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科大操作系统课件

中科大操作系统课件

中科大操作系统课件
中科大操作系统课件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语言与数据结构

英文名称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Data Structure

课程编号 BX001 总学时40/20 学分 3

预修课程无开课学期暑期

大纲撰写人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同学们将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特别是指针与数组的概念及其应用,能够运用C语言解决基本的计算问题。同时,也将加深对于递归概念的理解,能够用递归思想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并理解链表、栈、树与图等数据结构。要求对程序设计语言有一定了解,按时上课并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与实验任务。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主要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具体应用以及基本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包括C语言的变量、声明、流程控制、指针与数组等;以及数据结构中的链表、栈、队列、树(尤其是二叉树)与图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C语言基本语法及其与编译器的关系;

2、C语言中指针与数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3、递归的概念、应用及其与链表、栈等数据结构的关系;

4、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及与其相关的核心算法。

四、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

C程序设计语言(第二版)

数据结构(C语言版)

1

五、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C语言基础(20学时)

C语言变量、常量、表达式声明等(4学时)

C语言流程控制及文件组织、预处理等(4学时)

指针、数组与结构(8学时)

递归概念及其应用(4学时)

数据结构(20学时)

链表及其应用(4学时)

栈与队列(4学时)

二叉树及其应用(8学时)

图及扩展数据结构(4学时)

六、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2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英文名称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Principle

课程编号 BX002 总学时40/20 学分 3

预修课程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离散数学开课学期暑期

大纲撰写人李曦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运算方法和运算器,理解存贮系统、各种存贮器的工作原理和存贮器扩展技术;掌握计算机指令的寻址方式、指令格式和指令分类及功能;掌握微处理器的结构组成原理,熟悉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掌握总线结构和总线控制,熟悉常用的系统总线;熟悉外围设备的功能、种类和作用;掌握输入输出技术。

二、课程简介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该课程对培养学生设计开发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能力有重要作用,为今后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容错技术、计算机并行处理、计算机分布式处理技术等课程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总线、存储器、控制器、I/O接口

难点:软硬件接口,系统定时

四、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

1.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Patterson and Hennessy, “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Design: 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1

五、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概论(3)

2. 总线(3)

3. RAM(3)

4. 指令集(4)

5. CPU(功能、组成、时序、中断系统)(4)

6. A模型CPU控制器设计(组合逻辑、微程序)(4)

7. MIPS处理器设计(指令集、单周期、多周期、流水线)(4)

8. Cache(2)

9. 外存、虚存管理、冗余编码(3)

10. I/O系统(接口、程序控制I/O、中断I/O、DMA)(4)

11. 运算器设计(机器数编码与表示、算逻运算,浮点运算、ALU)(4)

12. 专题讨论(2)

六、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2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英文名称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Principle

课程编号总学时 20 学分

实验项目数实验课类型 □基础□专基□专业□上机

预修实验课程开课学期

大纲主撰写人李曦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 计算机系统组成验证

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3. 软硬件接口验证

二、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实验内容类型

1 基于Quartus II,设计一个计算机系统。

1)系统硬件组成包含Nios CPU、on_chip_ram和

JTAG UART三个模块;

2)编写C语言程序“hello_world_small”;

3)调试运行。

成果要求:

1)报告设计过程、结果(原理图、仿真结果、源

代码)、出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过程;

2)要求结果体现个人ID。

验证

2 基于x86的Debug环境,编写任意10个数值的冒

泡排序程序,并调试运行。

成果要求:

1)报告设计过程、结果(汇编代码、内存数据段

映像)、出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过程;

2)要求结果体现个人ID。

验证

三、实验讲义、参考书

四、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实验内容类型:注明该项实验是验证型、开放型、综合型或设计型等。

3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Operating System

课程编号BX004 总学时40/20 学分 3

预修课程开课学期暑期

大纲撰写人郭燕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Linux 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熟悉使用命令界面和系统调用。

