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2018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为以后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点拨】

本课虽然是本册书的第一节课,但是却紧紧承接上册书的内容。讲述的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发生的一件同样对世界历史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事件——俄国的十月革命。这场革命既对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以后的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国家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指导学生设计制表,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形成历史知识结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历史地图,解读历史图片,并运用其中的有效信息理解和认识有关历史内容。指导学生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从中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比较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对比分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史料解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史料,以及网上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上个学期,我们学习的历史进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次战争波及了很大的范围,形成了英法俄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以及德奥意三国的同盟国集团。大战持续了将近4年的时间。大家是否还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

(学生回忆以前的内容,回答)

(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的。大家知道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吗?

(学生思考)

(讲述)俄国在战争中初期很热衷于同英法联合作战,打击他们共同的敌人。同时,在最初的三个协约国之中,俄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它并没有坚持到战争的最后。在1917年的时候,它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就单方面地退出了战争。之后,俄国国内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那么当时,俄国国内的社会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讲述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二月革命

(讲述)俄国在1917年,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当时很热衷发动战争的沙俄帝国会主动退出战争呢?俄国国内发生了什么状况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在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放视频,讲述)二月革命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这场革命发生后,俄国国内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战争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俄国国内就爆发?二月革命?。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在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同时存在。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讲述)大家结合抗日结束后的中国,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的情况。想一想当时在俄国国内同时存在的两个政权的性质分别什么样子的?掌权的政权又是什么性质的?

(回答)一个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个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掌权的是资产阶级政权。

(讲述)是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二月革命是由工人运动引起的。沙俄政府的被推翻,是人民力量的作用,可是在革命之后,掌握政权的却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工人阶级的另一个敌对阶级——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学生思考,回答)

(讲述)这说明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那么这场革命的性质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讲述)我们看一场战争的性质如何,不能仅仅只看它的结果。这场战争是由无产阶级发动的,虽然在战争结束后,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且掌握了政权,但这也不能抹煞它的无产阶级的性质。因为无产阶级发动的革命想要达到的要求,一定是为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从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一场战争的性质。

(讲述)我们称当时掌权的政府为?临时政府?,说明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历史现象。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教材的小字内容,回答)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他们对内企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对外执行反人民的政策。这些必然会引起人民的不满,引起人民的反抗。

2.十月革命

(讲述)人民爆发?二月革命?,就是因为不满当时的政策。两个政权同时存在,而且是两个对立阶级的政权同时存在。就像抗日结束后的中国,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的结果,必然只能存在一个政权。而这时的临时政府,又采取了反人民的政策,这就注定它的存在不会长久。那么人民这回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讲述)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展示图片,讲述)在1917年的11月6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起义。列宁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第二天,也就是11月7日,起义取得了胜利。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十月革命?。

(讲述)十月革命的主要参加者是谁?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主要参加者是都是工人阶级。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是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结合教材?动脑筋?,组织讨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有什么?

(回答)

(总结)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讲述)俄国的?十月革命?,很快便以工人的胜利而结束。代表工人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要掌握政权。他们是怎样组织政权的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4.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政策

(讲述)他们建立起自己的苏维埃政权,推选出列宁作为自己的主席。这个世界上的新事物——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维护自己的利益呢?

(学生结合教材,自己概括总结,回答)

(讲述)我们了解了苏维埃政府政策的性质,我们可以对比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府建立政权后所采取的不同措施,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他们之所以采取的措施如此不同,是因为他们代表的阶层很不相同,他们都是为自己的阶级服务的。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而代表人民的苏维埃政权,必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5.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讲述)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巩固自己政权的政策,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可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些其它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他们害怕这种苏维埃思潮,蔓延到自己的国度,从而威胁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俄国国内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也掀起了叛乱。国内外的反动势力结合在一起,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苏俄进入了三年内战时期。内战的结果怎样呢?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讲述)苏俄政府是经过很艰苦的斗争才获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的。他们一方面加强红军的建设;另一方面,实行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有什么具体内容呢?

