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
【古代文学】复习梳理—隋唐五代部分

隋唐五代文学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一、断代起讫

隋代(581~618):历三帝(融合南北,为唐文学铺垫)

唐代(618~907):历二十一帝

五代十国(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原地区);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后蜀、南平、北汉

(大体沿用唐制,是中晚唐的延续)

二、历史背景

(一)经济态势

1、农业经济:田税制度更迭:均田、租庸调、两税法——田园诗、新乐府诗人。

2、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市井阶层——新文体(词、传奇)的出现发展。

(二)政治形势

1、隋至盛唐:政治大一统,南北疆域统一,民族大融合——应制颂圣和赞扬盛世;盛唐边塞诗

2、盛唐以后:两大政治事件(安史之乱、甘露事变):

三大社会问题(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和南衙北司之争)

——文人入幕、世风猜忌、隐约心事、贬谪生活

3、科举制:按才取士,公正公平;社会阶层流动,充满活力——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

诗歌被纳入科举系统——诗歌的普及和繁荣

(三)思想文化

1、兼容开放、一视华夷的心态,思想多元化。

2、儒释道独立发展、冲突融合——进取精神;空寂明净,和平淡泊的心境;神仙思想,浪漫想象。

3、南北、中外文化的交汇。

4、书、画、乐、舞等艺术全面兴盛,审美意识的培养重塑——提供素材;画与诗、乐与词。

【二】隋代文学

诗歌方面逐渐融合南北,出现一些新的气象,隋炀帝是推动进程的关键人物。

隋代诗坛的南北融合,还带有合而未融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过渡性。

一、三大地域文化体系

①关陇豪侠:多胡汉杂糅的军事贵族。

慷慨,多与边塞、战争有关

杨坚、杨素、杨广等,规模小,成就低。

隋文帝:关陇文化本位政策

②山东儒雅:多宿儒旧族,尚礼乐、经术,经世致用之学。

朴素,济世求名,述怀言志题材突出。

卢思道、薛道衡等,成就最高。

③江左清秀:多衣冠士族,重门阀品第,尚文重诗,文学素养高。

清绮,多闲雅之境、清丽之景,山水、宴集、咏物题材多。

江总、虞世南、虞世基等,因袭南朝诗风。

根本任务:文化融合,创造一种融合南北的诗风。

薛道衡:字玄卿。与卢思道齐名,成就最高。

乐府受梁陈诗风影响大,文辞绮艳

杨广:隋代融合南北的关键人物

推行文化的交汇、融合

诗歌中的雅体与俗音。后者效仿南朝民歌,清新明丽。

倾心南朝诗艺

其他:卢思道、杨素、孙万寿、虞世基、王胄等。

【三】唐代文学——唐诗

①中国古典诗歌的成熟期:数量庞大,体制大备,题材、表现和风格趋于多样,诗歌普及。

②树立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范式:唐之前:诗经、楚骚、汉乐府;唐之后:变—偏离;复—回归。

一、初唐:准备期李渊建唐到唐玄宗开元元年(618~713)

1、唐初建国至太宗辞世(618~649)

“朝”“野”对立:

①宫廷诗人(唐初诗坛主体):唐太宗及其周围南北文士,虞世南等

典雅绮艳,题材范围狭窄。

②在野诗人:隐士、田园诗人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三仕三隐

自然潇散,时带哲学思辨

2、太宗以后(649~713)

①宫廷诗人:体物写景技巧逐步成熟,以南朝诗艺表现雍容宏大的唐朝气象。

许敬宗:“颂体”

语言典奥富丽,堆砌宏伟意象,装饰性极强。

表现歌舞升平气象,“类书”化。

上官仪:“上官体”

反对类书化;着眼自身对外物的细致体察,清远淡雅;“六对”“八对”之说。

②下层士人(初唐四杰等):刘希夷、张若虚

五律:扩大题材,诗境拓宽;咏物五律融入个性情感。

七言歌行:偏于六朝锦色;融入更多寄兴咏怀。

文风改革不彻底。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自负轻薄,名高位卑;气势壮阔,慷慨悲凉。

文章四友: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

沈佺期、宋之问:五律定型

“沈宋体”:以沈宋诗为规范;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形式对账工整、平仄和谐、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陈子昂:字伯玉,“陈拾遗”;两度出塞

复古倾向:恢复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唐诗风骨: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情思、声律、词采结合。

豪侠气概,孤傲慷慨。

《感遇诗》三十八首:政治倾向;抒发人生感受,古体为主

张若虚、刘希夷:生命体悟,哲理情思;诗情画意、空明纯美的诗境

3、诗体探索永明体—唐代近体

①诗体律化:

