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层经营单位路径依赖问题的解决机制研究

基层经营单位路径依赖问题的解决机制研究

基层经营单位路径依赖问题的解决机制研究
基层经营单位路径依赖问题的解决机制研究

基层经营单位路径依赖问题的解决机制研究

引言

按照分行管培生培训计划,过去一年,我们在支行会计、个金、个贷、对公各个条线进行了轮岗学习。轮岗过程中,我们既学习了具体业务,也有幸参与了所在支行的经营管理。这种培训模式,启发了我们对支行业务发展的种种思考和探索。网点建设、交叉销售、公私联动、三个“过度依赖”…我们发现支行业务发展的很多问题的作用机制可以用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予以解释。对此,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梳理和研讨。

第一部分理论阐释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是指个人、组织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或进入某种状态,就会沿着既定的路径形成一种思维、行为惯性,结果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而不断优化,也可能被“锁定”在无效或低效的状态,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路径依赖最为经典的例证就是:马屁股的距离决定了美国火箭推进器的宽度。

(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5英寸,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标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是英国的铁路标准,而美国的铁路原先是由英国人建的。

那么为什么英国人用这个标准呢?原来英国的铁路是由建电车轨道的人所设计的,而这个正是电车所用的标准。

电车的铁轨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而他们是沿用马车的轮宽标准。

那么马车为什么要用这个固定的轮距标准呢?因为在英国,马车如果用任何其他轮距的话,马车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老路凹陷的轮辙上撞坏,轮子的寿命都不会长。

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是古罗马人所定的,因为在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设的,4英尺8.5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那么,罗马人为什么以4英尺8.5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

等一下,故事到此还没有完结,美国航天飞机的火箭推进器的宽度是多少呢?还是4英尺8.5英寸。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是要用火车从工厂运送到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是比火车轨宽了一点,所以火箭推进器的宽度就刚好等于火车铁

轨的宽度——4英尺8.5英寸。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马屁股的距离决定了美国火箭推进器的宽度,换句话说,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这就是路径依赖,看起来有几许悖谬与幽默,但却是事实。)

路径依赖,简言之,就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一种惯性。

关于路径依赖的影响,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他在花盆的边沿上摆放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150毫米的地方布撒了一些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行走。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圈子,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全部死亡。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写了这样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走出那个既定的圈,它们就能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总是容易习惯性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如此就会形成路径依赖,最终积重难返。可以说,路径依赖无处不在。

第二部分路径依赖在基层经营单位业务发展中的表现及作用

机理

路径依赖理论广泛应用于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组织管理、个人职业发展等领域,用以解释各种因“惯性”而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如开篇所述,路径依赖在我行基层经营单位的业务发展中,施加了巨大的惯性力量,并产生了诸如三个“过度依赖”、公私联动不够、交叉销售率偏低、低产网点难以取舍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兴业务发展不足

近年来,财务顾问费将要收紧的趋势逐渐明显,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后劲存在隐忧。在这种背景下,分行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必须大力发展信托、租赁、投行、托管等新兴业务,作为中间业务收入的突破方向。然而,与传统业务相比,我行新兴业务发展不足。2009年上半年新兴业务发展不足,大致由三种惯性使然,我们将其概括为“三不”——“不敢、不愿、不怕”:1、客户经理对新兴业务不熟悉、没把握,跟客户不敢谈;2、指标考核体系中分值相对不高,支行不愿推动;3、支行得分普遍较低,不怕失分。在二季度的绩效考核中,已就新兴业务的分值做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两点问题,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将新兴

业务的发展触角伸向每位客户经理了。

二、重产品销售,轻客户理财

工作中,我们的沃德客户经理、客户服务经理常常被称为“销售人员”,而并非“理财人员”。而他们自身也将其工作定位为“销售”,而非“理财”。在这种角色定位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以任务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任务一下来,习惯性地针对多名目标客户开展“摊派”营销,勇气+运气,“搞定一次是一次、客户能帮一次是一次”,这种营销模式是一个产品对应多个客户,是推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一个客户对应多个产品,这才是理财。

三、新户拓展能力不足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做熟不做生”、“隔行如隔山”之类的谚语,这说明人们存在一种惯性——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这种惯性在我们的营销实践中体现得最充分的一点,就是依赖于老客户、新户拓展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如:部分业务过度集中于老客户,在客户受到突发事件冲击后,相关业务指标大幅下滑,支行业务发展起伏较大;基金销售客户买卖频率过高,基金投资由“中长期投资”变为“波段操作”等。

实际上,我行当前业务发展中的三个过度依赖,也都有惯性的力量在驱动。如:过度依赖大客户,是认为“‘二八定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做大客户可以一劳永逸”;过度依赖对公业务,是习惯性认为“一直以来,我行对公业务都是强项,发展得好是应该的”;过度依赖分行本部,是因为省辖行在业务发展中认为“所在区域的经济环境、客户资源都不如武汉市”。

四、公私联动

我们在支行遇到这样一个例子,在公务卡营销中,掌握较好资源的对公客户经理工作进度非常之慢,往往一个月就几张。问及原因,客户经理理直气壮、义正严词:“公务卡是个金的事儿,不是我该做的事情,我不能舍本逐末。”客户经理的这番话,就是业务发展中的一种惯性思维,我们称之为“公私分明”。其结果也显而易见,他掌握的公务卡资源流失了、浪费了。所以,分行现在开始了具有实质性的公私联动竞赛方案,就是要通过外力打破存在于各条线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

