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学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建筑学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建筑学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建筑学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建筑学类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科学发展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类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实践能力,获得建筑师或城市规划师基本训练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具有必要的建筑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建筑学专业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和开发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城市规划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参加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和市政工程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工作基本能力,获得城市规划师基本训练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城市规划专业人才。能在政府城市规划部门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能在城市开发以及大型企业从事决策研究、项目策划、工程咨询等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从事城市规划教学、研究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一)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理解科学发展观;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身体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要知识与能力要求:

建筑学专业:

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3、具有建筑学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建筑空间及形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及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各种类型建筑设计的方法,了解建筑工程建设的主要法规。

4、了解美学及美术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美术表达能力。

5、了解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社会条件与建筑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6、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及其应用的能力,能熟练使用专业软件。

7、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听、说、写的初步能力。

城市规划专业:

1

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测量学、地图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和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了解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基本知识。

3、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城市道路与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了解区域规划、市政工程设施系统规划、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更新与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规划方法;了解城市规划法规以及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和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4、具有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能力;具有城市设计、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参与编制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其他物质性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5、了解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城市开发和和房地产业、土地利用、人口社会学、美学、行政管理学和行政法学、建设项目计划管理、城市防灾减灾学的基本知识和城市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

6、具有运用图纸、模型、文字和语言表达规划与设计意图的能力及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组织协调的社会交往能力。

7、具有城市规划调查和资料收集、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对规划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的基本能力。

8、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及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达和辅助规划设计的能力。

9、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获得本专业相关领域发展信息、查询资料的基本能力。

10、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读、说、写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建筑学类:

主干课程:美术、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学专业:

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师业务、城市设计

特色课程: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地下建筑空间设计

城市规划专业:

主干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特色课程:城市规划理论动态、新农村规划与设计、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快图构思与表达

四、毕业合格标准

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226学分(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5 年,学习年限4-7年

学位:工学学士

六、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一)建筑学专业

2

(二)城市规划专业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公共课程

3

(二)大类课程

(三)专业课程1、建筑学专业

4

5

2、城市规划专业

6

7

(四)课外研学

至少修满8个学分,时间分散在全学程。

八、其它说明

建筑类本科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分为建筑学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8

9

10

河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隶属:管理文件来源:河大教务处点击数:1506 更新:2010/4/15 ]热 河南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方案 校发〔2005〕212号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吸收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新成果,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本着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技能、现代精神风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在培养方案制订中,要把近年来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改革成果固化到培养方案中。要充分吸收国内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打破按专业培养的单一模式,构建按二级学科门类培养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双学位、第二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一专多能的创造型通识人才,以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课程整合的原则。课程建设要适应构建宽口径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注重各专业间课程的整合,科学合理地构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设课和重复设课现象。鼓励开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普及性课程,文理交叉课程和艺术类课程,以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将实验教学、实习、社会考察等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使学生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知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代码:082801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学制:五年修业年限:4-7 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212.5 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建筑学。 相近专业:城市规划。院部负责人:胡跃进审核:方辉平校长:汪建利日期:2016年8 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能从事城市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安徽省及华中、华东等地区,从事城市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2、培养要求 (1)科学知识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泛的人文科学社会基础。包括: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运动、军事。 2)自然科学知识:了解高等数学、物理学、力学、材料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学、心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3)工具性知识: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通信原理,掌握流行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至少掌握1 门计算机语言,并能进行编程;能用英语进行书面、口头表达,能较好地阅读专业文献。 (2)专业知识要求 1)工程制图与识图:掌握各种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掌握制图的原理及规范制图的基本步骤、方法;掌握施工图的识度和使用,相关规范和图例。 2)建筑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素描与色彩、景观建筑学、生态建筑概论,掌握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设备、建筑物理等基 本知识。 3)建筑专业核心知识要求:掌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城市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ZHONGGUOYEJINJIAOYU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张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理论教学的专题设计,多学科综合指导的“全程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寻找一条适应时代发展和新精英模式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论专题;实践建构;多学科教学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级教改项目(JY—B201022) 中国的建筑教育大致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到学习引进,再到借鉴创新”的过程。近代中国兴起的早期建筑教育基本是由留学生回国创办发展起来的,这些早期的留学生给中国带回了建筑教育学科以及相应的建筑教育模式。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参照“布扎”体系,即巴黎艺术学院体系(Beaux-Arts)。“布扎”体系倡导经典设计法则和样式学习,其传统教学方式基于类型学建筑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以及相应技术要求安排教学顺序,通过几组单元模块的重复训练,力图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建筑的特点以及具体设计对策,希望学生能藉此悟出设计原则、方法[1]。 随着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对“布扎”教学模式的冲击,以及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需求和大规模培养学生的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的‘建筑’正日趋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Art)转换为一门‘实用技术和工程实践’(Practice)”。[1]以类型学为主线的设计教学,过于重视图面表现的构图游戏,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设计深度的降低,使得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靠最终图纸效果,成为只供欣赏的绘画艺术。并且,以类型学为主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设定,导致学生在近四年的设计过程中,对一些环节重复性地反复研讨,缺少对设计多样性设计思想的正确认识。 当前,建筑学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呈现增长态势,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不容乐观。受到国内市场急功近利的无序状态干扰和国外竞争的冲击,建筑学教育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受到建筑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影响,建筑教学的改革必然纷繁多样。在分析国内外建筑学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背景的前提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基础上探索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以求在稳定中发展前进,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多元化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 一、研讨式课堂教学架构 现阶段实行的建筑设计教学以“精英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逐个辅导,直接导致“有效课时”这块大蛋糕被平均切成小块分配,教师每节课都在疲于奔命地辅导学生,而每个学生却收获甚微。同时,一些共性的问题反复出现,教师重复指导,极大降低了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效能,学生很难形成有效交流,无法获取更多设计信息和灵感,教学效果不佳。 设计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集中讲评方案,重点问题着重强调,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师对任一方案的评审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变单一辅导为集体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现象单个辅导,使得单个问题讲解透彻,重复解答机会减少,扩大了学生信息量,随时激发思维,促进思考。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改变。研讨式课堂教学,其主要特点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转换教学角色,提 42 第页

