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金融学笔记-货币

货币金融学笔记-货币

货币金融学笔记-货币
货币金融学笔记-货币

一、货币的概念

1、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形式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职能——重点

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

1)以货币作为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动价值的尺度

2)充当价值尺度原因:

A.货币本身具有价值,才能衡量

B.商品劳务本身也具有价值

3)特点:观念上的货币(只是观念上评判价值)

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

1)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2)特点: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B.不足值的货币仍能代替商品货币进行流通

C.使危机爆发成为可能性

3、支付手段

1)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

2)特点:

A.由于跨期支付,可能引起债务链条,导致流通不正常,加大危机暴发率

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

4、贮藏手段

1)货币退出流通而被用来积累和保存财富

2)特点:

A.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eg.黄金贮藏优于纸币

5、世界货币

1)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它是价值表现和实现的国际化

三、货币流通规律

1、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

2、也称货币需求量规律: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商品流通客观上需要多少货币量

3、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1)执行流通职能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速度

4、纸币流通规率

2)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四、货币层次划分及含义

(一)一般情况

1、M0=流通中的现金(通货)

2、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3、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短期信用工具)

(二)中国特色

1、M0=流通中的现金

2、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个人信用卡存款

3、M2=M1+定期存款+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五、当代信用货币计量

1、从货币结构角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

1)狭义货币量: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

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最直接的购买能力

2)广义货币量: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反映了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能力

2、不同时间中的货币流通状况

1)货币存量:一国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与存款货币的总量

2)货币流量:一国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与存款货币的总量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存量的乘积

3、从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货币状况

1)货币总量:分为存量和流量

2)货币增量: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

金融学考研:解读《货币金融学》(米什尔金编著)

金融学考研:解读《货币金融学》(米 什尔金编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因此,本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几乎全部进行了改写。此外,围绕次贷危机,本书适时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应用和专栏。 虽然本版较前一版做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其作为最畅销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 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网友使用心得: A.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以来,一直畅销不衰。由

于次贷危机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极大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与中央银行的运作模式.. B.但凡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对这本书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金融专业第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过去我国大学课程里叫“货币银行学”,后来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货币逐渐成为金融产品里的一部分而非全部,银行也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分支,于是和国际接轨改成“金融学”或者“货币金融学”,其实是同一类书。 C.本书适用于货币金融学课程,同时,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它也可以作为很多渴望了解货币金融知识的人的学习用书和参考读物。 D.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确实是经典之作,读这种书才能真正学到金融知识。 E.上了货币银行学,用的是walsh的教材,注重的是数学模型的框架。。。总觉得似懂非懂,回过头来再看米什金的这本经典教材,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语言浅显易懂,知识结构紧凑,全面。很好! 【金融学经典教材解读】经济学(第四版)斯蒂格利茨等编著 教材介绍: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第4版上下)》教科书在世界各国有广泛的读者群,先后被译为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中文和拉脱维亚文等。在前三版的基础上,斯蒂格利茨继续与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卡尔·E·沃尔什合作,对课本进行了全面改写和简化,并对数据和案例进行了更新。在《经济学(第4版上下)》中,作者继续致力于将当代经济学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体系,在对基本竞争模型提供清晰论述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信息经济学和不完全市场;强调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并以研究人员和处于政策制定地位的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方式阐述宏观经济学。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读书笔记