二、课程简介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必修课程。操作系统课程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讲授众多操作系统的设计精髓及操作系统最新技术。包括操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概述,互斥性和同步性,处理器实现,调度算法,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概念多、较抽象、涉及面广,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应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和程序演示。

四、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

Andrew S.Tanenbaum. Modern Operating Systems (Third edition). China Machine Press (影印版)

1

五、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目的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操作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操作系统的结构

2.进程管理

并发执行的概念

进程的概念与进程状态及其转换

进程互斥与同步

进程调度

进程死锁

进程通信

线程概念及实现

3.内存管理

存储管理概念

涵盖技术,交换技术和划分技术

连续存储管理

分页和分段存储管理

虚拟存储技术

4.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基本概念

目录的内容和结构

文件系统技术

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专用的文件系统

六、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2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Operating System

课程编号总学时 20 学分

实验项目数实验课类型 □基础□专基□专业□上机

预修实验课程开课学期

大纲主撰写人郭燕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配合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模拟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目的是加深对操作系统理

论的理解。用户为了开发应用程序必须与操作系统打交道,编程时要借鉴操作系

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操作系统实验使得学生从理论走向应用。

二、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实验内容类型

1 Ubuntu虚拟机安装和使用 4

验证型

2进程 4

设计型

3线程锁 4

设计型

4文件系统 4

验证型

三、实验讲义、参考书

四、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 实验内容类型:注明该项实验是验证型、开放型、综合型或设计型等。

3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network

英文名称 Computer

课程编号总学时40 学分 2

预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开课学期 2013暑期大纲撰写人赵振刚陈博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按照网络协议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自下而上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使得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发展历史与典型技术,充分理解计算机网络这门工程设计课程,了解当前最新的网络研究进展及研究领域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一方面从通信和网络的角度,抽象出网络通信进程中的基本单元、基本环节,如传什么数据,传给哪个地址,什么时候传,多个终端时传的顺序如何等等,研究各单元各环节的基本任务和实现方法;

另一方面从计算机角度,对通信数据所需的加工处理如检错纠错和目的路由等给予解释,对通信各基本单元所需的模块化设计及进程如何实现给予说明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机网络分层模型及设计实现,协议理解,路由算法

四、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参考:《计算机网络》,第4版,Andrew S. tanebaum,清华大学出版社

1

五、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概述(包括OSI/TCPIP分层参考模型)4学时

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硬件,计算机网络软件,计算机网络模型,计算机网络实例和网络领域的标准等

2.物理层4学时

数据通信理论基础,有线通信介质,无线通信,通信卫星,公共电话交换网,移动通信网,光纤通信等

3.数据链路层4学时

数据链路层设计原则,错误检测和纠正,基本数据协议,滑动窗口帧协议,协议验证模型4.介质访问控制子层5学时

信道冲突问题,多址访问协议,以太网,无线局域网

5.网络层6学时

网络层设计要点,路由算法,拥塞控制算法,服务质量,网络互联,英特网中的网络层t 6.传输层6学时

传输层的服务,基本传输层协议,UDP,TCP,网络性能指标

7.应用层6学时

DNS域名解析系统,FTP,电子邮件,万维网,多媒体通信

8.网络安全3学时

对称密钥算法,公开密钥算法,电子邮件安全

9.网络专题2学时

WSN,802.11p(802.11a/b/g/n),ANT,Cloud-Computing And etc.

