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精选(一)

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是黑色固体,乙、丙为五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2.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

A.还原性

B.剧毒性

C.可燃性

D.氧化性

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产化肥

B.用来灭火

C.生产纯碱

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4.把w克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x克。若先将w克CO2经过:CO2→CO→CO2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y克。则x与y 的关系是( )

A.x=y

B.x>y

C.x

D.无法确定

5.在CO、C、H2、CO2四种物质中,哪种物质具有不同于其他三种物质的特点(写出两种

情况,说明原因)。(1) ;(2) 。

6.“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一个节目的标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森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温室效应的事情。

7.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停止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8.简答题,

(1)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产生什么现象此试液加热煮沸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向上述试液投入活性炭并振荡,又发生什么变化

(3)为什么干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4)为什么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几天后就变硬了

(5)为什么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应怎样检验并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9.石灰石是我国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1)C是固体 (2)CO2没有还原性

6.(1)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

(2)节约纸张就可以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等

7.CO2+Ca(OH)2==CaCO3+H2O

8.(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应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不宜用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硫酸钙会包住碳酸钙表面,使碳酸钙与硫酸不再接触而反应停止,所以实验室一般用盐酸而不用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由紫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H2O==H2CO3,当加热煮沸后,石蕊试液由红

变紫,因为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H2O+CO2↑。当加入活性

炭后,石蕊试液的紫色褪去,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

(3)干冰可以做制冷剂,用来保存容易腐败的食品。因为干冰蒸发后,没有液体留下,不会使食品潮湿。用飞机从高空撒布干冰,能够使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变成水滴下降。这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措施。

(4)石灰浆的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到墙壁上后,接触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难溶的碳酸钙,从而使石灰墙壁硬化。

CO2+Ca(OH)2=CaCO3↓+H2O

(5)菜窖的底部二氧化碳的浓度较大,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因此,在进去之前,须先用烛火试验,如烛火熄灭或燃烧不旺就不要入内。

9.(1)3、4两次 (2) (3)8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精选(二)

1.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三大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空气中CO2含量增大面升高,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CO2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2.小红和小瑛为了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采用方法正确的是()

A.向甲吹气

B.由甲吸气

C.向乙吹气

D.由乙吸气

3.刘爽同学欲除去N2中的少量O2、H2、CO、CO2、水蒸气等杂质(H2、CO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他将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①浓H2SO4,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的CuO,④灼热的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4.张兵同学为了探究CO2的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点燃两支短蜡烛,然后沿烧杯内壁倾倒二氧化碳,根据实验回答:

(1)观察两支蜡烛的变化,写出实验现象。

(2)这个实验说明了。

5.“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 日“东方时空”中的一个节目的标题,说的是是南极一块叫“拉神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然又一次放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

6.在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某教师用下图所示装置设置问题情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初中化学知识来进行分析推理:(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未画出)

实验时,通过足够的压力作用使气体x从左向右依次通过灼热的y、装置(b)、(c)……,学生记录了有关的实验现象:

①(a)中y逐渐由黑色变为红色;②(b)中z变为蓝色;③(c)中出现浑浊。

请你据此分析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y ,z ;

(2)装置(d)的作用是;

(3)将x的三种可能组成填于下表。(注意不能填写与(a)、(b)、(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无关的气体)

123

7.现有含碱物质:①金刚石,②石墨,③CO,④CO2,⑤Na2CO3,已见有报道的还有:⑥C60,⑦C3O2,⑧CO2⑨C5O2,⑩C12O9等。

(1)其中属于碳单质的有,属于碳氧化物的有(均填序号)。

(2)根据CO与CO2两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中碳元素或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与反应物的关系,确定C3O2转化成CO2的另一反应物,类推写出C3O2完全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

式:。

8.为了弄清一个防空洞内气体成分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甲、乙两个兴趣小组的同学从防空洞内采集了一些气体样品,分别用下列盛有药品的仪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省略)检查气体成分。)

(1)甲组采用分别检验的方法进行实验:

①当选用B装置时,B中出现现象,证明样品中含有水蒸气。

②当选用D装置时,D中溶液变混浊,证明样品中含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当选用装置(填序号)时,该装置无明显现象,证明样品中不含一氧化碳。

(2)乙组采用上述仪器按B→D→C→E→A顺序连接用来检验气体样品,C装置的作用是,写出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了上述检测结果后,进人防空洞前还需进行试验,因为空气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超过10%时,可以使人窒息,以致死亡。

参考答案:

