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医结合防治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防治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防治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防治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防治颈椎病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西医,防治

颈椎病是当代国内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常见于经常坐着面对电脑,日久月累所导致。

1 我们先来讨论颈椎病是什么

颈椎病就是颈椎的骨质、椎间隙、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刺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主要症状: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

常见原因如下:

1、不正确的姿势,如:坐姿、站姿、卧姿以及长时间以同一姿势的伏案工作或其它体力劳动。

2、不合理的寝具都会引起韧带、肌肉张力过大而劳损、椎间盘突出、小关节功能紊乱。

3、风寒、潮湿的侵袭,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变性。

4、外伤会使病情恶化,慢性的损伤逐渐引起病症加重。

5、心理因素及全身健康不佳,都可能引起或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6、职业因素:舞蹈家、长途司机、焊工、办公室人员以及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等。

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大部分患有颈椎疾病,近年来,又呈现出更年轻化的趋势,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20%以上的人颈椎也会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劳损疾病。

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颈椎病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6.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 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2 颈椎病的中医疗法

(一)中医药辨证治疗发挥较好的疗效。

益气化瘀补肾法(黄芪、川芎、党参、丹参,赤芍、白芍、熟地黄、肉苁蓉、补骨脂等)治疗颈椎病。颈部疼痛加葛根汤,气虚眩晕加补中益气汤,血虚眩晕加归脾汤,血瘀加桃红四物汤,痰湿偏寒加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湿偏热加温胆汤,手麻木伴蚁行感加黄芪桂枝五物汤,麻木伴肢体僵硬加牛蒡子汤,顽固性麻木不仁加羚羊钩藤汤等。

(二)中药外治疗法:

有行气散瘀、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或清热解毒等不同作用的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应用在颈椎病患者的有关部位。颈椎病中药外治的常用治法有腾药、敷贴药、喷药等。

(三)推拿和正骨手法是中医重要的外治法之一。

基本手法有摩法、揉法、点法、按法与扳法。特别强调的是,推拿必须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颈椎病手法治疗宜柔和,切忌暴力。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一般禁止重力

按摩和复位,否则极易加重症状,甚至可导致截瘫,即使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也推荐手术治疗。椎动脉型患者不宜施用后关节整复手法。难以除外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椎管发育性狭窄者、有脊髓受压症状者、椎体及附件有骨性破坏者、后纵韧带骨化或颈椎畸形者、咽,喉,颈,枕部有急性炎症者、有明显神经官能症者,以及诊断不明的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推拿和正骨手法。

(四)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针法与灸法两个部分。针法就是用精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中,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而灸法则是用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刺激来达到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五)牵引疗法即人们常说的“吊脖子”、“吊头颈”。“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必须掌握牵引力的方向、重量和牵引时间三大要素,以保证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

(六)颈领和颈托具有保护脊椎过伸、过屈、过度转动,避免造成脊髓、神经的进一步受损,减少脊髓所受到的致压物的摩擦,减轻脊髓水肿,减轻椎关节间创伤性反应,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颈领和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患者,颈托多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经早期治疗仍有椎间不稳定或半脱位的患者。

3 颈椎病的西医疗法

颈椎病的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2、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常用用各种西药(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钾、奴佛卡因等)或中药(乌头、威灵仙、红花等)置于颈背,按药物性能接阳极或阴极,与另一电极对置或斜对置,每次通电2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3、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一般用2000Hz-8000Hz的中频电为载频,用1-500Hz的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频电为调制波,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制并编成不同的处方。使用时按不同病情选择处方,电极放置方法同直流电,每次治疗一般20-30分钟,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4、超短波疗法:用波长7m左右的超短波进行治疗。一般用中号电极板两块,分别置于颈后与患肢前臂伸侧,或颈后单极放置。急性期无热量,每日一次,每次12至15分钟,慢性期用微热量,每次15-20分钟。10-15次为—疗程。适用于神经根型(急性期)和脊髓型(脊髓水肿期)。

