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

3、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成的同时也

传递了能量.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明白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等生活中的机械波.(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过程;学习中掌握振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波形不同,横波有波峰、波谷,而纵波有疏部和密部.认真分析下列问题:

1、机械波能离开媒质向外传播吗?

(解答)不能.机械波一定要依赖媒质才能传播,若没有媒质,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发生,前一个质点就不能带动后一质点振动,所以振动形式无法传播出去.

2、日常生活中,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人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呢?

(解答)不能.向水中投入石块,水面受到石块的撞击开始振动,形成水波向四周传去.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水波向四周传播而水只是上下振动并不向外迁移,所以球也仅仅是上下振动而不会向岸边运动.

教学重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用具

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用课件展示。

2、横波、纵波演示仪,用课件展示。

3、用幻灯展示机械波。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波的存在方式.(举例)

观察绳波(书本23页)

思考:1.绳波是如何形成的?

2.演示,用红颜色在绳上做的标记,怎样运动,是否会随着波向绳另一端移动?

观察并回答:

答1手摇摆形成(振源)

答2不会,上下振动.

问:绳子上的波是怎样传播呢?

一、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由于相邻质点间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例如:图2表示绳上一列波的形成过程。图中1到18各小点代表绳上的一排质点,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图中的第一行表示在开始时刻(t=0)各质点的位置,这时所有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第二行表示经过了T/4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已达到最大位移,正开始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4。第三行表示经过了T/2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又回到平衡位置,并继续向下运动,质点4刚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动传到了质点7。依次推论,第四、五、六行分别表示了经过3T/4、和5T/4后的各质点的位置,并分别显示了各个对应时刻所有质点所排列成的波形。

教师讲解后,请学生作图,并讨论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结合书本和多课件视频) 问题:

1、质点做什么运动?随波迁移了吗?

2、各质点的起振方向有什么关系?

3、各质点的运动先后顺序有何规律?

4、各质点间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5、波传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特点?

6、波源停止运动后绳上各质点如何运动?

回答:

1.波形向前推移,波的前端波形保持不变,而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流”

2.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

3.近点先振动,远点后振动,近点振动超前于远点

4.但它们都与波源具有相同的振动周期和振幅

5.相等时间内传播相等距离-匀速传播

6.波源停止运动后,由近及远各质点相继停止运动。而非所有质点都立即停止运动。

观察:绳波和弹簧波的特点(视频)

思考:波动的方向与质点振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两种波有何不同吗?

从而引入波的种类

二、波的种类: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1)横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纵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举例:声波是纵波,其中:振源——声带,介质——空气、液体、固体。

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其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叫做水纹波。

思考:

1、声波、水波、绳波分别靠什么来传播?

2、机械波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从而引入机械波存在的条件

三.机械波

1.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同时存在振源和介质。

2. 介质——波借以传播的物质.波源——首先开始振动的物体.

3.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回忆前一章的振动和这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四.波和振动的区别

同步训练:

例1:日常生活中,发现皮球掉入池塘中,能否通过往池塘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将球冲到岸边吗?

例2、关于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B.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介质质点依次做受迫振动

C.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D.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振动也立即停止。

幼儿园大班足球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足球课教案 【篇一:幼儿园足球教案】 幼儿园足球教案 【篇二:足球教案】 足球(大班) 慈恩寺中心幼儿园张焕新 活动目标 1 熟悉足球,体验自由、玩球的乐趣。 2 练习左右脚交替运球,锻炼协调能力。 3 学习与同伴合作运球,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拱门2个,足球人手一个,哨子一个。 2 音乐《生命之杯》,小音箱。 活动过程 1 热身活动 (1)幼儿站两排,在教师的带领下,先绕圈跑两圈。 (2)整队练习,口令练习。 整队报数,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活动,舒展身体关节?? 指导重点:活动膝、髋、踝关节,做热身准备。 2 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玩球,说说球可以怎么玩? (2)幼儿示范并说出自己的玩法。 (3)学习用左右脚交替向前运球。 (4)幼儿边念儿歌“小足球,真听话,轻轻踢,超前跑,左一下,右一下??”边练习,左右交替向前运球。 (6)练习直线运球,教师指导。 3 游戏活动—运球回家 幼儿分成两队站在横线一端,另一端放置拱门。 玩法:哨声响起,每队第一位幼儿双脚交替向球门方向运球,直到把球运入拱门,然后往回跑,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第二个幼儿继续双脚交替向球门方向运球??依次接力,先运完的队获胜。 4 结束放松:跟随音乐放松,用球轻轻拍肩、背、手、脚等部位,达到放松效果。