声律:由自然声律到人为声律

对偶:联间对偶开始考虑声调的因素

篇制:永明声律流行后,五言诗篇制缩短

②关键转变:“四声律”到“平仄律”;消极的病犯原则到积极的粘对原则。

平仄律和粘对律的推导性:五言长律、小律、绝句—七言律诗

③律体发展:王绩—初唐四杰—文章四友(李、杜)—沈宋(律体定型)

二、盛唐:兴盛期开元元年到代宗大历初年(713~766)

“盛唐之音”:封建社会的全盛期;蓬勃、青春、开放的时代性格;诗歌声色性情完美统一。创作态势:走出宫廷;心怀壮志,境界阔大宏伟、昂扬爽朗。

表现题材:山水田园、边塞;题材拓宽。

诗人群体:众星璀璨,不拘一格,积极洒脱。李白——盛唐诗歌最高峰

①二张:相继为相开元年间文坛、政坛领袖;崇儒尚文,奖掖后劲。

张悦:“燕、许大手笔”;对盛唐诗歌美学得先行领悟:天然壮丽

张九龄:“曲江体”;因山水抒情;托物感兴:五言咏怀诗《感遇》十二首

清婉蕴藉,“清澹”

②山水田园诗

隐逸盛行:道教隐逸,庄业休沐。

王维:字摩诘,诗佛,《辋川集》(与裴迪唱和)

禅佛、适意(老庄);取法陶谢、齐梁;

随行观景,田园模式,山水感兴,大视野;空明境界,宁静之美;诗情画意

孟浩然:终生不仕,秉性清高

贴近日常生活;即兴而发,不加雕饰,自然淳朴,平淡闲适

其他:裴迪、常建(近王维);储光羲、张子容(近孟浩然);祖咏、卢象、綦毋潜、丘为等

③边塞诗

南北朝传统:南朝征夫思妇——哀伤;北朝建功立业——昂扬。

盛唐边塞诗繁荣原因:军事形势、民族政策;朝廷重军功

诗风转变:乐观—哀叹(玄宗为界)

高适:自负狂放,功名心强;高官封侯

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岑参:“岑嘉州”

心境变化:苦闷思乡—乐观进取

边塞战争,异乡习俗,自然景观

*高岑比较:高—尚质主理(魏晋风);质朴平实,意胜于辞

岑—尚巧主景(六朝风)

王昌龄:王龙标,王江宁;狂放豪爽

清刚劲健,思致缜密

其他诗作:送别,女性题材

其他:王之涣、崔颢、李颀、陶翰等

④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

生平:少年(道教,剑术,任侠,漫游)

定居安陆(干谒,漫游,求仕,隐居)

供奉翰林,三入长安

艺术特征:强烈的主观色彩;想象夸张;飘逸雄奇;风行水上,自然浑成

体裁:古体诗《古风》;乐府、歌行;绝句;律诗

乐府歌行:古题乐府的创新:a.借古写今,时代精神;b.根据古题联想生发,第一人称写主观感受。

完成从乐府到歌行的转变。歌行:想象、虚实、跳跃、大开大合,打破固有格式。

绝句:自然明快,清新俊逸;山水、送别最多;受乐府民歌影响。

*渐变期大历到德宗贞元年(766~805)

怀旧伤今,苦闷彷徨,孤独衰老,乡愁羁旅

雄浑壮丽—清雅淡远;浪漫—写实

过渡性:表现出审美观念和艺术取向的新变,为中唐再盛做准备。

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诗圣

生平:读书壮游(读书,漫游,交友,求取功名)

滞留长安(应举,献赋,干谒,除官)

陷贼、为官(安史之乱)

漂泊西南(成都、夔州)

终老江湖(湖北、湖南)

思想:盛世理想与儒家情怀:明君贤相的理想,心忧天下的情怀。

“诗史”:叙事手法,记载事件,反映社会生活;表现历史中的个人情感,个人—时代

艺术成就:沉郁顿挫,风格多样,萧散自然;

写实倾向,铺陈叙事手法;