(学生根据教材小字部分内容,进行回答)

(讲述)这个政策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它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财力、物力,用以来赢取战争。虽然这种政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很不符合经济学倡导自由贸易的原理,但是它保障苏俄政府赢得战争的胜利。这就说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组织讨论)将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进行对比,看看两场革命的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后,教师打出表格)

(讲述)?十月革命?是以人民的胜利而结束的,它是世界上的一件划时代的事件。它到底给我们整个世界带来了什么伟大的意义呢?

(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回答)

(讲述)这次革命有两个突出的?第一次?,从此也可以看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革命首创精神。

(打出投影)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组织讨论)大家结合中国的近代史,想一想?十月革命?到底给我们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总结)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到,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打出投影片《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组织讨论)大家要解读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场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出现了一位很伟大的人物——列宁。为什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会受到工人和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这场革命既对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以后的世界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国家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走上来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深刻理解?十月革命?带给世界的重大影响。

【板书设计】

第1课俄国的十月革命

一、新时代的曙光

1.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

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4.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政策

5.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是新经济政策。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点拨】

本课讲述的是俄国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结束国内战争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其中,?探索?二字是最重要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仅仅出现在马恩的著作上,那只是理论,是列宁第一次将理论变成了现实。政权建立起来后,这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个政权维护起来,让它生存下去,才是当时俄国领导人民面临的真正难题。这在理论上也没有涉及,需要的就是当时的领导人的不断?探索?。本课讲述的就是这种?探索?。借助展示的历史材料,加深学生对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指导学生初步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

【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比较分析法、直观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对比分析法、观察法、讨论法、史料解析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史料,以及网上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在政权建立以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对它进行了反扑,但是苏维埃政权推行了一种?特殊政策?,他们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呢?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

(回答)他们采取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保证了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讲述)我们刚才说到,这个政策是他们在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那么,

战争结束以后,这种政策是不是还适用呢?当国内战争结束后,还要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后的俄国是如何治理自己的经济的。

【讲述新课】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讲述)国内战争结束后,无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苏俄逐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现在,在我们国家这种和平年代,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当时的俄国,尤其是经过一场战火洗礼之后的俄国,他们的首要任务也是要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我们刚才谈到过,苏维埃政权在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出投影)那是一种特殊政策。苏俄领导人本来希望继续实施这种政策,但是结果怎么样呢?

(回答)结果证明这种政策不适合当时的经济建设。

(讲述)?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同志的话,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为什么不能继续实行这一政策了?

(学生讨论)

(讲述)这一政策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所以要求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能够寻找出一种新的经济建设的道路。他们探究出来的是一条什么道路呢?

(回答)他们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讲述)这个新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呢?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是不是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呢?

(回答)在1921年,苏俄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实行新经济政策。(学生根据教材小字部分内容总结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这个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讲述)?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得俄国的经济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说明,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2.苏联的成立

(讲述)我们都知道,处于俄国同一地理位置的国家,现在叫做俄罗斯。这个名字是在1991年开始用的。那么之前它叫做什么呢?

(回答)叫做?苏联?。

(讲述)对。那么这个名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

(回答)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展示苏联地图,讲述)当时加入苏联的国家有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的很多国家,最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许多国

家的联合体,其中的主体就是俄罗斯联邦。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苏联已是一个历史名词,它的存在时间是1922~1991年。当时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

(组织讨论)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有关俄国名称的演变,谁能说说对俄国的称呼,你知道几个?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沙俄、苏俄、苏联,还有现在使用的俄罗斯。前三个名字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沙俄,是俄国在封建社会时期,也就是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式的称谓;苏俄,是在布尔什维克党掌握政权后,建立政权后,对俄国的称谓;而苏联,则是在1922年以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家联盟建立后,对那一部分国家的称谓。要注意的是,苏联不仅与前面的名称不同,地域范围也和之前的两者不同。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

(讲述)在1924年的时候,伟大的革命家——列宁逝世。接替他上台的是另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是谁呢?