五、网点建设

在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情况之下,某些网点的物理布局已无法适应业务的发展,比如高低柜分区、贵宾理财区的私密性等。但是,若要按照现有流程对网点进行改造,又是困难重重。因为在初期的网点装修中,已产生大量的沉没成本,而且在后期的经营中在又增加了大

量的运营成本。在成本的不可逆转下,网点改造举步维艰。因此,网点建设(包括选址、布局)的前期,必须系统评估、科学决策。

六、全员营销

基层网点处于支行营销阵地的最前线,其业务拓展活动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巷战”。无论美军拥有如何先进的海陆空武器,要占领巴格达,最终还是必须依靠美国大兵的“巷战”。而在“巷战”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类比过来,基层网点的业务拓展也应该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全员营销模式。但实际上,全员营销在一些网点始终很难推进,其主要阻力便是部分柜员仍然抱着“各自为战”的惯性思维,习惯了流水线作业,不习惯营销推介。

第三部分基层经营单位路径依赖问题的解决机制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可将路径依赖的应对措施分为决策、执行、校正,这三者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系统,而创新则贯穿始终。联系基层经营单位的发展实践,在解决因路径依赖而产生的相关问题时,可根据所处的阶段建立相应的解决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1、克服“经验主义”,广泛征求意见。决策科学性的首要评价标准是员工的满意度,即群众标准。因此,科学决策必须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参与度,

同时重视并做好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工作。如在支行范围内有奖征集合理化建议、员工代表列席支行办公会等。

2、发扬“拿来主义”,多方寻求参考。决策科学性的的第二评价标准是要能取得好的效果,即实践标准。此时,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参考其他支行或机构的类似策略,分析优劣、作出取舍。如各支行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网点选址借助咨询公司的系统分析等。

二、建立高效的执行机制

1、信息传导到位,保证员工执行意愿。

愿意是执行的首要前提,执行意愿的强弱直接决定执行力的高低。这就要求经营单位管理者必须争取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同、支持,因此尽可能多地与执行者(员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确保信息传导的全面、准确,减少信息的渗漏、走样。如定期到网点调研、设立支行行长办公日等。

2、考核激励到位,激发员工执行动力。

考核体系与激励措施是推动员工有效执行的良好途径。支行考核体系的设置必须具备前瞻性,既要能够对业务发展进行方向性指引,又要能预防员工可能出现的短视行为;激励措施是考核办法的有效补充,其优势在于灵活性。激励措施的实施应具有及时性,尽量缩短取得成绩和获得奖励的时差,将激励措施的示范效应发挥到最大,迟到的激励,效果会大打折扣。

建立有力的校正机制

1、把握矛盾,加强内部协调。(公私联动)

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从根本上说就是各类矛盾,比如三个过度依赖,体现的就是结构性矛盾。因此,克服路径依赖负面效应,就是要通过协调来化解矛盾。而协调要取得成效,关键就是使得双方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如分行正在开展公私联动竞赛活动,支行内各条线人员组成联动小组,以竞赛的方式促进联动。我们建议支行在分行的框架下,根据本行实际,制定具体的联动考核办法。

公私联动

2、抓住要领,实施流程改造。(网点动线管理)

当矛盾发展到不能通过协调的方式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对关键环节、流程进行改造。如某些低产网点,其地理位置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就需要通过改造其内部流程,将结算型网点转变为零售型网点,具体就是实施网点动线管理,即从客户进入银行开始,通过大堂经理的识别、分流,柜面的受理、转介,理财经理跟进营销等流程设计,深度挖掘客户资源,

提高网点产能。

建立常态的创新机制

1、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常态化。

当今社会,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意识不可或缺。要想激发员工潜在的创新意识,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需要在支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创新成为常态。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宣传,传承我行五大优秀文化基因之一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得创新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支行要组织各类与创新有关的活动,如素质拓展等,强化员工创新意识。

2、提升创新水平,创新优质化。由于任何一项创新都不可能使所有人同时获益,只能是一种非帕累托最优,那就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和抵制。因此,提高创新水平的关键在于消解阻力。实际操作中,基层经营单位可以借鉴组织力场分析法,即可以将支行发展中支持创新的动力因素与反对创新的阻力因素,运用图示法进行排除并比较其强弱,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动力、削弱阻力,进而推动创新前进。

关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研究综述

关于路径依赖理论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经济发展和结构性改革中出现的路径依赖问题。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了路径依赖的历史、概念、作用机制、在制度变迁研究中的拓展和实践应用的研究成果。我发现,路径依赖的概念分歧与共识并存,学者们同时讨论了路径依赖的作用机制。部分学者研究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拓展了它的研究领域。此外,路径依赖同样能被应用至经济实践当中去。在当前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热潮下,路径依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外,此综述力争完整回顾前任对路径依赖的研究,找出路径依赖研究的理论空白,以期对该领域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路径依赖;演化经济;技术变迁;制度变迁 一、引言 路径依赖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自然科学,后来被一些经济学家引入到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分析中,使得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最先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经济学用于分析技术变迁的是David和Arthur,而North将其用于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对该理论的研究时间并不长,所以国内学术界对路径依赖理论是争

