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豫剧简介

豫剧简介

豫剧简介
豫剧简介

豫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因为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流

传于河南省、长江以北各地以及西北等地区。旁边的图片是枣木棒子。

关于豫剧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明末时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

民歌、小调结合而成;第二种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弦索调原指用琵琶、三弦等拨弦乐器伴奏的北曲。北曲中国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为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

散曲所用的音乐。源于唐宋大曲、诸宫调、宋词、鼓子词、唱赚、转踏以及北方各民族音乐,而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首推诸宫调,因之形成了戏曲音乐中曲牌联套体的结构体制。这种音乐之所以称为曲,是与宋词相区别。词与曲都是利用词牌与曲牌填词歌唱,但在形

式上曲突破了词的定格,不分上、下阕;在句数、字数上也打破了词的限制,可以大量使

用衬字,显得生动活泼,故谓“曲者,词之变” 。称为北曲,又是为了与南宋以来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还有一种是说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在中

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后发展而成;就像老师说过的,历史是不

断发现,不断被重新解释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得出豫剧最早的

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的结论。

豫剧有四大声腔分别是祥符调,豫西调,豫东调,沙河调。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四大声腔。

祥符调发源于开封,是豫剧的母调。为标准的中州音韵,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男腔高亢

激越、古朴醇厚;女腔庄重大方、委婉俏丽。祥符调唱词通俗易懂,多为7字句或10字句。

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净丑多用大本嗓,本嗓后挫

下压;适合演悲观、愤慨,音乐深沉、悲壮。

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慷慨激昂,粗犷豪迈。女声花腔较多,具明快、俏丽等特点,大小

嗓结合,本嗓小嗓混杂使用,男声粗犷豪迈,多以二本嗓、本嗓多交替使用。

沙河调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既适宜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适宜表达慷慨壮烈的气氛。

任何一个剧种都会有集大成者,豫剧里最常被谈论的就是六大名旦,陈素真,代表剧目

《拾玉镯》常香玉,代表剧目《花木兰》、《拷红》崔兰田,代表剧目《秦香莲》阎立品,代表剧目《秦雪梅》马金凤,桑振君。这是我们六大名旦的照片。

豫剧的流派有很多,大家可以看一下了解一下。旦角:张(岫云)派,徐(艳琴)派,宋(桂玲)派,王(秀兰)派,安(金凤)派,小生:赵(义庭)派、王(素君)派、王(希玲)

派和刘(法印)派,须生: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刘(新民)派和

李(树建)派,黑脸:李(斯忠)派、吴(心平)派,丑角:牛(得草)派、高(兴旺)派,武生:王(二顺)派。

豫剧他衰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现有豫剧名家与老艺术家相比,能力差距大。然后那新星不能专心钻研专业,贪图名声。还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讲的是速度,是简单明快,所以豫剧不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品位。再有就是艺术家们不思创新就是所谓的吃老本。所以自然也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

小学音乐五年下册《看大戏》教学实录

《看大戏》教学实录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设计的内容力图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唱歌、欣赏、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播撒民族文化精粹的种子,弘扬民族精神。 本单元在教案的设计上,建议教师从本地区的主要戏种入手,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戏曲开始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戏曲文化;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认识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的主要戏曲。例如,广州地区就可以从粤剧开始导入,上海就可以从沪剧开始导入,安徽省就可以从黄梅戏开始导入,河南省就可以从豫剧开始导入,再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搜集资料(文字、音响、音像)、感受体验(模唱、演唱)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二)音乐材料分析 歌曲《看大戏》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的曲调吸收了流传于我国河南地区的主要戏种──豫剧的唱腔风格而创作。歌曲的开头,带有韵律的念白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旋律流畅、活泼。 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旋律与豫剧唱腔的风格有怎样的相似之处。同时通过学习,了解豫剧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 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分层: 基础层: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 提高层: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拓展层: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德育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能力目标: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习惯培养:了解豫剧唱腔,学唱带有豫剧唱腔的歌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戏曲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说到戏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出示歌片)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二、初步了解有关豫剧方面的知识德育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师:这首歌曲是根据哪种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两个不同剧种的来了两段视频表演片段,你听一听,哪一段表演的唱腔风格和这首歌曲的旋律相似呢?(播放视频) 1.教师放二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学生分辨。 欣赏《报花名》《花木兰》片断欣赏,学生感受评剧、豫剧的唱腔风格。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

