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总结

一、选择题(10×1')

1.教育传播媒体教育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的要素:(1)教育者;(2)教育信息;(3)受教育者;(4)媒体和通道: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在教育传播通道中,教育传播媒体是必不可少的要素。(5)传播环境:教育传播环境是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较大较直接的有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风、班风、电、光、声、色、空气、温度等。

2.学习者特征

学习者特征:学习者一般特征是指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心智和社会特点。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四个阶段。

3.经验之塔

“经验之塔”:属于视听教育理论,其中比较系统和成熟的就是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戴尔于1946年在其所著的《视听教学法》一书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戴尔把“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概括为以下五点:1.塔的经验分布: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2.学习方法: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3.教育升华: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4.替代经验: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是替代的经验,它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5.形成科学的抽象: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使教学更为具体、直观,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4.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选择(p4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p36):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

5.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6.声音处理软件

音频编辑任务:录制声音、音频格式转换、音频截取/拼合、多音轨混音/声音特效

可选择软件:Windows录音机/录音能手/Cool Edit等、千千静听/SoftE音频转换器/全能音频转换通等、Cool Edit /GoldWave等、Cool Edit/Audition等

7.视频处理软件

视频处理任务:录制屏幕操作步骤、视频截取、视频格式转换、视频拼合/特效

可选择软件:屏幕录像专家/QQ视频录像机/ViewletCam等、QQ影音/超级解霸/视频截取专家等、超级解霸/视频转换大师/格式工厂等、Movie Maker/绘声绘影/Premiere Pro等

8.演示型课件

演示型课件是多媒体课件类型之一(按教学呈现方式),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软件,主要目的是解决某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此类课件主要适用于知识难度小、表象陈述多、规律含量不高、学生活动相对较少的教学内容。

9.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综合教室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和其它现代教学媒体结合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教学系统。它使教师能方便、灵活地应用多种媒体实施多媒体组合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记忆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多媒体综合教室是在普通教室(包含传统的多种媒体,如黑板、书本、挂图、模型、标本

等)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多媒体系统而形成的,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摄像头、录像机、DVD、投影屏幕、话筒、扩音机和多媒体集成控制器等设备组成。

10.程序教学系统(见简答题答案,p88)

1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支持网络课程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教学软件工具,是一个课进行统一的教学、学习、内容整合、网上辅导及讨论、自我测验的系统平台。常见的教学平台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独立网站的教学平台,教师根据课程要求的设计和规划,建设相应网站,在网站上进行教学活动;一种是基于已有的教学平台,这种平台往往已经开发完成,只需按照原有平台的要求,像搭积木一样进行建构,方便简单,但同时也受到平台自身的限制。

二、填空题(18×1')

1.AECT1994 教育技术定义and AECT2005 教育技术定义

AECT1994 教育技术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该定义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研究范畴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3)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领域是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4)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AECT2005 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补)AECT1994定义与AECT2005定义比较:

1.领域名称:1994定义使用教学技术;2005定义使用教育技术

2.研究范畴:新定义使用“创建、使用和管理”来代替原定义中“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3.研究对象:新定义使用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避免了原定义中对研究对象“过程和资源”的泛化。

4.研究目标:新定义使用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双重表述。

5.研究领域:新定义使用了“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的说法。

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

3. 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情感学习目标分类等三大领域。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ABCD)

对象的表达、行为的表述、条件和标准的表述

5.儿童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6.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的分类:1,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基准评价来分)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评价功能来分)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按评价分析方法来分)

7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训练和实践法4,合作学习法5,演示法6,

示范模仿法

8.教学组织形式

9.学习者认知风格

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10.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阶段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片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到1993年前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网络教育的开端。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11.图形动画

GIF动画是一种位图图形文件格式,可分为静态GIF和动画GIF两种,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网络传输的图像格式之一。常用作网页中的动态图片、表情图标等,具有可设置透明背景、可插入多帧画面实现动画效果的优点,但由于采用8位缩压,最多只能处理256种颜色,故不宜应用于24位真色彩图像。制作GIF动画的软件很多,其中著名的有ImageReady、GIF Animation.