六、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2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

network

英文名称 Computer

课程编号总学时 20 学分

实验项目数 5 实验课类型 □基础□专基□专业□上机

预修实验课程开课学期2012年暑期

大纲主撰写人陈博,赵振刚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

构、了解掌握局域网拓扑结构和局域网协议、牢固掌握TCP/IP协议及其应用层协议、了解

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了解网络最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实验内容类型

1 计算机网络基本命令及抓包软件使用 4 验证型

设计型

2 CRC编码的实现 4

设计型

3 SOCKET通信编程的实现 4

验证型

4 FTP服务器的搭建 4

设计型

5 路由器组网实验route-sim 4

三、实验讲义、参考书

由教师提供电子版《计算机网络指导书》。

四、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 实验内容类型:注明该项实验是验证型、开放型、综合型或设计型等。

3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课程编号 BX007 总学时40/20 学分 3

预修课程无开课学期暑期

大纲撰写人余艳玮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理论,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和数据库系统设计技术,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中的一些基础问题及已有的一些解决方法,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数据库或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系统介绍如何将实际应用中的数据组织并存储到计算机中、以及如何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内容包括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SQL语言、T-SQL、数据库系统设计技术及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SQL、T-SQL、数据库设计技术。

教学难点:数据库设计。

四、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数据库系统概念(5rd), Abraham Silberschatz etc. 著, 杨冬青译

参考文献: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7th) ,C.J. Date, 机械工业出版社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Third Edition), Raghu Ramakrishnan et al.

数据库系统概论(3rd),萨师煊,王珊,高教出版社

1

五、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4学时)

第一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第二节 数据库技术发展

第三节 数据库系统结构

第四节 课程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关系数模型(6学时)

第一节 数据模型(1学时)

第二节 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5学时)

第三章 SQL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6学时)

第一节 SQL概述

第二节 SQL的数据定义——DDL

第三节 SQL的数据操纵——DML

第四节 视图(View)

第四章 T-SQL(4学时)

第一节 T-SQL程序结构

第二节 变量声明

第三节 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

第四节 出错处理(Try…Catch)

第五节 游标(Cursor)

第六节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

第七节 触发器(Trigger)

第五章 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4学时)

第一节 关系模式的设计问题

第二节 函数依赖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关系模式的范式

第六章 数据库设计(6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数据库设计?

第二节 数据库设计方法

第三节 数据库设计步骤

第七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6学时)

第一节 数据库应用系统体系结构

第二节 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三节 数据访问编程——以VB为例

第八章 高级课题(2学时)

第一节 数据库恢复

第二节 并发控制

六、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2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课程编号总学时 20 学分

实验项目数实验课类型□基础■专基□专业■上机

预修实验课程无开课学期暑期

大纲主撰写人余艳玮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会使用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并会利用该工具进行基本操作;学会利用SQL和T-SQL访问数据库;会利用建模工具PowerDesign实现E-R建模以及将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并进一步自动生成DB中的表结构;会利用前端开发语言访问数据库资源。

二、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实验内容类型

1 SQL SERVER 2005软件的安装及基本的图形

界面操作

4 验证

2 SQL SERVER 2005中SQL和T-SQL编程 4 设计

3 Power Designer 12的安装及基本使用 4

验证、设计

4 SQL Server 2005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以VB

为例)

4 设计

三、实验讲义、参考书

四、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实验内容类型:注明该项实验是验证型、开放型、综合型或设计型等。

