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5.2速度练习

5.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5.2速度练习

5.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5.2速度练习
5.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5.2速度练习

5.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如图所示的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

2.小明曾量过自己的一“柞(zh6)”(图2—2)大约为18cm .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他如何估测教室里讲台桌的长度?

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 =10-9m .纳米技术是以0.1nm ~100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 =_______m 。

4.单位换算:4.5 m =μm=___________nm ;2.5h =_______min =_________s 。

5.请你目测图中木条AB 的长度为______mm ,再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出木条AB 的长度是_______mm .

6.如图所示,用两刻度尺A 、B 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 尺示数是_______cm ,B 尺示数是___________cm .

7.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值分别是:8.23cm ,8.25cm ,8.23cm ,8.24cm ,

8.78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

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 .20 mm

B .1 dm

C .1 m

D .26cm

9.下列关于使用刻度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 .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的物体

C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D .记录时,只要记录准确值,并要注明测量单位

10.学校开运动会要画百米跑道,在下列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选用分度值是lmm ,量程是30cm 的钢尺

B .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m 的木尺

C .选用分度值是1cm ,量程是50m 的皮卷尺

D .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m 的刻度尺

1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 .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B .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

C .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D .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o ”刻度线,就把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

12.动手做: (1)寻找你身边的“尺”和“表”①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你的手一柞(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的长度是______;食指的宽度是_______;右手平伸,右手指到右肩的距离是___________;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是_______。②用手表测量一下:正常情况下lmin 脉搏跳动的次数是_________;平静时1min 呼吸的次数是___________。

(2)估测长度:在身体上找出1m 相当于_______的长度;1dm 相当于_______的长

度;1cm 相当于_________的长度;1mm 相当于_________的长度.

(3)请你目测课桌的长度为_______m ,再用你身边的“尺”进行估测为_______m ,最后用直尺测量,其结果为_______m .

5.2 速度

1、如图所示是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果汽车以现在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

为 ( )

A .30km

B .35km

C .40km

D .45km

2、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 ,需40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min30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

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 .400m

B .300m

C .200m

D .150m

3、小明家离学校600m 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10min ,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

A .60m /s

B .6m /s

C .1m /s

D .1m /min

4、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 /s 的是: ( )

A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第1题

第2题 第5题 第6题

第1 题

C .正在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D .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5、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30km/s ,当我们站在地面上不动时,在1min 内,我们已随地

球绕太阳经过了 ( )

A 、30km

B 、500km

C 、1800km

D 、108 800km

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7、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

A 、1:1

B 、9:4

C 、2:3

D 、4:9

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 内通过10m ,则它的速度为_______m/s ,它在第3s 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

9、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 间隔时间为O.02s ,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你可以利用手边的测量工具测得相应距离为_____cm ,则该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m /s 。

10、雷达是现代战争重要的军事装备。如图4所示,若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μs (1μs =10-6s ),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微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m 。

11、小红已推测自己正常步行的速度是______m/s ,合________km/h ;她家离学校720m,为了不迟到,她至少要提前_______min 从家出发。

12

、人在打喷嚏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汽车司机在行车时打喷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设某司机打一个喷嚏的时间为

1.5s ,车的行车速度为72km/h

,若在行车时突然打喷嚏在此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__________m 。

16、一列火车长200m ,以20m/s 的速度通过长1800m 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

1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 的速度行驶500s ,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 的速度行驶100s 。求:(1)该汽车在模拟上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8.某同学测得散步时脉搏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2m 距离,他测得走完某段路 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1)这段路程多长?(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

