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优化与创新

优化与创新

优化与创新
优化与创新

优化与创新: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的时代要求

[摘要]民族政策是推进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促进民族发展方面能够发挥中介作用、调控作用、促进作用和规范作用。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临政策实践环境的诸多变化,我国的民族政策应遵循服务于各民族发展、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不断实现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民族政策;科学发展观;优化;创新

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创新发展,促进民族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的推动,在民族发展问题上践行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民族政策的优化与创新。

一、民族政策的实质与作用

民族政策是执政党民族治理理念的具体化,是政府为了处理民族问题、改善民族关系而制定和实施的法规、准则以及措施的总和。

法规和准则作为一种规范,规约和导引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团体、普通民众在对待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应持怎样的态度、该如何去做,并通过褒扬与惩戒达到维护道义和秩序的目的。措施是贯彻执行和维护法规、准则的具体手段,一是国家的积极干预,即国家根据法规和准则,主动采取行动,保护和支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为维护法规、准则的严肃性,对违反法规和准则的行为予以惩处。我国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以“积极干预”为主,国家主动介入到各种与少数民族相关的社会事务中,比如身份认定、社区发展、国家直接投入和管理的经济开发项目以及国家主导的文化活动等。[1] 民族政策通过具体运行可以发挥出中介作用、调控作用、促进作用和规范作用。

民族政策是民族理论与民族工作实践的中介。民族政策是执政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政治主张向具体民族工作转化的中间环节,民族政策以法律、法规、准则等形式将执政党和国家的民族治理理念制度化,并进一步通过规范和指导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成员的行动,外化为政府作为或公民行为,发挥民族理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的作用。通过理论—政策—实践的循环链条,民族理论会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另一方面,民族工作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又会通过民族政策的评估反馈给政策的制定者,并进而督促执政者对民族理论进行思考,对民族政策进行修正和优化。

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具有调控作用。国家凭借合法性权威,依靠政治动员力量和社会资源运用,能够实现对政治单元内部各民族关系的调整,通过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调处和化解民族社会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各种矛盾,促进民族内部结构的优化和民族之间关系的顺畅和谐,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

民族政策可以推动民族发展。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对少数民族的优待和倾斜为特点,能够以外部助推的方式,促进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由于各方面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不少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各民族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发展滞后的民族社会通过自身努力难以实现常态发展,与此同时,原有的民族发展差距还会不断加大,为此,为了实现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快速发展,就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民族政策,“催化”和助推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

规范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我国现行的民族政策一方面规约着国家对民族的责任与承诺,影响着国家对民族的政治态度、地位承认和权利赋予;一方面规约着民族对国家的义务和忠诚,影响着各民族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政治信任和政治参与。[2]

我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在于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利益。新中国成立以前,历代封建王权以强力维护帝王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其主要措施是实现不同民族统治者之间的联合,但在社会内部却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民族歧视、剥削与压迫。新中国的成立则以各民族无产者的联合为基础,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为目标,以民族区域为制度安排,结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很快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党的地位后,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主导,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多民族国家构建,以民族平等、团结为总原则,在意识形态和具体工作中纠正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在民族识别的基础上,保障和扩大各民族的政治参与,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从政治、经济、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和发展制定规范。旧社会遗留的民族隔阂逐步被民族团结弥合,民族歧视被民族团结化解,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不断增加,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境况大为改观。尽管其间经历了“文革”的冲击以及一些环节的曲折和失误,但民族团结进步在今天依然是主流。“历史已经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比较好的处理民族问题,赢得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中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确定了行为规范,消释了种种矛盾,赢得了人心。”[3]

二、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实践环境

民族政策实践环境是指既定民族政策贯彻执行环节所处的环境。我国当前的民族政策实践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自然环境由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物环境等要素组成,社会环境由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构成。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还可以将民族政策实践环境分为宏观环境(整个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环境)和微观环境(如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环境)。

由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物环境组成的自然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区域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一项民族政策的执行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灵活执行,避免一刀切。这也决定了国家政策要么给出宏观指导意见,由民族自治地方配之以具体方案;要么具体针对某一区域的特点,将政策微观化、细致化。同时,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民族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成本,在进行政策评估时,要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并考虑。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为现阶段的民族政策实践环境增加了关心生态的新内容。

由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构成的社会环境具有时代性、综合性、主题性的特点。社会环境的时代性表现在21世纪的民族政策执行既要面对全球化的潮流,又要保持民族性的特点,共性与个性同时关照;社会环境的综合性是指在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期,既要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又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要重视民族文化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现阶段我国民族政策的实践环境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综合性特点;社会环境的主题性是指在现阶段民族政策面临解决一些必要的主题,比如民族地区的生态环保问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问题、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民族扶贫问题、西藏和新疆等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问题等等。

政策实践环境的变化要求民族政策随之而动。一方面要阶段性的评估、终结一些失效的、与现行环境脱节的政策。有关学者的研究统计表明,从1949年到2004年,财政优惠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50%、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62.5%、人口生育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75%、文化教育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92.31%、就业职业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100%、农业发展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70%、工业发展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57%、民族贸易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20%、扶贫优惠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92.31%、扶贫开发计划执行的稳定程度为50%、扶贫专项基金执行的稳定程度为80%、对口联合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75%、外贸边贸政策执行的稳定程度为71.43%。

[4]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实践环境要求及其衍生的发展任务的需要,制定和实施新的民族政策。新世纪以来,根据新的环境和发展任务,国家先后出台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等宏观政策规划;在2001年至2010年具体制定实施“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西部地区实行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草产出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对西部地区实施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特殊政策”、“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政策”等十多项微观政策。

把握现阶段我国民族政策实践环境的特点,明晰我国当前民族政策的目标和任务,是深入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三、影响民族政策效应的因素分析

民族政策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治理的指导思想和举措,对其效应的评价可能来自于执政党对预先政策目标设定完成情况的评估,还可能来自于政策受益群体的满意度反馈,还可能来自于综合的社会评价,包括一项政策对于其他民族的连锁影响。但从根本上,有两点会对民族政策效应的评价产生影响,那就是道义和公正。

道义是一种原则,这一原则会影响到民族政策的合法性,即公众对民族政策内容和目的的认可和支持程度。符合道义是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只有更多不同民族的民众认为国家的某一民族政策是合理的、符合道义的,这项政策才会得到支持和认可,否则,将因缺乏道义支持而失去效应,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公正是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必须恪守的价值基础。在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不仅要体现公平原则,而且要自始至终地贯彻公平原则。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人们只有在体现了公平的社会规则和社会关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协作劳动、分工生产,积极创造社会财富,越高程度的社会公平就能够创造越高程度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5],民族政策应遵循社会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原则。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以“不公平”的倾斜性支持政策形式,朝着公平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目标努力。但这种“不公平”不能超出公平阈[6]的范围,否则,将导致逆向性歧视。

