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述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5993610.html,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述评

作者:常耀中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6期

[提要] 本文从三个阶段对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要点和阶段进展作了梳理和评价。通过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威廉姆森等人在有限理性和有限自我约束的认知假设和人性假设基础上,从交易契约视角和以组织理论基础,建立起描述交易特征、交易制度与交易费用间关系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广泛的实证支持和应用。未来在专用性内生性、交易费用结构分析、合意的概念体系上仍有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交易成本;交易特征

基金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重点资助项目《湖南特色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机制研究》(项目

编号:2013ZK2015)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2日

一、概述

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简称TCE)从萌芽到完善已经走过近80年时间,成为了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思路是从交易契约视角,研究如何选择交易治理体制以使交易费用最小化。其基本假设是人的有限理性和有限自我约束,因而当组织间交易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交易费用并有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交易组织及其治理体制应依据交易基本特征来加以选择,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并阻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比较正统经济学,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选择了更切合实际的假设、能更好解释广泛

存在于交换中的经济学现象,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得到了经济学界大量的、有力的实证研究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现象研究当中。威廉姆森教授本人也因为在新制度经济学上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将把视野聚集在微观的、交易契约的领域,从TCE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梳理和评述。

二、理论发展阶段及特征

Williamson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对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个初步的阶段划分:首先是非正式阶段,从1930年代Coase提出公司自造或外包的选择问题以及交易成本的概念,到1960年代Coase和Arrow指出交易成本在标准的经济学研究中被忽视;其次是前形成阶段,是在1970年代,开始从契约或治理视角看待垂直一体化;再次是半形成阶段,定义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章节导览: 壹、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一、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二、产生交易成本的原因 三、交易的三项特征 四、交易成本分析 壹、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一、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 科斯在尝试解释企业何以存在时为经济理论“发现”的就是这种反复发生的交易成本。他的结论是,通过建立一种无限期的、半永久性的层级性关系,或者说通过将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中转包某些投入的成本。一种多少具有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如一个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来说,能节省每天去市场上招聘雇员的成本;对于雇员来说,能减少每天去市场应聘的成本和失业风险成本。这种“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就是制度,包括契约,也包括政策等。因此,依靠体制组织、契约以及其上的政策等制度,采纳和利用标准化的度量衡,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水平。 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使许多经济学者重构了制度经济学,并把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理论家的那种注重对制度作描述性分析的研究区分开来,冠之以“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制度经济学或制度分析学派。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制度经济学家也普遍关

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经济学 名目 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TCE),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的领域。 威廉姆森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进展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奉献,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的、新颖的边缘学科。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的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的高低。他们认为交易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按照威廉姆森的观点,科斯定理的核心是交易成本。由此,科斯定理可被定义为: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初始的合法的权益配置关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是无关的。这确实是讲,只要交易界区是清晰的,资源配置就能有效。按照这种定义来讲明上述科斯所举的案例,他们认为,纠纷解决的结果如何取决于火车主和农场主的交易成本比较,如果火车主是一个人,而铁路沿线的农场主有专门多个,那么农场主之间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便会远远高于火车主进行谈判的交易成本,如此纠纷就难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外在性无解。相反只有在农场主个数减少,使得双方的交易成本相当时,才可能有效地解决纠纷,克服外在性。在那个地点,产权界区的明确,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体制的完善与政策的推行等等,差不多上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换言之,产权界区的明确等措施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也是减少交易摩擦的润滑剂。基于这种认识,交易成本经济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向了企业组织理论。G.斯蒂格勒、张五常等产权理论研究者对科斯定理的讲明与威廉姆森一致,都属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讲明。 什么是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的明显特点是坚持交易是有成本的。这一特点使新制度经济学比其他经济学更为现实,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

