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实验第五次实验报告——线性代数实验

数学实验第五次实验报告——线性代数实验

数学实验第五次实验报告——线性代数实验
数学实验第五次实验报告——线性代数实验

《数学实验》

第五次实验报告

学院:数学学院班级:信服142 学生姓名: *** 学号: *******

完成时间: 2017.04.08

一.实验题目线性代数实验

二.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

2.掌握用MATLAB求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方法

3.学习、掌握MATLAB软件有关的命令。

三.实现思路

1确定题目中所要用到的函数

2 确定x的取值范围

3 确定关于x的表达式

4 通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初步解答。

5 若初步解答正确则完成,否则,通过网络资料和所学知识,对初步解答

进行更正,直至完成。

四.训练内容

1.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

?

?

?

-

=

+

-

+

=

-

+

-

=

+

-

+

2

5

3

4

4

3

2

3

1

2

w

z

y

x

w

z

y

x

w

z

y

x

的通解。

2.一个城镇有三个主要企业:煤矿、电厂和地方铁路作为它的经济系统。生产价值一元的煤,需消耗0.25元的电费和0.35元的运输费;生产价值一元的电,需消耗0.40元的煤费、0.05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而提供价值一元的铁路运输服务,则需消耗0.45元的煤费、0.10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假设在某个星期内,除了这三个企业间的彼此需求外,煤矿还得到了50 000元的订单,电厂得到了25 000元的电量供应要求,而地方铁路得到了价值30 000元的运输需求。试问:

(1)这三个企业在这个星期各应生产多少产值才能满足内外需求?

(2)除了外部需求,试求这星期各企业之间的消耗需求,同时求出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即产值中除去各企业的消耗所剩的部分);

(3)如果煤矿需要增加总产值10 000元,它对各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完全需求分别将是多少?

3.在某年经济年度内,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如下所示(单位:亿元)。假设t经济年度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最后需求均为17亿元,预测t经济年度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产出(提示: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系统而言,直接消

农业,1亿用于第三产业,16亿用于最后需求,二、三可作类似解释。第一列数字表示6亿是工业对自身的投入,2.25是农业对工业的投入,3是第三产业对工业的投入。

实验源代码

1.

a=[2 1 -1 1;3 -2 1 -3;1 4 -3 5];

b=[1;4;-2];

rank(a)

rank([a,b])

2.

A=[0 0.40 0.45;0.25 0.05 0.10;0.35 0.10 0.10];

E=eye(3);

Y=[50000;25000;30000];

X=(E-A)\Y;

x1=X(1)

x2=X(2)

x3=X(3)

C=eye(3);

C(1,1)=x1;

C(2,2)=x2;

C(3,3)=x3;

T=A*C;

z1=x1-sum(T(:,1))

z2=x2-sum(T(:,2))

z3=x3-sum(T(:,3))

B=(E-A)^(-1)-E

w1=10000*(B(1,1)-A(1,1))

w2=10000*(B(2,1)-A(2,1))

w3=10000*(B(3,1)-A(3,1))

3.

A=[6/25 2/5 1/20;2.25/25 1/5 0.2/20;3/25 0.2/5 1.8/20];

E=eye(3);

Y=[17;17;17];

X=(E-A)\Y;

x1=X(1)

x2=X(2)

x3=X(3)

五.运行结果截图

六.遇到的问题与处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认识到自己还对很多函数的用法和关系没有掌握,刚开始的运行结果也不尽人意,经过上网查找了大量的函数信息,基本了解了函数的用法,从而解决了实验难题。

用MATLAB解决线性代数问题实验报告

实验三使用MATLAB解决线性代数问题学院:数计学院班级:1003班姓名:黄晓丹学号:1051020144 实验目的: 学习MATLAB有关线性代数运算的指令,主要学习运用MATLAB解决矩阵除法,线性方程组的通解,矩阵相似 对角化问题,以及解决投入产出分析等应用问题。 实验内容: 矩阵转置:A=[1 2;3 4];B=[4 3;2 1]; >> A',B' ans = 1 3 2 4 ans = 4 3 3 1 矩阵加减:A-B ans= -3 -1 1 3 矩阵乘法:A*B,A.*B(数组乘法)||比较矩阵乘法与数组乘法的区别ans= 8 5 20 13 ans= 4 6 6 4 矩阵除法:A\B,B./A ans=

-6 -5 5 4 ans= 4 1.5 0.6667 0.25 特殊矩阵生成:zeros(m,n)||生成m行n列的矩阵 ones(m,n)||生成m行n列的元素全为一的矩阵 eye(n)||生成n阶单位矩阵 rand(m,n)||生成m行n列[0 ,1]上均匀分布随 机数矩阵 zeros(2,3) ans = 0 0 0 0 0 0 >> ones(3,3) ans = 1 1 1 1 1 1 1 1 1 >> eye(3)

ans = 1 0 0 0 1 0 0 0 1 >> rand(2,4) ans = Columns 1 through 3 0.9501 0.6068 0.8913 0.2311 0.4860 0.7621 Column 4 0.4565 0.0185 矩阵处理:trace(A)||返回矩阵的迹 diag(A)||返回矩阵对角线元素构成的向量 tril(A)||提取矩阵的下三角部分 triu(A)||提取矩阵的上三角部分 flipud(A)||矩阵上下翻转 fliplr(A)||矩阵左右翻转 reshape(A,m,n)||将矩阵的元素重排成m行n列矩阵A=[1 2 3;4 5 6;7 8 9]; >> t=trace(A),d=diag(A),u=triu(A)

