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

姓名:朱翊钧

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裕王府

出生日期:

1563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1620年7月21日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万历三大征

登基年龄:10岁

在位:48年

庙号:神宗

陵寝:定陵

万历中兴

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

万历怠政

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癮)。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餘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1589年,朱翊钧不再出现,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万历二十五年,右副都御史谢杰批评神宗荒于政事,亲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亲、尊祖、好学、勤政、敬天、爱民、节用、听言、亲亲、贤贤,皆不克如初矣。”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中枢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于慎行、赵志皋、张位、沉一贯等4位国家重臣,虽然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冤。临江知府钱若賡被朱翊钧投入詔狱达三十七年之久,终不得释,其子钱敬忠上疏: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首辅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他不辞而去。万历四十年(1612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四十一年(1613年),吏部尚书赵焕也“拜疏自去”。吴亮嗣于万历末年的奏疏中说:“皇上每晚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酒醉之后,左右近侍一言稍违,即毙杖下。”

矿税之害

神宗亲政以后,开始展现其贪婪本性,“数年以来,御用不给。今日取之光禄,明日取之太仆,浮梁之磁,南海之珠,玩好之奇,器用之巧,日新月异”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明神宗派出宦官充任矿监税使,掠夺商民,一旦被认为地下有矿苗,房屋就要全部拆除,以便开矿,开矿时挖掘不到时,附近的商家会被指控“盗矿”,必须缴出全部“盗矿”的赔款。矿监所到之处,民穷财尽,“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其党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士民公愤”,而“帝不问”,成为明代一大恶政。首辅朱賡沉痛地说:“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大学士沉鲤在《请罢矿税疏》中,亦指出矿税“皆有司加派于民,以包赔之也”。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忍无可忍地批评他:“以金钱珠玉为命脉。”万历二十五(1597年)至三十三年(1605年)矿税使进内库银将近三百万两,“半以助浮费,半以市珠宝”,更多的财物流入了宦官的腰包,“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四年的十年时间里,矿监税使向皇室内库共进奉白银五百六十余万两,黄金一万二千万余两,平均每年进奉白银五十余万两,黄金一千多两”,可谓“驱率狼虎,飞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剥肤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灾地坼,山崩川竭”。万历二十三年,御史马经纶直言指斥神宗“好货成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说法主要来源于当时的文官系统,矿税,海税,茶税,这些工商税的利益受害者。当听从了文官建议的崇祯取消商业税并以农业税代替以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女真掘起

此时东北女真族努尔哈赤兴起,成为日后中原帝国的隐患。1619年,辽东经略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铁岭沦陷,北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将辽东局势扭转。不过朱翊钧的三十年“断头政治”,对人事任免等大事皆置之不理,且仅在必要时才处理政务,使大部分行政部门运作陷于停滞。论者认为这种情况使明朝行政陷于瘫痪。

“朵儿只唱图记”象牙印高6.1厘米,边长5.2厘米,此印是明朝万历十六年明神宗赐给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 1543—1588年的印记,印文为梵文“朵儿只唱”,意为“金刚持”。

索南嘉措出生于西藏拉萨的一个贵族家庭,据说这是西藏最早皈依佛教的家族之一,他们在当地有很强的政治势力。1546年,年仅4岁的索南嘉措被作为达赖喇嘛的继承人迎入哲蚌寺。公元16世纪60年代,西北地区的一支政治势力,来自蒙古的俺达汗占据了青海湖一带的藏族地区。当时格鲁派在青海的影响很大,为了巩固对该地区的统治,俺达汗希望联合格鲁派力量,1576年邀请索南嘉措前来会晤。1578年索南嘉措到青海湖会见了俺达汗,被俺达汗尊称为“达赖喇嘛”。

“达赖”是蒙古语,意思是大海;“喇嘛”是藏语,意思是上师。得到这一尊号以后,格鲁派的上层立即把索南嘉措确定为第三世达赖喇嘛,并分别追认了根敦嘉措和根敦主为第二、

一世。此后,索南夹措继续到其他地区传教,包括青海、四川、云南等地,修建了一系列著名的寺院。当时中国内地中央政府明朝也对他非常重视,双方建立了朝贡关系,1588年明朝政府邀请他访问北京,但途中索南嘉措生病不幸去世。明神宗于公元1588年索南嘉措圆寂前夕,赐予这方印记。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赐给达赖喇嘛的第一方印。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年~1620年)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三战皆捷,但明朝人力物力也遭受到巨大损失。

宁夏之役

即镇压哱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亡命。万历十七年,以副总兵致仕,子哱承恩袭职。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有轻中外之心。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因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惟忠自缢死。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以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惟平虏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此后,明朝特调副麻贵驰援,贵率苍头军在攻城同时,阻击套部蒙古,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七月,麻贵等捣毁套部大营,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各路援军在代学曾为总督的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九月十六日刘东旸杀土文秀,承恩杀许朝,后周国柱又杀刘东旸。军心涣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拜阖门自尽,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杨应龙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抚谭希思于綦江、合江(今四川泸州东)设防。次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失利,杨国柱被杀。明廷罢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应龙之子朝栋所统苗军。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其他几路明军也取得胜利。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綎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

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今遵义西北),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朝鲜之役

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战。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首尔)。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政治腐败,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沦陷七道。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为争取时间,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

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明神宗朱翊钧下石星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因李如松战死,任命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但李舜臣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露梁海之战中牺牲。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主要战役有碧蹄馆战役,南平血战,釜山攻防战,露梁海战等等。

《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於崇桢而亡於万历。”清高宗乾隆在《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諛。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将万历皇帝的荒怠,联系到万历皇帝与文官群体在“立储之争”观念上的对抗。怠政则是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黄仁宇说:“他(即万历皇帝)身上的巨大变化发生在什麼时候,没有人可以做出确切的答复。但是追溯皇位继承问题的发生,以及一连串使皇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的出现,那么1587年丁亥,即万历十五年,可以作为一条界线。这一年表面上并无重大的动荡,但是对本朝的历史却有它特别重要之处。”

