯共同完成他们在中央公园的工 作,并设计了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 ?1895年他退休了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他是美国19世纪下半叶最著名的规划 师和景观设计师,设计覆盖面极广, 从公园、从城市规划、土地细分,到 公共广场、半公共建筑、私人产业等, 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不 可磨灭的影响。 年轻时的奥姆斯特德的不幸遭遇 ?在奥姆斯特德4岁的时候母亲去 世,从7岁开始他从住在一起 的外乡牧师那里接受学校教育。 他的父亲是-名成功的布料商,也 是风景的爱好者,奥姆斯特德的 假日大多花在与家人从新英格 兰北部到纽约州北部“寻找美 丽风景的旅行”中。1837年当奥 姆斯特德即将进入耶鲁大学学 习时,他受到严重的漆树中毒, 这使得他视力下降,被迫放弃了 正常的学业。 ——上图:纽约中央公园局部景观 不断努力的奥姆斯特德 ?在放弃学业后的20年里,他努力积累的经验和技能在后来景观设计职业 的创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在一家纽约布类商店工作,并因与中国的 贸易旅行了-年。在1848-1855年间,他学习了测量和工程学、化学、科学种田,并在斯塔滕岛上经营了一家农场。1850年,他和两个朋友用6个月的时间,在欧洲和不列颠诸岛上徒步旅游,从中不止领略到乡村景

柯布西耶作品赏析

勒.柯布西耶 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现代建筑运动的积极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同时,又把建筑看做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学。 [[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 * 底层架空:主要層離開地面。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 * 屋顶花园:將花園移往視野最廣、濕度最少的屋頂。 * 自由平面:各層牆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 * 横向的长窗:由立面來看各個樓層像是個別存在的樓層間不互相影響。 * 自由立面:大面開窗,可得到良好的視野。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

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朗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 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浮日山区的一个小山 顶上,1950年由勒.柯布西耶设计。它是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朗香教堂勒规模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教堂前有一可容万人的场地,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

柯布西耶作品欣赏马赛公寓大楼

柯布西耶作品欣赏马赛公寓大楼 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的马赛公寓,按当时的尺度标准是巨大的,165米长,56米高,24米宽,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大楼共有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在第7、8层布置了各式商店,如鱼店、奶店、水果店、蔬菜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 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户内生活像一次海上旅行”,这种思想贯穿于马赛公寓设计的始终。确实,生活与旅行有着一些共同点,都有开始与结束,它们没有拘泥在明确的事实和具象的事物上,而是叙述一首诗,讲述一个故事或一幕话剧,塑造和架构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延续。勒。柯布西耶采撷、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经验,加以重组、重新定义、改装,农庄里的水渠、小棚屋,甲板等都成为新的设计母体,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同时,马赛公寓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征”,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都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它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形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当时评论界的争论,一些瑞士、荷兰和瑞典的造访者甚至认为表面的痕迹是材料本身缺点和施工技术差所致,但这是柯布西耶刻意要产生的效果,他试图将这些“粗鲁的”、“自发的”、“看似随意的”的处理与室内精细的细部及现代建造技术并置起来,在美学上产生强烈对比的感受。事实上,这些被称为“皱折”、“胎记”的特定词汇,是一段历史阶段的沉积,是历史的痕迹,也是人类发展过程的缩影,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时光的短暂。