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请大家查阅2014年《经济研究》中有关经济增长的论文,写一份有关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字数在1000内,格式为“主题+主要结论+主要研究方法”。 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 本文基于哈罗德-多玛模型,主要谈论的是一个长期增长模型,在模型中接受除不变要素比例之外的所有哈罗德-多玛假定。与哈罗德-多玛模型相反的是,我认为在新古典中比较标准的条件下,单个复合商品由劳动和资本生产的。其中将比较详实地考察体系如何去拟合一个作为外生变量的既定的劳动增长率,从而看一看哈罗德所谓的不稳定是否出现。除此之外,还要分析价格-工资-利息之间重要作用的反应,然后,我会稍微将一些假定予以放松,看看会有什么变化。最后考虑更加“凯恩斯化”的关系和刚性后果。这些分析首先建立一个长期增长的基本模型K=sF(K,L0ent)上,该方程决定了在所有劳动力都就业下资本积累的时间轨迹。它的解给我们一个关于共同体的资本存量的唯一时间轮廓,资本存量将使全部可供劳动都实现就业。在可变化要素比率和不可变规模收益时,自然的增长率和有保证的自然增长率之间就有可能不发生简单对立,或许根本没有。然后提出要素固定比例不变、柯布道格拉斯以及规模报酬不变等三种情况来分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确定价格工资利率行为,并利用中兴技术变化、劳动供给、可变储蓄率、税收及人口的视角对理论进行一些拓展,和对工资刚性、灵活偏好、政策含义和不确定性进行修正。通过上述的分析,说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及其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增长。 2014年1月-10月《经济研究》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论文还是比较多的,基本上每一期都有1-2篇关于经济增长方面的论文。我根据学者们在经济增长中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一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问题与思考] 一家汽车制造厂自己不生产汽车轮胎,轮胎由另一家厂商专门生产,两个厂发生的交易行为是企业外的市场行为,两家企业会发生订货供货的买卖行为,所遵循的是价格机制或市场供求规律,通过讨价还价最后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这种在交易中的成本或费用肯定是存在的。 问题:汽车制造厂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兼并轮胎厂,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分厂或车间? 一、交易费用的涵义 交易费用概念是由科斯创立的。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标志着交易费用范畴的创立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初步形成。之后,该理论迅速发展,其中,威廉姆森的贡献最大。 1、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1)亚里士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商业交易;贷钱交易;雇佣交易。从事这三种交易活动都可以带来财富或致富。 他提出了交易的概念,并将交易与生产区被开来,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肯定。 (2)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在1934年出版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他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 康芒斯的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中的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他将交易的具体类型分为三种: 第一,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其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第二,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其一般的原则是效率。 第三,限额的交易,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市财富或购买力的限额配给。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奥利弗·E.威廉姆森(OIiver E.WiIIamson) 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E.威廉姆森因对公共经济管理行为和企业边界确定理论的贡献,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姆森通过交易费用的界定、合同人的假设,以交易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将交易维度化,分析了交易属性、治理结构属性与离散的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企业边界理论,并凭借该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学术贡献不只是对纵向一体化或企业边界问题的开创性研究,纵向一体化只是经济组织问题的一个特例。以制度、组织和治理为主线,对威廉姆森的学术生涯的回顾,揭示了他所提出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特别是匹配交易活动与治理形式的 契约关系有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 1 引言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2日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以表彰他们对经济治理分析的研究,其中奥斯特罗姆侧重于研究公共资源的治理之道,而威廉姆森则侧重于企业边界的治理分析。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词中称,奥斯特罗姆证实了使用者协会如何成功地管理公共资源,而威廉姆森则发展了一套以企业作为冲突解决构架的理论,他们的这些开创性贡献把经济治理研究从经济学关注的边缘推到了前沿,同时表明了经济分析可以清楚地解释大多数社会组织模式。 2 背景介绍 2.1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颁奖,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都是在经济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大师们,著名经济学家萨米尔森、弗里德曼都曾获此殊荣。 2.2威廉姆森的职业生涯及学术背景 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教授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交易费用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和代表性学者。早在威廉姆森获得诺贝尔奖的18年之前,科斯在荣获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就曾感谢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预示了经济管理学从边缘走向前沿的趋势。 奥利弗·威廉姆森193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已经77岁。威廉姆森于1955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先是在华盛顿特区的政府里担任工程师,而后于1958年去了斯坦福大学,并在28岁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60年,威廉姆森来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31岁时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他的有关管理决策经济学的学位论文获得了福特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威廉姆森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做了两年经济学助理教授。1965年,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任职,先后为这所大学工作了18年。在此期间,曾于1966-1967年到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担任反托拉斯首席检察官助理、反托拉斯局局长唐纳德·特纳的特别经济助理。1983年,到耶鲁大学担任了为期五年的教授。从56岁开始,又回到了最初工作的伯克利加州大学,先后担任研究生院的经济学和法学教授、哈斯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等职,直至2004年72岁退休。 威廉姆森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等。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他现在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所在是:关于企业、市场、中间型组织和公共机构的经济学理论及其在公共政策和商业战略方面的应用。 对于自己的学术成就,威廉姆森曾在文字中这样描述。首先,他强调了自己从事跨学科研究的特色和学术背景:“我成为一名具有跨学科兴趣的经济学家,那是因为在一系列错综复