米什金版《货币金融学》读书笔记在金融学或是货币金融学的学习过程中,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演进过程有一个充分的把握极为重要,只有弄清楚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应运而生的货币需求理论所代表的真正含义,才能对货币流通有更为深刻和精确的认识。 在米什金版的货币金融学中,第十九章专门介绍了货币需求,并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在国内学习货币金融学,有两个版本的教材最受人们欢迎,即米什金版和黄达版的货币银行学,两个版本的教材可以说各有侧重点,如果能够看完两个版本的教材,再参考一些其他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可以说更加能够对货币需求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说米什金版本的货币金融学在货币需求理论一章的介绍中已经较为详细,但并不十分完美,比如,作者省去了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而且,对几个理论的分析不涉及制度内容,所以,在粗略看完几个版本的教材之后,由于米什金版本的教材对其他的货币需求理论已经有详尽的介绍,所以在此打算着重介绍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对不同理论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论述是早期货币需求理论的代表,马克思认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全社会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我们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用M表示,将全社会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用Y表示,将货币的流通速度用V表示,那么,货币的流通规表示。 律可以用:M=Y V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两个独特之处,其一: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以价格表示的商品的价值,对货币的流通来说完全是一个外生变量,商品的价格是在生产该商品的过程中决定的。其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几乎完全是(并不全是)交易性的需求,也就是说货币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二、不同货币需求理论的数理表达式 在分析各个货币需求理论的差异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各个理论的数理表达 ;其中,M表示一个名义的货币式,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的表达式为:M=PY V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学》重点章节

2017年金融考研专业课米什金《货币金融 学》重点章节 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 1.名词解释 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 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直接,间接融资) 3.金融市场的结构: 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 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 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 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 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 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第三章什么是货币 1.货币的功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和速度) 2.货币计量

货币金融学笔记-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性质和职能 (一)管理金融业务的国家机构 1、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事业 2、代表国家制定和贯彻货币政策 3、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4、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调控 (二)特殊的金融机构 1、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 2、不以营利为目的 3、不经营商业银行和普通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 (三)中央银行职能 1、发行的银行 1)国家赋予中央银行拥有货币发行特权,垄断或独占该国法定货币 2、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金——调节信用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 2)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再贴现、再贷款 3)组织、参与及管理全国的清算 3、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3)为政府融资 4)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5)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管理法规 二、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负债业务 1、货币发行——最重要 2、存款业务 1)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2)财政部存款 3)外国存款 4)其他存款 3、其他负债业务 1)中央银行债券 2)对外负债 (二)资产业务 1、再贴现 1)调节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干预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 币供应量 2、再贷款

1)对商业银行放款 2)对财政部放款 3、证券买卖 1)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买卖政府公债、国库券等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 2)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准备金、贴现政策过大的影响 4、保管黄金、外汇储备 1)按纸币发行额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保持本国币值稳定 2)黄金、外汇储备用于清偿外债 (三)其他业务 1、资金清算 1)组织商业银行集中票据交换 2)组织商业银行清算票据交换的差额 2、代理国库 三、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一)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手段调节货 币供给量(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的总称 2、基本特征 1)宏观经济政策 2)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间接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整“经纪人”的自觉经济行为 4)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因为目标都是长期的呀 (二)最终目标 1、物价稳定 1)货币行使职能的前提条件是币值稳定,否则无法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 尺度和公平交易、支付手段 2)含义:物价水平的变动在较小范围内,并非绝对不变 2、充分就业 1)将失业率降到社会能够接受的水平 2)高失业往往与资源闲置、经济萧条和政权不稳并存 3、经济增长 1)经济在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不大起大落,不出现衰 退 4、国际收支平衡 1)以黄金、外汇储备的水平及变动来说明平衡状况 2)顺差、逆差——数额太大,持续时间太长,都是不利的 (三)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长远统一、短期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稳定 1)参照菲利普斯曲线 2)解释1:工资提高,就业率上升,企业成本转嫁到价格,物价上涨 3)解释2:经济增长,就业上升,物价上涨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十六章~第十八章【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16.1复习笔记 考点一、货币政策基本原理 1.货币政策的内涵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实质上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及其效果在内的完整宏观调控体系。 (1)货币政策的作用 ①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物价的稳定。 ③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④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⑤调整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促进内外均衡。 (2)货币政策的构成(见表16-1) 表16-1货币政策的构成

2.货币政策规则 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基础货币和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规则,就是以一种可持续、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决策程序。简而言之,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关于规则原理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运用。 考点二、货币政策基本规则 1.货币政策目标规则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见表16-2)

表16-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协调: 货币政策的上述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往往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用的措施很可能使另一货币政策目标发生反方向的变化,抵消政策效果,从而使货币政策失效。 ①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一个国家的稳定物价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经常发生