诗体创造:a.五言古诗:长篇铺陈; b.绝句:组诗形式,扩大容量;

c.五律:时事民生,组诗;

d.七律:题材、谋篇、用韵等都基本成熟。

杜甫律诗:拓宽表现范围、手法;声律精心安排,严中求变;字炼句琢。

影响地位:风骚、汉魏六朝以来集大成者;“盛中之渐”引领者,承前启后。

中唐开启者:a. 诗歌险怪、写实、尚奇、尚俗、求险等倾向;

b. 新乐府创作,用新题针砭现实。

宋以后影响:a. 忠君爱国、忧民济世的儒学价值;

b.杜诗诗法、技艺的沿袭创变;

c.文献整理编辑校注。

②大历诗坛

安史之乱后,国力恢复,但尚未拜托颓唐的精神状态。盛世残梦;感伤、孤独、冷落、内省。

特点:尚清远淡雅,细致省净;重写实;多孤独衰老,乡愁羁旅,气骨顿衰;重近体,尤其是五言。

a.江南地方官诗人:

在长江以南辗转任各级地方行政官员包括幕府从事的一批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张继、戴数伦等。丰富的阅历带来创作内容题材的丰富;对个体命运、生活的深刻反省;归隐为主题的“群斋诗”。

刘长卿:字文房,“刘随州”

冷漠孤独,感伤惆怅;思锐才窄

韦应物:郡斋诗,吏隐诗

诗风转变:慷慨为国、昂扬意气—看破世情、无奈散淡

仕隐,佛寺

语言、精神:效仿陶渊明,冲和平淡;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b.大历十才子(京城台阁诗人)

形成原因:京城风尚—追慕荣华,点缀风雅;

密切交往、唱和频繁;

共同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趣味:寂寞清冷,崇尚六朝的清新婉丽,追求诗境的宁静淡泊。

主要成员:钱起、李端、司空曙、韩翃

c.大历方外诗人群

1)大历隐士诗人:秦系、朱放等。

并非从未进入仕途,不是天生的隐士;居住来往在江南一带,少迁徙行役之苦;任性、旷达。2)大历诗僧(大历江南诗僧群):皎然等。

安史乱后,江南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佛教内部戒律的松弛;以诗记禅,禅与诗相融。

d.其他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山人”。

诙谐不羁;俗中有奇,险怪奇特,开韩孟一派。

受江南民歌影响,通俗明快,语言近白话;

李益:戎幕生涯与边塞诗复兴

三、中唐:大变期贞元后期到文宗大和前期(790~835),宪宗元和达到高潮

盛极难继与新变:尚奇、尚俗

文化社会心理:补偿心理:政治经济局势恶化,苟安奢靡的补偿心理

扭曲心理:派系争斗,浇薄猜忌

内心世界的发掘:崇道尚佛,儒家心性之学

文艺领域中求新奇、避常俗、多创新:探索(古文、变文、传奇小说、词、书画)

①韩孟诗派

长安、洛阳为中心;韩孟为首,包括李贺、张籍、卢仝、马异、刘叉、贾岛等人。

创作主张:不平则鸣:突破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重诗歌抒情功能

笔补造化:汲取佛教心性说,深入幽微,取得诡怪新奇的效果。

风格:复古尚奇、奇险巉刻

多古体诗,反骈律声韵;题材入俗求奇;想象奇特新颖;夸张,怪、谐杂糅;用语用事生新艰涩;僻字僻韵;色彩浓重斑斓;散文化,好议论。

韩愈:字退之,谥文,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昌黎先生集》

风格:险怪雄奇,怪谐杂糅

以俗为美、以丑为美;以文为诗,散文化章法、句法;议论入诗,直述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孟郊:字东野;《孟东野诗集》

性格心境内敛狭隘

苦吟:重视炼字造语,追求构思奇特超常;

“郊寒”:意象幽僻、清冷、苦涩;诗风寒冷荒僻,凄冷萧索。

李贺:字长吉,诗鬼;《李长吉歌诗》

伤心苦闷情怀

想象奇诡,思绪跳跃,鬼域与仙界

用词设色凄迷艳丽,视觉、听觉、味觉互通

贵胄意识

②中唐贬谪诗

贬谪文学:中唐独特的文学景观。

初唐—牢骚不断,乞怜自怨;中唐—思考深刻,情感深沉,内容丰富

刘禹锡:字梦得,“永贞革新”核心人物,贬谪,“刘白”、“刘柳”

简洁明快,风情俊爽;雄直劲健,昂扬朗丽

托物咏怀,咏史怀古

民歌情调

柳宗元:字子厚,柳河东,柳柳州。

冷峭简淡,内敛沉重;屈辱感与拘囚感,淡泊中寓忧怨

自觉的美学追求

③元白诗派与新乐府创作

新乐府运动:自立新题,反映时事民生;新题乐府性质的讽喻诗

背景:a. 社会根源与历史契机:社会危机;政治改革、文体革新;宪宗初年宽松的政治环境。

b.诗歌传统与诗体功能:汉魏乐府的写实传统;中唐写实风格提倡(杜甫、元结);