19、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 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 (1)轿车从A 地到B 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图4 第6 题 第9题 第10 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枣强县枣强镇马均寨小学崔新苗 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5-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学生阅读)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自行车每小时行16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 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拖拉机每小时行30千米;运动员每秒跑8米;飞机每分行20千米 2、“单位时间”的介绍。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 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路程”的含义。 以上例子中的250米、20千米、8米、16千米是什么数量呢?讲解路程与距离的区别。距离指两点间线段的长,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线段的长。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每小时约行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6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60米。)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学生独立完成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等的速度。(为提高学生对本小节内容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自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 形.当滑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滑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 . (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 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 2.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 面的顶端。 (1)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______ 测出斜面的长,又用 ______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那 么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3)斜面的作用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做_____直线运动。 (4)金属片的作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 。 (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小车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尺(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案例和大量的生活材料,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表示方法。 2、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数量关系。 4、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走过的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及速度单位。 一、课前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PPT出示)390×13= 305×50= 206×34= 325×16= (学生板演) 师:看样子,同学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都掌握得很不错,那我们今天来学习新的内容。 二、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在上新课之前老是想调查一下你们每天上学都接住了那些交通工具? 生:自行车、公交车、摩托车、小汽车。 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老师调查的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PPT出示表格) 上学所需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速度 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 公交车每小时行40千米 摩托车每小时行15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 师:像自行车每分钟行驶225米,公交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用来表示每分钟,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叫做什么?(板书:速度) 师:同学们观察上面的表格,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样子看上去是不是很不简便? 师:老师今天就教同学们一种简便的表示方法。 板书:225米/分 40千米/时 15千米/时 60千米/时 指导学生写法、读法、及意义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这些简便写法发现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小结“/”的左边是米数、千米数,右边是时、分。 师:米数、千米数就是路程,时、分师单位时间,速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路程/单位时间”。(板书:路程/单位时间) 师:速度的表示方法你学会了么?那我们再来认识几种交通工具,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写出它们的速度。(PPT出示图片,学生边看边写出速度) 三、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调查的几位小朋友上学的方式以及他们的速度,现在老师想知道小朋友们的家离学校有多远,能算出来吗?(不能)为什么?(缺少行驶时间) 先出示表格1 上学的方式速度 步行100米/分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含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可消除误差 2.如图四图分别表示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硬币直径、铜丝直径、海底深度的方法,其中测量原理相同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3.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 A.17.5mm B.17.5cm C.17.5dm D.17.5m 4.在测量学生用课桌高度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 A.3米长的厘米皮卷尺 B.20厘米长的毫米直尺 C.1米长的毫米钢卷尺 D.10厘米长的0.1毫米的游标卡尺 5.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直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其结果分别是 3.12cm、3.14cm、3.12cm.下列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A.3.12cm B.3.1275cm C.3.13cm D.3.14cm 6.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3.55cm、23.54cm、23.53cm、 23.72cm,那么更接近于物体真实长度的是() A.23.5cm B.23.54cm C.23.585cm D.23.59cm 7.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小明测量了四次,测量结果记录如下:18.51cm、18.53cm、18.51cm、18.66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应该记为() A.18.52cm B.18.51cm C.18.517cm D.18.55cm 8.小明家买了一个摆钟,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天快1min,则他应该的操作是() A.换用一个较重的摆锤 B.换用一个较轻的摆锤 C.将摆线缩短一些 D.将摆线增长一些 9.小明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书本的宽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18.50cm、18.45cm、18.5cm、18.49cm,那么更接近真实值的数据是()A.18.50cm B.18.48cm C.18.5cm D.18.485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0.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3.48cm、3.46cm、3.49cm、3.32cm,则此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 测量平均速度 练习题 学习目标:能利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各种计算。 一、选择题 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 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 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7m/s B 、5m/s C 、8m/s D 、9m/s 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 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 B .2m/s C .1m/s D .2.5m/s 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二填空与实验题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 人同时从同一起 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 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 (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 甲 乙 c 图1 a b a b 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练习(含答案) (1066)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分)某学生用刻度尺测得某一物体长度,四次结果如下:l1=3.54cm,l2=3.53cm, l3=3.51cm,l4=3.53cm,其长度应记为:() A.3.51cm ; B.3.52 cm ; C.3.5275cm; D.3.53cm. 2.(2分)用分度值为c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果以m为单位,记录结果小数点后有多少位小数......................................................................................................................... ()A.1位B.2位C.3位D.4位 3.(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2分)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A.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B)一样大 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5.(2分)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A.10cm; B.20cm; C.30cm ; D.40cm. 6.(2分)现有两把刻度尺,第一把刻度尺的量程为150厘米,分度值为1厘米;第二把刻度尺的量程为20厘米,分度值为1毫米,以下几种选择刻度尺的原则正确的是:()A.选第一把,因为它的测量范围大; B .选第二把,因为它的刻度精细; C.选项哪一把都一样; D.要了解测量的要求,才能确定选用哪种刻度尺.

