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国民经济核算(第1章)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二)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点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进展,发觉咨询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世界各国差不多如此。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确实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

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能够从以下几点来认识:

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点。因此要明白得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

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紧密配合为经营治理服务,然而,统计要紧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点,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操纵主动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因此,统计核算,尽管叫核算,然而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

(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点对应一致的。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往常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

(2)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会计核算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使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即生产使用原材料的价格按照购入时的价格,而不区分什么时刻,如果是两年前购入的原材料,就按照当时的购入价格核算。统计核确实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不论什么时刻购入的原材料,完全按照其生产投入使用时的现行市场价格核算,以保持生产与成本统计描述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我们准确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基础,而企业购入原材料时的价格与现在生产时的原材料价格的差额单独核算,作为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收益或缺失。

2.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应用统计学的重要学科。从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看,要紧是描述统计的工作内容,包括针对具体统计对象的活动特点的统计测度和数据调查采集,实际工作可能是统计设计者借助应用统计领域的知识和现实做法来设计具体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范畴的。能够把国民经济核算看成是一个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复杂过程系统的描述体系,因此,在统计设计上需要更多地利用经济学和治理学的知识来设计各个具体统计指标和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统计描述、统计归纳、统计分类等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运用。我们学习国民经济核算时要在经济学知识基础上,重点增加相应的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五)国民经济核算的进展

(1)国民经济核确实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20世纪40年代初国民经济核算形成往常的国民收入统计,其重心并未反映当前国民经济核算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而要紧在国民收入统计总量的理论基础、口径范畴和估算或统计方法方面。威廉·配弟1665年关于英国国民收入估算中,已采纳了从收入和支出方面进行复式核算的方法,它只是在核算项目和平稳关系上尚不够成熟。法国A.L.拉瓦锡1791年估算当时法国国民收入时,为了幸免重复运算,首次提出了时刻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概念。澳大利亚统计学家T.柯格兰在1886

年对国民收入统计研究时,提出了从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或消费)三个方面进行反映,即从生产方面反映国民收入来自何种产业,也确实是制造业、农业、商业等等各生产了多少国民收入;从分配方面反映支付各生产要素的酬劳,也确实是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等的份额;从使用方面反映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的数量。法国经济学家F.魁奈1759年编制的《经济表》理论,反映了从再生产过程和部门投入产出角度描述经济运行过程的学术思想。总之,国民经济核算概念和理论方法虽产生较晚,但它的形成却溶于国民收入统计的进展过程之中。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世界进展。

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国民经济核算进展史上做出了重要奉献,前者要紧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后者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进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是以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为基础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熟进展的重要标志。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SNA),简称新SNA,并于1970年在世界各国推行实施,1990年代进展到170多个国家采纳推行。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关于SN A的修改方案,在总结各国SNA实践和应用基础上,迸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前国际上差不多上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展过程中,曾显现过与之平行存在的国民经济平稳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稳表体系(英文缩写MPS)。当时称为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国民经济平稳表体系是以高度集中打算经济治理体制下的打算经济过程和统一打算治理要求设计产生和进展的,也曾有十几个国家实行过。MPS与SNA相比较,要紧区不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也不同。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进展。我国原先实行的差不多上是打算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稳表体系(MPS)。1984年底在国务院领导下开始了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组织专门机构,从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和试点试算等工作。通过数年的努力,于19 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2002年国家统计局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追求新的进展。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成图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差不多概念

(一)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

1.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机构单位: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包括住户和法人或社会实体。同类机构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机构部门。

机构单位按照经济活动的市场特点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不在于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而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要紧是政府单位和为慈善目的的民间组

织,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会、宗教、学术团体等民间组织,政府单位包括教育、医院、广播电视、文体、军队、公安和国家机关部门单位等)。

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动身,机构单位能够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专门住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按照其要紧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差不多特点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它们要紧是:(1)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门;(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6)国外。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差不多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一样按照基层单位活动性质划分为产业部门。