交易成本理论

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监督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Williamson(1985)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区分为事前与事后两大类。 事前的交易成本: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 事后的交易成本:契约不能适应所导致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指两方调整适应不良的谈判成本;建构及营运的成本;为解决双方的纠纷与争执而必须设置的相关成本;约束成本─为取信于对方所需之成本。 Dahlman(1979)则将交易活动的内容加以类别化处理,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搜寻信息的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与转换成本,说明了交易成本的型态及基本内涵。简言之,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所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的各项成本。 成本原因 编辑 交易成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造成交易困难所致(Williamson, 1975)。Williamson 指出六项交易成本了来源: 1.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指交易进行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极大化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 2. 投机主义(Opportunism):指参与交易进行的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效率。 3. 不确定性与复杂性(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交易双方均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纳入契约中,使得交易过程增加不少订定契约时的议价成本,并使交易困难度上升。 4. 专用性投资(Small Numbers):某些交易过程过于专属性Proprietary),或因为异质性(Idiosyncratic)信息与资源无法流通,使得交易对象减少及造成市场被少数人把持,使得市场运作失灵。 5.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ic):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利行为产生的机会主义,交易双方往往握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使得市场的先占者(First Mover)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而获益,并形成少数交易。 6. 气氛(Atmosphere):指交易双方若互不信任,且又处于对立立场,无法赢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交易关系,将使得交易过程过于重视形式,徒增不必要的交易困难及成本。成本特性 编辑 而上述交易成本的发生原因,进一步追根究底可发现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这三项特征形成三个构面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Williamson, 1985)

第四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一、导言: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 理解造成总量波动的来源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和性质的主要理论。通过对美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真实GDP 分析得出:第一个事实是,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形式(由于产出的变动不规则,因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都不试图将波动解释为由不同时间长度组成的确定性周期,想识别出有的基钦周期(3年)、朱格拉周期(10年)、库兹涅茨周期(20年)及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的努力通常被认为是徒劳的。普遍的观点是,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扰动,以随机的时间间隔来影响经济,这些扰动继而传递给整个经济。在这一点上,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差别在于他们对扰动和传递机制的假设不同;第二个事实是,产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程度不一(存货投资平均只占GDP中一个极小的比例,它在衰退时的波动却几乎占GDP下降的一半);第三个事实,涉及产出变动的不对称性:产出在较长的时间内稍高于其通常路径,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远低于其通常路径。第四个事实是,二战前后的产出波动的特征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剔除对二战前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传统估计存在重大的偏差);最后,失业率的变动一般小于产出变动。 二、波动理论 瓦尔拉斯模型,即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市场缺失、或其他不完善性的竞争性模型来理解总量波动。拉姆齐模型是瓦尔拉斯总量经济基本模型。本章是对拉姆齐模型的一个扩展,纳入总量波动:1、存在一个扰动来源,如果没有冲击,该模型将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然后平衡增长。强调对经济中的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在各个时期的变动,以及政府购买冲击,这两种冲击代表真实扰动:技术冲击改变既定数量的投入品所产生的产出,而政府购买冲击改变既定生产水平条件下私人经济可利用的商品量。——RBC模型。2、考虑就业的变动。通过使家庭效用不仅取决于家庭消费,而且取决于家庭工作量,从而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根据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而且又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机制。15与企业通过契约形式完成交易不同,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成交易。企业有时可以依靠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配置资源,将原木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 而选择用市场方式还是企业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关键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大小。企业通过内化的市场交易来减少交易费用。随着企业的扩大,管理费用随之扩大,当两者相抵时,企业停止增长。企业规模的极限限定了单个企业规模的有限性。因此,面对市场需求的复杂多变,单个企业无能为力,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许多单个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易费用,而且协同的管理费用相对于单个企业的管理费用为低。这样参与联盟的个业都能获得较同行业同类个业自主生产更大的利润,因此,个业愿意参与协同工作,服从核心企业的任务分配与调控,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创意产业演化过程中,企业与个业之间是一种动态的联盟,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行为动机。为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创意产业内的成员企业加强彼此合作,优化白身所在的协同绩效,往往会通过签订有效的契约来激励彼此之间达成更为密切的合作,避免成员企业的投机行为,节省交易成本。 运用交易成木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创意产业的演化。创意产业演化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亨的基础之

