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重力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重力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重力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重力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一、填空题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和受力物体;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单位是;力有方向,所以力是(选填“标量”或“矢量”)。

2.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或者使物体的发生改变。重力是物体由于受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 ,重力的方向,重心由物体的和两个因素决定。

3.一根绳子受200N的拉力就会被拉断。如果两人沿反方向同时拉绳,每人用力为N 时,绳子就会被拉断。如果将绳的一端固定,一个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则该人用力为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

4.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AB,将B端截去20cm,则截后铁棒的重心与原来相比较,将向_______端移动_________cm

5.如下左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上、大小为25N的力F 向右拉小车,小车静止。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拉力,小车共受到个力的作用。

6.如上右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静止于水平桌面上,画出物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

二、选择题

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B.不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相互作用

C.人推物体时,人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D.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存在

B.排球运动员用力击球,排球受力后飞出,飞出后的球不受力的作用

C.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 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 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D.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

10.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重力的大小可以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

C. 质量大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比质量小的物体小

D. 物体对悬绳的拉力可以不等于重力

11.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 只有物体的重心受到重力作用,其它部分不受到重力作用。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用悬挂法寻找物体的重心,当物体静止时,细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12.有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则薄板的余下部分( C )A.重力减小,重心随挖下的小圆板移走了

B.重力和重心都没改变

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

D.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

13.如图所示,一玻璃杯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

出的过程中,杯和杯中水整体的重心将( D )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上升

C. 先升后降

D. 先降后升

14.在地球表面的同一个地方,让同一物体处于如下三种状态:(1)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

(2)让物体自由下落;(3)物体放在水里,它被浮起。比较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D )

A. 第(1)种情况最小

B. 第(2)种情况最小

C. 第(3)种情况最小

D. 这三种情况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同

高中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st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新课引入 力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力学学科在世界历史上起过很重要的作用。至少在以下三方面起过作用:它是最早向权势即真理的真理观发起挑战,并且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学科地心说就是罗马教会所要垄断的“真理”。他们对一切反对地心说的人加以迫害。力学学科特别是其中的动力学,就是在反对地心说发展日心说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在力学早期的发展中应当特别提到四本书。它们是:1543年出版的哥白尼的著作《天体运行论》,1632年出版的伽利略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观的对话》,1638年出版的伽利略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和1687年出版的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四本书就是力学走向成熟的奠基之作。 力学在人类历史上的另一种伟大的作用,就是推动现代科学的发展,成为现代科学的领头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史教授威斯特福尔(R.S. Westfall)在他所著的《近代科学的建构》一书的序言中,一开头就说:“有两个论题左右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一个是从几何意义上来观察自然,和将宇宙理解为按照数学的指令构造的毕达哥拉斯传统,另一个是力学哲学,把大自然理解为一个巨大的机器并且找寻隐藏于现象背后机械论的解释。” 力学学科的成熟与发展,大大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面貌。首先,天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如果说在牛顿之前,研究天文学的主要工具是几何学,那么在牛顿之后,力学成为研究天文学的主要工具。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重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磁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思考: 1、什么是力? 2、常见的力可以怎么分类? 【概念解析】 一、力的基本认识 1、定义:力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是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只要有力,就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相互性:力的作用时相互的,一个物体谈不上力的作用,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__ (3)矢量性:力不仅有______,而且有______,力是矢量 3、力的效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表示力的方法:图示法和示意图法 6、力的种类:各种力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1)根据力的______来分类的,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 (2)根据力的______来分类的,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等。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初中已学关于力的基本认识、第一章关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识为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达到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大小在图像上的反映、“钢丝上放瓶子”等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DIS实验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通过重心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2)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3)* 知道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种类。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的探究活动,提高趣味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