此外,民族政策的立策基础也是影响民族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民族问题及其诱因复杂多变,民族政策的立策基础和效果评价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是天壤之别,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尤其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与民族问题之间关系的把握。如果抛开政治、文化等因素,一般来讲,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其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成立,甚至相反。

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分立主张在实现经济富裕后反而愈演愈烈。在特殊的情况下,贫穷不仅会成为民族分立的理由,富裕也可以成为民族分立的借口,而且这种情况已不是特例,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前南斯拉夫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比利时的佛拉芒人以及意大利北部“帕达尼亚”的独立,都有这方面的原因。[7]此外,西方的后物质主义思潮的兴起也启示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在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以后,其注意力很有可能转向对非物质生活以外的诉求,包括信仰、文化甚至是民族主义情结。

此外,民族优待政策也可能诱发新的民族问题产生。在一些国家中,政府为减少民族冲突实施一些优待政策。其理论支持是:民族冲突是民族间经济差距的产物。实施优待政策的政府认为:这是一个成本较低的应付民族冲突的策略。为了绝大多数民族群体最终能够平等的竞争,至少在短时期内有必要实行倾斜的优待政策;来源于客观经济差距的民族冲突可以通过针对这些差距的政策的实行而消除。但引出的一个后果是使另一些在优待政策之外的民族心理失衡,导致民族之间、民族群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些国家的事例表明,政府在施行民族优待政策的同时往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代价。研究者认为,如果严格地实行优待政策,有可能引起两方面的负面效果,一方面引发不被优待民族群体受歧视的愤怒,增加民族冲突;另一方面优待政策增加了落后民族中普遍存在的竞争无能感,增加他们需要特殊照顾的负罪感,还会增加他们由于实际竞争失败产生的对竞争的恐惧。[8]

可见,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准确把握政策环境为基础,还要考虑到政策的综合效果。一个民族区域如果传统社会特征浓厚,在信仰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民族特殊性,又存在政治精英的狭隘民族主义动员,甚至是民族分裂主义的煽动,经济落后则有可能成为反动精英进行政治动员的借口,但经济发展也可能会成为地区民族主义激升的基础。为此,针对不同的民族问题,民族政策要进行“多处方”的综合,共同致力于民族问题的解决。

四、科学发展观对民族政策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民族工作开展同样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全方位地关注各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各民族的发展能力,帮助各民族改善生活,给予各民族更多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加快消除各民族的贫困,即努力消除各民族的知识贫困、权利贫困、人力贫困和收入贫困等。[9]民族政策是推动民族工作进步、促进各民族发展的重要手段,民政政策实践过程就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一)民族政策以维护和实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利益和人的发展为根本,但它强调的不是某个人的利益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决定了以人为本理念中的“人”,指的是中国人民,利益指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发展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是以中国56个民族人民的利益为本,是以中国56个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为本。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目的是维护、保障和实现各族人民的利益,一项具体的民族政策既要使作为政策客体的民族受益,也不能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二)更好地体现照顾

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中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在政府的决策、政府的行政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哪类人。在我国,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综合原因,形成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以

及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民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大局。为此,以人为本应体现出明确的指向性,那就是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特别关注那些亟待加快发展的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民族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差距度决定了以人为本要具有“民族特色”和针对性,要突出强调通过民族政策激活民族发展的内部活力,让受益的民族获得自身永续性的发展能力,而不是一时的“福利”。

(三)更好地体现公平

社会主义民主意味着公平,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共享和共有,意味着同等地位的同等待遇。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向横向拓展,民族成员之间跨传统居住区域的多向流动增加,各民族内部结构性变化和民族社会分层流动加快,民族成员内部贫富两极分化明显,民族成员之间之地位与待遇的比较就表现得更为直接。这种局面致使相同社会分层上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为享受不同的政策,产生不同的感受,进而会影响到民族关系。因为我们的民族政策可以高度概括为是“族体共享”的政策。民族政策整体运行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时代变化,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之间的联动性作用加强,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本关怀,要体现对各民族弱势群体的同样关照。

五、民族政策的优化与创新

科学发展观反思了过去发展的挫折与教训,汲取了人类关于发展的最新理念,其内涵集发展应体现的人性伦理关怀、发展的理路与范式选择、对发展的本质认识于一体,对民族政策的内容优化、实践过程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将理想目标微观化、具体化,进一步发挥民族政策的规范作用

在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初期,为了聚合民心,提高各民族成员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提出和确立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的理想目标是必要的。平等、团结、自治、发展的原则及目标设定和旧社会民族关系恶化的状况相比,无疑激发了各族人民对未来多民族国家的向往,并积极投身于多民族国家建设。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一种价值理想,是一种宏观原则,也是一种发展目标,将其从抽象的信念转化为各民族群众身体力行的自觉需要一个过程,将其从口号、辞令层面切实内化为各民族群众之间的一种包容、尊重、理解、善待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以人文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并不单单是要求国家和政府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其更为深刻的内涵在于人人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来自于政府权威,而实现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却在民间。

民族政策的合法性来源于社会公众,民族政策的执行并不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任务,民族工作也不只是某个或某些部门的工作。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工作因而是整个社会的工作,做好民族工作人人有责。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民族政策实践,要在继续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行人、财、物支持的基础上,也要注重通过微观化、具体化的政策渗透,进一步发挥民族政策作为规范的作用,规范政府、社团、公民在民族交往中采取正确的态度和得体的言行。民族政策既要通过看得见的一面体现出来,也要通过看不见的一面体现出来。

民族政策是政府行为,也是公众行为。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已经固定化的认为民族政策是政府行为,其结果是社会公众的责任淡了。民族纠纷、冲突的出现后,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解决,普通民众怕、躲、靠、看,不主动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说明,民族政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在社会基层发挥得比较薄弱。

民族政策贯彻实施需要创新,民族政策要通过微观化、具体化、基层化、社会化来实施。如果各民族群众在日常交往中,都能彼此尊重对方、包容对方、克制自己的行为、矫正自己和他人