柯布西耶的思想及作品

柯布西耶的思想及作品 摘要: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年),是对当代生活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20世纪文艺复兴式的巨人,是毕生充满活力,永无休止进行创造的设计大师、建筑大师和艺术大师,在现代建筑运动中,他最有效地充当了前后两大阶级的旗手:20年代的功能理性主义和后来更广泛的有机建筑阶段。论文主要从勒·柯布西耶的生平简介、建筑规划理论、杰出作品分析来对勒·柯布西耶的思想进行归纳,最后阐述了勒·柯布西耶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勒·柯布西耶机器现代建筑矛盾 引言: 不谈及勒·柯布西耶,就无法理解20世纪的建筑。他不仅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个人建筑作品,而且赋予我们许多形、思想、城市发展的构想和对历史的思考。没有其他的建筑师能在那个时代掌握如此多层面的问题。勒·柯布西耶是建筑师、画家、雕刻家、城市主义者和作家,甚至是一位反思人类现代生存状况的哲学家。他给形于思想并反映时代精神,用一种普遍性的论调来阐述他的发现和智慧。不管我们喜欢与否,这些伟大的发现已经成为我们传统的一部分。二十世纪的建筑师很少有人不参考他的例子,而且有许多人只是简单地模仿他的一些发现便获得荣誉。沃特·格罗皮斯说的也许是正确的:“勒·柯布西耶创造了新的价值尺度,这足够丰富后代的建筑师了。” 勒·柯布西耶反对表面的复兴和物质性的功能主义,他以崇高的精神对待建筑。他抓住了古老人类关于艺术的本质,唤起了莱特所宣称的:“所有伟大建筑所具有的内在法则和规律。”勒·柯布西耶认为新事物最好同时应与历史相联系。他既是一个传统主义者,又是一个现代主义者,他感到在他的时代,建筑的纯化必须源于它的根源。在勒·柯布西耶的整个建筑生涯里,坚持不懈地把象征赋予他的时代和技术,在“基本”的秩序中感受自然和传统。勒·柯布西耶认为:历史是他“仅有的真正的大师”。他在历史上不同风格的建筑中寻求共同的主题,把它们综合在一起,通过变形以适合自己的需求。他不断地对宏伟的和谦逊的建筑勾勒草图,目的是从中得出一些本质的、显著的特征,然后使这些印象浸入他

柯布西耶生平及作品

勒﹒柯布西耶 一、个人信息: Le Corbusier,1887~1966,瑞士 原名夏尔· 爱德华·让纳雷 1887 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父母从事钟表制造,少年时曾在故乡的钟表技术学校学习,对美术感兴趣 1905~1908 在家乡的一所艺术学校学习,游历欧洲 1908~1909,到巴黎在著名建筑师佩雷处工作(佩雷因较早运用钢筋混凝土而著名) 到柏林德国著名建筑师贝雷斯处工作(贝伦斯以设计新颖的工业建筑而著名),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他曾在地中海一带周游参观古代建筑遗迹和地方民间建筑。 1917,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 布西耶 1920,与新派立体主义画家和诗人合编名为《新建筑》的综合性杂志1923,将文章汇集出版《走向新建筑》宣扬现代主义是一种几何精神, 一种构筑精神与综合精神,提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1927年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1928年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 1930-1932年巴黎瑞士学生宿舍(Pavillion Suisse A La Cite Universitaire AParis) 193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卫生部大楼 1946-1957年马赛公寓大楼(L’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

1950-1953年郎香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 1950~1955 朗香圣母教堂 1951~1965 印度昌迪加尔行政区规划设计 1952~1960 法国里昂拉土雷特修道院 1953~1954 哈佛大学卡本特视觉艺术中心 1965 卒于法国 著作:《走向新建筑》 中心思想: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 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现代生活要求并等待着房屋和城市有一种新的平面”,而“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 在建筑形式方面,他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他说“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辨识”。 他同时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强调一个建筑师不是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位艺术家。他在书中写到:“建筑艺术超出实用的需要,建筑艺术是造型的东西”。他并且说建筑的“轮廓不受任何约束”,“轮廓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它需要有造型的艺术家”;并说,“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了一个纯粹是他精神创造的程式。”这些是他在书中表述

