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化学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

九年级化学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

九年级化学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
九年级化学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

复分解反应条件

1、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

2、反应前后物质变化的组合形式:即反应是否“互相交换成分”。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看,在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只是化合物之间彼此互相交换了成分,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如酸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等。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复分解反应从微观角度看,是反应物之间相互交换离子,阴、阳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如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为:H++OH-==H2O。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有酸可不溶于水,无酸可不溶于水;生成物有气体,沉淀,水产生(任意至少一种)。

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形如AB+CD==AD+CB

(2)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①一般在水溶液里进行,两种化合物中的离子互换。

②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3、反应规律和条件:反应的规律和条件一定要记牢,可利用口诀记忆。

(1)酸碱中和反应

规律:酸+碱→盐+水

条件:酸与碱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通常酸是可溶性酸,碱既可以是可溶性的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的碱。

(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规律: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条件:酸要溶于水,且一般为强酸。

(3)碱与盐的反应

规律:碱+盐→新盐+新碱

条件: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必须可溶;生成的新盐、新碱中至少有一是沉淀。

(4)酸与盐的反应:

规律:酸+盐→新盐+新酸

条件:反应的酸为可溶性强酸、高沸点酸,生成的酸为弱酸、易挥发性或易分解的酸;生成的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反应中生成的酸。

(5)盐与盐的反应

规律: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是可溶的;生成的两种新盐至少有一是沉淀。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①常见的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 a2CO3+Ca(OH)2=CaCO3+2NaOH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NaCl+AgNO3==AgCl↓+NaNO3

H2SO4+BaCl2==BaSO4↓+2HCl

②常见的有气休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③常见的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易错点:

例如CO2+Ca(OH)2====CaCO3↓+H2O这样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只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如:

H2SO4+BaCl2====BaSO4↓+2HCl这个反应中,硫酸的成分(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氯化钡的成分(氯离子和钡离子)互相交换,形成了硫酸钡和盐酸。而CO2+Ca(OH)2==CaCO3↓+H2O反应中二氧化碳的成分(C和O2)并没有与氢氧化钙的成分(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互相交换,所以这样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同理,

CO2+2NaOH==Na2CO3+H2O和SO2+2NaOH===Na2SO3+H2O之类的反应也不是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初三化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期中检测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本质区别,这种变化是( C )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B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C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D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2.(2016·雅安)某同学测定了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 ,数据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 A .厕所清洁剂:1 B .白醋:3 C .牙膏:8 D .肥皂水:10 3.(2016·重庆)下列做法不是为了隔绝空气中氧气的是( C ) A .汽车表面喷漆 B .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氢氧化钠密封保存 D .白磷浸没在水中保存 4.(2016·怀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 A .C +O 2=====点燃CO B .NaOH +H 2SO 4===Na 2SO 4+H 2O C .CaCO 3+2HCl===CaCl 2+CO 2 D .C +2CuO=====高温2Cu +CO 2↑ 5.(2016·成都)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 .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 .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 .将10 g 氯化钠溶于100 g 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6.在A +B→盐+水的反应中,A 和B 不可能是( D ) A .HCl 和NaOH B .CO 2和NaOH C .H 2SO 4和Fe 2O 3 D .H 2SO 4和BaCl 2 7.现有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 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 .加入10 gNaCl B .加入水5 g C .蒸发掉50 g 水 D .加入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 溶液 8.伍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该合金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该骗局。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D ) A .硫酸铜溶液 B .硝酸银溶液 C .盐酸 D .硝酸钠溶液 9.(2015·株洲)下列措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D ) A .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 .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 C .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D .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10.为了验证Zn 、Fe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 > Fe > Cu 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D ) A .将Zn 、Cu 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B .将Fe 、Cu 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C .将Zn 、Fe 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 4溶液中 D .将Zn 、Cu 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SO 4溶液 1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初中化学九年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设计

课题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三课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等基本概念;对重点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整理;能正确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对物质的分类有进一步的认识。重点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 过程和方法:尝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创造情景活动,鼓动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复习、敢于创新;同时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也为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使之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 掌握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 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还有置换反应,现在我写几个反应式,大家思考,它们属于前面我们讲的哪一种反应类型? 板书:1 H 2O =电解 H 2↑+O 2↑ 2 2H 2 + O 2=燃烧 2H 2O 3 Fe + CuSO 4=Cu + FeSO 4 4 CaCO 3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5 2KOH + H 2SO 4=K 2SO 4 +2H 2O 6 NaCl + AgNO 3 =AgCl↓ + NaNO 3 7 NaOH + MgCl 2=Mg(OH)2↓ +2NaCl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就是分解反应,我们可以把它表示为 AB→A+B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可以表示为:A +B →A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活动燃烧的条件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同时进行下列实验,蜡烛火焰最先熄灭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