的行为,真正人人以人为本,那么社会和谐的基础才会建立起来。

(二)民族政策过程中体现民族关怀

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以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利益为目标的,民族政策是益民的社会工程,不只是简单的政府行政工作和任务。贯彻执行好一项民族政策的“催化剂”是民族关怀。所谓民族关怀就是要在具体的政策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带着感情去工作,诚心诚意的带着对受益民族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去工作。这是政府公共责任感在民族政策执行上对公职人员的要求,是政府人员伦理自主性的体现。

高效应的民族政策实践过程离不开民族关怀因素,民族关怀应充分体现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监控等各个环节。

民族政策制定是整个政策过程的起始阶段和首要环节。在这个阶段要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汇集各方面民族发展的政策意向和信息,广泛争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科学论证,进行政策实施预测,形成政策提案,经过合法化的过程,成为正式的准备付诸执行的民族政策。在这个阶段,为了确保形成的政策符合民意,应把民族政策的制定置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吸纳广泛的公众参与,通过民意调查、信息公开和新闻媒体介入、举行听证会等途径、方式了解各方反应,了解受益民族群众和利益相关民族群众的真实想法,以确保政策目标真正为民族群众所急、为民族群众所想。

民族政策执行是构成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既定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因此,这个环节相当重要。这个环节本身又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试点和全面铺开等环节。体现民族关怀以尊重民族群众的知情权为前提,通过必要的宣传让民族群众了解政策的内容和目的,让民族群众觉得民族政策与其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支持政策,积极参与政策执行。体现民族关怀也体现在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作用上,通过民族自治地方对民族自治权的充分运用,发挥出政策效益。在这个环节,应该充分发扬民主,避免主观作风和单一的行政行为模式化,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服务于当地各族人民。一些对口援建项目采取的“交钥匙”工程的做法,往往忽视了必要的民族关怀。为了各族群众、相信各族群众、依靠各族群众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

民族政策评估是判断政策效果的重要环节,政策评估将为政策的继续、调整还是终结提供依据,有利于促进民族政策的制定及其运行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民族政策的评估可采用专家评估、民意收集、综合评估等方式,要以政策的效果、效益、效率为评估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生态指标、民意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民族政策监控贯穿于整个政策过程的始末,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来监控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有助于确保政策是否得到贯彻实施,以求达到预期的效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要挖掘民族政策的监控源,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党委、民主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团体的作用,尤其应注意吸收受益群体的代表参与政策监控工作。

(三)从群体受益向地区受益和个体受益转化

目前,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族体共享”的政策。[10]这一传统来自于新中国建立初期。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计划经济时代,除了满族、回族以外,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集中分布在传统的居住区域内,民族社会环境相对封闭、稳定,同一民族社会内部社会分层情况不突出,因此,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实现民族政策“族体共享”是合理的。

时至今日,我国民族政策的整体运行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向横向拓展,民族成员间跨传统居住区域的多向流动增加,民族散居化趋势更为明显,也就是说,从新中国建立初期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民族居住区域相对固定,民族社会环境相对封闭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二是在各个民族社会内部,社会分层现象比较普遍,民族成员内部贫富两极分化明显,群体性的民族经济社会差距被个体化的民族经济社会差距替代;民族成员之间之地位与待遇的比

较更为直接,这种局面致使相同社会分层上的不同民族的成员因为享受不同的政策,产生不同的感受,三是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渗透到社会各层面、各领域,同时,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平、公正、平等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会价值追求,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公众的维权意识、民主参与意识都不断地叩问“为什么在生育、入学、就业、提干、福利等方面不实行各民族的完全平等”?

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本关怀,要体现对各民族弱势群体的同样关照。国家和政府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社会整体的扶贫工作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工作,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如果再简单地实施“族体共享”的做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社会公正的原则。民族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应该微观化、细致化,不能再简单地“一刀切”。比如某些省在招收民族预科班学生时,招生政策原则上规定录取分数线可降低80分,结果吸引了大批城市少数民族学生报考,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满计划数的录取方法,实际录取分数线只降低了几分到十几分,结果是:被录取的学生成绩好,但又不愿意多上一年的预科班,而这些省内欠发达地市需要照顾的少数民族学生却没有真正享受到政策优惠,城市内与享受这一政策的少数民族学生同等家庭环境和同等教育条件的汉族学生认为这对他们不公平。[11]这一政策的实施由于没有以照顾差距为基础,简单的以族体受益为标准,因而其结果是“该照顾的没有受到照顾”,“不该照顾的却受到了照顾”。

科学发展观要求民族政策实践应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以人为本,既要体现民族照顾,又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在受益对象界定方面可采取两种思路:一是将民族照顾与地区照顾结合起来,即对于一些发展水平相近、自然环境相似、经济发展困难相同的民族和地区,实施同样或相近的政策,做到民族发展和地区整体发展同步考虑。二是由群体受益转向个体受益,基于民族群体的优惠政策向基于个人需求的扶助政策过渡,最后转变为基于公民权利的政府扶助,即谁需要帮助,政府就扶助谁。[12]

总之,随着时代演进,我国民族政策的实践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些新问题、应对这些新情况,就要以人文本,不断创新。

注释:

[1]关凯.族群政治[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75.

[2]青觉.民族政策:国家行为的政治规范[J].中国民族报,2007-02-02.

[3]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94.

[4]温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评估[J].开发研究,2004(4):23.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8.

[6]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于1963年前后提出了公平理论。其中公平差别阈(EDTequitydifferencethreshold)理论强调条件不相等的公平感,认为在人们心理承受的范围内,存在分配差别是允许的.根据个人工龄,职位,资历,劳动投入量等因素决定不同的人的收入存在的差别。条件不相同的人之间的收入差别过大(称为悬殊差别)或差别过小(称为无差别)时,都会造成人们的不公平感。只有适宜的差别分配才能产生公平感。所以,公平差别阈的概念是: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分配的比值。将这一理论借用到民族政策的影响上来,如果民族政策对某一民族的照顾过于优惠,超过了其他民族的心理承受限度就会对政策的合理性产生质疑。

[7]潘志平.民族自决还是民族分裂[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108.

[8]靳薇.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J],科学社会主义,2008(2):94.

[9]严庆.浅谈民族发展政策对科学发展观的回应[J].贵州民族研究,2005(3):18.

[10]熊坤,新严庆.科学发展观与民族政策的时代特色[J].满族研究,2007(2):2.

[11]严庆.现阶段民族教育政策实践环境浅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49.

[12]马戎.反思民族研究:理论与实践(上)[N].中国民族报,2007-10-28.