5、超声波疗法:频率800kHz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机,声头与颈部皮肤密切接触,沿椎间隙与椎旁移动,强度用08~1W/cm2,可用氢化可的松霜做接触剂,每日一次,每次8min,15-20次一疗程。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超声频率同上,声头沿颈两侧与两岗上窝移动,强度08~1.5W/cm2,每次8—12min,余同上,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6、高电位疗法:使用高电位治疗仪,患者坐于板状电极或治疗座椅上,脚踏绝缘垫,每次治疗30-50分钟。可同时用滚动电极在颈后领区或患区滚动5-8分钟,每日一次,每12-15天为一疗程,可用于各型颈椎病,其中以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效果为佳。

7、磁疗:具有镇痛、消炎、降压、安眠、止泄、止痒等作用。

早期颈椎病患者使用一种国内常用的医疗器械“镇痛安眠垫”,镇痛安眠垫采用的是国家863计划的高新成果——钕铁硼永磁体,衬垫为纳米远红外线布。而钕铁硼生物高科技磁场本身磁场频率与人体本身的磁场能产生协调一致,不但不会引起人体本身磁场的紊乱,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人体生物电磁能增强,推动人体经气运行,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有效止痛的作用。在生物磁场的作用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加速炎症渗出物吸收和消散,产生缓解疼痛,增加颈部周围韧带,肌肉组织血氧交换的饱和度,从而有效加强颈肩周围,韧带,肌肉保护颈椎的效应,抑制了髓核的脱出,达到颈椎病治疗的效应。

8、手术治疗:对颈椎病诊断明确,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走路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的患者,则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因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压迫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而对于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相对来说就不太确切。

4 一些自我疗法

颈椎病如何预防,预防颈椎病主要是减缓颈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不良睡眠体位,工作姿势不当,不适当的体育锻炼都是颈椎骨关节退变的常见原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颈椎病发病的潜在因素。

预防颈椎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善与调正睡眠状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盘内压

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注意几点:

①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②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床铺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以木板为底的席梦思床为佳。

二.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退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特定体位有密切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间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建议:

①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②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

自我疗法,操前准备

身体挺直站立,昂下颚、挺胸、收腹。两腿直立两脚尖朝前。

1、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秒钟。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2、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

停留3-5秒,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3、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

次。

4、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

注意问题

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颈椎灵活度

一、缩颈

锻炼颈椎灵活度

锻炼颈椎灵活度

头部放正,背部挺直保持下颌与眼为一平面。

维持3秒钟,重复10次。

二、上斜方肌伸展

轻轻地用手扶住对侧头,同时另一侧手在背部伸展。

维持3秒钟,重复10次。

三、上颈曲伸

通过点头动作轻微曲伸上颈。

尽力使颈伸长,维持3秒钟,重复10次。

四、曲颈

头向前弯曲,再回到开始位置。

维持3秒钟,重复10次。

五、伸展颈部

头部向后弯曲,然后回到开始部位。

维持3秒钟,重复10次。

颈椎病诊疗规范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分型】 1 颈型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 及转 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 ~胸7 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 ~颈6 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

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临床检查: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 交感型颈椎病? 头部症状: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眼耳鼻喉部症状: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视物不清、眼前好象有雾等;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味觉改变等。 胃肠道症状: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 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4、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的护理查房