第四节八年级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练习题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填空题 1.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2.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人,相对于汽车门是的,相对于路边的房屋是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3.“太阳在西边落下”是以做参照物描述太阳的运动的,“大海的潮水奔涌而来”这句话是以 为参照物. 4.小红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她家离学校720m,每天开始上第一节课为8:00,为了不迟到,她至少从家里出发. 5. 右边表格是2001年10月21日起实行的厦门站旅客列车时刻表,上海开往厦门的 K175次列车,全程运行1740km,由表可知K175次列车全程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列 车全程平均速度约_______________km/h.(保留一位小数) 6.甲、乙两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的路程的一半,甲用的时间 是乙用的时间的2倍,甲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倍. 7.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相对于______,它们都在运动, 相对于______,小袋鼠是静止的. 8.钢球沿20m长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 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水平 地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9.教室的长度为10m,开班会时坐在后排的小刚走到讲台上去做演讲,他走到讲台大约需要 s. 二、选择题 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D.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 A.等于4m/s B大于4m C 小于4m D 以上均有可能 3.小车在水平地面上以72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共用0.5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司机相对车窗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B.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36km/h C.小车运动的速度是15m/s D.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144km 4.甲物体的速度是72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 A.甲物体运动得最快 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 C.丙物体运动得最快 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5.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6.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A.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7.为了实现全球快速、简捷地通信,人类发射了各种各样的通信卫星,同步通信卫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同步通信卫星:() A.在高空静止不动 B. 相对于地球静止 C.相对于月亮静止 D.相对于太阳静止 8.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9:5 B.3:2 C.2:3 D.5:9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54页内容及练习八的5-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2、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 3、体验“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时间、速度和路程照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小明和小林从家到学校的简图(图中小明说:“我从家到学校用了8分钟。 老师问:他们两谁走得快?学生回答:(预设1,小林。S:为什么呢? X:小林时间短)老师再问:“有没有不一样的观点?”并提醒小明家离学校怎么样,小林家离学校怎么样?(要让学生知道只有时间不能比谁快谁慢)学生:不能。 2、老师提出问题:“知道他们用的时间,要比他们快慢还要知道什么?”学生回答:“远近.”老师:考虑远近。也就是他们家分别距离学校有多远或者他们上学所走的路程? 3、老师问学生小明和小林上学到底走了多上路呢?从而引出路程。

