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1沁园春·雪

1 沁园春·雪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实行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品味亮点词语】

1.下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惜”字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也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惜”字包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个句中的“惟”字和“顿”字好在哪里?

“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景色是唯一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迅速。

【感悟精彩句子】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句中的“竞”字好在哪里?

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展示了英雄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的心情,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娇”是一种女性美,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2.这首词语言凝练、精当,极富表现力,修辞手法的使用极为巧妙。请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词。

使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喻成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很多白象在奔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丘陵的动态美。

3.赏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词人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分析主体形象】

既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有“略输”“稍逊”“只识”的缺陷,那么谁配称真正的“风流人物”呢?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实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把握文章主旨】

这首词作者通过描写北国雪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

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有详细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银蛇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蜡象奔驰。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有想象描写:雪后天晴,红装素裹,更加妖娆。这些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下阕是议论兼抒情。由江山的多娇,想到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引出一番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全词写景与评论密切关联,互相映衬。因为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产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2.语言凝练、贴切,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

全诗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价了上下几千年的五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抒发了作者的抱负。“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的辽阔,也反映作者视野的开阔。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作者的欣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竞折腰”“弯弓射大雕”,作者通过联想,使议论形象化。“俱往矣”三个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3.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此句又是化静为动。这样动静结合,描写出北国壮丽的风光。词的上阕主要写景,从开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为实写;“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美好景象是虚写。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从“花、草、树、山”四种静物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作对象,使用化

静为动的写法写一段文字。(100左右)

布置作业:老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点: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的答题思路应为: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点拨]

1.分析标题。分析标题,能够从中得到有效信息。

2.研讨背景、注释。背景、注释中的一些内容具有提示主旨的作用。

3.抓住意象。这是分析写景诗歌思想感情的常用方法。

4.寻找诗(词)眼。诗(词)眼就是词作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

素材积累:

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少年毛泽东不但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闹平粜”,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村里顿时轰动起来。毛泽东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愤愤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打!”很多小孩吓跑了,而毛泽东却毫不惧怕,大喊一声:“不能打!”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族长害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释放了毛承文。

1《沁园春·雪》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 1.注音、写字: 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 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 jiāo(娇)一代天 jiāo(骄)顿失 tāo tāo(滔滔) 2.释词: 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须晴日:等到分外:格外 妖娆:娇艳美好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文采:差、失俱往矣:都风骚: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 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1)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望批评指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1 沁园春 雪

1 沁园春·雪 文章主旨 《沁园春·雪》是一篇写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的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品味炼字 [问题] 品析“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中“欲”字的表达效果。(对应训练见第10题) [点拨] 第一步,结合字词所在句子分析该字词的语境义。第二步,从该字词准确传神、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含有该字词的句子的内涵。第三步,分析该字词烘托出的意境或表达的作者情感。 [解答] “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大雪纷飞中,远远望去,群山和高原与天相连,显得生机勃勃,昂扬奋发。 拓展链接 《沁园春·雪》发表撷趣

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应柳亚子请求,亲笔书写了这首《沁园春·雪》赠他。毛泽东回到延安后,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和词的小序写道:“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原作因而被爱好者传抄,不久即先后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分.外/满分.分泌./沁.人心脾呜咽./狼吞虎咽. B.今朝./朝.霞娇.美/一代天骄.瘦削./削.足适履 C.折.腰/折.本妖娆./抓耳挠.腮数.量/数.九寒天 D.出汗./可汗.殉.职/徇.私枉法积攒./人头攒.动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鸟瞰眼花瞭乱红装素裹稍逊风骚 B.藉贯略输文采唯余莽莽英雄竞折腰 C.诀别江山多娇人声鼎沸原驰蜡象 D.幅射顿失滔滔一泄千里弯弓射大雕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4.[2018·南开区二模(改编)]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沁园春雪教案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1、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2、诗歌的朗读。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简介: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教师点拨、明确: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删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 1、请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请学生将课前预习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材料展示朗读。 三、教师点拨,师生合作,领悟诗歌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齐读: 要求:(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二)、篇章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点拨。 1、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