颈椎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7.25 地点:外一科护士站 主持人:冯护士长 责任护士:周明艳 参加人员: 冯护士长: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病的病人,并成功做了手术,我 们就这位病人进行护理查房,一起学习一下颈椎病人的护理,下面先由责任护士汇报一下病情。 周明艳护师:32床,张希远,男,66岁,住院号;24872,住院诊断:颈椎间盘突出伴 脊髓病患者因“右上肢,右下肢静息疼痛,行走困难1年”于2015.7.14收入院,首测T36.3℃,P72次/分,R16次/分,BP141/81mmg右上臂上肢皮肤痛觉迟钝,右手拇指、食指、皮肤感觉减退,右上臂牵拉实验弱阳性,颈椎加压试验阳性,右侧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左手握力较对侧降低;右下肢踝上5厘米以远部位皮肤深、浅感觉迟钝,膝反射减退,行走时不太不稳,肱四头肌肌力减退,肌张力正常。完善术前准备于2015.7.15.15:00在全麻下行椎板开门减压+顶板内固定术,术毕,于20:10安返病房,患者神志清,术区辅料整洁,引流管通畅在位,引出血性液体,给予一级护理,心电监护,持续吸氧2L/分,给予抗炎、消肿、对症支持治疗,于2015.7.17患者翻身时将引流感自接口处斯脱,故提前将引流管拔除,留置导尿管期间未发生尿路感染。 冯护士长:患者的大体情况就是这样,下面我们就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做简单的介绍,请大家踊跃发言。 张婷婷主管护师:我来说一下颈椎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吧。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 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或感受外邪加重退变,导致颈部软组织和椎体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脱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本病属于中医“项强”、“颈肩痛”、“痹证”“痉证”、“痿证”、“痰饮”、“眩晕”等范畴?临床表现 ?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五?种,每种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都不一样,下面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 1.颈型颈椎病引起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 ? 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神经刺激或者受压迫引起。主要会产生颈部僵硬疼痛、病情长期发展会造成局部感觉退化,肌肉萎缩。

痹症(颈椎病)

痹症(颈椎病) 颈椎病又名颈椎综合征,以颈肩上肢疼痛、手指笨拙麻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脊柱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病证范畴。 乃由风湿、痰瘀痹阻颈络或肝肾阴虚、经络失调所致。 【护理评估】 1、观察疼痛发生时间、性质、关节状态。 2、评估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 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⑶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座椅及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扰者可食用滋xx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阴不足者可食滋阴补肾之品。 5、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身心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的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7、并发症护理 猝倒: 颈椎病患者常常在站立或走路时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应做好防护措施。病人出现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是急按人中,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急救护理。 高血压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 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出现。 2.颈部的解剖: 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2.1颈椎: 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 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xx: 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6个,C1 C2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T2形成颈膨大

颈椎病诊疗方案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正虚,经气不利等所致。以项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4.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2.神经根型: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颈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4.交感型: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结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 ①耳源性眩晕:由于内耳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眩晕。如美尼耳氏综合征、耳内听动脉栓塞。 ②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③脑源性眩晕:因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腔隙性脑梗塞;脑部肿瘤;脑外伤后遗症等。 ④血管源性眩晕:椎动脉的V1和V3段狭窄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高血压病、冠心病、嗜铬细胞瘤等。 ⑤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颈椎病诊疗指南

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 ~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 ~60 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 椎动脉型颈椎病 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挤压、使椎动脉的血流减少,但是对侧的椎动脉可以代偿,从而保证椎- 基底动脉血流不受太大的影响。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 基底供血不全而 出现症状,因此不伴有椎动脉系统以外的症状。 第三部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一.颈型颈椎病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头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乳头肌内侧,相当于颈3~颈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二. 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痛和颈部发僵,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侧缘疼痛。2.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的走行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征性,因此称为根型疼痛。疼痛或麻木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喷嚏、用力及深呼吸等,可以造成症状的加重。 3.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可有血管运动神经的症状,如手部肿胀等。晚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6版

颈椎病诊治指南2016版 世界脊柱学会会长Tomas Kung 编著 柳茹理工大学康复专业Yaonasoya 翻译 关键词:颈椎病,诊断,治疗,康复,牵引,手术,药物。 第一部分前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交感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椎动脉的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症状的同时,还常常伴有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五.椎动脉型颈椎病:正常人当头向一侧歪曲或扭动时,其同侧的椎动脉受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样本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断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体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当前国际上较一致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体现相应症状和体征。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体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步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激烈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限度受限。上肢牵拉实验阳性,压头实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浮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先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变化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状况。 二、诊断原则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项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原则:具备根性分布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椎间孔挤压实验或/和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体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用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局限性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普通治疗:(1)健康教诲:使患者理解本病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防止办法、锻炼办法,以及各种治疗办法机理等;(2)变化生活与工作中不良姿势及体位,急性发病时卧硬板床休息。