浅谈豫剧的基本概况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1-09-28T11:33:33.15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陈丽娜[导读] 豫剧弦乐文场,最早传说月琴为主弦伴奏(也有说用大弦伴奏)后来用三弦(小三弦)为主弦伴奏,后期用板胡 陈丽娜 (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河南洛阳 471000)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幅员广阔、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河南豫剧就是其中之一。豫剧,前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地方戏最大的剧种,也是全国四大剧种之一,因河南简称“豫”。故把河南的代表戏曲成为豫剧。 豫剧的形成大概有三百年历史了,与我国的昆曲相比闻世较晚些,据老一代艺人的传说和某些记载,受昆曲梆子戏(陕西、山西)的影响,加之地方口音的民间小调逐步发展形成的,大约在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开始流传于民间。形成河南之腔(梆子腔)。新中国成立后,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这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和变化,也标志着一门戏曲艺术新的开始全面繁荣。 豫剧音乐朴素大方、高亢奔放、乡土气息浓厚,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基本声腔板式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这四大正板,但在这四大正板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本剧种的前辈艺人无数次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四大正板的各自的变化板。 一、慢板:慢板是豫剧中常用的板眼之一,它的节拍是一板三眼,即4/4拍子。因为它的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就叫它“慢板”。 慢板的结构是由上韵和下韵所构成的一个基本乐段,乐段和乐段相连就构成了大板唱腔,慢板的开始是有过门的,或是六梆过门(即大过门)或是四梆过门,再者是迎风板。慢板的乐句一般都是从眼起(即第三拍起)在板上落(即在第一拍上落)。慢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接续别的板类,比如“滚白”等。 慢板的旋律优美动听,变化多种多样,唱腔非常丰富,最适合表现各种抒情场面,加上速度和强弱的变化,慢板所能表现的情感面就更宽了。 慢板中间的交织板(上下韵的唱法)就有三句腔:低音过板,下行腔过板,上行腔过板,双过板,单过板,简过板,高音过板,花腔过板等,变化板有:迎风、金钩挂、反金钩挂、连环扣、五音、七折、哭剑、拐头钉、导板等。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变化用快、中、慢的速度来运用。 二、二八板:除了慢板和流水,二八板也是豫剧中常用的一种板眼,它的节拍是“一板一眼”,只是变化形式有用“有板有眼”或“无板无眼”的节拍,二八板的上韵下韵各有八板(八个小节),所以叫它“二八”。由于唱腔的不断发展和革新,现在二八板不再严格是两个八板了。 二八板的结构是由上下韵所构成的基本段落,段与段相连构成大的唱腔,二八的开始有大过门,唱腔中有很多小过门,上下韵之间没有较大的过门,二八过门中常结合打击乐的特别多,这是二八与慢板、流水不相同的地方。所以,二八是一个旋律变化丰富多彩、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板眼。 二八板的变化板有:二八连板、快二八、踢脚靠、二八垛子、紧二八、五音连环、呱哒咀、狗撕咬、道三梆等,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伴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如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也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根据剧情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即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 三、流水板:流水也是豫剧中最常用的板眼之一,2/4拍子,传统称之为一板一眼,有慢速、中速、快速之分,总的来说流水板唱起来上下韵均是一气呵成,犹如流水一般的轻松自如,故称为“流水板”。流水板的结构由上韵和下韵构成基本乐段,段与段相连构成大段唱腔,流水开始有大过门,上韵和下韵之后各有过门,结束时有落腔过门。流水板的乐句一般都是起眼落板,即从弱拍起在强拍结束。流水也分豫东调和豫西调两种,流水的终止式和慢板相同,上韵落在主音以外音,下韵落在主音或属音。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从慢板或其他板类转,无论是单独使用或者从另外的板类转过来,一般都需要有个催板,就是流水起腔乐句。这个起腔从结构上、过门上来看和一般的上韵都不同。 流水的节奏比较轻快、行腔不长、过门简短,它的唱腔变化很多,适用于一般的对话和叙事,如:一般流水、慢流水、快流水、流水连板等等,所以它能表现各种各样的感情。 什么是非板:“非板”的意思是“无”就是没有的意思,老一辈艺人称非板的含义是无板无眼,不用梆子的一种唱法,节奏比较自由,唱腔中带有许多朗诵成分的板类,曲调亦比较婉转,即可表现悲痛,伤感等情绪。又可表现愤怒激昂等感情。前辈艺人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在非板的基础上也发展演变了不少其他唱法如滚白、载板、大起板等。滚白:和非板性质相同的板类,又叫“哭滚”,它无板无眼,节奏自由,常用于极度悲伤的场面。滚白的大过门较长和非板不同。但它的唱腔中用的过门则很短,常常跟着唱腔的话音奏一个音或者奏两锣。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板或拍节大体可分一板三眼即4/4节拍,如慢板,一板一眼即2/4节拍,如二八、流水,有板无眼即1/4节拍,如垛子板等,无板无眼,自有节奏,如非板、滚白等。 豫剧弦乐文场,最早传说月琴为主弦伴奏(也有说用大弦伴奏)后来用三弦(小三弦)为主弦伴奏,后期用板胡。在同一时期也有的用三弦,关于三件:一种说是大弦、二弦、三弦。一种说是月琴、二弦、三弦。五十年代以后,随着戏曲剧情的进一的发展和需要特别是样板戏的出现,文场增加了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合成乐队。 豫剧乐队武场的打击乐器有边鼓、板、堂鼓、南堂鼓、大锣、手钗、小锣、小铙、1片镲、大铙、吊钗、碰钟、小云锣、梆子等。 豫剧锣鼓的用途大致分为三种,第一是配合身段动作的(包括人物的上、下场,起霸,趟马、走边亮相、开大等等)即为身段锣鼓。第二是加重语气,在念白的开头语结尾,或句与句之间,用以烘托于其上的昂扬顿挫;即标点符号作用,第三是作为开唱的入头和收尾,或唱与唱的衔接和出现的即唱腔锣鼓。