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CuO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A B

C D 4.[2018·重庆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6.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A B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 ℃时,打开活塞,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 ℃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教学设计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濂溪区一中梅元锦 【教材分析】: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形式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本质,理解离子共存的含义,为后续除杂、离子检验、化肥的使用等构建知识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全面认识到了初中阶段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知道了复分解反应的形式即:AB+CD f BC+AD,只是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能互相交换,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以及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能发生反应尚且不清楚,因此,通过本课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本质的学习,从而为后续离子共存问题的学习以及除杂、离子检验的学习构建知识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1、复分解反应的反应发生的条件,熟练书写复分解反应方程式 2、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3、利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离子共存问题 【重、难点】: 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本质,离子反应 【教学用具】: 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无色酚酞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稀盐

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镁溶液等。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入 1.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 2.酸、碱、盐的概念? 3.什么是复分解反应?尽可能多的写出几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过程学生可能会写出一些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化学方程 式,如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等) 二、提出问题,进入新课 1.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实验探究】: (1)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2)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3)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现象:产生气泡 (4)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现象:产生水 【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且在溶液中进行 2.不溶于水的物质能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实验探究】:(1)大理石与盐酸 (2)氢氧化铜与盐酸 【总结与练习】:不溶于水的物质只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硫酸钡、氯化银不溶于三酸!) 3.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动画模拟]—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之间发生反应!离子之间:生成了_沉淀,则不能共存(八大沉淀)彳气体,则不能共存(氨气、二氧化碳) 1-水,则不能共存 [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略 4.应用与练习:离子共存三、总结(三个知识点)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本质 3.离子共存的简单判断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推断题》教学设计 东源县义合中学张雪连 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河源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型有:文字叙述型、框图型、化学方程式型。 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

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常见的黑色固体: ; 常见的红色固体:、HgO、红磷。 (2)溶液颜色: 蓝色:含离子,例如:;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最新初三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Zn—65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用2%的小苏打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的发生或修复原有口腔黏膜的损伤。小苏打属于(A) A.盐B.酸C.碱D.有机物 2.有句谚语“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主要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B)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无机盐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 A.量取液体时读数B.稀释浓硫酸C.过滤D.酸碱中和 4.(2018?贵港)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B) A.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C.复合肥料:尿素、*钾、氯化铵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体液唾液胆汁胰液

pH6.6~7.17.1~7.3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B.*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D.尿素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都容易锈蚀 B.酸溶液的pH<7,常温下测得某溶液的pH=3,所以该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C.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D.CO2溶于水后能跟酸一样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九年级化学-复分解反应练习

复分解反应练习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1.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现有下列三组物质: A.空气、胆矾、冰水、蔗糖 B.KOH、H2SO4、Ca(OH)2、Ba(OH)2 C.NH4Cl、Na2CO3、SO2、Na2SO4 (1)填写下表空白 223书写一个类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___。(3)NH4Cl溶液与KOH溶液能够反应,实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NH4+和OH-结合生成了NH3和H2O。结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请回答: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能够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结合生成了。 (4)请依据(3)中获得的启示,判断下列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同存在的一组离子是。A.H+、OH-B.CO32-、H+ C.Cu2+、OH- D.Na+、Cl- 2.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SO42﹣、Fe3+、Na+、OH﹣ B.K+、SO42﹣、Ba2+、NO3﹣ C. Ca2+、Cl﹣、CO32﹣、Na+ D.Cl﹣、K+、SO42﹣、Na+ 3.多硫化钠Na2S x(x>2)在酸性溶液中生成一种臭鸡蛋味的气体和浅黄色沉淀: Na2S x+2HCl→2NaCl+H2S↑+(x-1)S↓ 向a g Na2S x 加入过量盐酸可得0.672a g沉淀,则x的值是() A. 6 B. 5 C. 4 D. 3 4.下列物质的转变一步能实现的是() A.CO→Na2CO3B.Cu(NO3)2→CuCl2 C.Al2O3→Al2(SO4)3D.CaCO3→Ca(OH)2 5.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不必考虑反应物的() A.溶解性B.金属活动性顺序 C.物质的类别D.质量 6.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2HCl+Fe=FeCl2+H2↑ B.H2SO4+BaCl2=BaSO4↓+2HCl