上的。因此,信息共享是实现创意产业演化的基础。创意产业演化中的每个节点企业都需要作出各种决策,这些决策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因为创意产业演化中节点企业的生产运作相互依赖。获得的信息的多少和质量与决策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创意产业演化中信息的共享对创意产业演化中每一个节点企业的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创意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很多战略都涉及信息的交换与共亨。同样信息共享在给创意户业演化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创意户业成员企业的风险。信息共享的程度是创意产业演化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演化与发展,它可以大大地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失误,因而减少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创意产业演化的运行效率。

威廉姆森组织结构

威廉姆森-U型H型M型组织结构(转) 2009年05月19日星期二02:28 P.M. 西方学者威廉姆森根据钱德勒的考证将公司内部管理的组织形态分为U型(一元结构)、H型(控股结构)和M型(多元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1、U型组织结构 产生于现代企业发展早期阶段的U型结构(United structure),是现代企业最为基本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管理层级的集中控制。 U型结构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结构(Line structure)。直线结构的组织形式是沿着指挥链进行各种作业,每个人只向一个上级负责,必须绝对地服从这个上级的命令。直线结构适用于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简单,而且还需要管理者具备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经验。这就要求管理者应当是“全能式”的人物,特别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2)职能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职能结构是按职能实行专业分工的管理办法来取代直线结构的全能式管理。下级既要服从上级主管人员的指挥,也要听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 (3)直线职能制(line and function system)。直线职能制结构形式是保证直线统一指挥,充分发挥专业职能机构的作用。从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来看,直线职能是U型组织的最为理想的管理架构,因此被广泛采用。 2.H型组织结构 H型结构(Holding company,H-form)即控股公司结构,它严格讲起来并不是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态,而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在H型公司持有子公司或分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 控股公司依据其所从事活动的内容,可分为纯粹控股公司(Pure holding company)和混合控股公司(Mixed holding company)。纯粹控股公司是指,其目的只掌握子公司的股份,支配被控股子公司的重大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而本身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混合控股公司指既从事股权控制,又从事某种实际业务经营的公司。 H型结构中包含了U型结构,构成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往往是U型结构。 3.M型组织结构 M型结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亦称事业部制或多部门结构,有时也称为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这种结构可以针对单个产品、服务、产品组合、主要工程或项目、地理分布、商务或利润中心来组织事业部。 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可以按职能机构的设置层次和事业部取得职能部门支持性服务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 (l)产品事业部结构(Product division structure):总公司设置研究与开发(R&D)、设计、采购、销售等职能部门,事业部主要从事生产,总公司有关职能部门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支持性服务。

经济周期理论

CH 10 经济周期理论 一、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1.太阳黑子理论:杰文斯(英)

2.雨量说:亨利·穆尔(美国) 3.政治周期说:卡莱斯基(波)政治力量的对比、竞选周期等 4.创新理论:熊彼特(奥) 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熊彼特提出了经济周期运动的理论。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纯模式”或“二阶段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的分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