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附件4: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学科大类 培养方案 (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大类名称工商管理类 大类代码1206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 院长签字年月日 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西北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科大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大类介绍 为进一步适应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重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想下,管理学院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 工商管理类下设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三个专业方向。 1)会计学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在环境会计、财务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向特色鲜明。 2)工商管理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特色专业”。 3)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定量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营销中的应用,在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模式创新等方向形成独有特色。 二、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大类培养具有良好法律法规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备科学合理的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创业能力,能够基于现实资源与条件,正确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我们将全面深化执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大学社会职能,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始终坚决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使学生达到以下水平。 第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行; 第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三,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第五,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培养要求。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模板】

***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Architecture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树立建筑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价值观,获得注册建筑师专业技能与一般科学思维能力基本训练,富有创造性的建筑学及相关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skills which will enable them to further their career aspirations towards becoming certificated architects, as well as initiative specialists on architecture or related areas.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1. 学生接受通识教育,打下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2. 系统学习学科基础课程,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管理和建筑工程技术的政策、法规; 3. 通过合理设置的专业课学习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毕业生能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领域工程技术、管理和教学工作,并初步具有从事建筑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4. 掌握计算机应用操作与一门外国语。 As a student of this program, you *** solid grounding in both natur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 arts; 2. Learn both theories and skills of architecture, receive education in various subjects necessary for this program, including chemistry, physics, mathematics, engineering, etc; 3. Progress through a career in architecture design, urban design, interior decoration and landscape design to become technicians, managers, teachers or researchers of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subjects; 4.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and use computers with ease. 三、培养特色 Ⅲ.Program Features 依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文件》的要求,形成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在完善的建筑学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对教学全过程实行控制,同时灵活组织各门课程,力争做到理论知识、设计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面向社会经济和建设的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强化教学环节,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According to“The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Scheme of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e are trying to form a specialty educational model of wide scope and firm foundation.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一、专业建设思路 视觉传达专业对接的是湖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随着中央对“长株潭”地区赋予“两型实验区”发展的重视,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其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即公共生活空间的标志及公共环境的色彩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从信息发展的角度来,传统的平面媒体正朝向网络为代表的动态媒体转化,视觉传达设计是的商业服务的艺术内涵正悄悄的朝网络方向变化,视觉传达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曰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现状、特征、所在地域,专业概括有以下几点: 1、专业紧跟国内、省内的广告产业的市场需要,认真分析岗位、岗位的要求就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岗位中的任务就是课程设置的依据,为国内、省内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设计、制作视觉传达专业人才。 2、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3、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即:专业认识→专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4、结合课程教学和专业教育活动互补,通过参观专业展览、艺术考察等专业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5、鉴于本专业招收的学生多半无美术造型基础,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强调美术基本训练。 二、调整的内容 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是把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此外、按照学