我用二胡在豫剧伴奏中的一些体会

二胡是我国民乐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弓弦乐器之一,它音域宽广,音色圆润秀美,音质刚柔多变,富有歌唱性,有很强的表现力及浓烈的感染力,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民族音乐的演奏和戏曲音乐的伴奏当中。一般情况下,二胡的内外弦音程为纯五度。在独奏中,二胡的定弦音高一般为“D A”,特殊情况下可例外:如著名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其定弦就为“G D”,但也有一些须特殊表现的乐曲,定弦也可为纯四度。二胡属自然变调乐器,在定弦为“D A”的情况下,可演奏任何调高的乐曲。在戏曲伴奏中,二胡的定弦可根据戏曲剧种的调高、调性来确定。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使用,和其它民族乐器相比,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几乎所有有文场伴奏的剧种,其乐队编制中二胡都占较大比重。在这里,我仅谈一下自己使用二胡在豫剧伴奏中的一些体会。 在豫剧伴奏中,二胡一般使用“5 2”弦,也有用“6 3”弦,还可定“7 #4”(D A)弦的。我以前曾用“6 3”弦,但用过一段时后,发现一些问题:在伴奏中“老少配”的使用过于频繁,还有就是音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豫剧—特别是豫西调—伴奏中使用较多的低音So,全部要用中音So来代替。这样演奏起来可能要省事许多(少了一个换把),但却使伴奏效果大打折扣。中国民族音乐(包括戏曲音乐)的特点,就是其旋律是以单生线性发展的,过多地使用“老少配”的手法,就会改变旋律的线性进行方向,使旋律的进行不通顺、不流畅。在戏曲伴奏中,扰乱和改变旋律发展的方向和轨迹,可能偏离音乐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有时甚至和准确的思想背道而驰。所以,我认为二胡在豫剧的伴奏中过多地使用“老少配”是有一定缺憾的。另外,63弦的定弦在演奏中还不利于音准的把握。两个空弦都不是调式主音,在豫东调和豫西调的使用中均为不稳定音阶,使人在伴奏中总是有种找不到主心骨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定6 3弦在豫剧的伴奏中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至于定为7 #4(D A)弦,这种情况很少遇到,只能做为特例,这里暂不评述。现在我在实际伴奏中使用5 2弦,虽然在演奏中相比6 3弦有些麻烦(多了一个把位)但因多了一个低音So,演奏出的乐曲听起来就要完整得多,其旋律听起来也更加的流畅,在传统豫剧的旋律发展中,5 2弦能基本满足所需音域要求。另外,5 2弦无论在豫东调或豫西调的伴奏中,其空弦都能给人以稳定的感觉,有利于音准的控制和把握。 下面再谈一点伴奏中的技术性问题。我们知道,豫剧唱腔音乐中有“下五音”“上五音”之说,所谓下五音,是指豫西调中以中音d o为主音,依次往上级进的五个音,其排列顺序为:1 2 3 4 5,二胡在豫西调的伴奏中,在技术层面相对来说是较为简单的。豫西调旋律发展所使用的音域范围一般在低音S o到高音r e,音阶排列为5 6 7 1 2,二胡在这个音域的旋律中演奏,相比豫西调要多一个把位,也就是说在演奏中要频繁地使用换把,而豫东调中的高音r e多是经过音,并不在那里久留,上去马上就会下来,二胡伴奏中如果按传统换把方式翻上翻下,就会把功夫在耽误在换把的“路”上,得不偿失,运用三指移指换把的方法会好一些,但也有一定弊端:如音色虚而不实,音准难以把握等。我在多年的伴奏经历中,出于“懒惰”的原因,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当旋律中出现了高音r e时,虎口在第二把为的位置,用小指往下移,够到高音r e的位置,由于这时整个左手中心下压,小指按在弦上的力度很大,这样走出来的高音r e,声音清脆明亮,极富穿透力。在伴奏实践中,我还摸索出了一个往下扩展音域的方法,在豫剧音乐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旋律:6 5 #4 5、#4 5 6 5等,在定 5 2弦的情况下,低音f a势必要用中音代替。这样的话就会影响旋律的流畅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试着用改变弦的张力的方法改变音高,在低音S o的基础上生造出一个低音f a,具体做法是:左手在第一把的位置上,用类似压柔弦的方法,中指和无名指按住琴杆,和虎口形成杠杆作用,让琴杆形成一定的弯曲,以此来改变弦的张力,从而奏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低音f a来。由于二胡本身构造的局限,在豫剧伴奏中,不可能出现“老少配”的现象,当然,“老少配”是早期戏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行之有效的伴奏方法,在传统的戏曲乐队编制中,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在一些伴奏乐器中,“老少配”

谈点豫剧板胡演奏速成法

谈点豫剧板胡演奏速成法 笔者从事豫剧板胡演奏,投师在著名板胡大师、板胡教育家、板胡演奏家张一千老师门下,在原河南省戏曲学校专业修练五年,根据自己从事剧团乐队伴奏工作的经验,加上近三十年的板胡教学、观察学生们演奏水平的提高过程,关于怎样能够把板胡演奏水平科学有效的迅速修练出来,让初学者少走点弯路,谈点粗浅的看法,仅供板胡爱好者及各界同仁豫剧音乐爱好者和戏迷朋友们参考。 练琴前的准备 豫剧板胡在乐队中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在这里我就不再过多累赘。同一个乐队,不同水平的演奏员演奏这把主弦,其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再说板胡它是弦乐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它的音准问题是每一个板胡演奏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它要比键盘等其它乐器的难度大的多,因此要求板胡演奏者,一定规范有效的进行基础练习,养成良好正确的演奏习惯,早日成为一位水平高业务精的板胡演奏员。在这方面应该首先做好以下几点; · 1.定弦:在开始触弦练琴之前,一定先把板胡内外弦的纯四度关系调准确,一般外弦定“C”音和内弦定“G”音,呈纯四度关系,初学者可以借助电子校音器把外弦“C”音和内弦“G”音调正确,电子校音器非常科学,自己听音不好的话,只要看到校音器仪表的指示针照准中间位置“▼”既可,同时仪表上的背景灯光由红变绿,这说明四度关系已调正确,内外弦已成为协合的纯四度关系了。 2. 正确配戴指帽: 现在板胡一般都是使用金属弦,左手指必须配戴尼龙指帽或金属指帽,最好是尼龙指帽内再套上金属指帽,这种指帽外层含有韧性,内层又具有硬性和份量,使其左手指触弦既避免产生硬对硬的金属声,又能使指帽有力的按在琴弦上。另外,由于手指的形状并非圆形,而呈扁形或椭圆形,要想使指帽牢固戴在手指不脱落,一定把指帽修理成符合指头形状,这样手指与指帽内接触面较多,比较牢固不易脱落,当然这样的指帽市面上很少能买到,即使买得到也不一定符合你的左手指形,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指形大小,进行定做加工而成。指帽一定戴在超出指盖约有3-5mm处为最佳,若再往里处戴影响手指的灵活