持续改进的定义及内涵

持续改进的定义及内涵 一、持续改进的定义: 持续改进是实现战略目标、不断增加价值和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手段,是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改善、优化、整合资源配置的先进方法,是实现企业永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是在全员目标管理基础上的管理创新。 持续改进简称ECI。E——every,全领域、全员、全过程,C——Continue,持续不断、坚持不懈地;I——Improve,改善、改进和创新 附:ISO定义:持续改进是注重通过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实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方法。现在,我们拓展其外延、深化其内涵,使之变成中州分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平台。 二、持续改进的内涵: 1、——持续改进是中国铝业公司目标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式。 中国铝业公司重组上市以来,遵循“诚信为本,回报至上”的经营理念,打造“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确立了将公司建设成为“最具有投资价值和良好成长性的铝工业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超常规快速发展,全方位开放发展,低成本高效发展,多方式灵活发展,高科技抢先发展,强管理稳健发展”的发展举措,实施了“一级法人、两个板块、三个层次、四个分开、五个集中”的管理模式,初步建立起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 姜汝祥先生的《差距》中提出了企业家修练的六条腿,其中一条腿就是“业务流程与公司管

理控制的底线是一致性,这就使你的业务管理是基于统一公司整体而不完全是一盘散沙”。中铝公司为了整合流程和业务,使各分公司能够步调一致,用一种语言、一个声音说话,用一种思路来考虑现实、解决问题,实现生产经营的统一运作,最终实现总部目标,现正着手搞目标管理。 《福布斯》杂志的副总裁在与张瑞敏首席就管理问题进行交流时问:“在管理理论上,您最喜欢哪几个人?”张瑞敏首席回答:“一个是德鲁克,一个是波特。”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和波特的竞争战略管理思想对目前企业的实践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德鲁克1954年在著名《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即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及管理制度,能够使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改变了企业界不考虑长远目标,只热衷于通过各种运动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目标的落后做法,因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产业界视为焕发青春的手段而广泛应用。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逐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目标管理的最大特点是由集体参与共同制定目标。一本由马来西亚学者翻译的企业战略学,书中论述了有关目标制定的四个简单而实用的标准是——精确与可衡量、重点突出、挑战与可实现性、完成的时间期限。精确与可衡量是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要比只要求人们尽

生物优化设计答案

生物优化设计答案 第一节人类的食物快乐预习感知 一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 二 1.最主要薯类 2.储备肉类植物油3.生长发育瘦肉奶豆类三1.60﹪~70﹪2.钙、磷血红蛋白3.水溶性脂溶性轻松尝试应用1~6DDAABA7(1)A、B(2)C(3)含碘的无机盐(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能力提升1~14BBDDADCCCCCACB15(1)ADC(2)贫血(3)B16(1)富病主要是由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富病中还有一种称为“神经炎”的疾病。食物疗法是应尽可能多吃一些穷人吃的东西,如新鲜蔬菜、糙米等。(2)穷病主要是由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雀目”指的是夜盲症,食物疗法是应尽可能多吃一些富人吃的东西,如猪肝、鱼肉、胡萝卜和玉米等。 17(1)马铃薯肝(2)糖(3)维生素C18(1)④使用同一滴管吸取吲哚酚试剂(2)多(3)先加等量的水果汁,再向其中滴吲哚酚试剂(使操作更加简便)(4)猕猴桃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快乐预习感知一 1.咽胃小肠磨碎搅拌运输2.唾液腺胃腺肝脏消化液消化酶3.唾液淀粉酶胃液胃液肝脏胆汁二1.较大蛋白质脂肪2.唾液淀粉酶麦芽糖三1.可吸收消化2.口腔胃小肠四、口腔食管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无机盐维生素例题B轻松尝

试应用1~5CBBCA6(1)2、3、5、8、9、10(2)2口腔9大肠5胃8小肠(3)5胃氨基酸2口腔8小肠(4)4肝脏胆汁11胆囊肠腔脂肪(5)8小肠三9大肠(6)1唾液腺4肝脏6胰腺胃腺肠腺(7)唾液腺6胰腺肠腺(8)阑尾能力提升1~11BCBCBDADDBD12(1)变蓝变蓝不变蓝变蓝(2)在0℃和80℃时,唾液不能使淀粉分解。(3)在37℃时,唾液能使淀粉分解。(4)设臵4号试管的目的是与1,2,3号试管内的现象对照,以证明淀粉的分解是唾液的作用。13(1)葡萄糖(2)氨基酸(3)小肠(4)水无机盐维生素14(1)2(2)牙齿的咀嚼及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作用(3)淀粉已被消化(4)唾液和牙齿的咀嚼及舌的搅拌和淀粉的消化都有关系 第三节合理膳食快乐预习感知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二、谷类蔬菜水果薯类豆类瘦肉清淡少盐例题C轻松尝试应用1~7ACDDDDD8、(1)奶类、豆类动物性食物(2)无机盐维生素脂肪水(3)E糖类(4)D维生素C9、(1)糖类小肠(2)这两类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3)Ⅱ级维生素C能力提升1~8ADAACCBA9、(1)佝偻病(2)0.616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中钙含量不足184(3)缺乏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4)为正值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提供蛋白质和钙10、(1)二(2)三、四胃(3)糖两能量(4)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30%;

合理化建议持续改进创新管理办法

合理化建议持续改进创新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启发全体员工的想像力、创造力,倡导参与管理,集结员工的智慧与经验,提出有利于本公司业务、管理及技术的发展,以便达到降低成本、改善工艺、提高质量、完善内部管理、激励同仁士气、提升经营绩效,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某某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含分公司、办事处)。 三、合理化建议: 1.合理化建议主要是针对公司或其他部门在经营、管理、技术、销售、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或改进的方向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方法)。 2.公司指定人力资源部为合理化建议接收窗口。 3.提出人,应填写规定的合理化建议提报表(如附表一),必要时附加书面或图表说明,将填写完毕的合理化建议提报表交人力资源部。提交时需按指定格式填写,并同时提供书面档和电子档提案。所有合理化建议均为署名建议。 4.合理化建议提报表内应列的主要项目如下: 4.1建议事由:简要说明提出建议缘由的具体事项。 4.2原有缺失:详细说明在建议未提出前,原有情形之未尽妥善处以及应予兴革意见。 4.3改进意见或办法:详细说明建议改善之具体办法,包括方法、程序、步骤等项。 4.4预期效果:应详细说明该建议经采纳后,可能获得的成效,包括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简化作业、增加销售、创造利润或节省开支等项目。