3

中科大工程热力学概述

工程热力学 1 绝热热力系:若热力系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则该热力系称为绝热热力系. 平衡状态:若热力系在不受外界的作用下,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准静态过程:在热力过程中,热力系的宏观状态始终维持或接近平衡状态。 可逆过程:一个热力过程进行完了以后,如能使热力系沿相同的路径逆行而回复至原态,且相互作用中所涉及到的外界也回复到原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稳定流动过程:在流动过程中,热力系内部及热力系界面上每一点的所有特性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 状态参数:用以描述热利系状态的某些宏观物理量称为热力系状态参数。 强度参数:与热利系的质量无关,且不可相加的状态参数。 热量:通过热力系以外的一切物质,统称外界。 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指向受力面的垂直作用力。 内能:内能是热力系处于宏观静止状态时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总和。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内能称为比内能。 熵:是表征系统微观粒子无序程度的一个宏观状态参数。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可以转变为功,功也可以变为热。一定量的热消失时,必产生与之数量相当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也必出现相当数量的热。 容积功:在热力过程,由于系统容积改变,使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 推动功:为使某部分工质进出热利系,外界或系统对这部分工质做功,这部分功称为推动功或流动功。即推动功是维持工质流动所必需的最小的功。 技术功:工程上将技术上可以利用的功称为技术功,对开口系统来讲其包括轴功、进出口的宏观动能差和宏观位能差。 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只冷却一个热源而连续不断做工的循环发动机是造不成的。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的、不负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若孤立系所有部分的内部以及彼此间的作用都经历可逆变化,则孤立西的总熵保持不变;若在任一部分内发生不可逆过程或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中伴有不可逆性,则其熵必增加。 理想热机:热机内发生的一切热力过程都是可逆过程。 卡诺循环:在两个恒温热源间,有两个可逆过程组成的循环。

中科大模式识别课件Lec0

Pattern Recognition Lecture0 Introduction Feb. 19th, 2009

?任课教师 –唐珂ket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365205.html,; –电话:3600754 ?助教 –林民龙sunnyboy@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365205.html, ?课程主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365205.html,/~sunnyboy/pr/

主要内容 ?0.1 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内容、特点和授课方式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0.2 课程要求 –考核和评分要求 ?0.3 模式识别导论 –什么是模式识别? –为什么需要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 –模式识别系统框架 –模式识别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0.1 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内容: –模式识别系统模型和基本知识; –模式识别算法:贝叶斯方法、判别分析、神经网络、决策树、聚类算法等; –特征分析方法:特征选择、特征提取; –模式识别理论及系统评估方法。 ?课程特点: –介绍各种模式识别方法 –学习结束后,应能大致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会用基本的模式识别方法解决自己科研中的相关问题。?学习方式: –课程讲授、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0.1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Richard.O.Duda, P.E.Hart, D.G.Stork; 《模式分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主要参考书目: – A. R. Webb,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John Wiley & Sons, London, (2002). –T. Hastie, R. Tibshirani, J. Friedman.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Data Min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 Springer, 2001. –边肇祺,张学工;《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编译原理》课件文档

一.分析文档

1. 目前项目所在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编译原理》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并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和技术。它是国内外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内容被列入国际ACM2000教程。其原因如下: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范围的迅速扩大。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新的CPU将不断诞生,因此不仅需要掌握编译技术的人才,而且需要新的编译技术;2.编译技术不仅适用于处理程序设计语言,实际上,只要涉及符号语言处理,就需要采用编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编译原理与技术在软件工程,语言转换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软件开发也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应该对编译原理与技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编译原理》课程是重要的,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掌握它又显得有些困难。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能把《编译原理》课程中的诸多原理,技术和方法,非常形象的演示出来。 新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新的CPU将不断诞生,《编译原理》课程的内容要求不断更新,要做到这一点,靠传统出版教课书的途径是困难的,而用HTML+JAVA制成的课件,进行更新将是比较容易的。 目前,有一些高校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把过时的技术作为重点进行讲授;有的高校甚至找不到合适的教员。 国外网站上,也没有发现合适的《编译原理》教学课件,一般来说,网站上有的仅是教员上课用的幻灯片。

鉴于上述情况,《编译原理》网络版教程,将会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本项目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1)本项目的目标是: 建立《编译原理》网络课程, 学生使用它学习《编译原理》课程,能够掌握构造编译程序的原理,技术和工具,而且使学生对该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以后进一步从事软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各章节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概述 编译和解释,编译程序的组成,现状及展望。 第二章:语言的基本知识 语言和文法的形式定义,分析树和二义性,形 式语言概观 第三章: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器的手工构造,正规表达式,有限自 动机,lex介绍 第四章:语法分析 自顶向下分析,预测递归下降分析,LL(1)分析 自底向上分析,算符优先分析,LR(SLR,LR(1), LALR)分析,yacc介绍 第五章:语法制导翻译 语法制导定义,语法树的构造,S-属性定义及自底向上的计算,

