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丽江古城之建筑特色

丽江古城之建筑特色

丽江古城之建筑特色
丽江古城之建筑特色

丽江古城之建筑特色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城中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建筑,其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点,受汉族影响,其建筑特点既有本民族气息,又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的民居类型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代表性建筑有木府,五凤楼和束河民居建筑群等。

关键词:建筑特点,建筑构造,文化

古城成为文化遗产的过程:

1) 1986年12月,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体现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

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2) 1997年,丽江撤“地区”建地级市,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

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2011年7月6日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

家5A级旅游景区。

其实无论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我将主要分析丽江古城的建筑特色及其影响因素。

(1) 丽江古城建筑特色

一个民族的建筑也是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它的产生基于特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水平及其需要,最开始突出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其后才越来越注重审美性、文化性。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也成为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本身也构成民俗环境的一部分,由此反映出一个民族、地方所独具的文化色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丽江古城的生成及发展理念,也是古城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纳西族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建筑格局,前期以井干式的木椤房及其天柱、母柱为代表,后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建筑为主,但二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

纳西人一直源远流长的建筑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

1登高揽胜,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2)临河就水,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3)走街入院,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入市过桥,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丽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形成了丽江临河就水、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2) 丽江古城布局

古城中的古街是古城建筑的特色之一,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3) 古城典型建筑

1)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

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

丽江古城建筑群落

2) 束河建筑群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

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

民居是束河古镇建筑群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民居典型的构造布局,小院种花,大院植树,四季花果飘香,有甚者引水入院,蓄水成池,配以亭台,就成了一幅雅致的风景。现在古镇内的民居多修缉为客栈,在保留当地木材结构的基础上,又配以玻璃材质,从而大大提高了房间的采光度,使得住宿更为舒适。三坊一照壁的代表客栈有自在香客栈,进门为前院和照壁,中间为大厅,后面是大院,大厅侧面各有一小院,形成了“横三竖三”的布局。亭台加水景点缀的代表客栈有云山美地云美店,店内除了保留原空地上的树之外,还修了八卦池养鱼,配以亭台做为过渡,突出了大庭院景观。在木材基础上大量使用玻璃使其自成一景的代表客栈有伽叶会馆,玻璃、吊花、水景,巧妙精致,如同玻璃花园。

3) 白沙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4) 纳西族建筑群

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

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在:民居特色鲜明、构筑因地制宜、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此外,纳西人在房屋的建筑设计上一直着重考虑抗震性能,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这从1996年“2??3”地震中,古城民居房墙大量倒塌,但主体框架仍保持完好等情况中可以看到。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

5)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金虹山,西靠狮子山,东南两面开朗辽阔,沃野数十里。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一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长期以来,纳西人形成了崇尚自然、崇尚文化,善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特别对民居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

影响因素

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一个城市建筑的重要因素。

1. 丽江古城地理位置

丽江古城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玉龙雪山下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

2. 丽江古城气候特点

丽江由于地处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其气候垂直分布明显,终年见雪山,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6℃~19.8℃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

大部分地方只有温凉之更迭,无寒暑之巨变,春秋相连,长春无

夏,形成了明显的干季和湿季。丽江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7、8两月特别集中。

地处低纬高原,终年太阳辐射较强。丽江坝年日照时数为2530小

时,光能充足,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46.5千卡,为云南省最高值区。来丽江旅游,最好的季节是9~10月。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

2、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丽江发展初期,很多百姓都是靠着当地的手工艺品吸引当地的游客的,所以这里的经济也是有着快速的发展,而且已经出现了产业型的结构。在这里也是有着国家每一个积极的号召的,国家每一项有利于经济政策的调整在丽江都是有文件来响应的。农业方面丽江也是有很多的地方在不断的发展,农业的经济收入每一年都是在稳步的提高,为丽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丽江还有一些地方上兴建的水库,也为丽江这个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丽江的经济发展为古城的建筑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文化底蕴——丽江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也同样影响到了它的建筑特色。