Flash 动画是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网页的矢量动画设计。SWF格式是Flash软件的专用格式,是一种支持矢量和点阵图形的动画文件格式,采用了流媒体技术,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具有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等特点,fla是Flash的源文件格式,可以在Flash的制作软件中打开、编辑和保存

三、名词解释(5×4')

1.媒体and 教学

媒体,音译为媒介,意思为两者之间。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它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报刊、挂图、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等。

当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和存储教学信息时,媒体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教学媒体的基本特性:1.表现力:教学媒体表现客观事物的时间、空间、运动特性,以及表征声音、颜色特性的能力。2.重现力: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存储的信息随时重现的能力。有即时重现和事后重现之分。3.传播力: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有无限接触和有限接触之分。4.参与性:应用教学媒体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有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之分。5.可控性:教学媒体使用的难易程度。分为易控和难控。

2.教学策略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

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它不是具体方法的规定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环境合理和优化地处理教学个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

3.信息论

信息论:是系统方法的基本理论之一,信息论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系统信息的一门科学。信息论有狭义信息论和广义

信息论。信息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理论称为教育信息论,教育信息论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如何传递、变换和反馈的理论。

4.系统论

系统论:是系统方法的基本理论之一,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系统,教育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

5.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对学习成绩的评定通常是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以个人成绩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叫做常模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范围广泛命题方式直接明确,测验成绩记录表明学生学业的相对等级。由于所谓的常模实际上就是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自然形成了正态分布。相对评价的优点是适用面广,甄别性强,就是说,无论学生群体的整体水平如何,都可以比较出优劣。它的缺点是,基准会随着群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

6.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称为标准参照测验。它的试题取样就是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测验成绩记录表明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分布通常是偏态的。绝对评价的优点是评价标准比较客观,如果使用得当,可使每个被评价者都能看到自己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以便不断向标准靠拢。另外,教学管理部门通过这种评价,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明确以后的工作重点。它的缺点是,在制定和掌握评价标准时,容易受评价者的原有经验和主观意愿影响。

7.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将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的实践过程记录下来,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观看并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等

8.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核心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需要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判断教学系统设计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9.HTML

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是www的描述语言,是一个用来制作超文本档的简约标记语言,一个HTML文件不仅包含文本内容,还包含一些Tag,中文称“标记”,任何文字标记器都可以编写HTML文件。

四、简答题(5×8')

1.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教育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教学设计的模式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教学设计的模式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以教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

其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分为: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ID1)和第二代教学设计模式(ID2)。ID1主要以行为主义的连接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其理论基础,代表模式为“肯普模式”;ID2则以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作为其理论基础,代表模式为“史密斯—雷根模式”

2.九段式教学法

3.教学传播原理

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是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的教育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

1,共同经验原理。即教师与学生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2,抽象层次原理。即传播内容必须在学生能明白的抽象范围上进行,并且要在这个范围内的个抽象层次上下移动。3,重复作用原理。即将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呈现,能取得较好的传播。4信息来源原理。即有信誉可靠的传播来源对人们有较好的传播效果,当传者是受着乐于接受的对象时,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4.教学设计基本前提

它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运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需要注意一下的原则:

1,必须以学生为导问。2,必须运用系统方法。3,必须以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4,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5.教学媒体的特征

1,重现力。指媒体不收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重现力是不同的。2,表现力。指各类媒体表现事物的时间、空间和运转特征的能力。由于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表征,而不同媒体用不同的符号去表征或描述事物,因而对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具有不同的表现力。3,传播力。指媒体把信息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的大小。4,参与性。指在应用媒体教学时,学习者参与活动的机会。它可分为行为参与和感情参与。5,可控性。指使用者对媒体操纵控制的难易程度。

6.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

1)以学习者为中心。

2)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3)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4)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

5)强调学习的情景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清静的创设。

6)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

2.建构主义教学的实现途径

建构学习理论中学习者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建构知识意义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支架式建构:支架式建构即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有同性质的材料B的知识,将有助于A的学习。

(2)抛锚式建构:抛锚式建构即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呈现一组概念,从而有助于A的学习。

(3)导引式建构:导引式建构即指为了建构新材料A,可以选用一种材料B的学习来引入A

的学习,使A的意义在材料B的基础上更易理解。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的解释,有助于中小学学科教育尤其是理科学科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情境性教学,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对改变教学脱离实际,对深化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7.拉斯威尔(五w)

拉斯威尔传播模式(wwwww)

1948年,美国的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在一篇论文中提到了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式,该模式阐述了传播行为包括的五个要素: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就是著名的“五W模式”。

从拉斯威尔传播模式的五个传播要素,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那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威尔传播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媒体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1,它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模式,由于它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2,这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活动机的研究问题。