冲突,因为通过增加工资的途径降低失业率,如果货币工资增加过少,不能有效促进充分就业,如果货币工资增加过多则致使其上涨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便会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②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矛盾。经济增长既与稳定物价有矛盾,又与充分就业有矛盾。要使一个国家保持持续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很可能既引发通货膨胀,又增加失业人数。 ③国际收支平衡同稳定物价、经济增长的矛盾。 a.国际收支平衡与稳定物价的矛盾。一般来说,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使得国内的物价水平高于外国的物价水平,从而国内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进口紧俏商品的价格都高于外国商品的价格,导致国内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增加本国的贸易逆差,或者减少本国的贸易顺差,本国外汇储备减少,引起国际收支变化。 b.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的矛盾。如果一个国家进口商品增多而出口商品不能相应扩大,或者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超过其外汇还款能力时,就会导致该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最终使经济增长难以持久。 (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①中间目标具有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②中间目标的种类及变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差异,较为广泛采用的中间目标主要有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少数国家采用汇率作为中间目标。 (3)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操作目标也称为近期中介目标,会随工具变量的改变而迅速改变,是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所直接影响的变量。操作目标是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的对象,中央银行对它的控制力较强,但距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较远。目前各国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主要有基础货币和存

金融硕士考研真题:金融硕士431金融真题货币金融学(19)

金融硕士考研真题:金融硕士431金融 真题货币金融学(19) 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凯程考研蒙蒙为大家带来了“金融硕士考研真题:金融硕士431金融真题货币金融学(19)”的相关内容,希望对金融硕士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1、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不能同时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答: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指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融调控所要达到的目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从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稳定币值这一单一目标,发展到现在的保持物价稳定,维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样的综合目标,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所以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要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还需要一些可以量化的、可以操作的经济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的中介桥梁,即中介目标。 中间目标的选择,是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它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最终目标的实现与否。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时,主要考虑三个标准: (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 当前,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选择理论或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两者不能同时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方面,根据供求分析的结论,利率和货币总量指标不兼容,中央银行可以实现其中一个,但两者不能同时实现:中央银行追求货币总量的指标意味着利率的波动;中央银行遵循利率指标会导致货币供给以及基础货币等准备金总量的波动。例如,当选用货币供应量目标时,由于产出增减、物价变化或公众持有货币偏好的以外变动等因素,货币需求会发生变化,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着货币需求的变动而波动。当选用利率目标时,若货币需求变动,如需求下降,则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中央银行若想盯住利率目标,将通过出售债券以促使价格下降和利率回升到原来水平,此时,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出售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特点日益明显,使人们认识到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不是绝对的。在此情形下,一国央行究竟选择利率还是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本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取决于该国具体经济形势,作为中介目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各有优劣。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其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均比较理想,但抗干扰不理想,这是因为作为内生经济变量,利率的变动时顺周期的:经济繁荣时,利率因资金需求增

《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在()时执行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职能。 A.商品买卖;B.交纳税款; C.支付工资;D.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2、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的短期金融工具是:() A.本票;B.支票; C.汇票;D.回购协议。 3、“货币市场有许多子市场,下面哪些不属于货币市场:() A.票据与贴现市场;B.长期债券市场; C.银行间拆借市场;D.回购市场。 4、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是指() A.基准利率;B.实际利率; C.无风险利率;D.名义利率。 5、主张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汇率决定说是()。 A.国际借贷说;B.货币分析说; C.购买力平价说;D.金融资产说。 6、作为一个整体,是盈余部门有()。 A.政府部门;B.企业部门; C.个人部门;D.国外部门。 7、下列不属于存款货币银行中间业务的是()[第九章第四节] A.银行卡业务;B.汇兑; C.信托业务;D.吸收政府存款。 8、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属于的制度类型是()。 A.单一中央银行制B.复合中央银行制 C.跨国中央银行制D.准中央银行制