1. 丽江古城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一座带

有少数民主风格的古城,其中第一民族为纳西族。纳西族拥有

自己的语言,记录了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古城的家庭中没有

丈夫和父亲,仍维系着最古老的母系社会。

2. 古城的房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具有汉

族特征,是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体现,更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体

现,坐落于玉龙雪山下的这个小城,不仅仅是人与建筑的集合

体,还有它经历的千年岁月,流淌在时光中的文化和建筑气

息,源远流长,不断影响着每一位走过五花石的旅客。

三、旅游开发——丽江古城以遗产带动旅游,又以旅游开发为途径来保护遗产

丽江古城以遗产带动旅游,又以旅游开发为途径来保护遗产,这种模式

取得了重大成功。不过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旅游快速发展,商业迅速膨胀,外来文化和精神不断延伸,本土文化和精神逐步淡化,古城空间及景观无形中被破坏。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 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 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 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风景如画的黑龙谭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 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

云南省丽江市概况介绍

丽江市概况介绍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总人口120多万人。四季变化不大,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全市年平均气温12.6~19.9°C之间。 丽江地形地貌复杂、山川壮丽,民族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共有旅游风景点104处,最具代表性的有: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玉龙雪山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冰川,景区面积263平方公里,13座雪峰一字排开,宛如利剑直插云霄,冰清玉洁,雄奇壮观,风景如画。有著名的阳春白雪、绿雪冰川奇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旅游开发区。区内有冰川公园、云杉坪、甘海子、牦牛坪、玉峰寺万朵茶花树等景点。老君山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景区面积710多平方公里,以杜鹃王国、丹霞地貌以及99个龙潭等景观闻名于世。有众多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其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纳西、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都渗透地方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地方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丽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自丽江古城成功申遗之后。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各种业态。这些业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住宿(特色客栈)、餐饮(主题餐馆、特色餐厅)、购物(特色购物商店)和休闲娱乐(酒吧、咖啡馆、书吧等)。从业态配比上来看,四类业态数盆相对均衡,没有占绝对乐倒性的业态类型。总体来看,住宿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了37%,其次是购物和餐饮,分别占25%和23%,最后是各种休闲娱乐类场所。 “一江”即金沙江,以惊险、雄奇、壮美的虎跳峡景观为代表,还有“长江第一湾”、石鼓镇、宝山石头城等景点。 “一湖”即被誉为“高原明珠”、“东方第一奇景”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和东巴绘画以及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东巴古籍文献已于2003年8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即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风情。其婚姻家庭仍保存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为人类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最后领地,被称为“人类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净土”。此外,以丽江为主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景区,已于2003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

丽江古城及纳西族建筑形式与特点 漓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纳西族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而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中华的瑰宝同时要注意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纳西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其中的纳西族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 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此外,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前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该份策划方案经过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景点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销规划来对丽江旅游进行策划。在此同时也发现丽江旅游上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通信、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标识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丽江的城市规划现在落入中国千篇一律的那种城市建筑的老套旧窠,看不到建筑物与绿树、绿地和水潭相互掩映的那种园林城市之美,看不到丽江应该有的高山边地城市建筑独特的生态景观之美和个性特征之美。而且城市周围的山林景观中,还有不少明显是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难看疮疤,影响了丽江的市容。我觉得,丽江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名城,从空中鸟瞰,就要追求一种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

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六、旅游产品规划 七、生态环境保护 八、营销规划

由丽江古城看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式及特点

由丽江古城看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式及特点 摘要: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关键词:漓江古城纳西族建筑三坊一照壁 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唐代,部分纳西先民沿雅砻江南下,抵达丽江。随后挥师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越析诏。唐代,部分纳西先民沿雅砻江南下,抵达丽江。随后挥师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越析诏。13世纪初,蒙古军队跨囊渡江,平定云南,给沉寂了五百年的纳西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提供了千载难遇的历史机遇:公元1276年,元在丽江设军民总管府,统领一府七州一县。由纳西族首领阿良任总职并世袭。木氏家族由此崛起。明代是纳西族最鼎盛的时期。明初,纳西首领阿得“率众归附”,并随明军征讨边疆,屡立战功,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嘉许,亲赐“木”姓,允其世袭丽江府土知府,予以积极扶持。清代以后,木氏势力渐趋衰微。鸦片战争以后,纳西族地区也进入了社会动荡时期,1949年7月1日,丽江和平解放。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漓江古城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纳西族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其中的纳西族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