基层单位具有的差不多特点为:

(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

(2)能够猎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

(3)具有自己的治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账户。

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的关系: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能够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经济活动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面对的是经济活动系统是由千千万万个经济活动单位所组成。按照经济活动的功能能够把这些经济活动单位能够分为两类,即国民经济活动的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它们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差不多对象,也是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差不多来源。关于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的全部基层单位,按照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特点,能够规类为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同样,按照机构单位能够规类为国民经济各个机构部门。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差不多上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也叫法人单位。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能够做如下划分:

(1)在市场经济中,机构单位按照经济活动的市场特点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不在于机构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一样讲,非营利机构单位并非绝对不能有利润或盈余,而是其收益不能由其成员占有,必须留在非营利机构单位中;

(2)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动身,机构单位能够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专门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专门住机构单位则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因此,常住机构单位和专门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差不多依据。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治理的事业单位组成。(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要紧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要紧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6)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专门住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具体特点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差不多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点是:(1)具有

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猎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治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账户。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能够代表自身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交易活动,负有法律责任及对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活动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所确定的差不多核算单位。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能够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二)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制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逝。

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交易一样有两种情形: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

市场经济活动是由交易者决定的,最差不多的交易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和以法人代表为单位的居民以外的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类型

(1)物资和服务交易。来源要紧是国内生产和进口,使用要紧是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或出口。

(2)分配交易。它是指由生产制造的增加值形成收入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宝的再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存全过程上的系统一致性,关于企业或基层单位生产者自行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或基层单位的内部交易看待。

三、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

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是通过一系列总量指标及其相互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即反映社会再生产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宝持续积存的过程。

生产、收入分配和最终使用是经济循环过程的三个时期,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指标是反映这三个时期上各种经济特点的,彼此之间的统计口径是统一的。

生产时期总量描述: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收入分配时期总量描述:用国民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又称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指标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点。

最终使用时期的总量描述:

通过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分类总量指标来反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国外需求)构成的总需求。将生产总供给的最终产品实现于市场,实现全部生产成果。

在最终使用时期,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存领域的要紧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因此,能够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用状况。

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关系示意图

国民经济核算用的哪些要紧总量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时期和联系?

(1)在生产时期,用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

(2)在收入分配时期,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点。

(3)在最终使用时期,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存领域的要紧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因此,能够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用状况。

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到生产成果分不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机构部门分类和产品分类,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

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结果的可支配收入分不按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要紧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

最终使用领域:(1)消费领域: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按政府目的分类;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按消费目的分类;(2)积存:非金融企业分不按固定资产类型和储备类型分类;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要紧反映金融市场的各种结构和联系。

最终使用领域,分不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而服务和为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服务。

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的要紧内容

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国民经济的经济主体分类,其他均为经济特点分类。分类体系建立在经济主体和交易分类的基础上:

(1)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经济主体分类。

(2)生产领域中的分类是为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及生产率运算和经济结构分析服务的。

(3)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中的机构部门分类,要紧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

(4)在最终使用领域,消费按政府和居民消费目的分类,是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和居民消费行为及结构服务的;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要紧反映金融市场的各种结构和联系。对非金融资产的分类,要紧是为投资品需求结构和资本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分析服务的。

四、三等价原则及核算统计原则

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稳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

具体讲,确实是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它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存上的国民最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地讲,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配后形成最终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第一是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什么是三等价原则。

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稳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具体讲,确实是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它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存上的国民最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地讲,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配后形成最终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

市场实现。从经济过程来看,它们之间就像三个等量的轮子,相互关联、带动,形成持续循环。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存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从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来看,三等价原则体现为前后账户之间统计核算的联系和统计口径范畴的统一。此外,三等价原则对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分类也有重要指导作用,即各种分类之间按照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相互关联、系统一致。