威廉姆森关于在交易成本理论体系

威廉姆森关于在交易成本理论体系 威廉姆森的重要贡献是具体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会使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到使它失效的程度。他的分析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机会主义行为 威廉姆森对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的行为特征的基本假定作了新的界定:经济生活中的人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中的人都是自私的,而且,为了利己,还可能不惜损人。不过,人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约,违反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法律使损人利己的行为受到一定的节制。威廉姆森把人一有机会就会不惜损人而利己的“本性”,称之为机会主义。人的这种本性直接影响了以私人契约为基础的市场效率。市场上交易的双方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随时提防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每一方都不清楚对方是否诚实,都不敢轻率地以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而必须以自己直接收集的信息为基础作出交易决策。因此,机会主义的存在使交易费用提高。交易越复杂,交易费用提高的幅度也越大,威氏认为,对于“机会主义”的认识,是他对经济学首创的贡献之一。一切足以引起提高市场交易费用的其他因素都是通过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才会具体转化为交易费用的上升。 2、不确定性 包括经济生活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变化,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测未来的局势;或者说,充满着不准确性。在市场中,一项交易从发生到完成重要持续一段时期,在该时期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影响交易双方权力和义务的事件,从而影响交易契约的执行。又由于合同执行者很可能有机会主义行为。那么,当市场条件变化对他不利时,他可以借口契约的前提改变而停止履行合同,在不违反法律的的情况下给交易伙伴造成损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交易双方将尽可能把契约写得十分复杂,力图包括一切未来的可能性,以及每一种情况发生时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但是,任何契约不可能是完全的,总会给机会主义行为留下可乘之机。其基本态势是,交易本身越复杂,交易谈判及其所达成的契约越趋复杂化,交易费用就越高,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的管理机制其效率就越低,甚至不能完成交易。 3、小数目条件 如果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性就很小,那么,机会主义本身就会有颇高的代价——机会主义的行为会使机会主义者失去交易伙伴。因此,竞争的压力会使经济利益的考虑较少地诱发机会主义行为,而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然而,如果市场上角色的数目很小时,那么,交易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依赖就会增大,经济利益的考虑就会更多地诱发机

第二讲 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一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问题与思考] 一家汽车制造厂自己不生产汽车轮胎,轮胎由另一家厂商专门生产,两个厂发生的交易行为是企业外的市场行为,两家企业会发生订货供货的买卖行为,所遵循的是价格机制或市场供求规律,通过讨价还价最后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这种在交易中的成本或费用肯定是存在的。 问题:汽车制造厂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兼并轮胎厂,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分厂或车间?

一、交易费用的涵义 交易费用概念是由科斯创立的。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标志着交易费用范畴的创立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初步形成。之后,该理论迅速发展,其中,威廉姆森的贡献最大。 1、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1)亚里士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商业交易;贷钱交易;雇佣交易。从事这三种交易活动都可以带来财富或致富。 他提出了交易的概念,并将交易与生产区被开来,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肯定。 (2)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在1934年出版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他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 康芒斯的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中的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他将交易的具体类型分为三种:第一,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其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第一章交易费用理论

第一章交易费用理论 第一节交易及交易费用的含义 第二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应用 第五节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一、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二、科斯对交易费用的“发现” 三、威廉姆森对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一、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一)亚里斯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二)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三)马克思对流通费用的论述 (一)亚里斯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亚里斯多德把交易视为三种“致富技术”之一。把交易分成三种:商业交易、贷钱取利和雇佣制度。 ?他把交易与畜牧业、矿冶这些生产活动并列开来,因为交易与生产所发生的关系不同,交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畜牧业、矿冶则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经济活动。对交易的这一区分与新制度经济学把交易与生产区别开来并将其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相去不远。 (二)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把交易作为比较严格的经济范畴建立起来并做了明确界定和分类的是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他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他定义了交易的内涵,分析了交易活动的具体类型和形式。1.关于交易的内涵 ?认为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单位。 ?认为交易不是实际“交货”那种意义的“物品的交换”,而是以财产权利为对象,是人与人之间对自然物的权利的出让和取得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交易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2.关于交易的类型 ?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买卖的交易过程必然存在谈判和交易后可能发生争执的问题。买卖的交易的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交易双方是一种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也含有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一、简介 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罗纳德·科斯教授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就是交易成本的内容。科斯写道:“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扯皮成本”,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获取经济收益而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支出。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系统化的工作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森做的。威廉森最先把新制度经济学定义为交易成本经济学。他广泛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主要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组织、对市场的限制、工作组织、工会、现代公司(包括联合企业与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垄断与反垄断和政府监管等等,并开创性地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应用到对各种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分析

交易成本理论的深化-威廉姆森的论述

资料来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商务印书馆第2章合同人第78~94页 2.区分的标志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某些交易要按这种方式来组织,而其他交易则要按那种方式来组织,这其中必有其经济上的合理原因。但是这些方式的走向如何?其道理又何在呢?要得出一种预测经济组织发展趋势的理论,就必须找出是什么原因使得各种交易彼此不同,并且要作出详细的解释才行。 区分各种交易的主要标志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其发生的频率。资产专用性是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使交易成本经济学与解释经济组织的其他理论相区别的最重要的特点。但这样说并不否定其他两个标志的重要作用。 2.1 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 资产的专用性是有条件的。要了解这些条件是什么,至少可追溯到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观点。⑩但关于签约和组织经济行为的各种细节问题却无人问津。这也难怪,因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马歇尔所说的那种准租金本来就不重要。 的确,迈克尔·波兰尼在其研究“个人知识”的名著中就收集了若干种解释什么叫工艺技术的说法。其中讲到,