丽江大研古城(精)

丽江大研古城 1.基本概况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这里居住著纳西、栗栗、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 带,丽江的气候受南亚高原风影响,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周围 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 降。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 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 早在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的发现和众多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出士等证明丽江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丽江属秦国蜀郡,西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蕃与南沼,宋时臣服大理国。到元代(公元1271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明代(公元1368—1664年),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公元1911—1949年)设丽江县;1949年7月成立丽江县人民政府,1961年4月改置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丽江大研古城座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总面积3.8平方公里。旧设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围建宫室苑囿。在一条东西主轴线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楼、玉音楼等建 筑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叹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城北为商业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呈经络状向四周延伸, 临街均设商业铺面。城东为旧时流官府衙所在地,现存文明坊、文庙、 武庙。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 黑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 东、中、西三条文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挠户,穿场走苑, 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 丽江民居极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高低而建筑,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 作为古城主要居民的纳西族拥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闻名遐尔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等便是其重要的内涵。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内蕴,为研究城市建筑史、民族发展史等提供了实贵的资料。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2.主要特征 (1)选址:丽江古城以大江探峡、高山险关为依托,在城四周设关口防守,西北设塔城关,西设石门开,西南设九河关,东北设太子关,城南设邱塘开。 丽江大研古城的选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及黑龙潭水源,北依金虹山、西枕狮子山、总体上座西北而朝束南,利用狮子山挡住了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束南接辽阔平川,春迎朝阳,夏驱热气,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 (2)街道广场:丽江大研古城街道以四方衍为中心,取以新华街、五一街、七一卫、新义街、光义街五条主要街道为经络的格局。街道依山傍水,空间时而封闭,时而开朗,组成了一个通达全城的路网。 主街道的中心部位均留有广场,其中以四方街为最大。四方街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恻是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这种独特的卫生设施,在国内外都属罕见。 古城的街巷全部用红色角砾岩(民间称为五花石)铺装而成,具有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的特点,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十分协调。 (3)水系:黑龙潭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主要水源,以此为起点,清澈的流水通过线网状河道沟渠流经干家万户,与散点状井泉构成严整的水系,以满足全城消防、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描写丽江风景的优秀作文3篇

描写丽江风景的优秀作文3篇 描写丽江风景的优秀作文篇 1 说起丽江古城独特的风景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我也有幸去领略了一下。 今年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美丽的丽江,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宗宗,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股股清流都是来自北象山脚下的玉泉。一条河流下面有一群在水里欢快地玩耍的小鱼,那些鱼可不是一般的小鱼,那些小鱼大部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我最喜欢的是从日本运来的那条鱼,那条鱼是红白相间的,可爱极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用木头做的房屋里卖的小饰品,那些小饰品可爱极了,像什么项链、手机挂链、手镯……都是羊、牛、马的身体做出来的,虽然可爱,但是都是动物的身体做出来的,这也太残忍了吧。丽江的晚上是最美的时侯,缤纷的灯光照耀着丽江古城,别说那景色有多美。 朋友们,想知道更多关于丽江古城的故事,就来丽江古城吧。 描写丽江风景的优秀作文篇 2 来过我们苏州的都知道苏州最有名的就是园林,去过丽江的人都知道丽江有一个像江南水乡一样丽江古城。今天导游就要带我们去游览丽江古城。 在车上导游告诉我们,丽江古城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金沙江畔,又可以叫大研镇,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丽

