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8版概论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生

18版概论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生

18版概论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生
18版概论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生

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

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治理地位日益重要。解决我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时代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第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发挥好政府治理作用的基础上,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

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第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坚持综合治理,树立法治思维,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第三,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提高对各类社会矛盾的发现预警能力,及时排除、化解、处置各类矛盾风险。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决策事项,要将风险评估列为必经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形成。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第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人是社会的主体。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安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完善惩恶扬善机制,培育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加强教育、心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第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的重心要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实。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使社区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和管理。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

要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加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也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创新国家安全理念,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建一个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统筹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第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织密织好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人民

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第三,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建设平安中国,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平安建设深入开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持一手抓专项打击整治,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

第四,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国家安全事件易发多发,维护国家安全任务繁重,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国家安全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推进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进一步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加强反恐国际合作,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

第五,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以每年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公务员培训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党和政府应加强和创新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把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知识点归纳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纵横全图的经纬线,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景象。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科学内涵:(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二是全面共享,三是共建共享,四是渐进共享。 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以上六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当前,

【毛概课程题库】第10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D)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文化 B.交流 C.外交 D.发展 2.(D)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传统 B.政策 C.教育 D.创新 3.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D)优先。 A.利益 B.速度 C.人才 D.效益 4.坚持协调发展,要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A)。 A.整体性 B.分散性 C.高效性 D.经济性 5.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C)待遇。 A.教师 B.公务员 C.技术工人 D.工程师 6.经济改革的方向是要让(D)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科技、 B.创新、 C.政府、 D.市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B)。 A.共同富裕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现代化建设 8.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推动(A)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 A.供给侧改革 B.产业结构升级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9.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第一道关是要完善(A) A.社会保障 B.税收调节 C.公共服务均等化 D.市场经济 10.十八大进一步把(B)纳入到现代化建设布局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 A.社会和谐 B.生态文明 C.政治 D.文化 1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所在。(D)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 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 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 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12.(C)是最大的民生。 A.卫生 B.教育 C.就业 D.三农问题 13.(C)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14.构建国家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题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D)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A.森林公园 B.湿地公园 C.主题公园 D.国家公园 15.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C)就业。 A.更高水平和更充分 B.更高水平和更平衡 C.更高质量和更充分 D.更高质量和更平衡 1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B)作为主攻方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涵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涵 这五项建设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经济建设是根本,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建设一种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文化建设是灵魂,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社会建设是条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其他领域提供幸福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实,“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最后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党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这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五位一体”的提法,打破了过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水平指数的扭曲式发展,营造了经济发展强劲有力、政治环境民-主畅通、文化发展繁荣多样、社会发展和-谐美好、生态发展健康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氛围,是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更是值得拍手称赞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

展, 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格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国人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豪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指针,是处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对书写“绿色”传奇的殷切期盼。上下一心,美丽中国的愿景必将实现!

“五位一体”布局(1)

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大棋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客观要求,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摆脱积贫积弱走向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振兴,这是多少代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目标,先辈们为此不惜千辛万苦、英勇奋斗,留下了许多深刻的经验和教训,直到新中国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这个伟大目标才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就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地进行总体布局。这是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智慧的中国人民为提振自身命运的空前壮举,堪称人类发展史上一盘前所未有的大棋局。 与当年毛泽东提出全党要重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相比,应该说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和提出以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程就是最有力的佐证。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一定会进入新的境界。 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虽然遇到了困难,遭受过挫折,但也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 这一时期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有两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是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12月,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目标;二是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处讲到了这个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间逐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弄清它的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能形成这个总体布局的重要思想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后,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中国怎么发展的问题。他先后提出了

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内涵

五位一体的内容和内涵 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五项建设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经济建设是根本,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建设一种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文化建设是灵魂,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社会建设是条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其他领域提供幸福健康的生活环境。 其实,“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最后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党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这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五位一体”的提法,打破了过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水平指数的扭曲式发展,营造了经济发展强劲有力、政治环境民主畅通、文化发展繁荣多样、社会发展和谐美好、生态发展健康持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氛围,是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更是值得拍手称赞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开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格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国人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豪迈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指针,是处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对书写“绿色”传奇的殷切期盼。上下一心,美丽中国的愿景必将实现!

五位一体的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的内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是什么五位一体具体内容是什么 经“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五位一体总布局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亿万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不仅对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在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

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期待。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就一定能推动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进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生机勃勃。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深刻理解五大建设的丰富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报告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加倍努力。 把握五位一体总布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相关部署。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

18版概论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生

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兜底作用,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