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

(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进展

平稳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差不多方法。

平稳表的特点是抓住宅反映对象的两个相互对应的平稳方面,如收入与支出、来源与使用、资源与使用、调人与调出、供给与需求、增加与减少等设计统计表。

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用一系列帐户的方法来核算国民收入、支出和使用。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包括进来,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在体系设置、指标联系及平稳项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展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目的或需要也引进和进展了国民经济核算其他方法,要紧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二)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特点

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

2、帐户设置的体系是按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时期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也称期初资产负债表、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存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或表)。上述帐户可归为三类帐户即经常帐户、积存帐户和资产负债表。

4、帐户及帐户体系的要紧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要紧是在机构单位基础上,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存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一笔经济活动的交易,涉及两个机构单位,那么这项交易要同时在两个机构单位采纳一致的复式记账核算,每个机构单位均复式记账,因此两个机构单位合起来就构成四式记账。

(三)国民经济账户结构

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的特点

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的要紧特点有:

(1)账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其中交易包括市场上供求方式实现部分,也包括非市场上所发生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等内容。

(2)账户设置的体系是按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时期分设账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账户(也称期初资产负债表)、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及使用账户、积存账户、期末资产负债账户(或表)。

(3)账户按照平稳关系设置平稳项,它是保证账户左边合计等于右边合计的剩余项,在经济内容上反映由账户其他各指标共同决定的变量,账户之间的联系要紧是通过平稳项连接的。

(4)账户及账户体系的要紧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要紧是在机构单位基础上,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存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5)实施四式记帐核算。这也是应用会计复式记帐核算原理的结果。

参考资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

参考资料: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一)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有关内容,我们特意为大家准备了这个知识问答,主要内容依据课程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展开,并结合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实际,以便学生准确地掌握和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中国的应用。如果此问答中有与现行教材内容不一的地方,以教材内容为准。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从生产开始,经过分配、交换、使用的国民经济循环过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表现为产品实物运动和货币资金运动对立统一的过程。实物动体现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资金运动体现收入分配和资金融通形成消费和投资过程。资金运动既伴随实物运动而产生,又可脱离实物运动而单独发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再生产过程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按照经济活动的观察时间,经济循环则表现为反映一定时期运动过程的经济流量,以及经济活动积累结果在某一时点上的经济存量,即从存量开始,经过经济流量形成净增流量,最后达到新的存量,形成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具体来说,在会再生产中,生产活动是起点,在期初资产的基础上,生产者投入劳动进行生产,产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经过分配与再分配,其中一部分用于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剩余部分通过储蓄形成积累,最后通过投资者的投资支出来完成经济的循环。在社会再生产中,投资也是一种再生产行为,它是本次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下次经济循环的起点,这是因为投资活动会引起存量的变化,下次经济循环中生产所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会以新的数量规模发生作用。 2.国际上存在的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区别是什么?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存在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是以欧美等国家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所采用的“国民帐户体系(system of nahonal accounts,简称sna );另一是以前苏联为首原经互会成员国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属于mps范畴,但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已逐步与sna接轨,国务院文件标志着全面转轨。 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主要有: (1)核算范围不同: mps以物质产品生产为核算范围,把服务活动排除在生产领域以外,影响了对国民经济总量核算的完整性。sna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核算范围,使社会生产、分配、使用各环节紧密衔接,从而形成全面、完整、系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核算内容不同: mps实质上是一种实物核算体系,主要描述社会再生产实物运动,对资金运动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反映。snh增加了资金流量和存量方面的核算内容,并与其他核算相联结,全面巨映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课后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 课后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目录 第1章导论 【思考题解答】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是与其使用价值一起运动的:若商品售出则货币流入,若商品购入则货币流出,也就是说,伴随着实物(货物和服务)流通还存在着货币流通,两者相辅相成,但运动方向相反。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另一方面是“生产-分配-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价值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已经与具体的使用价值相对分离。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两种运动在脱离生产过程之时相分离,又在进入使用过程之时相汇合,既对立又统一,为我们考察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提供了两条基本线索。 (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进而形成对各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1-3为何说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问题之一 解答: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进而形成对各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一旦在市场上见面,就有一个“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是平衡还是失衡的问题。这对于国民经济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倘若社会总供给显着大于社会总需求(供大于求),就会造成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而如果社会总供给显着小于社会总需求(供不应求),则又会造成商品匮乏,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乃至社会的动荡。进而言之,社会总供需平衡不仅要求总量上平衡,还要求结构上也平衡,总量平衡又以结构平衡为基础。只有在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都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可见,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问题之一,宏观经济管理和国民经济统计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1-4简述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统计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期末复习题知识交流