论和共识同时存在的。因此,摆在学者面前的就是对路径依赖理论的系统的梳理。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路径依赖理论的认知,更能很好的利用该理论指导实践。但是,经济学家运用新古典主义范式去分析经济和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时是低效的。因为新古典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静态的理论,它的假设时间是可逆的而制度是无效的,这与现实情况截然不同。他们单纯地从价格体系的变动来分析经济变迁过程,对于经济变迁中的报酬递增性、正反馈性、多重均衡性的把握是不准确的,经济变迁过程的复杂特性产生了这些特征。这就希望我们能用一个动态的眼光看待路径依赖。 在本文中,我们将遵循理论产生、发展和实践这一逻辑批判性地综述路径依赖相关理论,其中在理论产生后对路径依赖的基本问题定义和作用机制进行简要整理评述,目的是回顾学者们对路径依赖的研究,找出路径依赖理论现有的不足之处,尽可能的对路径依赖的研究做出贡献。在当前经济结构性改革的热潮下,解决产业结构改革的路径依赖问题。 二、路径依赖的概念 Arthur(1989)认为路径依赖是动态经济过程的一种非遍历性,他指出:如果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系统中,不同的历史事件及其发展秩序无法以100%的概率实现同一种结果,那么这个经济系统就是路径依赖的,通俗的讲就是不能每次重复同一过程都导致同一结果。这是路径依赖最早的严格形

领导下基层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领导下基层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电力公司领导下基层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我结合福建风电公司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认真开展了针对在新形势条件下,基层员工想什么、盼什么、愿什么、难什么的调研活动。 在调研活动中,我本着”下基层、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励民劲、保稳定”的工作目标,真实了解公司各部门、各单位的基本情况,实实在在帮助基层员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鼓舞激励员工顺利完成公司各阶段任务目标。为切实掌握第一手详实、

鲜活的调研资料,我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及时召开座谈会。在召开座谈会中,特别邀请基层党员干部、技术骨干能手、基层员工代表参加,围绕公司党群建设、项目发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生活后勤等诸多方面问题与我进行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谏言献策。我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参会人员的发言,对大家所反映的问题逐一给予耐心、细致地解答,特别记录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思想观念中仍需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这使我更广泛、更全面地听取到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高了解决公司各类实际问题的及时性。 二是针对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实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我下到部门、下到班组,以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热烈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拧成一股绳,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

务目标。 三是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保电工作,保障员工在”十八大”期间的思想稳定,我坚持与现场员工保持沟通交流,鼓舞他们咬紧牙关、卯足干劲,定目标、忙部署、抓落实,要求全体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肃值班纪律,杜绝违章作业,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继续深入开展现场反违章和隐患排查工作,落实各级人员责任,维持安全生产态势平稳,确保”十八大”保电工作万无一失。 四是参加公司工会组织开展的”送清凉”活动,慰问炎炎夏日里坚守在生产一线的员工。活动期间,我深入所属工程项目建设工地,为冒高温战酷暑,坚守战斗在生产一线的干部员工送去清凉饮料。在风电场,我围绕员工的工作环境,饮食卫生,高温劳动保护等,对生产一线、项目建设工地、高温作业地点等作业场所进行走访慰问,极大的鼓舞