颈椎病病人的护理查房

颈椎病病人的护理查房

颈椎病病人的护理查房病例介绍: 男性患者李,63 岁,诉左上肢疼痛、乏力8 年,加重两月。 患者8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疼痛,后逐渐出现左肘关节及左手疼痛不适,行局部贴覆膏药后有所好转,2 月前发现左手虎口区肌肉明显萎缩,左手拇指及食指活动明显受限,食指僵直不适,伴左上肢乏力,左手尺侧麻木不适,半月前出现左足麻木不适,有踩棉花感觉,左颈部疼痛。 无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CT: 颈3-4、4-5、5-6 椎间盘突出;X 片: 颈椎退行性变;双肺及心膈正常;颈椎间盘变性并颈3-7 椎间盘突出伴椎管面积变小,颈髓缺血。 患者行保守治疗颈托外固定,卧床休息,脱水、激素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行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12: 20 带气管导管入ICU,15: 00 拔出气管导管,17: 00 转回病房,颈托外固定,伤口无渗血,有痰,不敢用力咳出,四肢感觉运动存在,颈部负压引流管通畅,讲话无声嘶,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和吸引器;术后6h患者饮水,饮水无呛咳,术后第一天进温凉流质饮食,伤口无渗血,颈部负压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约有50ML。 行半靠卧位,目前行抗炎、止血药物治疗。

? 诊断: 颈椎病护士甲: 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颈髓水肿、植骨块脱落或颈部水肿有关2、潜在并发症: 喉返、喉上神经损伤,肺部并发症、压疮、泌尿系并发症、呼吸困难3、躯体活动障碍: 与神经受压或手术有关护士乙: 保持有效的气体交换,术前适应性训练,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床边备吸痰、吸氧装置,气管切开包。 护师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手术局部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呼吸费力、张口呼吸或发绀等情况,给与氧气吸入,观察颈部有无增粗,有无呼吸困难、烦躁需警惕局部出血或血肿,应立即通知医生。 护师乙: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应立即报告医生,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和滑脱。 护师丙: 观察有无喉上、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有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发音不清等表现,病告知患者饮食应避免快速、大口饮水,尽量进食稠厚事物。 护甲: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4种方法

颈椎病 按摩疗法 用手上下提捏患者的后颈部肌肉,从后发际到颈肩处,左右手轮换做3~5分钟,用手拿肩部肌肉3~5分钟,前后转肩1~2分钟,慢速左右转动头部1~2分钟。此法就是放松颈肩部的肌肉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或预防颈椎病。 药枕疗法 选取当归、川芎、辛荑花、羌活、藁本、制川乌、乳香、没药、葛根、红花、赤芍、菖蒲、灯心草、桂枝、细辛、白芷、丹参、防风、威灵仙、冰片、合欢花、吴茱萸各30克,研为粗末,装枕芯。每日枕用不少于6小时,连用3~6个月。此法对颈椎病有很好疗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 中药热敷法 药用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各等量,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成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中,置锅蒸热,直敷患处,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药袋可使用数次。 内服中药

用中医治疗颈椎疾病是以温补肝肾、养血益精为主,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为辅,多采用内服中药的方法,分类型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治法、梳头疗法、按摩疗法等,也能使患者症状减轻,疼痛消失及治愈。 颈椎病的其它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是眩晕,而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以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则是会引起病人的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 牵引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能够纠正颈椎的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功能治疗 功能治疗方法就是在手法纠正患椎旋转移位之后,积极的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来调整颈椎以及周围的组织关系,缓解血管神经的病理刺激,改善患部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松弛肌肉痉挛,

