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参照山香)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参照山香)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参照山香)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参照山香)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参照山香整理)

————————————————————————————————作者:————————————————————————————————日期:

人物表

教育学:

1、教育起源:①朱熹——神话起源

②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

③孟禄——心理起源

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

3、孔子——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②强调教育社会作用③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

④教学原则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

4、孟子——①性善论②教育目的明人伦③教育活动体现理性,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5、荀子1——①性恶论②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③教育目标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

④人才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⑤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6、墨翟——①以兼爱非攻为教②教育的作用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③强

力而行④教育内容强调科学技术⑤依靠类推和明故方法获得知识即“说之”

7、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分为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8、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

9、亚里士多德1——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

①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应受同样的教育②首创“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③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教育

10、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

①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②《雄辩原理》古代西方第一步教学法著作

11、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①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永生做准备,现世目的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

②泛智教育③班级授课制④教育适应自然⑤学制系统

⑥教学原理:直观性、量力性、系统性、巩固性、自觉性

12、卢梭1——《爱弥儿》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教育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13、康德1——《康德论教育》

①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就是对人的本性控制②认识论:感性理性认识结合

③道德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自由

14、裴斯泰诺齐1——“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15、洛克1——“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16、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①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伦理学②教育性教学

③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④教学四阶段论

17、杜威1——新三中心论

①教育即生活、生长、学校及社会 ②教育无目的论 ③从做中学

18、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1——实验教育学

19、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 20、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 21、凯诺夫1——《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3、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批判教育学 2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25、布鲁纳1——结构教学论 26、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27、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额墙壁也说话” 28、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29、弗洛伊德1——人的性本能 30、威尔逊——基因复制 31、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

32、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

33、霍尔——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34、荀子2、洛克2、华生、康德2、爱尔维修——外铄论

35、皮亚杰1、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3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的差异

37、孟子2、卢梭2、裴斯泰洛齐2、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1、奈勒、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教育目的

38、荀子3、赫尔巴特2、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1——社会本位

39、斯宾塞1——生活本位论

40、斯宾塞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一词最早出现

41、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42、布鲁纳2——结构主义课程论①螺旋式上升方式编制课程②课程实施倡导发现学习法 43、巴格莱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①课程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 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

44、赫钦斯2——“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课程的核心是永恒学科

20

纪教

代教

发论 学

45、杜威2——学生中心课程论

①经验论②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③主动作业论④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46、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47、车里霍尔姆斯、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①课程目标灵活性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课程是师生进行结构和建构的文本

48、泰勒1——课程设计目标模式

①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③怎样为有效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④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49、斯腾豪斯——过程模式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程的

评价和纠正

50、泰勒2——课程目标评价模式

51、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

52、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53、古巴、林肯——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54、赫尔巴特3——“统觉理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5、凯诺夫2——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56、洛克3、裴斯泰洛齐3——形势教育论p147

57、赫尔巴特4、斯宾塞3——实质教育论

58、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愉快教学法

59、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情景教学法

60、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61、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成功教学法

62、布鲁纳3——发现法

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的货币须解决的问题

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资料和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假设

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63、斯金纳1——程序教学法

①确定在特定实践里计划教学的内容②考虑可利用的强化物③如何有效安排强化

编写遵循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

64、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标教学法”

实施阶段:按教材讲解、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

65、凯诺夫3——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形成完整体系

66、贝尔、兰喀斯特——导生制 67、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自学) 68、杜威3——设计教学法 69、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 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70、皮亚杰2——认知模式 71、彼得麦克菲尔——体谅模式

72、班杜拉1——社会模仿模式

73、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

74、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班级平行管理

心理学:

1、亚里士多德2——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论灵魂》

2、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脱离哲学,独立发展

3、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①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 ②研究方法:实验内心法 4、詹姆士、杜威3、安吉尔——机能主义心理学

①意识流 ②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5、华生2——行为主义心理学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反对内省,主张实验