但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朱翊钧的这种怠政也可以被理解为习得性失助或忧症的临床表现。

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值得说明的是,现在对神宗的评价基本是基于清朝初年投降满清的东林党文人编辑的史料,基本上反应的是文官集团对神宗的态度,而不是单纯的历史事实。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状元卷全文

明朝万历二十六年状元卷全文 作者简介:赵秉忠(1573年~1626年),官至礼部尚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被黄尊素弹劾去职。天启六年(1626年)去世。思宗崇祯三年(1630年)追复原官,赠太子太保,赐祭葬。 殿试题目: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臣对: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臣听说帝王统治国家,必须有经营管理的实政,而后才可管束臣民,综合处理纷繁的政务,才能实现和乐升平的社会。必须有倡导践行的实心,而后才可鞭策百官,振作整肃种种事务,才能建成昌盛兴隆的国家。」 立纪纲,饬法度,悬诸象魏之表,着乎令甲之中,首于岩廊朝宁,散于诸司百府,暨及于郡国海隅,经之纬之,鸿巨纤悉,莫不备具,充周严密,毫无渗漏者是也。何谓实心,振怠惰,励精明,发乎渊微之内,起于宥密之间,始于宫闱穆清,风于辇毂邦畿,灌注于边疆遐陬,沦之洽之,精神意虑,无不畅达,肌肤形骸,毫无壅阏者是也。 「什么是实政?就是要确立社会规范,整饬法律制度。将它们悬挂到宫门高阙外面,载入法令条文当中,先颁布于朝廷殿堂,再散发至各级官府,一直到达各个地区和海疆边隅。整顿梳理,无论巨细,完备详尽,处处严密,丝毫没有疏漏的地方。什么是实心?就是杜绝懒惰懈怠,激励精明强干,从细节小事做起,发自内心深处,由朝廷帝王开始,再风行于京畿邦域,一直灌输到边疆角落。使之潜移默化深入内心。令这种精神志向无不畅达,以至于沦肌浃髓的程度而毫无阻塞。」 实政陈,则臣下有所禀受,黎氓有所法程,耳目以一,视听不乱,无散漫飘离之忧,而治具彰;实心立,则职司有所默契,苍赤有所潜孚,意气以承,轨度不逾,无丛脞惰窳之患,而治本固。有此治具,则不徒驭天下以势,而且示天下以守,相维相制,而雍熙以渐而臻。有此治本,则不徒操天下以文,而且喻天下以神,相率相勖,而郅隆不劳而至。自古帝王,所为不下堂阶而化行于风驰,不出庙廊而令应于桴答,用此道耳。厥后,崇清净者深居而九官效职,固以实心行实政也。 「公布了实政,属下官员就有了受命实行的依据,黎民百姓就有了効力遵从的法度,闻见一致,视听不乱,不担心法律随意变动,以致人们无所拘束,则治国的具体措施就能得到贯彻;树立了实心,各级官吏就会配合默契,百姓也暗自信服,都按君主的意向志气行事,不逾越规范法度,避免了办事琐屑、懒惰懈怠的弊病,则治国的根本目标就得到巩固。有此治国的具体措施,就不独以权势掌控国家,而是以应遵循的操守昭示天下。君臣上下相互约束制衡,则和乐升平的社会就可逐步造就。有此治国的根本目标,就不独以法令条文操控国家,而是以君主的精神思想晓喻天下。君臣上下相互勉励遵循,则国家的昌盛兴隆就能不期而至。自古以来,帝王的作为,不下皇宫的台阶而其教化却有如风驰四方,不出朝堂,则其号令有如桴鼓相应。就是因为用了这种治国之道!后来,崇尚清净无为而治的君主得以深居内廷而百官忠于职守,原本就是以实心践行实政的缘故。」 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故伪增受赏所从来也;语玄默者,首推汉文,彼其简节疏目,可谓阔矣!而注精于修持,则修持之所默化者,必洋溢焉,故四海平安所由然也。 「后世论及的精细明察的皇帝,当首推汉宣帝(刘询),他当政时,官吏称职,百姓安宁,其治理可说是有成效的了!但他却只专心于稽查检举,那么检察不到的就必然有所遗漏,这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清世宗胤禛(1677~1735) ,胤禛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的太子被废后,胤禛继承皇位,改元雍正。 胤禛诚信佛教,工于心计,性格刚毅,处事果断。在位仅十三年,但他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清理钱粮,摊丁入地,扩大垦田,火耗归公,以银养廉,创设军机处,革除旗主,平定青海,安定西藏,改土归流,等等,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政局稳定,边疆巩固,统一增强,为乾隆创建“大清全盛之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开拓精神,有作为的皇帝。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皇帝(剧照) 年号:雍正 生辰: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 八字:戊午甲子丁酉壬寅 出生地:紫禁城皇宫 属相:马 父亲: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母亲:乌雅氏,后尊为孝恭仁皇后 排行:康熙帝第四子

初婚:14岁 原配:乌拉那拉氏 配偶:皇后2人,皇贵妃2人、妃三3人、嫔1人、贵人5人、常在7人、格格3人等 子女:10子,4女 即位时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1722年12月27日) 即位年龄:45岁 在位年数:13年 卒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 享年:58岁 死亡地:北京圆明园九州清晏 庙号: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陵寝:泰陵 继位人: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帝) 雍正皇帝- 家庭 后宫 后妃孝敬宪皇后,皇后乌喇那拉氏,侍卫内大臣費扬古的女儿。雍正九年九月,崩。 孝圣宪皇后,熹贵妃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 敦肃皇贵妃,皇贵妃年氏,巡抚年遐龄的女儿,年羹尧的妹妹,雍正三年十一月,薨。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