三十年来高校治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in the nternal pressure within the gas.不断提高密封容器内气体的温度,会使气体的内压力不断增大。(形容词转译成副词) 机电类专业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文体,与非专 业英语文体相比,具有词义多、被动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由专业文献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专业英语的翻译应注重一些技巧,如词义的选择、引申,词的搭配和词类转换等。需要指出的 是,专业英语翻译技巧很多,要掌握它们,还需要反复实 践,不断地摸索经验,在了解专业英语的特点的基础上,按照意思和逻辑关系,综合运用相应的翻译技巧,达到准确无误。参考文献: [1]武力,赵栓科.专业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2]魏羽.汉英专业翻译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3]潘尔艳.论专业英语翻译的若干特点[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3):127-128. [4]张琦,杨诚先.现代机电专业英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7-9,41-43. [5]徐存善.机电专业英语[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12. !!!!!!!!!!!!!!!!!!!!!!!!!!!!!!!!!!!!!!!!!!!!!!!!! 2012 年 第·6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31期 Jun2012 [摘要]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作为一种制度架构,使高校治理制度变迁形成路径依赖的效应,其路径依赖 性表现为制度变迁的强制性、渐进性和滞后性。未来高校治理改革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必须基于 一个历史的初始条件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既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也要放眼于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不断引入新的增量因素,努力克服路径依赖的自我增强机制,使制度变迁方式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转化,逐步满足各高校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探索出一条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政府、高校、社会三者分工合作、和谐共治的新型治理结构。 [关键词]高校治理;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007-03三十年来高校治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 唐洁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一、高校治理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 大学治理由公司治理的概念衍生而来。 在公司治理理论中, “股东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最具代表性。 大学较之公司拥有更多、更复杂的利益相关者,大学治理的核心工作是处理好政府与大学、社会与大学、学 术共同体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建立起一套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政府集大学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于一身,社会力量难以介入。改革开放后, 随着经济、 政治与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展,大学治理也历经变迁。 (一)改革开放与现代大学治理的发轫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简称《决定》)颁布,《决定》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献,拉开了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序幕。 《决定》 认为:“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强调“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 就是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 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 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积极性和能力” 。《决定》对于高校治理结构变迁的意义体现在调整两种关系上: 1.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政府把全部基础教育权责与高等教育部分权力下放,由地方政府承担,以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决定》指出:“实 行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中央部门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要优先满足主办部门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 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 地方之间联合办学”。如浙江省根据《决定》的精神,调整和改革高校领导管理制度:面向全国的高校,继续由中央有关部委和 国家教委主管;省直接举办的高校,由省政府领导、省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面向市(地)的高等师范学校, 实行省、市(地)双重领导,以市为主管理;省级有关部门办的高校,由有关部门管理;由市(地)办的高等专科学校,由市(地)领导管理。实行这种领导管理体制后,调动了中心 城市、 省级部门和各地区的办学积极性,但也存在管理上7··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一个文献综述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一个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是对1990年代以来悄然发展起来的路径依赖理论的一个文献综述。文章首先上溯了理论的源头,阐明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凡勃伦在阐述“缘由累积”时所隐含的路径依赖理论的萌芽;接着文章介绍了理论的正式提出者诺斯等人的论点;继而,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坎贝尔和瑞哲罗的观点,从而描述了1990年代中期路径依赖理论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得到的深入发展;最后,文章介绍了对这一理论的实证检验成果。 关键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文献综述 一、理论的萌芽:凡勃伦 路径依赖思想的提出及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首先应归功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者(Social Darwinism)。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根基是“缘由解释”(Causal Explanation)方法,“缘由”被认为是一切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必然牵涉到的机制;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一切事件或现象都由其缘由,“每一缘由则产生一个结果”1。运用在社会科学领域,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一切组织和复杂系统的演化都必然牵涉到变异(V ariation)机制、承袭(Inheritance)机制和选择(Selection)机制;在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下,当一个“复制体”(Replicating Entity)未能成功完全复制其自身时,达尔文进化(Darwinian Evolution)发生了。这一提法包含了三方面内容:(1)进化主体总是受承袭机制影响,其发展演变是以对自身的承袭为基础和立足点的;(2)受初始条件区别影响,完全复制自身是不可能的,变异不可避免;(3)在承袭和变异机制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选择机制决定了最终的演变方向,换言之,不同方向的变异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其存活的几率并不一样。这一作用过程适用于任何开放的演进系统。一些敏锐的思想家探讨了将达尔文的进化机制引入社会、文化乃至思想领域的可能性。贝奇霍(Bagehot, 1872)探讨了承袭和自然选择机制在社会学领域的运用及人类知识和科学发展的自然选择效应;亚利山大和基德(Alexander & Kidd, 1892)探讨了伦理原则的自然选择效应;瑞奇(Ritchie, 1896)则将思想、习俗和制度的自然选择效应同个人和种群的自然选择效应做了区分2。而在经济学疆域内引入达尔文思想,从而建立起一个基于累积因果的经济制度整体演进范式,并成为路径依赖理论先驱的,则是凡勃伦。 凡勃伦接受了达尔文的缘由解释方法,他认为这一方法不仅是生物学的准则,而且是哲学准则。凡勃伦(1919)指出,“任何演化科学都是……自足的理论,是过程的、关于缘由累积持续进程的理论。……这些非个人的缘由累积和效应将因其累积性特征而在惬当理论的构建过程中大行其道”。“现代科学将(因达尔文缘由解释方法的引进而)成为一门关于持续演化的学问,呈现出自我持续、 1参见A. Wolfe, “Functional Economics”, In The Trend of Economics, edited by R. Tugwell, PP443-PP482, New York, Alfred Knopf, 1924。缘由解释方法并不等同于决定论(Determinism),其间的区别参见Hodgson (2002), “Darwin, Veblen and the Problem of Causality in Economics”,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2转引自Hodgson (2003), “Darwinism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 March, 2003。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邓峰北京大学法学院 当我们考虑中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设计的时候,面临着不断进入中国而增加的外国公司,以及中国不断到海外上市融资的客观事实,在全球化资本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国在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上,已经开始出现了不同的选择。究竟是采用独立董事模式,还是完善监事会制度?究竟是采用德国的共同决策方式,还是采用美国的职工持股方式?