1.AC

2.C

3.B

4.(1)下面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面的蜡烛火焰后熄灭。

(2)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1)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造成。

(2)节约纸张,就可以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节约纸张,就可以减少造纸所需木材用量,从而保护森林,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3)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6.(1)y CuO;z无水CuSO4(或CuSO4)(2)防止尾气进入空气造成污染

(3)

[无水CuSO4(白色粉末)遇水能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7.(1)①②⑥;③④⑦⑧⑩

(2)C3O2+2O2点燃3CO2

8.(1)①白色固体变蓝② Ca(OH)2+2O2===CaCO3↓+H2O ③ A

(2)除去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3)灯火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精选(三)

1.下图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尿素、化肥

D.灭火器灭火

2.下图所示的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3.小明在光照条件下,取一个大烧杯,其中装入大半杯清水,在烧杯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并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水草,然后将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右图)。过较长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少许B气体。对此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是O2,B是CO2

B.A是CO2,B是O2

C.A是N2,B是O2

D.A是N2,B是CO2

4.小英查资料知道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5.小刚同学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他应首先做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6.小殷同学用CuO、Fe2O3和Cu2(OH)2CO3及O2、H2和CO等,进行探究性实验。他的实验过程是:如图所示,向盛有少量固体X的试管内持续通入气体Y,过一会儿在W导管口点火(假设点着的火焰可以达到高温),一定时间后,试管中的固体变成光亮的红色,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若X是CuO、Fe2O3,和Cu2(OH)2CO3中的一种,而Y是O2、H2和CO中的一种,试推断X和Y的组合可能有哪几种

(2)若X是C和CuO的混合物,Y是CO2,这种组合行不行为什么

7.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但人体排出的CO2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同学采用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是: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出现浑浊,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终产物,请回答:

(1)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2)请写出甲瓶或丙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小玉、小侯、小灵用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分别进行木炭、氢气、一氧化碳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探究,请你帮他们解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适用于进行的实验,甲装置的错误有。

(2)乙装置适用于进行的实验,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丙装置适用于进行的实验,反应时尾气中含有气体。

9.初三(2)班同学为了探究某氧化钙(CaO)样品中混有碳酸钙(CaCO3)杂质。现取

样品6.6g,经高温灼热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6.16g(反应后残留固体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求: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3)样品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2.D

3.A、B

4.C

5.D

6.D

7.B

8.(1)试管

(2)CaCO3+2HCl===CaCl2+H2O+CO2↑

(3)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因此,在盐酸溶液中不能形成碳酸钙沉淀

(4)瓶内气压减小;CO2+2NaOH===Na2CO3+H2O

9.(1)

(2)玻璃瓶(或矿泉水瓶或饮料瓶或汽水瓶)、瓶盖、吸管、石蜡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保证装置不漏气)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知识点及练习题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考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 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⑵密度比空气大; ⑶能溶于水;(设计实验证明,参看课本P114实验6-5) ⑷CO2固体叫“干冰”。 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3实验6-4) 更不能供给呼吸(解释“屠狗洞”现象)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探究:参看课本P114实验6-6) 化学方程式:CO2 + H2O == H2CO3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CaCO3↓+ H2O ①CO2气体的检验 ②长期放置的石灰水,瓶壁会出现一层白色物质 此反应的应用③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生上炭火炉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一层土 ⑤鸡蛋放入石灰水中一会儿取出,可以保鲜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CO2+ C 2CO (注: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考点2 一氧化碳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制取 C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2CO + O2点燃 =====2CO2——作燃料(是煤气的主要成分)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注意:①CO和H2一样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时,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验纯(方法与H2一样) ②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但: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是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⑵还原性:CO + CuO Cu + CO2 ——冶炼金属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操作顺序实验时,先通CO,后加热;实验完毕,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直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参考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单双孔塞; (2)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1)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软塑料瓶; (2)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学生活动]制取CO2并收集到三个集气瓶、一个软塑料瓶中。 [活动与探究] 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同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2.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3.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介绍]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活动探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内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考点清单 1.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3. 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4. 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3.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在通常情况下,CO 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塑料瓶变瘪;鸡蛋进入瓶内。 2. 与水反应:3222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23 2+↑=。 3.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CaCO 3沉淀。 化学方程式:CO 2 + Ca (OH )2== CaCO 3↓+ H 2O 此反应的应用? ? ???????