沁园春+雪(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儿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策略 1.以协作式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词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竞争式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调整思路并和全班同学交流。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FT、拓展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 1 ?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 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嫄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一一《沁园春雪》。(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LI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1《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曾轰动重庆 记者追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知倾倒了多少人。但不少人并不知晓,这一词作当年在重庆公开发表时所引起的轰动。近日,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谢春涛说,《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当时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毛泽东初遇大雪,兴之所至,吟诵成篇。直到1945年9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才题赠柳亚子,并在不久后公开发表。 谢春涛说,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重庆的43天中,毛泽东除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柳亚子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结识的老朋友。8月30日,毛泽东在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席间,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9月2日,《新华日报》以《赠毛润之老友》为题,发表了这首诗。 9月6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又到沙坪坝南开学校津南村看望柳亚子。在柳的寓所,柳亚子请毛泽东校正他准备收入《民国诗选》的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并向毛泽东索诗。10月7日,毛泽东将《沁园春·雪》题赠柳亚子,并致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谢春涛介绍,得到毛泽东题赠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很快作出了和词《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10月下旬,柳亚子将毛泽东的赠词和自己的和词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柳诗尹(瘦石)画联展”上展出,并将两词送交《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大概是发表毛泽东的词作需经本人同意的缘故,《新华日报》于11月11日单独刊出了柳亚子的和词。但由于此前《沁园春·雪》已在诗画展上出现,在一定范围内已开始流传,因此,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便根据传抄稿把《沁园春·雪》以《毛词·沁园春》为题刊出。28日,重庆《大公报》又将毛泽东的赠词和柳亚子的和词一并发表。 谢春涛说,《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的轰动。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谓“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此前,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毛泽东不惜冒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人们所广泛称道。一阕《沁园春·雪》,又充分地展示了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正因为这样,这一词作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文人的猛烈攻讦。毛泽东词中讲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句,报上就有文攻击他有“帝王思想”,“欲专制独裁”。《新民报晚刊》和《大公报》刊登词作时,未能注明写作年代,有人就以为是毛泽东重庆之行的新作,更是大做攻击文章。1945年12月,王若飞将搜集到的

第1课《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1沁园春雪教师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检测——预习与交流 1.自学检测。 (1)学生正确注音。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还.看今朝(hái) 稍逊.风骚(xùn)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的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

沁园春雪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理解《沁园春?雪》的思想内容, 抒发的革命豪情。 3、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4、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5、体会本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①下阕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革命豪情。②品味本词的语言。 2、难点①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②反复揣摩品味本词凝炼的语言,想象本词的美妙意境,以及作者博大的胸襟。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雪景。像唐朝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如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还有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高骈的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还有宋朝胡仔的“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元朝黄庚的“江天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等等,决不胜举。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 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题解与背景 1936 年2 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 学生齐读一遍。 3、学生思考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议论、抒情。 四、品读课文,赏析意境 (一)、学习上阙 1 、集体朗读上阙。 2、学生思考:上阕分几层意思? 明确:上阕写景共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 (1) 、第一层总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北方雪景图,请找出体现动景、静景的词语。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 (2) 、“望”字在词中的有什么作用?望到了什么? 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 、望到的景色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长城、黄河是静景,山脉、高原是动景) (4) 、“须晴日”中的“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须”是等到的意思。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

1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法指导】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3.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柳宗元的《江雪》,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练习反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1 沁园春·雪(经典)

1 沁园春· 雪 课题沁园春·雪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学目标 1.熟悉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词的意境。(重点) 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难点) 3.感受诗人的豪迈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作者 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韶山人,字润之,笔名子任。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代表作有《毛 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等。其中著名的有 《论持久战》《沁园春·长沙》等。 课 前 预 习 写作 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谈判期间,应柳 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 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 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 制版刊出。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文体 知识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也称 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 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词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人为苏 轼、辛弃疾等。婉约派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 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代表词人为柳永、李清照等。 读准 字音沁园春(qìn) 莽莽(mǎnɡ)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今朝(zhāo) 滔滔(tāo) 折腰(zhé) 大雕(diāo) 俱往矣(yǐ) 单于(chán yú) 成吉思汗(hán) 一代天骄(jiāo) 数风流人物(shǔ) 红装素裹(ɡuǒ) 辨清 字形 理解 词语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无 边无际的意思。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天公:指天。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妖娆:娇艳美好。折腰:鞠躬,倾倒。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 文化在内。 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词中 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大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高又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射 雕”来比喻善射。

1、沁园春 雪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 2.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 中接受美的熏陶。 3.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北方雪景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 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品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 2.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 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毛泽东的豪放之风。(板书课题)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字词 (1)字音 分外(fèn) 稍逊(xùn) 折腰(zhé) 数风流人物(shǔ) 妖娆(ráo) 竞折腰(jìng) 成吉思汗(hán) 原驰蜡象(chí) 一代天骄(jiāo) 略输文采(shū)