大明万历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大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1619),一个被清史极度污蔑的皇帝,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中国因为他的存在而精彩!或许少一个朝代,中国早就进入君主立宪制,或许多一个万历皇帝,中国的近代史不会如此凄惨.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为明朝修史时的康熙皇帝,两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在位时间长,最初都是有极强势的辅政大臣,有着堪称盛世的年代,有着辉煌的胜利,同样的后期倦政,也有着同样的失败.万历皇帝最大的失败是不 断被满清宣传的萨尔浒之役,损失四万;康熙最大的失败是康熙五十六年六万军队全军覆没于准葛尔;而对应万历帝的矿税,康熙年间的国库有着骇人听闻的四千三百万亏空.两个轨道非常相似的皇帝一个被大肆宣传其缺点错误,甚至推论明亡于万历,真是天下奇闻. 要是明朝后面的几个皇帝能象万历皇帝对待熊廷弼那样对待大臣,明朝的历史将会长很多.而康熙则被宣传成千古一帝,前后近三十年的战争和混乱民不聊生(到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后面十几年的九子夺嫡,鸡飞狗跳都被轻轻抹过.不过想想也释然.谁让他有个好孙子,借着修四库全书把史书毁得毁,改得改,文字狱那才叫恐怖,比起他儿子盛世要用禁武令来维持有效多了. 虽然说好皇帝未必就是好人,但让我们首先看看两个人的私德.毫无疑问万历皇帝用情更专,至少比起从洗衣奴到蒙古公主都兼容并蓄的几乎如种马一般的康熙好得太多了.到万历四十多年双方白头万历和郑贵妃的感情始终不变,虽然不如明孝宗,但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仍然不失为道德楷模.关于万历酒色财气的诽谤.”色” 讲过了,”财”放到后面再讲.我们来看

看酒,根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考证,万历每餐必酒每酒必醉,整个一个大酒鬼,但是翻遍史书只有大明万历八年有一次记录,确实是喝多了.只要稍微了解明朝言官的威力,就知道明朝的起居注绝不可能隐瞒万历帝醉酒误事的事件,可是翻遍史料就是没有.而且更耸人听闻的是甚至还有人推论万历后期倦政是因为吸毒,前些日子到定陵,还听到一个导游喋喋不休,万历皇帝好酒而且后来对其骨骸监测,身前还吸过毒,这个简直就是胡扯,每餐必醉加吸毒能执掌中国四十多年?只怕不用几天就玩完了.而康熙虽然没有好酒的谣言,但是对打猎的爱好简直让人吃惊.如果说在承德是为了方便和蒙古各部联系的话,那么密度如此之大的出行这样的理由令人难以信服,一共四十八次的木兰围场,当然还有种说法康熙为了保证八旗军的战斗力,但是前二十年战事不断的时候需要这样的演习吗?后几十年需要每年重复同样的军演吗?只能让人认为康熙因为个人爱好而荒废国事.更糟糕的是康熙曾经自己宣称一日射兔三百一十八只,我说他那天绝对没有时间处理国事,这个推论应该没问题吧。四十八次出巡,这种围猎的时间和金钱的消耗,和一餐酒比起来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算万历皇帝真天天喝酒也拍马难及,要怪就怪万历偶然一酒没有和拉动内需联系起来.最后再来说”气”的问题,所谓气无外乎万历皇帝曾经杖责过太监,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清朝还要普遍和无情的多,甚至在乾隆以后入宫的太监只能姓秦,赵等几个姓.这一切是因为”英明”的满清皇帝认为明朝太监之祸尤烈,所以清朝对太监的责罚之恐怖让人震惊.不过如果麻子皇帝再活五百年,看到清朝女人之祸尤烈,会不会穿越回那个年代宣称不近女色?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与感悟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与感 悟 早就想写一篇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了,鉴于时间因素,一直 未能动笔,最近读了这本书,感触颇深,遂成夙愿!高中年代, 最怕最差的科目非历史莫属了,老师说要将历史学成一条线,而 我一直在点上打转。如何将点穿成线,想想都困难! 早就想写一篇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了,鉴于时间因素,一直 未能动笔,最近读了这本书,感触颇深,遂成夙愿!高中年代, 最怕最差的科目非历史莫属了,老师说要将历史学成一条线,而 我一直在点上打转。如何将点穿成线,想想都困难! 想来对历史的兴趣起源于工作后,在某毛的熏陶下,陆陆续 续看过些西方历史书籍,尤其是盐野七生关于罗马关于文艺复兴 方面。过程中,脑海里有个思绪不停地在飞:“当时的中国是怎 样一番场景呢?”。既然看西方了,为什么不去看看东方呢?上 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该有怎样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啊。于是找 来豆瓣评分高达8.9分黄仁宇的这本《万历十五年》。通本读完,感受不到一点豪情勃发,有的只是无处释放的压抑! 本书一共七章,通过对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 戚继光和李贽等人物的描写,叙述了明朝中后期的政治体制、财 政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全文一条主线,即“文官制度”贯穿

始终,这也是一切悲剧的源泉! 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行政工具是文官制度,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这种文官制度早已成熟,文官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成为权力的源泉,也是这一大帝国的实际主人。而本朝开国之初,各项制度的依据是“四书”上的教条,认为官员们应当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是万古不磨的真理,所以官员的俸禄极低,于是官员们在似合法又似非法之间取得一部分额外收入也就不可避免。从而导致文官的双重性格,即:虽称公仆,实系主人,有阳则有阴。是否能认清文官的这双重性格,也导致了各历史人物的成败。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与感悟 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全看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施政的要诀以道德为一切事业的根基。张居正看透了国家为解决问题而设立的文官,却忽略了国家最大的问题也是文官。他一心改弦更张,把文官集团当作行政工具,摆在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并且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罢黜,从而严重威胁了文官的安全感,开罪文人,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地位!相比较而言,申时行这个和事佬没有忽略文官的双重性格。他知道若要恰如其分地处理此中矛盾,即要给予文官物质上的报酬使他们乐于效劳,也要动员他们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根据伦理道德的观念尽忠国事,于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不断地推行礼仪,讲解“四书”和其他经史。时势要求申时行充当和事佬,他就担任这样角

