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

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个当中1、3、5、7、8、10、12 这7 个月是31天, 4、6、9、11这4 个月是30天。3.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平年与闰年大月、小月天数是相同的,只有二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

4.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6.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

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比如,午3日→3+12=15时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4、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5、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6、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整理(二套)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整理(二套) 目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整理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卷面分析二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整理一 一、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法则:以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加法: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减法: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作10,再减. (2).加法的验算:●交换两加数的位置,在算一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3)减法的验算:●差+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 二、四边形: 1.四边形: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1、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叫正方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周长=各条边之和)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叫长方形. 长方形周长=(长+宽)×2 三、有余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哪一位头上.每次除得的结果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个数字每个数字之间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有时针.分针.秒针.时针走一个数字是一小时,分针走一个数字是5分钟,秒针走一个数字是5秒. 1、时针走一个数字分针正好走一圈:1小时=60分.而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一圈;1分=60秒.这样算:1小时=3600秒. 2、一天是24 小时.从深夜0点到中午12点,按顺序读(1.2.3.......12点),中午1点就是13点(13.14.15.......24点) 五、多位数乘一位数: 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乘到被乘数的哪一位,积就要与被乘数的哪一位对齐.(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加在所进的位子上). 六、分数的认识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1、生活中的示意图(如:地图)一般是按:上 2、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4、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或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7、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8、典型例题 (1)我们学校的东面有(餐厅),南面有(厕所),西面有(大路),北面有(大门)。(2)今天刮西北风,红旗向(东南)方向飘。燕子到秋天都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3)在商场东面60米的地方有一个游乐场,请你用标出游乐场的位置。 北 10米商场

(4)看图完成: 1)、从小明家出发,向(北)走100米,再向(东)走50米到超市。超市在小明家的(东北)方向;小明家在超市的(西南)方向。 2)、从小明家出发,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到医院。医院在小明家的(西北)方向。邮局在小明家的(东南)的方向,两处相距(120)米。 3)、小红家在医院向东150米处,请用“□”标出小红家的位置,小红家的位置正好处于超市向(北)的(50)米处。 4)、从邮局到医院可以怎么走?两地相距多少米? 120+100+150=370(米) 答:邮局向西北走120米小明家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医院。两地相距370米。 5)、小明从家到医院近,还是到超市近?近多少米? 小明从家到医院:100+150=250(米)小明从家到超市:100+50=150(米) 相差距离:250-150=100(米)答:小明从家到超市近,近100米。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的方法: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或(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记着在商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精编合集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精编合集 ——Summaring Experience, Carrying Over To Go Forward Striving for More Achievement。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精编合集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1 1、听课不仅要听,还要思考 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候都能认真听讲,对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有很深的记忆,但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做不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还要进行思考,了解解题思路。 对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只会记忆公式和概念等基础知识,而不懂怎么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问题,那么他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非常差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是非常低下。 2、扩宽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因此,学生要利用好这些机会,扩宽解题思路,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3、利用好错题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做错题目,这时候要将错题进行整合归纳,建立错题集。借助错题集,学生可以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此外,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翻看错题集,不断加深印象,从而达到抬升知识短板、弥补知识漏洞的目的。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2

一、“记错题法”。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记错本”,把自己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注明出错原因,做到有错必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实际的学习中,要经常查看这个本子,做到心中有数。 二、“1×5”学习法。做一道题要有做一道题的收获。反对搞题海战术。 做一道题,引导学生从五个方面思考: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我是如何想到的。 ④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 ⑤一题多变看看它有几种变化的形式,把自己当作一个出题者,领会出题人的意图,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题思路怎么样。 三、“1×3”纠错法。 一道错题,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错在哪里。 ②错的原因是什么。 ③符合什么条件,错误才能变成正确。 四、“1×3”思考法。一道对题,从三个方面思考: ①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②有没有别的解法,若有多种解法,哪种解法更佳。 ③这道题还可以如何变化? 以上“四法”,既适合于学生的学,又适合于教师、家长的教。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3