江古城是我国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因为古代丽江的统治者姓木,如果筑城墙,就好像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不吉利,所以他就没有要求造城门。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丽江古城,和江南水乡——同里非常的像,惟独不同的就是:这儿的湖非常的浅,船根本无法行驶,只有一些小朋友光着脚在水中嬉戏。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四方街四面都是店,有土特产店,有银器店,有衣服店,印章店……我们在那儿买了很多东西:我买了一顶帽子,为爷爷买了一个图章,还买了银戒指,银耳环,扎染桌布…… 今天在丽江古城观赏到了美丽的风光,学到了许多知识,还买了许多东西,真让我大饱眼福呀! 描写丽江风景的优秀作文篇3 绵绵细雨之下的丽江古城,有人并不多,尤其是远离古城中心的小巷,更是宁静的很。 小巷两边的居民楼粉墙黛瓦,古朴中带着凝重,典雅中透着清幽。偶尔“嘎吱”一声响,从屋内窗户探头向外望的主人,对我们这些游客总是报以一丝笑容。 就这样顺着小巷走着,望着前面横堵着的墙壁,小巷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就在我们打算原路返回时,冷不丁的墙角走出一个人来。我们好奇地走上前,一拐,呈现在眼前的,变又是一条深深的小巷,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听导游介绍,古城的人们特别爱干净,他们喜欢在门前的路边挖一条小沟,用从上游留下来的水洗一洗拖把之类的工具。所以,在古城,只要有路,有人家的地方,总会有一条小沟,户户

推荐:丽江古城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丽江古城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学员问题】丽江古城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解答】丽江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建筑经典。与诸多皇宫、古城不同,丽江古城是平民的古城,是淹没在民居中的古城,同时,因地处边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尤其纳西族作为丽江的主体民族,为丽江古城的生成、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此也使这一古城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色与美学特点。一个民族的建筑也是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它的产生基于特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水平及其需要,最开始突出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其后才越来越注重审美性、文化性。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自然也成为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本身也构成民俗环境的一部分,由此反映出一个民族、地方所独具的文化色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丽江古城的生成及发展理念,也是古城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纳西族民居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建筑格局,前期以井干式的木椤房及其天柱、母柱为代表,后者以土木结构的庭院建筑为主,但二者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纳西人一直源远流长的建筑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XX丽江古城导游词作文

XX丽江古城导游词作文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XX丽江古城导游词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XX丽江古城导游词作文一 HI!大家好!我就是这次丽江古城之旅的导游,我叫罗芷依,大家可以叫我小依依。请大家记住我们导游团的编号是“1718”,在坐车的过程中请勿随意走动,以免发生意外,到达丽江古城请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在墙上乱刻乱画,给丽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好了,我们马上就要前往丽江古城了,大家不要掉队哦!大家看,我们现在就站在丽江古城的大门口了,前面耸立着两座高大的水车,它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大家可以到水车前拍照留念,但是千万要注意安全。大水车将细水轻轻带动,那声音仿佛像一首欢快的乐曲尽情地演奏着,它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欢迎每一位游客的到来。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人到这里游玩。 接下来,让我们伴随着溪水的叮咚声,走过小桥流水,踏着青石板,来到四方街。四方街热闹非凡,到了夜晚,丽江人民会和游客们手拉手围在篝火旁,随着纳西族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如果您跳累了,不想跳了,还可以到附近的

酒吧里边饮酒边欣赏美丽的月亮。 大家跟紧了,现在,我们要去丽江的另一道风景线——东巴许愿铃。东巴许愿铃里挂着犹如蜘蛛般密密麻麻的许愿牌,许愿牌是一根红绳下面是个小小的草帽,草帽下面挂着铜铃,铜铃小面挂着木牌,木牌一面有东巴象形文,代表着祝福。另一面则可以写下自己的愿望,不管经历多少风雨,愿望都能实现,而且你的愿望会一只保存着。 朋友们,我们游玩了如诗如画的丽江古城,感受了丽江的美好,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真是舍不得呀!让我们记住这一刻,期待下次重聚!再见! XX丽江古城导游词作文二 各位嘉宾,现在x将要带大家去游览下一个景点,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刚从象山山麓澄碧如玉的玉泉公园出来,我们要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小x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小x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