活动反思 孩子们常常自发去踢球,每次玩得不亦乐乎,我想何不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开展足球运动呢?本着让孩子们快乐足球的目的,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性。 【篇三:幼儿园足球教案】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提高幼儿活动锻炼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球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器械之一,具有会滚动、能弹跳等特性,不仅能发展幼儿走、跑、跳、平衡等动作,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幼儿期孩子们仅限于对皮球的认识及玩法,但大班幼儿随着运动经验的积累,常会把皮球当作足球踢着玩。足球运动是最具魅力的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活泼型、丰富性、生动性及竞赛性等特点。如果把足球设置成适合幼儿玩乐的足球游戏,幼儿便会对其感兴趣,并在足球运动中身心健康发展。因而,针对大班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点和需要,特设计此活动以进行足球技能游戏的练习为主,提高其运动能力,使幼儿在足球运动中体验快乐玩足球的乐趣。 二、活动名称与内容体育--快乐小足球 三、活动目标 1、喜爱足球运动,对足球游戏有兴趣。 2、学习左右脚交替运球。 重点:学习左右脚交替运球的动作要领。 难点:能左右脚交替运球。 四、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上一节教学活动中,幼儿已玩过足球游戏,学会了传接球和定点射门。 2、物质准备:足球人手一个、足球门、背景音乐。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足球,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足球)。教师用脚将球踢出去,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带领幼儿做身体的拉伸练习。

《波的形成和传播》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 3、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成的同时也 传递了能量.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明白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等生活中的机械波.(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用具 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 2、横波、纵波演示仪;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过机械振动,它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演示——水波:教师用幻灯机做实验:使平静的水面振动,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 教师提问:水波离开水能看到上面的现象吗?绳波离开绳行吗? 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提问:当振动停止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传出去的仍然在传播,以后水(绳)都静止不动了。 请学生总结:(教师可引导) (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用课件把绳波的运动展示) (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由于相邻质点间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例如:图2表示绳上一列波的形成过程。图中1到18各小点代表绳上的一排质点,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图中的第一行表示在开始时刻(t=0)各质点的位置,这时所有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第二行表示经过了T/4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已达到最大位移,正开始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4。第三行表示经过了T/2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又回到平衡位置,并继续向下运动,质点4刚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动传到了质点7。依次推论,第四、五、六行分别表示了经过3T/4、和5T/4后的各质点的位置,并分别显示了各个对应时刻所有质点所排列成的波形。 教师讲解后,请学生讨论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3、对机械波概念的理解 (1)机械波是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一种共同运动形式; (2)当介质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演示横波演示器); (3)波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 4、波的种类: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1)横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点:凸凹相间的波纹(观察横波演示器),

班战斗动作训练教案

班(组)战斗动作训练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班(组)战斗动作 目的:通过训练,掌握班(组)战斗的组织指挥程序,了解班(组)战斗动作的训练情况。 训练问题: 一、队形与运动 二、设卡与阻截 三、侦察与搜索 四、封控与驱散 五、追击与伏击 六、突击与抓捕 方法:分内容实施作业 时间:X小时 地点:战术训练场 要求: 1、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3、爱护武器装备,严格操作规程,严防事故发生。 保障:(略)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组织验枪,整理着装具,向首长报告; 2、判定方向,介绍地形,明确(记)号规定; 3、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

