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识记大和政权统一日本,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日本的影响,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出现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

难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6世纪前的日本

1、百国时代: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30多个曾与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他们都是经由朝鲜半岛来到中国。

2、大和统一:①时间: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知识点2 大化改新

1、背景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②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

2、时间:从年开始仿效的典章制度

3、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攽给公民,六年一攽,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3 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不输”指的是不向国家纳税,“不入”指的是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

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目的: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而组建武士集团。

3、性质: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4、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5、武士集团掌握国家政权——幕府统治

①镰仓幕府: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赖朝获得“”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②幕府与朝廷关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

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

6、影响: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武士道精神:忠义节烈、忠诚无畏。武士道的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这种价值观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大化改新”一目,结合P53“相关史事”。概括:

1)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

2)大化改新的时间是在哪一年?是怎样进行改革的?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影响是什么?

2、阅读教材“武士和武士集团”一目,结合插图《源赖朝》和《盛甲武士》。回答问题:

【问题1】日本庄园是怎样建立的?有什么特点?

【问题2】武士和武士团是怎样出现的?幕府统治是怎样建立的?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如何?

答案

【自主探究】

知识点1:5 部

知识点2:大化 646 唐朝天皇

知识点3:征夷大将军武士阶层

【合作探究】

1、(1)背景: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取中国文化。

②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③改革派发动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2)646年,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

(3)内容: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1)建立: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特点:享有“不输不入”特权。组织武士保卫庄园。

(2)“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庄园,组成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团”: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大的首领,组成大武士团。

幕府统治的建立: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的源赖朝、镰仓。

日本社会状况:

①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天皇大全旁落。

②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形成了武士道精神。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选择题

1.《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第一次统一“百余国”的是()

A.大和B.高丽

C.琉球D.本州

2.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D.大化改新的影响

3.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中国先进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古代日本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

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

5.12世纪晚期,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开启幕府统治的是()

A.德川家康B.孝德天皇

C.源赖朝D.德川庆喜

6.日本的12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A.天皇、将军、武士构成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

B.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虚君

C.天皇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二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起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统治,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

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幕府政治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间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 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1867年,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并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效忠的对象。

(3)材料三中的“幕府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化改新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苦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藐视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材料二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日本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材料三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材料四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部民获得了渴望已久的土地。获得土地的部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述大化改新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大化改新的意义及给我们的启示。

1.A 2.A 3.D

4.B[解析]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庄园逐步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5.C

6.B[解析] 幕府统治时期的国家大权主要由幕府将军把持,幕府将军实际上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7.(1)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3)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8.(1)内因: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皇权旁落。外因:隋唐王朝制度先进、经济繁荣。