6、韦特海默、苛勒1、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

①反对将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是整体 ②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

各元素之和 ③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④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部分

7、弗洛伊德2——精神分析心理学 重视对异常行为、无意识现象、动机研究 8、马斯诺1、罗杰斯1——人本主义心理学

9、皮亚杰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加工心理学):以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11、马斯诺2——需要层次理论

12、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早的智力测验

13、推梦教授——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IQ=智龄/实龄

14、韦克斯勒——韦氏智力量表 IQ=100+15Z Z=(X-X )/SD

育西方心理学

15、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16、瑟斯顿——群因素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学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 速度、记忆能力、推理能力 17、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真正代表智力高低)、成果 18、卡特尔1——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19、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20、斯滕伯格——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21、弗洛伊德3——人格三我结构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

22、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分为共同特质、个别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23、卡特尔2——特质因素分析论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24、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 五个人格因素:求新型、尽责性、外向维度、随和维度、神经维度 25、盖伦——提出四中气质类型 巴甫洛夫——用高级精神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

26、荣格——内外向人格

27、霍兰德——人格在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人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 型、企业型、常规型

28、斯普兰格——不同性格类型有不同价值观成分,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 权利型、社会型

明尼苏达多想人格测验MMPI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主题统觉测验TAT 句子完成测验SCT

智力理特质类型理人

格人格测自陈式

投射式

教育心理学: 1、裴斯泰洛齐4——教育教学心理学化

2、赫尔巴特5——首次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这一科学基础之上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

6、罗杰斯2——“以学生为中心”“方便学习的人”

7、奥苏贝尔1——有意义学习 为心理学成熟

8、加涅2——对人类学习进行系统分类 奠定基础

9、布鲁纳4——总结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

①主动性研究 ②反思性研究 ③合作性研究 ④社会文化研究

10、劳伦兹——关键期

11、皮亚杰4——认知发展阶段论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叫图式;人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和环境的平 衡, 适应分为内化和顺应。 人的认知发展分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客体永久性” ②前运算阶段(2~7)“万物有灵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主要特征是守恒概念的出现“经验型抽象思维” ④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理论型抽象思维”

12、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羞耻和怀疑的冲突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时成熟

时期 完善时心

14、巴普洛夫、华生3——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除几个反射外,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 ) 联结而形成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规律是习得、消退、泛化、分化。 15、桑代克3——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②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③学习遵循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三条原则 16、斯金纳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①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②行为与随后出现的刺激间的关系对行为起控制作用,正、负强化、惩罚 ③程序性教学P363

17、班杜拉2——社会学习理论

①观察学习是学习最重要的形式,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子过程 ②学习者是否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受强化的影响:直接、替代、自我强化

18、苛勒2——格式塔完型-顿悟学习理论

①从学习结果看,学习并不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学习 的实质是在主体内构造完形

②从学习的顿悟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19、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期望是核心概念) ①学习有目的,是希望的获得 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20、布鲁纳5——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①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过程 ②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 ③学习法:发现法 21、奥苏贝尔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①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从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②有意义学习的本质:以符号位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 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条件P364

③先行组织者

22、加涅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派学一

①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不是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 ③学习包括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 23、罗杰斯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②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P366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诺

24、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25、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26、班杜拉3——自我效能感理论 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做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是 无条件的、自发的

27、桑代克4——相同要素说:迁移是具体的与条件的

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

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 28、嘉德——概括化理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概括才能学习迁移“水下击靶实验” 29、苛勒3——关系理论(关系转换说、转换理论)“小鸡觅食”实验,顿悟是迁移的根本

条件 30、皮亚杰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分水岭 ①自我中心阶段(2~5) ②权威阶段(他律阶段)

③可逆性阶段 ④公正阶段

31、科尔伯格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①前习俗水平 ②习俗水平 ③后习俗水平P406

32、布卢姆1——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33、加涅4——将学习结果和教育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 态度