【理论提示】班(组)战斗行动是指一个班或组在相互配合及密切协同下遂行战斗任务。通常在上机编程内担负设卡、伏击、突击、阻截、驱散、抓捕、警戒、反袭击、解救人质、设障与排障、进攻和防御等任务,有时也可单独遂行任务。 【情况设想】2009年X月X日X时X分,高陵县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王某、李某作案后,沿102国道向我灞桥1号地域逃窜,高陵县公安局向支队请求援助,支队命令接到命令后,让我反劫机中队迅速做好处置准备,务必于(xx时xx分)将二犯捉拿归案。 第一个训练问题:队形与运动 目的:通过训练,班(组)战斗的组织指挥程序,了解班(组)战斗动作的训练情况。 【理论提示】 班的基本队形由小组的战斗队形组成,组的队形由士兵组成。基本队形通常有:一路队形、一列队形、三角队形、梯形队形、环形队形和楔形队形六种。运用时,应根据敌情、事件情况、地形和任务而定。 【宣布情况】 同志们,今天上午(10:30时)高陵县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王某、李某作案后,在公安干警的围追堵截下,劫持一辆面包车,沿102国道向我灞桥1号地域逃窜,高陵县公安局向支队请求援助,支队命令接到命令后,让我反劫机中队迅速做好处置准备,务必于(xx时xx分)将二犯捉拿归案。 【组织训练】 X日X时X分,武警二支队反劫机中队突击班受领任务后,紧急出动迅速赶赴事发现场,抓捕劫持分子。 班长:同志们,中队命令我突击一班迅速前往处置此次事件,现我们已到达灞桥1号地区,地形比较复杂,预有敌情顾虑,中队命令我班快速通过。 一路队形: 班长:全班注意,正前方为狭窄山林地,距离两步,成一路队形跟我来。 一路队形通常在沿街巷或其它狭窄地段运动时采用 一列队形: 班长:正前方为开阔地,以二组为主,间隔两步,跟我来。(部队动作) 一列队形亦称横队队形和一字队形。通常在实施驱散、阻截、隔离行动或通过敌火控制的开阔地及搜索时采用。(队形向前运动时解说)

幼儿园足球课示范教案

幼儿园体育课教案——《足球小世界》 学习阶段水平中班、大班学生:约40人单位:XXXXX 执教:陈文 教学内容1、足球传控球练习 2、趣味游戏:传递奥运火炬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积极参与小足球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2、通过对足球传控球的练习,使80%的学生能掌握足球传控球的技术。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心理感受。 教学重点:脚内侧传球和前脚掌停球的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传停球的力度和准确性。 课序教学内容教师教法与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时间 准备部分1、教学常规 准备活动队列练习 2、看谁的平衡能力好 把球放头上、背上、胸前、手 臂、大小腿等 3、看谁的控制能力好 1、师生问好 2、进入训练营 3、学生自主尝试熟悉球性 4、传控球习 1、2、组织 ×××××× ×××××× ×××××× ×××××× △ 3、组织:散点 4、组织两人一组散点 5、组织:散点 3 6 基本部分趣味游戏:传递奥运火炬 教师讲解规则并模仿示范动作 学生认真听讲 全班4队,每组一个火炬。站起 跑线后,”哨响”,把足球踢出起跑 线,快速跑上去把球停在长方形 内,再往前跑绕过安全桩回来把球 传给下一个同学,下一同学先停住 球,等奥运火炬传到自己手中再继 续进行。最先传完火炬的队就是胜 利队,奖励笑脸。尝试一次,比赛 一次。 要求:如果球没有传到自己队的方 框里,就必须踢回来防好后再继续 进行。 组织: ×××× ×××× ×××× ×××× ×××× ↓↓↓↓ 10

放松部分1、歌曲《生命之杯》放松舞蹈 2、课堂小结 评出本课的小足球明星 1、在音乐伴奏下,围在教师身边, 跟着教师唱起来,跳起来。 要求:自我放松,欢快舞蹈 1、组织:围教师散点 2、组织:散点坐草地上 5 场地 器材足球32只,图片一张,火炬4个,录音机一只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四百米障碍完整的教案四百米障碍示范作业

四百米障碍完整的教案四百米障碍示范作业 四百米障碍示范作业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向在场首长报告。 2.介绍训练场地,明确训练编组。 3.组织活动身体。 4.宣布作业提要。 课目:四百米障碍示范作业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及组织训练方法,为下一步执勤实战训练打下扎实基础。 内容:通过高板跳台方法:理论提示、讲做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时 间:30分钟地点:障碍训练场要求:1.认真听讲,仔细观看,用心体会,切实掌握动作要领; 2.严守障碍训练场要求,严防训练事故发生。 3注意训练时保护员要先到位后训练。 作业实施 (一)理论提示; 同志们,障碍训练能全面发展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