文学叙事功能与社会是生活适应。

成员:先导—王建、张籍;主将—元稹、白居易;其他—唐衢、刘猛、李馀、邓鲂、马逢

元白诗派:继承古乐府形式,自拟新题,写时事见闻;

语言朴实真切,口语入诗,通俗浅显

张籍:字文昌,张水部、张司业

写俗人俗事,挖掘甚深;擅长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写实,主观色彩强,情感充溢

王建:字仲初,“张王”

写实,客观性,长于描写,多用俗语,含蓄隐曲

元稹:字微之、威明,元九;《元氏长庆集》;元白唱和;“元和体”

诗文兼善,《莺莺传》传奇

艳情诗、悼亡诗

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真切动人

“次韵相酬”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思想状态:儒释道交融;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贬江州司马为界);

后期:退避政治,知足保和,佛老思想,效法陶渊明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创作风格:尚实、通俗、务尽,语言浅切平易

题材集中,形象鲜明,主题明确;白描手法

讽喻诗:兼济,社会政治,意激气烈,为君为民而作,现实功利色彩

闲适诗:独善,淡泊平和,闲逸悠然

长篇叙事诗:抒情因素强化,人物心理描写,环境烘托渲染

四、晚唐:沉沦期穆宗长庆以后(821以后)

背景:乱局、沉沦、彷徨

国事沉沦:藩镇、宦官、朋党(牛李党争)、赋税与流民(均田制)

身世沉沦:仕进艰难(科举弊端,官场倾轧,辗转藩镇)

地位下降(轻文尚武)

心态沉沦:忧时叹世,感伤凄惶;刺时愤世,幻灭绝望

诗歌地位、水平下降:题材境界狭小,气象颓唐;多用五七言律绝,体裁短小,技巧细碎。诗歌题材:咏史怀古:沉湎,反思,感伤

讽刺针砭:新乐府精神,儒家诗教;衰世漠然心境

隐逸闲适:乱世抉择,诗化、文人化,宋型人格

苦吟清幽:姚贾,宋代晚唐体、江湖诗派

闺阁爱情:齐梁诗风复兴;奢靡享乐,劝淫;身世与闺阁融合;隐约情怀

地位评价:诗歌高峰的完成:七律成熟,绝句组诗出现,对内部心灵表现(李商隐)转折点:文人意象,诗歌词化,通俗化、叙事化进一步加强

①咏史怀古

杜牧:字牧之,杜司勋;

豪迈爽快,明朗劲健

感怀时事,咏史怀古;理想抱负,政治感慨,国计民生,壮志难酬

轻狂放荡,女性题材

许浑:字用晦,许丁卯

工整“整密”;闲适退隐

②苦吟诗人

题材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诗境狭窄,有句无篇。

贾岛:字阆仙,号碣石山人;诗奴,贾长江

属韩孟诗派,横跨中晚唐

苦吟:对艺术创新的刻意追求,“岛瘦”

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写景、送别、怀旧之作

荒凉凄苦,语言清淡朴素;清奇入僻;常中见奇,奇中有常

姚合:姚武功,姚少监,“姚贾”

寻幽入僻

平淡清雅:“武功体”

③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樊南文集》

题材:反映时事政治(咏史诗);身世抱负、人生感慨(咏物诗);爱情诗(无题诗)。

渊源:齐梁—绮艳风格,但摆脱庸俗,侧重情感表现;

阮籍—象征性、多义性;

李贺—幽微奇丽;

老杜—沉郁浑成;写时事,议论入七律;日常中忧国忧民。

艺术特征:主题抒情性强,感伤情绪重;

朦胧多义:恍惚迷离的意象组合,“无题”,大量用典,表现心灵世界;

凄艳浑融:感伤情绪融于瑰丽朦胧;

语言典雅优美,韵律铿锵和谐,色彩瑰丽浓艳,构思细密复沓。

其他:温庭筠、韩偓、吴融、唐彦谦等

④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皮日休:字逸少、袭美,号醉吟先生、间气布衣、鹿门子

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皮陆唱和:闲情逸致,日常生活

司空图:字表圣,号知非子、耐辱居士

淡泊蕴藉,悲凉凄冷

⑤离乱之感与时事讽谕:韦庄、罗隐、郑谷等

【三】唐代文学——其他文体

一、唐五代词

1、概况

①词的名称:曲子词;诗馀;乐府;长短句

②词的起源:a.《诗经》或长短句诗;b.乐府诗;c.朝杂言诗;

d.经唐代近体诗,杂以散声、泛声、和声等形成:声诗

③燕乐与词的产生

隋唐三种音乐系统:雅乐(郊庙祭祀)、清乐(前世新声)及燕乐(合胡部者)