云南丽江古城民居

云南丽江古城民居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平方 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 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 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 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 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 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民居的特点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融北 京的四合院和当地土木结构特色于一体:正房堂屋、两旁侧室,走廊宽敞、天 井豁亮。门窗多精雕细刻花鸟图案,门楼修得富丽堂皇。院落地面为卵石、瓦砾、玻璃等嵌拼的各种图案。这里的居民素喜栽花种草,每家院中都摆放着盆 景花卉,浓绿中绽放着鲜艳的花朵。每到夜晚,城内灯红柳绿,凉风习习,花 香阵阵,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古城最奇特的是巧妙地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水将进城,将水一分为三,三分为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让它穿街过巷,流遍千家万户,形成了“户户泉水,家家垂柳”特有风景。水绕民家,自然以 桥通路,大研镇有桥354座,多为明清时所建造。丽江古城中的青石板路也很 奇特,石板来自深山,清亮光洁,石面上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自然雅致。街道 上还设有自动清洗系统,可保证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尘。美丽的丽江古城既 有山城的风貌,也有水乡的韵味,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和“高原姑苏”不为 过也。 丽江民居平面完整多样,变化自由。民居规模大小、房间多少、院子尺寸 取决于家庭人口的多少、经济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常见平面有三坊一照壁、四合同等。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 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 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

以丽江古城为例浅谈古城保护和规划

以丽江古城为例浅谈古城保护和规划 摘要: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尊重城市的历史,是城市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丽江保护规划 这是一座青石板铺路,让人感到时光倒流的古镇;这是一座小桥流水人家,置身其中恍若隔世的小城;这里,瓦屋鳞次栉比,古风依存,集中了茶马古道上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承载着历史脉络,被学者誉为“活着的茶马古道重镇”。 “离开丽江的念头或许永远是不可忍受的,在我动荡的人生中,我没有任何地方欣赏过像丽江那样宁静、那样幸福的生活。对我来说,那是天堂。”当半个多世纪前,俄国人故彼得先生离开丽江时发出如此感慨,我们不得不赞叹丽江——这座上帝已落在人间的天堂。 一、丽江古城 1、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地处云贵高原,全程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明末时期古城居民已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 2、追寻古城规划的历程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是比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和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不同之处在于,未受“方九里,胖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传统建城礼制影响。丽江古城的街道没有中轴线,呈不规则布局,更不对称。它以四方街为中心,在这个露天集市周围,道路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构成了古老的街巷网络。街道大多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是红色鱼砾岩,雨季也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团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它没有四周围着灰砖墙的北方四合院封闭,它比粉墙黛瓦的微州民居造型丰富,比四川、贵州山区的吊脚楼更为活泼,它的悬山顶、白粉墙、石屋居构成了丽江民居特有的风貌。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融汇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综合交错,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作用。

中国特色之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特色之中国传统建筑 摘要:建筑的多样性使我们生活的环境产生了一道独特风景,而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与色彩,不仅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影响着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国是一个多名族的国家,各个名族的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更使中国的传统建筑具有了很高的欣赏价值。 关键词:建筑布局装饰色彩 引言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如南方的干阑、北方游牧民族的毡房、黄河流域的窑洞等。在中国古代便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等。这些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1.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牌楼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的总体布局方式是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一条中轴线将一个个封闭的四合院落贯穿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者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有方形的、长方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圆形的、日形的、L 形的、扇形的,等等。而中国传统建筑在平面、空间上都以“间”为单位,这就带来了一定的灵活性,人们可以随着使用过程改变其形态、功能。另外,中国传统建筑由于受材料的限制一般向横平方向发展,以大建筑群组出现,各单体房屋之间存在有机联系。中国建筑均以单层平房为基本点,楼房数量比较少,平房互相连接。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则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

丽江简介

丽江介绍 简介 丽江市,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海拔高度为2418米。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44769人(第六次人口普查)。丽江古城区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最适宜旅游时间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丽江的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2.6℃~19.8℃,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为18.1℃~25.7℃,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11.7℃,年温差小,但日温差较大。年极端最高气温25.1度,最低气温-27.4度,每年的5—10月为雨季,7、8月特别集中。 旅游资源 丽江市旅游资源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一城,即丽江古城,一湖,即泸沽湖,一江,即金沙江,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一风情,即摩梭风情。 民俗特色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他们的文字是云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千多年前,纳西族信奉多神的原始巫教“东巴教”。东巴文化就源于东巴教。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被誉为“东巴文化的瑰宝”。