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 本章学习提要 1.有关力的知识,包括力的概念、几种常见的力。 2.力的等效替代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 3.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这一章内容是整个力学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气体、电场和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本章的重点是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共点力的平衡,本章的难点是力的分解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力的知识,也要注重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感悟力的平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一、学习要求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心的意义和重力的方向。通过对形变的观察认识弹力,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方向,知道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系。知道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能联系生活和生产的实例,应用弹力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要点辨析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我们可以从被作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变化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可见力是不能脱离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力是矢量,在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出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形变和弹力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的变化叫做形变。外力撤消的过程中,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要恢复原状,而对使它产生形变的物体施加的力称为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是:①物体要直接接触。②物体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接触而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不存在弹力。 弹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拉力、压力、推力、支持力和绳的张力在本质上都是弹力。 弹力的作用点位于两物体的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受力物体一侧。 弹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且与接触面垂直,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球(图2-1),由于两物相互挤压,都发生了弹性形变:桌面向下凹陷;球被向上压缩。桌面在恢复原状向上弹起时对球施加了弹力(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垂直于接触面。可见这时弹力(支持力)的方向与桌面的形变方向相反,与桌面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球在恢复原状向下弹起时对桌面施加了竖直向下、垂直接触面的弹力(压力)。可见压力方向与球的形变方向相反,与它恢复原状方向相同。

A.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教学设计 执教:珠峰中学张彩萍 一、教学任务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二章第A节内容。弹力是力学中三类基本性质力之一,在高中物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力的学习为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打下基础。本设计共1课时,重点是弹力概念的形成和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过程遵循力的学习的基本逻辑关系展开:力的来源、定义和特征。 初中阶段学生对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完成了对力的基本概念和重力的学习,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此外,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而本节内容正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弹力的认识,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特征。 授课学生是内地西藏班的高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因此在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以及物理规律的得出都是以生活现象和物理实验为基础,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切实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验、讨论、归纳、总结等建立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说明: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利用微课堂学习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观看微视频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给予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主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2)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3)理解弹力的三要素,能判断弹力的方向; (4)初步学会画物体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形变实验,观察不同形变,体会生活中弹力无处不在;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初步形成“放大法”思想; (3)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4)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弹力等常见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

A.生活中常见的力

A.生活中常见的力(A卷)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 上、大小为25N的力F向右拉小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拉力, 小车共受到个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静止于水平桌面上,画出物 体所受支持力的图示,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 3.如图所示,用竖直细线悬挂重为2N的小球,小球下端恰好与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接触,小球受到个力的作用,分别 是。试画出小球受力的图示。 4.乒乓板打击乒乓球时,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了对乒乓球的弹力,同时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了对乒乓板的弹力。 5.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则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6.如图所示,物体A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一根恰水平,一根恰竖直, 则物体A受到的作用力有个,它们分别是。 7.如图所示,物体A用一根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并搁在光滑斜 面上,试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物体所受各力的施力物体分别 是。 二、选择题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两个力大小相同,则产生的效果也相同 (C)受力物体是指受到力的物体,它可以不施力给其他物体 (D)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9.下述各力中按力的性质命名的有()。 (A)重力(B)支持力(C)拉力(D)摩擦力 10.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就其性质而言都是弹力 (B)支持面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和支持面垂直 (C)物体间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作用 (D)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而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教案-第二章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第二章A 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2)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3)* 知道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种类。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的探究活动,提高趣味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力、形变、弹力等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探究小实验、DIS实验、PPT演示和实例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用力传感器探测力的大小的DIS实验、“钢丝上放瓶子”等小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进而认识弹力及其特点;通过实例情景的讨论,初步学会物体仅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受力分析。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方法是:通过对实例分析、讨论认识力的矢量性;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认识弹性形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弹力的概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认识弹力的特点,初步学会判断弹力的作用点及方向。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方法是:通过小实验和对实例分析、讨论,明确弹力是接触力,两物体的接触点就是弹力的作用点,而弹力的方向就是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通过“自主活动”当堂训练,当堂巩固。 本设计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DIS实验和实例分析、讨论过程,使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力,即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中重力已在初中学过,摩擦力《课标》不作要求,因此本设计安排的重点是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对重力、重心等概念,主要是复习,并强调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位置;而对摩擦力仅作常识性的介绍。 1