河南豫剧名字

一、河南豫剧- 1、河南豫剧连场戏- 2、河南豫剧全场戏- 01)、豫剧《花打朝》(上、下)马金凤主演- 02)、豫剧《花枪缘》(上、下)马金凤主演- 03)、豫剧《穆桂英挂帅》(上、下)马金凤主演- 04)、豫剧《杨八姐游春》(上、下)马金凤主演- 05)、豫剧《七奶奶(电影)》(上、下)马金凤主演- 06)、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电影)》(上、下)任宏恩主演-07)、豫剧《鸳鸯戏水(电影版)》(上、下)小香玉主演-08)、豫剧《薛仁贵认妻》(上、下)张水英主演- 09)、豫剧《穆桂英》(上、下)吴碧波主演- 10)、豫剧《穆桂英挂帅》(上、下)胡小凤主演- 11)、豫剧《潘金莲水泼西门庆》(上、下)张春霞主演-12)、豫剧《穆杨会》(上、中、下)朱巧云主演- 13)、豫剧《盘夫索夫》(上、下)阎立品- 14)、豫剧《锁麟囊》(上、中、下)连德志- 3、河南豫剧名剧选段- 01)、豫剧《白蛇传》选段———————————————10 -02)、豫剧《大祭桩》选段———————————————12 -03)、豫剧《粉黛冤家》选段——————————————08 -04)、豫剧《程婴救孤》选段——————————————11 -05)、豫剧《清风亭》选段———————————————10 -06)、豫剧《试用丈夫》选段——————————————10 -07)、豫剧《狸猫换太子》选段—————————————29 -08)、豫剧《朝阳沟》选段———————————————22 -09)、豫剧《陈三两爬堂》选段—————————————07 -10)、豫剧《花木兰》选段———————————————12 -11)、豫剧《鞭打芦花》选段——————————————05 -12)、豫剧《我爱我爹》选段——————————————06 -

豫剧板胡内心独白

“豫剧板胡”的内心独白 我是河南豫剧伴奏的主要乐器,经过几代制琴师傅的辛苦钻研和制作,我的摸样那真是帅呆了。我身体各部件的尺寸参数,安装合成的工序比以前科学多了,制作我的材料,也有很多种,紫檀、小叶紫檀、黑檀、缅甸红或其它杂木等等,又把我原来的平头改成如意头、龙头、盘龙头、仰脸龙头、风头等等,真是举不胜举,品牌繁多,喜欢我的人真是挑得眼花缭乱,有的朋友家里都能把我们弟兄几个先后都买回来,但是买回来又觉得我们不够意思,说我们这把音量小了,那把音量又大了,这把声音太尖细了,那把声音又过量了,不钢了、不脆了等等找好多理由来排挤我们,我们真是有苦难言啊!今天我当着大家的面必须把肚里的苦水倒出来,不然非要把我憋死不行。 说我们不够意思,时常不出悦耳的声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自身确实存在着实际问题,要了解我们的发音部位在哪,发音体的形状,材质如何?说白了我们的音色音质就是取决于面板和琴筒,加上正确的演奏方法而获得。特别是面板的材质必须适合我们歌唱发音,可有的制琴师只知道把我们的身材制作好看一些,就是不知道如何跟我们搭配合适我们歌唱的面板。这很可怕呀!几乎每一个制琴师傅都觉得把我们做得够漂亮的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很准确的给我们搭配上一张非常合适的面板。这一下子可坏了,尽管我们身材都比较好,但是仍然当不着我们

的主人跟我们动手术一而再再而三的更换面板,十张八张还找不到一张合适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奉劝喜欢我们的朋友们在购买我们时,除挑选我们的身体形态外,一定高度注意我们的琴壳和面板,最好请一位确实懂得我们内情的行手们帮助一下免得回到家在感觉我们不好那就晚了,特别是琴行和厂家他们的心态是只要你付了款把我们拿走,那他们可就万事大吉了。 二、即使我们有个好的发音体(琴壳与面板),但要想让我们发出理想的音色来,那就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找原因。 1. 之所以大家觉得不好听,其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音准”问题。由于您左手按弦的指位不准确或者说不正确,引起我们发出的音高不准确,这里主要牵涉的左手指按弦的指距未能分开,也就是说左手一、二、三、四指触弦的位置不准确,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食指的位置首先要准确的固定下来,其余手指要自然分开,这就叫“食指定位法”(《豫剧板胡速成法》叶韵挺编著),只有食指定位了,其他三个手指才有了依靠,在你耳音或脑海音准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只有依靠“食指定位法”才能逐步解决其他手指按弦的规范性。只要坚持不懈,反复练习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夯稳的养成规范的触弦指型。直到脑海形成基本的音准概念,那才大功告成。既有规范的触弦指型,又有脑海音准的微调,演奏出来的板胡音基本上就算准确了。 2、音准问题解决了,仍感觉不好听。那就是音色的问题了。音色的好坏主要是右手运弓的问题了,当左手手指按准了音高位

浅谈豫剧板胡的演奏及定弦

浅谈豫剧板胡的演奏及定弦 唱腔的定调要根据豫剧音乐的特点和演员的嗓音条件来确定。所以,豫剧唱腔较多使用E调(基调),转调多用B调。其它调很少使用。 豫剧板胡定弦 1、bE调(也称正调)内弦定3,外弦定6;以下是转调变弦: 2、bB调(也称反调)内弦变为6,外弦变为2 3、bA调内弦变为7,外弦变为3 4、F调内弦变为2,外弦变为5不一一列举。 另外,豫剧板胡所用的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所用的弦内弦是皮弦,外弦是粗老弦。70年代时,有的演奏者尝试使用金属弦(俗称钢弦)。由于金属弦发音灵敏,声音更加清脆、嘹亮。所以,现在的演奏者大都使用金属弦。 伴奏的艺术 (一)正确处理伴奏与唱腔的关系 伴奏与唱腔就像绿叶衬红花一样。在唱腔中,豫剧板胡担当着伴奏任务,它必须服务于唱腔,不能喧宾夺主,它必须要突出“伴”字。豫剧板胡是领衔乐器,在乐队和唱腔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根据剧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来烘托气氛,恰到好处的处理好伴奏与唱腔的关系,以达到艺术的和谐统一。 (二)托腔 托腔是戏曲演唱中的一种伴奏方法,是处理伴奏与唱腔关系的一