景观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景观设计作业——大师作品分析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的简介 Georg Hargeaves,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哈格里夫斯有着近程式的自然观。通过对史密森作品的学习而开创了一种开放式景观设计新语言,在这种语言中“各种元素诸如水,风和重力都可以进入并且中影响到景观,”展现出他对自然因素独到的感受。烛台角文化公园“风之门”,麦斯比公园“大地之门”。 作品充满诗意。哈格里夫斯的作品被誉为“诗意的景观”,他的作品总给人意象不到的感受,这与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分不开的。 作品分析 简介 广场公园(Plaza Park)位于圣·何塞市市中心,占地3.5英亩(约1.4hm2)。建于1986-1989年。投资额190万美元。这里既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所,也是节日举行庆祝集会和演出活动的舞台,公园的周边为艺术博物馆、旅馆、会议中心和商务办公楼。设计通过叠加的手法,将一个新公园覆盖在原来的老公园上。设计保留了场地上所有成熟的树木,运用各种隐喻的手法,使用地域性的,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语言,使这个公园以一种地域性的风格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圣·何塞市拥有3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久远。最早是由印第安人在此挖出了自流井,从而发展农业,最终形成了城市。

道路分析 场地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不仅是一个大的交通岛,而且是周围艺术博物馆会议中心旅馆等一些重要建筑的环绕中心。道路的布置看似随意,以斜交的直线道路系统为框架,实际上是周围主要建筑物的人流线路。道路是沿着人们在公园两侧的公共建筑间穿越的路线来设置一条宽阔的园路构成公园东西方向的长轴,沿路边设置了许多维多利亚风格的灯柱和木质座椅,这些旧式的灯具和座椅隐喻着城市300年的历史。 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条从端点开始就斜交的直线道路,从公园的一端延伸到公园的另一端,为了避免直线单调,在道路中部使用道路高差和铺装加以变化。

柯布西耶作品欣赏-马赛公寓大楼解读

柯布西耶作品欣赏-马赛公寓大楼 被设计者称之为“居住单元盒子”的马赛公寓,按当时的尺度标准是巨大的,165米长,56米高,24米宽,通过支柱层支撑在3.5×2.47英亩面积的花园,这种做法是受一种古代瑞士住宅—小棚屋通过支柱落在水上的启发,主要立面朝东和西向,架空层用来停车和通风, 还设有入口、电梯厅和管理员房间。大楼共有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户到8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体,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米高,3.66×4.80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在第7、8层布置了各式商店,如鱼店、奶店、水果店、蔬菜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幼儿园和托儿所设在顶层,通过坡道可到达屋顶花园。 屋顶上设有小游泳池、儿童游戏场地、一个200米长的跑道,健身房、日光浴室,还有一些服务设施——被勒.柯布西耶称为“室外家具”,如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所有一切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他把屋顶花园想象成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的甲板,供游人欣赏天际线下美丽的景色,并从户外游戏和活动中获得乐趣。“户内生活像一次海上旅行”,这种思想贯穿于马赛公寓设计的始终。确实,生活与旅行有着一些共同点,都有开始与结束,它们没有拘泥在明确的事实和具象的事物上,而是叙述一首诗,讲述一个故事或一幕话剧,塑造和架构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和延续。勒。柯布西耶采撷、继承前人留下来的经验,加以重组、重新定义、改装,农庄里的水渠、小棚屋,甲板等都成为新的设计母体,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同时,马赛公寓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征”,建筑被巨大的支柱支撑着,看上去像大象的四条腿,它们都是未经加工的混凝土做的,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粗面混凝土,它是柯布西耶在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技术手段,立面材料形成的粗野外观与战后流行的全白色的外观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当时评论界的争论,一些瑞士、荷兰和瑞典的造访者甚至认为表面的痕迹是材料本身缺点和施工技术差所致,但这是柯布西耶刻意要产生的效果,他试图将这些“粗鲁的”、“自发的”、“看似随意的”的处理与室内精细的细部及现代建造技术并置起来,在美学上产生强烈对比的感受。事实上,这些被称为“皱折”、“胎记”的特定词汇,是一段历史阶段的沉积,是历史的痕迹,也是人类发展过程的缩影,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时光的短暂。 在设计马赛公寓的过程中,勒。柯布西耶运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演变出一套“模数”系列,这套“模数”以男子身体的各部分尺寸为基础形成一系列接近黄金分割的定比数列,他套用“模数”来确定建筑物的所有尺寸。