4. 不支持呼吸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CO2用途利用的性质 灭火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制冷剂、 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制啤酒、汽水等碳酸饮料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3 2 2 2 CO H O H CO= +;生成的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 H CO CO H 2 2 3 2 + ↑ = 气体肥料绿色植物利用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 四)温室效应 1.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除二氧化碳外,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2. 温室效应将使全球气候变暖,这样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 防治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典型例题】 例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对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 例2:常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是 A. 它是一种能溶解于水的气体 B. 降温加压下它可以变成固体“干冰” C. 通常状况下,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 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是氮气也能灭火(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为什么不常用氮气来灭火呢?由于在通常状况下,氮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doc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反思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

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给他们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课后听了李老师的指点诸位同行的建议和意见,使自己看到了自己的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克服掉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想不去做是不可以的,空想也是不可以的,自己要去实践,才能在课堂上更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去动手实践真正去当学习的主人。我始终这样认为,也是我的一惯做法,课堂上自己要活跃,学生才可能活跃,才最大可能把学生的热情,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练习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习题精选(一) 1.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是黑色固体,乙、丙为五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2.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一氧化碳具有( ) A.还原性 B.剧毒性 C.可燃性 D.氧化性 3.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产化肥 B.用来灭火 C.生产纯碱 D.干冰用作制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 4.把w克C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x克。若先将w克CO2经过:CO2→CO→CO2变化(假定无损耗),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为y克。则x与y 的关系是( ) A.x=y B.x>y C.x

情况,说明原因)。(1) ;(2) 。 6.“南极的冰化了”,这是中央电视台2002年5月22日《东方时空》中一个节目的标 题,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森B”的冰架发生坍塌,其断裂的面积比上海市还大。这是大自 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 面使用纸张和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3)请再举出一件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温室效应的事情。 7.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空隙呼出二氧化碳,为了停止 鸡蛋的呼吸作用,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可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为。 8.简答题, (1)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跟碳酸钙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会产生什么现象?此试液加热煮沸后,会发生什么变 化?冷却后向上述试液投入活性炭并振荡,又发生什么变化? (3)为什么干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4)为什么用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几天后就变硬了? (5)为什么有时人走进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应怎样检验并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9.石灰石是我国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 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 m (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2)上表中m的数值是。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考点一)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 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考点二):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 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 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CO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CO的可燃性、还原性以及毒性 教学难点: (1)CO与CO 2 的性质比较;CO与C的化学性质比较 (2)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实验设疑、引导、分层启发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储气装置、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硬质玻璃管、石灰水、氧化铜、火柴。 课题3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为四阶段:课题引入、知识讲解、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题引入: [引入](电脑展示燃烧的煤炉)煤炭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物 ——CO、CO 2,CO分子比CO 2 分子少一个O原子。这种分子构成上的差异,会给 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结合新闻报道,引出令人谈之色变的煤 气中毒的罪魁祸首的庐山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揭开CO的神秘面 纱,研究CO的性质。 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讲解: 一、CO的物理性质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总是从它的物理性质开始,学习CO 也不例外。 (展示一瓶CO 气体) 请阅读课本P121第五段,归纳CO 的物理性质,提示:从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 [归纳]CO 的物理性质,与CO 2对比(用电脑逐步显示下表) [小结]CO 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过渡]从物理性质看出,CO 与CO 2有着很大不同,那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致呢? 我们来看看CO 的表现吧。 二、CO 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实验探究1]电脑演示实验 [提示]观察要点:(1)火焰的颜色;(2)烧杯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提问]CO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22 22CO O CO 点燃 + [提问]CO 具有可燃性,若不纯时点燃会有什么后果?点燃前一定要注意什么?(回答:会爆炸,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讨论]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什么气体在燃烧? [分析]上层22 22CO O CO 点燃 +中层CO CO C 22 高温 + 下层: 22CO O C 点燃 + [小结] 煤炉上方的蓝色火焰是CO 在燃烧。 [思考]前面我们学过木炭可以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使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一氧化碳是否也可以还原氧化铜呢? 2、CO 的毒性 [过渡]我们常常听到煤气中毒、煤气爆炸等等事故发生,所谓煤气就是CO 的俗称。煤气爆炸是因为CO 具有可燃性,那么煤气中毒又是怎么回事呢?多发生在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培养学生通过物质的结构了解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思维方式,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是由于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所决定,这是学习化学所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及其危害性,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器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一套或视频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学生复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比较,每个分子中少了一个氧原子,那么,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引出新课。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煤炉上放一盆水能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学生回答。可以看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 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教师出示一氧化碳燃烧的图片,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CO+O2==CO2 教师强调:火焰蓝色,不纯点燃容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要检验纯度。 学生讨论:三种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后产物比较和现象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填写下表: 教师强调: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中一定有水,可燃物中含有碳元素,则燃烧后的产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还原性,教师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视频,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CuO+CO==Cu+CO2 学生叙述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由于氧化铜变成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之所以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正是由于有一氧化碳的缘故,所以,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所以说,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3、一氧化碳的毒性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并回答问题 一氧化碳的中毒原因? 冬天生火炉,为什么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氧化碳的性质,下面同学们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比较,同学们讨论,看看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列表,学生填写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知识教学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一氧化碳的毒性且其对环境的污染。 [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的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3.疑点:向炉火中撒少量的水后,为何炉火烧得更旺? 4.解决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2)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保观念。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5—10。 学生活动: (1)观察火焰颜色,当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观察石灰水变化。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何物质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板书]:CO H2 C 可燃性 2CO + O2 ==2CO2 蓝色火焰2H2 + O2 ==2H2O 淡蓝色火焰 C + O2 ==CO2 还原性CO+CuO==Cu+CO2H2+CuO==Cu+H2O C+2CuO==Cu+CO2 3.一氧化碳的用途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思考它有哪些用途? 学生活动:①总结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②阅读教材中的选学材料,了解水煤气的成分,并思考选学材料中提出的问题。 [板书]:(1)气体燃料 (2)冶炼金属:Fe2O3+ 3CO ==2Fe + 3CO2 二.一氧化碳的毒性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99页,理解CO中毒的生理过程。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新人教版)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Q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Q固体叫“干冰”); 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 第四朵 小花变红;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 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 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 CQ+HO=HCQ和H2CQ=H2O+CE 【注意事项】 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Q 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案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这使它们性质差异很大。前 面我们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类比对二氧 化碳的探究,来学习一氧化碳的内容? 二、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121—12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 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一氧化碳用途 三、合作探究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比较CO 和CO2 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 CO无色无味气 体难溶于水比空气密度 咯小 CO2无色无味气 体能溶于水比空气密度 大 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请回答 1、为了防止煤气中毒,有人在煤火上放一大盆水,行吗?为什么? 2、请选择收集CO的方法。