经验丰富的工人身怀绝技,但外人要透彻地了解或猜测出他有这种技术却很困难(波兰尼,1962年,第52—53页)。雅各布·马尔沙克同样认识到,资产的性质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他这样表述经济学家那种随时接受或运用可替代假定的能力:“有些工人、教师和管理人员具有那种超群绝伦的、无可替代的研究能力:就像有些工厂和港口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样。这类独特的或不拘一格的产品,的确被经济学教科书忽略掉了”(马尔沙克,1968年,第14页)。不过大多数人则相信,这些独一无二的条件不是极其罕见,就是(或者)并不重要(1962年,第52—53页)。至于波兰尼和马尔沙克的看法还有哪些细微的差别,我们不妨在脚注中予以注明。 但是在过去十年中,这种观点却发生了戏剧性的颠倒。一度持相反观点的阿尔奇安○11现在却承认:“老板和雇员的关系问题,甚至企业为什么会存在的问题,都只有靠资产专用性才能说明;否则就没有公认的道理来说明企业何以存在。”○12 不同的交易具有不同的特殊属性,这一命题可以广泛地、系统地解释各种各样的组织问题;这一命题最初是在研究纵向一体化问题时提出的(威廉姆森,1971年)。这样,以固定资产投资即具有交易专用性的资产投资为依托,各种交易就产生了“锁定”效应;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就可以用统一的所有权(纵向一体化)代替独立法人之间的自主交易。因此,尽管从一开始就有大量有资格的竞争者角逐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外文名 Transaction Costs 一定的 社会关 一般的生 产成本 目录 1.1成本简介 2.2成本分类 3.3成本原因 4.4成本特性 成本简介 编辑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得奖主科斯(Coase, .,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 成本分类 编辑 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总体而言,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Williamson, 1975): 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 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监督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Williamson(1985)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区分为事前与事后两大类。 事前的交易成本: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 事后的交易成本:契约不能适应所导致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指两方调整适应不良的谈判成本;建构及营运的成本;为解决双方的纠纷与争执而必须设置的相关成本;约束成本─为取信于对方所需之成本。 Dahlman(1979)则将交易活动的内容加以类别化处理,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搜寻信息的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与转换成本,说明了交易成本的型态及基本内涵。简言之,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所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的各项成本。 成本原因 编辑 交易成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造成交易困难所致(Williamson, 1975)。Williamson 指出六项交易成本了来源: 1.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指交易进行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极大化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 2. 投机主义(Opportunism):指参与交易进行的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效率。 3. 不确定性与复杂性(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交易双方均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纳入契约中,使得交易过程增加不少订定契约时的议价成本,并使交易困难度上升。 4. 专用性投资(Small Numbers):某些交易过程过于专属性Proprietary),或因为异质性(Idiosyncratic)信息与资源无法流通,使得交易对象减少及造成市场被少数人把持,使得市场运作失灵。 5.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ic):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利行为产生的机会主义,交易双方往往握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使得市场的先占者(First Mover)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而获益,并形成少数交易。 6. 气氛(Atmosphere):指交易双方若互不信任,且又处于对立立场,无法赢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交易关系,将使得交易过程过于重视形式,徒增不必要的交易困难及成本。 成本特性 编辑 而上述交易成本的发生原因,进一步追根究底可发现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这三项特征形成三个构面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Williamson, 1985)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一、概念 理论建构于概念之上。对于交易费用为何,学界众说纷纭。交易成本为英文“transaction cost”汉译,亦有学者将之译为“交易费用”。一般认为,交易成本这一概念首先由科斯于《企业的性质》中提出。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企业何以存在”这一核心议题。科斯[①]认为,企业与市场的边界有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组织成本共同决定。前者主要为“使用价格价值的成本”。在这篇文章中,科斯并未对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作出清晰界定,而是采用列举法,认为交易费用包含了“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由于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所导致的成本等”。 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科斯论文《社会成本问题》引起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交易成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其外延也进一步被细化。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分为合同签订前和合同签订后,前者而包括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谈判和确保合同履行所付出的成本;后者则包括了不适应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建立及运转成本和保证成本等。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客观原因则包括了交易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维度:交易发生的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和资产专用性条件[②][③]。 张五常在《新玻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经济制度与交易费用”条目中将交易费用定义为“那些在鲁宾逊·克鲁梭(一人世界的) 经济中不能想象的一切成本, 在一人世界里,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没有任何形式的经济组织”。从数学角