东南大学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上

Image Image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 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一 1、 实验题目: 根据上面的题目,通过作图,观察重要极限:lim(1+1/n)n =e 2、 实验目的和意义 方法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数列的极限,可以从点图上看出数列的收敛性,以及近似地观察出数列的收敛值;通过编程可以输出数列的任意多项值,以此来得到数列的收敛性。通过此实验对数列极限概念的理解形象化、具体化。 三、计算公式 (1+1/n)n 四、程序设计 五、程序运行结果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当n足够

Image Image 大时,所画出的点逐渐接近于直线,即点数越大,精确度越高。对于不同解题方法最后均能获得相同结果,因此需要择优,从众多方法中尽可能选择简单的一种。程序编写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上机调试前要仔细审查细节,对程序进行尽可能的简化、改进与完善。 实验二一、实验题目 制作函数y=sin cx的图形动画,并观察参数c对函数图形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同学熟悉数学软件Mathematica所具有的良好的作图功能,并通过函数图形来认识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形来观察和分析函数的有关性态,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三、计算公式:y=sin cx 四、程序设计五、程序运行结果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c的不同导致函数的区间大小不同。 实验三 一、实验题目 观察函数f(x)=cos x的各阶泰勒展开式的图形。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利用Mathematica计算函数的各阶泰勒多项式,并通过绘制曲线图形,来进一步掌握泰勒展开与函数逼近的思想。 三、计算公式

数学实验报告格式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 2012 年 03 月 30 日) 一、实验问题 1、某公司指派5个员工到5个城市工作(每个城市单独一人),希望使所花费的总电话 费用尽可能少。5个员工两两之间每个月通话的时间表示在下面的矩阵的上三角部分(因 为通话的时间矩阵是对称的,没有必要写出下三角部分),5个城市两两之间通话费率表示在 下面的矩阵的下三角部分(同样道理,因为通话的费率矩阵是对称的,没有必要写出上三角 部分). 试求解该二次指派问题。 通话时间d=[0 1 1 2 3 1 0 2 1 2 1 2 0 1 2 2 1 1 0 1 3 2 2 1 0 ] 城市间通话费率 c=[0 5 2 4 1 5 0 3 0 2 2 3 0 0 0 4 0 0 0 5 1 2 0 5 0] 2、某校毕业生必须至少修:两门数学课、三门运筹学课、两门计算机课。 1)某学生希 望所修课程最少。 2)某学生希望课程少学分多。 3)某学生觉得学分数和课程数这两大目标大致应该三七开。 3、某储蓄所营业时间为上午9:00--下午5:00,储蓄所可以雇佣两类服务员:全职:每 天100元中午12:00--下午2:00之间必须安排1小时的午餐时间半职:每人40 元必须连 续工作4小时 1)储蓄所每天雇佣的半职服务员不超过3人,为使花费最少该如何雇佣两类服务员。 2) 如果不能雇佣半时服务员,花费多少? 3)如果雇佣半时服务员没有人数限制花费多少? 二、问题的分析(涉及的理论知识、数学建模与求解的方法等) ?1 1、用xik?? ?0 i人去了k城市 ?1 (i=1...5) xjh?? i人不去k城市?0 j人去了h城市j人没去h城市 (i=1...5) dij表示i和j的通话时间;ckh表示城市k和h之间的费率,数学模型: 5555 min ????c kh dijxikxjh i?1 j?1k?1h?1 ?5 ??xik?1k?1...5?i?1? 5?1i?1 (5) s.t.??xik?k?1 5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一误差分析 实验1.1(病态问题) 实验目的:算法有“优”与“劣”之分,问题也有“好”与“坏”之别。对数值方法的研究而言,所谓坏问题就是问题本身对扰动敏感者,反之属于好问题。通过本实验可获得一个初步体会。 数值分析的大部分研究课题中,如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特征值问题、非线性方程及方程组等都存在病态的问题。病态问题要通过研究和构造特殊的算法来解决,当然一般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耗用更多的机器时间、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等)。 问题提出:考虑一个高次的代数多项式 显然该多项式的全部根为1,2,…,20共计20个,且每个根都是单重的。现考虑该多项式的一个扰动 其中ε(1.1)和(1.221,,,a a 的输出b ”和“poly ε。 (1(2 (3)写成展 关于α solve 来提高解的精确度,这需要用到将多项式转换为符号多项式的函数poly2sym,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考Matlab 的帮助。 实验过程: 程序: a=poly(1:20); rr=roots(a); forn=2:21 n form=1:9 ess=10^(-6-m);

ve=zeros(1,21); ve(n)=ess; r=roots(a+ve); -6-m s=max(abs(r-rr)) end end 利用符号函数:(思考题一)a=poly(1:20); y=poly2sym(a); rr=solve(y) n