初三化学 第十一单元 复分解反应 练习题

初三化学第十一单元复分解反应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任意一种其中,酸+碱→ _______ +_______ ①HCl +Mg(OH)2== 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酸+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③Fe2O3+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氧化铜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盐→_______+________ ⑤HCl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硝酸银和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碱+(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MgSO4 +K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Na2CO3 +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盐+(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Na2CO3 +Ba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原因。 ①MgSO 4 +KOH ②FeCl 3 +Cu (OH) 2 ③NaCl +KNO 3 ④Cu (OH) 2 +HNO 3 ⑤Na 2SO 4 +K 2 CO 3 ⑥NaCl +Cu(OH)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属于化合物B.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青蒿素属于氧化物D.1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大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简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将氯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④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⑤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⑤ 3.金银花苗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方中含有下列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H2PO4B.K2SO4C.CO(NH2)2D.NH4NO3 4.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冶炼B.大米霉变 C.干冰升华D.光合作用 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6.下列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的是(省略了铁架台等仪器)() ①H2②O2③CO2④HCl A.①②B.②C.②③④D.③④ 7.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如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8.下列各组微粒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K+﹑NH4+B.OH-﹑Cl-﹑Ca2+﹑NH4+ C.CO32-﹑SO42-﹑H+﹑NH4+D.OH-﹑Fe3+﹑NO3-﹑H2O 9.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一:知识过关:说说下列六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并说出你判断的方法: 1、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2、Fe + CuSO4 === FeSO4 + Cu 3、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CaO + H2O === Ca(OH)2 5、CaCO3高温 CaO + CO2↑ 6、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下列2个化学反应属于上述反应类型吗? CO+ Fe3O4高温 3Fe + 4CO2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AB + CD=== AD +CB (双交换,价不变) 发生的条件:1、生成物中有或或生成。 2、反应物可溶于水或酸。(熟练后考虑这个条件) 应用解题时注意一些物质或溶液的颜色: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的沉淀:Fe(OH)3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 二、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例1:判断物质间能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1)Fe(OH)3 + H2SO4(2)KOH + Ba(NO3)2 (3) HNO3+ BaSO4 (4) HNO3+ BaCO3 (5)Ba(OH)2+ CaCO3(6)Ba(OH)2+ CuSO4 (7)FeCl3+ NaOH 例2:判断物质或离子能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物质相互间不反应或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就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H+与OH- 2、生成气体不能大量共存:H+与CO32-、OH- 与NH4+ 3、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l-与Ag+、SO42-与Ba2+、OH- 与 Fe3+、Cu2+、Mg2+等、 CO32-与 Ca2+、Ba2+、Ag+等比较常见。 注意题干中的隐含条件颜色或者PH: 练一练: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3、Na2SO4、HCl B.NaOH 、NaCl 、HNO3 C.MgSO4、NaNO3、KOH D.Na2CO3 、KNO3、HCl 2.下列物质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uSO4和NaOH B、Ba(NO3)2和Na2SO C、Na2CO3和HCl D、CaCl2和KNO3 3.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 A.NaOH、 NaNO3、K2SO4 B.CuSO4、MgSO4、KCl C.Ba(OH)2、H2SO4、NaCl D.NaCl、AgNO3、HNO3 例3:物质的鉴别与推断 关键:1、从特殊物质的颜色入手,2、根据物质之间反应的现象(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 练一练1、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A、KCl溶液 B、K2CO3溶液C、NaNO3溶液D、稀盐酸 2、有一固体粉末,可能是由K2SO4、CuCl2、NaCl、Na2CO 3、CaCl2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下列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溶液。 (2)取(1)所得溶液少量,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无味的气体。 判断这包固体的成分: 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一定没有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原理: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用热水给红 磷和白磷加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及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用品: 大烧杯、小烧杯、大试管、薄铜片、金属圆柱体、镊子、药匙、白磷、红磷、滤纸、热水。 实验设计: [操作] 1.在500 mL的烧杯中放一金属圆柱体,注入400 mL热水, 在圆柱体上放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小堆红磷,另一端 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后,用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 上方。 4.取下铜片后,用一支空试管向下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 (白磷)。