5.合理化建议评定流程: 四、持续改进: 1.持续改进主要是针对本部门、本岗位职责范围内或现有工作中在管理、技术等各方面存在的不足、缺陷提出客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级指定的工作改进不计持续改进。 2.公司指定人力资源部为持续改进项接收窗口。 3.提出人,应填写规定的持续改进提报表(如附表二),必要时附加书面或图表说明,将填写完毕的持续改进提报表交人力资源部。提交时需按指定格式填写,并同时提供书面档和电子档提案。 4.持续改进应围绕自身工作或本部门工作进行,对自身工作或本部门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有所提升。

改革创新优化服务

改革创新优化服务 打造高效民生保障平台 2016年,兴丰街道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秉承“公正、便民、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按照“抓规范、打基础,强素质、上台阶”的思路,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群众、企业办事更加高效快捷,窗口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大厅窗口硬件更加完善,“两规范、一提高”的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全年共受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9377件,办结9377件,收到表扬信46封,锦旗1面,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实现了年初提出的“双百”目标。 一、打牢队伍基础,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建设水平。 (一)抓队伍,重教育,筑牢为民服务理念 1、抓好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切实增强服务本领。按照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统一要求,“中心”在人员调配上严格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入口关”,结合岗位需要和人员调整,选拔业务精、素质高的人员充实服务岗位,确保人员选调的高起点。二是把好“定岗关”,因人施才、用岗选人,实现人岗的最佳匹配,确保人员定位的高精度。三是把好“考评关”,完善考评监督机制,激发工作热情,确保队伍建设的高水平。 2、抓好思想教育,提高窗口工作人员政治水平。一是在抓好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严守纪律,做合格党员”主题交流会、节前廉洁纪律教

育等一系列活动,让每名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服务群众。二是以“结对帮带”促提升,定标准、定时限、促提升,让人人成为业务上问不倒、难不住的行家里手。三是专项培训练精兵,针对工作需要,适时组织专项培训,以解决问题,练精业务。2016年共组织各类专项培训6期,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教授等进行专题教育辅导5次,召开经验交流会3次,有力的强化了为民服务的理念。 (二)抓服务,树形象,提高窗口建设水平 1、发挥中心职能作用,抓好二级服务体系建设。“中心”紧紧围绕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为工作重点,在加快整体推进社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社区代办员服务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共办理代办事项478件,为老、弱、病、残、孕上门服务21件,形成了层级清晰、协调互动的街、社二级服务体系。 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作风建设。一是健全完善“中心”各项工作制度。并将制度及职责分工上墙公示,强化自我监督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动了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大厅持续开展治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各窗口进行查摆,针对问题及时整改,有效解决“三难”问题的发生。三是狠抓制度落实,街道聘请了行风评议员、社会监督员和政协人大代表,不定期对“中心”服务工作进行暗访。通过狠抓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了窗口工作人员遵规守纪意识,促进了窗口作风的有效改善。

精细化管理离不开持续优化的流程

50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7月  精细化管理离不开持续优化的流程 ■ 本刊记者 白云川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流程是核心要素,流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流程规划化和精细化可以提高业务过程受控程度和工作效率,通过流程可以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利用企业知识积累和创新,同时提高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程度。 中国航空工业随着大飞机项目的全面启动,其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快。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特别是民机市场,比拼的不仅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服务,这些都离不开流程的持续优化。 任何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都将面临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但企业,特别是处于大变革时代的中国航空企业,管理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要不断的优化现有流程,甚至对流程进行再造都将面临阻力和困难,因此要做好企业流程管理,首先需要领导全面支持,只有领导有主动变革的决心和意愿,流程管理的成功才有保证。 三步骤做好流程管理 第二需要持之以恒的培训,包括管理思想和管理团队的培训,一把手的改革思想逐层传递到员工和真正的改革执 行者,使全体员工统一思路,保持一致行动。 最后需要发动员工广泛参与。这样保证流程管理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在组织内部传播改革的思想。因为,员工是流程的最终执行者,员工的参与有助于及早适应和改进流程。而且,流程管理不可能一步到位,要通过“试点-改进-推广”的多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和做出改进。 IT系统和平台是流程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IT系统和平台可以固化流程,同时很好的解决流程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问题,对于提高流程的执行效率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其流程绝大部分都是基于IT系统和平台来执行并不断优化。所以对于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的航空企业来讲,流程管理和IT系统建设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在流程管理过程中要有IT系统的思维,在做IT系统建设和规划时,要有流程管理的思想,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目前航空企业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流程,但传统的流程也不都是不好的、非要改变的,实际上,适合企业的就是最好的流程。 业务流程优化不是改变传统的, 优化,让流程更合理 而是优化现在的、改变不合理的,而且这种改变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就像GE 一样每年都有变动,因为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现在合理的可能明年就不合理了,就需要改变,这个过程就是优化。 信息化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化技术,包含了近现代主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系统本身就是非常合理的流程, 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就是一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系统是千千万万企业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广义上讲是正确和适合多数企业的较佳方案,因此“信息系统是新企业的铁轨,保证了新企业不会走大弯路”,而信息系统吸取老企业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实施,所以“信息系统是老企业的高速公路,帮助老企业快速实现目标”。 用友军工行业售前总监  鄢熙宁 浪潮集团军工行业高级咨询顾问  刘家斌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应如何创新优化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应如何创新优化 作为大一团干,我们很多时候都处在迷茫中,尤其是对我们身处于泉州校区的工科学生来说,要想要在文科中汲取发散性思维,并且保留与发扬理科生的严谨务实态度,就更应该对我们将来的有个规划,才会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所以先要树立理想,认真学习,努力成才。 青年时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 往往有许多潜能 被自己以各种理由忽略或否定。比如在为人处世方面缺乏自信心等等。但通过团校的学习后 让我们知道作为当代大学生 当代的共青团员 应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完成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和使命 团课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心 去迎接和挑战一切困难。 经过两个周末的团课学习,我们参加了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也参与了有趣的品酒活动,在团课结束之际我对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应如何创新优化有如下见解: 一.专心于学习事业,积极投身工学院的工作 要做团员干部。不管你的学院中被分配的工作是否合自己的心意与预期,一旦干上了就要爱上它,并非每个成功人士所从事的都是原先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一个人的志向不脱离集体需要而立方显得伟大。 建立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信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人生价值如何才能实现?它需要我们努力工作,在建功立业中实现。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发扬创新精神,学习往届学长学姐好的工作学习作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超越平庸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在整个社会越来越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使自己不落于人后,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底线。 二.只争朝夕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可塑性 不要溺于“你真年轻”的赞美误了壮丽的青春。当有人对你说“你真年轻”时,不要因此而飘飘然。这样会让你沉溺于年轻的赞美中,虚度了年华,荒废了青春。年轻确实是一种资本,但绝对不要满足于年轻,年轻不表示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年轻,“年轻”只是暂时的装饰,别人对你“年轻”的赞美只有几年,真正能让我们永远处于恒久的赞美和羡慕中的是在学习中自我提高。 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学习能让我们间接地与先贤思想交锋,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养分,是一种提高自己的捷径。只有争分夺秒地学习,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可塑性,不断提高服务装备修理事业的能力和本领。我们必须树立学习意识,勇于在工作中实践。古人学习有汉书下酒、韦编三绝、牛角挂书、雪窗莹火、程门立雪的典故,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种求知欲渴的精神。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终究有一天,好习惯会造就好的人生。 要批判性地学习和思考。消遣类杂志多读无益,浪费光阴,年轻人要好好珍惜和利用拥有更多光阴这个资本,不能让它流失在一些无谓的事情上。学习还包含了虚心向别人学习,别人是一面镜子,对镜反思,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学到别人的优点;也可以看到镜子上的瑕点,也就是别人的不足,使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认真抓住每个学习的机会,勤于思考,学用结合,这是团员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脚踏实地地做人,让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坚持激情做事。对事业要充满激情,对工作要学会用心。三分钟的热度不叫激情,那叫投机。不要指望不干事不流汗又扬名又得利,不管是多么有天赋的人,没有汗水和智慧的付出,何以铺就美好的人生之路?要想安身立命,得做到三点:一是认识所处的环境;二是了解自身特长;三是明确人生目标和途径。用心想事,专心谋事,激情做事,我们才能提高,才有机会尽快地成为专家型、技能型人才。 学会阳光思维。阳光思维就是一种乐观的心态。任何人都可能遇到挫折,春秋时期的勾