燕乐:泛指宴享时所设之乐。隋唐燕乐,在吸收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乐舞的基础上,对中原音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成为歌舞兼备、雅俗共赏的全新音乐系统。

燕乐与词调:教坊曲

④词体发展的因素

a. 倚(依)声填词:乐有定式;乐有低昂缓急;由乐定词,促使词体的声韵格律日趋细化

b. 按谱填词、按词填词:脱离音乐独立;自身格律化加强;词谱、词律类著作的繁衍。

⑤词的基本特点

“词调”;分为数片(阕);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声律格式;句式多为长短句;字声配合严格。

2、唐代民间词

《云谣集杂曲子》:最早民间词集

题材:闺阁相思、男女恋情。

民间词的过渡性:调与题合,词调即题目;格律声韵不严格,词体未定型

3、唐代文人词

发展概况:初盛:多为应制、酒宴之篇,娱乐消遣性;多数为齐言体词。

中唐:题材趋于广泛;写作技巧提高;词体逐步稳定。

晚唐:一派取法六朝乐府及晚唐绮丽诗风,写闺阁幽怨,风格趋于穠艳;

一派上承中唐刘、白疏朗笔调,写身世情怀及风土人情,风格较清丽疏淡。

温庭筠: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之关键,花间派鼻祖。

词风富艳精工,色泽浓艳,意象稠密,多为静态描写,长于渲染细节,装饰性。

韦庄:词与温庭筠齐名,为花间词派重镇。

意象疏朗,多用白描,直抒胸臆,更疏淡自然,本色之美。

4、五代西蜀词人与《花间集》

《花间集》:现存最早文人词集(晚唐五代文人词)

除温庭筠、皇甫松、薛昭蕴、和凝等人外,绝大部分是流寓蜀地或仕于蜀的作家。

西蜀代表词人:牛峤、牛希济、李珣、欧阳炯

5、南唐词

冯延巳:字正中;《阳春集》。

写景:侧重渲染情绪,引发人生无常的感叹;

抒情:不限于一时一事,人生经历凝结的综合性情感体验。

李璟:字伯玉,世称中主;《南唐二主词》。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世称李后主。

题材内容:毕生为词,一生轨迹有所体现;

情真意切,写宫廷宴乐、情人幽会、丧妻之悲、亡国之痛、幽囚生活。

国破家亡的哀痛外,夹杂着人生无常的悲剧性体验;

艺术表现:平易自然,善用虚字;

直抒胸臆的赋法为主,多白描;

提炼典型和细节;

将主观情绪外化,融情于景。

二、唐五代文

1、概说

以骈、散的斗争与融合为主线,以中唐古文运功为界标,经历了“骈—散—骈”的过程。

韩、柳从“文”“道”两面重塑散文,经宋欧阳修、苏轼等发展,成为此后文章的主要形式。

①骈文:初盛唐的变革华艳:四杰、陈子昂;张悦、苏颋(燕许大手笔);王维、李杜

中唐新型经世、抒情骈文的树立:陆李;元白;韩柳

晚唐五代骈文复归华艳:小李杜、温庭筠、段成式、欧阳炯

②散文:初盛唐的由骈趋散

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的古文运动:散文范式确立

晚唐古文的衰落:艰怪险涩

2、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①概况:

定义:中唐中元、元和年间,韩柳以宗经、复古、明道号召,倡导用单行散句的古文替代内容空疏的骈文,寓文风转向于文体革新之中,后世称为“古文运动”。

实质:以散代骈,解放文体,经世致用。

原因:文体变革的内在推动:骈散对立与融合

中唐政治改革与中兴之愿的需要

思想变革与儒学的复兴、阐释:文以明道,“道”的内涵扩充(仁义、现实关怀、个性)。

②韩柳古文创作成就

明道与现实关注;不废修辞,重视个人情感;兼法百家,以骈入散。

韩愈碑志、赠序类文体的改革意义

柳宗元“永州八记”与山水散文的独立,寓言,传记等

3、晚唐小品文的兴盛

特点:篇幅短小;内容多样,多刺时之作;内容活泼,夹叙夹议,议论深入浅出。

兴盛原因:晚唐政治社会黑暗衰败;唐代较为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中唐古文运动,技巧形式发展,“文以载道”,促使文人关怀现实、针砭时弊。