种手段。托腔就是运用豫剧板胡的各种演奏技巧把唱腔托住、托牢。在演唱中是以唱为主,伴奏为辅。要根据演唱者的感情变化,唱腔的抑、扬、顿、挫,把唱腔紧紧的托住。在一般情况下,演唱时,伴奏力度要稍微轻一些,演奏过门时力度要大一些。但如果唱腔要劲的时候,伴奏一定要用力。(三)掌握各流派演唱特点,使伴奏富于个性豫剧板胡演奏者首先要学习并掌握各流派的演唱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伴奏,以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下面,通过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的唱段,来谈一下伴奏的艺术手法。例如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常派)在《拷红》中红娘的唱段: 伴奏要十分灵活、巧妙而干脆,不能拖泥带水。要注意滑、闪、顿等特点,把演唱风格充分的表现出来。 在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陈派)的唱腔伴奏时,要注意陈派唱腔的细腻柔美、质朴娟秀的特点。例如《春秋配》中姜秋莲的一段唱腔: 伴奏时,要突出唱腔中的装饰音。运弓要平稳,旋律要柔美,并富于内涵。把姜秋莲含羞、低落的内心情感充分表现出来。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马派)的唱腔,简洁干脆,喷吐爽利,装饰音少。例如《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唱段: 伴奏要干脆利落,直截了当,每个音符都要演奏得饱满。又如穆桂英的唱段: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崔派)擅演悲剧。它的唱腔哀怨深沉,缠绵宛转,感人肺腑。例如《抱琵琶》中秦香莲的唱段:

板胡演奏指法技巧与表现力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362752.html, 板胡演奏指法技巧与表现力解析 作者:孙于贝妮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1期 【摘要】板胡是在戏曲当中会使用到的一种乐器,文章围绕豫剧板胡演奏指法技巧和表 现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板胡演奏;指法技巧;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63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51-01 一、关于豫剧板胡的背景分析 “瓢”是板胡在豫剧中的俗称,其在豫剧整个的表演过程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过去的“头把弦、当家弦子”的旧称到现如今的“主弦”的新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板胡来撑起整个豫剧的伴奏环节,保调、拖腔都是其主要任务,同时承担着部分音响效果。 豫剧板胡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明朗、高亢、清脆、强烈是其音色的特点,适应于慷慨、粗犷和豪迈的豫剧风格。在豫剧乐队中板胡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板胡演奏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正常豫剧表现水平的高低。 二、关于练习和运用指法技巧 相比于其他的演奏乐器,板胡所使用的指法技巧并不多,但是相关的规范要求却非常严格,每一步的演奏都必须做到精准规范。通常,“切弦、回滑、打弦、上滑、揉弦、下滑”等都是常见的板胡指法技巧。 我们在评价一场豫剧表演所使用到的板胡演奏时,重点关注的就是看其对技巧指法的应用。观察其运用的地方和技巧的发挥是否到位,是否使豫剧整个的表现水平贴切生动。 根据板胡元素创作的传统,指法符号是不会在演奏板胡时被标注出来的,这需要演奏者根据自身基础和经验,进行自我理解,无论是对乐曲的体会还是对板胡演奏的理解等,都需要在演奏的过程中体现出独有的特色来,并与豫剧表演相符合。 三、关于独奏和伴奏 通常为传统戏剧伴奏的部分就可以称之为伴奏的规律或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戏剧乐队中人数较多,分工都非常细致,而过去大多是小型乐队,人数较少,较为常见的便是单编民间乐队,越小的地方乐队成员构成越少。正因为如此,板胡所担任的统帅职能就必须要做

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

我眼中的河南名片——豫剧 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一三班袁圆圆 我的家乡在新安县西北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通油路,家家安电话,户户有电视。自从电视在俺村普及以来,每逢周末和年底,家家户户热闹得就像过节一样!您猜怎么着?都是《梨园春》惹的“祸”!——因为全村男女老少都爱看豫剧! 为了揭开“豫剧”的迷人面纱,我忙中偷闲,上网想了解一些关于豫剧的背景常识,更主要的是想在适当时候向同村的老少爷们“卖弄”一番,以证明自己这位豫剧迷更“正宗”一些。这一查不当紧,着实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她具有光辉灿烂的成长历程:从清代乾隆年间诞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省内的城镇乡村和平原山区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而且流传到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和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来衡量,豫剧均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神州处处有“戏迷”,家家户户爱“梨园”! 全国各地剧种那么多,为什么河南豫剧却超越了地域限制,赢得了那么多的“粉丝”呢?我个人以为,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行头”。金黄色的龙袍,紫或蓝色的官服,女孩的裙子像裤子,男孩的裤子像裙子。生角中,凡是达官显贵,均脚蹬一双白色高底黑靴,而平民百姓则一律是一双圆口布鞋;旦角中,凡是王妃贵妇人,三寸金莲上皆穿一双花头鞋,普通民女则是一双普通的绣花鞋。最有趣的是在女人头上缠一根布条,那就是表示有病了;而男性角色只要象征性的将马鞭一挥,十万八千里就算到达了。 其次是“浓墨重彩”的妆容。不论生旦净末丑何种角色,他们一律都用油彩上妆,而且画得很浓很浓。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线都快挑到了耳根;樱桃嘴,都是那么一点点。生角画的各有不同,各种各样的脸谱更是五花八门,惟妙惟肖。即使是那些看着素面朝天的白面书生,其实脸上也还是抹了一层厚厚的肉色油彩呢! 再次是他们铿锵有力的唱腔。我觉得这应该是天南海北的广大观众一致喜欢豫剧的深层次原因。和国粹京剧相比,虽然豫剧的唱腔也是一句十八弯,但京剧的唱腔节奏太慢,有时甚至如丝如缕,若有若无,时断时续的,而豫剧基本上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唱到关键或高潮处,甚至有不换声气,一气唱出好多句的“绝活”!这种唱腔,既符合河南人民忠厚朴实