颈椎病的中西医护理方案

颈椎病的中西医护理方案 发表时间:2019-06-17T10:40:16.7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作者:陈宗巧[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转变,颈椎病成为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 615400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习惯的转变,颈椎病成为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颈椎病的发生率非常高,并且发病患者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发生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神经根以及脊髓受到了椎间和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压迫所导致的。患有颈椎病的病人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自理能力降低,情况严重的还有可能自理能力完全丧失,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生存质量。所以我们对颈椎病的护理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那么有哪些结合中西医护理措施呢? 一、基础护理 在患者进行洗漱、换衣服、吃饭等各项日常活动的时候给予协助,把经常要使用的东西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要保持病房的空气清新、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受到风寒而使病情加重。由于颈部肌肉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而紧张,使颈部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使颈椎的负担加重,所以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睡的床尽量使用硬板床,用正确的姿势卧躺,枕头高度要适合。 二、心理护理 颈椎病的治愈过程非常漫长,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复杂的病症,有许多原因能导致该病的发生,病情反复不定,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具体的表现主要为焦躁、烦闷、抑郁等等,所以心理护理在颈椎病的护理过程中十分重要。对入院后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将该疾病的基本知识和诱发该病症的原因向患者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使患者能对颈椎病的各项临床特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使他们的信心得到增加,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颈椎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来。医生要和护士以及患者在思想上达到统一,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治疗上能够达成共识。护士在制定康复锻炼计划的时候尽量让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进来,使患者的安全感得到增加,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对家属配合的重要性引起重视,让家属给予患者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多鼓励患者与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给患者听一些风趣的故事或者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来缓解患者悲伤、紧张等情绪,使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治疗中来。 三、饮食护理 颈椎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应该要以清淡为主,所食用的食物要易消化,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的肝肾不是很好,可以让患者食用枸杞、桂圆等滋阴补肾;如果患者的眼睛经常流泪,就应该注意患者所吃的食用里面要含有钙、硒、锌,蛋黄、动物的肝脏等;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就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还可以对患者进行食疗,针对痉痛型可以制作当归汤,采用鲳鱼一条,加入六克的当归,十五克的伸筋草一起煮,吃鱼肉喝鱼汤;治疗痹痛型可以制作葛根汤,采用十五克的葛根,用水煎熬,选取汤汁过滤渣,加入二十克的赤小豆、30克的粳米,熬成粥服用;治疗眩晕型制作苏子粥,选用六克的苏子,十克的伏龙肝,选取汤汁过滤渣,和五十克粳米一起煮成粥服用。 四、健康教育 要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知识宣教,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作息时间,多进行日常的运动。首先告诉患者诱发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临床表现,所采用的的护理方案等。其次,该病症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很难治愈,随时可能因为患者的用力不当造成病情的反复发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坐的时候还是睡觉的时候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使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提高。另外,患者在睡觉的时候要采用适当的睡姿,和舒适的枕头,睡觉的时候要保持持颈、胸、腰椎所呈现的曲度自然舒适。所枕的枕头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要适中,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除此之外,要加强功能训练,患者要使自己的颈部得到定期的训练,使颈部肌肉的疲劳感得到缓解,尤其是针对长期伏案的工作人员更应该要坚持每天进行功能训练,以此来使颈部的肌肉力量到加强,使颈椎更加稳定,从而降低颈椎病的发生。最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的配合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结论:颈椎病是慢性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很多患者在病情仅仅得到缓解还没有治愈的时候就出院了。所以护士要协助医生帮助患者制定更加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情况来对患者进行出院健康宣教。可以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的后续治疗进行督促,对患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要耐心倾听,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解决,并且叮嘱患者按时来院进行复诊,使颈椎病的综合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颈椎病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50%-60%)。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剌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临床上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撞患肢即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二)、体征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且肩部上耸。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上肢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 (三)、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二、诊断标准 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神