34、布卢姆2——掌握学习P416 人

本学习动机学习迁移道德发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山香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一)广义的学习 1、广义学习的含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产生广义学习的三个特征: (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有些主体的变化,如疲劳,创伤等引起的变化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或一旦条件改变就会自行消失,这种变化不能称作学习。 (3)这种变化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二)狭义的学习 1、狭义学习的含义:指人类的学习,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1)人的学习是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时,以语言的中介进行的。 (3 3 (1)学生学习的含义: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2)学生学习内容:①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②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的发展,③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学生学习的特点:①以系统地掌握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③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④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二、学习的分类 (一)从学习的主体来说,学习可以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 (二)按学习的意识水平,[美]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才能、本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复杂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3、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智慧技能指向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指向学习者内部。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加涅提出三类态度:(1)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2)对某

山香教育内部试卷

综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是()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2.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这体现出() 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5.某初一男生,学习浮躁,作业敷衍,但他却能精心侍弄班上的盆栽花卉,经常施肥浇水,使花卉长势良好。看到这种情况,班主任没有过多批评该生的学习行为,而是经常表扬他在侍弄花卉上的耐心与细心,并鼓励他将这种耐心和细心同样用于学习。不久该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好转,并最终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这位班主任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7.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8.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9.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及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⑴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⑶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的体系 儿童心理创始人:普莱尔《儿童心理》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何林渥斯:《发展心理学概论》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研究核心:学习过程(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其命名著作“教育心理学之父” 1877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其命名的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思想 廖世承:192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活动基本形式:反射:无条件(先天)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人类特有) 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实践对心理起决定作用 心理发展: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过程 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 幼儿期(学龄前期3-6、7) 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四年级11、12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需要具体形象为支柱) 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14、15)(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25)(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成年期(25-65)老年期(65及以后) 学习准备状态: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时期(劳伦兹“印刻效应”提出)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教育心理学重点背诵培训资料

教育心理学重点背诵

二、名词解释 1动机2替代强化3成就动机4需要5思维6注意7有意注意8差别感受性9创造力 1气质 2最近发展区3顺应4迁移5学习6学习策略7认知风格8教师教学效能感9罗森塔尔效应 晕轮效应从众 三、简答 1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因此,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内容 答: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七个基本的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首先,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较低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层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其次,各层次需要在全人类所占比例由大变小,自我实现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最后,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即基本需要(前四种)和成长需要(后三种)。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是相互影响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成长需要的实现。

3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3)利用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表征;定势;迁移;情绪与动机;原型启发。 5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 6知觉特性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7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影响因素有:(1)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变化,新异刺激物等。(2)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等。 8保持健康情绪的条件 (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9发散思维特征 流通性、变通性、独特性 10简述奥苏伯尔同化论的认知结构变量。 ①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2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3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11教师教学效能感作用 所谓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有些教师的工作效率。

山香教育招教考试心理学部分重点总结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①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②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气质、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②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①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②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④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布洛卡区”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 2.神经系统的结构 (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①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②神经系统:包括脑和骨髓。大脑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额叶有目的有方向 枕叶是视觉中枢 颞叶是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顶叶是调节机体的感觉等 延髓被称为“生命中枢” 躯体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颞叶听见你说词,枕叶看见你写字 3.神经系统地活动方式: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4.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020年教育心理学(山香内部资料全)