探讨豫剧板胡演奏中表现力

探讨豫剧板胡演奏中表现力 【摘要】豫剧是一种艺术,可采用多种唱腔表现,具有地方特点,经典代表作主要以唱制胜,以唱作为主要表象形式。板胡是豫剧中的主奏乐器,音色独特,风格多变,在豫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豫剧中的板胡演奏方法,探讨板胡在豫剧中的表现力。 【关键词】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 1、前言 板胡演奏是豫剧演唱时的重要伴奏,加入板胡演奏成分,可以让豫剧更有表现力,更具特色。豫剧板胡演奏对豫剧整体艺术感、乐队合作、现场感染力、演员表现、豫剧韵味以及豫剧特色均有一定影响,穿透力较高,音色明亮,在豫剧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地位。板胡演奏的表现力在专业豫剧表演团尤其重要,对剧团的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均会产生直接影响。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学习经验,就如何体现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进行探讨,以期作为同行参考。 2、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特点 豫剧板胡演奏表现力指的是演奏者在进行板胡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演奏素质。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演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根据自身情感和思想来表现板胡演奏,

使板胡演奏更加形象、更加富有感情色彩,更富感染力。因此,板胡演奏者在演奏时,应先掌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理解作品内涵,并通过演奏技巧,充分表现板胡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豫剧板胡演奏感染力。板胡在豫剧乐队中除了负责领奏,还负责伴唱,表现力的好坏与否,决定了整个豫剧演出的舞台效果。在进行声乐演唱表演时,应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根据情感表现声乐,声情并茂才能感染观众,豫剧板胡演奏亦如此。板胡演奏者应对豫剧的唱腔、豫剧内容、豫剧剧情及人物等进行深入分析,感受作品内涵,理解作品情感,提高板胡演奏表现力。 3、豫剧板胡演奏中的技巧 在豫剧板胡演奏中,人们常将演奏者是否能体现出豫剧韵味来衡量演奏者的表演水平,这里所说的“韵味”指的是豫剧板胡演奏中的情感表现,可通过运用演奏技巧,充分体现豫剧韵味。感悟、理解作品,是演奏者提高表现力的前提,除此之外,演奏者还应具备良好的演奏技能和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演奏出作品的情感。由此可见,技巧对于板胡演奏的重要性,要想获得完美的演出效果,必须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并加以运用,才能使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1]。豫剧板胡演奏技巧较多,可分为左手技巧和右手技巧,需要演奏者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来总结。豫剧板胡弓法可分为抖弓、顿弓、全弓、颤弓、连弓等,指法较多,如滑、抹、

(完整版)豫剧《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

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辕门外三声炮 原唱:马金凤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 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 头戴金冠压双鬓, 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 帅字旗飘如云, 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上那上写着,浑那浑天侯,穆氏桂英, 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哪。 都只为那安王贼战表进, 打一通那个连环战表,要争乾坤, 宋王爷传下来一道圣旨, 众那众武将,跨呀跨战马,各持兵刃, 一个个到校场比武夺帅印, 老太君传下了口号令箭, 文广儿探事进了京门。 王伦贼一马三箭射得稳, 在旁边可气坏了他们兄妹二人, 他两个商商量量才把那校场进, 同着了那个满朝文武,夸他武艺超群,

我的儿一马三箭射得好, 我的小女儿她的箭法高, 她箭射金钱落在了埃尘。 王伦贼在一旁他心中气不愤, 他要与我的儿比个假真, 未杀三合那个并两阵, 小奴才他起下一个杀人的心, 回马三刀射得也怪准, 刀劈那个王伦一命归阴, 王强贼恼怒要把我儿捆, 多亏了天官寇准一本奏当君, 万岁爷在校场把我儿问, 小奴才他瞒哄不住表他的祖根, 他言讲住在河东有家门,杨令公是他先人,他本是那宗保的儿子,杨延景的孙, 曾祖母佘老太君,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亲,我的儿他表家乡那个泪珠滚, 在校场可喜坏了那些忠良臣, 宋王听此言欢喜不尽, 他知道俺杨门辈辈是忠臣, 刀劈王伦他也不怪, 又把那个招讨帅印,

赐与了儿身, 文广儿欢天喜地把府进,我这一见帅印气在了心,我本想进京辞帅印, 小女儿搬来了老太君, 老太君为国把忠尽, 她命我挂帅平反臣, 一不为官二不为宦, 为的是那大宋江山和黎民,此一番到在两军阵, 我不杀安王贼, 我永不回家门哪。