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三、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1.寒湿痹阻型: 辨证要点:头颈肩背疼痛,畏寒喜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痰瘀阻络型: 辨证要点: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头重眩晕。舌黯或有瘀斑,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 3.气血不足型: 辨证要点:头项酸痛,肩臂麻木不仁,自汗,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4.肝肾亏虚型: 辨证要点:颈肩不适,头胀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弦细。 四、治疗 1、一般治疗:(1)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查房记录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查房记录 时间:2019年2月20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要内容:颈椎病的护理 参加者:罗秀花、杨彪、张富萍、马鼎悦、字晓丽、茶雪、周荣丽、赵陈梅、薛娅 病历介绍:患者吴忠兰,女,55岁,因“颈肩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头痛、头晕10余天”于2019年01月23日09时17分由门诊以“1、颈椎病;2、高血压?”收住 现病史:患者自诉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肩部疼痛,活动不利,严重时出现双上肢麻木,活动受限;遂至漾濞县人民医院就诊5天前至私人诊所行膏药外贴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于昨日至我院门诊就诊,予行中医理疗治疗,症状可稍缓解,今为求系统诊治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测血压:168/101mmHg,建议患者住院治疗,门诊以“1、颈椎病;2、高血压?”收住入院。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中毒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T: 36.3℃P:67次/分R:20次/分Bp:183/98mmHg 中医诊断:项痹病(风寒阻络) 西医诊断:1、颈椎病 2、高血压? 针对以上问题突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疼痛:与颈动脉受压迫刺激有关 躯体活动障碍:与颈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有关 睡眠型态紊乱:与疼痛及头晕不适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颈椎病的相关预防及保健知识 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和脑供血不足有关 护理目标 管床护士提出护理目标如下: 近期目标:1.减轻疼痛2. 躯体活动无障碍3. 改变睡眠型态紊乱 远期目标:1. 使患者和家长了解本病的发生及转归,掌握本病的预防及保健知识。2.防止意外受伤。 目前已解决的护理问题: 1.疼痛 2. 躯体活动障碍 3. 睡眠型态紊乱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 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 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1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2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 外伤 1.1.4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5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6椎间盘突出 1.1.7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8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 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1最常见的病之一 1.2.2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年龄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8%,65岁以上为75%。 1.2.3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30-40岁,现在也不少,甚至20岁的人亦有 出现。 2.颈部的解剖: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要的 2.1 颈椎:有七个椎骨组成,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 间形成椎管 2.1.1颈椎骨: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椎间孔: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经通过 2.1.3颈椎脊突——第七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椎间盘 6个,C1 C2 间无间盘 2.1.5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2.1.6椎管——脊髓通过 2.1.7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颈曲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为寰椎无脊突,C2为枢椎 2.2 颈椎韧带 2.2.1前纵韧带 2.2.2后纵韧带 2.2.3棘上韧带 2.3 颈部脊髓 2.3.1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T2 形成颈膨大 2.3.3前角细胞发达,与上肢灵巧运动有关。(运动神经发达) 2.4颈神经 8对枕骨与C1 一对,C1以下各椎骨一对 2.5 椎动脉 2.5.1 第一段(颈部)第六颈椎以前,颈动脉分出。 2.5.2第二段(颈椎骨部) 2.5.3第三段(头部以下) 2.6 颈部交感N 2.6.1 颈上N节第2、3、4椎横突 2.6.2 颈中N节 C6高度 2.6.3 颈中间N节 C7高度 2.6.4 颈下N节 C7与第1肋骨颈之间 2.7 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才肌、颈阔肌深部有前中后斜角肌、肩胛提肌、夹 肌等。 3.颈椎与脏府经络的关系 3.1 与经脉的关系: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手少阳、手太阴肺有 关,与其它经脉亦存在一定的关系。 3.2 与脏府的关系:与五脏六府却有一定的关系,主要与五脏关系较大 3.3 与气血的关系

颈椎病中医治疗

颈椎病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颈椎病五法:每日或隔日中药 外敷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软伤疾病之一,主要是因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综合征。病理分型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 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临床证候分以下4型:寒湿痹阻型,症见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痰瘀阻络型,症见颈项痛如锥刺,痛势缠绵不休,按之尤甚,痛有定处,夜间加重,伴上肢麻木、头晕、欲呕。舌黯,舌体有少许瘀点,舌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涩或弦滑。气血不足型,症见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