质,为执勤实战中迅速通过各种人工和天然障碍打下良好基础。根据训练计划安排今天我们学习通过高板跳台。 在上课前我提一个问题,那名同志知道高板跳台规格是多少? 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其规格:高板高1.80米,长2米、宽50厘米、厚5-8厘米。高台高1.5米,长、宽各1米。低台高、长、宽各1米 回答正确。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攀上高板! 那么,攀上高板有哪些方法呢?我来给大家做一个动作,请大家认真看。 同志们,觉得这个动作怎么样?众答:好林**:我有不同方法,班长,这个动作好是好,可我觉得不适合全班学习,我觉得应该采取立臂上这个动作,请看动作!冷**:我认为,针对身体素质较差,弹跳力不够,身体矮小的同志,以上两个动作都不实用!请大家看我动作!教员:冷光明的动作很好,针对的实际训练过程中。身体素较差,弹跳力差的同志,分析的也很有道理,希望同志们要向冷光明学习 !那么,同志们对攀上高板,还有没有不同动作? 众答:(没有) 教员:图板位置,集合。教员:同志们请看图第一张图是,挂腿撑上动作要领:跑至高板前约40厘米处,两腿用力蹬地起跳,使身体向上跃起,,在蹬地起跳的同时,一腿迅速屈膝从体侧提起,并踏于高板上缘,借臂腿的合力使身体撑上高板,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教案示例

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教案示例 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 (教学实施笔记) 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 目的:通过示教,统一单兵战斗动作课题教学思想、内容与方法,提高同志们的组训能力,为中队下一步单兵战斗动作训练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示教问题:一、作业准备 二、作业实施 三、作业讲评 时间:8小时 方法:讲、做、研、练相结合 地点:战术训练场 要求:(略)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5分钟 1、清点人数,组织验枪、整理着装、装具,向在场首长报告; 2、判定方位,介绍地形和训练场地、设施。 (顺我手指方向看去:XX处向远方延伸方向为概略北方,其余方向自行判定。我们所在地为中队战术训练场,此场地有各种地形及障碍物,如土堆、土坎、矮墙、壕沟等,便于进行单兵战斗动作训

练。 3、进行训练编组(通常按序列或按班长素质合理编组)。 4、组织活动身体。 5、宣布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 目的:通过示教,统一单兵战斗动作课题教学思想、内容与方法,提高同志们的组训能力,为中队下一步单兵战斗动作训练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示教问题:一、作业准备 二、作业实施 三、作业讲评 时间:8小时 方法:讲、做、研、练相结合。 要求:(略) 作业实施---------------------------------------------8课时同志们,班长在组织单兵战斗动作训练时,通常按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步骤实施。 我们先训练第一个问题:作业准备 [理论提示] 作业准备是指班长将全班带到训练场后,开始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保障下步作业的顺利进行,防止训练事故的重要措施。那么,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呢?三班长,请你回答一下。

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12-1-1所示 ) 图12-1-1 (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将每一部分看做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并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传播。 2.介质 (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 1.定义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 (1)要有机械振动。 (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机械波的实质 (1)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依靠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使各相邻质点依次做机械振动来传递波源的能量。 1.机械波的形成 2.波的特点 (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 (2)周期: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4)运动: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5)实质: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3.振动和波动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达标 1.(多选)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 D.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多选)关于振动和波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是形成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 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动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 D.对于均匀介质中的机械波,各质点在做变速运动,而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3、下面关于横波、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波源在同一介质中形成的机械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和纵波 B.由于横波、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因此横波、纵波不可能沿同一方向传播 C.横波、纵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 D.只要存在介质,不管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均可传播横波和纵波 4、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的向外传播,当波传播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 A.随波纹漂向湖岸B.不动 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 5、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也立即停止 B.发声体在振动时,一定会产生声波 C.波动的过程是介质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D.波动的过程是质点的振动形式及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6、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示范作业教案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示范作业教案(齐步行进与停止) 作业准备-----------------------------------5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服装向在场首长报告 2、宣布作业题要 课目: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目的:使同志们熟练掌握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的要领,培养良好的军容姿态,为今后遂行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齐步行进与停止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检查验收、小结讲评 时间:25分钟 场地:训练场 要求: 1、认真听讲,刻苦练习,仔细体会和揣摩我所讲解的动作要领。 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训练场纪律。 以上要求同志们能不能做到? “能。” 作业实施-----------------------------------15分钟 【理论提示】 同志们,课前我对本课的有关理论做了布置安排,谁能回答一下齐步行进与停止步幅距离是多少厘米呢?好!第一名你回答一下。 是!我回答:往前迈出75厘米。回答完毕! 回答的很好,这说明同志们对本课的有关理论掌握的比较扎实,希望保持发扬。齐步是军人行进的常用步法。步幅是每步75厘米,行进速度为每分钟116—122步。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掌握其动作要领。 【讲解示范】 齐步行进与停止的口令下达为:“齐步----走。立定!”为了给同志们一个直观完整的印