一、单项选择题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 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 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 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C、470元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指D、社会劳动者人口 社会劳动者不包括B、家务劳动者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优质文档]

第一章总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 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 B. 非物质生产活动 C. 社会经济活动 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 B. 外国领事馆 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 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 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答案:1.D 2.A 3.C 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 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 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 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 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 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 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 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 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 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 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 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 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 答案:1.ABCDE 2.ACDE 3.BCD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D; 5、A; 6、D; 7、A; 8、D; 9、C;10、D;11、D;12、C;13、B、14;A;15、C;16、D;17、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BCD; 3、ABCDE; 4、ABD; 5、ABCD; 6、ABD (三)名词解释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3、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4、生产,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四)简答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 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三等价原则。 答:(1)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2)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3)初次分配、再分配会改变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 3、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4、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五)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第1题】 解: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国民经济核算试题2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_0009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D ) A. 生产税 B. 劳动报酬 C. 财产收入 D. 所得税 2.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 )。 A. 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5 B. 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C. 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工业产品 D. 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3. 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 一次产业分类 B. 二次产业分类 C. 三次产业分类 D. 四次产业分类 4. 保险公司属于( B )。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机构部门 C. 政府部门 D. 住户部门 5.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6.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C )亿元 A. 5000 B. 1100 C. 1000 D. 2000 7.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 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B ) A. 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 大型机床更新 C. 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D. 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9. 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 ) A. 最终消费 B. 资本形成总额 C. 营业盈余 D. 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0.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C)。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整理

国民经济核算:是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产品:货物与服务(含知识载体产品)统称为产品。 数学等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货物:是指对其有某种需求,且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统描述,以反映国民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全貌。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作为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这些生产活动,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一套按照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宏观经以改变消费单位的状况,或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的交换。 济账户、资产负债表和表式所组成的,包括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知识载体产品:是指那些以消费单位可以重复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提供、分类和核算规则的核算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经济数据得以按照经济分储存、交流和发布的信息、咨询、娱乐等。 析、决策和政策制定的要求,以一定的程式编制和表述。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常住单位:它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个主要的经济利 的总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益中心的机构单位。中间产品:也称中间消耗,是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经济利益中心: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使用一些地点、住宅、生产力等货物及各种服务的价值。 场地或其他活动场所,从事而且有意持续(无限期或相当长期限)从事最终产品:是相对中间产品而言的,它是指由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有显著规模的经济活动。可供社会最终使用的社会产品。 经济领土:涵盖陆地、天空和水域,是由该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所组增加值:是指常住单位核算期内由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成。产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机构部门:是指把种类相似的机构单位归并在一起的机构单位的总称。收入:是人们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大值,并且预期他在周末的处产业活动单位:按企业所从事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进行分解而形成的生 境会和周初一样好。 产单位。收入分配:是指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在参与生产活动过程的要素之间产业部门:是从事相同或类似活动的基层单位的集合。进行的直接分配,以及要素收入在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转移收支产生基层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或由其主要活动产生的间接分配。 大部分的增加值的生产单位。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法定所有者:是指在法律上有权拥有该项资产,并能持续获得该项资产对生产成果进行的直接分配。 所产生的相关收益的机构单位。财产收入:是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将其资产交由其他机构单位经济所有者: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通过承担相关风险,有权获得使用该项支配时所获得的收入。 资产所产生的收益的机构单位。初始收入:是指一个机构单位或部门应收初始收入之和减去应付初始收 1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形考作业免费答案