两位现代建筑大师作品比较分析

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勒·柯布西耶 摘要:赖特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柯布西耶侧重于象征和几何学手段;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两位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创作思想,望可以小见大,体会大师的独运匠心。 关键词:创作思想;流水别墅;空间构成;萨伏伊别墅;建筑美学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设计风格及理论: 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赖特的精神气质和建筑思想充满了古典气质,而且深受古典哲学和建筑传统的影响。如果和柯布希埃、密斯等现代注意建筑师相比较,他那有机的构图手法以及对充满人情味、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材料的使用、对机器美学的反感和抵制等待,又令其创作和标准的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悬空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山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的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个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弥漫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显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建,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ZHANGLEI 张磊 建筑师——————梁井宇 梁井宇,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曾工作于国营设计单位,及与人合作创办设计工作室。1996年到加拿大留学和工作,学习了电脑图形学与电脑动画,并对游戏设计产生兴趣,还曾经工作于游戏公司电子艺界,是一名电子游戏场景设计师。2003年回国,先到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首席设计师,2006年,与九源三星事务所场域建筑事务所,任主持设计师。梁井宇,是个追求原创性的建筑师,他既不重复自己的过去,也不重复别人,总想做新东西。创新性的事务所,始终是他的追求。 在加拿大时,梁井宇曾浸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虚拟世界中的完全自由化和无拘无束的想象,让当时的他找到了新的倚靠与追求。而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梁井宇体会到游戏空间的幻觉与美好,而游戏中对于空间无设限的形体扭曲与创造及无局限的变化法则。在现实中受局限的真实空间所无法表达的,这也勾起了他从虚拟到真实之间的转换与尝试。可是,梁井宇后来似乎也厌倦了这样的追求,因为毕竟在虚拟世界里很难像实际建筑一样,可以表达一种真实的力量。所以,之后他有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去追求真实的、可以实现的建筑。 真实到虚拟,是梁井宇从国内到国外的设计转换;而虚拟到现实,又是他从国外到国内设计转换,当梁井宇回到建筑领域后,他是从以后对软件虚拟与精神化的游戏场景操作,转向一个对硬件现实和物质化的建筑操作,所以,他对曲面形体的的兴趣,似乎想将虚拟世界中的3D曲面转化到现实世界中实现,这展现在中联环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办公空间中的一道曲面墙体设计中。他将一道墙面处理成柔性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运用在墙体上。因为在设计操作中,这是必须经过电脑运算而得出的曲面比例和组织构成,这样对空间的图像变大更加直观,也能探索新形态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另外,他也关注到材料的细部与构成,比如在办公空间中有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墙、局部氧化的钢材、线管的裸露、墙上细部收分处理等,从曲面形体与材料构成,到建筑中的小物件与小细部,这是他受到艺术家的启发,对真实世界、真实材料再现的一种渴望、一种补偿,他希望作品中能暴露材料的真实质感,合理运用及贴切表达材料的物理属性,对抗重力并反映材料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曲面的墙体,即可以观赏,又可以是功能性的考量。座椅,似乎也带有点表皮造型的设计倾向,它就是在既有墙体上生成的新形态,而这样的办公空间,有整体也有局部,除了室内设计以外,也偏向于家具设计与工业设计,横跨的方式似乎也暗示着梁井宇后期朝向多方面发展的设计趋势,尝试一种跨界的模式。 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项目中,梁井宇把虚拟世界中的曲面想象转化成更实际的建筑外墙,他用红砖来形

