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得体裁。不同体裁得文章,语言风格与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得研究:

曹丕得《典论·论文》与陆机得《文赋》,就是研究问题得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得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理”、“实”、“丽”。曹丕得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得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得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得特点与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得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说,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得类型与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得《文心雕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得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得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得体例,为后世得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了各种文体得源流,解释了名称得含义,阐述了个体得特点,就是研究文体得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得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得分类比较符合古代文体得实际,因而得到大多数人得认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类法为主要依据。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得散体文章叫做散文。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得要求,可以根据内容得需要随意写作。经、传、史书,都属于散文。

(二)韵文:押韵得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属于韵文。因文体不同,其用韵得严、宽也不相同。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得文章,就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得一种特殊文体,它像散文,却讲究平仄与对仗;像诗歌,却不押韵。自成一类。

古代得散文

按照内容与功用标准分类,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类:论说文(说理文)、传状文、杂记文、应用文。

论说文:

或称“说理文”,就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就是非正误为主要目得得文体。这种文体得特点就是:“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沟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刘勰《文心雕龙》)

一、论说文得发展:

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论辩类者,盖源于古之诸子,各以所学著书昭后世。”

春秋战国时期得社会环境,为说理文得孕育与产生提供了条件。

《论语》,形式短小,哲理性强。由于没有题目,没有完整得篇章结构,只能被瞧作就是说理文得前奏。

《墨子》,“十论”,逻辑性强,语言质朴,每论各有主题,已粗具论文规模。

《孟子》,辩巧而流畅,具有雄辩得气势,对后代论辩文有着深远得影响。在《孟子·许行》篇中,孟子主要对许行“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得主张进行辩驳,先后运用“诘问法”、“类比法”、“归谬法”等论证方法,就是一篇典范得驳论文。

《庄子》,汪洋恣肆,机趣横生,运用大量寓言故事说理,具有深刻得哲理性。

《荀子》,细密严整,以说理取胜。

《韩非子》,精切犀利,说理透辟,特别善于运用寓言故事与譬喻,先秦得说理文中,能与《韩非子》匹敌得极少。

先秦以后得封建时代,说理文得立论与驳论方式,基本上没有越出诸子散文得规范。

先秦时期,没有单篇论文。现存得最早得单篇论文就是,汉初贾谊《过秦论》。此后,单篇论文得形式逐渐发展起来

二、论说文得分类: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

“论”有八品:理论、政论、经论、史论、文论、讽论、寓论、设论。

以今天文论观来分,古代论说文大体可以分为: 正论、史论、学术论文。

此外,古代按照题名与写作角度,将“论”瞧作就是论说文中得一体,另分,说、解、辩、原等。

1、论、说:

“论”,议论,说理以论证为主,就是概括各种学说来集中研讨一个问题得,一般重

在见解精深,逻辑严密。如贾谊《过秦论》、苏轼《留侯论》。

“说”,说明,其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就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某方面问题得道理得,一般重在解说、说明。如韩愈《师说》、《杂说四首》,柳宗元《羆说》。

2、解:

用来解释疑难得文章,有两类:

(1)假设问答——先假设有人提出某种疑难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加以解释。学术性较强,如扬雄《解嘲》、韩愈《进学解》。

(2)为解释某类问题或书中得某些语句而作,有时也以“释”做篇名,一般为纯学术性短文。如蔡邕《释诲》。

3、辩:

就是针对某一主张、某一观点而写得驳论文章,具有很强得辩论性。如韩愈《諱辩》、柳宗元《桐叶封弟辩》。

4、原:

就是一种追根溯源性得文章,就是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与考察得论文,作用就是以古鉴今。如,韩愈得“五原”(《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黄宗羲得《原君》、《原臣》。写这类文章,需要有比较丰富得历史知识与能够洞察事物得眼光。

传状文

传状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史传文、文人传记、行状

1、史传文:

又叫“历史散文”,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1>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编写。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特点:

容易瞧出同时期各个事件间得联系,但所记之事前后割裂、首尾不能连贯、历史人物得生平等也无从详其原委。

<2>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得史书体裁,创始于司马迁《史记》。

特点:

突破了编年体得局限,有利于表现各类人物得活动情况。其出现,标志着人物传记走向成熟,就是古代历史散文在形式方面得一次革命。

<3>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得史书体裁,首创者为宋代袁枢。

袁枢编写《通鉴纪事本末》,将《资治通鉴》得内容概括为239件史事,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世宗征淮南”,每件事按照年代顺序抄录成篇。

特点:

事件首尾明晰,脉络清楚,有利于考察某一历史事件得始末。弥补了编年体、纪传体记事缺乏连贯性得缺陷。

2、文人传记

指除了史官以外得作家所写得人物传记。深受史传文得影响,特别就是《史记》。

真正形成于唐代,唐代得古文运动,对文人传记得发展具有重要得意义,使其描写得对象更加宽泛,如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自传——文人传记中有一种自叙生平得传记文,文人与史官共同采用。

篇章命名得方式有两种:

①以“自传”名篇 ,如:陆羽《陆文学自传》、刘禹锡《子刘子自传》等。

②不用“自传”名篇,如: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就是我国最早得自传体散文。《汉书》中《叙传》、《论衡》中《自纪》都就是对《太史公自序》得模仿之作。

特点:

这种序传,既就是全书得序言,又就是作者得自传。它得位置一般在全书之后。后来得序言、跋语,就由此而来。此外,有得自传不用第一人称来写,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白居易《醉吟先生传》等。

3、行状

又称“行”、“行述”等,其含义就是:一个人得德行状貌,古人中,有名望得人死后,一般由亲友、门生、故旧等将逝者得世系、籍贯、生卒年月与生平事迹概略得记述下来,以便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者为撰写墓志铭、史传提供参考材料。这样得传记文章就就是“行状”。

特点:

第一,叙述人物得生平事迹比较详尽,篇幅较长。

第二,有褒无贬。

杂记文

一、概念:

其范围较宽,除传状文、碑志以外得记叙文,大都可以归入此类。

二、产生及发展:

远古时期,《尚书》中部分篇章已初具杂记文得雏形。

东汉,马第伯得《封禅仪记》,就是第一篇真正意义上得杂记文。

魏晋时期,杂记文逐渐多起来,如陶渊明《桃花源记》、王羲之《兰亭集序》等。

唐宋,杂记文得成熟时期,出现了大批以杂记文著称得作家,如“唐宋八大家”。柳宗

元得“永州八记”就是杂记文得典范作品。

明清,杂记文得繁荣时期,数量繁多,作者如林。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就是杂记文发展史上得丰碑。其她,如:方苞《狱中杂记》、龚自珍《病梅馆记》也就是该时期得代表作。

三、特点

以记叙为主,不少篇章直接以“记”名篇。其表现手法较多,常用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内容,广泛而种类繁多。清人吴曾祺《文体芻言》:“杂记者,所以叙见闻所及,或谓之杂志,或谓之杂识,其意义一也。凡遗闻遗事,下至一名一物一理一细,靡所不有。”

四、类别

1、台阁名胜记:

一般为刻石,碑文,重在记事与歌功颂德,前面有序,后面有铭,记事为缘由,重点在

于发挥议论、书写个人抱负与感慨。语言典雅、风格庄重。代表作品有,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喜雨亭记》。

2、山水游记:

主要记写作者游历山水得见闻与感受。重点在描绘大自然得美景,并且由此抒发作者得情怀。代表作有:柳宗元“永州八记”、姚鼐《登泰山记》。

3、人事杂记:

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多以“记”名篇,少数标为“志”,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方苞《狱中杂记》等。

4、书画杂物记:

专门记述书画内容、艺术风格、物品得形制及来源去向等。代表作品有:韩愈《画记》、白居易《荔枝图序》等。

此外,杂记文中有一种较为特殊得文体——笔记文,因为其杂谈琐语得性质,故将

其瞧作就是随笔而录得杂文。

笔记文,又称“笔记小说”,就是有别于正史得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笔记文始于魏晋,繁荣于宋元明清,著名得笔记小说有:沈括《梦溪笔谈》、顾炎武得《日知录》、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

应用文

主要就是用来处理日常事务时所使用得应用性文体。古代应用文得种类很多,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1、奏议:

臣下写给皇帝得书信、报告。因内容不同而名称各异。

“章”,谢恩;“奏”,弹劾;“表”,陈情;“议”,执异;“封事”,述机密。

奏议得题目有时也写作“上书”、“疏”、“箚子”。

对策:

就是奏议得一个附类。试举时,写在简上得皇帝亲自出得试题题目,叫做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己见,叫做对策。

2、诏令

就是皇帝写给臣下得书信、命令。

书信中,臣子写给皇帝得,叫做奏议;皇帝写给臣子得,叫做诏令。

最早得诏令见于《尚书》,以“命”、“诰”、“誓”等名篇。

汉代,诏令得各种形式齐备,有“策书”、“制书”、“诏书”、“诫书”等。

檄文:

就是诏令得附类,就是古代一种军事性文书。《文心雕龙》:“凡檄之大体,或述此休明,或叙彼苛虐。”

由于其用途特殊,檄文往往具有号召性与煽动性。

3、碑志

碑志:碑文、墓志铭

<1>碑文

按照内容与用途,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记功碑文,用来记述某人或某次重大历史事件中文武功业得,如,韩愈《评淮西碑》。

第二,宫室庙宇碑文,用来记载某项建筑物兴建得缘由与经过。如,柳宗元《南霁云睢阳庙碑》。

第三,墓碑文,记述死者生前事迹兼悼念。张溥《五人墓碑记》。

古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僚可以立碑,五品以下官僚可以立碣,没有官制品位得人只能立表。

碑与碣得内容一般有两部分,前面有志文,后面就是铭文;铭文押韵,又称韵语。表一般没有铭文,例如,欧阳修《泷冈阡表》。

<2>墓志铭:

记载死者生前事迹得,由两部分构成,前面就是死者得传记,叫做“志”;后面就是赞颂性韵语,叫做铭。

4、哀祭:

哀悼死者或者祭祀鬼神得文章,包括哀辞、祭文、弔文、诔等,一般有韵语。具体来说:

第一,哀辞,多用于身遭不幸而死或童稚夭殇者。一般前有序,记写其生前才德、死因;后面有韵语。

第二,祭文,在祭祀得时候宣读。有一定得表示祭享得格式——以“惟年月日”开始,以“呜呼哀哉尚飨”结束。

第三,弔文,一般具有客祭得性质,致弔者为客人。弔文重在安慰死者,也有借死者抒发自己胸中郁闷得,如贾谊《吊屈原赋》。

第四,诔,其内容与碑志基本相同,只就是不石刻。

5、箴铭:

规劝告诫性得文章,一般就是四言韵语。

<1>箴,箴石可以治病,所以用箴作为这种文体得名称,喻其有攻疾防患得功能。多用于指出过失,以劝谏皇上或上司。如,韩愈得《五箴》——《游箴》、《言箴》、《行箴》、《好恶箴》、《知名箴》。

<2>铭,铭刻下来用以自警得文体,叫做铭文。可以根据内容分为四类:

器物铭:体协或镌刻在日常器物上,内容就是,从器物得性质、功用写起,联想到人事活动,从而写出有哲理性得短语,以物喻意,用以劝人勉己。如,沈德潜《古诗源》中《杖铭》、《衣铭》、《矛铭》。