雍正皇帝上谕

雍正皇帝上谕——论三教并行不悖(转载) 朕惟三教之觉民於海内也。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於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朕以持三教之论。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异。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於善。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导人於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者哉。 昔宋文帝问侍中何尚之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吾坐致太平矣。」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於家,万刑息於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 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於此。苟信而从之,洵可以型方训俗,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 其任意詆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皆未见颜色,失平之瞽说也。 朕居藩邸。留心内典。於性宗之学。实深领悟。御极以后,宵旰靡遑,且恐啟天下以崇尚释教之疑,是以未尝形之谈论。欲俟庶政渐理,始举三教合一之旨,提撕警觉,以明互相詆毁者之非。今邇十年矣,听政餘暇,偶将朕之所见,并昔人论说数条,举以示天下之学道

者: 一、古人有曰:「周孔六经之训,忠孝履其端。李老二篇之言,道德创其首。瞿曇三藏之文,慈悲为其本。事迹虽异,理数不殊,皆可崇可慕者。」 二、又有曰:「儒以正设教。道以尊设教。佛以大设教。观其好生恶杀,则同一仁也。视人犹己,则同一公也。惩忿塞欲,禁过防非,则同一操修也。」 三、又有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四、又有曰:「佛之言性,与诸书同,圣人同,其性则广为道德。人能同诚其心,同斋戒其身,同推德於人,则可以福吾亲,可以资吾君之安天下。」 五、又有曰:「佛之道与王道合。王道者,皇极也。皇极者,中道之谓也,佛之道亦曰中道,不偏不邪,其旨相同。」 六、又有曰:「佛教之设,使人弃华而就实,背偏而归善。由力行而造於安行,由自利而至於利彼。其为生民之所依归者, 七、又有曰:「人谓释氏惟务上达而无下学。不思释氏之六波罗蜜,由禪定而到彼岸,岂非下学上达之旨乎。」 八、又有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道者,先天地而生,亙古今而常存。圣人得道之真以治身,以其绪餘土苴治天下国家,岂不大哉。」 故圣人,或生於中国,或生於西方,或生於东夷,西夷。生虽殊方,而其得道之真,若合符契,未始殊也。以上八条,皆於圣贤之理,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 第一节冲年即位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是明穆宗第三子。穆宗有四子,长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钤,俱早亡。四子朱翊镠与朱翊钧同为李氏所生,封潞王。朱翊钧幼时的命运并不好,由于明世宗晚年迷信道教,“讳言储贰,有涉一字者死”①,不要说他没有被立为皇太孙,就连他出生的消息,穆宗都不敢向世宗奏报,出生两个月不敢剃头发,甚至到了五岁还没有起名字。直到隆庆元年(1567)正月初十日,廷臣上疏请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穆宗才为他赐名,叫翊钧。穆宗说:赐你名字,名为钧,是说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含义非常重大。你当念念不忘②。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将来要治国治民,必须从小接受教育,了解以往帝王承业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的本领。朱翊钧虽然年幼,却很懂得这个道理。穆宗任命一批大臣为教官,辅导他读书。朱翊钧学习非常用功。其母李氏“教子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挚之登辇以出”①。由于讲官的尽心辅导,李太后的严格管教,以及他本人的刻苦努力,朱翊钧年渐长而学愈进。他自己后来也常常十分得意地夸耀说:“朕五岁即能读书。” 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终因纵欲过度,病入膏盲,病死于乾清宫。 隆庆六年六月初十日,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改元万历,以翌年为万历元年。 明神宗即位时,摆在他面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朝纲,矫除积习”②。这个问题,以后变得更为激烈。穆宗弥留之际,授高拱、张居正等人为“顾命大臣”,嘱咐他们和内外文武百官一起,“协心辅佐”年幼的皇太子。神宗自己在登极诏中也命令他们:朕方在冲年,尚赖文武亲贤,“共图化理”,“与民更始”。如今,先皇尸骨未寒,小皇帝看到的却完全是另一种情景:那些“顾命大臣”,不是“协心辅佐”,顾及民族的利益、百姓的生死,而是首先顾及自己,为了争夺地位和权力,开始火并起来。同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也堆积如山。面对着这些重重的困难,这个小皇帝没有畏缩不前,为了“皇图永固”,他以“少年天子”的气派,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杀予夺在朝廷这根权柄,励精图治,推行新政,在位前十年中很有所作为。 ①于慎行:《穀山笔麈》卷二《纪述一》。 ②谈迁:《国榷》卷六五。 ①《明史》卷一一四《孝定李太后传》。 ②《明史》卷二○《穆宗纪》。 第二节励精图治 万历元年(1573)到万历十年(1582),是明神宗人生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他用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大力支持张居正以整理赋役为中心的社会改革,从而换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相对安定的局面。 明穆宗末年,高拱为内阁首辅。高拱,“性直而傲”,“持论多偏”,说话随便,常常为此得罪人。他与徐阶有矛盾,在徐阶谢政归里以后,高拱即“扼阶不遗余力”,为此又与张居正关系破裂,成为冤家对头。高拱主阁,坚持反对宦官越权,为此触犯了当时内廷的大红人太监冯保。冯保遂与张居正内外串通起来,欲置高拱于死地。穆宗去世时,高拱以主幼国危,痛哭时说了一句:“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神宗即位后,冯保将这句话加以歪曲,改成“高公讲,十岁小孩哪能决事当皇帝”。神宗听到这话,“专权之疑,深中帝心”。他不问高拱说此话的背景,是否属实,即于隆庆六年(1572)六月十六日将他免职,以张居正取代他的位置。此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始终坚持自操威柄。他说过“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