建筑学基本功

关于建筑学基本功 大家都知道建筑学基本功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大学头三年全是基本功训练以及基础知识,第四年进入专题设计,第五年是实践或考研。但我们经常见到,第一第二年落下了,第三第四年拼命画速写画马克笔去补,往往到考研之前,还在“恶补”基本功,如此疲于奔命。当然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也不是坏事,不过在之前对建筑学基本功有个明确的认识,定个计划,有的放矢可能更好。 基本功有哪些呢?我读书时是练铅笔线条、钢笔线条、仿宋字、水墨渲染、水彩渲染,那时候练得可真叫苦,铅笔画线条必须边画边旋转,这样才均匀;光渲染就要一个学期,渲染时毛笔尖不能接触纸面,要拖着水走...本来急性子的人被生生地磨成了慢性子。后来喷笔流行了,又贴胶又灌颜料又喷,弄得身上五彩斑斓,没有一件干净的衣服。苦啊~~但看看前辈,我们还不算什么,我见过柳士英先生画的施工图,那时候没有针管笔当然更没有电脑,用的是鸭嘴笔填上白水粉,在全黑的图纸上画白线,那线条:均匀清晰、浓淡相宜、流畅无痕,令人叹为观止...不过我后来见过国外的香港的手绘图,我发现他们的手头功夫比我们差远了;还有电脑绘图,传统观念认为CAD绘图会影响基本功训练,很多学校要求三年级以后再用电脑,但我看国外建筑学的,一年级都在用电脑画图了,难道他们不重视基本功?传统认为设计优秀的肯定也是画画画得好的,但我看了柯布西耶等大师的速写,好像实在也不咋的,贝聿铭原来在宾大读书时就因为美术不行而不得不转学到麻省理工,因为麻省不用学水彩...这些事看多了,对于建筑学基本功训练,我可以说越来越糊涂越来越不明白了~ 其实,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建筑学基本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以前练墨线和渲染这些手头功夫是没错的,因为那时候建筑设计要求用墨线和渲染来表达;而今天,CAD绘图已经完全替代了针管笔,3dMax 和Photoshop已经使水彩渲染成了历史,CAD、3dMax和Photoshop已经成了建筑学重要的基本功,这才是现实。我认为,有两项基本功是一定要注意的: 1、图式思维能力,手、脑、心一体的草图能力。中学时大家习惯的是文字思维和数字思维模式,就是说,学语文或数学时,在你的脑中是在用文字和数字来想问题的,但建筑设计不是这样,它是用图思维的。这是一个设计师大脑和图像通过手和笔交流的过程,这种草图能力要求以手绘能力为基础但决不仅仅是手绘能力, 要训练这种能力,第一要求练习手绘,如速写、水彩、马克笔这些美术基本功,如果你的手一点都画不出来,那还有什么用?第二,要求在设计的任何阶段,你都要拿着笔随时画出草图来,任何时候都要拿图说话,不要怕自己画不好,只管画,只要自己和他人看得明白即可。要知道,你画的并不是一幅美术作品,而是你要通过图清晰地表达你的思考你的设计过程以及你的设计灵感,这才是最重要的。总之,从一年级开始,一切拿图说话,最后演变到看到什么脑袋里都是图,手都随时画出来,同时,用“心”画,这个“心”,包括感情和激情,一幅画也好,一个建筑也好,没有感情的钢筋混凝土不叫“建筑”。这里推荐那本书《图解思考》。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制订2016-2020级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生培养方案是学校为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而制订的具体计划,也是学生进行学习规划主要依据。为了保证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将第十五次教育教学研讨会成果固化在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并进一步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探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途径,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理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性要求与个性培养等关系,优化本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学校决定制订2016-2020级本科大类和专业培养方案,特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定位,注重通识教育,确立适合理工科学生和人文与经管类学生选修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注重大类培养,构建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注重个性发展,灵活设置特色专业方向和各类选修课程。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性实践环节;注重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学科体验实验等。以优化知识结构为重点,注重本研贯通,设置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递进的课程和通选互认课程,科学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方案构成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类别或专业名称 (2)专业及专业方向介绍 (3)培养目标及要求 (4)毕业生能力 (5)毕业学分要求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doc