很容易的得出对一个多次的代数多项式的其中某一项进行很小的扰动,对其多项式的根会有一定的扰动的,所以对于这类病态问题可以借助于MATLAB来进行问题的分析。 学号:06450210 姓名:万轩 实验二插值法

数值线性代数第二版徐树方高立张平文上机习题第一章实验报告(供参考)

上机习题 1.先用你所熟悉的的计算机语言将不选主元和列主元Gauss 消去法编写成通用的子程序;然后用你编写的程序求解84阶方程组;最后将你的计算结果与方程的精确解进行比较,并就此谈谈你对Gauss 消去法的看法。 Sol : (1)先用matlab 将不选主元和列主元Gauss 消去法编写成通用的子程序,得到P U L ,,: 不选主元Gauss 消去法:[])(,A GaussLA U L =得到U L ,满足LU A = 列主元Gauss 消去法:[])(,,A GaussCol P U L =得到P U L ,,满足LU PA = (2)用前代法解()Pb or b Ly =,得y 用回代法解y Ux =,得x 求解程序为()P U L b A Gauss x ,,,,=(P 可缺省,缺省时默认为单位矩阵) (3)计算脚本为ex1_1 代码 %算法(计算三角分解:Gauss 消去法) function [L,U]=GaussLA(A) n=length(A); for k=1:n-1 A(k+1:n,k)=A(k+1:n,k)/A(k,k); A(k+1:n,k+1:n)=A(k+1:n,k+1:n)-A(k+1:n,k)*A(k,k+1:n); end

U=triu(A); L=tril(A); L=L-diag(diag(L))+diag(ones(1,n)); end %算法计算列主元三角分解:列主元Gauss消去法) function [L,U,P]=GaussCol(A) n=length(A); for k=1:n-1 [s,t]=max(abs(A(k:n,k))); p=t+k-1; temp=A(k,1:n); A(k,1:n)=A(p,1:n); A(p,1:n)=temp; u(k)=p; if A(k,k)~=0 A(k+1:n,k)=A(k+1:n,k)/A(k,k); A(k+1:n,k+1:n)=A(k+1:n,k+1:n)-A(k+1:n,k)*A(k,k+1:n); else break; end end L=tril(A);U=triu(A);L=L-diag(diag(L))+diag(ones(1,n));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题目:根据数值积分计算方法计 算山东省面积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机械工程17-1班

2019年4月15日

一、问题背景与提出 图1是从百度地图中截取的山东省地图,试根据前面数值积分计 算方法,计算山东省面积。 图 1 二、实验目的 1、 学会运用matlab 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问题。 2、 学会运用matlab 建立数学模型。 3、 学会运用一些常见的数值积分计算方法结算实际问题,并 了解其实际意义,建立积分模型。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将积分区间 [a , b] n 等分,每个区间宽度均为h = (b - a) / n , h 称 为积分步长。记 a = x 0 < x 1 < … < x k … < x n = b , 在小区间上用小矩形面积近似小曲边梯形的面积,若分别取左端点和右端点的函数值为小矩形的高,则分别得到两个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近似公式: Ln = h ∑f (x k )n=1k=0 , h = b?a ?

R n =?∑f (x k )n k=1 , h = b?a ? 如果将二者求平均值,则每个小区间上的小矩形变为小梯形,整 个区间上的值变为: Tn =?∑f (X k )n=1 k=1+?2[f (x 0)+f (x n )] 将山东省边界上的点反映在坐标化,运用梯形公式积分计算得山 东省的面积。 四、实验内容(要点) 1、将山东省的地图区域在matlab 中画出 。 2、在坐标系上运用积分方法将所求区域的面积求出。 3、通过比例尺将山东省的实际面积求出。 五、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 1、 在百度地图中标识出山东省的区域范围,标明对应的比例: 图 2 2、 取出所截取图片中山东的边界的坐标,即将边界坐标化: (1) 运用imread 函数和imshow 函数导入山东省的区域 图片。

高等数学下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学号19013302 姓名 黄天宇 实验地点:计算机中心机房 实验七:空间曲线与曲面的绘制 一、 实验目的 1、利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 绘制三维图形来观察空间曲线和空 间曲面图形的特点,以加强几何的直观性。 2、学会用Mathematica 绘制空间立体图形。 二、实验题目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做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图形: (1) x y x y x z =+--=2 222,1及xOy 平面; (2) 01,=-+=y x xy z 及.0=z 三、实验原理 空间曲面的绘制 作参数方程],[],,[,),(),() ,(max min max min v v v u u v u z z v u y y v u x x ∈∈? ?? ??===所确定的曲面图形的 Mathematica 命令为: ParametricPlot3D[{x[u,v],y[u,v],z[u,v]},{u,umin,umax}, {v,vmin,vmax},选项] 四、程序设计及运行 (1)

(2)