居室铭:题写或刻勒在居室中,如刘禹锡《陋室铭》。

山川铭:题写或刻勒在山石上,如张载《剑阁铭》。

座右铭:题写或刻勒在座位得右面。如白居易《续座右铭》。

6、颂赞:就是颂扬赞美性得文章,一般也就是四字韵语。

<1>颂,起源于《诗经》中得“颂”,内容主要就是用来褒扬功德、显述仪容。如,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2>赞,起源于上古祭祀时乐正得赞辞与庆典时礼官得赞辞。成文得赞,开始于司马相如得《荆轲赞》。赞,用于篇末,对前面得文章予以总结评述。《文心雕龙》每篇篇末都有赞。

箴铭与赞颂都属于韵文,由于它们都具有应用性,因此,归入应用文体中。

7、序跋:就是为一部书或一篇作品而写得说明文字。

“序”,通“叙”,也称“引”、“题辞”。最初, 放在书文之后,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文解字·叙》等。

从六朝开始,序文逐渐被放在书文之前,如萧统《文选序》等,从此,放在卷首为“序”,放在卷末称“跋”或“后序”,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序跋,既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她人或后人写。其内容,大多为该作品得介绍与评论,或者就是对于作者有关事迹得叙述等。

古今文体常识表

古今文体常识表 (一)古代文体常识 风--诗经:四言为主 古体诗骚--楚辞:六言为主 乐府--汉乐府:五、七言,杂言;歌、行、引、吟、曲 诗五言律诗 律诗七言律诗 近体诗(格律诗)排律对仗、平仄、押韵 绝句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小令(58字以内) 词中调(59-90字)词调、词牌(格式固定)、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长调(91字以上) 韵文小令(一支曲子) 散曲曲调(宫调)、曲牌(格式固定)、 曲套数(多支曲子) 一般结构:一本四折一楔 杂剧科介:人物动作、舞台说明 宾白:人物对话、独白 剧本构成角色: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外末,老 年男子)、丑(丑角) 唱词:套曲(十一宫调--五宫六调、曲牌若干) 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句子大致整齐、押韵,"骈文"(四六文)。 史传文: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二十四史)、纪事本末体(以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按年月顺序记事始末,独立成篇) 论说文:论(《过秦论》)、说(《师说》)、原(《原君》)、订(《订鬼》) 台阁名胜记(《岳阳楼记》) 杂记文山水游记(《石钟山记》) 散文书画杂物记(《核舟记》) 人、事杂记(《梅花岭记》) 表:又称表文,向皇上表志陈情、诉说心曲(《出师表》)

奏疏类策:对策、策论,回答皇帝或出谋划策的文章(《教战守策》) 疏:分条向皇帝陈说事情的文章(《论积贮疏》) 应用文碑志类:记功碑、宫室庙宇备、墓碑,(《墓志铭》) 祭文:哀悼死者或祝祷天地山川神灵的文章(《祭妹文》) 赠序:写文章表示惜别、祝贺、劝慰或勉励(《送东阳马生序》) (二)现代文体 1.文章体裁 (1)记叙文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线索:时间、空间、感情、一言、一事、一物等 详略:重点突出、细节得当、点面结合 (2)说明文 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实→虚简→繁表→里主→次一般→特殊具体→抽象)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作比较、分类别、引资料 (3)议论文 类型:立论文、驳论文 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层次:引论(提出论点: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结论(总结问题:怎么样) 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方法:例证、引证、对比、喻证、因果论证、引申论证、类比论证 (4)应用文 类型: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 格式:各种类型的格式要求 行文:符合各种体裁语言习惯 2.文学体裁 要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情节 刻画方法:①直接表现法:A.叙述人介绍法B.人物介绍法:

文体知识一览表

诗歌知识点一览表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分类 以表达方式 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 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 诗 歌 体 裁 为 分 类 标 准 古 代 诗 歌 近 体 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 类 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炭翁》。 新诗 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拍 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 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 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 记叙文知识点一览表 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顺序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方法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 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点一览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2020年(文体教育行业)三种文体阅读常识