[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也不燃烧。用空试管罩住水中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结论] 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效果: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用内壁沾有水的烧杯罩上后,白烟不再向外逸散。 2.用试管倒扣在水下的金属圆柱体(白磷)后,白磷立即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白烟。 实验解说: 教材P124[实验7-1]是一个对照鲜明,现象明显,通过分析能得出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探究实验。 但是,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会污染空气,因此,教材要求实验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然而很多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二,给水下的白磷通入的氧气需要提前准备好,或在实验时一边制氧气一边将氧气通入水中,这样操作起来就较为繁琐。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第一,当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将一内壁沾有水的小烧杯罩在白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初中物质除杂(提纯)专题

除杂(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一.物理方法 1.过滤法:用来除去可溶物和不溶物 常见不溶于水的沉淀有:AgCl、PbSO4、BaSO4、大多数的碳酸盐、以及Cu(OH)2、Fe(OH)3、Al(OH)3等氢氧化物、MnO2等。 例:KCl(AgCl): Na2SO4 (BaSO4): NaCl(MnO2): 2、结晶法: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Ca(OH)2 例: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 A. NaNO3 Na2CO3 B. NaNO3 NaCl C. NaOH Mg(OH)2 D. NaCl BaSO4 3. 磁铁吸引:分离有磁性和无磁性的: 铁粉和硫粉 铜粉和铁粉 4. 洗气法: H2(H2O) CO2(H2O) 二.化学方法:(沉淀法、气体法、置换法、吸收法、其它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3 (H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一般规律为:CO32-+ 强酸= CO2;NH4+ + OH- = NH3 例:如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Cl( Na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l2溶液(盐酸) KCl (NH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NO3(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FeSO4(CuSO4) 4.吸收法 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HC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2) N2(O2) 5.加热法:

九年级化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 相对原子质量:Al-27,H-1,Cl-35.5,O-1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和水 B.粉笔灰和水 C.碘和酒精 D.植物油和汽油 2.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3. 下列加速溶解的措施中,能改变固体溶解度的是() A.把固体研细B.加热C.搅拌D.振荡 4. 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B.敞放的固体烧碱 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 D.干燥木材吸水 5.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 B. 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C. 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6. 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7.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8. 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Z-1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盐酸酚酞石蕊二氧化碳 A B C D 图Z-1 9.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 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

九年级化学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复分解反应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会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 3.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重点、难点】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学习方法指导】 记住常见的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解决物质的鉴 别、除杂、推断等问题,教会学生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引入)在初中化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回忆是哪四大基本类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复分解反应。 师:1.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回答问题并完成学案中的“试一试” 生:1. 讨论回忆常见的八大沉淀: CaCO 、BaCO 、AgCO ;3323BaSO 、AgCl ;(不溶于稀硝酸)4Mg(OH)、Cu(OH)、Fe(OH) 322 (蓝色)(红褐色) 2.生成气体的离子对: 和 CO ;H 和 HCO ;NH与 OH 4333.生成水的离子对: +2-+-+-H 和 OH +- H (过渡)在中考题型中,并不会要求学生们书写这些沉淀或离子对的化学式,记住它们,是为了 能灵活运用于解题。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 题型一:物质间的反应(离子共存) 生:完成学案中的第一部分 1.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B ) A.KCl B.NaNO C.HNO D.Mg(OH) 23 3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 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 +2+2- A.Na Cl OH B.K Ca CO 3+- 2-+3+ -C.H Cl CO D.Na Fe OH 33.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D ) A.CuSO、 KOH、 NaCl B.Ba(OH)、KSO、 HCl2442C.NaCl、 BaCO、 KNO D. HCl、 NaSO、 KCl 4233【小结】 只供学习与交流. 请联系网站删除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对常考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对,是解这类题的关键。师:熟练掌握122+2+ Ca Cu- 3+ 2-2+2- a COFe B OH SO34-+2+ Cl Ag Mg