无力。脾肾亏虚型,症见颈项酸软胀痛,四肢倦怠乏力,或双下肢软弱无力,行走吃力,头晕,耳鸣。舌淡或有齿痕,或舌干红少苔,脉细弱或虚而无力。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要依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瘀则通之,结则散之,寒则热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其具体治法当根据具体辨证结果来确定。寒湿痹阻型,治以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痰瘀阻络型,治以健脾祛痰,活血通络,疏经止痛。气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脾肾亏虚型,治以健脾益肾,温肾壮元。 针刺通络镇痛法 针刺取穴原则以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 合为主,并配合辨证结果而配合相应穴位。各型颈椎病均应选取颈椎棘突旁的压痛点及圆形或 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并配以风池、大椎、肩井、天宗、列缺、中渚、后溪共为主穴,每次选用 3~4穴。再根据颈椎病病理分型、辨证结果、循经部位分别选穴。 分型针刺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第一部分前言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3.8%-17.6%,男女之比约为6:1。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明确了颈椎病定义: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第二部分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 一.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岁女性多见。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在各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60-70%,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是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多见于30-50岁者,一般起病缓慢,但是也有急性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1倍。 三.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占颈椎病的12-20%,由于可造成肢体瘫痪,因而致残率高。通常起病缓慢,以40-60岁的中年人为多。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时,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无椎管狭窄者小。多数患者无颈部外伤史。 四. 交感型颈椎病 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由于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当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时常常累及椎动脉,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300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300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痛点阻滞,臭氧注射为主,配合牵引、中药、西药、针灸等方法,治疗颈椎病300例。结果300例颈椎病患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有效率为96.4%。颈型124例,有效率为99.2%。脊髓型18例,有效率为83.3%。混合型102例,有效率为98.0%。特别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非手术治疗比手术治疗安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患者痛苦小、效果快、疗效满意,易为患者接受。 标签: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痛点阻滞;臭氧注射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痛点阻滞、臭氧注射为主,配合牵引、中药、西药、针灸等,综合治疗颈椎病患者3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15~72岁。35~55岁占80%,病程2 d~15年。患者分型:神经根型56例,颈型124例,脊髓型18例,混合型102例。 1.2临床表现 ①症状:颈肩背部酸胀不适,疼痛,沉重感及麻木,头痛或偏头痛,颈性眩晕。甚者四肢无力、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病程或长或短,部分患者有外伤史。 ②体征:颈部活动受限,常伴有颈丛、臂丛或椎动脉刺激压迫表现,压颈、旋颈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部分患者颈项区常扪及痛性结节或条束状痛点等。③X光线可见,颈椎生理曲线增大、变直、甚至后凸,椎间隙变窄,椎体不稳,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寰枢关节张口位显示枢椎齿状向一侧偏移,项韧带钙化和后纵韧带钙化等。300例患者均摄颈椎X片,其中90%患者的颈椎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征性改变。如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颈椎棘突偏歪,椎间孔失去正常的卵圆形,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等。 1.3治疗方法 痛点阻滞[1]:主要采用颈椎旁、椎间孔区阻滞,常用部位有:椎间孔、颈椎横突、项韧带区、颈椎椎旁肌、枕下三角区、斜方肌、肩胛骨内上角、肩胛骨腋窝缘、肱骨结节沟综合区、肩胛附件综合区。药物配制:曲安奈德混悬液5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维生素B12注射液2 mL,当归注射液2 mL,加人注射用水至20 mL,每次根据阻滞部位选2~10 mL药液。