(文体教育行业)三种文体 阅读常识

三种文体阅读常识--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 三种文体阅读常识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壹.記敍文 (壹).记叙文阅读的重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壹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二)1.列出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3.记叙文的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 (3)以某物为线索.(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三).理解衬托的表现手法 衬托是用壹些别的人或事物做陪衬来突出某壹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写作手法运用的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是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三种手法及其作用: 1.以静衬动,表现观众的热情,烘托演出的效果。 2.以形写声,表现唱腔的优美,烘托艺术家的表演技艺。 3.以简驭繁,表现戏剧形式和内容,烘托演员和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对壹篇记叙文进行总结.评价 1.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划分; (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2.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3.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能够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如《白杨礼赞》.《同志的信任》.《刘胡兰慷慨就义》等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的研究: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是研究问题的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理”、“实”、“丽”。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说,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的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的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的体例,为后世的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个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的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的分类比较符合古代文体的实际,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类法为主要依据。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叫做散文。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写作。经、传、史书,都属于散文。 (二)韵文:押韵的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属于韵文。因文体不同,其用韵的严、宽也不相同。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像散文,却讲究平仄和对仗;像诗歌,却不押韵。自成一类。 古代的散文 按照内容和功用标准分类,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类:论说文(说理文)、传状文、杂记文、应用文。 论说文: 或称“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正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沟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刘勰《文心雕龙》) 一、论说文的发展: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一、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 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 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 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 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 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 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 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 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 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 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 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 ,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朱元称“四六文” 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 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 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 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 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 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 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 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一、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的记叙文。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表达方式: (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2)正确辨别: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5.线索: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三大文体知识介绍范文

三大文体知识介绍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人称——我、你(您)、他。 2、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3、记叙的顺序: A、顺序——即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使事件的来胧去脉清清楚楚。 B、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一般为了突出中心或使事情显得有波澜,或是造成悬念。 C、插叙——一是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4、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始终是贯穿全文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作记叙线索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A、物线,即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小橘灯》以“小橘灯”为线索。 B、事线:即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例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统领全文。 C、人线:即以人物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某一特征),如《背影》 D、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挖荠菜》等。 E、时线:即以时间为线索。 F、地线:即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桃花源记》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关于如何找文章的线索: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的;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提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事物名称的。③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④有时候用议论和抒情来显示线索。如《我的老师》多次用议论抒情的句子来表达对蔡老师的回忆、依恋、思念之情。⑤有的文章还同进具备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明线和暗线) 5、记叙的详略——凡是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6、记叙的表达方式 A、记叙——是记叙类文章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它主要交待事实,把人物和事件叙述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运动、发展、变化过程。 B、描写——是指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记叙文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都离不开描写,描写一般分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二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叙述中的描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无论什么描写都必须抓住特征。 阅读记叙中的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 (一)诗歌 一条线索,两大传统: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诗”。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 25 篇。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代表作家、作品: 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长扬赋》《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 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诗歌以五、七言为主,间以杂言。诗题有“歌、行、引、曲、吟”。同时,有诗就有歌,在当时都有曲谱可以传唱。一直到唐代,诗与歌才算真正分开,撇开音乐注重社会内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变乐府为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木兰诗》选自宋·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这两首诗被人们称为“乐府双璧”。大家熟悉的《敕勒歌》《陌上桑》等也都是乐府名篇。