大清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雍正帝皇帝胤禛 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是康熙皇帝35个儿子当中的第11个儿子。康熙皇帝35个儿子有24个排序的,胤禛排皇四子。胤禛45岁当了皇帝。在45岁之前,胤禛是做皇子时期。下面我就来说说胤禛做皇子的时候。 一、皇子生活 胤禛7岁时到上书房读书,学习儒家经典,学习满族的骑马射箭、学习书法。胤禛在书法上的造诣是很高的。胤禛14岁时结婚,19岁时随着皇父康熙大帝远征葛尔丹,胜利归来。 胤禛友爱兄弟、孝敬皇父,别的皇子们是明争储位,自己是暗争储位,不漏生色。在别的皇子们为夺嫡忙得不可开交时,胤禛在参禅礼佛,吟诗作赋。 胤禛深得皇父康熙的喜爱,在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今沈阳)三大陵祭祀,可见康熙皇帝对胤禛的喜爱程度。实际上胤禛的性格是喜怒不定的,但在皇父康熙帝面前却表现出了诚孝。既然康熙皇帝这么喜爱皇四子胤禛,因该把皇位传给他,但是雍正皇帝的继位到底是正常继位还是篡位,至今史学界争论不休。下面就来说说雍正皇帝继位的疑案。 二、继位疑案 关于雍正皇帝的继位,主要有"遗诏继位说"和"改诏篡位说"。看到了这两种说法我们要问了,这两种说法的根据是什么? 1、"遗诏继位说"。康熙皇帝的遗诏明确写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皇帝的遗诏不可能是假的,所以雍正皇帝胤禛是按照遗诏继位的。(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2、"改诏篡位说"。康熙皇帝的遗诏是这样写的"传位十四子"。雍正皇帝把"十"字加一横一点,改成了"于"子。这种说法民间流传很广,但史学界里无人认同。那么为什么? 一、当时是繁体字"於"不是现在的简体字"于",这是改不了的。 二、清朝皇帝的遗诏有满文也有汉文,就算是汉文改了,那么满文是改不了的。 还有点学者认为康熙皇帝的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皇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病逝的,而康熙皇帝的遗诏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722年12月23日)拿出来的。这些学者只是从时间上推测而已,拿不出任何证据。拿不出来证据的说法我们能信吗?就算遗诏是假的,也不能说雍正是篡位阿。什么是"篡"呢?就是康熙皇帝指定了皇位继承人,胤禛从他手中把皇位抢过来了,这是"篡"。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当上皇帝的。可是康熙皇帝自从第二次废了胤礽之后在也没有立过太子,怎么能说雍正是篡位呢? 还有一点旁证能够证明雍正是"遗诏继位"的。就是康熙登极六十年庆典得到时候,派胤禛代替自己到盛京三大陵祭祀。在康熙皇帝去世前三天康熙皇帝还派胤禛去祭天,这些事情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去做,别人是没有资格的。可是康熙皇帝派胤禛代替自己去祭天难道不是在暗示皇位继承?因此我自己的观点是雍正皇帝正常继位。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万历清算张居正实属无奈

1.万历清算张居正实属无奈 看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张居正近乎完美的政治经济改革,是濒临绝境的大明王朝又重新崛起。在李太后和冯保的大力支持下,开启万历新政,张居正执政10年,国库充盈,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大明江山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张居正的权势也到了顶峰,可以说虽为宰相,实为行使天子职权,朝野上下莫不仰其鼻息。万历皇帝成了御座上的摆设。当时的万历称呼张居正为相父,君臣关系被称作鱼水关系。可张居正死后,万历180度大转弯,疯狂清算张居正,对张居正灭门抄家,还准备剖棺鞭尸,这又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大多都不得善终,很多都得到残酷的清算。比如商鞅被五马分尸,吴起被乱箭穿身,王安石忧郁而死。其原因是改革虽给民众带来好处,但触犯了豪强地主得既得利益。俗话说:为政不得罪巨室。张居正的雷霆霹雳式的改革,树敌无数,触犯了一些皇室贵族的利益。尤其是以李太后的父亲李伟这位当朝国丈为首的反对派,对张居正是恨之入骨。张居正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形成。 当时,尽管有李太后的鼎力支持,改革的阻力仍然很大。张居正父亲去世后的反“夺情”事件,就是反对张居正的预演。民间甚至传出了“黑心宰相卧龙床”“张居正与李太后生了两个儿子”“万历是张居正的儿子”之类抹黑张居正的谣言。 当时无法进行DNA鉴定,反对派的谣言的杀伤力确实很大。况且当时貌若天仙的李太后年近28岁寡居,正是青春勃发的美貌少妇,张居正是当时辬准的俊男,靓男俊女相互倾慕实属正常,引起别人的遐想和猜测不可避免。据史料记载,李太后确实心仪张居正,对张居正有过多次示爱的暗示,可是严守臣子礼仪的张居正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至于两人是否有一腿至今仍存争议。后来的张居正纵情声色,不能不说是对“想得到却不敢得到的与李太后爱情”的一种矛盾心情的宣泄。 当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秦始皇即位后,面对巨大的风言风语,只好把吕不韦流放,后来逼其自杀。秦始皇为何这样做呢,因为这影响到皇权的合法性,只有秦始皇对待吕不韦狠,才能堵住“造谣者”的嘴,才能维护封建正统。如果父子相认,结局就是全部灭门,死路一条。 大家看过电影《菊豆》吧,杨天白为何认杨金山这个符合传统礼教的“假爹”,而击毙违反正统观念的杨天青这个“真爹”,就因为假爹被世俗所认可,真爹被舆论所不齿。 想想一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自己的正统,自己帝位的合法性,为了堵住来势汹汹的各种谣言,万历只有毁掉张居正“一家”,而保住大明江山这个“大家”。212年,万历神宗皇帝下诏,查抄居正之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还差被开棺戮尸。其子其弟等等,全部发配“烟瘴地面”。清算张居正时,平时很多大臣明哲保身,那些对张居正溜须拍马的张四维之类的小人对提拔自己的张居正攻击最踊跃,只有张居正生前最看好的可又平时最不买张居正帐的那位水利专家潘季驯站出来为张居正说了几句公道话。随之,歇斯底里的万历罢免了潘季驯的官。狂呼:“就是天下的所有河道全部决口,也要撤潘季驯的职!”对于儿子的疯狂清算,那位对张居正最为支持的李太后并没有站出来进行阻止,说明她也出于避嫌的考虑。 张居正被清算后,依附张居正的能干的大臣比如名将戚继光等全被弃用,朝堂上到处布满了所谓的只会夸夸其谈的“清流”。这些“清流”没有只会空谈误国,没有实干的能力,大明王朝开始急剧衰败,张居正执政期间生机勃勃的时代结束了。万历从此28年不上朝,或许是对自己身世的不自信,从心里自认为就是张居正的儿子而心存自卑,不敢理直气壮的面对天下?或许是为了堵住波涛汹涌之口,对自己亲自发起的栽赃清算张居正这位为大明江山立下丰功伟绩的千古一相而心存内疚,良心发现而羞于见人? 据说,那位因反对张居正“夺情”而被打断双腿的青年俊杰邹元辬,在几十年后,看到腐败不堪的朝政和民不聊生的现实,他终于理解了张居正的良苦用心,终于明白张居正是正确的,自己是错误的。白发苍苍的邹元辬,拖着被张居正打残的双腿,为张居正奔走鸣怨。 皇权保住了,万历的地位稳固了,做了10年宰辅的张居正仅仅查出了10万两银子,不及冯保的百分之一,这在“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实在是不值得一提。清算张居正后,大明王朝再也没有勤于任事、敢于担责的大臣了。朝堂之上布满了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庸官。40年后,面对风雨飘摇、江河日下、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崇祯皇帝终于下诏为张居正平反,并题诗一首:“板荡之后,而念老臣;播迁之余,而思耆俊。”为张居正彻底平反,重新尊为国师。 历史终于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显示其公平!