初中化学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所谓复分解反应,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类反应酬可表示为AB+CD=AD+CB。 1. 生成物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否则不反应。 ①,有水生成。 ②,即没有沉淀或水生成,也没有气体生成。 2. 反应物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则同样也不反应。 (1)碱与盐反应必须都可溶,但都可溶不一定都能反应。 ①,因为反应物都可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②,虽然好像有沉淀生成,但是反应物都不溶或不都溶。 ③,因为反应物虽都可溶,但没有符合条件的生成物。 (2)盐与盐的反应,反应物必须都可溶,但都可溶也不一定都能反应。 ①,因为反应物都可溶,且有沉淀生成。 ②,,好像都有沉淀生成,但是两个反应的反应物都不溶或有一种不溶,所以都不反应。 ③,虽然反应物都可溶,但生成物中无沉淀、无水、也无气体。 (3)常见的酸与碱,无论碱是否可溶,它们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4)常见的酸与盐的反应,这类反应比较复杂,初中阶段只要求记住碳酸盐与常见的酸都能反应,其他盐则要求可溶且生成物中要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①,生成物、反应物都符合要求。 ②,,前一个反应式中的反应物不溶,所以不反应。后一个反应式中的反应物虽都可溶,但生成物不符合要求,因此也不反应。 同学们要掌握两种化合物间是否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不仅要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还必须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 (注:文章中的可溶是指可溶于水。) 复分解反应习题 1、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反应的是()。 A、HCl + AgNO3 B、H2SO4+ NaOH C、Ca(OH)2 + Na2CO3 D、NaCl + KNO3 2、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钙和稀盐酸 B、氯化铜和稀硫酸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硝酸银和稀盐酸 3、下列各种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ZnCl2KNO3MgSO4 B、NaOH KNO3H2SO4 C、BaCl2 Na2SO4 K2CO3 D、AgNO3 ZnCl2 HNO3 4、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D.CaCO3和HCl溶液 5、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反应但不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纯碱和稀盐酸 B、氯化铁和苛性钠 C、生石灰和稀盐酸 D、硫酸锌和氯化钡 6、下列物质发生反应时生成物都是沉淀的是()。 A、Ba(OH)2 + CuSO4 B、Ca(OH)2 + Na2CO3 C、AgNO3 + NaCl D、NaOH + FeCl3

九年级化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九年级化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S:32 Ca:40 Zn:65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李明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糯米酿酒 B.将鸡蛋壳加入食醋中 C.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D.用鹅卵石、石英沙、活性炭制 作简易净水器净水 2.2020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鼓励居民购买小汽车,方便出行 B.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产生 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 使用 D.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3.2020年扬州 4.18晚会现场将采用LED节能光源,GaP(磷化镓)是光源材料,其中Ga为+3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5 C.+3 D.+5 4.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的是 A. Zn B.Mg C.Fe D.Cu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元素 B.氧元素 C.硅元素 D.铁元素 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相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 准确的是 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资源,玻璃是不可回收资 源 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的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准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 生蓝紫色火焰 8.已知两种分子A和B 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分子C和D,则下列判 断不准确的是 A.A物质属于氧化物 B.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C.这是一个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9.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 3CO2+4Na xR + C(金刚石),则x 、R为 A.1、Na2CO3 B.2、Na2CO3 C.4、Na2CO3 D.2、Na2O2

初三初三中考常用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

初三初三中考常用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不仅说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接下来,与小编一起了解九年级九年级中考常用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九年级中考常用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Al(OH)3 + 3HCl =AlCl3 + 3H2O 白色固体溶解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取CO2 、除水垢 Na2CO3+2HCl=2NaCl+H2O+CO2↑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泡沫灭火器原理 HCl+AgNO3=AgCl↓+HNO3 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 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

验SO42 - 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Ba2+的原理 NaHCO3+HCl=NaCl+H2O+CO2↑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泡沫灭火器原理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蓝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Ca(OH)2+Na2CO3=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 NaOH+NH4Cl=NaCl+NH3↑+H2O生成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九年级下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要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A.烧杯、试管、玻璃棒B.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烧杯、胶头滴管、漏斗D.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2.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 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 > Z > Y B.Z> Y > X C.Y > Z > X D.X > Y > Z 3.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A.盐酸除铁锈 B.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硫酸铜与氢氧化钙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纯碱除油污 4.下列有关回收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可以节约能源 C.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D.可以防止金属锈蚀 5.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今年某市将原来的垃圾桶撤换成分类型垃圾收集箱。下图是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废旧电池投入的垃圾收集箱上应贴有的标志是() A.金属B.有害垃圾 C.可燃垃圾D.玻璃 6.某同学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值,他的实验记录一定错误的是 A.纯碱溶液的pH=11 B.食醋的pH=8 C.肥皂水pH=10 D.酸梅汁pH=4

7.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苹果汁:2.9~3.3 B.葡萄汁:3.5~4.5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8.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比实验一和二,可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二和三,可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一和二,可以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二和三,可以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9.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C.金属R可能是铝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0.下列关于化肥、农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料 B.为增强肥效,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C.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 D.通过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将氯化铵和碳酸氢铵区别开来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 12.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