上海高一物理生活中常见的力

函之教育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C、D各点所受静摩擦力 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 1.重力式物体由于受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重力的方向,重心由物体和两个因素决定。 2.一根绳子受200N的拉力就会被拉断。如果两人沿反方向同时拉绳,每人用力为_____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如果将绳的一端固定,一个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则该人用力为_____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 3.质量为5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受到20N的水平推力作用时刚好开始滑动,接着以18N的水平推力可维持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该物体受到最大静摩擦力为_________N,当水平推力为15N而物体仍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当水平推力为15N而物体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当水平推力为40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又为_________。(g=10N/kg) 4.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作用在B物体上的水平力F为2N时,三个物体都静止。则物体A与B之间、B与C之间,C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0,0,0 B.0,1N,1N C.0,2N,2N D.2N,2N,2N 5.弹力是形变物体由于要,对跟它接触并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 ,方向,并且总指向。 6.物体的质量为m,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当F的大小逐渐减小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三块相同砖被压在两竖直方向的木板之间,设每块砖的重力为G,则A与左板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A与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二、作图题 1..画出下列各图中静止物体A受到的弹力的示意图。 (1)A (2) (3) A 第6题 A B C F 第7题

A.生活中常见的力

《弹力》说课稿 新疆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付丽 一.【说教材】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在本教材学习中的一个大难点。本节内容通过弹簧被拉伸和压缩的事例,让学生体会弹力的产生原因和条件,通过放大有机玻璃和桌面的微笑形变的演示实验,拓宽学生的认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弹力方向的教学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委托破重难点,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让学生讨论、体会弹力的方向,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概括了弹力的方向。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特点 本节教材从展示宏观的形变引入,而演示微小形变更为关键,使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让学生认识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都会产生形变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引出弹力的概念,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平时说的压力、支持力、推力、拉力等都属于弹力。随后对于几种常见弹力的分析,总结出弹力的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从研究弹力与形变的定量关系入手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 2、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断方向。 4、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察、分析,加深对形变的认识,通过学生起手实验,体会弹力

A.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反思 《弹力》在高考考纲中属于A级——“知道”。在生活中常见的力一节属于重点、难点内容。本章要求学生在复习初中学过的重力、摩擦力基础上,引入形变和弹力。探究弹力和形变的关系。学会分析弹力产生的过程。 一、通过演示实验,感悟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是实验的科学,物理课中的许多知识和规律都可以从实验中得出。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欲,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激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通过锥形瓶和光学放大两者不同的方法显示了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微小形变。学生从中体会到物理中的“放大”思想方法。在课间小结时,对于两者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遗憾。 二、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探讨 学生完成课堂联系后,教师使用实物投影仪直接讲解、点评。在评价时,可以加入学生的点评,让学生参与更多的活动。同时,通过学生互评,可以发现更多学生关于弹力方向和表述方式上的问题。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上,我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老师互动。在显示形变实验中,我让同学们自己演示拉压弹簧、橡皮筋、等活动,然后提问形状发生变化说明什么,走向课堂中央向同学们演示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在其它一切可能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我都做到让学生亲手去体验、感悟。 新课改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师的角色已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的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创新中发展。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比较遗憾的地方。例如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可以先演示再让学生去实验,而不是提示他们,语言应该再精炼一些,把课堂留给学生,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尝试!