等等选择,反复地、或隐或现地、或多或少地困扰着中国法这个以“外国法”作为规则来源正当性的规则系统。 很少被反思的是,作为一个继受法国家,在公司治理的模式选择中,似乎有一个命题没有得到真正的对待:中国既有的公司治理究竟是哪一种模式?有没有可能选择另外一种模式?本文运用比博绍克和 罗伊(Lucian A.Bebchuk and Mark J.Roe)的路径依赖理论,试图从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出发,界定中国现行的公司法上的治理结构的理论或者模式来源。并试图回答在2005年的公司法修订中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满意的规则供给模式,背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是否可能使得中国公司法演进到与法治、资产市场、生产市场发达的国家下的规则模式?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一、公司法中的进化理论 全球化,尤其是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自由化,使得公司治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进化趋同压力。汉斯曼和卡拉克曼教授坚定地宣布“股东导向的模式”(shareholder oriented model)已经成为进化趋同(convergence)的主导模式。他们将其动力界定为其他竞争模式的失败,学界的共识。 [1]但究其核心,仍然是一种基于市场竞争推动法律演进的进化理论。来自于资本、产品、要素和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迫使以利益攸关者为导向的模式(stakeholder models)的重要性下降。在资本市场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只有更好地对股东利益加以确认和保护,通过诚信义务(fiduciary duty)来约束代理人的利己和机会主义行为,并且通过明晰的合同保护和机制设计来确定其他主体的权利,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扩展。 进化理论本质上是法律的竞争理论(law’s competition),与之相关的是规制竞争(regulatory competition)理论。进化理论是如此的有力,它刻画了公司法的历史。不同的法律规则系统之间出于对资本、就业、税收等原因的竞争而不断地优化和改进规则,导致了对规制放松(deregulation)的进程。英国和荷兰之间的竞争,导致了1600年和1602年的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的出现和制度创新,并导致后者被大陆法学者看成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滥觞。 [2]英国在19世纪初期学习大陆法上的康枚达(commenda),引入了有限合伙, [3]1822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 及其破解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刘汉民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州 510632) [摘要]路径依赖有多种定义且不断进化,导致路径依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受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束缚,中国的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存在着路径依赖。只有改变制度环境,公司治理才可能向着最优的方向趋同。 [关键词]路径依赖;国企改革;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公司治理在我国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不仅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的讨论中,而且会计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们也不甘寂寞,纷纷着书立说,畅谈己见。但不同的学科对公司治理研究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本文试图从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CIA)的角度探讨公司治理中的路径依赖问题。第一节概要回顾和总结路径依赖学说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探讨路径依赖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第三节以我国为例分析国有企业治理中的路径依赖;第四节提出破解路径依赖的相关对策。 一、路径依赖学说的起源和发展 在经济学上,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对技术变迁的分析。1975年,美国经济史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Paul A.David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路径依赖思想,不过当时并未引起重视。10年后,David与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W.Brian Arthur教授将路径依赖思想系统化,很快使之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发展最快、应用价值最高的学说之一。 David 的路径依赖思想来自于他对打字机史的研究。1936年,美国发明家Dvorak博士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键盘,起名为ASK键盘(美式简化键盘,American Simplified Keyboard,后被称为DSK键盘),声称比打字机发明者、美国人Sholes 1870年设计的、现在通用的QWERTY键盘效率更高。据说,当初 Sholes 在研制打字机时,为了解决打字员打字速度过快造成挤塞的问题,故意打乱了字母排列顺序,而按照直到今天仍通行的QWERTY顺序排列。不过,ASK键盘并没有站住脚,慢慢地销声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经济评论 2006年第2期ECONOMIC RE VIEW No 12 2006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Ξ 刘和旺 摘要: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经历了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到“制度变迁 的路径依赖”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诺思逐渐认识到他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差别及路径依赖现象的认知-制度-经济层面的传递机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政治过程影响制度选择,制度变迁是一个适应性学习的过程,制度的非效率是历史的常态。 关键词:技术变迁 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 报酬递增 一、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的探讨 路径依赖的经济学讨论最早可追溯到大卫?保 罗(A.David Paul )于1975年出版的《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随后,谢林(Thomas C.Schelling ,1978)在《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一书中,又提出了“互动性行为”(interactive behavior )问题,他指出,经济结果严重依赖于行为发生时的秩序,因此,即使面临着更有利的选择,一些次优的结果可能非常流行。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大卫?保罗和阿瑟(W.B.Arthur )用路径依赖方法来研究技术变迁, 它才引起经济学界广泛的关注。保罗(1994)认为某一过程的路径依赖后果是指:具有正反馈机制(positive feedback )的随机非线性动态系统,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所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即使有更佳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改变,即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自我强化趋 向” (U.Witt ,1993)。阿瑟(1989)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中的报酬递增与路径依赖的关系上,并指出一种技术的市场份额不仅依赖于偏好和技术的可能性,而且还依赖于报酬递增而导致锁定效应(lock -in )的历史小事件。① 他认为,技术通过两种机制显示报酬递增:首先是用中学,技术被采用得越多,由此获得的经验越多,它们被改进得越多,从而被采用得越多;其次是网络外部性或协调外部性。历史小事 件和报酬递增的联合作用,导致了劣等技术占主导地位和锁定效应的发生。 诺思(D ouglass C.N orth )是从技术变迁领域引入路径依赖方法进行制度研究的第一人。继他之后,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研究十分活跃,例如Stark (1992)、Cam pbell (1991;1996;1997)、Hausner (1995)、G rief (1994;1997)、Piers on (2000;2004)、Caroline (2001)、青木昌彦(2001)和A.爱伦?斯密德(2004)等都参与了此项研究活动。他们大多认识到制度变迁(演化)受到制度遗产、集团讨价还价的能力、有限理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并且试图解释或揭示制度变 迁的路径依赖的形成机制。② 近年来,哈佛大学的皮尔森(P 1Piers on ,2004)的新著《时间进程中的政治学:历史、制度和社会分析》与诺思(2005)的新书《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都试图揭示历史变迁的动态过程中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生成或传递机制,代表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最新发展水平,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高度重视。 诺思作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领军人物,国内学者多热衷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来解释诸如企业改革、诚信建设和经济发展等问题。虽然姚洋(2002)、刘汉明(2003)、秦海(2004)和周业安(2005)等都注意到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但是,对于诺思是如何提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它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如何认识和评价诺思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等问题,少有较为系统 4 6Ξ本文的写作得到了我的导师顾海良教授的精心指导,笔者也感谢匿名评审人对论文初稿所提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当然对文中存在的问题,文责自负。