象,首先我做一下连贯动作请同志们注意看!(示范略)同志们看清了没有!(看清了)。下面由我边讲边做大家注意看: 当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后,左脚向前迈出约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按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高于春秋常服最下方衣扣约5厘米(着夏常服、水兵服时,高于内腰带扣中央约5厘米;着作训服时,与外腰带扣中央同高),离身体约30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为每分钟116—122步。 当听到“立定”的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约50厘米,脚尖向外约30度),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齐步行进与停止要求姿态端正,臂腿协调,摆臂自然大方,定型定位,步速,步幅准确。为了使同志们便于记忆,我将动作要领归纳四句话: 1眼睛固定要有神,2摆臂自然又大方,3行进臂腿协调好,4步速步幅很准确。 请同志们跟我复述一遍。 以上我边讲变做了齐步行进与停止的动作要领和示范,同志们看清了没有! 【组织练习】 (体会练习) 为了使同志们对动作要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进行组织练习,首先进行个人体会练习 人与人间隔,向右看----齐,向前----看。 开始练习 第2名,注意臂腿协调好,由慢到快体会。第4名注意眼睛不要向下看,抬头挺胸向前看。第5名注意两肩放松不要耸肩。 停!集合 刚才我们进行了个人体会练习,同志们都比较认真也比较刻苦,希望保持发扬。但我发现以下几个共性问题。1、臂腿协调不好,导致行进时有时顺拐。纠正的方法:可采取分解动作由慢到快解决其协调性。2、两肩僵硬导致耸肩。纠正的方法:两肩放松自然摆动。3、眼睛向下看导致无神。纠正的方法:眼睛向前看 固定好。在下面练习过程中同志们要克服这几种毛病。同志们是否清楚!(清楚)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启发式)

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目的】 1.理解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而不是介质的迁移. 2.理解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知道什么是横渡,什么是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什么是疏部和密部. 【教学重点】 1.机械波概念的建立. 2.分析波传递的是运动形式和能量. 3.波动和振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机械波的形成. 2.机械波的特点. 【教学媒体】 波的演示器、柔软长绳、投影仪.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规律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向平静的水面投一颗石子,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水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远处,用手拿着另一端,上下抖动,又会 出现什么现象呢?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正确描述上述两种现象) 生: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这种振动并不停留在一点,而是以水波的形式向四周传去;绳上出现一列凸凹相间的波由一端向另一端传 去(图1).

师:上述水波和绳波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运动形式——机械波. 板书课题:波的形成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板书:1.波的形成.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水波和绳波是怎么被激起的? 生:水面的某处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激起了水波;用手拿着绳的一端上下抖动激起了绳波. 师:想象一下,如果仅有某点的振动,而脱离开它周围的介质,能形成波吗? 生:不能.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板书:(l)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有机械振动(有波源).有介质. 师:有振动是否一定有波动?有波动是否一定有振动? 生:不一定;一定. 师:为什么机械振动能沿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机械波呢?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五段.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两点) (l)从介质本身的性质看,介质可以看成由大量质点组成,而相邻的质点间具有相互作用力. (2)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受到某种作用而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它会牵动邻近质点振动起来.这邻近的质点又会带动它邻近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就会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从而形成机械波. (教师出示波的演示器,说明波的演示器上的各国片代表了介质中的各质点,并慢摇演示器的手柄,让学生观察质点被依次带动,从而形成机械波的过程)板书:(2)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 师:(再次慢摇手柄,让学生注意观察、对比)沿波的传播方向,后面质点的振动情况与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有何差异? 生:远离波源的质点的振动总落后于靠近波源的质点. (教师继续演示,让学生观察).

(完整版)幼儿园小班足球教案

xx小班足球教案 活动目标 学习转道爬行动作。 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增进幼儿的方向感及身体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蚂蚁头饰若干,录音,磁带,铃鼓一个,纸箱四个。 场地布置:大草坪一块,上放有许多皮球,草坪旁有四个纸箱,3 米长的垫子4 块摆成转道形。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准备活动。 出示蚂蚁头饰:这是什么呀?今天我扮蚂蚁妈妈,你们扮蚂蚁宝宝。“蚂蚁宝宝!”唉“!”我带你们到草地上玩游戏,我看我的宝宝谁最聪明,最能干好吗我们开着车子走吧。 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带领幼儿做走、跑、跳动作,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 2.基本部分 学习带球求转道爬行。 a)“草地到了,你们看这草地上有什么呀?”我“们能玩游戏吗?”那“我们把皮球收到四周的箱子里吧。怎么收呢?仔细看妈妈是怎么收的。”b老)师示范 讲解带球转道爬行。手膝着地向前爬行,球贴前胸,用身体带动前进。 c)幼儿练习带球转道爬行,教师指导。 组织幼儿练习向指定方向爬行及变速爬行。