持续改进的概念

持续改进 百科名片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编辑本段] 主要方法 持续改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 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必须把“出错保护”(Poka-Yoke)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质量问题就已经考虑进去,保证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消除返工现象主要是要减少废品产生。严密注视产生废品的各种现象(比如设备、工作人员、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彻底解决。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 生产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动的根源。在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的车间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几个车间中搬来搬去,使得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通过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把生产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按照加工顺序安排,并且做到尽可能的紧凑,这样有利于缩短运输路线,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动及不合理的物料挪动,节约生产时间。 (3)消灭库存 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所以把库存当作解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 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批量生产、排队供应”为“单件生产流程”(one-piece -flow)。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

创新思维--优化管理--持续发展

立足一厂四区创新管理持续发展 新的淮北选煤厂是由原淮北选煤厂和原石台选煤厂组建而成。2005年6月,按照“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的发展战略,两厂合并重组,现拥有四个生产作业区,分别为南生产作业区、北生产作业区、涡北选煤分厂、桃园选煤分厂,年入洗能力达700多万吨,形成了“横跨三市、一厂四区”的跨越式发展格局。两年来,淮选厂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不断对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和改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 2005年6月,淮选厂由合并之初的一厂二区发展到一厂四区,系统增多、规模扩大、战线拉长,时空跨度大,管理难度增加。淮选厂与时俱进,超前思维,牢牢把握“管理创新”这个主题,突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习惯,积极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经过不断研究、探索,短短两年时间,就进行了管理上的三次创新实践,完成了管理上的三次跨越,初步建立起了与一厂四区发展格局和生产经营环境特点相适应的新型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成果的事实、内涵、特征 从近年来,各类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来看,管理创新不是简单的引进,也不是要去独创,而是要将先进的管理理论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既不能照搬模式,也不能拒绝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创新的实质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并能够产生实际

效果的一种实践活动,也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关系”能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淮选厂正是以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立足一厂四区发展格局,从把握老区管理与新区建设、资源配置与市场运作、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三个并重来推进管理创新的。可见,管理创新的关键首先是要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自我解剖,对目前的管理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把握住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经营环境特点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形成持续的学习力和自主创新力。 三、成果的具体做法 ㈠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和步骤 组建后的新淮选厂客观分析了企业的管理现状,结合两厂过去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经验,确定了把优化企业管理环境、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和核心竞争力作为管理创新的目标。同时,按照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选煤专业化趋势,结合重组后企业的特点,确定了“分步实施、创新发展”,利用精细化管理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造的总体原则,逐步建立与一厂四区格局相适应的管理新模式,突出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和自主性、创新力的发展。 ㈡管理创新的步骤和阶段 6S管理阶段:首先,健全机制,完善体系。2006年7月,淮选厂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管理创新组织机构,下设管理创新办公室,负责管理创新具体策划、组织实施和协调指导工作,制定工作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形成了党政领导主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创新

企业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企业管理的优化与创新 摘要:本文通过讲企业管理的定义、原则和益处,进而说明了企业管理如何优化和创新。 关键词:企业管理优化创新 一企业管理 1.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企业需要制定什么规范、达到何种水平,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制定出的管理规范又应当在实践中经过试点或试验,证明它确实符合客观规律和本厂的实际情况,确实能取得良好效果,才能组织实施。 (2)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规范是要全体员工来执行的,必须反映群众的集体意志。管理规范的制定必须有领导的总结群众的时间经验,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扎根于群众之中,为广大群众自觉遵循执行。 (3)坚持系统、全面、统一的原则。系统指各项管理规范要配套,达到整体优化。全面指凡涉及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各个岗位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作到有章可循。统一指各项管理规范应当相互协调,服从统一的领导意志的共同的目标。 (4)坚持职务、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职务是前提,责任是核心,权限是条件,利益是动力,四者缺一不可,必须相互一致。

(5)坚持繁简适度、通俗易懂的原则。管理规范应当规定得详尽明确,有关项目不能有遗漏和含糊之处,指标、要求尽可能的定量化,并且,行文要作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使执行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3.益处: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 二企业管理的优化 1.关注质量,而非成本。不管是什么企业质量都是第一生命力,有了质量,就有企业生存空间.通过分析制造成本会给人启示,从而由些获得的更大幅度的提高,要实现全面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注质量,而不单纯是成本,反之,一味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会给产品质量带 来一定负面影响.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同时也降低了自己制造成本,也使自己企业与客户取得双赢. 2.预防胜于治疗。如果你的企业在制造生产中,因各种原因被迫暂停一个小时,造成无法生产,那么问题会积累在企业的其他地方.同时很多固定成本,尤其是人员和设备成本,仍然在一分一秒地增加,但经过紧急处理抢修,一切可以重新运转起来,可也会耗尽宝贵的管理时间.那么就是要我们认真负责,及时对各类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熟话说"一分预防抵上十分治疗". 3.培养核心竞争力。高质量的制造也可以转化成更高价值,众多企业已证明:关注质量的制造过程是有益的,要培养核心竟争力.首先要