(2)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五识原则 ,系统能力建设方法论

五识原则 ---提升系统能力的方法论--- 本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培训》杂志2012年第四期 作者:远东大学执行校长于海发 2011年6月6日我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五方法则》即“方针、方向、方案、方式、方法”,副标题是提升领导力的方法与工具,被很多专家定义为“提升系统思考的方法论”。 在2011年8月的一次培训中,有个企业家对我说:“于校长的‘五方法则’为企业的经理人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维方式,很有指导意义。同时我也希望于校长能研究一下企业经理人如何建设“系统能力”,因为我们企业特别需要具有系统能力,并且能够制定“整体方案”的经理人。” 一个企业的系统能力可以依靠部门间的协同和团队协作完成,但一个人如何建设系统能力,的确是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回顾自己过去的三次关键的经历,总结出建设系统能力的整体建设方案即从“知识、见识、胆识、认识、共识”这五个方面进行能力培养和提升。在最近的几次培训班上的分享,得到很多企业家和学者的高度认同。有的企业家建议把这个方案称之为“五识原则”,定义为“提升系统能力的方法论”。 第一次经历是与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在“共识”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2007年5月29日在北大举行了我策划和组织的“北大-远东企业管理高级研究生课程班”签约仪式。 回想当初这个班能够成功举办,主要源于和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先生的一次会谈。当时我任北大《中国访问》执行主编,在远东编写企业家创业案例,蒋主席让我为远东策划一个培训班。一个月后我提交了一个方案,但蒋主席最后告诉我说我的方案没有通过,于是我们有了这样一次谈话。 蒋锡培:人力资源部根据多家培训公司提供的方案,最后建议是把公司的中、高管分别送到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开等五所高校进行学习和培训。 于海发: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案,可以吸取各高校的精华,可能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景象!同时也可能给我们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百花齐放”是我们期待的景象,但“百家争鸣”将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因为我们都知道把最好的几所大学的校长集合到一起很难建成一所世界级的大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威们聚到一起最难在执行方案上“达成共识”。特别是企业不只需要更多更好的创意,更重要的是团结一致完成团队成员都认同的目标;企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更重要的大家能在关键问题上能够快速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高效的达成目标。 蒋锡培:您的意思? 于海发:我建议只选择一所大学,然后大家一起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同学感情”,更重要的是大家听一个老师讲课,更容易在某些问题上“心有灵犀一点通”。没有“共识”就很难形成一种合力,形不成合力就容易产生摩擦力,会增加企业新的管理成本。 最终蒋主席采纳了我的方案,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共识”的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 第二次经历是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章政教授对知识的“认识”有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利用《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知识链接: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领导国民革命,推翻封建军阀,完成中国统一 2、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 3、《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4、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导学过程 导入: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有人说这是国共第三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又是在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同国民党合作?两党合作是否等于合并?两党合作后直接的成果是什么?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文,记忆知识要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A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2017秋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统一同步练习

《秦朝的统一》练习 一,选择题: 1.秦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条件中不包括() A.战国以来,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统一成为趋势 B.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C.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挡秦国进攻 D.秦始皇统治残暴,社会矛盾尖锐 2.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1年 3.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那一种()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4.我国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政权巩固。在秦朝,中央负责反腐倡廉、监察百官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5.秦始皇巩固统一是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 ) ①车同轨,书同文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货币④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诸侯西来的顺序是() ①韩国②赵国③魏国④楚国⑤燕国⑥齐国 A.④⑤①②③⑥ B. 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秦朝 C.周朝 D.汉朝 8.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可能是() A 甲骨文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9. “一法度蘅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这反映谁的治国之道()

A.汉高祖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C.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D.曹操北方改革 10.跨越历史时空,我们来到秦朝,下列说法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A.看到某最高一级地方行政长官向秦始皇汇报工作的场景 B.在市场上用秦半两钱买一石米和一匹布 C.在公告栏上看到用小篆书写的一则公文 D.看到丞相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二、填空题 1.秦朝建立时间:①年;建立者:②;历史地位:我国历史上③王朝;都城:④_。 2.秦朝设立的三公是⑤;⑥;⑦。 三、材料题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 (2)灭亡六国的顺序是怎样的? (3)扫六合后,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的?