9、国外商业性借贷不包括()。 A.出口信贷;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C.补偿贸易;D.世界银行贷款。 10、货币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社会经济,实现()的一种手段。 A.社会公平;B.宏观经济调节; C.消除污染;D.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11、为币材的商品要求特征不包括()。 A.价值比较低;B.易于分割; C.易于保存;D.便于携带。 12、有价证券的二级市场是指()。 A.货币市场;B.资本市场; C.证券流通市场;D.证券发行市场。 13、马克思认为利息率的变动范围是:() A.小于零;B.大于零; C.高于平均利润率;D.大于零低于平均利润率。 14、以下哪一项不是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A.发行票据;B.由原来的各专业银行划出的资本金; C.财政拨付;D.发行金融债券。 15、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 A.租赁业务;B.资金运用业务; C.形成资金来源业务;D.承兑业务。 16、金属货币在执行价值储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A.信贷规模;B.货币需求量; C.流通中的货币量;D.生产规模。 17、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则商业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增加,超额准备减少或准备金不足,贷款减少,使信贷量和货币量()。 A.不变;B.不确定变化; C.扩大;D.缩小。 18、商业银行创造可变利率存款单的原因是()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利息和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 3.1 复习笔记 一、利息与收益资本化 1.利息理论 (1)对于利息合理性的认识 人类社会对于利息存在的合理性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认识过程。 (2)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来源的认识 ①货币报酬论。比较典型的是配第的地租派生理论和洛克的货币分布不均理论。 ②资本租金论。资本租金论是对货币报酬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巴本提出利息是资本租金的观点。诺思提出了借贷资本租金理论,他也把货币的借贷看成是实物资本的借贷,而利息是由于资本的余缺产生的,可供生产和贸易的资本掌握在没有兴趣进行生产和贸易的人手中,他们愿意将资本出借给愿意从事生产和贸易活动的人,并从中收取利息。 ③风险补偿论。风险来自于借入者的诚信、生产经营状况、利润的高低及生活费用等,因而利息的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入者的迫切程度与贪婪之心。 ④产业利润学说。斯密认为,资本是出借人贷出取息的资财。这些资财既可以用于生产以提供利润,也可以用于直接的生活消费以维持劳动者的生命,但主要用于资本主义的工农业生产。这表明斯密所定义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出借人贷出资财所获得的利息也就是产业利润的一部分。这样,斯密就摒弃了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以商业资本和农业资本为一般资本的狭隘认识,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深人论述了包括工业资本、农业资本等在内的产业资

本的性质。 ⑤资本生产力论。借贷资本的利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险性利息,二是纯利息。风险性利息是资金贷出者承担风险的报酬,不能说明利息的本质;纯利息是源于资本像自然力一样具有生产力,两种生产力结合在一起促进生产,那么借款人借入资本进行生产,其生产出的价值的一部分就要用于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 ⑥节欲论。 ⑦时差论。 ⑧等待与资本收益说。 ⑨人性不耐理论。 ⑩灵活性偏好理论。 (3)马克思主义的利息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表面上来源于利润,反映为资金的价格,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工人剩余劳动的方式。由此就厘清了利息和利率的界限,即0<利息<利润和0<利率<平均利润率。由于竞争的缘故,平均利润率会逐渐下降,因此,利率也会逐渐降低。马克思的利息理论深刻地提示了利息的来源和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收益资本化理论,为现代信用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收益资本化理论 (1)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式 利润是由生产力水平、外部环境、经营能力等多方面决定的,不确定因素多,因而不固定;利息是借贷行为成立时就确定了的。利润和利息的这种区别使利息成为资本收益的最低标准,即一般形式,利率尤其是市场利率也就成为资本收益率的一般形式。 (2)收益资本化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篇 货币理论【圣才出品】

第6篇货币理论 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19.1 复习笔记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在总收入规模既定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该货币需求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 ①货币流通速度 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P×Y(总支出P×Y也称为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之间的联系,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M和P×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流通速度V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总支出P×Y除以货币数量M:V=(P×Y)/M。 ②交易方程式 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M,就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 该公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但是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它没有说明当货币供给M变动时,名义收入(P×Y)是否会同向变动:M的增加可能由V的下降所抵消。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人们使用赊