皮球收完了,我们来玩游戏吧。妈妈让你们爬到哪边,你们就爬到哪边好吗? “真棒!”你“们看我这是什么?”我”的铃鼓摇得快,你们就爬得快,摇得慢,你们就爬得慢,没摇你们就原地不动,好吗?” 放松活动,调整活动量,让幼儿适当休息一会儿。 “蚂蚁宝宝真聪明。”现在妈妈给你们表演蚂蚁操,你们认真看,一会儿妈妈带你们做一遍。” 游戏“蚂蚁运豆豆” 转道爬行把豆豆运回家。 3..结束部分,放松活动,回教室。 足球活动:小刺猬运果子 活动目标:1、会用脚运球的各种技能,提高他们的运球能力。 2、体验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用报纸卷成的小棍与幼儿人数相等。 2、刺猬胸饰一个,小旗2 面,红,黄,蓝,绿丝带若干。 3、足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秋游〉歌曲,与幼儿边唱边拉圆圈进入场地。“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带宝宝一起出来玩吧。” 2、热身。下蹲运动——侧身运动—上肢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3、搓球动作。 二、学习用小棍运球“宝宝们真棒,今天妈妈给宝宝带来了许多小棍,请宝宝们用小棍把球运到家里去。”、1教师示范用小棍运球动作。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感性认识什么样的运动叫波动。 2.知道机械波的概念,知道其形成的条件,理解其形成的机理,会由机理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3.理解机械波波动过程的特点,知道其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4.知道机械波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课件、视频等从感性出发剖析机械波波动的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 2.通过对机械波形成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方法,并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波波动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波动过程之美,体会物理研究的威力(表面上波动过程很复杂,分析后发现它如此简单),体会物理学分析过程的逻辑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多观察,多思考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 2.通过参与模拟波动的过程,体会与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体会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机械波波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 2.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的各质点振动的重复性和滞后性。 【教学难点】 1.各质点只是振动没有沿传播方向迁移的确定。 2.带动作用的应用,即如何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多媒体课件与视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章的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板书课题) 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通过观察,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二是透过表面现象探究机械波形成的原因。 新课引入 教师演示三种运动形式:一为绳子的运动(用跳绳沿竖直方向演示);二为弹簧的运动(用纵波演示器);三为水面的运动(自己录制的视频)。 师:刚才看到的三种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物理学上称这样的运动为机械波。 新课教学 板书:一、感性认识波动,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 投影出示问题1:机械波这种运动形式与过去我们学过的各种运动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若学生回答不出,可以提醒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示从研究对象的个数考虑。)

单兵战斗基础动作示范作业

单兵战斗基础动作示范作业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战斗基础动作 目的:使同志们学会单兵战斗各种动作及其训练方法。 内容: 一、卧倒、起立 二、运动姿势与方法。 三、利用地形。 时间:38小时 地点:战术训练场。 方法:讲解示范,个人体会,分班组练习,考核验收。 要求:1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2: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树立练为战的思想,认真练习每个动作,做到熟练、准确。3、严格遵守枪支使用有关规定,爱护手中武器,防止事故发生。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XX分钟 1、清点人数、验枪、整理服装、装具。 2、判定方位,介绍有关地形和训练场地设施。 3、组织活动身体, 4、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XX小时 第一个训练问题:卧倒、起立 一、卧倒