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以人的为主)。 二、心理学的对象(P2) 1、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2、个体心理与行为 3、意识与无意识 4、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P3)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 1 、构造(结构)主义心理学(冯派:冯特、铁钦纳) 2 、行为主义心理学(华派:华生、斯金纳)191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3、格式塔心理学(韦派:韦特海默、考夫卡、克勒),又称“完形心理学” 。 4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精神病医生:佛洛伊德) 基于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理论,他还提出了本我(Id )、自我(Ego)和超我(Sup)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5、认知心理学 1967 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 6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反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机械决定论”和“第二势力—精神分析的生物还原论”。 7、进化心理学 四、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基础理论领域和应用(或职业)领域。 五、心理学的任务(P9):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与心理学(由以下阶段组成)(P1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工作,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在更短的时间内成长。 (1)确定教学目标:首要环节。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两大因素影响。 (2)分析教学任务;(3)选择教学方法; (4)执行教学过程;(5)评价和反思教学。 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P1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3、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P12 )第一阶段从20 世纪初至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日本小泉著、旁宗岳1908 年翻译);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教育心理学》(廖世承1924 )。 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 开始。 第三阶段即“文化大革命”后至今。一、教育心理学(P13) 1、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上实施的教 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 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的教育。他 有几个特征:(1)在教育任务上:培养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技 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在培养对象上:18 岁以上青少年。(3) 在社会职能上: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 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 2 、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 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6)(1)观察 法;(2)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3) 测验法;( 4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现场实验)。三、教师学习高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 意义 1 、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 针对性第一,有助于高效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 点的理解。 第二,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 特点的理解。 第三,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 解。 2 、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 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宏观上而言,这个过程主 要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 四种主要的变量。第一,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 生的学习心理。 第二,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 有效教学的能力。第三,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 价/ 反思能力。 3 、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第 一: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 意识。 第二: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 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 、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 生心理健康。 第一,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 题。 第二,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 手段。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含义: 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 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变化是指发展 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 统、有组织的。 2、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社 会化)两个方面。(p24) 3 、理论观点(p25)(1)精神分析学派:佛洛 伊德;(2)认知发展学派: 以皮亚杰为代表。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 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 同化、顺应、平衡。成熟、物理经验和数理经验、 社会经验以及平衡构成了影响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 因素。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一是低级 心理机能: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二是高级心 理机能: 逻辑思维、随意注意、高级情感)。 (4)人类发展生态学:布朗芬布伦纳 4、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 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 青少年其实有儿童成长为成人、又不成熟到成 熟的时期。青少年早期又称青春期。第二节学生的 认知发展 1、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B前运算阶段(2-6 岁)。C 具体运算 阶段(6-11 岁)。D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上)。 (2)佩里认知发展的三阶段A第一阶段:二元论阶 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 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 B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 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 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C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 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 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 确的”。 2、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p35 论述题)思维是已 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地反映, 它是认知(智力)的核心因素。 (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 趋向成熟和完善。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 迅速发展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 的需要。其次,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阶 段。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 供了有力的条件。 ( 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 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 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 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 成。 3、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包括认知方式、动机、气 质、性格、自我调控等成分 4、青少年友谊的六大发展功能(歌德曼总 结): 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 社会比较、亲密。 三章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 、学生的气质差异 1、心理差异-- 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 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 天的实践逐渐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 个体心理特点。 2、气质:心理学上说的气质不同于人们通常说的风 格或气度,而是指人的“脾气”“秉性” 或“性 情” ,他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指个体内在 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 独特的色彩。气质的特点:(1)气质是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征;(2)气质是一种天赋的个性心理特 征;( 3 )气质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气质的类型:(1)胆汁质(直率热情、好动、 脾气急等);(2)多血质(活动、敏感、反应 快、情绪不稳等);(3)黏液质(安静稳重、 反应慢、沉默寡言);(4)抑郁质(孤独、反 应迟缓、多愁善感等)。 3、大学生气质教育:A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B 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C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 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D 临床 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 者。 4、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有三种基本特征:(根据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1)强度( 2 )平衡性(3)灵活性 二、性格差异与教育 1、性格的含义: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征。 2、大学生性格类型差异:(1)外倾型性格明显多 于内倾型性格。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3.教育心理学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2.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3.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与教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1)初创时期(20C20以前)

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 1868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13~1914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C20~50末) 3)成熟时期(20C60~70末)布鲁纳罗杰斯奥苏贝尔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4)完善时期(20C80以后)布鲁纳 8.1924,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法、测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11.20C初,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2.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1); 婴儿期(1—3);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