四、精讲实练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可燃性课件展示一氧化碳燃烧 现象:1)CO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思考:1、点燃一氧化碳前应做什么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二次备课2、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课件展 示煤炉燃烧)一氧化碳毒性课件展示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一 氧化碳及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 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一氧化碳有毒。 提出讨论问题: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很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 体? 4、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一氧化碳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课件展示分析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练习20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自主学习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将二氧化碳制成干冰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C.石蕊试液遇二氧化碳变红D.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木炭层产生一氧化碳 答案:A 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制干冰 B.灭火C.制纯碱D.制尿素 答案:B 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主要成分都可用CaCO3来表示的是( ) A.生石灰,石灰石B.石灰浆,石灰石 C.生石灰,石灰水D.石灰石,大理石 答案:D 4.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是( ) A.灼热的焦炭B.灼热的氧化铜 C.石蕊试液 D.石灰水 答案:B 5.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的是( ) A.氢气B.氧气C.一氧化碳D.氮气 答案:C 6.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是( ) A.淡蓝色B.蓝色 C.黄色D.苍白色 答案:B 7.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A.CO2B.CO C.H2D.C 答案:C 8.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久置空气中石灰水会变_____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浑浊二氧化碳 CO2+Ca(OH)2= CaCO3↓+ H2O 基础巩固 9.如图6-10,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答案:蜡烛由上至下依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气体;在化学性质方面,CO有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__性.一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氧气或空气,点火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点燃前必须先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没有难可燃性还原性发生爆炸检验纯度 11.燃烧正旺的煤炉中由下至上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点燃 CO2(2)CO2+C点燃2CO (3)2CO+O2点燃2CO2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引言: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它们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性质上带来什么差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板书]: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与CO2相比较) 复习提问: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7第一段,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一下CO和CO2的物理性质 讲解:CO和H2都有可燃性,它与O2(或空气)混合后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注意点燃前应检验CO气体的纯度。 提问:(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H2? (2)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CO和CO2?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到CO和H2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可根据它们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物不同来区别;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根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区别。 [板书]:(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讲解演示实验5—11。 学生活动:观察黑色氧化铜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有什么物质生成,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讲解:CO在反应中夺取了CuO中的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CO2。反应说明CO具有还原性,这个特性与O2、C相似。 讲解: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用途;CO 有剧毒,又污染空气,所以要注意防止和控制CO对环境的污染。对于CO,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认识它。 [总结、扩展] 1.CO和CO2性质的差异。 2.CO和H2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布置作业] 1.教材P100习题2。 2.用什么方法鉴别空气、O2、H2、CO和CO2?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五种方法: 一是根据密度不同,分别将它们充入气球; 二是根据水溶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石蕊试液中; 三是根据可燃性不同; 四是根据还原性不同,分别将它们通入灼热的氧化铜中; 五是根据是否与碱溶液反应,分别将它们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 【将带火星的木条不能检验二者,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不支持燃烧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 为什么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是正确的?谢谢... 回答 因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在纯氧中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 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 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3)
主讲:黄冈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舒宝生 总结回顾: 一、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可燃性
C+O2
CO2
2C+O2
2CO
3、还原性
C+2CuO
2Cu+CO2↑
3C+2Fe2O3
4Fe+3CO2↑
2C+Fe3O4
3Fe+2CO2↑
二、CO2 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3、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吸收 CO2:CO2+2NaOH=Na2CO3+H2O 4、氧化性
1 / 11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CO2+C
2CO
三、CO 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
2CO2
2、还原性
CO+CuO
Cu+CO2
3CO+Fe2O3
2Fe+3CO2
4CO+Fe3O4 3、毒性
3Fe+4CO2
四、CO2 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2、工业制法
CaCO3
CaO+CO2↑
五、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 / 11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例 1、A~J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 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已知 A、C、F 均为单质,其中 F 为亮红色固体,其他 为化合物,其中 J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H__________、G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C+E:__________。 答案: (1)CO ; CaO ; H2O (2)H2+CuO Cu+H2O 例 2、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科学家正在研究分离出空气 中的 CO2,然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将 CO2和 H2反应合成汽油、甲醇等有机物。请回 答以下问题: (1)如下图,实验室中可选用制取氢气的装置__________。
3 / 11