度,汪丁丁[④]将交易费用定义为给定的不完备的知识集合上对可供选择的制度做选择的机会成本。 综合来看,交易费用有别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可以认为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必然要支付消耗的生产资料并支付劳工的劳动报酬的总。交易费用则是交换过程中的讨价还价、签订合约、监督合约履行产生的费用。 二、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围绕核心概念“交易成本”展开。交易成本理论以交易为分析单位,是研究经济组织的比较制度理论。惠双民[⑤](2003)认为,交易成本理论经济学强调不完整契约,探索交易的特征及其对成本的影响,使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是一种包含了经济学、组织理论和契约法的交叉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在一个具有完全理性的世界,或言一个完美的市场里,决策者可以预见所有结果,这时不存在交易成本。换言之,交易成本理论是研究“不完美市场”的经济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以交易为分析单位,威廉姆森[⑥]区分了交易的三个维度,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 即如果两个人的交易中, 某项投资是专用的, 那么该项投资挪作它用就会大大贬值。资产专用性可分成五种类型:场所专用性, 这与存货、运输费用有关; 有形资产用途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 这与干中学有关;专向性资产, 它与顾客特别要求的投资有关; 品牌资产的专用性(1989)。不确定性,即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交易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 即在某段时期的交易次数, 是一个相对的维度。威廉姆森假定处于交易过程中的人们不但具有有限理性而且还具有会主义行为倾向。由于有限理性,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 交易费用经济学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交易费用经济学 内容提要:本文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概括为:其一,引入正确的竞争理念,高度一般化地看待问题和事物;其二,重视约束条件,强调成本概念和效率概念的条件依存性质;其三,用一般均衡的观点看世界,强调效率概念的一般均衡特性。利用该分析视角和方法,本文剖析了几个经典经济学分析的错误。关键词:交易费用经济学一般均衡条件依存一般化古典经济学以自利为出发点,证明市场竞争、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的时候能够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而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则具有提高生产率的进步作用,建立起了分析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的基本架构。新古典经济学引进微积分,把自利处理为约束条件下争取个人利益最大化,形式化了古典经济学的分权市场理论[②]。古典、新古典经济学考察的是既定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交易费用经济学则关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它不仅仅是分权市场理论,更是分权市场理论与分工和组织理论的有机统一。严格来讲,交易费用经济学不过是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的高度一般化[③]。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主要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引入正确的竞争理念,高度一般化地看待问题和事物;其二,重视约束条件,强调成本概念和效率概念的条件依存性质;其三,用一般均衡的观点看世界,强调效率概念的一般均衡特性。

1、一般化、公理化、形式化因为“归纳问题”不可克服[④],所以任何科学的理论都必然地表现为逻辑演绎体系。然而哪里才是逻辑演绎恰当的起点呢?答案是: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也只能是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作为科学理论,经济学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是竞争概念、成本概念以及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公理。这当然不是说经济学就不需要别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了,而是说如果能够从这些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推演出来,要尽可能地不引入新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即使需要引入新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新引入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是不能和这些基本的不定义概念和公理假设相冲突的。古典、新古典经济学重视市场竞争,然而其竞争理念并不正确,主要是没有对作为市场结构的竞争、垄断与竞争、垄断本身做出清晰的区分,错误地将垄断与竞争对立起来,并与厂商数量相联系,并且也不理解并不是凡竞争都是好的、合意的。要到阿尔钦、张五常 才提出了正确的竞争理念。这个正确的竞争理念有两层含义:其一,竞争与稀缺性相伴而生,只要存在稀缺性,那么在非鲁宾逊一人的世界就总是存在着竞争;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竞争总是激烈的。其二,重要的不是竞争本身,而是竞争的方式;不是凡竞争都是好的、合意的,有的竞争是生产性的、价值增值的竞争,有的竞争是非生产性的、价值消散的竞争,竞争是需要进行筛选限制的。产权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竞争方式进行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