六、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1、通过参数方程的方法做出的图形,可以比较完整的显示出空 间中的曲面和立体图形。 2、可以通过mathematica 软件作出多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使积分能够较直观的被观察。 3、从(1)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围成的立体图形是球面和圆柱面所围成的立体空间。 4、从(2)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上面曲面的方程是xy z =,下底面的方程是z=0,右边的平面是01=-+y x 。 实验八 无穷级数与函数逼近 一、 实验目的 (1) 用Mathematica 显示级数部分和的变化趋势; (2) 展示Fourier 级数对周期函数的逼近情况; (3) 学会如何利用幂级数的部分和对函数进行逼近以及函数值的近似计算。 二、实验题目 (1)、观察级数 ∑ ∞ =1 ! n n n n 的部分和序列的变化趋势,并求和。 (2)、改变例2中m 及x 0的数值来求函数的幂级数及观察其幂级数逼近函数的情况 (3)、观察函数? ? ?<≤<≤--=ππx x x x f 0,10 ,)(展成的Fourier 级数

小学数学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小学数学实验报告 篇一:小学数学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实施合作学习,发挥优势互补的研究》 课题实验总结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关心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实施合作学习,发挥优势互补》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组全体老师两年的不懈努力下,已基本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预期成果。 开展课题实验以来,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实验促进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方面的提高。 一、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参加课题实验后,实验组的老师们通过边实验边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树立了以“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精心创设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

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正在由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由老师教转变为我能学,由师生间的单向性活动转变为双向性互动、多边性互动,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小组合作、乐于探究,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优势互补,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课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预习信息窗内容,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课堂上,学生能够热烈地交流预习所得,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参与面广,讨论热烈而且有序。课后,能自觉温习知识,深化学习,拓展延伸,并加以运用。绝大部分学生善于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较强的探究精神,能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并能够多角度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乐学,善学,学有所成。随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已多个学习层面辐射,辐射到其它学科、班级管理、文体活动等方面。实验班班风好,学风浓,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全面发展。 三、促进课堂教学格局的转变。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一 误差分析 实验(病态问题) 实验目的:算法有“优”与“劣”之分,问题也有“好”与“坏”之别。对数值方法的研究而言,所谓坏问题就是问题本身对扰动敏感者,反之属于好问题。通过本实验可获得一个初步体会。 数值分析的大部分研究课题中,如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特征值问题、非线性方程及方程组等都存在病态的问题。病态问题要通过研究和构造特殊的算法来解决,当然一般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耗用更多的机器时间、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等)。 问题提出:考虑一个高次的代数多项式 )1.1() ()20()2)(1()(20 1∏=-=---=k k x x x x x p 显然该多项式的全部根为1,2,…,20共计20个,且每个根都是单重的。现考虑该多项式的一个扰动 )2.1(0 )(19=+x x p ε 其中ε是一个非常小的数。这相当于是对()中19x 的系数作一个小的扰动。我们希望比较()和()根的差别,从而分析方程()的解对扰动的敏感性。 实验内容:为了实现方便,我们先介绍两个Matlab 函数:“roots ”和“poly ”。 roots(a)u = 其中若变量a 存储n+1维的向量,则该函数的输出u 为一个n 维的向量。设a 的元素依次为121,,,+n a a a ,则输出u 的各分量是多项式方程 01121=+++++-n n n n a x a x a x a 的全部根;而函数 poly(v)b =

的输出b 是一个n+1维变量,它是以n 维变量v 的各分量为根的多项式的系数。可见“roots ”和“poly ”是两个互逆的运算函数。 ;000000001.0=ess );21,1(zeros ve = ;)2(ess ve = ))20:1((ve poly roots + 上述简单的Matlab 程序便得到()的全部根,程序中的“ess ”即是()中的ε。 实验要求: (1)选择充分小的ess ,反复进行上述实验,记录结果的变化并分析它们。 如果扰动项的系数ε很小,我们自然感觉()和()的解应当相差很小。计算中你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发现表明有些解关于如此的扰动敏感性如何 (2)将方程()中的扰动项改成18x ε或其它形式,实验中又有怎样的现象 出现 (3)(选作部分)请从理论上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注意我们可以将 方程()写成展开的形式, ) 3.1(0 ),(1920=+-= x x x p αα 同时将方程的解x 看成是系数α的函数,考察方程的某个解关于α的扰动是否敏感,与研究它关于α的导数的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哪些根关于α的变化更敏感 思考题一:(上述实验的改进) 在上述实验中我们会发现用roots 函数求解多项式方程的精度不高,为此你可以考虑用符号函数solve 来提高解的精确度,这需要用到将多项式转换为符号多项式的函数poly2sym,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可参考Matlab 的帮助。

数值线性代数第二版徐树方高立张平文上机习题第三章实验报告

数值线性代数第二版徐树方高立张平文上机习题第三章实验报告

第三章上机习题 用 你所熟悉的的计算机语言编制利用QR 分解 求解线性方程组和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通用子程序,并用你编制的子程序完成下面的计算任务: (1)求解第一章上机习题中的三个线性方程组,并将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前面的结果相比较,说明各方法的优劣; (2)求一个二次多项式+bt+c y=at 2 ,使得在残向量 的2范数下最小的意义下拟合表3.2中的数据; (3)在房产估价的线性模型 11 1122110x a x a x a x y ++++= 中,11 2 1 ,,,a a a 分别表示税、浴室数目、占地面积、车库数目、房屋数目、居室数目、房龄、建筑类型、户型及壁炉数目,y 代表房屋价格。现根据表3.3和表3.4给出的28组数据,求出模型中参数的最小二乘结果。