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的成本——郭磊

路径依赖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成本分析 郭磊磊 (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摘要:中国采取渐进型经济体制变迁路径,以较小的初始成本实现了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但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后改革时期处于攻坚阶段,原有制度改革的不彻底造成一些区域进入锁定状态,本文分析原因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渐进型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制度变迁成本 Abstract: The path of Incremental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that chinese adopts achieved the change from Planned economics system to Market economic system with smaller cost. This paper analyze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conomics system uncompletely reforms caused some regional enter locked with economic system . Key words: Incremental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 Path dependence Institutional-change cost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整整30年了。我们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和反思,以利于今后的改革更加顺利和低成本。 1 问题的提出 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分析市场机制的运行及其影响,制度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制度作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不亚于市场。而制度对一国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两者之间的强制性。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之间通过发生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来影响制度变迁的成本,两者间此消彼长具体就表现在制度均衡——制度环境变化——制度失衡——制度变迁——制度均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系列法律、政策等正式规则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变迁,而且包括行为规则、习俗、传统道德在内的非正式规则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正式规则的变迁是显性的,非正式规则的变迁却

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 为改进领导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的科学决策水平,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13〕44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的措施的通知》(市发〔2013〕1号)精神,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中心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分工及日常工作中干部和办事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每年初提出开展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初步计划,经中心党组会议研究后列入中心调查研究计划。 二、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调查研究计划,提前制定调查研究提纲,明确调查单位、调查内容、调查形式、调研人员组成等。 三、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各区县、开发区、市级各进驻部门对《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办发〔2011〕22号)的贯彻落实情况;各区县、开发区政务服务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市级各进驻部门窗口政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需求;办事群众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政务服务工作的企盼和需求;政务服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

四、领导班子成员到基层调研,要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到困难较大、矛盾集中、群众意见较多的地方去,切实注重工作实效。 五、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查研究工作由分管处室按照调查研究计划配合实施。 六、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模范遵守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做到轻车简从,尽量减少随员陪同,原则上不在基层单位就餐。 七、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少于60天,调研课题不少于2个,每年至少撰写1—2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八、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新情况及基层反映的实际问题,要采取现场协调、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及时研究协调解决。 九、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情况,列为年度工作述职的内容之一。 十、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路径依赖的利用与反利用

路径依赖理论(Path Dependence) 也称路径依赖性,路径依赖效应(LearningEffect)、协调效应(CoordinationEffect)以及适应性预期(AdaptiveEffect)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产生原因 因为背后都有对利益和所能付出的成本的考虑。对组织而言,一种制度形成后,会形成某个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对现在的制度有强烈的要求,只有巩固和强化现有制度才能保障他们继续获得利益,哪怕新制度对全局更有效率。对个人而言,一旦人们做出选择以后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及各种物资,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一文不值,这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 环境与内心中固有的一切,即路径依赖,也即人性。 索罗斯师从卡尔·波普尔,最大收获是,发现这世上的多数所谓成功者,不过是路径依赖的偶然。 索罗斯就是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拒绝成为天性的奴隶,热情拥抱矛盾的世界,让自己也成为一个矛盾之人。 ——之所以矛盾,就是要摧毁一切依赖,只认可变化。 现有的状况,是此前的经历、习惯、自我与环境认知等所有因素,复合而成。这些固化的东西,恰恰是你渴望追求并获得的。因为固化的现状,带给你足够的安全感。你所有的不满意,只是为了安全感而埋单,是安全的代价。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别再死盯着自己身上的缺陷与不足了。伟大的人不是完美无缺,只是他们的功业遮盖了缺陷。成功者不是没有缺点,只是他们的优势发挥,超过了缺点的妨碍。 ——改变并不存在,人性就是人性。只有顺应变化规律,把优势发挥出来。 例如目标规划或好习惯: 先订一个小目标——真正的小目标。 想读书的,规定自己每天必读10页。想减肥的,规定自己每天步行5分钟。想改善人际的,规定自己每天笑5次,向5个人问好或说感谢。想让孩子乖的,规定自己全心投入,每天和孩子互动5分钟——别嫌10页书或5分钟太短,我们最需要的是开始,是形成习惯。 形成路径依赖,比如在枕边放几本书,床边摆好运动衣,形成从读书到运动的外部环境。