看图片: 小明家学校 5、“路程”的含义。 以上图中的400米、300米是什么数量呢?就是路程。讲解路程与距离的区别。距离指两点间线段的长,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线段的长。 二、探究新知: 1、老师:孩子们,你们现在知道小明和小林谁走得快了吗?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和笔赶快算一算。(老师在教室来回巡视,并作个别指导,同时还可以表扬孩子做的认真...)有孩子做完了,老师马上提醒孩子想一想怎样和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方法,并将自己的观点说给全班同学听,并让孩子现场开始讨论。 2、孩子们,小明和小林他俩到底谁快呢?陈老师很想知道。有谁来说说你的观点。(举手回答)老师设问:①先说谁快?。②再说为什么?。(有孩子回答:小林快。因为小林每分钟走60米。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孩子回答:小林每分钟走60米—300÷5=60;小明每分钟走50米—400÷8=50。)老师马上板书:300÷5=60、400÷8=50。老师问:就列两道算式你怎么知道小林快的呢?学生:60>50 3、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回答的这两道算是算的是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算的是每分钟走的路程。老师:也就是说每分钟走的路越长他就越快,是吗? 4、也就是指,老师总结:小林家离学校300米,他走了5分钟,每分钟走了60米(60米每分钟);小明家离学校400米,他走了8分钟,每分钟走了50米(60米每分钟)。那么就分别求出了,两人每分钟走的米数。 5、老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我们像每分钟走了60米(60米每分钟);每分钟走了50米(60米每分钟)。这样的写法我们有一种特别的写法又简单又明白:板书——60米/分;50米/分,读作:每分60米;每分50米。(同时拓展10米/分、30米/分...学生自己练习写) 6、从而引出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在数学上像60米/分;50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及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专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题一 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μm的颗粒物,单 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 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 D.2.5μm=2.5×10-9m 题二 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 题三 同类题一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__。使用前应先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结果由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题四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该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其中准确值为______cm,估计值为____________cm。[ 题五

关于误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无论用多精密的仪器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题六 小明在学过时间的测量后,想练习一下停表的读数,当他按下停表后,停表指针开始转动, 如图所示是他将停表再次按下后,停表的指针实况,则他两次按下停表的时间间隔为 ____________s。 题七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八年级用)的宽度,并作了下面的记 录,其中正确的是() A.18.8cm B.1.88dm C.18.80cm D.188mm 题八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其中准确值_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_。

测量平均速度典型例题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验, 探究题二、填空 题 三、多项 选择 四、选择 题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1、如图,是一次测量玩具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图中表针的位置,读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并填入表中(停表每格为0.2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s 1=30cm t 1 =0.6s 0.5m/s s 2=15cm t 2 =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在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与挡片撞击前)小车的动能,机械能(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不计摩擦). 评卷人得分

(3)小车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dm(分米),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3、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 (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和.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写出一个) (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 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写出一个). 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 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四年级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

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 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 3168÷24=(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全长是() A.6.7×104米 B.6.7×105米 C.6.7×106米 D.6.7×107米 2.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cm B.km C.m D.mm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 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1.8m B.3.3m C.4.8m D.5.5m 4.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 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 是() A.三者都对 B.甲对 C.乙对 D.丙对 5.四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同一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一个错误的数据是() A.0.625m B.6.250dm C.62.50cm D.625.0mm 6.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7.如图是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铅笔的长度是16.34cm,则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A.dm B.cm C.mm D.μm 9.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10.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18.23cm,18.65cm,18.24cm,18.25cm, 18.22cm.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 A.18.318 cm B.18.32 cm C.18.235 cm D.18.24cm 11.小东看一场电影花费的时间可能是() A.1年 B.2h C.10s D.1min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只要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13.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线的长度,应该选用的一组器材是() A.刻度尺 B.刻度尺和三角板 C.细线和刻度尺 D.量角器和刻度尺 14.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5.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