卧倒是隐没身体,避免敌火力杀伤的最低姿势,它分为持枪卧倒和端枪卧倒。 (一)持枪卧倒 口令:“持枪向XX--卧倒”或“卧倒”。 要领:在持枪的基础上,右手提工握背带,左(右)脚向卧倒方向迈出一大步(受地形限制不便于迈步时,也可撤一大步),左(右)腿弯曲,右(左)腿伸直身体前倾下塌,两眼注视前方,左手顺左脚方向伸出,掌心向下稍向右,按左膝,左手,左肘身体左侧的顺序卧倒,右手迅速出枪,左手接握弹匣(弹仓)或下护木两腿伸直,两脚分开约与肩同宽,右手移握握把(枪颈),成卧姿无依托准备射击姿势。无射击任务时,卧倒后,左小臂横贴于地面,右手将枪轻贴于身体右侧,枪面向右,枪管放在小臂上,成卧姿隐没姿势。持班用机枪卧倒时,右手提枪,左手打开脚架,左脚向卧倒方向迈出一大步,两眼注视前方,将枪前送对向目标架于地上,两手在枪托两侧撑地,迅速卧倒,右手握握把,左手握枪颈,成卧姿射击姿势。训练步骤: 1、分节动作练习 2、卧倒后出枪和收枪练习 3、连贯动作练习 分节动作练习方法的口令:“分节动作卧倒--2---3。” 分节动作练习的要领:当听到“分节动作练习”的口令后、左(右)脚向卧倒方向迈出一大步,左手前伸,听到“2”的口令后、按左膝左手、左肘、身体左侧的顺序卧倒,听到“3”的口令后,右手将枪向目标方向送出成卧姿准备射击姿势。 卧倒后出枪和收枪练习要领是:在卧倒的基础上听到“1”的口令出枪,听到“2”的口令收枪,反复练习。 连贯动作练习,重点练习动作的连贯性和熟练程度。 训练重点: 1、上步要大、重心要低 2、掌握好握枪时身体各部位着地的顺序。 3、出枪要快,接枪要稳 (二)端枪卧倒 口令:“端枪--卧倒”或“卧倒” 要领:在端枪前进的基4∩希 咸迩扒悖 蠼?向前迈出一大步,按左膝,两肘的顺序身体迅速着地卧倒卧倒后,两手协力出枪,同时两后伸,全身俯地,成卧姿准备射击姿势。 训练重点、训练步骤同上。 二、起立 (一)支身起立 口令:“支身--起立” 要领:右手移握护木收枪,同时转体向右,两眼注视前方,左小臂稍向里合,屈左腿于右腿下,以左手、左脚的支撑力将身体支起,同时出右脚

幼儿园足球课教学设计

幼儿园足球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班幼儿喜欢听故事,并喜欢给同伴讲故事,但部分幼儿在讲述故事时语言不够连贯和语调太平,在看图讲述方面幼儿能够讲述出图片上的内容,但缺少了内容中角色对话的想象和角色心情的想象;本次活动通过形象的教学大挂图,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结合图片内容讲述出图片中的故事,并懂得观察图片上动物们的动作和表情,及想象并说出动物之间的对话和动物的心情;从而提高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和注意讲故事时的语调,并能够保持安静倾听同伴讲述。 二、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绘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三、活动准备 1、球、一盆水(做沉浮实验)。 2、教学大挂图、幼儿用书。 四、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2、活动难点: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内容。 五、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大挂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副好看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画上都有什么吧! 2、观察讲述。 (1)、出示图片一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兔和小熊在做什么事情呢? 小结:一天,天气很好,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球,玩得可高兴了,可小兔一用力踢,足球飞得很高,一直向远方飞去,结果不见了。 (2)、出示图片二 师:小朋友们,你们来猜一猜足球到底哪去了呢? 师:谁最后捡到了足球呢? 师: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师:在找足球时,小兔和小熊遇见了袋鼠妈妈会怎么问呢? 师:袋鼠妈妈会怎样回答小兔和小熊呢? 师:一旁的大象伯伯听了袋鼠妈妈的话,对小兔和小熊说了什么呢? 小结:原来是袋鼠妈妈在草地上散步时,正好飞来的足球掉进了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正着急找足球的小兔和小球走着走着遇见了袋鼠妈妈问:“袋鼠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足球了吗?”袋鼠妈妈赶紧捂着自己的口袋摇摇头说;“我·······我······我没看见。”“那您的口袋里鼓鼓的是什么呢?”袋鼠妈妈连忙说:“当然那是我的孩子啊!”这事被在一旁的大象伯伯看得一清二楚,大象伯伯对小兔和小熊说:“小兔、小熊你们别着急,我来帮你们想办法。” (3)、出示图片三 师:大象伯伯做了什么呢?它是怎么帮助小兔和小熊的呢?