制度变迁理论综述

制度变迁理论综述 杨芳 () 摘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社会实践的推动下,在学者们对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下,制度变迁理论获得了较大发展,并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分析变化了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人口结构、产权、道德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如何向人们提供新的获利机会,从而提供变革旧制度、创造新制度的动机,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或节约某些交易成本,人们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只有当环境改变时,才会又发生对新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关键字:制度变迁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的含义及其动力 对制度变迁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论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否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在生产关系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变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的某个环节,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由此,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的制度变迁,属于社会革命性质的制度变迁,而变革生产关系中的某个环节所引致的制度变迁,属于社会改革性质的制度变迁。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制度变迁,包含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意义。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则把制度变迁的意义等同于制度创新或制度发展的理解。V W拉坦(1978)认为,制度创新或制度发展是“一种特定组织的行为的变化;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是相互关系的变化;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与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化”。但这一系列变化须以成本—收益的法则加以权衡而决定其发生的可能,当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小于其成本,这些变化就会被终止。诺斯在诠释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式时更加表达这一含义,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交替行为,这一获利行为可以通过政府引入法律、政策和命令的强制性方式进行,也可以由个人或团体为追求获利机会自发性或自愿合作方式倡导和组织。一言以蔽之,制度变迁的动力来自于行为人的预期净收益超过预期成本的追求。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寻找制度变迁的动力,而诺斯从个体追求潜在利益寻找制度变迁的动力。 制度变迁路径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分析 制度选择存在“路径依赖” 诺斯指出,人们在进行制度选择时存在“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诺斯认为,在“路径依赖”的背后隐藏的都是人们对利益的考虑。对组织来说,一种制度形成以后,会形成某种既得利益的压力集团。他们对现存路径有着强烈的要求,力求巩固现有制度,阻碍选择新的路径,哪怕新的体制更有效率。而对个人来说,一旦做出某种选择后,就会不断投入各种资源。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无法摆

路径依赖研究综述

路径依赖研究综述 对路径依赖问题的研究尚属国外的前沿领域。目前,有关路径依赖的研究涉及到多学科、多层次。学者们从技术创新、制度演化、社会历史、区域发展等许多不同学科视角对路径依赖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然而,纷繁的视角仍没有揭开路径依赖的真面目,学者们依然困扰路径依赖的复杂多面性。本文尝试对以往的路径依赖研究做一梳理,以图对路径依赖有个比较全面的阐释,便于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一、有关路径依赖概念的比较 由于路径依赖概念的抽象性以及这个概念在各个领域 的泛化应用,它被更多地从直观意义上赋予了很多不同的理解。就如David(2005)所评论的,“不需要严格的经济学和统计模型,从直观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把握路径依赖的根本思想”。也正由于此,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路径 依赖的认识有很大差异。对路径依赖概念理解上的不严格,使得后来学者在运用该概念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混乱和误解,这也造成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接受的路径依赖的概念及相应理论体系的发展不足。表1列出一些有关路径依赖研究的文献,以便对路径依赖的复杂性加深理解。 由于强调路径依赖概念对历史的作用,一些研究者把路径依赖简单地概括为“历史总在发挥着作用

”(history matters),将路径依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因素的影响。对此,Araujo & Harrison(2002)区分了与路径依赖相关的一个概念:过去依赖(past dependence)。 相对过去依赖,路径依赖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路径依赖是一个事件的顺序,在其中,特定的经济过程不能从它的过去状态或行动的影响中摆脱出来;其二,路径依赖的过程结合了系统性的及独特的、不可预测的过程,将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到同一个事件顺序中。 Mahoney(2000)总结了不同学者对路径依赖的认识,认为他们所提的路径依赖有三个特点:一是路径依赖是对因果过程的研究,这种过程对早期历史阶段非常灵敏;二是按照路径依赖的观点,早期的历史事件是随机发生的,这种随机性是不能被先前的事件或“初始状态”解释的;三是一旦随机性历史事件发生,路径依赖就具有相关的确定性的因果模式或者可以称作“惰性”。 通过前述理论综述以及对路径依赖概念的比较,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对于路径依赖概念的认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也有一些共识。主要表现为: (1)路径依赖强调了系统变迁中的时间因素,强调历史的“滞后”作用。这种“滞后”作用既有可能是历史事件的结果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历史本身内

路径依赖法则

路径依赖法则 路径依赖又译为路径依赖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法则提出 第一制度 第二制度 第三制度 诺斯(North, D)创立了制度变迁的“轨迹”概念,目的是从制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所有的国家并没有走同样的发展道路,为什么有的国家长期陷入不发达,总是走不出经济落后制度低效的怪圈等问题。诺斯考察了西方近代经济史以后,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现象。路径依赖问题首先由保罗·大卫在1985年提出,尔后W·马兰·阿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技术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的系统思想,后来,道格拉斯·诺斯将前人有关这方面的思想拓展到社会制度变迁领域,从而建立起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依赖问题是保罗·大卫在解释惯常的字版文字组织是怎样变得标准化和固定化时提出的。他认为:一些偶然事件可能导致一种技术战胜另一种技术(即技术演进),而且一旦选择某一技术路线,即使这一路线可能不比放弃的另一种技术路线更为有效,它也会持续到最终。阿瑟创造性地发展了保罗,大卫的这个思想,并系统地阐发了技术演进过程中自我强化机制和路径依赖性质的观点。他指出,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由于某种原因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先占的优势,利用规模巨大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普通流行导致的学

习效应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所产生的协调效应、在市场上越是流行就越促使人们产生相信它会进一步流行的预期等,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战胜自己的对手。相反,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优良的技术却可能由于晚人一步,没能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陷入困境,甚至“锁定”在某种恶性循环的被动状态之下,难以自拔。总之,细小的事件如偶然的情况常常会把技术引入特定的路径,而不同的路径最终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诺斯把阿瑟关于技术演进过程中的自我强化现象的论证推广到制度变迁方面来,从而建立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这一理论是诺斯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又一贡献,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制度 第一制度变迁如同技术演进一样,也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强化。所以,“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弄得不好,它还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脱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权的变化,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 第二制度 第二制度变迁不同于技术演进的地方在于,它除了受报酬递增机制决定外,还受市场中的交易因素影响。诺斯指出,决定制度变迁的路径有两种力量,一种是报酬递增,另一种是由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如果没有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制度是不重要的。而随着报酬递增和市场不完全性增强,