1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全词解读】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展开反抗H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1936年2月,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外出登山视察,目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顿生感悟,写下《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词的下阙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一、上阙:北国雪景,江山多娇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⑴词句作用一一总写北国雪景:冰天雪地、广麦无垠。“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T?里” “万里”两句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⑵词句境界:诗人登高远眺,目力所及,“T?里”“万里”,“冰封”凝然安前,“雪飘”轻盈飘舞,茫然一片,纯然一色,静动相衬,韵味无穷。诗句意境开阔,表现出诗人宏大、豪迈的气魄。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⑴词句解析:“望”字统领下文,至“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登高远眺”,展现了K城、黄河、山脉、山丘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自西向东,地域广阔,照应“千里”“万里”。 ⑵词句的境界:“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乂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 描绘冰封雪飘的风光,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⑴词句解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活泼奔放。“欲与天公试比高”,实乃“山”“原”与天相连,表达出诗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豪情壮志。 ⑵写法鉴赏:“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口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1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一、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积累 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 ”等词语。 2 .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 .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 .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 .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仇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 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 寸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 云低薄 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 'i. 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1.背景资料 <「. 《沁园春 雪》I 写于一 1936八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 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匕后,领导全党展开了 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 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 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 后写下这首词。「1945 ?,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 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 《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 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极大地鼓舞裤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 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 牌,比如“沁园春” “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 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3.检查预习 (1 )订正字音 莽莽(m ang) 妖娆(r

【精品】初中语文1沁园春雪word版

第一单元吟咏自然物语 1 沁园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还.看今朝(hái)稍逊.风骚(xùn)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的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

1沁园春雪等古诗词英文翻译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Snow North country scene: A hundred leagues locked in ice, A thousand leagues of whirling snow. Both side of the Great Wall One single white immensity. The Yellow River's swift current Is stilled from end to end. The mountains dance silver snakes And the highland charge like wax-hued elephants. Vying with heaven in stature. On a fine day, the land, Clad in white, adorned in red, Crows more enchanting. This 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But alas! Qin Shihuang and Han Wudi Were lacking in literary grace, And Tang Taizong and Song Taizu Had little poetry in their souls; That proud son of Heaven, Genghis Khan, Knew only shooting eagles, bow outstretched. All are past and gone! For truly great men Look to this age alone. 以上英文翻译件由北京恒安宏生翻译有限责任公司经验丰富的翻译员提供。观沧海

1沁园春·雪

1 沁园春·雪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实行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品味亮点词语】 1.下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惜”字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也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惜”字包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个句中的“惟”字和“顿”字好在哪里? “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景色是唯一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迅速。

【感悟精彩句子】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句中的“竞”字好在哪里? 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展示了英雄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的心情,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娇”是一种女性美,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2.这首词语言凝练、精当,极富表现力,修辞手法的使用极为巧妙。请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词。 使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喻成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很多白象在奔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丘陵的动态美。 3.赏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两句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词人的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分析主体形象】 既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都有“略输”“稍逊”“只识”的缺陷,那么谁配称真正的“风流人物”呢?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实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把握文章主旨】 这首词作者通过描写北国雪景,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1、沁园春 雪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理解、积累 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

整理1《沁园春雪》教案

第1课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②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教学难点】:分析词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加“”为课文注释中有的拼音。) 沁(qìn)园春 雪飘 (piāo) 惟(wéi)余莽莽(m ǎng)顿失滔滔(tāo)原驰(chí)蜡(là)象 红装(zhuāng) 素裹(guǒ)分(fèn)外 妖娆(ráo) 江山多娇(jiāo )竞(jìng)折(zhé)腰 文采(c ǎi)宋祖(z ǔ)稍逊(xùn)风骚(sāo ) 一代天骄(jiāo)单于(chán yú) ①惟余莽莽——(惟:只;单单。余:剩下。莽莽:无边无际。) ②顿失滔滔——(顿:立刻。失:失去。滔滔:波涛滚滚。) ③原驰蜡象——(原:高原;这里指秦晋高原。驰:奔跑。蜡:白色。象:大象) ④分外——特别;格外。⑥江山多娇——(娇:娇媚。)⑦竞——竞相,互相争着做。 ⑧惜秦皇汉武——(惜:可惜。)⑨数(shǔ)——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1.背景简介: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1945年8月28日,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 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2.作家作品:《心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选》,其体裁是词,其中“沁园春”叫词牌名,题目是雪。一首词的词牌决定了词的形式格律,题目决定了词的内容。作者是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人。 三、整体感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