三种文体的知识点

(4)总分总 (八)归纳中心 方法:①从分析标题入手(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内容) ②从分析开头入手—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③从分析篇末入手—篇末点题,或深化主题 ④从分析文中关键议论,抒情入手—揭示主题 格式:本文通过叙述(描写)_____(事情),表现了(反映了)人物的_____(性格特征或品质),歌颂(揭露,批判,抒发)了_____(观点,现象,感情) (九)结构分析 开头(首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 中间(过渡):承上启下、总领上文,引出下文等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题目):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告诉我们文本中心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小说) 埋下伏笔(小说) 文首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铺垫 总领下文 a.过渡的作用:承上启下、作铺垫。 ①用词过渡(关联词)课本“语法知识” ②用句子过渡 ③用段过渡 特征: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与抒情议论间的转换 ③叙述顺序的转换(顺述,倒述,插述) ④交代要素 b.照应(埋下伏笔)作用:突出中心,渲染_____的气氛 c.连贯或为文本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十)材料的安排 详略:详写____,突出中心,表现人物特征(主题) 略写:使文章中人物性格更全面丰满 (十一)表达方式 (1)叙述:一件事<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 (2)描写:景物,人物(重点)<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常用的表达方式(3)议论:观点<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4)抒情:感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5)说明:客观现象、特征补充、交代文本 【答题方式:本段采用了……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起到使读者……的作用.】 (十二)表现手法 象征、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抑扬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运用第二人称抒情、联想、衬托 作用: 衬托(侧面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呼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十三)环境描写:

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 (一)诗歌 一条线索,两大传统: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11 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诗”。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 篇。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代表作家、作品: 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长扬赋》《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 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诗歌以五、七言为主,间以杂言。诗题有“歌、行、引、曲、吟”。同时,有诗就有歌,在当时都有曲谱可以传唱。一直到唐代,诗与歌才算真正分开,撇开音乐注重社会内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变乐府为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木兰诗》选自宋·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这两首诗被人们称为“乐府双璧”。大家熟悉的《敕勒歌》《陌上桑》等也都是乐府名篇。 汉魏六朝诗:这一时代诗歌以曹氏父子为代表。名篇有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词,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等。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著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d.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三种文体阅读常识

三种文体阅读常识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事物的。 议论文:表达观点,阐明道理,逻辑严密,有据有理。 记述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散文: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一.記敍文 (一).记叙文阅读的重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二) 1.列出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3.记叙文的线索 (1) 以时间为线索. (2) 以事件为线索. (3) 以某物为线索. (4) 以某人为线索. (5) 以见闻为线索. (6) 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 以感情为线索. (三).理解衬托的表现手法 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做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写作手法运用的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是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三种手法及其作用: 1.以静衬动,表现观众的热情,烘托演出的效果。 2.以形写声,表现唱腔的优美,烘托艺术家的表演技艺。 3.以简驭繁,表现戏剧形式和内容,烘托演员与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对一篇记叙文进行总结.评价 1.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 按时间先后划分; (2) 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3) 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4) 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 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2.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1)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 联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3.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以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如

初三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初三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文体知识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 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感,”;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使人有所

(完整版)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设计教师:林广岩 一、概念 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 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 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 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 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 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 1 2、况的不同 三、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 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 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 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大自然的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知识点汇总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常见的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常见的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寄情于事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它们的作用:1. 比喻将喻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 2.拟人将拟人化,赋予事物以人的 (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事物的特点。 3. 夸张将夸张来写,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 者予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使用排比增强文章语势和气势,增加感染力和说 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弦,语句整齐,互相映衬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富有感染力,强化什么内容 7. 设问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8. 反问加强语势强烈抒情 记叙文知识点 概念: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及人或物名)记叙的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或肖像 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2.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3.写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必要时外加补叙) 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顺叙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记叙文中人物的描写作用:对人、事、物、景作具体的形象刻画作用。 记叙文中景物或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抒发人物的感情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 ②结构上的条序性

文学文体常识

一、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艺”:风 (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二、诗歌简介 一、什么叫诗歌“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例:歌词“十五的月亮” 中的“亮”,落在liang声上。△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例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②反映社会石壕吏新婚别△杜甫的《三史》潼关吏《三别》垂老别新安吏无家别△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③反映边塞生活△王昌龄《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