2014级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建筑事业、关怀人类生存环境与社会整体利益,具备扎实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及景观 设计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有关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及景观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建筑历史、结构、构造、材料、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受到严格的建筑设计专业技术训练,具有对各 类建筑功能、造型、空间组织、技术经济、环境景观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优选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创 作出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方案的能力。本专业设置建筑学和景观学两个专业方向,学生通过测试进入 一个方向修读相应模块课程。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设计和采用多种方式表达 设计意图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了解与建筑或景观有关 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风俗、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体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或景观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与新 材料的性能以及建筑物理声、光、热或植物与景观种植的有关知识; 5.具有一定的项目前期策划、建筑或景观设计方案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具有建筑或景观美学方面的修养。专业主干课程 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专题化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建筑设备现代建筑认知西方建筑理论 研究型课程:专题化设计 讨论型课程:建筑设计类课程 计划学制5年最低毕业学分200+5.5+4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42+5.5学分 详见工学类(建筑与土木)大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2.大类课程 28 学分 详见工学类(建筑与土木)大类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 3.专业课程 125 学分 (1)专业课程 95.5学分 (A)必修课程 90.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

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新模式实践

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新模式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师成为紧缺人才。作者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了党中央国务院2007“2号文件”及校党政领导最新指示精神,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用了三年时间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与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进行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摸索出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并有针对性的挑选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班级进行改革试点,试点班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教学理论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更加规范了对建筑设计教学现状动态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存在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确立了定期与用人单位互相反馈信息的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调整教学体系和内容。 (二)建立了新的建筑设计教学目标、原则和方法 1.教学目标的细分化 根据目前建筑设计市场对设计分工的要求更细,细分教学目标。根据市场的要求,确立了总平面设计、建筑方案、施工图、表现几个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总图、方案设计、施工图、效果图等方面的能力。 2.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教学原则

a.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 b.培养学生建筑师的基本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3.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教学方法 a.重视方法论的应用; b.运用互动式的教学组织方法,强调多向反馈的过程教学; c.重视过程教学; d.建立新的考核模式。 (三)确定建筑设计教学———“三横、四纵”的层次教学体系 建筑设计教学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五年,依据培养目标,确立了分年级分层次教学体系。一年级以建筑鉴赏和空间类型教学、形态构成训练为主。通过对形态设计“形”的抽象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套处理建筑造型的方法。二年级学习设计原理,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学生尝试设计小型的建筑,实现与建筑初步知识的衔接,培养建筑设计观念。三年级注重设计构思,培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建筑的设计,要求考虑城市和文化因素。四年级学生重视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五年级注重和实践的联系,学生参与到教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真题真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及早与市场接轨。 1.“三横”的内容 “三横”是建筑设计教学总的质量控制体系,包含课程体制化、知识系统化和设计方法形成化三个方面。(1)课程体制化。在传统建筑教学模式基础上,根据市场的要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补充建筑设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建立相对稳定(成熟的理论)和不稳定部分(专业新动向)相互补充的弹性教学体制。低年级层次(一、二年级),以无约束限定条件的题目为主,以空间的构成、功能以及人的行为心理为基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建筑空间感。教学以“放”为主。中年级层次(三、四年级),设计题目给出各种限定条件,让