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CO)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课题3 一氧化碳(初中化学九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90%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知识面狭窄,学生基础比较差,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还是比较好,在讲授课程时,精讲精练,认真分析,巩固知识。 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O的毒性),同时与学过的CO2相比较,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处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看待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与社会决策、为美化环境献计献策。 5.教学难点分析 重点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

↓ ↓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你们知道碳的其他氧化物吗?(讨论交流) 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他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意味着他们的性质也相同吗?(产生疑问,大胆设想) 二、合作探究 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煤气泄漏可能会引起中毒,因此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体会一氧化碳你和二氧化碳性质上的第一个不同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

课题: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强调:①CO必须干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作气体燃料; 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CO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CO的可燃性、还原性以及毒性 教学难点: (1)CO与CO 2 的性质比较;CO与C的化学性质比较 (2)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方法:实验设疑、引导、分层启发式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储气装置、铁架台(附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硬质玻璃管、石灰水、氧化铜、火柴。 课题3第二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为四阶段:课题引入、知识讲解、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题引入: [引入](电脑展示燃烧的煤炉)煤炭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 物——CO、CO 2,CO分子比CO 2 分子少一个O原子。这种分子构成上的差异,会 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结合新闻报道,引出令人谈之色变 的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的庐山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揭开CO的神 秘面纱,研究CO的性质。 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讲解: 一、CO的物理性质

什么情况下呢? [课件展示]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 [分析]CO 吸入肺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血红蛋白失去输氧功能),人体缺氧而亡。 [提问]如何防止CO 中毒? [讨论、归纳]使用CO 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石油气中添加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作为人们判断煤气泻漏的信号,避免事故发生。 3、还原性 [实验探究2]电脑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 步骤(与H 2还原CuO 相似):先通CO 后加热,先灭灯后停CO 。 记忆:CO 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相同。 化学方程式: 2CO Cu CO CuO +? + [小结]CO 能夺取CuO 中的氧元素,生成CO 2(电脑动画:CO 还原CuO 的微观运动过程)所以说,CO 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讨论](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先通CO 后加热,先灭灯后停CO ,这是为什么? 先通CO ,防止加热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后撤CO ,防止Cu 在高温下与空气 中的O 2反应变回CuO 。 (2)想一想,CO 还原CuO 的实验装置与H 2还原CuO 的装置相比,有何处重大不同? CO 有毒,需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用酒精灯点燃多余的CO ,以避免CO 污染空气。(3)CO 有毒,在尾气处理时还可用什么方法? ①可用气球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 ②还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实验结束后,再用火点燃。 [讨论]你能不能将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避免CO 对环 co c u o 澄清的石灰水A B 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