代表作家:刘蜕、皮日休、陆龟蒙、罗隐

三、小说

先唐小说类别:志怪小说;志人小说(轶事小说)

唐五代小说类别:以叙述语言区分:文言小说、话本小说

文言小说内部区分:志怪、笔记、传奇

传奇小说的范围:广义:唐代文言小说;狭义:唐代区别于一般笔记、志怪小说的传奇体小说。兴盛原因:外部因素:城市经济,市民阶层;社会思潮,佛道盛行;科举行卷,文化繁荣内部因素:古文运动,诗歌繁荣;六朝志怪、野史杂传

唐传奇影响:a.由子史著述中脱颖而出,成就一新型文体

b.更多将目光投注于外在世界和现实生活,发展文学的叙事功能

c.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情节模式

d.昭示了叙事文学开始取代抒情文学

四、通俗文学

唐五代的民间说唱文学——开宋元以后白话小说之先河

①变文

变文定义:广义:所有敦煌说唱文学的总称;

狭义:与讲经文、因缘、押座文等并列的某类说唱文学作品的专称。

变文兴起:僧讲(对象为僧徒)和俗讲(对象为平民百姓)

俗讲内容的变化、延伸:佛陀变文;世俗变文

变文形式:散韵结合;韵语一般以七言句为主;文白夹杂

②话本、词文与俗赋

话本:以散文叙述为主,语言更为明白晓畅,接近口语。

词文:词文皆以韵文为主,便于演唱。

俗赋:前代辞赋通俗化的结果。

分类:a. 承袭汉大赋形式,开篇说明起因,主体部分主问客答,互相辩难,极力夸饰,然后卒章显意,以寓讽刺。

b. 以白话韵文赋体叙事,强调故事的完整性。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 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 ◆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 ◆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 ◆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 ◆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 ◆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 (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 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 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 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 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 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 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 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 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用诗——政治参考书,社交工具书,国学教科书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 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提纲

先秦文学 《诗经》 篇目&时代:305+6 西周初-春秋中叶 作者:社会多阶层 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 赋铺陈直言 比(1)类似于修辞的“比”(2)“比体诗” 兴(1)有比喻或象征意义的兴句(2)烘托环境,创造气氛的兴句。 (3)与下文内容无关联的兴句 《春秋》 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 以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外交、军事活动为主,真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矛盾。 散文成就:主要表现在叙事、记言两方面。 叙事:1.长于写人 在事件中写人,塑造人物真实、生动,有个性。 善写人物性格的发展(重耳)。 即使是出场次数不多的人物也塑造得非常生动。(季隗、怀嬴、崔杼) 2.善于叙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全景式地叙写,如晋楚城濮之战;基本不写战争,而重在写战前、战后与战争有关的许多事件,如秦晋殽之战。 注重描写战争中的人。 写战争情节细大不捐,生动逼真。 记言:用简练而接近口语的文句,表达当日巧妙词令,尤其长于外交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事。 如重耳对楚王,虽落难,亦极自尊,不卑不亢,不失国家尊严。 文学成就 1.发展了《春秋》编年体,为历史著作撰述方法提供典范。自此,修史重文采,重叙事和刻画人物,《战国策》、《史记》受其影响。 2.叙事、记言的艺术经验长远影响着后代叙事与议论散文的创作。唐宋以后古文家多摹《左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代小说的发展。 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参考答案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礼记·\u37066X特牲》中保留原始歌谣风貌的《蜡辞》的歌词是( ) 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B.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C.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D.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狱? 答案:B 2. 《吕氏春秋·\u21476X乐》中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动作而歌舞的记载是( ) A. 履虎尾,不咥人 B.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C.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D.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答案:D 3. 《诗经》中的作品大致产生于( ) A. 西周以前 B. 西周初至春秋中叶 C. 西周初至春秋末 D. 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 4. 《诗经·\u22823X雅·\u29983X民》是( ) A. 史诗 B. 情爱诗 C. 农事诗 D. 社会政治诗 答案:A 5. 《天问》的诗歌句式主要是( ) A. 七言 B. 五言 C. 四言 D. 杂言 答案:C 6. 下列作品中出自《九章》的一篇是( ) A. 《山鬼》 B. 《橘颂》 C. 《东君》