最新小学数学基本概念汇总教学内容

最齐全的小学数学基本概念,没有之一!下面是小学数学基础概念大全,家长收藏起来,一条一条讲给孩子听。整数概念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叫做数字,通常把数字叫做数码。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和】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数叫做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数】在减法中,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差】在减法中,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因数】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积】在乘法中,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商】在除法中,未知的因数叫做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叫做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第一个数位称为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 【有余数除法】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8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8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汇编一、计量单位以及进率应用 1(计量物体的长短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1公里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两个长度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单位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是10。, 2(计量物体有多重时用重量单位~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1吨 生活中一般说一颗鸡蛋、一个苹果、一粒图钉等用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袋洗衣粉、一个人的体重等用千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辆车的载重、一只大象的体重用吨做单位。 3(计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时、分、秒。 a.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5小格~钟面一圈就是60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秒针。他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时针。它走一小格式12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中间那根针叫分针。它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1天=24小时 ,也就是说时针要走2圈。, 1时=60分钟 ,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1分钟=60秒 ,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几小时几分钟,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几时几分, ,几时几分,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4、单位转化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是乘进率。 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是除以进率。 二、关于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1、 图形边角特性 四边形 4条直的边容易变形 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容易变形 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容易变形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容易变形 没有一组平行对边 的四边形

怎样让小孩透彻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可汗学院数学小视频合集

怎样让小孩透彻理解基本的数学概 念:可汗学院数学小视频合集 怎样让小孩透彻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可汗学院数学小视频合集檩子:上周我们推出了一套非常有新意的书,美国小孩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是怎样一步步学写作的?如果用的好,跟着这套书可以引导小孩掌握基本的表达和写作方法。后来,就有几位网友问我:可不可以推荐类似性质的数学方面的书?当时我觉得有些奇怪,咱们国家孩子的数学技能好像比美国娃儿强太多了,为什么要看他们怎样学数学?网友告诉我,檩子,这你不知道。和国外相比,国内孩子的数学是学得又多又难;不过孩子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还是感觉不到位;要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光光做题是不够的。况且,害怕数学的小朋友也很多。家长给孩子做数学辅导,固然在做题方面没问题,

但真的要把最基本的数学概念讲解得很清楚、让孩子彻底明白,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儿。你会发现,越是基本的概念,越是需要大师级讲解。千言万语,归结成一句话:檩子,你有啥资料可以推荐?呵呵,这个问题容易,答案以光速逼近我的头脑。这年头,但凡和教育沾点边的,还有谁不知道可汗学院啊-Khan Academy?前段时间他的故事被编成了鸡汤文,弄得我妈都知道,因为比尔盖茨都为他唱赞歌。好吧,这个故事你多少也知道,咱们就简单回顾一下,再进入正题:萨尔曼·可汗是美籍孟加拉国移民,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萨尔曼·可汗有个小侄女叫纳迪亚,2004年她在新奥尔良上七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要求可汗给她辅导。可汗和纳迪亚不在同一个城市,于是通过互联网教纳迪亚学数学,讲得生动有趣,概念清晰,纳迪亚的数学成绩提高神速。很快,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也让可汗给孩子辅导数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教学教材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周佩清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深化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再创造、概念逐步理解的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要通过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已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去修正数学概念。 一、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有一个学习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引入”。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概念。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有: 1、生活实例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例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可呈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观察。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镜头二:斜拉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镜头三: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笔直的钢丝绳。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分类吗?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线变直?”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2、从直观操作引入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然后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众多的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从旧知迁移引入 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到了中高年级,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相关的旧概念直接引入。例如:“质数与和数”的教学。由于质数、和数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班别: 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就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与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指南针就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7、会瞧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就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就是北,右面就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就是西,后面就是东,左面就是南,右面就是北。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就是北,后面就是南,左面就是西,右面就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 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瞧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余数的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就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合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合集 一.旋转.平移.轴对称 1.平移.旋转.轴对称都是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也就是说,经过这三种变换的图形在形状和大小上都没有改变. 2.平移是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沿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平移的基本要素就是方向和距离.方向就是 直线的方向.也就是移动路径的方向.一般我们常见的题目平移方向是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在平移问题中 确定距离是学生们易错的地方.学生总是把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之间的距离就当做了平移的距离.也就是说 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距离当做平移的距离了.其实应该在原图形上找一个关键点,这个点与平移后图形的对 应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原图形上的每一个点与其平移后的图形上的对应点的距离处处相等. 3.旋转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让学生明确“绕一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多少度”这几点就可以了.“绕一个点旋转”这一点也就是旋转中心了.在 小学阶段旋转中心一般都在图形自身的一个点上.也就是一直没动的那一点就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就是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角度对应点与中心点所连线段的夹角. 4.轴对称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成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我们一般 用虚线或点画线来表示.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还有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如圆. 5.时针旋转1小时是30度. 二.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得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 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 数学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 数学的发展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只关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