初中物理练习题测量平均速度.docx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_______ ,需要选择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 __________。 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 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14:35:00 5cm 14:35:05 40cm 5cm A. 10cm/s B. 9cm/s C . 8cm/s D. 7cm/s 4、小红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 1.2m/s ,她家离学校720m,每天开始上第一节课 为 8: 00,为了不迟到,她至少从家里出发. 5、某段铁路由长度为L 的铁轨一根接一根的铺成。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 t ,测量火车的运动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 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则计算车速v 的关系式v= 6、(多选)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 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 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 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 .在兔子睡醒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肯定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7、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 24m用了 4s,跑完 100m用了 12s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 A 、 6m/s; B 、 8. 3m/s ; C、 7. 15m/s; D 、7.75m/s. 8、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机械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 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 s/cm26 时间 t /s4 平均速度 v/ 15 (cm/s ) ( 2)实验中,斜面放置的坡度应(选填“较陡”或“较缓”)比较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9、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种蚊香。 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2)说明测量方法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物理学后,通过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还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能力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缺乏对规范操作规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理念】: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本节的重点在于:(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本节的难点在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1、隔掌吸钉 2、纹丝不动 3、成像奥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 青岛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在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的方法,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教学模型,并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2.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数学模型—解释说明模型—运用模型解决问题”过程,在建模的学习活动中感悟模型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缜密的思维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理性精神。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告诉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纸条、探究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了解学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乘坐的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家都很有见识,不仅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老师也喜欢旅游,请看这是我曾经乘 坐的交通工具。(从学生喜欢的旅游谈起,引出交通工具,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二、情境导入,整理信息 课件依次出示: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火车 师:它是普通列车。认识他们吗?生:动车、高铁 师:对。老师还带来了他们的相关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 生:普通火车最慢,高铁最快。 师: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普通列车是每小时行驶80千米,动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而高铁每小时行驶 240千米。高铁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最多,所以它最快。 师:你能结合数据说话,非常好。是啊,都是1小时,高铁跑的最快。看,这是济宁到天 津的铁路线路图。如果去除停靠的时间,三种火车需要行驶多少时间呢? 课件逐一出现时间。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普通列车6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生2:动车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生3:高铁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你们真会提问题。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些信息和问题整理到表格中。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基础练习 1.(2分)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6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千米=________米10分米= 米13厘米= 米 23毫米=_________米45微米=_________米76纳米= 米. 3.(11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_________μm(2)4.2nm=_________cm (3)6.7dm=_________km (4)0.18km=______m (5)1.7dm=_________cm=_________mm=_________nm=_________μm (6)20min=h (7)0.5h=_________min=_________s. 4.(2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 5.(9分)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________; (2)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_.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_________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_______值. 6.(4分)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 (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 7.(1分)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mm. 8.(3分)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B.C.D. 9.(4分)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_________; (2)一本物理书长2.67 ; (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_________;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________ 10.(3分)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1)18.74厘米(2)1.87×102毫米(3)0.187米(4)1.874×102毫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平均速度的测量 测试题(带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平均速度的测量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骑车匀速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同学的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B. 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 C. 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长 D.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2.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的力F拉绳子的一端P,使物体A以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不计滑轮、绳、弹簧的测力计的重力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及2秒内P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A. 8N,4m B. 8N,8m C. 16N,4m D. 16N,8m 3.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 等于4米/秒 B. 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 等于5米/秒 D. 大于5米/秒 4.下列数据的估测,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B.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C. 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D. 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0N 5.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运动员、羚羊、汽车 6.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A. 30m远 B. 17m远 C. 约1.655m远 D. 无法知道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案例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上个星期举行的校运会上,我们班上的运动员积极参与比赛,他们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团结拼搏,取得优异成绩。运动会后,冯阳、李元轩和杨乐健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就决定进行比赛: 冯阳:10秒钟跑60米

李元轩:12秒钟跑48米 杨乐健:12秒钟跑6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10秒钟,路程是60米。 时间是12秒钟,路程是48米。 时间是12秒钟,路程是6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落实任务,自主探究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杨乐健和冯阳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冯阳和杨乐健比赛,冯阳快,因为都是60米,冯阳跑的时间比杨乐健跑的少。 师:也就是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少,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李元轩和杨乐健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杨乐健和李元轩比赛,杨乐健跑的快,因为杨乐健和李元轩跑相同的时间,杨乐健跑的路程多,所以跑得快。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测试题及答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4分) 1、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分子直径2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根据描述,PM2.5中“2.5”的单位是() A.nm B.μm C.mm D.cm 2、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教室的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约为10m B.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 cm C.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3、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 4、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 A.1 dm B.1 cm C.1 mm D.1 μm 5、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6、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 8、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人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2.5um=2.5 um×10-6m B. 2.5um=2.5 ×10-5dm C. 2.5 um=2.5×10-6cm D. 2.5 um= 2.5 ×10-9m 9、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0、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C、黑板和长度D、水杯的高度 11、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1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