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吐血整理

第一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A.后脑 B.骨髓 C.前脑 D.延髓 1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是()。 A.神经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认识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23.行为主义的观点是()。 A.主张研究意识 B.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 C.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 D.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行为 24.把人看成一个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主义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识心理学的观点 25.看同一部电影或上同一堂课,不同的人感受却不同。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现实性 D.能动性 26.主张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精神分析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机能主义心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 B.脑神经 C.脊髓 D.脊神经 E.神经元 2.下列属于巴浦洛夫提出的概念的有()。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D.动力定型 E.观察学习 3.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心理学流派有()。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E.刺激—反应学派 Word文档

4.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 A.兴趣 B.爱好 C.信念 D.理想 E.世界观 7.“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有()。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E.观察过程 8.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E.无意识 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4.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5.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 A.感知 B.记忆 C.思维 D.情感 17.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是记忆的()品质。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20.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21.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28.人的心理活动能在时间上连续,主要是由于()。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 31.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和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识,与个体的认识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 A.社会认识 B.社会体验 C.社会性交往 D.人际认识 32.医生通过量血压、心电图等确定病情,体现了思维的()。 Word文档

山香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新课改、教育法律法规等)

山香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新课改、教育法律法规等)

教育学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填空)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多选名词解释)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点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的本质属性(★★★★单选多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单选多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朱熹 ?生物起源说(★★★单选)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

解释,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与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由苏联教育学家提出。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5.教育的构成要素(★★★填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6.教育活动的主要矛盾(★★★单选)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对矛盾,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是最基本的矛盾。 7.教育的功能(★★★填空辨析)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8.六艺的内容(★★★判断):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古代中国: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一类是校。前者设于国都,后者分布于乡里。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

山香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1924) B、鲍德温(Baldwin —1934) C、詹姆士(James —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017年教师招聘山香教育综合知识汇总(内部资料)

2016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综合知识重点考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 “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代表人物:(意)维多利诺、(尼德兰)埃拉斯莫斯(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近代: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20山香教师招聘笔记之心理学(醉醉新)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客观):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选择) 2.心理学有时被称为研究行为的科学。(判断) 3.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单选)布洛卡运动性失语症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选择)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侧优势: 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中枢(理性脑),负责语言、阅读、书写、运算、推理等。 右半球: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直觉(艺术脑),负责处理信息、知觉空间关系、情绪情感、欣赏音乐、艺术、创造力等。 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1.反射和反射弧(选择)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 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基本规律:A.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B.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同时和相继)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单选) 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客观性 “狼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主观性 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地反映——能动性 主动、预测、改造“改造世界”“出淤泥而不染” 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选择)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科学正式诞生,冯特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有《生理心理原理》《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大纲》等。 ●中国心理学的先驱者、奠基人——蔡元培。 二.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1.主张研究意识的构成:感觉、意象、激情 2.主张用实验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观点:1.提出“意识流”——连续不断、川流不息 元素 流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结合山香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心理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基本形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 (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首先,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其次,社会实践生活对人的心理起着制约作用(决定作用)。最后,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实验内省法,人的经验分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激情,忽视个体差异)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提出意识流) 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意识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他们不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备课讲稿

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 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及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⑴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⑶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的体系 儿童心理创始人:普莱尔《儿童心理》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何林渥斯:《发展心理学概论》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研究核心:学习过程(学习心理) 教育心理学发展:190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其命名著作“教育心理学之父” 1877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其命名的 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思想 廖世承:192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心里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活动基本形式:反射:无条件(先天)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人类特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有) 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实践对心理起决定作用 心理发展: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过程 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 幼儿期(学龄前期3-6、7) 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四年级11、12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需要具体形象为支柱) 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14、15)(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25)(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成年期(25-65)老年期(65及以后) 学习准备状态: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时期(劳伦兹“印刻效应”提出)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科学心理学诞生《生理心理学原理》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实验内省法,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