8.微格教学特点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将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的实践过程记录下来,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观看并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等,具有以下特点:

1. 理论联系实际: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用来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

2. 训练目标明确: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按不同的教学技能进行合理和科学的分类,结合学习者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

3. 训练内容单一:微格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始终在小的规模,小的范围内反复实践,直至达到满意的程度。每次课只训练一种技能或其中一种类型。

4. 训练时间短: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5. 参加人数少:在训练过程中,由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学习者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学生可以频繁地调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6. 反馈评价及时:微格教学能更直观地反映教学的效果,从而使教学行为更容易得到改进和提高。

9.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技术。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1,沉浸性。指参与者存在于虚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2,多感知性。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力觉、触觉、甚至嗅觉、味觉等感知。3,实时交互性。指参与者与虚拟环境中所遇到的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3,自主性。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物理定律

动作的程度。

10.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它的发展形成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

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教学机器。1930年,彼特逊设计了一种能自己记分、即时反馈的装置,后来称之为“化学板”。1954年,斯金纳(B.F.Skinner)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程序教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到了60年代后期,程序教学运动开始衰退。70年代后,随着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程序教学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成了实现程序教学思想的高级程序教学机器。

程序教学的原则和模式:程序教学的原则有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和修改错误原则等。程序教学的模式有斯金纳的经典直线式程序、克劳德的分支式程序和莫菲尔德分支式程序。

斯金纳型的程序教学机器主要由输入﹑输出﹑储存和控制四个部分组成。它可以储存与呈现教材,也可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

程序教学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因此它适用于学生的个人自学。实施程序教学,必须借助于程序式的教材,或者进行机器教学。实施程序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所编写的程序教材,要使学习者能积极地参与每一步程序。教师们常说的“步步清”、“降低坡度”、“及时反馈”等,都是程序教学思想的体现。

五、论述题(根据教学设计的模式,设计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要点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总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变化规律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是离散是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2、变化规律在时间或数值上是连续的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3、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4、反码、补码的运算。 5、8421码中每一位的权是固定不变的,它属于恒权代码。 6、格雷码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相邻两个代码之间只有一位发生变化。 第二章 1、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有与、或、非三种。 2、只有决定事物结果的全部条件同时具备时,结果才发生。这种因果关系称 为逻辑与,或称逻辑相乘。 3、在决定事物结果的诸条件中只要有任何一个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因 果关系称为逻辑或,也称逻辑相加。 4、只要条件具备了,结果便不会发生;而条件不具备时,结果一定发生。这 种因果关系称为逻辑非,也称逻辑求反。 5、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有重叠律、互补律、结合律、分配律、反演律、还原 律等。举例说明。 6、对偶表达式的书写。 7、逻辑该函数的表示方法有:真值表、逻辑函数式、逻辑图、波形图、卡诺 图、硬件描述语言等。 8、在n变量逻辑函数中,若m为包含n个因子的乘积项,而且这n个变量均 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在m中出现一次,则称m为该组变量的最小项。 9、n变量的最小项应有2n个。 10、最小项的重要性质有:①在输入变量的任何取值下必有一个最小项,而且 仅有一个最小项的值为1;②全体最小项之和为1;③任意两个最小项的乘积为0;④具有相邻性的两个最小项之和可以合并成一项并消去一对因子。 11、若两个最小项只有一个因子不同,则称这两个最小项具有相邻性。 12、逻辑函数形式之间的变换。(与或式—与非式—或非式--与或非式等) 13、化简逻辑函数常用的方法有:公式化简法、卡诺图化简法、Q-M法等。 14、公式化简法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并项法、吸收法、消项法、消因子法、配 项法等。 15、卡诺图化简法的步骤有:①将函数化为最小项之和的形式;②画出表示该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③找出可以合并的最小项;④选取化简后的乘积项。 16、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选取化简后的乘积项的选取原则是:①乘积项应包 含函数式中所有的最小项;②所用的乘积项数目最少;③每个乘积项包含的因子最少。 第三章 1、用以实现基本逻辑运算和复合逻辑运算的单元电路称为门电路。 2、CMOS电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输入电路要采用静电防护;②输 入电路要采取过流保护;③电路锁定效应的防护。 3、COMS电路的静电防护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采用金属屏蔽层包装;②无静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指导 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考核范围 1、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2、教育技术的定义 考核要求 知道:教育技术定义中的五个范畴,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经验之塔。 了解: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哪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追溯。 重点难点:教育技术定义中的五个范畴。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 考核范围 1、教学传播过程