雍正皇帝上谕

雍正皇帝上谕 上谕。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于是人各異心。心各異見。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異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朕以持三教之論。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则外略形迹之異。内证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无異旨。无非欲人同归于善。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导人于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诱掖奖劝。有一不引人为善哉。昔宋文帝。问侍中何尚之曰。六经本是济俗。若性靈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吾坐致太平矣。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惡。去一惡。则息一 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于此。茍信而从之。洵可以型方训俗。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其任意诋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論者。皆未見颜色。失平之瞽說也。特谕。 雍正十一年二月十五日

佛说十善业道经节要 净空学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羅龍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龍王言。一切众生。心想異故。造业亦異。由是故有诸趣輪转。龍王。汝見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類。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見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見者无厌。龍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龍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龍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惡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惡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離殺生。偷盗。邪行。妄语。兩舌。惡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見。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六度。四无量心。四摄。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一切人天。依之而立。是故汝等。应勤修学。佛說此经已。娑竭羅龍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制度的产物

读书笔记 | 《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制度的产物 前两周在书店历史读物的架子上翻到了《万历十五年》,忘了从什么时候知道的这本书,反正是在脑子里很熟悉的名字。大概因为前段时间刚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对明朝历史的兴趣还比较高涨,趁着自己脑子里依稀对这段历史还有一些印象,便想着赶快读读看。 认真打开这本书之前,我看了一些读后感,除了大部分传统的读后感(类似于书的总结和介绍),还看到一篇完全不介绍大家读《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帖子,作者大概是从头到尾都批判了黄先生的“大历史观”,更是以陈梧桐教授的评语做结尾:“(万历十五年)作为学术著作尚不够格,作为大众读物传播的是错误的明史知识,实在不值得肯定和热捧。” 或许从明史研究者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存在很多不可取的地方,甚至是错误;也许,这是研究者之间对于同一问题或历史事件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总之,就如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这本书不至于一无是处。 打开书本读完万历皇帝这章后,从学者的角度,文中论述到历史史实的部分,有出处、有根据,所有故事情节与《明朝那些事

儿》里我所读到的几乎一样,只不过是作者表达的方式不同,一个用写小说的方式,一个用文学创作的方式。 万历自小登基,从小接受极为严苛的教育、训练,学四书五经、书法、历史,没有兴趣一说,全是必学,而且一种学的好了,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习另一种。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要时刻做 好预习、复习,因为有如师如父的张首辅时刻监督着。 婚姻也是为了完任务,没有爱情一说,皇后的选择权几乎不 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宠妃也不能由着性子封赏,就连立谁为接班 人也面对着重重掣肘。 皇帝,代表着无上的权利,可也处处充满着高处不胜寒的凄凉,没有人可以相信,哪怕是从小培养自己的如父一般的张首辅、生生母亲、枕边人、甚至是亲生的儿子。有权利的地方,便有战争。这是更古不变的道理。 黄先生说: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 这话对,也不对。 天子,也不过是社会可以正常运行的其中一环,他有决策权、一票否决权,可诺大的朝廷,每一个官员都对他的决定提出附和、建议或反对,势力之大有时是不受皇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他是制度的产物。可是,他也不仅仅是制度的产物,还是历 史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是历史背景下的必然,和历史发 展的产物。 黄先生还说:皇后,只是一种制度的附件。