(回答)斯大林。

(出示斯大林画像,讲述)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继续他们的经济建设,建设的重点首先放在了工业上。在1928——1937年,他们进行经济建设采取了什么步骤呢?

(回答)在这十年中,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讲述)在这两个五年计划中,苏联进行工业发展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回答)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组织讨论)苏联在进行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都是从工业开始,哪个国家的工业发达,哪个国家就可以进行很好的经济建设。所以苏联也就从工业入手。希望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强国。工业和农业的不平衡发展,也可以说是苏联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性。在这两个五年计划中,他们都采取了什么样的一些做法。他们的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苏联的经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结合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回答)

(讲述)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同时,苏联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2.农业集体化

(讲述)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学生根据教材小字部分有关农业集体化的措施,回答)

(讲述)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从它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农业集体化,与开始我们说到的新经济政策,是不同的。(打出投影)从毛主席的话语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农业集体化的优缺点。大家根据这段话来分析一下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客观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苏联领导人为了加快农业集体化,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到1937年,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国的农业集体化。这种过粗、过大的方式,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不利于苏联今后经济的继续发展。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讲述)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苏联颁布了一部新宪法,什么时候颁布的呢?

(回答)1936年。

(讲述)这部宪法正式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一个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讲述)?斯大林模式?,也就是指当时苏联那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那么?高度集中?这四个字,从政治、经济,这两个角度,如何去理解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结合课后的?自由阅读卡?,打出投影,讲述)这种?高度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这种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的苏联起到什么作用了呢?

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回答)

(讲述)在苏联,这种?高度集中?,实际上就是,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这种政策的长期实行结果导致了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所以,虽然当时,这种政策起到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政策的弊端一步步暴露出来。从长远来看,这种?高度集中?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苏联最后的解体,和它也有一定的关系。

(讲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

(总结)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俄国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其中,?探索?二字是本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仅仅出现在马恩的著作上,那只是理论,是列宁第一次将理论变成了现实。政权的建立,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个政权维护起来,让它生存下去,才是当时俄国领导人民面临的真正难题。本课讲述的就是这种?探索?。包括?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两个部分。其探索精神也是深得每个国家学习的。

【板书设计】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苏联的成立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史,特别是掌握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内容的分析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从而得出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重要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从经济和军事实力两个方面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凡尔赛和约》。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点拨】

本课的主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战后的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压迫众多弱小国家的基础之上,以此来达到自己的野心。这个体系就是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个分赃体系。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中展示的历史地图,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凡尔赛和约》内容和凡尔赛体系实质的理解。通过指导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行简要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评价重要历史概念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上册书的历史,我们进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上一个单元我们讲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发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帝国主义国家,在一战后的历史。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大的一场战争,给我们整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它的性质和结果,以及它带给我们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回忆之前学到的知识,回答)(讲述)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战胜国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却输掉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他们一定心有不甘,所以他们就把抢夺的矛头对准了那些战败的国家,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划分战后的势力范围,能够让他们的意愿得到最大的满足。于是在他们的策划下,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讲述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

1.凡尔赛会议的基本情况

(讲述)帝国主义国家要想按照他们的意愿重新安排战后的格局,但不是每一个战胜国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不是每一个战胜国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得到自己的应得的利益。那么究竟哪几个国家才可以说了算,才可以在实现自己的利益呢?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呢?

(回答)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控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出示巴黎和会?三巨头?一图,讲述)其实和会上,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的各自地位也相差甚远。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这次和会是否进行的顺利呢?