02任务 第一题1)指标单位197819902000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1051.5271.8823.8 国家财政收入 3.1836.7168 国家财政支出 3.18.443.5171.5 粮食万吨83.5 122.3126.6144.9 钢材 6 14.136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亿元 6.132.1168.5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625.9125.6297 公共消费支出 1.37.242.9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22.7107.1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3.818.595.5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13.292.7345.8 存货增加0.85.3 2.720.3 全年全社会投资总额12.490.2473.5 货物净出口总额亿美元0.6 2.21370.2 出口总额0.31.7 6.839.2 进口总额0.31.5 6.231 (2)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42646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亿元)。 产 生金 额 使用金额、总产出61200一、总支出61200 _ 、 中间投37180二、中间使用37180 入1620三、国内生产15170 三 、 国内生14200总值8550 产总值39501、总消费4700 1 、 固定资产折42502、总投资4400 旧3、出口 2 、 劳动者报酬4、进口 3 、 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2. 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 (1) 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 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丿元。 (3) 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 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 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 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 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 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 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 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 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 亿元; (2)中间消耗4124 亿元; (3)最终消费3658 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 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 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 亿元。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4、已知某地区2000 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 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 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 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 亿元,库存增加145 亿元,贵 重物品净获得55 亿元; (4)出口1400 亿元; (5)进口1000 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800 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 亿元; (8)生产税500 亿元; (9)生产补贴40 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 消耗、营业盈余;

经济知识题库答案及解析

经济知识题库答案及解析 1.(单选题)关于 GDP,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GDP 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 ②GDP 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③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④一国的 GDP 大幅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 的最终成果。GDP 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 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它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也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①②③正确。另夕卜,一国的 GDP 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 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D。 2.(单选题)—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和,称为一国的()。 A.国内生产总值(GDP) B.国民生产净值(NNP) C.国内生产净值(NDP) D. 国民生产总值(GNP) 【答案】A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 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国民生产净值(NNP)指一个 国家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DP)是从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中扣除资本折旧得到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指 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故本题答案选 A。 3.(单选题)CPI是指()。 A.消费价格指数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 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是与其使用价值一起运动的:若商品售出则货币流入,若商品购入则货币流出,也就是说,伴随着实物(货物和服务)流通还存在着货币流通,两者相辅相成,但运动方向相反。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 另一方面是“生产-分配-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价值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已

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全部都有(国民经济核算)

指标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1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 36.7 168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食 (万 83.5 122.3 126.6 144.9 吨) 钢材 (万 6 14.1 36 160.2 吨)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 70.2 出口总额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0.3 1.5 6.2 31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常见考题解析(1) 为让考生更好地掌握中央电大命题的必修课程考试的出题方向和考核重点及考题的拓展,对中央电大历届的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从中找出最近5期的考题中出现几率较大的考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总结出这些考点可能拓展的考试方向。请同学们在期末复习时将这些重要的考点认真消化以考出更好的成绩。 典型考题: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1.考题回顾 国内生产总值是第2章的内容,同时也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在历年的考试每次均会围绕这个内容来出题,其题型包括选择、判断和计算题等。 2.考题 (1)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4题(2007年1月单项选择第3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2700 B.3200 C. 3700 D.6700 (2)2005年7月单项选择第5题: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2003年GDP为124671亿元,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 A.109.5%B.91.32% C.9.5%D.8.68% (3)2005年7月判断第4题: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4)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5题: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8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亿元。 A.5800 B.2000 C.1700 D.1800 (5)2006年1月单项选择第6题: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 )。 A.该部门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C.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D.以上皆不是 (6)2006年7月单项选择第6题(2007年7月单项选择题第3题):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A)1000亿元B)1100亿元 C)1300亿元 D)2000亿元(7)2007年1月计算题第1题:已知某地区2006年以下统计资料:总产出16000亿元;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购买55亿元;出口1400亿元;进口1000亿元;固定资本折旧1800亿元;劳动报酬5000亿元;生产税500亿元;生产补贴40亿元;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考题解析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民经济核算(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国民经济核算》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总收入 D.社会最终产品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营利单位和非营利单位 D.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 )。 A.生产并销售轿车11万辆 B.期初、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20亿元 C.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D.提供产品售后支持服务收入20亿元 4.农业部门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 )。 A.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 B.针对各生产单位分别计算各项产品的总产值 C.在一个生产单位内不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D.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 A.技术经济联系 B.经济联系 C.技术联系 D.再分配关系 6.投入产出表的第Ⅱ象限主要反映( )。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7.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 A.生产税 B.财产收入 C.所得税 D.劳动报酬 8.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 )。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点汇总