调查研究制度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工作制度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关于“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的精神,为使我局调查研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调查研究工作是我局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局机关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在制定计划安排工作时都要将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结合在内。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结合工作任务加强调研,局级领导下基层调研的时间每年不少于一个月。要将调研工作的成绩作为考核各单位或部门工作和个人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调查研究工作实行分工责任制,局一名副局长主管全局调研工作,局机关各股室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也要有一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或本部门内的调研工作。局办公室负责全局调研工作的计划制订、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及牵头协调工作。 三、局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紧密结合本局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行应用性政策研究和一些前瞻性战略研究;根据需要开展一定的理论研究;承担上级交办的有关工作的课题研究任务。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提倡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抓住重点、抓住本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调研水平。 四、局每年组织的调研项目分为局级、处级两个级别。局级题目为本局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由局长或副局长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处室和人员完成,处级课题是各处室根据本处工作的需要,结合工作任务确定,由处领导负责组织进行。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有工作笔记,自己动手撰写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报告。各直属管理局和局机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向局党组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的探讨 路径依赖的经济学讨论最早可追溯到大卫?保罗(A. David Paul) 于1975年出版的《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随后,谢林(Thomas C. Schelling ,1 978)在《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一书中,又提出了“互动性行为” (interactive behavior) 问题,他指出,经济结果严重依赖于行为发生时的秩序,因此,即使面临着更有利的选择,一些次优的结果可能非常流行。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大卫?保罗和阿瑟(W. B. Arthur) 用路径依赖方法来研究技术变迁,它才引起经济学界广泛的关注。保罗(1994) 认为某一过程的路径依赖后果是指:具有正反馈机制(positive feedback) 的随机非线性动态系统,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所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即使有更佳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改变,即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自我强化趋向” (U.Witt ,1993)。阿瑟(1989) 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中的报酬递增与路径依赖的关系上,并指出一种技术的市场份额不仅依赖于偏好和技术的可能性,而且还依赖于报酬递增而导致锁定效应(lockin) 的历史小事件。他认为,技术通过两种机制显示报酬递增:首先是用中学,技术被采用得越多,由此获得的经验越多,它们被改进得越多,从而被采用得越多;其次是网络外部性或协调外部性。历史小事件和报酬递增的联合作用,导致了劣等技术占主导地位和锁定效应的发生。 诺思(Douglass C. North)是从技术变迁领域引入路径依赖方法进行制度研究的第一人。继他之后,对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研究十分活跃,例如Stark (1992) 、Campbell(1991;1996;1997)、Hausner(1995) 、Grief(1994 ;1997)、 Pierson(2000 ;2004)、Caroline (2001)、青木昌彦(2001)和A.爱伦?斯密德(2004) 等都参与了此项研究活动。他们大多认识到制度变迁( 演化)受到制度遗产、集团讨价还价的能力、有限理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并且试图解释或揭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形成机制。近年来,哈佛大学的皮尔森(P.Pierson ,2004)的新著《时间进程中的政治学:历史、制度和社会分析》与诺思(2005) 的新书《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都试图揭示历史变迁的动态过程中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生成或传递机制,代表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最新发展水平,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高度重视。 诺思作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领军人物,国内学者多热衷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来解释诸如企业改革、诚信建设和经济发展等问题。虽然姚洋(2002) 、刘汉明(2003) 、秦海(2004) 和周业安(2005) 等都注意到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但是,对于诺思是如何提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它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如何认识和评价诺思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等问题,少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欲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国外有关文献,阐述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的提出过程,从而揭示出制度变迁 的路径依赖的涵义,最后对该理论做出若干评价。

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Path Dependence),也称路径依赖性 路径依赖简介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路径依赖理论(Path Dependence)最初由Paul·A·David于1985年给出证明,W·Brian·Arthur作了进一步的拓展。David的故事是现在的QWERTY型键盘,这种键盘在技术上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它却牢牢占据了市场。实际上,Dvorak于1932年申请专利的DSK键盘输入速度最快。David认为:由于某种原因,QWERTY型键盘使用人数占了优势,那么,由于其它类型的键盘数量上较少,考虑到硬件、软件的兼容性,其它使用者会在选择打字机时(键盘是由打字机演化而来)选择QWERTY。这样,QWERTY型键盘逐渐占据了整个市场。David 把这种状态称之为“锁定”。后来的键盘虽然在技术上比之先进,但为时已晚。 这不仅使人想到了中国的输入法中的五笔字型。在有汉字输入法的初始阶段,由于拼音输入法较慢,且要在输入时进行选择,因而,五笔字型一推出就占有了一定的优势,由于大陆人口多,因而,五笔字型迅速推广。此后,其它新的输入法再也无法与其竞争,即使在技术上有优势,但再也无法与之竞争。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是第一个提出制度的“路径依赖”理论的学者。他认为,制度变迁的原因有二:制度的收益递增和网络外部性,经济和社会中存在着显著的交易成本。这种观点是否成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道格拉斯·诺思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企业发展因而进入良性循环;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就如厄运循环,企业可能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而这些选择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脱身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路径依赖的实验 有人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试验人员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起初,猴子怕受到“株连”,不允许其他猴子去碰香蕉,这是合理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