(表3.3和表3.4见课本P99-100) 解 分析: (1)计算一个Householder 变换H : 由于T T vv I ww I H β-=-=2,则计算一个Householder 变换H 等价于计算相应的 v 、β。其中 ) /(2,||||12v v e x x v T =-=β。 在实际计算中, 为避免出现两个相近的数出现的情形,当0 1 >x 时, 令 2 12 221||||)(-x x x x v n +++= ; 为便于储存,将v 规格化为1 /v v v =,相应的,β变为)/(22 1 v v v T =β 为防止溢出现象,用∞ ||||/x x 代替 (2)QR 分解: 利用Householder 变换逐步将n m A n m ≥?,转化为上三 角矩阵A H H H n n 11 -=Λ,则有

数值线性代数二版徐树方高立张平文上机习题第三章实验报告

- 1 - 第三章上机习题 用你所熟悉的的计算机语言编制利用QR 分解求解线性方程组和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 通用子程序,并用你编制的子程序完成下面的计算任务: (1)求解第一章上机习题中的三个线性方程组,并将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前面的结果相比较,说明各方法的优劣; (2)求一个二次多项式+bt+c y=at 2 ,使得在残向量的2范数下最小的意义下拟合表3.2中的数据; (3)在房产估价的线性模型 111122110x a x a x a x y ++++= 中,1121,,,a a a 分别表示税、浴室数目、占地面积、车库数目、房屋数目、居室数目、房龄、建筑类型、户型及壁炉数目,y 代表房屋价格。现根据表3.3和表3.4给出的28组数据,求出模型中参数的最小二乘结果。 (表3.3和表3.4见课本P99-100) 解 分析: (1)计算一个Householder 变换H : 由于T T vv I ww I H β-=-=2,则计算一个Householder 变换H 等价于计算相应的v 、β。其中)/(2,||||12v v e x x v T =-=β。 在实际计算中, 为避免出现两个相近的数出现的情形,当01>x 时,令2 12221||||) (-x x x x v n +++= ; 为便于储存,将v 规格化为1/v v v =,相应的,β变为)/(221v v v T =β 为防止溢出现象,用∞||||/x x 代替 (2)QR 分解: 利用Householder 变换逐步将n m A n m ≥?,转化为上三角矩阵A H H H n n 11 -=Λ,则有

?? ? ???=0R Q A ,其中n H H H Q 21=,:),:1(n R Λ=。 在实际计算中,从n j :1=,若m j <,依次计算)),:((j m j A x =对应的)1()1()~ (+-?+-k m k m j H 即对应的j v ,j β,将)1:2(+-j m v j 储存到),:1(j m j A +,j β储存到)(j d ,迭代结束 后再次计算Q ,有??? ? ?? ??=-~001 j j j H I H ,n H H H Q 21=(m n =时1-21n H H H Q =) (3)求解线性方程组b Ax =或最小二乘问题的步骤为 i 计算A 的QR 分解; ii 计算b Q c T 11=,其中):1(:,1n Q Q = iii 利用回代法求解上三角方程组1c Rx = (4)对第一章第一个线性方程组,由于R 的结果最后一行为零,故使用前代法时不计最后一行,而用运行结果计算84x 。 运算matlab 程序为 1 计算Householder 变换 [v,belta]=house(x) function [v,belta]=house(x) n=length(x); x=x/norm(x,inf); sigma=x(2:n)'*x(2:n); v=zeros(n,1); v(2:n,1)=x(2:n); if sigma==0 belta=0; else alpha=sqrt(x(1)^2+sigma); if x(1)<=0 v(1)=x(1)-alpha; else v(1)=-sigma/(x(1)+alpha); end belta=2*v(1)^2/(sigma+v(1)^2); v=v/v(1,1); end end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日期:2016 年

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 第一题 选择初速度v=0.6km/s,发射角a=45° X轴方向运动为x=cos a*v*t Y轴方向运动为y=sin a*v*t-1/2*g*t2 统一单位将0。6km/s化为600m/s 将数据代入利用函数做出运动轨迹,函数式为 8000 6000 4000 2000 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 第二题 确定速度为320m/s,求最佳角度使得轨迹与X轴交点为(10000,0) 先假定发射角为π/4 作图 ParametricPlot[{Cos[Pi/4]*320*t,Sin[Pi/4]*320*t —4.9*t^2},{t,0,47},AspectRatioAutomatic]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200040006000800010000 进行调整角度调整为π/3.5作图 ParametricPlot[{Cos[Pi/3.5]*320*t,Sin[Pi/3.5]*320*t-4。9*t^2},{t,0,52},AspectRatio Automatic]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200040006000800010000