提出的问题要优化设计

提出的问题要优化设计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就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但也并不意味着提问越多越好。教师的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问题设计要科学精当。教师一般可在新课导入、主题学习、课堂小结等阶段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初的提问,其主要功能在于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其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的条件,其要旨在于激发兴趣。教师可因生、因时、因材,细观察、巧琢磨,创设新颖的情景,设计新奇的问题。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巧妙、生动、形象、直观、贴近学生实际经验,发人深思,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其反映,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主题学习。历史教材的每一节内容就是学习的一个大主题,其下的每一个子目就是一个小主题。这些主题是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学习主题时,提问的有效性往往决定着一节课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设疑启智、联系实际、以旧促新等,科学地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设疑启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一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创设科学的诱导源或启发源,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启智的要旨在于“设疑—探疑—质疑—释疑”,在这一过程中,让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提高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启迪智慧。 (2)联系实际:就是从社会热点与生活热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如台湾问题,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如台独活动的猖獗、两岸的交流、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台海问题的政策等,进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历史的高度来把握问题,总揽全局,提高对历史学习的驾驭能力。 (3)以旧促新:就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经验出发,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以旧启新,新旧整合。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学习的

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

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 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按照市政府“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我委突出抓好“三个创新”,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部门建设,充分发挥“总规划部、总参谋部、总协调部”作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速、提量、提质、提效,实现沧州赶超发展新跨越, 一、创新理念,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更加自觉地推进服务型政府机关创建活动按照市政府推进服务型机关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以理念创新为突破口,推动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不断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谋划抓大事。从具体的行政事务中摆脱出来,加强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全局性问题及长远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以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理念,研究大问题,提出大思路,高站位、高标

准、高起点的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二)项目建设求突破。按照“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做好项目的汇报衔接,加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增加项目的储备厚度,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促使项目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三)工作方式促转变。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项目建设无小事”的思想,围绕“十二五”规划编制、项目建设、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提出的15个重大课题,深入经济建设第一线开展大调研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千方百计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切切实实以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促进工作效能的不断提升。 (四)发展环境抓优化。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宗旨观念,加快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实现行政许可由审批向协调、咨询、服务的转变,努力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更多的项目、更大的企业、更好的产业落户沧州。

工作的优化与创新1

怀化学院计算机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高校院级学生会在校园文化建设、协助学生管理、加强师生联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综合阐述了优化与创新学生会工作的方法:引入第三方力量来减轻院级学生会的事务性工作,保证文体活动的质量;以增加学生会成员的纵向交流来传承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工作方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摆脱学生会特殊的半行政组织特点的羁绊,踏踏实实地维护普通同学的权益;发挥学生会成员贴近广大同学的优势,做好学生与学校的信息沟通。 高校学生会是党委领导下、接受团委指导的维护全体学生根本利益的群众性组织,代表着高校全体学生的根本权益。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之一,高校学生会在活跃校园文化,协助学生管理,加强师生联系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院级学生会是校学生会的二级单位,它与学校的隶属关系决定了其运行与管理容易套用行政体制模式,很难表现出学生组织相对于行政组织的独特性,而体现出了与其他学生组织不同的半行政性特征,无形中影响了维护学生利益功能的发挥。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浅析学生会的现状及优化和创新方法,力求减轻院会的负担,将学生会的工作真正转移到维护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上来。 一、引入第三方力量减轻院会文体活动的工作量