能力开放平台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部门(通知) 业通 [2013] 231 号 关于移动商城近期建设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终端公司: 根据《关于统一门户移动商城入驻工作部署的通知》(市通[2013] 373 号)的要求,总部移动商城将在今年底完成首批试点公司(江苏、福建、河北、黑龙江、江西、青海、终端公司等)入驻并启动试运行。 移动商城采用“总部统一建设平台、分省入驻开店销售”的建设模式,由总部和各省共同协作,是公司IT支撑集中化的重要举措。为满足省公司入驻需要,移动商城采用能力开放平台和统一接口平台两种方式进行IT对接,其中能力开放平台采用公网接入方式和API接口方式,主要支持卡号销售、合约机销售和裸机销售等业务场景;统一接口平台采用IP承载网接入和网状网T模块接口方式,主要支持业务查询、业务办理和充值缴费等业务场景。 根据整体项目计划,总部已经组织完成了业务需求分析、技术方案制订等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一级系统的软件开发,拟定于11月份启动两级系统联调测试工作,12月份启动试点公司入驻演练工作,现将省公司和专业公司系统建设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业务上架 各省公司、专业公司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确定商城承载业务范围,总部将根据各公司需求上报情况提前制定相关业务流程和业务上架模板,各公司可以利用商城运营后台自行配置业务上架。 请各试点公司以今年底上线为目标,明确第一批业务产品清单(含资费套餐、数据业务、终端合约、充值缴费等,终端合约可先预报合约类型、档次等),10月20日前按照《拟一期上架业务清单》(详见附件一)格式要求填写并上报。 总部后续将下发商城后台使用手册并组织培训,请各省提前明确本省业务上下架管理部门和责任人(每省可设全省发布人、审核人各一名+地市发布人、审核人各一名/每地市),同期上报总部。 二、能力开放平台对接 为适应电子商务的行业发展趋势,移动商城的产品销售平台将依托能力开放平台构建,一方面商户自有系统可以通过能力开放平台获取和更新商城内部的商户、订单、商品、营销等数据,另一方面商户自有系统通过能力开放平台为商城提供购买资格校验、订单通知接收等服务。目前总部已组织编制完成了《能力开放平台接口规范V1.0》(详见附件二),以及《移动商城商户系统与能力开放平台对接指南》(详见附件三),拟定于11月初提供公开测试环境。 请试点省公司和终端公司根据年底业务上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系统接入方案,并于10月25日前提交接入申请,总部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优质教案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渔父”宋教仁照片 2.材料引入:共和之制,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也,故曰颜其名曰“国民党”。党有宗旨,所以定众志。吾党以求完全共和立宪政治为志也,故标其义曰: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 ——《国民党宣言》 3.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4.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5.图片展示:展示“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7.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8.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材料引入:我国国民对于此次中日交涉愤慨特甚。各省长官屡次联电外交部诘责,各地人民多结合团体,迭次开会讨论,其最著者,如国民对日志会、劝用国货会、救国储金团 等。

能力开发系统

附件5: 能力开发系统 一、能力开发系统的内容 教育培训和能力开发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不必多说的。不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决定其经济活动成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应推教育和能力开发。从现代工业化进程来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并不仅仅是机械器具的进步造成的。先进的机械和技术,必须通过劳动者这一媒介才能发挥作用。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并超过其他较早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必须加强教育和能力开发。 企业内的能力开发系统是人事管理系统的核心,它与人事管理的各项制度都互相关连,不可分割。 二、企业内教育培训 (一)企业内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职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规划能力,同时也要使职工掌握必需的知识技能。企业对不同层次上的职工施以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教育培训,主要分以下几个渠道:1、分层次系统教育 这是对全体职工进行的持续教育,贯穿在全部职业生涯中。它是企业内教育体系的最基本成份。系统教育的主要层次如下: (1)新职工教育――对刚进入企业的新职工,企业重点向他们灌输“企业精神”培养对企业的感情和集体主义、团结合作的作风。 在对职工进行经营思想教育的时候,各企业普遍重视的是下述一些观

念: A战略意识――也叫做“问题意识”,即在做具体工作始终不忘企业的战略目标,避免机械盲从。 B彻底的“现场主义”――就是生产第一线,是直接创造附加价值的地方,因而是经营利润的源泉。 C“自主管理”意识――每个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在岗位的管理者,时刻从管理者的角度设法改进工作,革新创造。 D尊重人生的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牺牲人性追求的物质利益,而是要通过工作,达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因此,要创造能使劳动者感到劳动价值的工作环境。 新职工教育的另一方面内容。是传授基本劳动技能和对劳动组织、管理体系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一方面通过一定的课堂形式教授,但主要是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员制度实施。“一对一”的指导员的制度,可能来源于传统的师徒制。企业给每一个新员工指定有三-四年工龄的熟练职工当“指导员”,负责对新职工进行从生活到工作的全面培养,直到新员工实习期满为止。 为了更清楚地了新职工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了强调集体主义意识,一般在新职工就职训结束时兴办三-四天的集中住宿训练,通过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加强彼此间的个人接角,体验团结配合的作风。 (2)监督指导层教育――监督指导层是最基层的管理干部,他们在生产现场直接对作业工人进行指导监督,担负着生产劳动组织的终端功能,地位很重要。因此,从现场作业工人中提拔上来的新任干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 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 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 提示: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7.教师小结:北洋政府接受日本最后通牒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各个城市的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各大城市还开展了救国储金活动。无论从地缘分布的广度,还是从参加人数、阶层的众多来说,这样举国一致的群众活动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材料引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 3.教师讲述: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梁启超和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4.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 5.教师提问: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 提示: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6.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学案设计