2、系统论 3、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考核要求 知道: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系统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 了解: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八个阶段。 重点难点: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八个阶段。 第三章听觉教学媒体及应用 考核范围 1、人耳的听觉特性 2、常用的听觉媒体 3、语言实验室 4、听觉媒体的教育应用 考核要求 知道: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和用途; 3

传声器的用途和种类,传声器的性能指标;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使用要求;扩音器的3个组成部分;语言实验室的4种类型和各自的特点;CD激光唱机从光盘上读取信息的方法和主要的性能指标。 了解: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电容传声08的工作原理;纸盆扬声器、号筒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录音机的工作原理;听觉媒体的教学功能。 应用: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作程序,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的连接有几种形式,如何计算,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 重点难点: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扩音机与扬声68之间的连接有几种形式,如何计算;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作程序。 第四章视听觉教学媒体及应用 考核范围 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1.本征半导体 单质半导体材料是具有4价共价键晶体结构的硅Si和锗Ge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半导体内的最重要的物 理现象是本征激发(又称热激发),产生两种带电性质相反的载流子(空穴和自由电子对),温度越 高,本征激发越强。 空穴是半导体中的一种等效+q的载流子。空穴导电的本质是价电子依次填补本征晶体中空位,使局部显示+q 电荷的空位宏观定向运动。 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电子和空穴在热运动中相遇,使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消失的现象称为复合。当热激发和 复合相等时,称为载流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3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5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几乎与温度无关;少子浓度是温度的敏感函数。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在半导体中,存在因电场作用产生的载流子漂移电流(与金属导电一致),还才能在因载流子 浓度差而产生的扩散电流。 3.PN 结 在具有完整晶格的P型和N型半导体的物理界面附近,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PN结)。 PN结中存在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阻止结外两区的多子的扩散,有利于少子的漂移。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是构成半导体器件的核心元件。 正偏PN结(P+,N-):具有随电压指数增大的电流,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反偏PN结 (P-, N+):在击穿前,只有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Is。 4.半导体二极管 普通的二极管内芯片就是一个PN结,P区引出正电极,N区引出负电极。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四川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1