历史趣谈明神宗尸身在棺椁内的神秘姿势之谜 定陵地宫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神宗尸身在棺椁内的神秘姿势之谜定陵地宫谜 导语:发掘帝王陵寝的声音近来有不小的响动。早一点,有人建议开挖秦始皇陵,并列出理由多条,因有专家说下面埋有500吨的珠宝,有人又动起了唐高 发掘帝王陵寝的声音近来有不小的响动。早一点,有人建议开挖秦始皇陵,并列出理由多条,因有专家说下面埋有500吨的珠宝,有人又动起了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的念头。借此股“挖祖坟”的声音,今天就来说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大陆开启明定陵的事情——到2007年,距定陵地宫棺椁开启时间,是50年,正好半个世纪。 朱翊钧,史上所称的万历皇帝,明朝第13位皇帝,系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1572年,10岁时开始当皇帝,到1620年病死,在位长达48年。万历是其年号,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先后有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定陵即为他与两位皇后的合葬墓。 就考古的一般常识来说,陵墓的发掘必须要注意的,一是墓主人的尸体情况,二是可以证明墓主身份的文字,而不是金银财宝那些陪葬品。所以,开启梓棺一般是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考古程序,要求相当严格,在主要专家或是主政官员到场的情况下,才会打开棺椁。定陵,作为一座一级帝王陵,其发掘过程也是极其小心的,参与定陵考古的专家和领导,对棺椁的开启慎之又慎。 明神宗朱翊钧标准像 当时,发掘人员小心打开棺椁后,现场专家大吃一惊—— 朱翊钧尸骨放置在一条锦被上,锦被两边上析,盖住尸体。尸体头西脚东仰卧,肌肉已经腐烂,仅剩骨架。面向上,头顶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弯曲,手放在头右侧,左臂下垂,略向内弯,手放在腹部。手 生活常识分享

读《雍正皇帝》有感

近期在读一本书——《雍正皇帝》。之所以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清朝历史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雍正这位争议颇丰的皇帝。二是这位书的作者二月河是我老乡——河南南阳人。当初一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红透大江南北,而这位作家也因此一炮而红。身为家乡人,一直想拜读他的大作,这段时间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研读,读后感慨万千。 《雍正皇帝》是一个历史长篇小说系列,包括《九王夺嫡》《雕弓天狼》《恨水东逝》三部。其中《九王夺嫡》是我最感兴趣的,它向我描述了阿哥们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以及到后来的四爷登基,严惩兄弟的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小说佳作。 这部小说吸引我的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人物的刻画。通过语言动作的一系列细节描述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皇帝说皇帝话、将军说将军话、文人说文人话、江湖说江湖话。让人物说自己的话本就是中国小说的优良传统,《水浒传》就是典范中的典范,而在这一点上,二月河也同样做得很好,无愧于传统大师。第二是结构的安排。《雍正皇帝》是三部共一百五十一回,是很体统的章回体,每一回的回目也都是基本工整的对偶句。小说的场面、人物众多,但是整体上却铺垫得很开,过度也鲜有痕迹。第三是情节的选择。这些选择非常的传统,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爱情的、武侠的、文人士大夫的、治政斗争的,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小说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二月河也都是信手拈来,并且发挥得非常出色。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大的亮点还要数认为的刻

画。下面,我就简单说一说给我印象深刻的几个人物。 康熙皇帝——玄烨,一代明君。处事果断,令人钦佩;言辞犀利,令人敬重;舐犊护犊之心,令人怜爱。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在其垂暮之年还要为大清长久基业劳心。为防阿哥之间为夺嫡明争暗斗,在二废太子后选择了不立太子这一上上之策而是将默定继承之人亲属金册,至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自己百年之后,国家即有新主。这一招既免了阿哥之间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又使皇权可以独揽。对于传位这段历史一直颇受争议,是传位四阿哥?还是传位十四阿哥?这一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而我则更认同二月河的观点,四阿哥做新主,是康熙深思熟虑的结果。康熙垂暮之年,他深知自己一味推行仁政,已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弊端,土地兼并,税收流失,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因此,他传位给素有“办差阿哥”之称的胤禛。因为他知道只有做事刚毅、久经历练的四阿哥能够匡补康熙的过失。另外,在康熙驾鹤西去之前,黜降了王掞、马齐、张廷玉、方苞等在自己身边一等一的人物。康熙这一招就是为防阿哥逐鹿而使这些人陷于党争,对将来的朝局不利。此刻将他们统统监押保护起来,待新主登基,一纸赦书,即可就成了新皇帝的得用臣子。从此处就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的用心良苦、一心为国,不愧为后世称赞的一代明君。 雍正皇帝——胤禛。康熙驾崩后,继承皇位的是素有“冷面王”之称的四阿哥胤禛。胤禛并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选。他曾在江南“煸动”灾民闹事,在城隍庙摆鸿门宴,软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他追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