第11课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知道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概况。 2.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3.了解幕府统治的建立、发展过程,知道武士道。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2.从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3.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 4.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5.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关系和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6.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称号,设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7.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 1.结合史料,说说1-2世纪日本岛的基本状况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2.阅读教材P52内容,列举大和国统治的关键词。 活动二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影响,认识到只有主动开放,善于吸收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至四年(630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 1.回忆中国古代史,中日之间频繁交流于什么时期?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历史故事?双方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的能力是一种系统能力

组织的能力是一种系统能力 图组织的系统能力 一个组织要能够存在和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必须基于产业的研究做出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的选择。在选择产业的基础上,要明确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明确谁是你的客户,客户给你付钱的理由是什么,建立什么样的能力资源来满足客户的这种诉求。当我们研究产业选择、商业模式和能力资源时,

其实就是在进行战略管理,所以说战略管理是组织能力的第一个方面。 2公司治理结构 战略有了就要看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要明确的是产权结构,产权结构决定了谁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次就是要解决企业的控制权、决策权、经营权、管理权的配置,也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制度设计。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决定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重叠,很多企业由于大量内耗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这种内耗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争夺、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没有理顺。所以企业组织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表现为合理的治理结构,也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和制度来解决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 3组织与流程 产权关系和经营权明确之后,战略能否高效实施主要是通过组织设计与流程设计来承接。关于组织我们必须要明确什么样的组织划分模式适合什么样的企业,究竟是事业部制、矩阵制还是其他组织形式更能够激发组织的活力、提升组织的效率、增进组织的协同和共享。同时还必须研究流程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支撑战略实施的关键流程是什么,能够带来差异化价值的核心流程是什么。 4产品与市场管理能力 组织问题明确之后,就必须考虑产品与市场的问题,就是一个企业如何向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这就涉及到企业最容易产生问题的部分,即研、产、销如何一体化的问题。现在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要么大量的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库存,要么热销产品断货,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研、产、销不能一体化。所以在构建组织能力时,产品和市场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回答生产如何组织的问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最新教案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 法 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

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 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古代日本》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这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这是一个由留守儿童和普通农家子弟组成的班级。这是一名有八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 今年我带的是初三历史,面对最新的历史课本,我和学生都对它十分好奇。我的好奇感是由于这是最新编排的部编版历史课本,它充分展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在当今社会,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作用越来越突显,我们历史老师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会和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好奇感是即将进入一个个距离他们遥远的,陌生的国度,那些璀璨的世界文明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冲击感。 案例描述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1古代日本 出示教学目标 1、知道大和的兴起和大和统一日本的史实。 2、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内容,认识大化改新的历史影响。 3、了解日本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形成,认识武士集团控制中央政权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出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武士集团教学难点: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出示教学过程: 一、介绍日本