《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提要 1、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P1, P2 。其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有哪些P8-9 教育技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这里所说的“技术”既包括物化形态,又包括智能形态的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又包括传统的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20世纪90年代被大量使用的一个术语。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同一个概念。不过它更加强调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数字音像,卫星传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其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课堂教学领域,自主学习领域,远程教学领域,在职人员培训领域。 2、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 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主要的教学与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P9-11 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认知主义: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3、香农-韦弗传播模式理论要点。P11 将传播过程分为7个组成部分: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反馈,干扰。传播的古城就是传播者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编码”,即制成某种符号,通过空气,纸张,身体等传播媒体或手段传递i接受者、接受者收到信息后经过“译码”才能理解那些符号的信息内容。有效地传播还要求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经验范围”有相当的重叠部分,即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存储的经验有若干共同的地方。此传播模式把信息的传播看成是在一个有干扰的环境中运行的。 4、媒体教学理论:代表理论,代表人物;“经验之塔”基本内容,理论要点及启示。P12-13理论:戴尔认为,人们所学习的知识,一是有自己直接经验获得,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戴尔的“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依照他们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0层次,形成金字塔的结构,3大类由下往上一次是“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启示:“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教育不能满足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化发展,要形成概念;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教育媒体,可以使教学更为具体,直观,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效果;视听媒体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5、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应当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 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我国针对中小学教师制定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在哪年制定的,标准全称是什么P15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6、话筒的用途、性能指标及其含义。P18,19-20 话筒的用途:用于广播和扩音系统中。勇于课堂教学,舞台演员的演唱等。 性能指标及:灵敏度,输出阻抗,频率范围,方向性。 含义:又称“麦克风”,是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换能器件。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电子技术基础总结一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或不听课各行其事的现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遇到问题,就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组织召开专题会 为了确保课改取得实效,机电一体化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召开专题会,就如何开展好课改工作进行讨论,认真听取这门课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制定出课改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1、坚持课程与技能岗位相对接; 2、下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 3、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与技能目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分类归总,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涵盖电工基础、模电、数电三部分的八大块 内容共十三个学习情境。在确定的学习内容中较侧重电子部分,任务的层次也是由易到难,十三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 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学习中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给予较积极配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划的每周7课时安排在一天内进行,其中2节为理论课时,其余5节为任务实训课。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后改为4节理论,3节实训。相比于理论课,学生还是偏向于上实训课,更喜欢做训练动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 A“回收站”B“剪贴板” C“我的电脑”D“我的文档”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 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CPU运行速度 8. 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 A、一种炸弹 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 9. 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模拟信号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 音频信号编码 D. 视频信号编号 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 示,则表示录像机(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带坏 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 13. CAI的课件是属于( ) 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 课本 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A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 C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 A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 C年龄特征D信息加工分析 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 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 C 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 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18.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 B 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C 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 D 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 19.下述关于教学设计的提法中,错误的说法是()A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是关于人类学习心理的学习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建立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理论和人类传播活动的科学理论 B从性质来讲,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规划,研究,决策性质的操作过程 C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建构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优化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D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不用总结性评价. 20. 多媒体组合教学就是( ) A.在一堂课中使用了不止一种媒体 B.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构成优化的教学媒体群 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过程优化 C.多种媒体同时对同一情景展示的课堂教学 D.必须是视听结合才行 21. 对于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下述说法 正确的是( ) A.教学目标完全不同于教学目的,两者无相互关系 B.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是类似的 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 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5年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AECT ’1994定义的结构: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 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 30-50年代 (3)视听传播阶段 50-60年代 (4)教育技术阶段 70年代至今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2、1920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电影公司拍摄无声教育影片《女子体育》《盲童教育》 3、1922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技术专著《有声电影教育》(陈有松) 4、1936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刊物《现代教育技术》周刊在上海出版。 5、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1)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 (2)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 (3) 台湾淡江大学徐新逸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 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1) 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2) 注重整合的过程 (3) 注重综合学习(4) 注重体验学习 (5)提倡协作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概念。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锗材料约为~。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锗管~。 *死区电压------硅管,锗管。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陕西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 傅钢善(最完整版)期末复习重点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期末复习(按章节)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名词解释】 教育技术(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1999)。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 教育技术是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和过程。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教育技术发源于美国。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个部分。其内容均涉及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简答】 教育技术的内涵?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它们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不同观点之间的共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工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谈谈你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认识?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章教与学的理论 【名词解释】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重点

1、AECT1994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AECT2005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现代教育技术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过程和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4、电化教育 是我国特有的名词。 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5、信息化教育 是电化教育发展到新阶段时使用的名称。 是在现代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6、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 三者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 虽然名称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 即 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7、经验之塔理论 由美国教育学家戴尔提出 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 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如图1-3所示。