D. 《招魂》 答案:B 7. 《论语》的文风特点是( ) A. 语录体裁,辞约义丰 B. 篇幅简短,韵散结合 C. 质木无文,逻辑性强 D. 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答案:A 8. 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 ) A.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答案:C 9. 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 A. 铺陈排比 B. 多用比喻 C. 质实无华 D. 婉转诙谐 答案:A 10. 与汉初各家散文比较,枚乘《上书谏吴王》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语言犀利,直说主题 B. 譬喻叠出,设辞委婉 C. 质朴无华,造语恳切 D. 铺排纵横,气势宏大 答案:B 11. 以王充、桓谭为代表的东汉前期散文的主要创作倾向是( ) A. 针对王朝的兴替翻覆发抒感慨 B. 针对东汉政治的腐败揭露抨击 C. 针对宦官、外戚专权的政治现实提出批评 D. 针对图谶虚妄的政治文化予以批驳 答案:D 12. 《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

古代文学考试资料整理

填空: 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2、徐渭《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部杂剧,合称《四声猿》, 3、徐渭著《南词叙录》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和评论明代戏剧的专著 4、《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 5、澄道人的《四声猿引》谓徐渭“为明曲之第一” 6、明代中期三大传奇,即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的《鸣凤记》。 7、李开先《宝剑记》:取材于《水浒传》, 8、梁辰鱼《浣纱记》通常认为是第一部用改良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文人传奇剧本。 具备开拓意义的昆腔大戏 9、王世贞等《鸣凤记》政治活报剧、时事戏之先锋。较早较完整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政 治现代剧 10、汤显祖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紫箫记》,未完,本事唐传奇《霍小玉传》,是 其第一部完整的传奇作品。;后于万历15年改编为《紫钗记》。 11、汤显祖《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临 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12、《牡丹亭》本事《杜丽娘慕色还魂》话本 13、【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4、《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5、《金瓶梅》是四大奇书中唯一一个没有经过时代积累的过程。《金瓶梅》是中国第一 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16、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 17、冯梦龙与“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8、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9、阳羡词宗陈维崧——词史 20、李玉他们关注历史政治的风云,创作出了很多历史剧,其剧作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戏 剧性强,有很大影响 21、前人称“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 22、《聊斋志异》的性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短篇文言小说。 23、《司文郎》的核心情节是一位盲僧人凭嗅觉判别文章优劣,与科场取落形成强烈反差 24、性格小说《婴宁》、散文小说《绿衣女》 25、《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作,标志着我过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 展的新阶段。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 26、《儒林外史》的创作取材现实士林,人物有原型,杜少卿是作者的自况。——带有强 烈作家个性的作品。现存最早的刻本: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巾箱本,56回。 27、周进(头撞号板)、范进(中举后发疯) 28、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2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基本 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30、清初三大家:三位作家是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31、南洪北孔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舁与孔尚任,洪舁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 花扇》齐名,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1、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先秦史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这时所确 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2、我国最早的文学是什么?现存最早的歌谣是什么? 上古歌谣;《弹歌》 3、什么叫神话?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哪些文献资料中?保存最多的是哪部书 籍?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①文献资料:《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列子》等②出土资料:简帛、 壁画、器物等。 《山海经》 4、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内容:①创世神话(解释天地开辟,万物起源)如:女娲补天:生动的反 映了母系氏 族时期我国原始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伟大气魄; ②自然神话(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写兽草本等)如:《述异记》中盘 古的故事:表现出先民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明他们从事物变化的初步 认识中产生了简单的进化概念,体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伟大真理。 ③英雄神话(同自然和权威进行斗争)如后羿射日:对自然和为民族除害 的英雄的赞颂,也含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 ④战争神话(有关民族来源,祖先诞生,氏族部落战争和部落中能人,首 领等人类社生活方面),如黄帝伐蚩尤:反映了氏族社会部落之间的相互斗争,战争描写富于艺术想象,再现上古社会的原始风貌。 性质: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 期不自觉地艺术创造。 意义:①反映我国原始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伟大气魄与力量; ②体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伟大真理; ④表现了对英雄的赞美,再现了上古社会原始风貌。 5、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 ①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地气概,对后代文人 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想象、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成为 非写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质; ③神话还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许多创作都借用了神话的 素材和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而闪射出奇异光彩。 6、中西方神话的比较。 ①中国神话零散,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 ②中国神话大都半人半兽,将人神话,希腊神话则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将人 神话,人神同形同性; ③中国神话女性地位较高,希腊神话推崇男性神; ④中国神话无爱神;西方有丘比特之箭;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古代文学下-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下-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2、临川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玉茗堂四梦) 3、四大南戏:《金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 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4、《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洪梗。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现能见到最早的话本小说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等25人,这些诗人虽不都是江西人, 但他们都推崇黄庭坚,故后人把这派诗人称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讲谋篇布局、 句法、句眼、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在材料的选择上避免熟滥,喜欢在佛经、语录、小说等杂书里找冷僻的典故,稀有的字面。