(回答)不是。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使得和会持续了五个月。

(讲述)与会各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巴黎和会必然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从和会的掌权者和和会持续的时间来看,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就是?通过大战变化了的各国实力?。谁有实力,谁就在和会上说话有分量。

2.《凡尔赛和约》

(讲述)这场持续了五个月的和会,它的结果是什么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这次和会,是如何按照他们的意愿?安排?战后世界的呢?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出示签署和约的图片,讲述)在和会上各国通过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协议。1919年协约国也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在这个和约中,规定了战胜国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的规定。巴黎和会签署的各种条约是以条约签订的具体地点来命名的。

(组织讨论,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分析、讨论和约中一个方面的内容)(讲述)这个和约,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对德国进行了压制,但是另一方面,它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实力进行了保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法国,保证欧洲大陆的均势。

(组织讨论)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建议被无理否定,导致中国国内的?五四运动?。教材上一位美国史学家说:?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思考一下,什么叫做?新理论?,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参加和会的大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和会上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肆意践踏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随意牺牲他国的合法利益。这就是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倡导的?公平?。而这种不公平,也为以后的历史发展埋下隐患。

3.凡尔赛体系

(讲述)《凡尔赛和约》主要是协约国的对德和约,那么对于其他战败国,战胜国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讲述)战胜国在1919~1920年间,与德国的盟国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的确立,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出示地图,讲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其中?新秩序?

的概念是: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结合教材中?动脑筋?的问题,讲述)想一想,他们为什么那么说?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讲述)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4.国际联盟

(讲述)在这次会议以后,根据和约规定,各国成立了一个就像今天的联合国的机构,是什么呢?(回答)国际联盟。

(讲述)什么时候成立的呢?(回答)1920年1月。

(出示图片,讲述)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首先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因为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所以美国没有参加,最后国联成为英、法操纵的工具。这个机构是根据当时的和约规定设立的,当时的和约大国强权的产物,那么根据它建立的国际联盟,是不是一个公平的机构呢?(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国联盟约虽然虚伪地写上了对侵略国实行经济和军事制裁的条文,但在具体实施时必须得到全体会员国同意才行,而这是不可能的。1920年1月2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1946年4月正式宣告解散。但国际联盟毕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参加会议的九个国家均在东亚地区有利害关系,日、美等列强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其中美国又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这次会议什么时候召开的呢?(回答)1921——1922年间。

2.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讲述)这次会议和上次的巴黎和会一样,对于各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它们也用条约的形式给与确定下来。这次会议,他们之间分别签订了什么协议呢?

(回答)《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结合?自由阅读卡?,教师补充?九国公约?的内容,讲述)大家回忆《中国历史》中关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有关内容,中国问题是东亚和太平洋问题的核心问题,《九国公约》中宣称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是,为什么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学生讨论,回答)

(讲述)《九国公约》中宣称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

会议期间中国和日本代表在会外签订了双边协定,涉及到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改变《凡尔赛和约》的安排,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不是一种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求,保持它们之间的均势。

3.会议的影响

(讲述)在华盛顿会议上,也签订了几个重要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呢?教材上说?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继续?两字如何理解呢?

(回答)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

(讲述)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

【课堂小结】

本课的主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战后的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压迫众多弱小国家的基础之上,以此来达到自己的野心。这个体系就是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个分赃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

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板书设计】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新秩序?

1.凡尔赛会议的基本情况

2.《凡尔赛和约》

3.凡尔赛体系

4.国际联盟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3.会议的影响

第4课经济大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难点】

2018-2019九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2019九年级历史复习试题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25分) 1.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种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从根本上确立封建制度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严刑峻法 C.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D.推行县制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4.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5.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③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7.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8.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 9.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元旦到来时,放烟花、鞭炮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小说《水浒传》 D.人们传诵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 10.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光彩熠熠,下列人物与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A.张仲景——诗圣B.王羲之——医圣 C.吴道子——画圣D.杜甫——书圣 1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她”是指 A.古代中国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D.古代印度 12.悠悠驼铃,漫漫古道,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充当了和平使者的是