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017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1目的 为规范大学生的管理,使其尽早融入公司,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快速成长起来,特制定本方案。 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2017年毕业的大专及本科学历大学生。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 3.1.1负责大学生的入职培训工作; 3.1.2建立大学生档案,负责跟进大学生入职1年内的培育成长情况,并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指导; 3.1.3负责协助、监控各用人部门对大学生的培育工作; 3.1.4负责本办法的制定、修改和完善; 3.1.5负责定期为大学生组织各类团体活动,鼓励大学生自发组织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以丰富其业余生活,加强大学生的稳定性。 3.2各部门职责 3.2.1负责大学生的工作分配与安排及考核; 3.2.2协助人力资源部开展大学生的各项培养管理措施,如相关培训课件的开发、导师安排等; 3.2.3各生产事业部负责车间实习大纲的编制及考核试卷的编制。 3.3导师职责 3.3.1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工作辅导,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分派工作任务、进行工作指导、反馈工作结果等; 3.3.2负责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动态。 4培养内容及方式 大学生的培养周期初步规划为一年,包括二个阶段:试用期阶段(6个月),主要工作措施为入职培训、生产实习、在职学习;转正成长阶段,主要工作措施为专业学习、专项工作、兼职工作。 5试用期阶段(入职后6个月) 5.1入职培训:包括新员工入职培养和户外拓展训练两部分(7天)。 5.1.1新员工入职培养(2天) 培训方式:主要以集中课堂培训为主,座谈会和交流会为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促使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Ξ 赵 祥,王亚莉 (西南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摘 要] 根据建筑学的专业特点,结合西部大学的具体条件,提出以设计能力培养为目标,技术素质和人文修养并重,强化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思路。总结了西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从理论上对新开办建筑学专业的西部学校如何创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建筑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 U;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909(2006)0120005204 进入21世纪的头十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把建筑业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各类建设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会持续增长。蓬勃发展的经济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得社会对各类建筑人才的需求巨大,对于那些以培养建筑设计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改革开放前,国内仅有8所高校开办建筑学专业(即业内人称的“老八院”),而目前已有80多所高校开办此专业,在校学生2万多人。面对建筑专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势头,怎样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建筑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更多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建筑师,是目前各高校建筑学专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西南科技大学是四川省内一所刚组建不久的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也是后起学科,没有多少历史积累。因此在设立专业之初,我们就清醒地认识到,为了迅速推进专业建设,学习和借鉴他人成熟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是必由的途径,但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建筑学教育领域内取得一席之地,则必须创出自己的特色。为此,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 根据专业办学历史短、人文基础不深厚、周边区域的经济也并不十分发达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我校建筑学专业定位于培养面向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以中、小型建筑工程项目为主)、能够熟练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技术型职业建筑师。培养的目标是能够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原理,了解工程技术知识,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方案设计,并将其转换为合乎规范的工程图示,具备项目策划、开发管理和多专业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就业去向为全国中等层次的建筑设计单位和规划部门,也可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但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这些“技术”层面的目标,建筑师必须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既要有想象力和创作激情,又要脚踏实地、认真严谨;既要有艺术气质,又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人文素质的合理组合。所以,在自然科学基础之外,我们也强调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如熟悉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了解与建筑有关的社会、经济知识、文化习俗、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完成艺术方面 2006年3月第15卷第1期 高等建筑教育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ar.,2006 V ol.15 N o.1 Ξ[收稿日期]2006202220  [作者简介]赵 祥(19712),男,四川绵阳人,西南科技大学讲师,从事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光通信技术等领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以及宽广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光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方面工作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受到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会综合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会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初步具备工程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数值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法、数学归纳法等,具有初步的理论推导、演绎和证明能力; 4.具有通过网络或其它检索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会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分析课题、评价检索结果,初步具备科技写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的主干课程由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组成,体现了厚基础与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学科基础课围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理论物理的基本知识设置。主干课程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物理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激光原理、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光电信号探测、光纤光学及应用等。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66.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3.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0851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两年半全日制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建筑设计应用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工作。 2.掌握系统的建筑学基本理论,具备建筑设计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专业的实践技能。了解前沿的发展动态,对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建筑技术的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 3.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五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往届生;四年制建筑学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往届生。 三、考试方式 考生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达到我校的复试资格条件,参加我院组织的复试(笔试和面试),综合初试和复试成绩后择优录取。其中初试部分参见本专业招生目录中的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满足我校复试要求后可可参加复试,复试具体要求详见当年度的复试通知。 四、课程设置 A类公共必修课(7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 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1 英语4 B类学科必修课(6学分) B01 建筑理论研究 2 B02(C/E) 城市形态与设计方法论(C/E) 2 B03(C/E) 计算机辅助技术(C/E) 2 C类专业方向必修课(9学分,C11、C12和C13、C31各选1门) C11 基本设计 2