5篇介绍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范文(一)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的丽江古城。我是陈艺涵,大家可以叫我小陈,今天的由我来陪同你们来到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古城之一。 现在我来到了丽江古城。在丽江古城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着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的花纹图案栩栩如生,自然雅致,非常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这就是四方街。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一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四方街是一个梯形的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有石拱

桥、石板桥、廊桥等其它桥。大家可以在这里看看风景,拍一拍照片。 请大家在这里细细游赏,感谢你们的到来,大家在玩的过程,注意安全,注意环境卫生,祝愿大家玩得开心! 5篇介绍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范文(二) 各位嘉宾,现在小黎将要带大家去游览下一个景点,也是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刚从象山山麓澄碧如玉的玉泉公园出来,我们要顺着从古城西北端悠悠流至城南的玉泉水来到被称作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在此各位嘉宾就会想,小黎怎能口出狂言,敢把这高原小城称得如此夸张,其实一点都没有被小黎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有玉泉水贯穿全城由古城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城内亦有多处龙潭、泉眼出水。古城利用这种有利的条件,街道自由布局,不求网络的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这里虽是云贵高原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镇,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镇。而且大研古城位于丽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耸立着酷似书天巨笔的文笔锋,丽江盆地则象一方碧玉做

谈丽江古城的文化特征

谈丽江古城的文化特征 一、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导游词800字

丽江古城导游词800字 各位游客朋友们: 丽江纳西人历来重教尚文,许多人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着名。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丽江纳西古乐曾应邀赴欧洲多国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由于乐队成员多是来自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 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

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简科全书。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 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经过近二十年的弘扬与宣传,纳西古乐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乐坛上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1995年大研古乐会出访英国引起轰动;1997年2月在香港艺术节演出受到高度评价;1998年在被称为中国最高音乐殿坛的北京音乐厅演出,进一步证明了纳西古乐的艺术价值;1998年5月受挪威国王的邀请,在挪威国庆节上隆重演出;之后,相继前往法国、比利时、瑞典、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日益为世界所认识和青睐。 闻名于世的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