8、经验之塔特点 (1).塔的经验分布:塔的最底层的经验最直接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2).学习方法: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教育升华:教育、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替代经验: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视听媒体,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九、四大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 2、认知主义 3、建构主义 4、人本主义 1、行为主义 (1)主要内容: 将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新联结的过程(即S-R之间的联结)。 这种观点把, 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2)代表人物 (美)桑代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迷笼实验-试误说”) (美)华生(频因律、近因律;“小艾伯特实验”) (美)斯金纳(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2014现代教育技术总复习资料(精)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是 (B A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B . 1918— 1942 C . 二战时期 D . 1945---1955 2.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 (C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电化教育 D .虚拟技术 3.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是始于下列哪一项内容 (D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网络技术应用 C .程序教学法 D .视听运动 5.哪位学者最早提出使用教学机解决教学问题 (B A .戴尔 B .斯金纳 C .克劳德 D .加涅 6.程序教学法是强调以什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B A .教学资源 B .学习者 C .系统设计思想 D .教学实践 7.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C A .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 20世纪 50年代末 B . 20世纪 60年代早期 CAI 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 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 .当前, CAI 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 .早期的 CAI 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11.教育技术领域的最后定义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哪一年作出的 ( A A . 1972 B . 1973 C . 1977 D . 1994 12. 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 A A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的整合应用 B .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 C .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骤、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产生影响,必须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 D .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即进行有 效教学资源的开发 13.下列哪一内容不属于学习资源 ( C A . 信息和人员 B . 材料和设备 C . 设计和制作 D .技巧和环境 16.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B A .教学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同一概念 B . 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 C . 教学技术应用范围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 D .教育技术是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 1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 ( C A .媒体技术 B .资源开发技术 C .教育技术 D .教学方法与手段 18.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是(B A . 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 .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 . 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论 ▲.教育技术定义 答:()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技术有哪些研究领域? 答:设计领域、开发领域、利用领域、管理领域、评价领域 .信息化教育 1)教材多媒体化 2)资源全球化 3)教案个性化 4)学习自主化 5)任务合作化 6)环境虚拟化 7)管理自动化 .信息素养的概念 答:信息素养就是从各种资源中获取、评价、利用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由哪些容构成?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答:()构成从三个方面上理解: .从认识层面上理解: 、正确的理解、强烈的意识及较强的敏感度 、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工作 .从技术层面上理解: 、具备传统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 、具备多媒体处理能力,即能掌握现代教育软、硬件的使用 、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从应用层面上理解: 、能从不同角度读解信息和批判评价信息,并思考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形成新信息 、具有良好的课程整合能力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构建必要的信息环境和培训条件 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元认知水平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实现 大量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渗透教育教案领域(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全面的教育技术观将被接受 多种模式的教育教案应用(教育教案模式的变化、多种教案应用系统及教育模式的发展) 绩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教育技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这里所说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形态,又包括无形(智能形态)的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又包括传统的技术。 物化形态的技术:指凝固或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 智能形态的技术:指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措施、观念和方法。 2.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同一个概念。不过它更加强调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数字音像,卫星传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放、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特征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特征是定位于一门科学,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联系:教育技术,有时候也称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区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 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它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课堂教学领域(媒体技术手段和视听教学方法),自主学习领域,远程教学领域,在职人员培训领域。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刺激—反应系统”,学习的起因是被认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但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a.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b.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 c.强化石学习成功的关键。 该理论重视学习外部行为的研究,强调反馈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但它把人类学习过程简单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摒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内部条件的探讨,导致许多教育问题的出现。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 基本观点: ①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②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③学习的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应该强调的是内在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 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最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总结

第一章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一、半导体知识 1.本征半导体 ·单质半导体材料是具有4价共价键晶体结构的硅(Si)和锗(Ge)(图1-2)。前者是制造半导体IC的材料(三五价化合物砷化镓GaAs是微波毫米波半导体器件和IC 的重要材料)。 ·纯净(纯度>7N)且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本征半导体内的最重要的物理现象是本征激发(又称热激发或产生)(图1-3)。本征激发产生两种带电性质相反的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对。温度越高,本征激发越强。 +载流子。空穴导电的本质是价电子依次填补本征晶·空穴是半导体中的一种等效q +电荷的空位宏观定向运动(图1-4)。 格中的空位,使局部显示q ·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电子与空穴在热运动中相遇,使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消失的现象称为载流子复合。复合是产生的相反过程,当产生等于复合时,称载流子处于平衡状态。 2.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硅(或锗)中渗入微量5价(或3价)元素后形成N型(或P型)杂质半导体(N型:图1-5,P型:图1-6)。 ·在很低的温度下,N型(P型)半导体中的杂质会全部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杂质正离子对(空穴和杂质负离子对)。 ·由于杂质电离,使N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自由电子,少子是空穴,而P型半导体中的多子是空穴,少子是自由电子。 ·在常温下,多子>>少子(图1-7)。多子浓度几乎等于杂质浓度,与温度无关;两少子浓度是温度的敏感函数。 ·在相同掺杂和常温下,Si的少子浓度远小于Ge的少子浓度。 3.半导体中的两种电流 在半导体中存在因电场作用产生的载流子漂移电流(这与金属导电一致);还存在因载流子浓度差而产生的扩散电流。 4.PN结 ·在具有完整晶格的P型和N型材料的物理界面附近,会形成一个特殊的薄层——PN结(图1-8)。 ·PN结是非中性区(称空间电荷区),存在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和内建电压;PN结内载流子数远少于结外的中性区(称耗尽层);PN结内的电场是阻止结外两区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带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2016年12月20日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 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从教师、环境、 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 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素: (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 (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 (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路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 (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 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 刘雍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 学能力,有“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具体包括:①……⑥。(P11第5—9