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

浅谈豫剧唱腔板式及其伴奏 做为一个地方剧种,豫剧的音乐唱腔得到中原大地丰富文化底蕴的广泛滋润。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漫长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相继出现了以王基笑为代表的一大批音乐唱腔创作者,以及数十部享誉国内外戏曲舞台的戏曲音乐作品,为我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豫剧的唱腔铿锵有力、刚柔相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伴奏乐器也从以前的三大件单声部,逐渐向具有浓郁民族及地方特色的民族交响音乐方向,做有效的尝试。在不断的进步当中开创性的解决了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乐队伴奏也有传统的单纯被动地伴奏,进而发展为积极、主动地演奏,特别是在描写环境、塑造形象、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方面,都充分发挥了豫剧乐队的功能和伴奏水平,大大提高和发挥了它在塑造作品形象上的积极作用。下面我从一个侧面简要分析豫剧的唱腔结构及其伴奏。 一,豫剧唱腔板式的基本结构及表现力 豫剧的板式分析好多前辈都有不同版本的专著出版,真正从伴奏的角度阐述、分析板式结构的到目前还没有,或者说没有专著出版。我这里也只能从现代乐理的角度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为有为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豫剧唱腔的节拍形式 传统的豫剧四大正板的板式结构基本可以说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分别是:流水板、二八板、慢板、非板,按其节拍而言有:1/4、2/4、4/4和散节拍等四五种。 属于1/4节拍的板式大概有二八板的变化板式和流水板的变化板式两种。二八板的变化板式中有:快二八板(或叫铜器二八板)、垛子板、呱嗒嘴、狗撕咬、双跺脚、紧打慢唱等,记谱时使用1/4节拍记谱。流水板中属于中速、快速节奏的板式以及它们的变化板式都使用1/4节拍记谱。 属于2/4节拍的板式有二八板的基本板式及唱法,流水板中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唱法和慢板中速度较快,情绪比较激动的一些唱法(传统唱腔慢板一般情况是不使用2/4记谱的,使用2/4记谱的大多是近些年创作的唱腔如《卖苗郎》《风流才子》。) 使用4/4节拍记谱的只有慢板的基本板式和它的一些变化板式。 真正意义的散节拍只有非板及其变化板式。使用散节拍记谱的板式有:非板及其变化板式。顾名思义,即没有固定的节拍形式、节奏比较自由的唱腔板式即非板,在伴奏时不加梆子,演唱也比较灵活。

豫剧开幕曲大全

豫剧开幕曲大全 篇一:豫剧大全 曲目单 0马一鸣-百鸟朝凤1、河南豫剧王金豆借粮全场 21-豫剧-小二姐做梦22、豫剧穆桂英挂帅23、豫剧全剧包公案2、豫剧八大红脸精选 3、豫剧白蛇传 4、豫剧朝阳沟全场. 5、豫剧程婴救孤. 6、豫剧打銮驾 7、豫剧大登殿上 8、豫剧大祭桩 9、豫剧大祭桩 10、豫剧断桥白蛇传 11、豫剧樊梨花 12、豫剧夫妻斗嘴 13、豫剧寡妇投河 14、豫剧郭举埋儿 15、豫剧卷席筒续集 16、豫剧拉荆笆

17、豫剧刘和斗 18、豫剧刘庸扒墓上. 19、豫剧刘庸招亲上 20、豫剧刘墉下南京 24、豫剧三请樊梨花 25、豫剧十八扯 26、豫剧刘墉下南京 28、李豁子赶会 29、道情王金豆借粮 30、花木兰-豫剧 31、豫剧狸猫换太子刘忠河 32、王燕-豫剧 33、豫剧王华买爹 34、豫剧杨家将 35、豫剧张宝英桃花庵上 36、豫剧赵匡胤归天 37、豫剧全场大保国 38、豫剧全场大保国 39、豫剧全剧李豁子离婚 40、越调李天保吊孝申凤梅 41、越调李天保娶亲 42、越调收姜维上申凤梅

43、越调诸葛亮 豫剧王金豆借粮主要内容 名称:豫剧传统剧目《王金豆借粮》剧情: 河南太康王湾村,书生王金豆自幼与张爱姐订婚,订婚后不料王家遭火灾而家道败落。岳父嫌贫爱富,要退婚,而未婚妻张爱姐却对他一往情深执意不改初衷。年关将至,王金豆出于无奈到岳父家中借粮,不敢走正门,越墙误撞至爱姐绣房。两个有情人幸福相会,爱姐除暖酒款待,还以父之皮袄相赠。张爱姐其嫂刘氏恰好撞见,从柜中拉出王金豆,戏谑后,取来年货,让其夫张广套车送妹夫回家。 篇二:河南豫剧大全 1.豫剧《锁麟囊》上,连得志主演 2.豫剧《锁麟囊》中,连得志主演 3.豫剧《锁麟囊》下,连得志主演 4.豫剧《清风厅》上,李树建,韩孝枝,史茹主演 5.豫剧《清风厅》下,李树建,韩孝枝,史茹主演 6.豫剧【小寡妇改嫁】下集 7.豫剧【小寡妇改嫁】上集 8.豫剧吹牛金不换、李天方主演 9.豫剧卷席筒3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0.豫剧卷席筒2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1.豫剧卷席筒1金不换、徐福先、张国朝主演 12.豫剧穆桂英下山(辕门斩子)2吴碧波、唐喜成、李文彬、杨志礼

第6章 中国民族乐器与器乐独奏(吹奏、擦弦、弹拨)

第六章中国民间乐器与器乐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形制和特点。 2、通过器乐作品的聆听,引导学生对民族器乐产生兴趣,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内容】 吹奏乐;擦弦乐;弹拨乐 【教学重点】 1、乐器分类依据 2、独奏乐器的种类 【教学难点】古琴音乐与儒道哲学思想的关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中国民族器乐分类 1、器乐:是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运用,表现一定意境的音乐作品。 2、分类: (1)根据演奏方法乐器可划分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四类。 (2)从演奏形式上可分为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 我国民间器乐主要以独奏音乐和合奏音乐分类。独奏乐分为吹奏乐、擦弦乐、弹拨乐。合奏乐分为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 第二节独奏器乐 一、吹奏乐 以气振来使乐器发音,如笛、管、箫、笙等。 (一)笛 俗称笛子。我国古代把竖吹的箫称为“篴”或“笛”。约在南北朝以后,笛和箫的名称才逐渐分开,称现在的笛为“横吹”或“横笛”。 宋朝以后笛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很重要,清以后笛在大量的民间音乐行驶中被应用,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多种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 笛的形制按传统流布特征,主要有梆笛和曲笛两种。 1、梆笛 主要用于北方诸乐种和梆子腔剧种的伴奏。梆笛管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代表名家:冯子存,刘管乐等;代表曲目:《喜相逢》、《荫中鸟》、《和平鸽》等。 2、曲笛 以伴奏昆腔等戏曲而得名。主要用于南方诸乐种的伴奏,因盛产于苏州,故有“苏笛”之称。管身粗而长(长度为60厘米左右,内径约为1.7厘米),常用丝线扎成一节节环形,