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9-05-15T16:35:38.4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作者:宋金贵 [导读] 颈椎综合征的出现会直接导致产生头晕、眼痛、活动受阻、肩部酸痛等临床症状。 宋金贵 (云南省安宁市中医医院;云南安宁650300) 【摘要】颈椎综合征的出现会直接导致产生头晕、眼痛、活动受阻、肩部酸痛等临床症状。颈椎综合征属于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水平较高的一种颈椎病,颈椎病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生产和生活会出现一定的不便,还需要长期接受病痛折磨。根据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显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颈椎病患者的年龄结构都呈现逐步年轻化的发展态势,加强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一项相当棘手的问题。但颈椎病的实际治疗难度相当大,需要借助中医和西医技术,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中医和西医方面出发,对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西医;颈椎病;治疗;进展;综述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229-01 临床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充分结合实际,对病情做出判断,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1]。目前的研究认为,导致颈椎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病理学基础不同的颈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中老年人仍然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但由于青壮年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长时间处于超负荷劳动的状态,不注意对身体进行保护和锻炼,罹患颈椎病的青年人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2]。对该病进行治疗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其方法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类型。本文主要从中医和西医方面出发,对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西医治疗 1.1 非手术治疗 1.1.1 药物 在颈椎病病情出现的初期阶段,人们在到医院向医生进行咨询和对病情进行检查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通过西药进行治疗和干预。由于颈椎病发病后会导致出现一定的疼痛感,如果对导致颈椎病发病的具体原因给予关注,日常生活中能够使颈椎尽可能多的休息,服用一定药物,就可以使病痛得到有效的缓解。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西药治疗方案是,服用一些具有缓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作用的药物,还可以服用维生素B1或B2。但必须指出的是,西药治疗往往只对病情程度不是十分严重的患病群体有效,而且一些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必要保证做到对症下药[3]。 1.1.2 牵引和理疗 牵引治疗技术具体指的是通过医学物理的基本原理,使牵引力和反牵引力能够直接的作用于患者头颈部的患病部位,从而使颈椎曲线达到平衡状态。但是牵引治疗技术往往只能够针对一些病情程度相对较轻的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理疗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对颈椎病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电、热、磁等各种物理现象,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体的局部,使颈椎部位的舒适感明显增加。但对颈椎病患者实施理疗,往往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长期接受理疗的颈椎病患者,机体的其他器官很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临床上以皮肤灼热受损最为常见[4]。 1.2 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的颈椎病患者而言,西药和其它非手术方法已经不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颈椎神经的压迫程度十分严重,或由于出现瘫痪等严重后果者,就必须及时通过西医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治疗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X光片的检查结果,对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确定,对前、后入路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对颈椎实施有效减压,使颈椎状态变得稳定。可以采用内固定法,对于一些不稳定的关节实施融合稳定。手术治疗虽然有可能从根本上对颈椎病患者的病痛进行解决,但是手术毕竟属于有创治疗方式的一种,存在较大的风险[5]。 2 中医治疗 2.1 中药 中医在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的时候讲究辨证施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进行辩证下药。例如在实际临床上,对于辩证为寒湿阻络型的颈椎病患者,通常情况下采用中药方剂羌活、灵仙、天麻、秦艽进行治疗,以达到祛寒除湿止痛的效果;采用川芎和天麻联合对头痛症状进行控制;采用桂枝、川芎、归尾、赤芍、炮甲珠达到温经活血通络的效果。对于其他一些类型的颈椎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用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并且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效果[6]。 2.2 拔罐 拔罐治疗颈椎病主要是在患者的天宗、肩井、肩贞等穴位上施以刺络拔罐法和竹罐法。刺络拔罐法主要是采用皮肤针对患者的进行叩刺,至皮肤处于微出血状态后再追加火罐,留罐时间在15min左右,去罐之后要对局部进行适当的按摩,头部也要进行一定的旋转运动。也可以选择竹罐进行治疗,将直径大小不同的竹罐经过煮沸处理几分钟后,快速置于相应的穴位之上,使其能够吸住皮肤,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7]。 2.3 体针 体针治疗也叫针灸治疗,通过对患者颈肩部进行触摸,同时询问患者病情,寻找最佳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可以使患者的痛苦充分减轻,且该项治疗方法的危险程度较低。此外还可以在针灸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注射治疗,通过对“点”治疗的方式,使神经的敏感度明显降低,从而达到减轻病痛的治疗目的[8]。 参考文献 [1] 赵光标,陈勇,植梧倍.颈椎牵引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J].医学综述,2015,21(20):3809-38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