装备操作使用示范作业教案

装备操作使用示范作业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装备操作使用 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训练,使同志们熟练掌握装备操作使用的方法,为以后的考核比武和演戏保障打下坚实基础、内容:1.接力机操作使用 2.传真机操作使用 3.交换机操作使用 4.网控设备操作使用 5.TCP-746A型综合网关操作使用 时间:60分钟 地点:小入口交换车房仓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要求:1、爱护武器装备器材,严格遵守操作规定。 2、认真听讲、仔细看、勤思考、刻苦练。 3、训练者为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器材保障: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 . . . . . . . 5分钟 1、清点人员、整理着装,向在场首长报告

2、宣布作业提要 3、提示相关理论 作业提示. . . . . . . . . 50分钟 (理论提示) 同志们今天我们对装备操作这一课进行学习和训练,这也是同志们首次接触该装备接力机、交换机、传真机及网控设备是小入口交换接力车的主要设备,我们只有熟练掌握其操作的方法,才能完成各种任务。 (理论讲解)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TCL-177B型数字保密接力机的主要战术与性能: (一)通信距离:无线架高15米及满足视距通信的条件下,平地单跳可靠通信距离大于25KM,经过两次中继后可大于70km,并保证全程误码率小于1/1000,传播可靠大于99%。(二)工作频率;信道机的工作频率分别为:低频段350.0-399.9MHz和高频段460.0-509.9MHz 两个UHF波道,波道间隔为0.1MHz,共有1000个波道。本机可预存10套频率和工作状态等数据,使用时按键提取。 (三)传输速率:128Kb/s、256 Kb /s、512 Kb /s (四)中继方式 本机的中继方式为基带中继 (五)发信机输出功率 发信机输出功率可进行人工调整,共分为七档,最大输出功率第七档应不小于1W。

热食前送作业教案

热食前送示范作业教案 作业准备…………………………………….5分钟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 课目:热食前送 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应急条件下热食前送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正确处理前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 各种情况,提高战场饮食保障能力。 内容:热食前送 方法:理论讲解、操作示范、分组训练 时间:8课时 地点:训练场 要求:严格训练、动作规范、配合密切。 第一个训练问题:常用标准制度 一、理论讲解 热食前送是指为保障作战人员饮食需要而实施的保障过程。在准备和实施热食前送时,要做好以下几点:选好前送时机;掌握阵地位置;熟悉前送道路;做好前送准备;选择前送方法;迅速组织分发。 二、示范操作与分组练习 第一步:受领任务,进行思想动员。(集合整队) 同志们:

我中队官兵已经连续奋战1昼夜,中队长命令我们炊事班在13时将热食送到指定地方。 根据目前基本态势和周边地形,我们拟选择1号路作为热食前送道路,2号路作为备用道路。 下面我将任务明确如下: (1)人员分工:前两名和我为第一组,由我任组长;3~5名为第二组,由钟翠全任组长。 (2)各组人员必须服从组长命令,听从指挥。 (3)热食品前送过程中,要注意保密和隐蔽,防止收到干扰和破坏,灵活处置途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4)全体人员要树立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思想,务必12:50时将热食送到指定地域,并搞好分发工作。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 “好,跟我来。” 第二步:随机应变,灵活处置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要求:(1)精密安排,科学分工;(2)每组3-5人,选择合理路线和时机;(3)遇有突发时间,迅速果断处置。 第三步:接收指示,快速组织分发。 到达后,立即向阵地首长报告。 炊事班长:中队长同志,热食前送完毕,请指示。 第四步:总结讲评 同志们:热食前送是战场饮食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今

《波的形成和传播》参考教案1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 3、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成 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明白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等生活中的机械 波.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过程;学习中掌握振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波形不同,横波有波峰、波谷,而纵波有疏部和密部.认真分析下列问题: 1、机械波能离开媒质向外传播吗? (解答)不能.机械波一定要依赖媒质才能传播,若没有媒质,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发生,前一个质点就不能带动后一质点振动,所以振动形式无法传播出去. 2、日常生活中,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人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呢? (解答)不能.向水中投入石块,水面受到石块的撞击开始振动,形成水波向四周传去.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水波向四周传播而水只是上下振动并不向外迁移,所以球也仅仅是上下振动而不会向岸边运动. 教学重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用具 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并用课件展示。

2、横波、纵波演示仪;并用课件展示。 3、用幻灯展示机械波。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过机械振动,它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演示——水波:教师用幻灯机做实验:使平静的水面振动,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 教师提问:水波离开水能看到上面的现象吗?绳波离开绳行吗? 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提问:当振动停止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传出去的仍然在传播,以后水(绳)都静止不动了。 请学生总结:(教师可引导) (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用课件把绳波的运动展示) (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