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中。 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图形与几何: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育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综合与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分析: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分析研究教材中选配的练习题; 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 挖掘和分析教材的数学文化、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圆锥的体

积=1/3底面

×积高。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1公斤=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 8 月小月(30天)的有:4 9 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概念全部归纳 整数概念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数字】表示数目的符号叫做数字,通常把数字叫做数码。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数】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和】在加法中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数叫做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被减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减数】在减法中,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 【差】在减法中,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因数】在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 【积】在乘法中,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被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商】在除法中,未知的因数叫做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叫做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数位】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第一个数位称为个位,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 【有余数除法】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得到整数的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第一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在四则运算中,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整除】两个整数相除,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这样说: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 能整除a。 【约数和倍数】如果数a能被b(b不等于0)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 的约数或a的因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因为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数。【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例如1、3、5、7......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蔡桥小学陶源 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理念决定行动,方法决定成败。想把小学数学教学这件事情干好,同样需要理念正确,方法得当。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为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表现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和规律性。 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表现为好奇、好动,喜欢形象、直观,抽象、推理能力差,注意力不持久等。 根据个人的经验,我把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概括成“一个理念、两个动力、三个阶段、四个方法”。 一个理念,就是要还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个人的认知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图形性质,并且尝试用来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而不是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记住现成的数学知识比猫画虎地拿来套用。 两个动力,就是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既有用又有趣,充分发挥“有用”这个外在动力和“有趣”这个内在动力的作用。 三个阶段,就是把握好学习过程由“感悟”到“掌握”再到“贯通”这三个阶段。“感悟”就是通过探索和思考,初步发现、感知和领悟新事物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就是经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得到新知识,并能初步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解决一些课本上和生活中的问题;“贯通”就是把所获得的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并在解决问题和深层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解题的乐趣。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要给学生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班别: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余数的(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概念1-6年级汇总

小学数学概念1-6年级汇总 一、关于数的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因数和倍数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7、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8、奇数和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9、质数、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0、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因约数。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1、互质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知识点汇编 一、计量单位以及进率应用 1.计量物体的长短时用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1公里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两个长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单位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是10。) 2.计量物体有多重时用重量单位,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生活中一般说一颗鸡蛋、一个苹果、一粒图钉等用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袋洗衣粉、一个人的体重等用千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辆车的载重、一只大象的体重用吨做单位。 3.计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时、分、秒。 a.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5小格,钟面一圈就是60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秒针。他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时针。它走一小格式12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中间那根针叫分针。它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

走一圈是60分钟。 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要走2圈。) 1时=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1分钟=60秒(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几小时几分钟)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几时几分)(几时几分)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4、单位转化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是乘进率。 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是除以进率。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总结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 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小数 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混小数(带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 纯小数 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混循环小数 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例如,,。 有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分数

十进制 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乘法 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加、减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 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 乘、除法运算定律 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