雍正十大极品嗜好

雍正十大极品嗜好 雍正这个皇帝有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嗜好。通过对雍正帝生活、情趣、饮食习惯等研究,一个活灵活现且男人本性十足的雍正帝呈现在我们面前: 1.酗酒。曾静曾说雍正帝有酗酒的毛病。传说,雍正帝时与隆科多喝到深夜,把酒临风,来缓解工作压力。他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有的资料还煞有介事地介绍雍正帝喜欢喝宁夏产的一种羊羔酒,说他曾密旨给年羹尧,要他秘密进贡这种酒。 2.好色。曾静确实指责过雍正帝是好色之徒。近年来,也有专家考证,说雍正帝长期贪图女色,乱服春药。更拿出一条朝鲜史料,说:“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运用者久矣。”我们考证雍正帝后宫,他一生有后妃25位,并不是最多的。但是,雍正帝后宫的好多妃嫔确实留下了图像,就有“雍正十二妃”图传世,给人留下他很好色的感觉。 3.化装。在清朝的皇帝中,雍正帝是最喜欢化装的了。他有好多化装的图像传世,比如穿道装的、穿洋装的、穿汉装的等。这几种化装图中,穿洋装的图像很吸引人:头戴假发套,身穿氅衣,项系围巾,很像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君主。汉装像则是多种多样,有犁耕的,有看书的,有射鸟的,有抚琴的,等等。 4.闻鼻烟。鼻烟是烟草制品之一,做法是以香味较好的烟叶,晒干后和入名贵药材,如麝香等,磨成粉末,装入鼻烟壶,经一定时间的陈化,即可应用。用法是以手指粘上烟末,轻轻由鼻孔吸入。闻鼻烟可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具有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等作用。还可以缓解精神紧张,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鼻烟是一种舶来品,最早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奇特习俗,明代隆庆年间,经过菲律宾传入中国。到了雍正年间,鼻烟进入宫廷。雍正皇帝非常喜欢闻鼻烟,并把鼻烟和鼻烟壶赏赐给大臣们。雍正帝还喜欢各式各样的鼻烟壶,自己亲自设计,并指导制作鼻烟壶。 5.戴眼镜。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雍正帝很喜欢西洋眼镜,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风雅,确实是他已经眼花了,需要眼镜的帮助。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发放给泼灰处的工匠,作为一种实用的福利待遇。 6.看八字。雍正帝很重视人的生辰八字。不管干什么事情,他都要根据生辰八字算一算。包括年羹尧和他见面等很简单的事情,他都要批八字,看一看是否合宜。他跟鄂尔泰要八字,理由就是鄂尔泰身体虚弱,要找人给他看看寿数,以便及早预防。 7.加夜班。雍正帝很勤政,常常在深夜批奏折。如果我们翻看雍正朝的朱批,就会看到很多雍正夜间办公的记录,比如“日间刻无宁晷,时夜漏下二鼓,灯下随笔所书”;再如“灯下批写,字迹可笑之极”;等等。从这点可以看出,雍正帝在位期间,朝乾夕惕,兢兢业业,很少休息,十分勤政。 8.喜黑色。对于颜色,雍正帝同其他帝王一样,喜爱黄色,因为这是皇家的专用颜色。但是,通过查阅史料发现,雍正帝对于黑色情有独钟。比如,雍正帝令造办处制作的鼻烟壶多为黑色或黑釉做底,或用黑红勾勒。此外,他还命人制作了其他黑色调为主颜色的器物:铜胎黑地珐琅春盛、黑地白梅花四寸磁碟、黑地彩漆盒、黑地五彩流云珐琅春盛、黑地仗酱色地仗织圆金龙五彩云蟒袍等。 9.喜玩狗。雍正帝勤政之余,也会通过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比如,他十分喜欢玩宠物狗,其中他最喜欢的两条狗叫作“造化狗”、“百福狗”。雍正帝不仅喜欢,还为小狗做一些事情:做狗衣、做狗笼、建狗窝。雍正帝亲自参与,细心构思,有时,也会指导他人承做。 10.爱书法。其实,琴棋书画是清代皇家皇子公主的必修课程,宗室中的大部分人都会。但是,精通者未必多。雍正帝的书法在诸皇子中堪称佼佼者,康熙帝很欣赏,命他每年书写扇面100余幅。所以,在康熙帝景陵大碑楼建成后,雍正帝亲自书碑文,并亲自书写了景陵

明神宗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是在位最久的皇帝,前期在严母、贤臣的约束、督导之下,尚能克己尽职、有所作为。等到严母撒手、贤臣罢黜,他便懒散拖沓、荒怠政事、沉溺酒色、贪财好货,致使明朝踏上了亡国之路。 严督学习贤臣柄政:五岁的时候,在母亲的要求下,穆宗准许他读书,这在明朝算是一个特例,也因此给大臣感觉他是位早慧的皇子。登位之后,举行“经筵”,在张居正和母亲的严格督促下苦学圣贤之书,母亲时常用张居正来吓他,导致滋生了对张居正的不满情绪。但他为人至孝,所以谥号孝显。前十年,首辅张居正大胆改革,取得了一定绩效。张居正在边防上,重用了抗倭将领戚继光镇守蓟州一带。 控制大权万历三征:张居正死后,因当初宠信太监被逐出宫一事,且张居正有招权树党和收受贿赂的事实,受到神宗的清算,抄家和追夺谥号。经此清算事件,控制了朝中大权。而后经历万历三大征,显示了其运筹帷幄的才能。 沉溺酒色不理朝政:但是政局稍稍稳定,他便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在首辅申时行的建议下,对奏章进行了“留中”处理。后来,甚至连上朝都不去了,有些官20年才见到他,且懒于任命官员,导致缺官现象严重。横征暴敛肆意挥霍:贪图享乐,想到“开源”的点子,同时还向全国派出大批太监,充当“矿监”和“税使”,对百姓进行横征暴敛。万历三十年,神宗病倒,以为自己不久人世,为了捞个好名声,下诏停止先前的行为。

但是第二天竟然突然好了,结果很后悔,一个劲的派人要回前诏。 建储纷争朝党火并:神宗因为朱常洛的生母是宫女,对立其为太子之事不愿意。后宠爱的贵妃生了朱常洵,想要废长立爱,由此和守正的大臣有了长达15年的建储之争。提出过“待嫡”和“三王并立”的做法,但都在大臣的反对下作罢。因为建储,朝臣也分为一些党派,在十几年的建储之争中逐渐公开化。当时的党争在“京察”问题上表现的很激烈。 民情激变边疆不宁:万历中后期,政治极端腐败,各地痛苦连连,反抗斗争遍及全国。同时在北部边陲,统一了女真部落的努尔哈赤公开与其为敌。努尔哈赤以杀祖杀父之仇等“七大恨”誓师伐明。在意识到亡国的威胁后,感到困顿和凄凉,病倒去世,葬于定陵。 “开源”(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的多少作为效忠的标准) “京察”(考核京官的制度,每六年举行一次,根据考察结果对官员进行升降) “留中”(对上陈的奏章留于宫禁中,不批答) “经筵”(每月逢二日,官员听翰林院和国子监官员讲经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