生活中常见的力(三):摩擦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三):摩擦力 1.下列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作用 B. 相互有弹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 C. 相互有弹力作用的物体之间必定有摩擦力存在 D. 相互有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作用 2.关于静摩擦力产生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一定小于滑动摩擦力 C.产生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一定相对静止 D.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产生 3.关于动摩擦因数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B.增大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 C.增大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 D.两物体的材料一定,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仅决定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一只盒子在粗糙桌面上减速滑行,此过程中盒子() A. 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B. 受到静摩擦力,大小不断减小 C. 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D. 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不断减小 5.重100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物体受到 一个大小为1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A.10N,水平向左B.10N,水平向右 C.20N,水平向左D.20N,水平向右 6.如图所示,某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摩擦力分 别为f1和f2,那么()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7.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出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 A. 2 N,方向向右 B. 6 N,方向向右 C. 2 N,方向向左 D. 零

生活中常见的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 第二章A生活中常见的力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初中已学关于力的基本认识、第一章关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识为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达到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大小在图像上的反映、“钢丝上放瓶子”等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DIS实验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通过重心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2)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3)*知道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种类。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的探究活动,提高趣味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难点: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每两人一套)::DIS实验仪器(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与计算机)。

生活中常见的力

生活中常见的力 第二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关于常见力的分类和重力、弹力、摩擦力各自的特点,是在初中已学力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后续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以初中已学关于力的基本认识、第一关于矢量及其表示等知识为基础。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已有的关于力的知识,相互启发,达到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的目的。 通过力传感器感受力的大小在图像上的反映、“钢丝上放瓶子”等实验增强对重心的认识;通过微小形变实验确认弹性形变。 通过吊装船艏、撑杆跳、画弹力作用点及方向、分自行车中的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讨论、DIS实验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在形变实验中可以学习放大物理量的基本方法,通过重

心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2)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3)* 知道摩擦力及摩擦力的种类。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显示微小形变等探究实验,感受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性认识,感受放大物理量的方法,促进对弹力特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如何让瓶子稳定在钢丝上”的探究活动,提高趣味性,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重力

A 生活中常见的力(一) 一、填空题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一个力的存在必须同时有和受力物体;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单位是;力有方向,所以力是(选填“标量”或“矢量”)。 2.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或者使物体的发生改变。重力是物体由于受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 ,重力的方向,重心由物体的和两个因素决定。 3.一根绳子受200N的拉力就会被拉断。如果两人沿反方向同时拉绳,每人用力为N 时,绳子就会被拉断。如果将绳的一端固定,一个人用力拉绳的另一端,则该人用力为N时,绳子就会被拉断。 4.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AB,将B端截去20cm,则截后铁棒的重心与原来相比较,将向_______端移动_________cm 5.如下左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与水平面成30°角斜向上、大小为25N的力F 向右拉小车,小车静止。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该拉力,小车共受到个力的作用。 6.如上右图所示,物体A重为100N,静止于水平桌面上,画出物体所受支持力的示意图,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 二、选择题 7.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所以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B.不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相互作用 C.人推物体时,人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D.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存在 B.排球运动员用力击球,排球受力后飞出,飞出后的球不受力的作用 C.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 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 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D.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

第二章A生活中常见的力

第二章A 生活中常见的力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形变(弹性和范性形变);知道弹力及其与形变的关系;知道弹力的方向。 2.在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了解弹力的过程中,通过微小形变观察,感受物理实验中的微小量放大的方法。 3.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弹力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是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先从复习初中有关力的概念、从力的图示知识入手,然后简单回顾重力,接着重点讨论弹力,最后简要提及了摩擦力,常见力的学习为后面进行物体受力分析作了充分的准备。弹力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教材在概念建立,对弹力的理解以及弹力作用点、方向的判断上花了许多笔墨,也尽可能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自主活动来把握弹力的概念。 本节建议用2课时教学,第1课时引出弹力概念为止,第2课时重点分析弹力,以及说明摩擦力。 1.关于“大家谈”的说明 本节引入部分的“大家谈”只要求学生大致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内容,不必花很多时间深入展开。 2.关于“力的图示”的教学建议 用力的图示法表示一个力,在初中 时所画的力往往是标度的整数倍,如 1cm表示10N,画一个30N的力,则画 30mm长的带箭头的直线,标上3段来 表示。在高中要求应提高一些,应能画 非标度整数倍的力,如35N。这时应画35mm长带箭头的线段,仍标上3段,箭头向前伸出5 mm(图1)。 教材51页的自主活动解答如图2所示:

教材中图2-6的圆环表明,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空间某一点上。当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时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会变化,例如运动员必须有控制重心的能力。 教材中图2-7(a)的跳高运动员,在过竿时巧妙地改变身体的形状,可以使他的重心低于竿,这就可以提高他的成绩。 教材中图2-7(b)的书架,由于书所放的位置不均衡,所以书架的重心也偏向右上方。4.关于“形变”的教学建议 在说明弹性与范性形变时,教学中还可以做一个演示,但不要把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绝对化。弹簧拉伸时,超过其弹性限度后会成为范性形变;有些范性物体也或多或少有些弹性,如面粉团。有一类物质称为黏弹性体,如鸡蛋清,它有范性形变特点,但最后一滴蛋清会向上收缩,表明它有一定的弹性(图3)。 5.关于“弹力”的教学建议 其中弹力的作用点与方向的确定,要强调是什么物体发生了形变,它恢复原状时对什么物体产生弹力,然后确定作用点和方向。 弹力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应让学生学会分析这个过程。弹力是一种能随外界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力。如外界对弹簧拉力越大,弹簧形变越厉害,产生的弹力也就越大。如图,一个球在放到桌面上的过程中,首先应指出重力对球的作用使球有下落的趋势[图4(a)],与桌面相互挤压后逐步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图4(b)]。对球来说它的底部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压力F1,方向垂直桌面向下;对桌面来说,它的表面发生了形变,要恢复原状,对球产生压力F2(通常称为支持力),作用在球上,方向垂直桌面向上。对有悬绳的物体的弹力分析,也应如此进行。要注意,形变和弹力是同时发生的,不是先有形变后有弹力,也不是先有压力后有形变。

生活中常见的力

一、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 ,离地面高h 处G ’=mg ’,其中g ’=[R/(R+h )]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二、 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 △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x 为形变量,单位是N/m. 三、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②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生活中常见的力 7

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例题1】下述各力中,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有() A.重力B.拉力C.弹力D.摩擦力 【例题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B.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可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用悬挂法寻找物体的重心,当物体静止时,细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例题3】关于弹力方向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斜面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C.将物体用绳吊在天花板上,绳受物体的弹力方向是向上的 D.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线,指向受力物体

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案

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物理孔园园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理解力的意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图示法。 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3、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微小形变的方法。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到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教学重点】 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通过列举实例引入力的概念 1、举例:攀岩运动、踢足球、悬挂的电灯、放在地面上的物体 2、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矢量性 力的图示法(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分类 按照力的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按照力的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 二、重力、重心 1、重力的定义 物体在地面附近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 1)重心的概念、

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的重力集中到一点,该点叫做重心。 2)重心的位置 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比较均匀的物体,质心在其几何中心: 如圆柱体、圆环、长方体等。 对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比如跳高运动员(见课本P52页图2-7)。 思考:重心的位置一定在物体上么? 三、弹力 1、形变 1)弹簧悬挂重物后拉长,粉笔用力被折断,弹弓弯曲 定义:物体形状的变化叫做形变。 2)形变的特点: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 小实验1:见课本P53:图2-11. 小实验2:用手挤压时烧瓶的形变 (双手握住注满红墨水的烧瓶,用力挤压底部。上插 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3)分类: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范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4)形变的形式: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形变等 2、弹力 引入举例:撑杆跳运动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引起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 物体发生形变 3)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引入实例分析 实例1:给出吊灯图片,做出分析。以灯为研究受力对象,链子吊住吊灯,链子发生形变。链子被拉长,就要企图恢复形变。这里施力物体----链子,受力物体----灯。这时候链子对灯的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 实例2:小朋友跳蹦蹦床游戏, 分析蹦床凹下去时它想要恢复形变,弹力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