继续进行不断地调整,发现当发射角度为π/3。7时,落点十分接近(10000,0)点作图如下 200040006000800010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因此可以确定最合适的发射角就在π/3。7附近,此时可以利用FindRoot函数找出准确值 首先需要对已知式做等量变换: ∵X=cos a*v*t ∴t=x/(cos a*v) 将上式代入y=sina*v*t-1/2*g*t2 中可得到 Y=tana*x—1/2*g*(x/(cosa*v))2 将y=0, x=10000,g=9.8, v=320代入利用FindRoot函数求解a 的范围在π/3.7附近的a的值: 得出 将这个值由弧度制化为360度制 a=53.4285° ∴最佳发射角为53.4285° 第三题 由第二题的320m/s起步进行研究 1.首先研究速度增大运用与第二题相似的研究方法,先大致计算符合要求的角度 (1)V=350m/s时,最佳发射角为π/6.8: 200040006000800010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V=400m/s时,最佳发射角为π/9。5: 0200040006000800010000 200 400 600 800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 实验5.1 (主元的选取与算法的稳定性) 问题提出:Gauss 消去法是我们在线性代数中已经熟悉的。但由于计算机的数值运算是在一个有限的浮点数集合上进行的,如何才能确保Gauss 消去法作为数值算法的稳定性呢?Gauss 消去法从理论算法到数值算法,其关键是主元的选择。主元的选择从数学理论上看起来平凡,它却是数值分析中十分典型的问题。 实验内容:考虑线性方程组 编制一个能自动选取主元,又能手动选取主元的求解线性方程组的Gauss 消去过程。 实验要求: (1)取矩阵?? ? ?? ?? ?????????=????????????????=1415157,6816816816 b A ,则方程有解T x )1,,1,1(* =。取n=10计算矩阵的 条件数。让程序自动选取主元,结果如何? (2)现选择程序中手动选取主元的功能。每步消去过程总选取按模最小或按模尽可能小的元素作为主元,观察并记录计算结果。若每步消去过程总选取按模最大的元素作为主元,结果又如何?分析实验的结果。 (3)取矩阵阶数n=20或者更大,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观察记录并分析不同的问题及消去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主元时计算结果的差异,说明主元素的选取在消去过程中的作用。 (4)选取其他你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随机生成矩阵,计算其条件数。重复上述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思考题一:(Vadermonde 矩阵)设 ?? ??????????????????????=? ? ? ?????????????=∑∑∑∑====n i i n n i i n i i n i i n n n n n n n x x x x b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0020 10022222121102001111 ,, 其中,n k k x k ,,1,0,1.01 =+=, (1)对n=2,5,8,计算A 的条件数;随n 增大,矩阵性态如何变化? (2)对n=5,解方程组Ax=b ;设A 的最后一个元素有扰动10-4,再求解Ax=b (3)计算(2)扰动相对误差与解的相对偏差,分析它们与条件数的关系。 (4)你能由此解释为什么不用插值函数存在定理直接求插值函数而要用拉格朗日或牛顿插值法的原因吗? 相关MATLAB 函数提示: zeros(m,n) 生成m 行,n 列的零矩阵 ones(m,n) 生成m 行,n 列的元素全为1的矩阵 eye(n) 生成n 阶单位矩阵 rand(m,n) 生成m 行,n 列(0,1)上均匀分布的随机矩阵 diag(x) 返回由向量x 的元素构成的对角矩阵 tril(A) 提取矩阵A 的下三角部分生成下三角矩阵

高等数学(下册)数学实验报告

高等数学A(下册)实验报告 院(系): 学号:姓名: 实验一 利用参数方程作图,作出由下列曲面所围成的立体: (1) 2 2 1Y X Z- - = , X Y X= +2 2 及 xOy 面 ·程序设计: -1, 1},Axe s2=ParametricPlot3D[{1/2*Cos[u]+1/2,1/2*Sin[u],v},{u,- s3=ParametricPlot3D[{u,v,0},{u,-1,1},{v,- DisplayFunction 程序运行结果: 实验二 实验名称:无穷级数与函数逼近 实验目的:观察的部分和序列的变化趋势,并求和

实验内容: (1)利用级数观察图形的敛散性 当n 从1~400时,输入语句如下: 运行后见下图,可以看出级数收敛,级数和大约为1.87985 (2先输入: 输出: 输出和输入相同,此时应该用近似值法。输入: 输出: 1.87985 结论:级数大约收敛于1.87985 实验三: 1. 改变例2中m 的值及的数值来求函数的幂级数及观察其幂级数逼近函数的情况

·程序设计: m 5; f x_:1 x^m;x0 1; g n_,x0_ :D f x, x, n .x x0; s n_,x_: Sum g k,x0/k x x0 ^k, k, 0, t Table s n, x, n, 20; p1 Plot Evaluate t ,x,1,2,3 2; p2 Plot 1 x ^m , x,1 2,3 2, PlotStyle RGBColor 0,0,1; Show p1,p2 ·程序运行结果 实验四 实验名称:最小二乘法 实验目的:测定某种刀具的磨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内容:

数值线性代数第二版徐树方高立张平文上机习题第三章实验报告.doc

第三章上机习题 用你所熟悉的的计算机语言编制利用QR分解求解线性方程组和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通 用子程序,并用你编制的子程序完成下面的计算任务: (1)求解第一章上机习题中的三个线性方程组,并将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前面的结果相比较,说 明各方法的优劣; (2)求一个二次多项式y=at 2+bt+c ,使得在残向量的 2 范数下最小的意义下拟合表中的 数据; 表 t i -1 0 y i 1 1 (3)在房产估价的线性模型 y x0 a1x1 a2 x2 a11x11 中, a1 ,a2 ,, a11分别表示税、浴室数目、占地面积、车库数目、房屋数目、居室数目、房 龄、建筑类型、户型及壁炉数目,y 代表房屋价格。现根据表和表给出的28 组数据,求出模型中参数的最小二乘结果。 (表和表见课本P99-100 ) 解分析: (1)计算一个 Householder 变换 H: 由于H I 2ww T Ivv T,则计算一个Householder 变换 H 等价于计算相应的、 v 。 其中 v x || x || 2 e1 , 2 /( T ) v v 。 在实际计算中, 为避免出现两个相近的数出现的情形,当x1 0 时,令v1 - ( x22 x n2 ) ; x1 || x ||2 为便于储存,将v 规格化为 v v / v1,相应的,变为2v2 /(v T v) 1 为防止溢出现象,用x / || x || 代替 (2) QR分 解: 利用 Householder 变换逐步将 A m n , m n 转化为上三角矩阵H n H n 1 H 1 A ,则有

R A Q,其中Q H1H 2 H n, R (1: n,:) 。 ~ 在实际计算中,从j 1: n ,若j m ,依次计算x A(( j : m, j )) 对应的( H j)( m k 1) ( m k 1) 即对应的 v j,j,将 v j (2 : m j 1) 储存到 A( j 1: m, j) ,j储存到 d ( j) ,迭代结束 后再次计算 Q ,有 H j I j 1 0 H n( n m 时 Q H 1H 2 ~ , Q H1H 2 H n-1 )0 H j (3)求解线性方程组Ax b 或最小二乘问题的步骤为 i计算 A 的QR分解; ii计算 c1Q1T b ,其中 Q1Q (:,1: n) iii利用回代法求解上三角方程组 Rx c1 (4)对第一章第一个线性方程组,由于 R 的结果最后一行为零,故使用前代法时不计最后一行,而用运行结果计算 x84。 运算 matlab 程序为 1 计算 Householder变换[v,belta]=house(x) function [v,belta]=house(x) n=length(x); x=x/norm(x,inf); sigma=x(2:n)'*x(2:n); v=zeros(n,1); v(2:n,1)=x(2:n); if sigma==0 belta=0; else alpha=sqrt(x(1)^2+sigma); if x(1)<=0 v(1)=x(1)-alpha; else v(1)=-sigma/(x(1)+alpha); end belta=2*v(1)^2/(sigma+v(1)^2); v=v/v(1,1); end end

高等数学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2016级计算机类2班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指导教师张文红 学生姓名李发元 学号20160107000215 实验日期2016.12 .21 实验地点勤学楼4-24 实验成绩 教务处制 2016 年9月21 日

实验项 目名称 Matlab软件入门与求连续函数的极限 实验目的 及要求 实验目的: 1.了解Matlab软件的入门知识; 2.掌握Matlab软件计算函数极限的方法; 3.掌握Matlab软件计算函数导数的方法。 实验要求: 1.按照实验要求,在相应位置填写答案; 2.将完成的实验报告,以电子版的形式交给班长, 转交给任课教师,文件名“姓名+ 学号”。 实验内容利用Matlab完成下列内容: 1、(1) 2 2 1 lim 471 x x x x →∞ - -+ ;(2) 3 tan sin lim x x x x → - ;(3) 1 lim 1 x x x x →∞ - ?? ? + ??2、(1)x x y ln 2 =,求y';(2)ln(1) y x =+,求()n y 实验步骤1.开启MATLAB编辑窗口,键入编写的命令,运行; 2.若出现错误,修改、运行直到输出正确结果; 3.将Matlab输入输出结果,粘贴到该实验报告相应的位置。第一题 2 2 1 lim 471 x x x x →∞ - -+ 运行编码是 >> syms x >> limit((x^2-1)/(4x^2x+1),x,inf) ans =

1/4 第二题3 0tan sin lim x x x x →- >> syms x >> limit((tanx-sinx)/(x^3),x,0) ans = 1 第三题1lim 1x x x x →∞-?? ?+?? >> syms x >> limit(((x-1)^x)/(x+1),x,inf) ans = 2 第四题(1)x x y ln 2=,求y '; >> syms x >>f(x)=x^2in(x) f(x)=x^2in(x) >>diff(f(x)), ans = 2xinx+x 第五题ln(1)y x =+,求()n y >> syms x >>f(x)In(1+x) f(x)In(1+x) >>diff(f(x),n), ans =

数值线性代数第二版徐树方高立张平文上机习题第二章实验报告

(2)估计5到20阶Hilbert 矩阵的∞范数条件数 (3)设n n R A ?∈????? ?? ?????? ???------=111 1 111110110 01 ,先随机地选取n R x ∈,并计算出x A b n =;然 后再用列主元Gauss 消去法求解该方程组,假定计算解为∧ x 。试对n 从5到30估计计算解∧ x 的精度,并且与真实相对误差作比较。 解(1)分析:利用for 使n 从5循环到20,利用()hilb 函数得到Hilbert 矩阵A ;先将算 法编制成通用的子程序,利用算法编成的子程序)(B opt v =,对T A B -=求解,得到∞ -1 A 的一个估计值v v =~ ;再利用inf),(A norm 得到 ∞A ;则条件数 inf),(1 A norm v A A K *==∞∞ -。 另,矩阵A 的∞范数条件数可由inf),(A cond 直接算出,两者可进行比较。 程序为 1 算法编成的子程序)(B opt v = function v=opt(B) k=1; ; n=length(B); x=1./n*ones(n,1); while k==1 w=B*x; v=sign(w); z=B'*v; if norm(z,inf)<=z'*x v=norm(w,1); … k=0; else x=zeros(n,1); [s,t]=max(abs(z)); x(t)=1; k=1; end end