大师作品分析小结

大师作品分析小结 这次的大师作品分析作业,我们小组四人分析的是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萨伏依别墅。从查找资料到画草图到做模型绘制A1,整整五周中,我们对萨伏依别墅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了解到一个建筑的很多非表面性的东西,让我们感触颇深。 最初是查找资料并绘制草图的阶段,我们收集了有关萨伏依别墅的许多资料跟文献。在查找过程中,这样一段话让我很有感触:“那一天小雨,当我们推开院门穿过绿篱,亭亭玉立的白色小楼便静静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绕过架空的门廊,走进宜人的门厅,循坡道而上,在屋室中徘徊,空间在流动,视线在流动;别致的楼梯,多变的隔断,浴室的躺衣,厨房的壁柜,室外的条案,室内的家具,以及白色、黑色、蓝色、绿色,一切都是那么质朴、简单,一切又都是那么新颖别致,独具匠心,不要说70年前,就是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落伍和逊色,这才是大师!”一句话讲萨伏伊的特点尽显。 对萨伏伊别墅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开始找绘制草图所需要的想要的数据,想要找到准确的数据并非简单的事。我们分头查找,两个上图书馆找资料,我跟另一个同学则从身边已经买的书籍上和网上来找。最后,利用有用的数据,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因为萨伏依别墅有底层的独立支柱的特点,所以根据底层的柱网结构,绘制出了底层,再这样结合二层找到的资料绘制出二层,再是顶层。在绘制过程中,对萨伏伊别墅这个建筑的构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收集资料的过程培养了我们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理解建筑图纸的能力。 在绘制草图的同时,我们制作了一个草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才发现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曲面怎么做,萨伏伊别墅底层的弧形墙怎样才能与其他墙体连接牢固等。我们边想边做,初步完成之后,心里也就有了底,接下来就是制作正式模型了。 在做之前,因为时间不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尽量做的最好。我们小组一起讨论了各自的时间表,因为课时有些不同,所以时间未必能凑到一起,讨论下来,只要同时有两个人有空变来做。 制作的模型该如何拆解才能使拆解方式与状态更准确。在我们的讨论之下,别墅车库的设计吸引了我们的眼球,特殊的组织交通流线的方法,使得车库和建筑完美的结合,使汽车易于停放而又不会使车流和人流交叉,所以我们选择的剖切位置主要是把别墅中间的坡道展示出来,来展示萨伏伊特殊的交通流线。在决定完如何剖切之后我们便开始模型的制作了。 在开始时我们碰到的问题,就是老是忘记做门,草模没有做门所以当时并没有发现。于是我们马上查找萨伏伊的实景照跟其他一些能够现实别墅内部交通流线的图,这才解决了问题。一路紧赶慢赶,光做底层就花费了我们很久的时间,想要把模型做的细致,就必须要把每块割下的模型板进行打磨,以致使板跟板之间能够很好的贴合。在做弧形墙体的时候,我们把厚四毫米的纸板划穿一半,然后就形成了可以折成弧形的纸板了,然而弧形有一定的韧性,很难将其与其他墙体连接紧密。我们一起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以两层卡纸的外墙一层和一层互相交错黏贴的方式将其固定,实施后发现很成功。 在不断有新问题出现的过程中,我们终于一起将正式模型做完,每个人都尽着自己的最大的力,看着从自己手里再现的萨伏伊别墅,别提有多激动了。 最后是绘制图纸,绘制过程要注意的是图纸的排版,整个版面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自己在不同排版中比较,来获得不同的感受,再去选择最后出来的效果。图纸中包含

分析勒柯布西埃的设计思想与设计作品

分析勒柯布西埃的设计思想与设计作品,重点谈谈影响柯布西埃设计思想的主要因素 人们说:“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话,就很难理解现代建筑”,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位建筑大师似乎并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道出了建筑要满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筑、住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他又说:建筑往往被“贬低到仅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这仅仅是构筑物,不是建筑。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是一种造型的东西。”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一书发出了民主乃至于民粹的精神号召,被称为“建筑中民主和科学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导把他的“新建筑五原则” 尽量适用于任何建筑地段条件,使其成为通用的建筑模式。迄今为止对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诠释和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 柯布西埃:城市设计理论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对建筑、艺术、城市规划与设计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1922年撰写的《明日的城市》一书中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观点。面对大城市高度发展的现实,他主张依靠现代技术力量,从规划着眼,技术着手,来充分利用和改善城市有限空间。他建议减少市中心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增加人口密