购账户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那么在购买时通常较少地使用货币,则流通速度上升。相反,如果购买时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两者都是货币),则流通速度会下降。费雪认为,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③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论说明了在名义总支出数量既定前提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被改写成:M=PY/V。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d)。此外,由于货币数量论假定流通速度为常量,我们用常数k代表1/V,将1/V和M分别替换为k和M d,可以将方程式改写成:M d=kPY。公式说明:因为k为常量,所以由既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Y所支持的交易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 d。因此,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从交易方程式到货币数量论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V=V_,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支出)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P×Y=M×V_。 上面的货币数量论公式说明,当货币数量M翻番时,M×V_也翻番,从而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一定翻番。 (3)数量论与物价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所以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故在短期内也可以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Y相当稳定。可以用一个固定值Y_来代替。因此,货币数量论表明,由于V_和Y_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番,P也必须翻番。古典经济学家借助货币数量论来解释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数

货币金融学考试重点【货币金融学考试资料】

货币金融学考试重点【货币金融学考试资 料】 货币金融学关键词:1.M2 2.米德冲突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3.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目的是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购买力平价汇率与实际汇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后者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4.通货膨胀一、简述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答: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的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

膨胀实现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即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二、如何理解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答:供求混合型通胀的论点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共同引起的。该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胀产生的原因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原因,很难分清具体是由哪一方面原因形成的,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例如,通胀可能从过度需求开始,但由于需求过度导致物价上涨促使提高工资,从而转化为成本推进因素。另一方面,通胀也会由于成本原因开始,如迫于压力提高工资。但如果不存在需求和货币收入的增加,这种通胀是不会长久的。可见,成本推进只有与需求拉动共同作用才能产生一个持续的通胀。 三、简述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答: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的变动而相应升降; 金融资产则比较复杂,因为很大一部分金融资产是随着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其在通货膨胀中,并非能稳妥保值。而其他一些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以名义货币值计量,存款、负债的名义货币值不变,而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之名义货币值则随通货膨胀率相应升降,从而改变以名义货币值计量的资产结构; 以实际货币值计量,存款及负债将随通货膨胀率相应升降,而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之实际价值则未变动,从而调整了以

武汉大学货币金融学(黄宪版,考研431)笔记

货币金融学 第1章货币与经济 1.1 货币的职能与本质 1.1.1 交易媒介 1.交易媒介职能含义 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 2.货币作为良好的交易媒介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 (1)在交易中具有普遍接受性 (2)购买力(或价值)相对稳定 (3)供给应富有弹性 3.特点:作为交换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流通中转瞬即逝,需要的只是币值稳定 4.效果:一方面使解决了“需求的双重巧合”和“时空的双重巧合”问题,另一方面使供求脱节 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需要足值 1.1.2 价值标准 1.价值标准职能含义 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 2.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标准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 3.一旦货币形式确立,币值稳定是货币顺利执行价值标准职能的前提条件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表现就是价格 5.具有完全的排它性,独占性 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1.1.3 价值贮藏 1.货币价值贮藏职能含义 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 2.货币作为价值的储藏是储存超越时间的购买力 3.货币储藏原因:它是一种最易流动的资产 4.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的稳定 5.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能否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 ?存款能否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 1.1.4 支付手段 1.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含义 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2.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是补充交易的一个环节 ?除了服务于商品交换,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跨期购买 ?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下发生作用 ?经济危机 3.货币支付手段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圣才出品】