C12 概念设计 2 C13 建构研究 2 C14 建筑设计实践 3 C15 现代建筑设计基础理论 1 C16 材料与建造 1 C31 城市设计 2 D类专业方向选修课(7学分) C21 中国建构文化(木构)研究 1 C24 建筑史方法 1 C25 都市社会学 1 D21 建筑史专题 1 D22 社会理论与空间实践 1 C32(C/E) 城市形态学(C/E) 2 D31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与方法 1 D32(C/E) 电影建筑学(C/E) 1 C42 GIS基础与应用 1 D41 BIM 1 C53 传热学与计算流体力学 2 C54(C/E) VDS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C/E) 2 D51(C/E)绿色建筑技术-上(C/E) 1 D52(C/E)建筑体系整合-上(C/E) 1 D53 建筑环境学 2 D61(C/E) 设计工作坊一(C/E) 1 D62(C/E) 设计工作坊二(C/E) 1 D63(C/E) 设计工作坊三(C/E) 1 D64(C/E) 设计工作坊四(C/E) 1 本专业学分构成为: 学位课(A+B+C)=22学分; 选修课(D)≧7学分; 总分≧29学分。 备注: 1.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通知,A类中“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是 指“《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 思主义原著选读》”3门,我校要求硕士生须在其中任选1门。 2.非建筑学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本科为建筑学四年制的硕士生须完成D 类设计工作坊课程2门,合计2学分。具体课程须参考第二学期选课单 课程说明。 五、学制

(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格式

附件3: XXX学院专业调研报告参考格式 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标题、前言、主体及结论四部分。 一、标题 “江西现代职业学院XXX分院XXX年XXX专业调研报告” 二、前言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时间 (三)调研对象(对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作简单介绍) (四)调研方法(问卷、座谈、查阅资料、参观等,所运用方法、作简单介绍) 三、主体 主要内容包括: (一)省内外(尤其是省内)各有关具体调研单位目前和今后对现有专业就业主要岗位、人才需求的情况和趋势。 (二)省内外(尤其是省内)各有关具体调研单位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结构、质量的要求,包括学历层次、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核心职业技能等。 (三)具体调研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及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四)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工作表现及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五)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在工作单位的持续发展情况及待遇等情况。 (六)省内外(尤其是省内)各单位目前和今后急需哪方面专业人才。 (七)省内外(尤其是省内)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数量、规格、质量和结构的要求。 四、结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对本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二)专业人才需掌握的专业岗位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 (三)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的专业岗位关键职业素质。 (四)本专业就业面向的岗位及岗位群,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辅助岗位、迁移岗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模式。 (五)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需开设的有关课程。 (六)其他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相关的建议和措施等。 五、落款

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 五年制本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精神的国际化高级专门人才及专业领导者。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工作,也可从事建筑学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基本要求 (一)德育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法治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坚持既勇于探索创新、开拓进取又勤恳实干、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 了解国防知识,树立国防观念。 (二)智育 1、公共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法律与法规。 ●了解国防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了解计算机技术与文化,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语言及方法。 ●了解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程序的操作应用技能和方法。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听、说、读、写的能力。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画法几何和阴影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建筑物理声、光、热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了解建筑给排水、电气、空调等相关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及在建筑设计中的综 合运用方法。 ●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了解人类文化及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