(完整版)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

2018年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归纳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 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目标: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兴起: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2)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来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鼎盛: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主要内容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传入中国,后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单元总结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 A.2月 B. 3月 C. 10月 D. 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2017 2018年九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九年级历史试卷2018.1) (分。50全卷考试时间为分钟,满分100说明:1. 本次考试分试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只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2.) 分。3分,共7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他生活在巨人辈出的时代,他的祖国曾宣称:我们宁愿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缺少一个他。他1. 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西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的代表作品是A.《蒙娜丽莎》 B.《俄底浦斯王》 C.《哈姆雷特》 D.《天方夜谭》 2.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B.郑和下西洋C.丝绸之路开通D.新航路的开辟 3.“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他此时正在运送大批外国雇佣兵,来从事其制造死亡、荒凉和暴政的勾当……他已完全不配当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这句话节选自美国的《独立宣言》,这里的“一个文明国家”指的是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西班牙 5.《大国崛起?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领导了美国的 A.独立战争、南北战争B.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处死了国王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作出的贡献有 ①颁布《民法典》②领导法国赢得独立 ③打击欧洲封建势力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8.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A.蒸汽时代B.文艺复兴时代C.殖民时代D.火车时代 9. 1963年美国黑人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说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束巨大灯塔所放射出来的希望之光,就像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的黎明。”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华盛顿B.拿破仑C.林肯D.亚历山大二世10.“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尝试的史实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九年级历史第1 页(共5 页)

2018-2019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1—3课 (1)创立: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宣扬“忍耐顺从”。 (3)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5.《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城邦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进行一系列改革。 内容为:扩大公民权力——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③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训练男人为军人,训练妇女为合格母亲。 7.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8.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罗马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四世纪末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灭亡(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人物: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汉尼拔 3.主要法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阿勒斯坦地区。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改革后果: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便是形容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 5.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鼓励基督教发展,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教区人“什税一”给教会。查理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6.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第8课西欧庄园 1.形成:9世纪开始流行,11世纪时,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018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 (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一、新时代的曙光: (一)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性质:__________ (二)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领导人:______ 主力:____和_____ (8)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三)巩固苏维埃政权外交:__________; 二、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内) 3.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国际) 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抄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四、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示?(抄写) 革命道路(方式):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启示:1.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了胜利。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是哪次运动中?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抄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六、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的归纳为“社会主义有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对应的历史史实是: (1)社会主义有空想到科学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理论到实践标志:__________ (3)由理想到现实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首次宣传社会主义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上(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新经济政策: 时间:____________ 实施者:列宁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上(探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优秀教案(含反思)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赏?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及评价

(1)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2)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3)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材料展示:1981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会上勃列日涅夫提到,美国军费一年达到1500亿美元,并说这是庞大的天文数字。然而,从1973年起苏联的军费就超过了美国。1971年,苏联军费支出为740亿美元,1973年增至860亿美元,1975年又增至1023亿美元。到了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军费开支都超过了2000亿美元,但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而这种畸形的军事投入在苏联却是一种常态。 归纳总结:(1)经济上:“新政策”;(2)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3)评价: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图解改革】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改革图解 目标导学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展示: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这位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一上台便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戈尔巴乔夫宣布减少对东欧国家内政的干涉,这个政策导致了1989年“东欧剧变”的发生。图为1986年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开幕式上。 设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戈尔巴乔夫在思想、政治、经济上的改革特点(或措施)。 提示:思想上多元化,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政治上多党制、议会制代替共产党和苏维

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2)

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思想品德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图是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示意图。下列选项对图示解读不正确的是 A.①处的典型史实是美国独立战争 B.解决②处问题的唯一方式是革命 C.反映③处的典型事例是巴黎公社 D.历史总是在矛盾冲突与解决的过程中前进 2.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也是西方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要求打破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通过哪一法律文献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制度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4.比较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的历史功绩,可以看出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A.反抗殖民统治 B.为民族独立而战死 C.摧毁了殖民统治 D.赢得了国家的解放 5.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之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活体现的治国思想是 A.鼓励人民富裕起来 B.对外掠夺 C.学习西方 D.工业强国 6.美国和日本是环太平洋地区的两个大国,下列与两同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相关的事件有