第8章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8.1 复习笔记 1.世界各国金融结构的基本事实 (1)股票不是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来源。 (2)发行可流通的债务和股权证券不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筹资的主要方式。 (3)与直接融资(即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直接从贷款人手中获取资金)相比,间接融资(即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的融资)的重要性要大出数倍。 (4)金融中介,特别是银行,是企业外部资金最重要的来源。 (5)金融体系是经济体中受到最严格监管的部门。 (6)只有信誉卓著的大公司才能进入金融市场为其经营活动筹资。个人与缺乏严密组织的小公司很难通过发行可流通证券来融资,他们通常从银行获取贷款。 (7)抵押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债务合约的普遍特征。 (8)典型的债务合约是对借款人行为设置了无数限制条件的、极为复杂的法律文本。 2.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为实施交易而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它是阻碍金融交易达成的重要原因。金融中介作为金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中介得到了发展,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允许小储蓄者和借款者从金融市场中获利。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有: (1)规模经济

高交易成本问题的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将投资者的资金汇集在一起,以便能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随着交易规模的增大,每一单位货币投资的交易成本降低。通过汇集投资资金,单个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规模经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当交易量增加时,一项交易的总成本只增加很少。 金融市场中规模经济的存在,有助于解释金融中介发展起来并成为金融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规模经济使得金融中介发展起来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是通过向个人销售份额筹集资金,并投资于股票或债券的金融中介机构。共同基金购买的股票或债券的规模很大,因此可以享受到较低的交易成本。 规模经济在降低诸如计算机技术之类的运作成本方面也显示出其重要性。 (2)专门技术 金融中介能够发展专门技术来降低交易成本。它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门技术,使它们能够给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 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可以给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使得客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易。 3.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在交易中要做出准确决策时,对交易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是在交易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意思是越是存在潜在信用风险的借款人,就越想获得贷款。因为逆向选择问题增加了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所以贷款人可能就会决定不发放贷款了,即使市场上仍存在信用良好的借款人。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产生的。它是指借款人得到贷款后,往往将资金投放于贷款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金融与经济——第四章 金融体系与金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1.1 复习笔记 一、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经济 1.货币和经济的联系 (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入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 (2)货币和经济周期 通常,在经济高涨和繁荣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往往会加快,而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货币的流通速度又往往会减慢。因此,人们可以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趋势来预测经济走势,还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预测物价的变动。 (3)货币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当总产出或有效总供给不变或者供给增长跟不上需求增加时,则会导致物价上升,甚至通货膨胀。而当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时,则会引起货币流量缩小,如果没有及时注入足够的购买力,则会引起总需求下降,导致物价下跌,甚至引起通货紧缩。

(4)货币和利率 在一般情况下,当货币供给增加,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水平就会下降;反之,当货币供给赶不上货币需求时,利率就会上升。 (5)货币政策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货币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并将货币对经济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人们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使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或调节利率水平等,进而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达到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2.银行的功能 (1)中介功能 银行发挥的中介功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信用中介,即银行主要采用吸收存款等方式集聚资金,用贷款的方式运用资金,调剂社会资金余缺;二是支付中介,即银行采用吸收活期存款的方式为客户办理转账、支付等业务,以达到节约现金流通费用的目的。能够充当支付中介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 (2)货币供给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一切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实现的,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货币。银行的这种能提供更多存款货币的功能被称为信用创造功能,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所没有的一种特殊功能。 (3)其他功能 银行除了具有中介功能和信用创造功能外,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功能,如变消费基金为生产基金、促进金融创新等。 3.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不仅与个人的财产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发

(新)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

《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流通 2、商业汇票 3、不良资产 4、间接融资 5、互换 6、货币购买力 7、商业本票 8、浮动汇率制度 9、回购协议 10、远期合约 11、有限法偿 12、商业信用 13、外汇管制 14、金融市场 15、无限法偿 16、邮政储蓄 17、间接标价法 18、创业板市场 19、财务公司 二、简答题 1、简述信用经济关系中的主体的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各档次的定义。 3、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种类及其内容有哪些? 4、简述利率的含义及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5、简述货币职能的内容有哪些? 6、简述外汇的含义及其范围有哪些? 7、简述期权的含义、分类及其盈亏。 8、简述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有哪些?