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3-01-07T10:04:27.7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1月供稿作者:宋祺、孟利、李军卫、沈振华、赵运铎 [导读] 介绍了黑龙江东方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进行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一些探索。。 宋祺、孟利、李军卫、沈振华、赵运铎(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 150086) 摘要:以黑龙江省应用型高校为例,阐述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方法,以及提高教师双师型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途径,对实践教学的体系化、层次化和特色化进行了初步思考,同时介绍了黑龙江东方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进行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一些探索。 关键词:服务龙江;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 本文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对其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以“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龙江经济,特别是推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作为新建本科高校,刚刚经历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更好的提出了以服务地方经济,立足行业需求为目标,着力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目的就是为龙江发展培养出合格人才。 一、服务龙江,特色培养的思考 由于区位、师资、生源、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影响,各校建筑学办学水平不同,黑龙江东方学院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九所民办高校之一,建筑学专业随着学院发展不断改革,只有坚持特色发展,坚持符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才能更具生命力,更具活力。 (一)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决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制订,也是办学定位的问题。根据我校的情况,笔者认为,“上手快、留得住、能发展”是初级目标,即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快速适应工作;具有职业素养,成为企业首选人才;具有前詹思维,有一定发展潜力,能实现自我腾飞。若上述为初级目标,那么“立足龙江发展、放眼全国行业”则是终极目标,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龙江经济建设提供优势人才,同时放眼全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培养特色行业人才。总之,我校建筑学专业定位在:培养具备建筑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了解掌握方案设计的程序和做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类相关软件进行制图与表现,懂得现代建筑学科的发展规律和设计理念,熟悉建筑设计规范与结构构造形式内容,通过一系列类型的建筑设计实践训练,培养准职业建筑师或建筑设计技术高级绘图人员。 (二)因材施教。学院从开始招生起,经历了由专科到本科,由三表招生到二表B招生的过程,学生入学分数有较大变化,如何将入学只有四百多分的学生,培养成公办二表学生的水平这是个艰巨的课题。同时,要考虑到创新型社会需求,及行业地方需要,所以我们学校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平台。不仅要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潜力,将八个学期模块化处理,整和校外企业、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等等,还要细化目标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专业能力指标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增加平时成绩量化考核项,无论考核方式为考试、还是考查,均应明确平时成绩分值。考试课、考查课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出勤及表现、课堂笔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并根据不同课程性质进行不同处理。改革设计类课程考核方式,将平时设计草图(40分)+最终绘制成图(60分)=100分,设计草图包括调研报告10分,(总)平面10分,立面10分,剖面10分;如建筑师技能训练(毕业实习)考核,要有企业、设计单位的实习证明,每天要有实习日志,每月或半个月要有阶段性实习设计成果,企业设计师、工程师要给予指导,并签署意见。此外,要注意锻炼学生视觉表达能力和成果展示能力,要求学生运用PPT等技术,在全班宣讲自己的方案设计,由师生共同点评,师生互动反馈,形成良好的效果。 (三)引申。开放式办学,将企业、科研院所、设计单位与学校深度融合,改变一味索取的单一的合作,民办高校建立更灵活的体制机制,变单赢为双赢,组建联合体,促使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条龙,终极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如我院与北京华通建筑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的合作,由最初的就业接收4个毕业生,到深度合作,让学生在第七学期深入企业毕业实习,双方进行双导师培养(教师和工程师或设计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让企业拥有良好的员工储备,同时让学生更具职业素养,企业选留毕业生到该公司就业,现已经实现充分合作,共接受实习生50余人,就业30多人。此外,还要思考校际合作、国际交流,为学生成长成材提供服务。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体系化、特色化 建筑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黑龙江东方学院从立校起,变建立了教授治教的制度,聘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授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科负责人,全面负责学科建设,为此我们学院的建筑学专业可以说是“血统优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市场需要,就必须走出特色,就需要在实践教学上走出特色,教学改革成体系。 (一)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实践四个能力指标。人才培养计划这是教学的纲领,改变公办大学传统培养模式,我们以极大的改革力度,对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任意选修课、公共课进行了大幅调整。对于要求掌握的能力指标,要进行强化,明确通过哪些科目、课程训练,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合格。 建筑学专业有五年制和四年制两种,黑龙江东方学院采用四年制,分为八个学期,规划布局好八个学期内容,课程体系衔接有序十分必要。在吸收哈尔滨工业大学已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整合分析,确立阶梯式三要素能力指标体系。一年级通过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基础、建筑绘画、阴影透视画法几何、写生实习,使学生达到建筑识图、制图能力与基本建筑形体塑造能力;二年级通过三个方面构成学习、四个快速设计、工地实习、计算机软件类学习等,使学生达到准确理解建筑构成与软件应用的能力,调整分析与一般设计能力;三年级通过居住区原理、室内原理、三维渲染、设备(水、暖、电)、四个设计、采风实习、施工图技术等,使学生达到规范化设计与计算机表达能力、快速设计、推介设计方案的能力;四年级通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使学生达到综合设计与表达能力、组织协调相关专业的能力。四个能力指标是阶段式、推进式的,影响着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方向和内容。 (二)专业学习特色明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我们要求学生必须了解行业规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注重在日常设计中,掌握行业规范。加强建筑法规等课程理论时数,强化软件运用学习,引如数字化设计技术,如BIM设计软件,务必使学生掌握行业先进的软件技术,达到熟练水平。身处黑龙江,更好学习寒地建筑特点,将寒地建筑相关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节能环保等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等等,注重采风、设计调研、日常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之间衔接,让实践与理论形成体系化,培养学生有特色实践能力。 随着数字化在建筑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广,如何紧跟市场需要、行业需求,一直是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学专业不断改革创新的动力,以BIM为导向、以寒地区域特色为特点,这是个切入点。同时,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国内优秀设计院所、企业合作,主动以课程为依托,解决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科研院所与学校的充分融合,一个年级可以联合设计一至两个企业方案,各班进行比学赶超,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和奇特想象空间,形成不同风格的设计方案、设计图纸等,让企业、科研院所的设计师来校讲评,将学生提前引入企业职业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