度,其具体办法是高层化。1925年他提出了改建巴黎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以摩天大楼、快速道路、立体交叉和大片绿地来彻底改造旧的巴黎市区。他的建筑艺术观,也是一反中世纪古典艺术传统,以几何形体作为形式美的标准,将它作为新时代建筑的音符。他的这套理论,对巴黎这座历史名城来讲,当然是不可能被接受,也无法实现的,但对西方大城市战后的复兴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它适应了特大城市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他的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太忽视现实,忽视传统,因此70年代以后,他的这套主张受到抵制。 柯布西埃对城市规划和建筑界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倡导成立国际 现代建筑协会。这个协会成立于1928年,1956年解散。在这个组织活动的28年中共召开了10次年会,这些会议对国际城市规划与设计、对现代建筑均起了很大作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33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第四次年会。在这次会议以后发表的“城市计划大纲”(又称“雅典宪章”)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雅典宪章强调城市功能分区,强调自然环境(阳光、空气、绿化)对人的重要性。它对以后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分区管理(Zonning)、绿环(Green belt)、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人车分离、建筑高层化、房屋间距等概念的形成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新城设计,有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Brasilia)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Changdigh)。这两座新城在城市设计上都力图表现出新的主题思想,即功能和艺术上都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在这方面这两

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及作品分析

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及作品分析 摘要:勒·柯布西耶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其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本文通过柯布西耶著名作品的赏析来简要阐释他的建筑思想。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关键词:柯布西耶,马赛公寓,朗香教堂 1.朗香教堂 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坐落在法国东部上索恩地区距瑞士边界几英里的一座小山上,其白色幻想盘旋在欧圣母院朗香村之上。勒·柯布西耶将朗香教堂构思为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的三维雕塑作品,并打算让参观者沿他所描述的“建筑散步道”行进,以使人们在靠近建筑和进入其空间时可以获得一系列的“造型体验”。在了解他的的生平和经历之后你会发现,柯布西耶关于沿建筑行进的概念明显受到古希腊建筑的影响,特别是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的驿车旅行的影响。我想的确,这贯穿于他的建筑宣言《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将帕特农神庙是为建筑的典范。除了行进概念之外,勒·柯布西耶还从希腊建筑中吸收了以黄金分割为基础的古典比例系统。,他经常用其限定和平衡自己的设计。 ○朗香教堂这样奇异怪诞的浪漫主义形状

从一开始,柯布西耶的意图就是玄奥多于宗教,他希望创造一个诗意的,雕塑般的空间作为“一个强烈的集中精神和共冥想的容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筑由喷涂后用一层石膏刷白以形成粗糙表面的素混凝土墙面构成。教堂大面积的具有东方色彩的屋顶,是由一对互相平行的6cm厚的混凝土壳体组成。在色彩肌理上与粗糙的亮白色的墙体形成对比。屋顶的形状将比作从修女的帽子到舰船的船头等各种东西,它是依照柯布脑海中的蟹壳有意设计出来的。就像柯布西耶其他作品中的围护结构一样,荷载不是由墙体自己承载,而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是由16根陷入在北侧和南侧墙体中的柱子来承载的。