板胡的基本介绍

板胡的基本介绍 板胡,拉弦乐器的一种,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有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板胡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豫剧、河北梆子、评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者的努力下,板胡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使许多新品种加入了"板胡家族"。其中有中音板胡、高音板胡,三弦板胡,竹筒板胡,秦腔板胡等等,都是"板胡家族"的"新成员"。随着板胡形制的发展,板胡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特色乐器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奏乐器,并为民族歌剧、民族歌舞和声乐伴奏。 板胡结构板胡的音箱用椰壳或木制,面板用薄桐木板。琴杆用较

硬的乌木或红木,张二根弦,马尾竹弓。音色明 亮、高亢,适于表现热烈奔放的曲调。 板胡的结构绝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区别在琴筒和千斤上。 琴筒又称瓢,是板胡的共鸣箱,呈圆筒形,用坚硬的椰子壳做成,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质的,七十年代以后还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琴筒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能使音响共鸣集中并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发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则发音尖啸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胶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优劣的关键,以用木质松软、纹理顺直、匀密、无痕节和水渍的梧桐木为佳。筒后口有的敞口,有的开五个音孔,呈金钱眼状。 琴杆用红木、紫檀木或花梨木制作,以贵重的乌木为好,琴杆为圆柱形,上端是琴头,呈方形,开有弦轴孔。琴杆不宜过长,过长会有碍发音的优美,并加宽了指位,不便运指和掌握音准。 弦轴多用琴杆木料或黄杨木制成,表面开有辩纹,装在琴杆同一侧面。目前大部分板胡已用木柄齿轮铜轴,调弦既准确又不会回弦。 弓子用粗细均匀、富有弹性的江苇或其他竹子做成,比二胡弓子长而粗,上面装的马尾以白马尾为好,出音柔润。弓杆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笨重,过短不宜拉奏长音。 板胡的千斤又称腰马,因在琴杆中部支弦而得名,是用牛角或红木制成的扁形木片,用丝弦系于琴杆下铀到弦马的1/3处。 弦马用竹或木制成,置于面板中央以上、板的1/3处为宜,竹马共鸣较大,发音也较浑厚优美。

穆桂英挂帅

浅析马金凤在《穆桂英挂帅》中的唱腔艺术 一马金凤的艺术生涯 (一) 马金凤的学艺经历 马金凤,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苦艺人家里。原姓崔,小名金。其父崔合利是当时颇负盛名而又穷困潦倒的艺人,他艺名“花蛾子”,绰号“盖九州”,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1930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9岁时曾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更名为卢金凤。被赎出后随继父姓,改名为马金凤。1939年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1950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豫剧团,后转为河南省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1954年并入商丘专区实验豫剧一团(现洛阳市豫剧团前身) 作为一个杰出的戏曲演员,马金凤六岁就开始随父亲学艺,但最初并非出于个人爱好,却是因为家庭贫苦,只有以唱戏谋生。由此,当参加艺术人生节目朱军问到马金凤名字的来历时,她说那是一段很长的故事。马金凤出生于山东曹县,原本姓崔,以前家里很穷,父亲是唱河北梆子的,她六岁随父亲学艺,小的时候叫金妮。奶奶生病了,请不起医生,她爸爸就把她以35块卖给人家了。之后又以80块转卖给一家姓孔的,是开封戏院的。最后以130块大洋转卖到了卢殿元那里,所以马金凤当时就叫卢金妮。在马金凤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她,听说她已经长大了,还没有见过她,母亲就找到卢殿元要求赎回,而此时卢殿元却要300块大洋。她母亲就插草标,在大街上跪了三天三夜。遇到一个跑江湖的姓马的,和穷朋友一块凑钱,帮忙赎回了她,为了报答姓马,母亲就把她改姓马了。从旧社会到现在,就一直没有再改过。之后,老马把她带到兰考县的一个科班学习,给人打杂、洗衣服来维持生活。 唱戏需要一副好嗓子,但在马金凤的少年时期,她的嗓子并不好,用行内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嗓子。那时在兰考县,母亲就带着她喊嗓子。老师交代,喊嗓子不能见太阳,也不能冷着,要靠山靠水,靠山有回声,靠水有水音。就这样,为了陪她练嗓子,母亲没有脱过衣服睡,就破棉袄搂着她的上身,睡一会儿就看看天,怕睡过了。就在兰考那样的风沙盐碱地,就在她父亲的坟上,一练就是三年。当时为了有回声,又有水音,母亲买了一个破瓦罐子,灌上水,每天天不亮,马金凤就开始喊嗓子。罐子太低,马金凤只有跪在沙窝里,下雨下雪就跪在泥窝里,雪窝里,小嘴对着那个瓦罐口,长期下来,额头上就磨出了一道沟,一辈子都没长平。马金凤激动地说:“喊嗓子就是我妈用心血、用汗水,用她老人家一辈子的生命帮我把嗓子喊出来,这金嗓子是我妈拿生命换来的。” (二)马金凤的成名时期 1954 年马金凤和作家宋词开始着手对剧本进一步大刀阔斧的整理和修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在《老》剧中,杨文广和乌金锭是一对夫妻,与人物的年龄、性格极不协调,修改后文广与金花为兄妹,增加了喜剧色彩,也衬托了穆桂英的慈母情怀;校场比武一折,增加上寇准老丞相,以突出忠奸分明;原剧中还有文广被擒招亲一节,全剧要拖到三、四个钟头,修改后全剧结构紧促、内容健康。

相关文档