2 问题(1)求解 ex2_1 for n=5:20 A=hilb(n); B=inv(A.'); v=opt(B); K1=v*norm(A,inf); ( K2=cond(A,inf); disp(['n=',num2str(n)]) disp(['估计条件数为',num2str(K1)]) disp(['实际条件数为',num2str(K2)]) end 计算结果为 n=5 估计条件数为943656 — 实际条件数为943656 n=6 估计条件数为.0028 实际条件数为.0028 n=7 估计条件数为 实际条件数为 n=8 | 估计条件数为 实际条件数为 n=9 估计条件数为.422 实际条件数为.422 n=10 估计条件数为 实际条件数为 , n=11 估计条件数为344 实际条件数为344 Warning: Matrix is close to singular or badly scaled. Results may be inaccurate. RCOND = . > In ex2_1 at 3 Warning: Matrix is close to singular or badly scaled. Results may be inaccurate. RCOND = .

数值线性代数实验

数值线性代数实验 题目:数值线性代数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班姓名: 山东科技大学 2013年 1 月16日

实验报告说明 学院:信息学院专业:信息班级10-2 姓名: 一、主要参考资料: (1)《Matlab数值计算-案例分析》北京航空出版(2)《Matlab数值分析》机械工业出版 二、课程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平方根 (2)QR方法 (3)最小二乘法 三、应用软件: (1)Matlab7.0 (2)数学公式编辑器 四、发出日期:课程设计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系主任签字: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一、问题描述 先用你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将平方根和改进的平方根法编成写通用的子程序,然后用你编写的程序求解对称正定方程组b x =A ,其中 (1)b 随机的选取,系数矩阵位100阶矩阵 ?? ? ??? ???? ????????????1011101110111011101110 (2)系数矩阵为40阶Hilbert 矩阵,即系数矩阵A 的第i 行第j 列元素为 11-+=j i a ij ,向量b 的第i 个分量为∑=-+=n j i j i b 11 1 。 二、分析与程序 1. 平方根法函数程序如下: function [x,b]=pingfanggenfa(A,b) n=size(A); n=n(1); x=A^-1*b; disp('Matlab 自带解即为x'); for k=1:n A(k,k)=sqrt(A(k,k)); A(k+1:n,k)=A(k+1:n,k)/A(k,k); for j=k+1:n; A(j:n,j)=A(j:n,j)-A(j:n,k)*A(j,k); end end for j=1:n-1 b(j)=b(j)/A(j,j);

高等数学的实验报告册答案

《数学实验——高等数学分册》(郭科主编) ---《实验报告册》参考答案 ------轩轩 第5章 1.(1) syms x y; f=(1-cos(x^2+y^2))/((x^2+y^2)*exp(x^2*y^2)); limit(limit(f,x,0),y,0) ans = (2) syms x y; f=(log(x*exp(x)+exp(y)))/sqrt(x^2+y^2); limit(limit(f,x,0),y,0) ans = NaN 另解 syms x y; f=log(x*exp(x)+exp(y)); g=sqrt(x^2+y^2); limit(limit(f/g,x,0),y,0) ans = NaN 注:“()”多了以后,系统无法识别,但在matlab的语法上是合理的。在有的一些matlab 版本上可以识别。在以下的题目答案中同理。 (3) syms x y; f=(2*x*sin(y))/(sqrt(x*y+1)-1); limit(limit(f,x,0),y,0) ans = 4 另解

syms x y; f=2*x*sin(y); g=sqrt(x*y+1)-1; limit(limit(f/g,x,0),y,0) ans = 4 2.(1) syms x y; z=((x^2+y^2)/(x^2-y^2))*exp(x*y); zx=diff(z,x) zx = (2*x*exp(x*y))/(x^2 - y^2) - (2*x*exp(x*y)*(x^2 + y^2))/(x^2 - y^2)^2 + (y*exp(x*y)*(x^2 + y^2))/(x^2 - y^2) zy=diff(z,y) zy = (2*y*exp(x*y))/(x^2 - y^2) + (x*exp(x*y)*(x^2 + y^2))/(x^2 - y^2) + (2*y*exp(x*y)*(x^2 + y^2))/(x^2 - y^2)^2 注:所有的x在高的版本中都可以替换为x。(即,不用单引号,结果任然正确。前提为:不与前面的函数冲突。) (2)syms x y z; u=log(3*x-2*y+z); ux=diff(u,x) ux = 3/(3*x - 2*y + z) uy=diff(u,y) uy = -2/(3*x - 2*y + z) uz=diff(u,'z') uz = 1/(3*x - 2*y + z) (3)syms x y; z=sqrt(x)*sin(y/x);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