他们学杜甫得其皮毛,失其精神,其负面的影响一直到晚清的宋诗派还存在。 6、永嘉四灵:南宋永嘉诗人徐照(灵辉)、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四人的并称。他们反对 江西诗派,专学贾岛、姚合的诗歌,标榜野逸清瘦的作风,过着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以精练的语言刻画 寻常景物。但他们的诗歌由于生活天地的狭窄,取法范围小,所以缺乏变化。 7、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是因南宋中后期杭州书商陈起陆续刻印当时许多诗人的集子,合称为《江湖集》而得名的。《江湖集》中有姜夔、“四灵”、刘克庄、戴复古等人的作品,广义而言,这些诗人都可以称为江湖诗人。江湖诗 人大多是不得意的文人,流落江湖,靠献诗卖艺为生。他们没有公认的诗学标准,但提倡清丽尖新的诗歌风格,以 精练的语言刻画寻常景物,很接近晚唐的诗风。 8、诚斋体:得名是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杨万里是初学江西诗派而又学王安石和晚唐诗, 形成构思新巧,语言晓畅,自成一家的诗人。他的诗善于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捕捉新颖生动的素材,并能在将 感情与之交融的同时,又能理智到观照与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这种充满幽默诙谐、活泼风趣、通晓明畅、 以俚语入诗,但又不乏生活理趣的诗体,人们称为“诚斋体”。 9、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 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在宋室南渡后,传至南方。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 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搊弹词”,某些作品还冠以“弦索”字样,以示其有别于南诸 宫调的特点。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这两个剧种的剧本虽然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但体制又有不同。 元杂剧: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脚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小来; 旦分帖旦、搽旦、小旦。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 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南戏: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只能由一人独 唱到底。 10、前后七子: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桢卿,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他们的文学见解一致处是“诗必盛唐,文必秦汉”,重视摹拟。 后七子: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 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A 退化的文学发展观 B 以摹仿为目的的创作观 唐宋派:作家兼批评家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人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表示不满,主张作文应学唐宋文 章的法度,故称“唐宋派”。唐宋派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批评十分尖锐,有深刻的揭露意义,但在对反复古理论 时也暴露出道学家的迂腐,故他们很难击败复古派。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长生殿》《桃花扇》)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著名的代表。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34、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汉 1、汉赋:赋是一种富有文采要求协韵的、讲究铺陈侧重状物的、兼具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特殊文体。汉赋是盛行于两汉的赋,有大赋和小赋之分。 大赋:多写宫观园林之盛以夸炫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铺陈夸饰之后,篇末每每加上一个“讽谏”的尾巴,篇幅较长,规模壮阔,好些是长达千言以上的巨制;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文和散文相夹杂,铺陈排比,文辞瑰丽,并喜用冷僻字眼以示高奥典雅;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七言,甚至长达十言以上者。句段之间常选用恰当的关联词语作为承接的机纽。 七体:像七发这种以七段成篇的结构体制,引起后来许多作者的模仿形成的专体,号为“七体”。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标志着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其典型的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班固:有《两都赋》闻名天下。张衡: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 2、《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它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它既反映出几千年错综复杂的历史面貌,又刻画出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这样用纪传体来写历史是司马迁的开创。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四史》:史记汉· 司马迁汉书 · 班固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三国志晋·陈寿 3、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古代文学史2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2P39) 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P216 10、南歌的抒情长诗_西洲曲______和北歌的叙事长诗____木兰诗_______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 我国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朴素的辩 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 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 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 年号。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 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 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 统一天下的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复习资料整理)

简答题 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2、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3、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 4、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注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5、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 2、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心理刻画方面尤为突出。(蔡伯喈形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和复杂心理;这种软弱性格与他恪守礼教伦理观念紧密联系,不过也有请有欲。赵五娘形象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磨难。) (2)情节结构上富于匠心:双线结构,用双线索交错发展。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中的种种苦难。 (3)人物语言个性化。即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并且富于动作性。 4、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更加灵活多变,采用特有的“衬字”方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5、袁宏道:《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1)贯穿着一种“狂傲”的叛逆精神。 2)曲词艺术上,本色而高华爽俊、秾丽奇伟,堪称曲中豪放派。 3)在杂剧形式上的突破: 一是结构体制,或一出,或二出,或五出,使元杂剧的规矩荡然无存; 二是曲调体式,或用北曲,或用南曲,有时自出机杼,自由运用,别开生面。 6、汤显祖的“至情”论: 1)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2) 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 3) 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