行) (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P11,第13—14 行) (3)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 容知识”(TCK)形成,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则形成资源开发能力。……包括: ①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②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③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P11,倒6—3行) 4.根据我国教育部2014年5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P13 包括两方面的能力: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该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 求。(P13,倒5—3行)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方面, 主要关注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本征半导体:完全纯净、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晶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其特点: 在外部能量激励下产生本征激发,成对产生电子和空穴; 电子和空穴均为载流子,空穴是一种带正电的粒子; 温度越高,电子和空穴对的数目越多。 两种掺杂半导体: N型半导体:电子是多子,空穴是少子;还有不能自由移动的正离子。 P型半导体:空穴是多子,电子是少子;还有不能自由移动的负离子。 二极管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正反接法,特点)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画伏安特性曲线) 二极管主要参数 稳压管 三极管 类型:NPN型、PNP型;硅管、锗管。 三种工作状态:(特例NPN型) 放大状态: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U BE>0,U BC<0,) 饱和状态: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向偏置;(U BE>0,U BC>0,) 截止状态:发射和集电结均反向偏置;(U BE<0,U BC<0), 三个工作区: 放大区:晶体管于放大状态,i c= i b有放大作用; 饱和区:晶体管工作于饱和状态,i c主要受的影响u ce,无放大作用; 截止区:晶体管工作于截止状态,i c≈0,无放大作用。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直流偏置: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极反向偏置; 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源及负载接入放大电路时,就不影响晶体管原有的直流偏置,仍应保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要求隔“直”,又能使信号顺利通过。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有: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频带宽度fbw,全谐波失真度D及动态范围Uop-p等。 三种基本分析方法: 估算法:也称近似计算法,用于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分析过程为:画直流通路,由直流通路列出输入回路的直流负载方程,并设UBEQ值(硅管(NPN)为0.6V或0.7V,锗管(PNP)为0.2V,0.3V),代入方程,求出静态工作点。 图解法: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资料一、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教育技术是指:为了有效促进现实社会中人的发展而采用的各种不同形式实体技术、软件技术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二、“AECT94”的定义?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什么? 是指教师追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的全面发展。 四、一名优秀合格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态度) 五、现代教育技术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对教的变革作用主要体现在:1,促进教得方法改革;2,优化教的过程;3,提高教得效率;4,变革教得策略;5,变革教得模式。 对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1,促进学习方法的变革;2,提高学习的效率;3,改变学习环境;4,增加学习的途径;5,有效促进个性化学习。 六、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现? (1),为处于不同时空的教师提供交流机会; (2),为教师提供有效学习方式; (3)为教学研究提供手段和方法。 七、多媒体教室 概念:多媒体教室也称多媒体演示室,是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结合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教学系统。组成:中央控制系统、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仪 八、多媒体网络型教室的教学应用 1,多媒体课堂教学;2,电子备课;3,学生利用网络教室资源进行自学;4,网络练习和测试。 九、微格教学 含义:又称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特征: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学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3,信息反馈直观、形象、及时;4,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实施步骤: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示范观摩→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总结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有到了这个学期的期末,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对知识的大检查。 这学期总共学习了4章,分别是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 在第一章学习数字逻辑基础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数字电路、数制、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和对应关系表、码制(BCD码、格雷码、ASCII码)、逻辑问题的描述(这个是重点)、逻辑函数的五种描述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 在数制里学习四种进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是逢十进一,二进制是逢二进一,在八进制中只是二进制的一种简便表示方法而已,它的规律是逢八近一,而十六进制有09ABCDEF十六个数码这个要记住和一些算法。 比如十进制的534,八进制为1026,过程为: 534/8=66,余数为6; 66/8=8,余数为2; 8/8=1,余数为0; 1/8=0,余数为1;

仍然是从下往上看这些余数,顺序写出,答案为1026 所以在数制的之间转换有5种转换,10和2转换(除2取余数法,如上题一样),10和8转换对整数除8取余,对小数点乘8取整。10和16转换对整数除16取余,对小数点乘16取整,2和8转换对应关系3位二进制对应1位八进制可看对应关系图。2和16转换4位二进制对应1位十六进制数,可看对应关系图。 在码制的学习中学习了3种码BCD码、格雷码、ASCII码。 BCD码:用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1位十进制数中的0~9这10个数码,简称BCD码,还有几个常用的BCD码:8421(常用)、5421、2421、余3。 如8421码321的8421码就是(查表) 3 2 1 0011 0010 0001 原因:0011=8x0+4x0+1x2+1x1=3 、 0010=8x0+4x0+2x1+1x0=2、0001=8x0+4x0+2x0+1x1=1; 格雷码:有两个特点1相邻性2循环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