浅谈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制

摘要:丽江纳西族传统的民居是数量最大的建筑类型,它以鲜明的特点反映着纳西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民族习俗、 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长期以来,它在平面布局上、构筑上、建筑艺术上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丽江纳西族民居吸取、融汇了中原地区建筑和邻近的大理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的长处而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其特有的形制。 关键词:丽江古城;纳西族;建筑形制 Abstract:L ijia ng Na xi tra d itio na l re sid e nc e is the la rg e st num b e r o f a rc hite c tura l typ e.It re fle c ts no t o nly the d istinc t c ha ra c te ristic s o f the e c o -no m ic a nd c ulture le ve ls o f the Na xi,b ut a lso the e thnic c usto m s a nd the wa y o f the ir life.With the c o ntinuo us d e ve lo p m e nt o f Na xi,the re sid e nc e in the la yo ut,c o nstruc tio n a nd a rc hi-te c tura l a rt fo rm e d its o wn c ha ra c te ristic s g ra d -ua lly.L ijia ng Na xi d we lling s c o m b ine the a d va n-ta g e s o f re sid e nc e in the C e ntra l Pla ins re g io n a nd the Da li Ba i,whic h g ra d ua lly fo rm e d its u-niq ue a rc hite c tura l fo rm. Keywords:the o ld to wn o f L ijia ng ;Na xi ;a rc hi-te c tura l fo rm 中图分类号:TU-092.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9-0085-02 1丽江古城及纳西族民居概况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云南省的西北部,傍依于金沙江畔。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其间。纳西族的民居建筑随着分布地区的地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技术发展情况的不同,有着多种不同的类型。在高寒山区,至今保存着少量的井干式“木楞房”,是纳西族民居中比较原始的形式,如今只占极少数。随着社会的前进、 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生活的变化,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大部分纳西族人民聚居所在的丽江坝子的纳西民居,它已不是纳西族民居的原始形式,而是近几百年来根据本地区、 本民族的特点,吸取、融汇了其他地区及民族的长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平面布局、构架及造型上反映了唐、宋中原建筑的某些特点;某些平面型式与其邻近的白族民居有若干相似之处;部分装修也受到剑川木雕技艺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它在平面布局上、构筑上、建筑艺术上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主要集中在丽江古城、 白沙、束河古镇等地,人们称之为丽江纳西族民居。据 《光绪丽江府志稿》记载:南宋理宗淳诂“十二年(公元1252年)元祖遣太弟忽必烈攻大理,有临洮踰吐蕃至丽,所至望风□附,立丽江茶罕章管民官。”当时元军驻扎,已有村落。此后不断发展,“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改茶罕章为丽江宣慰司”,“十二年改置丽江路立军民总管府”。丽江古城在元、明两代为通安州的州府衙署所在地,到明代时已具相当规模,据传已有居民千余户。据地方志记载,城内的“光碧楼” 、“忠义坊”、“皈依堂”等建筑群皆系明代建造,《徐霞客游记》称古城的民房“瓦屋栉比”,称木氏土司所居宫式建筑为 “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从中依稀可辨当时古城之貌。19世纪中叶的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杜文秀回民起义时古城大部分被烧毁,后又不断重建,逐步形成数千户、万余人的规模。清代始称古城为大研里,民国改称大研镇。1949年解放后大研镇一直为县政府及丽江地区专署所在地,丽江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但新区建设避开了古城,因而古城面貌至今犹存,这在全国来说也算是很少有的幸存者之一。 2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空间特点 中国传统的都城四周都有作为防御的城墙,丽江古城古时却没有城墙。传说原因有二:一曰统治纳西的土司为木姓,木字加口即为“困”字,此乃大忌,故木氏土司不筑城;二曰,古城四周青山环抱,形成了天然的“城墙”,通往外地的要隘,都有天然的关口,起着防御的作用。古城后来也曾筑起城墙,那是在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以后,木氏土司被降为土通判,由中原王朝直接派任流官知府行统治之后,由流官建了一道土城。当时的城墙范围只限于府署四周,古城大部 分地区如土司木府、四方街等均未包括进去。城墙后因地震倒塌,如今已荡然无存,而今只有从北门坡、南门桥、营盘洛等地名看到城的印记。 纳西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即外廊)。厦子是丽江纳西族民居最重要的组成之一,这与丽江的宜人气候分不开。因而纳西族人民把一部分房间的功能如吃饭、 会客等搬到了厦子里。在建筑设计、建筑风格及艺术等方面,大研古城的纳西民居最具特色。古城地处丽江坝,选址北靠象山、景虹山,西靠狮子山,东西两面开朗辽阔。城内,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由此形成了纳西族村寨特有的布置特点,第一:村村寨寨有流水,家家户户有水流。为了用水方便,纳西族多是泮水而居。住房多建在溪流旁,有些村寨则筑沟引水,通过村寨,使与街道平列,余流则用于灌溉农田。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不拘网格的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这些房屋中临街的房子多被辟为铺面,或主人自己经营些小商品,或转租他人经营。第二:围绕一个中心布置房屋。无论是丽江古城还是坝区村寨,民居的布置均是围绕一个中心布局。每个村寨都有一个面积不大、 平坦方整的广场,称为“四方街”。这是商业服务、 集市贸易的地方。主要街道从这里放射,分出无数小街小巷,然后民居也从这些街道两旁向外延伸,形状很不规则。 3丽江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布置形 制特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丽江民居引水入户、活水绕屋,或临水建屋,既有北方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风情。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民居主 作者简介:林莎莎(1985-),女,湖南安化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柳肃,男,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浅谈丽江古城纳西民居的建筑形制 On Architectural Form about Naxi Residence in Old Town of Lijiang 林莎莎 柳肃LIN Shasha LIU Su 8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