老师:根据课本,指出日本何时出现国家,何时何国统一? 学生:根据文献记载,日本在1——2世纪,出现了100多个小国。在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统一了日本。 老师:统一后的大和是如何管理的? 学生: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实行“部民制度”:部民是贵族私有领地的私有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如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海部等,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 老师:过渡:7世纪以来建立在部民基础上的大和国面临着需要进行一场深刻变革的非常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个别家族脱离部民组织独立生产的趋势日益强烈,这种现象使政府和贵族失去了对部民的控制,不仅减少了财政收入而且动摇了部民制度,动摇了大和国赖以生存的基础,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疯狂兼并土地“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而此时的邻国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日本派遣大量的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等大量学习、吸收中国文化,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1、宫廷政变,改革派掌握政权 645年6月12日,在中臣镰足和留学生的协助下,中大兄发动宫廷政变,一举消灭已苏我入鹿为首的苏我氏势力,夺取了中央政权。14日,孝德天皇即位,建年号为“大化”。大化2年(646年)天皇颁布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孙中山所写的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哀悼的是() A.黄兴 B.蔡锷 C.李烈钧 D.宋教仁 2. 1913年3月,哪一事件的发生成为革命党再次发动革命的导火索?() A.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宋教仁遇刺 3.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世凯的国家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已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由此可见,导致二次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贸易封锁 B.列强支持袁世凯 C.革命党内部分歧严重 D.袁世凯力量强大 4.直接暴露袁世凯想当皇帝野心的是()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修改总统选举法 5.袁世凯一再践踏民主,使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他在公开宣布恢复帝制前的独裁活动不包括()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会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废除民国纪年法 6.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取消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改年号为洪宪。其中洪宪元年是()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7.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孙中山的号召得到全国响应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A.军阀的靠山都是日本 B.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策略 C.军阀力量超过革命的力量 D.列强之间在中国的利益互补 9.读图,回答问题。 图A二次革命图B奉军坦克部队在 直奉战争中 (1)图A中的“二次革命”发生于哪一年?图片中最醒目的革命领袖是谁? (2)图A中“一个共和国的破灭”是指什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结果? (3)图B展现的是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战争的场面,袁世凯死后,两派军阀的首领分别是谁?

2020秋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百家争鸣练习题

第11课“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2.“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3.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无为”的思想 4.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5.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 6.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7.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战国时期,下列哪一人物曾经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A.墨子 B.荀子 C.孟子 D.庄子 8.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刚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9.“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11.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评奖”() A.孔子B.墨子 C.老子D.庄子 12.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13.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句话,此名句出自( ) 三、材料分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各个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试图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

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 板书设计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4 教学反思 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

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活动;护国战争和袁世凯洪宪帝制的破产;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能力目标 了解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使学生知道二次革命实际上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审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护国战争等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抓住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想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教学重难点】 1.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原因以及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二次革命 (1)什么是“宋案”?是谁制造的?为什么?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宋案”是指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的凶案。是袁世凯制造的。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共和势力。 (2)二次革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叫“二次革命”?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他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因而叫“二次革命”。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有哪些?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④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⑤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⑥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2)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袁世凯又是如何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 师引导学生回答: 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主要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界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3.护国战争

能力体系是怎么发展来的

能力体系是怎么发展来的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能力体系是怎么发展来的 1)专业序列胜任能力体系的发展与公司战略紧密相联: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决定了企业所需的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相应对企业人员能力素质、结构提出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建立专业序列胜任能力模型。人力资源各项工作围绕着企业人员胜任能力要求而展开,包括人才吸引计划、激励计划、保留计划、发展计划,通过人才策略的实践获得满意敬业的员工,为企业的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胜任能力发展思路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概括: 2)胜任能力体系的具体的发展方法就是通过不同层面访谈获取所需信息,从战略层(包括总裁室和总经理层面)访谈,到业务经理/高绩效员工、一般员工访谈。经过系统总结和提炼后,形成一个专业序列的胜任能力模型,同时,我们将联想的胜任能力模型与行业数据对比,进行合理的修正,从而保证联想的每一个专业序列胜任能力模型既能代表行业标杆,同时又具有联想特色。 3)我们将联想胜任能力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i.联想全员核心胜任能力:是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反映,应在全体员工身上表现 出来。目前,我们将联想全员核心胜任能力分为“服务客户、精准求实、创业创新、合作共享、诚信正直”5个维度; ii.序列通用能力:在一个专业序列内的所有岗位都需要的素质和技能,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 iii.序列专业胜任能力:该专业序列所需的独特的技能,序列内不同岗位角色所要求的维度和程度有所不同。 以大客户直销序列为例,这个专业序列的通用能力包括沟通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协调推进能力,每个能力维度以若干条关键行为描述呈现;该序列的专业胜任能力则包括市场信息分析能力、产品知识技术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销售业务管理能力等,对所有的大客户经理我们都要求具备上述7项能力,但不同级别要求的程度会有差异。 需要强调的是全员核心胜任能力部分因为不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专业胜任能力因不同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差异,可能更多企业自己的特色,而专业序列通用能力部分则在不同企业间具有较强的共通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