丹克雷大师作品分析

大师作品分析——米勒花园 班级:景观学11-1班 学号:20114175 姓名:聂敏江 指导老师:严敏 摘要:通过对丹·凯利的作品---米勒花园的分析,从作品概况,场地状况,案例分析,案 例启示四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丹·凯利大师介绍 丹·凯利是美国现代结构主义景观设计大师,1912 年出生于马塞诸塞州波士顿的一个普通人家。他是“哈佛革命”发起者之一,也是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奠基人。 1912年9月,丹.凯利出生于波士顿。 1936年进入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学习园林设计。 1997年获得了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勋章,是美国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园林设计师。 最经典作品—米勒花园。 2004年2月21日,丹.凯利因病去世,终年91岁。 丹·凯利大师生平 1931---进入当时很有名的瓦伦.曼宁德设计事务所,接触到了欧洲的古典园林艺术。 1936---进入哈佛研究生院,大量汲取了东方与欧洲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 1945年二战结束后---凯利有机会周游西欧, 实地考察欧洲的古典园林。 50-60年代---一生最多产的时期,诸多作品逐渐吸引大众视线。完成米勒庄园的设计,这是其设计生涯中最大的一次突破。 60-80年代---在世界各地完成很多作品,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景观设大师的地位。 (二)米勒花园场地状况 米勒花园作品概况 谈到丹·凯利的作品,就不能不谈米勒庄园,1955 年在印第安那州哥伦布市的米勒花园, 是他第一个现代意义的作品, 是丹·凯利的第一个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也是现代景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米勒庄园中,凯利首次实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对话,他把在勒·诺特那里学到的古典主义元素———方格网、几何构图、比例关系等与现代主义的开放、无止境、动态、简洁等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米勒花园作品背景 建造背景米勒家族在二战后的哥伦布市对工业、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他们是现代社会少有的那种纯粹的艺术赞助人,在他们的资助下,哥伦布市邀请了一些当时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为城市设计了一系列公共建筑。因而当他们请沙里宁设计自己的住宅时,显然要将这座住宅作为整个城市现代建筑运动的一部分。 建造背景米勒住宅及花园位于哥伦布市华盛顿节和Flatrock河之间的一块地上(图1)。有沙里宁和洛奇设计的住宅位于有常春藤覆盖的方形基座上,住宅位于比Flatrock河冲击平原高约15英尺(约4.5米)的平坦方正的高地上。建筑周围是一块长方形的约10英亩的相对平坦的基地(图2)。刚从欧洲归来不久的凯利在米勒花园中试图用古典主义造园元素来表达空间感,希望这种园林能够满足美国家庭的日常生活需求。

建筑作品赏析

建筑作品赏析——劳埃德.赖特和他的流水别墅 摘要:劳埃德.赖特是我接触建筑学相关知识时认识的第一位建筑大师,初次见到赖特的作品便被其融于自然的设计手法所吸引。我们都知道,赖特的设计理论是有机建筑论,而能够充分表现赖特有机建筑理论的建筑,则非流水别墅莫属。本次论文我将从劳埃德.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论入手,列举其部分出色作品,并着重讨论和分析流水别墅相关设计细节,探求流水别墅成功的奥妙。 一、劳埃德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理论 劳埃德.赖特出生于1867年,父亲是一位音乐家,可能 父亲的身份,使得赖特的建筑充满了诗意感。早年的赖 特最开始接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两个学期之后,赖特 获得了一份教堂施工的工作。1887年,赖特离开威斯康 星州来到了芝加哥,在这里接触了他人生中重要的导师 ——路易斯.沙利文。沙利文在美国现代建筑革新中起过 重要作用,强调装饰对建筑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形式跟 随功能重要理论。 1893年,赖特设计了他人生中第一个作品即建在伊利 诺斯州福利斯河边的威斯顿私人住宅。赖特声称该住宅 是有机的建筑,并由此提出有机建筑理论。 有机建筑理论是赖特建筑的灵魂,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有机建筑是活的有生命的建筑 ②有机建筑是自然的建筑 ③有机建筑是由内到外的建筑,其准则是形式与功能的合一 ④有机建筑理论充分表现材料的内在性能和外部形态 ⑤有机建筑是整体的概念 ⑥有机建筑师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一条和第二条都是讲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与统一,建筑周围环境完美衔接,浑然一体,赖特说过:“有机建筑就像从地底长出来的一样。”。 第三条则说设计过程中要求功能和形式的协调,既不能功能引导形式,也不能形式引导功能。前者会导致建筑呆板不耐看且,后者则会导致建筑装饰过于繁琐和中看不中用。由内到外则是指先要进行平面构思和内部结构设计,然后再进行立面创意。第四条是说尽量暴露材料的原本颜色和质感,尽可能的展示材料的自然属性。第五条是说重视建筑各个部分的协调贯通,建筑与环境的统一。第六条是指建筑的低能耗,并要 求我们使用亲近自然的材 料。 二、流水别墅基本概况 (一)建造时间和地理位 置。1934年,德裔富商考 夫曼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 堡市东南郊的熊跑溪买下 一片地产。流水别墅所在的 基地远离公路,高崖林立, 草木繁盛,溪流潺潺,自然