中科大流体力学试卷及答案

流体力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简答题(30分) 1. 什么是粘性?气体与液体的粘性随温度变化趋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相邻两层流体做相对运动时存在内摩擦作用,称为粘性力。粘性是流体抵抗剪切变形能力的一种量度。 液体间粘性力主要由分子内聚力形成,气体间粘性力主要由分子动量交换形成的,所以导致气体与液体粘性随温度变化趋势不同,具体表现为:液体粘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升高,分子间距增大,内聚力降低),气体粘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动量交换加剧)。 2. 简述单位与量纲的联系与区别,简述Re, Fr 的物理意义 答:单位是某一物理参数的量度,包含了物理量的物理特性与尺度。量纲表示物理量的物理特性。 Re 是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较,Fr 是惯性力与重力的比较。 3. 什么是边界层厚度,位移厚度及动量厚度? 答:边界层厚度是速度等于外流速度的99%时的厚度;位移厚度--将由于不滑移条件造成的质量亏损折算成无粘性流体的流量相应的厚度,又称为质量亏损厚度;动量厚度--将由于不滑移条件造成的动量流量亏损折算成无粘性流体的动量流量相应的厚度。 4. 什么是流线,迹线及烟线? 答:流线:流场中的一条曲线,曲线上各点的速度矢量方向和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相同。 迹线:流体质点在空间运动时描绘出来的曲线。 烟线:从流场中的一个固定点向流场中连续地注入与流体密度相同的染色液,该染色液形成一条纤细色线,称为脉线。或另定义如下,把相继经过流场同一空间点的流体质点在某瞬时连接起来得到的一条线。 5. 简述层流与湍流的区别 答:层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其流动行为可以预测。 湍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流体运动具有随机性,强混合性与有旋性,其流动行为不可预测,本质上是三维,非定常的。 二、运算题 1. (15分)拉格朗日变数 (a, b, c) 给出的流体运动规律为: 2222)1(,)1(,--+=+==t ce z t b y ae x t t 1)求以欧拉方法描述的速度 2)流动是否定常? 3)求加速度 答:1)设速度场三个分量为 u ,v ,w 消去拉氏变数: 222, , 11y zt u x v w t t =-==++22t x u ae t -?==-?22(1)2(1)1y b t v b t t t ?+==+=?+222232(1)2[(1)(1)]1t t z ce t t w ce t t t t ---?+==+-+=?+

中科大操作系统课件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语言与数据结构 英文名称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Data Structure 课程编号 BX001 总学时40/20 学分 3 预修课程无开课学期暑期 大纲撰写人 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同学们将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特别是指针与数组的概念及其应用,能够运用C语言解决基本的计算问题。同时,也将加深对于递归概念的理解,能够用递归思想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并理解链表、栈、树与图等数据结构。要求对程序设计语言有一定了解,按时上课并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与实验任务。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主要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具体应用以及基本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包括C语言的变量、声明、流程控制、指针与数组等;以及数据结构中的链表、栈、队列、树(尤其是二叉树)与图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C语言基本语法及其与编译器的关系; 2、C语言中指针与数组的概念及其应用; 3、递归的概念、应用及其与链表、栈等数据结构的关系; 4、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及与其相关的核心算法。 四、教材名称及主要参考书 C程序设计语言(第二版) 数据结构(C语言版) 1

五、课程章节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C语言基础(20学时) C语言变量、常量、表达式声明等(4学时) C语言流程控制及文件组织、预处理等(4学时) 指针、数组与结构(8学时) 递归概念及其应用(4学时) 数据结构(20学时) 链表及其应用(4学时) 栈与队列(4学时) 二叉树及其应用(8学时) 图及扩展数据结构(4学时) 六、院系负责人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