院级学生会为营造出和谐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为广大同学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需要举办大量的校园文体活动。然而,现在的院会却背上了搞活动的包袱,在一个学院里,几乎每周都有文体比赛,每月都有大型活动,每逢重要节庆日,还要举办晚会、庆典等,观看节目的同学都嫌其“滥”,常用“活动频繁”、“质量不高”、“照抄照搬”等词语来描述院会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据了解,一个普通的院级学生会平均每年要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近50项,如此多的活动,让面临繁重学习压力的学生会成员来完成,不考虑学生会成员有偷工减料的心理,紧张的时间安排也不能保证让他们能搞出高质量的活动。唯有从源头上减少活动量,增加承办活动者的广泛度,即引入第三方力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院会的压力。 二、在交流中传承优秀院会文化,培养优秀接班人 院会每年都要进行成员更新,高年级有经验的同学退出学生会,由低年级没有经验的同学接管学生会工作,同时部分成员因学习成绩等个人原因也会退出学生会。据统计,每年学生会中,有近五成的同学是新加入学生会的,大量的常规工作,学生会优良的工作作风等都会有一个传承过程,需要有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将这种过渡时间缩短,才能迅速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传承工作不外乎两种途径:一、培养优秀的学生会成员,让他们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感受学生会的文化,在以后的工作中为学生会的目标不懈努力。学生会的主要干部就需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与新成员交流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创新应用分析 辛宇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创新应用分析辛宇 发表时间:2020-01-13T10:07:48.40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8期作者:辛宇 [导读] 在新时期中,我国建筑行业不在是单一的发展模式,建筑项目越来越多,房屋规模越来越大,相关行业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新时期,随着建筑业的崛起,建筑市场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为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充分满足业主的建筑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必须要加强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技术优化与创新,以不断提高结构设计的质量。本文在简要阐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分析了具体的创新原则,并从技术优化和创新应用两方面进行了相应探讨。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主要优点;优化要点 在新时期中,我国建筑行业不在是单一的发展模式,建筑项目越来越多,房屋规模越来越大,相关行业呈现出了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房屋建筑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着新的发展,弊端的一面在于多样性发展势必会造成房屋建筑行业的成本偏高,因此房屋建筑企业想要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以及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就必须利用相关的优化技术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优化,从根本上达到目的。 1、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在新时期中,建筑的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民众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也不满足于单一的住宅功能,房屋建筑结构想要符合新时期中民众的要求,势必要朝着建筑结构多样性设计的方向发展。所谓的建筑结构优化技术就是房屋建筑安全以及功能齐全的基础上,找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所存在的缺陷,并对这些缺陷所造成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对原有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加以修改与改进,让设计更符合现实,尽可能的从设计的根源来减少房屋建筑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的隐患。提升设计的全面性。不仅如此,建筑结构优化技术还可以将设计分为几个单独的部分并对这些单独的部分做出具体的分析,将出现的问题细致分化,然后再通过科学的手段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然后再将几个单独分析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最终得到一个相对完美的设计方案,并将这个方案投入到现实的房屋建设工程中去。 2、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技术创新原则 2.1协调性 在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工程属性,尽量采用符合建筑工程整体风格与特点的材料,同时要考虑与建筑构件的性能一致性。简单来讲,结构优化设计既要确保规范生成,又要达到一定的审美水平,既要强化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又要强化各部件之间的协调性,这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创新的首要原则。 2.2针对性 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紧紧围绕基础结构、维护结构、屋盖结构等核心内容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与技术创新,同时还要兼顾到工程整体造价的管控,这样才能确保结构设计优化与设计理念达成高度契合,充分满足开发者、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最重要的是,这种针对性较强的优化设计,能够达到“1+1>2”的效果,有利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3.3数字性 利用计算机建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地模型,使用计算机来让建筑结构设计达到优化地目的。优化设计大型复杂地建筑结构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设计建筑结构有着传统设计方法无法比拟的精确程度与优势,所以结构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运用,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来优化建筑结构的设计。 3、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优化要点 3.1拓扑优化 客观来讲,当前大多数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都有着较大的改善空间,为设计主体的优化创新提供了较多可能。这就要求设计主体在优化设计时,首先要找到建筑结构最佳的分布格局,并通过对其刚度和相关属性的全面把握,利用拓扑优化手段展开具体优化设计。通过科学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整个建筑结构的重量,全面提高优化设计的实际效果。另外,设计主体必须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拓扑优化的内涵,促使建筑结构优化设计逐步转向概念性设计,在拓扑方法的多元实施中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逻辑性,在拓展建筑结构经济空间的基础上,强化业主的感官体验。 3.2外形优化 深刻剖析我国现阶段的建筑结构设计,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创新和优化工作必然是急于展开的。设计方必须在实践操作中强调外形的优化,适当调整和完善建筑物的结构性能以及内部的具体性质,保障整体操作无误才能够进一步将设计优势显现出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房屋建筑的整体情况,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结构设计的相关标准,对于初始设计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应用房屋建筑的设计标准来对建筑结构的外形特征进行划分,设计阶段主要选择连续性结构和杆系结构,杆系结构外形设计,应该选择建筑结构节点坐标,将节点坐标作为设计变量,这样才能够满足外形优化设计的既定标准。 3.3截面优化 截面优化的重点就是把握结构设计中的细节,增强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同时优化建筑结构的整体观感。具体来讲,设计主体在践行截面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其安全因素,利用有限元计算全面掌握其应力变化和位移范围,然后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与验算,结合相应的数据资料,对截面结构的调整范围加以精准预判,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优化设计,切实保证截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建筑工程高质建设夯实基础。 4、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技术创新应用 4.1全面激发前期规划的参与积极性 建筑结构设计主体必须全面参与到工程早期规划活动中,这是实现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创新的关键,因为只有实际参与到建筑工程规划中,才能对整个建筑工程产生客观正确的认知,才能找准整个设计的核心点,进而结合各方需求进行优化设计,以充分发挥优化创新的正

(售后服务)创新机制强化服务积极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售后服务)创新机制强化服务积极优化投资发展环 境

创新机制强化服务 优化工业投资环境促发展 ———关于优化赣县工业发展环境的若干对策和措施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科学发展调研工作的通知》(赣政办字[2008]244号)文件精神,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县外经贸局、县监察局成立了课题调研组,制定了《调研工作方案》,于08年10月至11月上旬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为课题开展了为期近壹个月的专题调研活动。现就调研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壹、调研主题 调研组围绕“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这壹课题,紧扣以下俩个主题内容开展调研活动。 (壹)如何减少中间环节,实行且联审批,简化办事程序,建立项目立户,建立项目落户--开工--建设—投产办事程序壹卡告知限时办结工作机制,如何建立企业办事“高速公路”,建立坭行为责任追究制,杜绝办事拖拉、扯皮,效率低下、程序繁琐的现象,建立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二)动员和引导各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进壹步学习、吃透上级各种文件精神,于保证行政安全的情况下,充分用活用足各种政策,寻找破解难题的“绿色通道”。 二、调研方式

调研组主要采取以下四式方式开展调研 (壹)深入企业走访调查。针对企业反映“办事难”问题,突出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工业园区部分代表企业开展走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谈体会等方式,就绿色通道建设、拓宽且联审批范围征询意见。重点对设立赣县企业注册登记中心,实行企业注册登记且联审批向企业征询意见。 (二)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壹个地方行政服务的优劣决定着其工业发展环境好坏。为此,调研组拟定参考议题,组织县行政服务中心全体行政服务工作者以“强化行政服务,创优发展环境”为主题,集思广义,开展了我为中心发展献计献策活动,共收集整理出有价值的建议32条。 (三)深入基层乡村调研。调研组就行政服务向基层乡镇延伸,深入到江口、茅店、阳埠等乡镇开展调研,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能征求民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 (四)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组织到龙南、定南等5个先进县(市)实地考察学习,且通过上网查阅的方式借鉴外地工作创新,汲取外地先进经验。 三、对策建议 通过开展此次调研活动,从赣县实际出发,综合收集到的建议,调研组认为,只有通过强化赣县行政服务,加强效能建设,

企业管理创新及优化策略

企业管理创新及优化策略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各个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企业需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树立创新型管理理念,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企业管理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很多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企业管理模式在不断更新,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优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各个行业的企业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并优化现有的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企业需要强化管理创新力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及问题,总结了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创新及优化策略。 二、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出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管理观念创新。现阶段,企业实行现代化企业制度,为了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必须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

效益观念和人才观念,以满足现代化市场发展及变化需求。第二,组织创新。市场经济条件在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建立弹性、重点突出的组织机构,并做好企业内部权利分配工作,掌握管理层次和管理跨度,确保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和优化。第三,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经营管理重点是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现代化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我国企业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领导制度。第四,经营战略创新。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企业需要创新经营战略,建立独立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在了解企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拓展满足企业发展的独特经营理念。第五,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直接关系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确保企业文化的先进性。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现阶段,企业管理部门需要将各项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不断创新并优化现有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提供支持。在新时代的企业发展中,财力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资金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关键,有利于确保企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系统是实现有效推动的关键。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我国很多企业仍实行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地更新并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组织机构,严重的还会出现资金链条断裂问题,威胁着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企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现代市场发展情况,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固立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