《货币金融学》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的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3、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也称不良债权,主要是不良贷款,是指银行顾客不能按期、按量归还本息的贷款。 4、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资金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在最终投资人和最终筹资人之间转移。 5、互换 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6、货币购买力 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言的,购买力的变动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 7、商业本票 商业本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8、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各国对汇率波动不加限制,听任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各国央行只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是否进行干预以及把汇率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 9、回购协议 回购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 10、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学姐重点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考研米什金《货币金 融学》学姐重点笔记 第四篇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操作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的结构与联邦储备体系 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第一个,然后是前三个,都是人民生活相关) 1物价稳定(通货膨胀会抑制经济增长,恶心通货膨胀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名义锚是锁定物价水平以实现物价稳定目标的名义变量,前提是这个变量和物价水平有着稳定并且可靠的联系。使用名义锚,解决时间不一致问题。时间不一致主要是指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发生了冲突。比如新年制定了减肥计划,可是第二天却无法自抑开始吃冰淇淋。使得计划不能在长期保持一致) 2高就业(由于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所以应该追求自然失业率) 3经济增长 4金融市场稳定 5利率稳定 6外汇市场稳定 物价稳定是否应该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物价稳定在长期内和其他目标是一种的,比如在长期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就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但是在短期,比如经济扩张,失业下降,经济过热,通货上涨,为了稳定物价,银行会提高利率,但这样就会减少就业和加剧利率不稳定性。如何破? 阶梯目标和双重目标 联邦储备体系的起源 由于对中央集权的恐惧,导致了国民第一银行和国民第二银行的实践失败,由于缺少最后贷款人,导致银行业恐慌频发。最终,美联储诞生。 中央银行三大法宝 美联储是独立的吗? 1工具独立性和目标独立性1收到立法和国会压力 2委员会成员任期2总统压力 3独立的收入来源 中央银行的行为:官僚行为理论,增强权利和声望的愿望,包括捍卫自主权和避免利益冲突美联储应该保证独立性吗 支持,受迫于政治压力会有通货膨胀压力,政治周期理论,政治家缺乏解决复杂经济事务的能力 反对,精英政治不民主,财政政策,未能履行好职责,不能摆脱政治压力, 第十四章多倍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过程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 资产负债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十版摘要笔记介绍

第2章:金融体系概览 金融市场 (直接融资) 金融中介 (间接融资) 金融体系 债券、股票市场(按照具体交易工具来划分) 初级市场、二级市场(按照是否首次交易来划分)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按照证券的交易期限来划分)

2.1 金融市场的功能: 最关键的功能是实现资金的融通。 金融市场能将需要用钱(资金短缺,已经寻找到投资机会)的一方A与资金盈余的另一方B(没有找到投资机会)聚到一起进行交易,从而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以债券为例,A需要向B借钱,于是A发行了债券,B成为了债券的持有者并借钱(债券的票面价值)给A。A拥有到期向B偿还利息的义务。A用借来的资金做投资,之后A能获得投资项目的收益。这样,A、B双方实现共赢(A有收益,B得到了额外的利息)。 2.2 金融市场的分类(3种划分标准) 2.2.1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有关债券和股票的定义和理解,参考之前的笔记。 债券市场的分类:短期债券(1年之内到期)、中期债券(1-10年之内到期)、长期债券(10年及以上到期) 债券VS 股票(详见第8章):债券持有者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支付,而股票的持有者的收益可以直接从公司的盈利和资产价值中获得。然而,股票持有者只能在公司偿还所有债务之后才能获得这些收益。换句话说,他们拥有的是剩余索偿权。 在美国,债券的交易量通常多于股票。

2.2.2 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初级市场:首次发行债券或股票的地方。这里需要提及的一个重要的金融机构就是投资银行,他们承销那些证券:他们代理证券发行人发行债券并出售给投资者。 二级市场:再售发行过的债券或股票的地方。主要有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交易股票)、外汇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给买卖双方介绍交易的人称为经纪人(broker)。为双方确定交易价格的人是经销商(dealer)。本书主要围绕二级市场来讲。 一个公司可以通过初级市场募集资金而无法在二级市场再次募集新的资金。 二级市场的功能(两个): 第一,增强金融工具的流动性。出售债券的人能更快地获得现金。 第二,决定了交易证券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证券在二级市场交易的价格越高,那么下一次公司在一级市场发行该证券的时候定价就更高,从而能募集到更高的资金。 二级市场的分类: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场内交易更标准化。场外交易更常见。 2.2.3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交易短期债券的地方。 资本市场:交易中期、长期债券、权益性工具(equity instruments)的地方。 货币市场vs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交易量更多,市场流动性更强。(货币市场上的)短期证券价格波动没有(资本市场上的)中长期证券的大,投资短期证券看起来风险更小、更安全(第4章会提及)。因此很多公司和银行都通过货币市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读书笔记