现代主义之一赖特、柯布西耶作品赏析

现代主义之一赖特、柯布西耶作品赏析现代主义: 特征: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受到艺术上的立体主义影响。六面建筑,以此发展起来的以柱支撑整个建筑的结构特征。标准化原则,反装饰主义立场和中性色彩计划。 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特别强调整体设计考虑,基本反对在图版上、在预想图上设计,而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4.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把经济问题放到设计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 赖特:流水别墅 弗兰克.赖特,美国现代主义先驱,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被誉为美国本土建筑的开创者,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设计理念: 赖特的设计风格从自然主义、有机主义、中西部草原风格、现代主义,到完全追求自己热爱的美国典范,每一个时期都对世界建筑界造成新的影响和冲击。他的

设计具有非常大的个人表现成分,与当时领导世界设计主流的现代主义、新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大相径庭。赖特的设计采用大量的基本几何图形,比如方形、圆形、三角等等,在总体上采用网格的方阵方式,加上各种抽象的细部处理,总是具有特殊的装饰效果。他设计上的一个很强烈的特点是努力在自己的设计和周围的环境中找寻一种和谐的因素,设法使设计达到与自然的融合关系,达到融合关系。 赖特在著作中提出有机建筑六原则,即: 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环境色彩因素。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他的有机建筑观点并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方法,赖特信仰真、纯、诚、朴的设计艺术理念,人为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必要的领域。 赖特设计中的草原式风格原则: 注意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注意室内空间的舒展、自由,被分割的小空间互相流动,相互开合适当保留自然材料,以取得与室内外环境的协调。 室内陈设偏于底层布局。天花板较低并且略有倾斜,室内有亲和感和安全感。 赖特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赖特的观念和方法影响了他的建筑。

大师作品对比分析阿尔瓦和柯布西耶作品比较

摘要:阿尔托用加法创造空间,把重点放在从内部建立次序、离心式修建建筑上,十分人性化,充满关怀;而柯布西耶则用减法创造空间,让内部功能去被动的适应外部的形式。阿尔托从使用自然的材料,消除居住环境和室外环境的界限建筑表现,;柯布西耶侧重于象征和几何学手段;阿尔托重视精巧的细部,侧重微观。选择的这两个大师作品布局均为结合地形的L型住宅,在规模、功能、结构等诸多方面具有可比性,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两位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创作思想,望可以小见大,体会大师的独运匠心。 关键词:创作思想;L型住宅;空间构成;功能交通;材质细部; 在早期(1923-1944)阿尔托受到当时现代主义思潮及柯布西耶影响较大,风格相似。因为对自然的厚爱与相似的建筑思想,勒·柯布西耶与阿尔瓦·阿尔托拥有真挚的友情,相互探讨学习。 玛丽亚别墅是阿尔托古典现代主义的巅峰之作,被称为“把20世纪理性构成主义与民族浪漫运动传统联系起来的构思纽带”。它可与赖特的流水别墅、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相媲美。 拉罗歇-让纳雷别墅开创了“白色时代”的先河。目前是巴黎柯布西耶基金会的总部,是一座体现机械文明新生活的印象主体的建筑,堪称初期作品的精华。是柯布西耶早期承前启后的作品,是理解其作品的钥匙。 阿尔瓦·阿尔托1898~1976,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四位大师一样高,而他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关系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其他人所没有的突破。 勒·柯布西耶(1887-1965),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1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它们是: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横向的长窗: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自由立面: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互相影响。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玛丽亚别墅-阿尔瓦·阿尔托 建筑概况 玛丽亚别墅是古里申夫妇于1936年委托阿尔托设计的私人别墅,它位于努玛库一个长满松树的小山顶上。阿尔托采用了经典的L型平面塑造出一个长方形的庭院,既利于北欧房子的保暖,又增加了房子的安全感。形成室外半围合空间使自然和住宅相结合。 别墅共两层,底层包括一个矩形服务区域和一个正方形的大空间,用作待客和活动。公共空间和私人起居空间由中间的餐厅和降低的入口门厅分隔开来。除了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