2017-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 ( ) ①埃及②波斯③巴比伦④印度⑤罗马⑥中国 A 、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2. 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来自:( ) A. 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3.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排列中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4.佛教的发源地在:() A 、古代中国 B 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代巴比伦 5、从发源地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古代亚非文明之处是() A、以海洋为中心 B、在大河流域 C、远离海洋 D、以城市为中心 6.下列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奴隶主阶级掌权 B、成年男性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生活 C、奴隶也享有民主 D、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 7.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来源于()人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罗马 D.古代希腊 8.自由、民主从古至今都是天赋人权。在古代社会里,曾有一个国家开出了一枝民主之花。你知道这个国家是() A.斯巴达 B.古埃及 C.雅典 D.古印度 9.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准备去()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10.《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表明() A.雅典物产丰富人民富足B.雅典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C.雅典是当时地中海霸主D.雅典人充当了海盗角色 11.下列反映的是“三角贸易”的航程,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欧洲——亚洲——非洲——欧洲 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D.欧洲——非洲——亚洲——欧洲 12.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这件事指的是( )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交通事业的发展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烈火迅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1分; 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 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 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B.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2.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材料中所描 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文艺复兴 B.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工业革命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 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4.1885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一文,日本从此开始“脱亚(亚洲)人欧(欧洲)”的进程。以下措施中,与这一政策相符的是(C) A.实行“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C.提倡“文明开化” D.对外侵略扩张 5.下列关于右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2014年,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推出“一战百年纪念 游”活动,以铭记历史,反思教训。回望百年前的欧洲,虽已变成一只“火药桶”,但当时引爆这个“火药桶”只是一点“火星”。它就是 A.涂油子弹事件B.国会纵火事件 C.波士顿倾茶事件D.萨拉热窝事件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1941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发表第三任就职演说:“……八年前,我们身处打击之中——但是我们行动起来了。……”这里的“打击”是指 A.英国的殖民统治B.南方的分裂活动C.严重的经济危机D.德国的对外扩张

2020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遭遇的挫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1: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苏联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举起改革大旗的苏联领导人。 导语2:戈尔巴乔夫推行所谓改革“新思维”,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2010年12月31日戈尔巴乔夫接受《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对苏联解体非常遗憾,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加赞许,认为“改革的起点上,站立着邓小平”! 导语3: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中,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为什么苏联自身的改革反而使苏联走向解体?为什么戈尔巴乔夫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大加赞许?为什么普京说“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联系社会主义阵营的构建,说说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概况。 归纳总结:(1)经互会的建立。(2)全方位内部改造。(3)中苏互助。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正确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 归纳总结:(1)赫鲁晓夫改革措施 ①政治: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②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3)赫鲁晓夫改革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阅读教材,对比赫鲁晓夫改革举措,说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军事上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有何影响?

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最新

2018年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世界历史的分期: ①世界古代:(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末):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②世界近代:16世纪初——19世纪末 ③世界现代:20世纪初——至今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自西向东)——大河流域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约从BC3500年出现小国;BC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BC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3)文明: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法老的陵墓):评价——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权于一身,国王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立:约从BC3500年起出现小国,约BC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BC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楔形文字书写) (1)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地位/意义: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历史成绩的优劣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中考总成绩的提高,影响到升学。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过去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考试理想学校,我在复习中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方向,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复习备考安排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1、复习时间:20**年2月—4月上旬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抓住主干知识。因为这一阶段是第一轮复习,重视课本,让学生认真听好课,抓住知识,抓线索,抓问题,抓重点。把分散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

变成主干知识网络。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复习 1、复习时间:2021年4月中旬—5月中旬。 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 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在记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等形成概括性、本质性、特征性认识的能力。经过整理知识,系统化知识,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灵活应用课本知识作答。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综合复习 1、复习时间:2021年5月下旬—中考前。 2、复习内容:注重政史综合综合、适应开卷考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这一轮复习体现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全面系统而又重点突出,通过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用中考常见题型把初中阶段重点知识展现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