货币金融学(米什金)读书笔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金融学的一些知识和理论,而是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看似枯燥的理论是如何通过生动的事例得以体现的,可以学习如何方便、高效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资料,如何利用工具对五花八门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及如何培养我们的金融学思维,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认识和剖析我们周围的世界。其次,这本教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加深了我们对实际金融体系的了解。米什金教授长期供职于美联储,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了如指掌,在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国金融风情画卷的同时,米什金教授还对金融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米什金教授在最近几版中特别增加了对中国情况的介绍,其中有些内容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能够启发我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1、导言 ●金融市场:资金从拥有闲置资金的人手中转移到资金短缺的人手中; ●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体系是由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财务 公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所有金融机构都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2、金融体系概览 金融市场将资金从支出少于收入而积蓄了盈余资金的家庭、公司和政府那里,引导至因支出超过收入而资金短缺的经济主体那里。 金融中介机构种类有商业银行、契约性储蓄机构如保险公司、养老和退休基金等;投资中介公司如投资银行、财务公司、共同基金等。 3、货币是在商品、劳务支付和债务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与收入和财富是有区别的。 4、债务市场:利率、利率行为、利率的风险和期限结构—经济中最受关注的变量之一 利率的市场均衡:人们愿意购买债券的数量和人们愿意出售债券的数量相等,此时债券价格成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对应该价格的利率为均衡利率或市场出清利率。由于存在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市场总是趋于均衡状态。 ●利率的风险结构:违约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人无法或不愿意履行承诺的利息支 付或本金偿付;无违约风险债券是指国债这种没有违约风险的债券;风险溢价是指有违约风险的债券与无违约风险的债券之间的利差。 ●利率的期限结构:到期期限是影响债券利率的另外一个因素。风险结构相同, 期限不同的债券的收益率连成一条线,即为收益率曲线,三种理论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分割市场理论和流动性溢价理论。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1复习笔记 考点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的产生 (1)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 (3)价值形式的变迁推动商品交换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货币即由此而产生。 2.货币形式的发展 (1)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都存在一些共同特点:相比其他商品而言较为珍贵、更易保存,人们普遍愿意接受和使用等。 (2)金属货币 与其他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价值稳定等优点,其自身也经历了从贱金属到贵金属、从金属秤量制到金属铸币制的发展。 ①贱金属货币在我国流通的时间较长。 ②除贱金属外,同时还流通着金属秤量制的贵金属,如金和银。 (3)信用货币 ①传统信用货币

传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券,二是纸币。 银行券作为典型的黄金凭证均是可兑换银行券,持有者可随时随地向发行者兑换面额标注的黄金。纸币的发行流通是货币名目主义和货币国定论在实践中的体现,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只有法律赋予的名义价值。 ②现代信用货币 现代信用货币就是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一种以支票或信用卡为支付工具、依靠商业银行转账结算业务进行支付的信用货币。 无论哪种性质和形式的信用货币,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a.信用货币是货币的价值符号,被用来表示和象征价值,其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 b.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债务,在发行者的资产负债表上记入借方。 c.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强制发行,强制流通,无限法偿。 ③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指将一定金额的现金通过电子化方法的转换,能够在交易或消费过程中充当支付职能的货币替代品,包括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不同种类的卡,以及能在因特网流通的电子钱包。 目前流行的电子货币主要有4种类型: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3.货币的本质 (1)货币所具备的主要特征 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特点:货币既可以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也可以与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