1.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1941年提出和使用的。 2.国民经济核算起源于国民收入统计,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组成,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是基本核算表最核心的指标。 4.国民经济机构单位的特点:(1)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拥有资产、发生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机构单位进行交易时转移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2)能做出经济决策,并从事其本身可定要负直接法律责任的经济活动;(3)能为自身的利益发生负债,承担其他义务或未来承诺,签订合同;(4)它具有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帐户,或者根据需要,有可能编制出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一套帐户。 5.国民经济机构单位的分类:从一国国民经济核算出发,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按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6.非常住单位它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常住机构单位与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与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 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生产场所;(2)能够获得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 8.国名经济结构部门由国民经济机构单位依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分类形成。分为:非金融企业或公司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部门、国外。 9.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自来水、热水、蒸汽)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流通和服务业。 10.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是机构单位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核算中交易的概念还包括一个机构单位向另一个机构单位资源、无偿的或者是强制性的经济转移。 11.交易的种类: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资本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其他积累交易。 12.交易的方式:货币交易和易货交易。 13.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核算中的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14.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金融债权;非金融资产机构单位或部门拥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土地和无形资产等。负债是指机构单位或部门持有的金融债务。净值在会计核算上称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平衡项。15.市场价格:要素价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原材料、燃料等转移价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16.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市场”可以归纳为产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17.国民经济核算原则:市场原则、所有权原则、三等价原则、记录和估价原则。 18.四式记账方法:往往一笔交易或生产活动将涉及实物流量与金融流量的同时发生,并且涉及两个交易的机构单位,共四笔账目的统计处理问题,应同时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统计。19.国民经济账户特点:1.账户的科目均为统计指标;2.账户体系依据和连接的是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阶段分设账户;3.账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账户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平衡项连接;4.实施四式记账核算。 20.生产核算的对象是货物与服务生产的两大类产出。 21.货物指的是物质产品,它是用来满足购买者某种需求且能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实体。货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

. 作业一 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答案: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 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 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 两部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存货增加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 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 答: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附录2-1 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按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超过欧洲各国,跃居世界第三。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0中国人均GDP只有约3313美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00位之后。其实,所谓的世界经济排名,指的仅仅是经济体的经济规模。这种按规模排名是不能真正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它所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影响。因此,不能以排名就认为中国是经济强国了,目前的中国充其量是一个经济大国。 稍加认识就可以看出,今天的GDP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定位。虽然就GDP而言,目前中日两国几乎相等,但若以人均GDP来看,两者相差悬殊。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GDP与日本GDP总量虽然仅相差5222亿美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的9.691%,日本每人平均GDP为38536.43美元,而中国仅为3338.82美元,所以中国的人均GDP与日本相差11.54倍。目前,中国人均GDP仍然是居世界100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2.已知某地区2008年以下统计资料:(20分)(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 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 (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